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7: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

太乙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广大教师规范从教行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根据县教体局文件射教体函〔2013〕56号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决定组织暑期教职工集中政治学习活动,集中开展教育各项法律法规的再学习、课改科研学习和深入开展“中国梦”活动,大力弘扬正气,整肃思想作风和工作纪律,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现将今年暑期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体局关于2013年暑期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安排的通知精神,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开展暑假教职工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年”活动,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率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四个意识,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推进我所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以弘扬高尚师德,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目标,做好师德典型的学习宣传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最美乡村教师的典型事迹,学习县内、校内身边的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

2、开展教育法规教育学习活动。以规范教师履职行为和提高履职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师重点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理解水平和贯彻能力,切实提高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依法依规依纪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3、组织开展教师职业纪律教育。利用本次活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与纪律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4、开展课改科研的学习。组织教师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全面回顾和反思个人一学年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学水平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通过自查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等方式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同时,结合自查反思情况,制定教师个人新学年工作规划。

5、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梦”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学习和讨论,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活力。

三、组织领导

成立暑期集中政治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胥恋(校党组书记、校长)

副组长:王安全(校党组成员、副校长)

成员:张蓉(校党组成员、教导主任)

孙荣国(校党组成员、教导副主任)

吴华(大队辅导员)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暑期政治学习的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校长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头抓,齐心协力共同抓”的工作局面,确保今年暑期政治学习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严明纪律,统一要求。一是要全员参与。原则上,所有在编在岗教职工一律不准请假,要按时出勤,保证学习时间,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学校要严格考勤,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与教职工绩效考核挂钩。二是要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负责人——对应起来,切实落到实处。三是要做好记录。学校集体和教师个人均要有同步的书面学习记录,内容要翔实,能够再现学习的具体过程,体现学习的主要内容。四是要撰写心得体会。每位教职工要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存入教师学习档案备查。

3、注重实效,保证质量。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弘扬人民教师的优良传统,提升广大教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职业幸福感,使理论学习内化为教职工自觉搞好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学习效益,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暑期政治学习活动和当前及今后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活动的前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4、落实责任,接受督查。要进一步落实责任,保证政治学习有序、高效地进行。接受督查组对学校的政治学习情况不定时的督查。

5、将把全体教职工的学习情况纳入对教职工的年度考核中去。

五、活动安排:

第二篇:教职工暑期集中政治学习活动方案

为促进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依法执教意识和能力,切实纠正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广安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落实市纪委纪律检查建议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广市教办〔2013〕69号)安排,市教育局决定以学校为单位,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以党风党纪、师德师风为主要内容的暑期集中政治学习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习内容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党的十八精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提高广大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

(二)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师资格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能力。

(三)学习全市教育系统三个“八条禁令”,中省市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精神,并围绕当前教育系统突出问题整改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召开突出问题整改会议、组织民主评议等形式,规范办学行为,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政策执行、学校内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等内容,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学习方式

(一)集中学习。各地各校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集中深入学习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省,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行为规范以及相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整改讨论。各地各校要根据全市教育系统三个“八条禁令”规定以及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并围绕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学生保险以及学校内部监管、教育政策执行、教师队伍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整改讨论。要分层次开展党风党纪、师德师风与案件警示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讨论和承诺践诺活动,并召开突出问题整改会议,坚持边学边议边改,结合实际,开展讨论,深化认识。

(三)建章立制。各地各校要根据师德师风建设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立足长效,抓紧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切实纠正干部教师中存在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敷衍塞责、管理不民主、校务不公开、招标不规范、有偿补课、乱订资料、歧视体罚学生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净化师德师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努力打造良好的行业风气,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时间安排

暑期集中政治学习时间为5天,要求各地各学校本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立即组织进行。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暑期集中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结合《关于落实市纪委纪律检查建议书的工作方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学习方案,制作学习日程安排表,积极抓好动员部署及学习活动的全面落实。

(二)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学习活动中,要联系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实际,抓好过程管理,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学校改革发展与教师素质提升相结合,通过讲座、讨论、观摩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参加学习的教职工须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各地各学校要将学习情况纳入对学校和教职工的考核。

(三)加强督查,务求实效。集中学习期间,各校要严格考勤,把教职工参与学习的情况同绩效考核、师德师风考评挂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督查小组,开展专题督查指导,确保集中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学习期间,各地学习情况请每天18:30时前汇总书记面报市教育局人事科。市教育局将对集中政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第三篇:鞍湖实验学校2010年暑期开展教职工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鞍湖实验学校2010年暑期开展教职工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教育局通知精神开展教师暑期专业及理论知识培训。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支在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支较高水平的队伍,也是我校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与源泉。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师173人,学历达标率8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学一级21人,小学高级16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年青教师约占63%,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全体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有待进一步发展、成熟。

三、学习目标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提高学历教育基点,以课程培训为核心,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

2、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作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课程为载体,以六大教育为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思想、道德、行为、心理诸方面培养独立完整健康高尚的人格,并形成富有鞍湖实验学校特色的自主性德育机制,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学习内容

1、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今年要注重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2、科学发展观相关的文献及影视资料。

3、盐都区教育局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

4、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方案等。

5、多媒体使用技能和教师博客的设计培训。

6、本本校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五、具体安排

1、成立暑期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王华

副组长:王守顶 武洪成 孙步楼 邹政华 涂俊

2、集中学习。七月中旬开始,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学习既定的法律法规及教师必读书目的选文。(见附表1)

3、网络技术培训。时间安排:7月19—21日,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集体指导,然后在微机房学习实践,最后进行个人博客设计评比。

4、自我充电。时间由教师自定。学习内容为区教育局推荐书目,要有翔实的学习记录和反思。(见附表2)

5、完善成长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全力构筑学校发展新优势,学校各科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学校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制定了一份详实的《教师个人成长发展三年规划》,此规划既是学校“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

《教师个人成长发展三年规划》是以一学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拟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互助伙伴,并制定达标措施。

6、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学习基本的网络技能。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发展的博客。

六、注意事项

1、学习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 请各位教职员工自学遵守学习时间,不得迟到早退。

2、请教职员工自带笔记本,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并于学习结束时把读书笔记(不少于3000字)和暑期学习考核表一并交办公室。

3、所有学习内容均放在学校网站专题栏目内,请大家登录学校网站(http://58.241.219.126:2009/)了解更多知识。

4、结合“大讨论”活动和“懒、庸、散”专项治理,针对自身的师德师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围绕“科教提升”主题,撰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集中学习安排

盐都区中小学教师读书教育活动推荐阅读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2.《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肖川 著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4.《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著

5.《有效教学方法》[美]鲍士奇 著

6.《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于漪主编

7.《教育过程》[美]布鲁纳 著

8.《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

9.《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陈为王从、李志成主编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100种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3《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6《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7《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8《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9《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可·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山版社,1999年10《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1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12《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0年

1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1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等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15《儿童发展》(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教育社会学》鲁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17《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18《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19《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1《中国的智慧》韦政通.岳麓书社,2003年

22《西方的智慧》(英)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23《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于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24《美的历程》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25《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等著,王鸣阳译.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27《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

28《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9《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0《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拓展篇(50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2《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3《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34《唐宋词与人生》杨海明.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5《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36《自我实现的人》(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三联书店,1986年

37《人性的弱点》(美)卡耐基著,林轸甫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38《宽容》(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三联书店,1985年

39《一生的读书计划》(美)费迪曼花城出版社,1981年

40《中国经济》蔡肪、林毅夫.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41《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美)拉里·博西迪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42《朱兰质量手册》(美)朱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3《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李洪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44《发现母亲》王东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45《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周毅、向明.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46《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梁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47《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48 《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

49《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1《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任仲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2《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赵祥麟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3《中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沈灌群、毛礼锐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4《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5《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高平叔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6《陈鹤琴教育论著选》陈鹤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7《顺生论》张中行.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58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

59《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60《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

61《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曹延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

62《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3《再论教育目的》(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64《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5《孩子们!你们好》(苏)阿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66《教育评价》(美)B·S·布卢姆著,邱渊、王纲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67《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68《教育与心理测量》董奇审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69《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美)彼得·诺思豪斯著,吴荣先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

270《教育的奇迹》朱永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71《科学家论教育》周川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72《成功智力》(美)R·了·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73《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邵瑞珍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74《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

75《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马和民、吴瑞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76《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77《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8《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

79《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

80《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教师博览》编辑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实践篇(20部)

81《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高万祥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82《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窦桂梅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8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于漪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84《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

85《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86《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

87《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88《帕夫雷什中学》(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89《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关注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90《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9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激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92《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9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94《向孩子学习》孙云晓主编.晨光出版社,1998年

95《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屠美如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左雅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97《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98《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99《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100《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四篇:政治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2014年暑假政治学习

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暑假前政治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各族教职工民族团结教育,强化教职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确保教育系统长期安全稳定,现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从2014年6月25日开始,2014年7月2日结束。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政治学习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的信心,使人事各项工作科学稳步推进,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校将以“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团结”为主题,制定开展深入暑假政治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实从严安排好暑假期间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通过政治学习,不断深化我校在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工作,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县委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强化教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教职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全校教育事业健 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通过开展政治学习活动,使全体教职工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促进全体教职工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通过政治学习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为社会办好事、办实事的目标上来,形成人人维护稳定、反对民族分裂、谋团结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领导

组长:铁列瓦尔地(校长)

副组长:王庆华(副校长)、阿力甫(副校长)杜志强(校长助理)

成员:晏光远、木尔扎、周斌、努阿洪、陈宝余、吐尔地巴依、陈锋、阿斯卡尔

四、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按照州教委统一安排部署,本次活动从2014年6月25开始至2014年7月2日结束,分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上午实行集中学习制度,下午进行分组讨论、并发言。

乌恰县实验中学假期政治学习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6月25日

第五篇: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2017年第8期)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编

2017年12月19日

●学习主题: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学习资料: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

3、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座谈会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教党〔2017〕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已经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7年12月4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目标原则

1.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二、基本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1.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 1 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3.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4.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5.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6.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7.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8.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10.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修订各类专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研制课程育人指导意见,充 2 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加强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研制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组织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在本科生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在研究生中开设相应公选课程。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推选展示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制作发布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推动 3 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优化成果评价,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加强预防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修)订教育规章,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修订完善,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强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4 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高校党委职责和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开展示范培训。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四、实施保障

1.强化改革驱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遴选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和高校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以《实施纲要》所涵盖的“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2.搭建工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和高校建设一批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支持各省(区、市)建设本地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等工作,统筹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5 培训研修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建设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引领为重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研修的覆盖面和受益率,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3.建强工作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加强专门力量建设,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大力培育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国家示范培训,遴选骨干队伍参加海内外访学研修、在攻读博士学位。强化项目支持引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

4.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将《实施纲要》实施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

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答记者问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背景是什么?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号召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定《实施纲要》,就是为了立足新时代,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牢记民族复兴之使命,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之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需要。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当标杆,在强化落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教育部作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重要部门,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和中央部署,进行超前化部署,实施清单化管理,着力机制化推进,推动绩效化评估,强化学理化支撑,开展品牌化营造,加强督导化检查,切实推动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落地有声。深入开展学习调研。会议召开前夕,教育部所有党组成员就分赴各省(区市),分片区开展高校思政工作专题调研。会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党组会进行集体学习,亲力亲为抓落实,到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高校思政工作专项督导调研,实现全覆盖。对机关直属单位干部和各地各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开展全员轮训,推动层层深入学习。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梳理形成9大类108项任务清单。制定印发一系列配套文件。目前,《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系列文件已经相继印发,相关文件将陆续出台。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动构建各部门统筹联络机制、部内各司局统筹协调机制、战线统筹推动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聚焦突破重点难点。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难点和普遍性问题,主动打好打赢高校党的领导、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战役”,扭住不放啃下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三块硬骨头”。比如,将2017年确定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组织200名知名专家旁听思政课3000堂。再比如,遴选培训1000名优秀辅导员开展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巡讲和网络巡礼,推动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全覆盖。总体上看,从中央到地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工作措施针对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关注高校思政工作的态势不断向好,氛围前所未有。印发《实施纲要》,就是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十九大精神的新要求,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完善工作标准,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评价激励,提升育人实效,深化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需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教师思政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等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抓制度完善,抓标准健全,抓关键环节,抓全面统筹,明确“项目书”,绘制“工程图”,系统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问题二:《实施纲要》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实施纲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坚持一体化育人,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省级层面,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 7 人资源,构建宏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操作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坚持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要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问题三: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好哪些原则?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四是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问题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等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切实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质量提升体系。

问题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

一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二是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三是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项目,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四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我的中国梦”“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制作发布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开展文明校园创建。

五是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活动,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

六是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课程,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七是切实强化管理育人。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9 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

八是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九是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十是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问题六:如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

为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接下来我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是强化改革驱动。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区和示范校。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主要是要建设三大中心群,第一是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第二是建设一批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等工作,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第三是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建强工作队伍。针对所有教师,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针对高校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大培养培训、访学研修、学位提升、项目支持力度,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政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

五是加强督查落实。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落实相关重点工作。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座谈会

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聚焦“六有”要求 坚持红专并进 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

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大时强调“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校党委以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为目标,坚持“六有”要求,坚持红专并进,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六有”要求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立起来、化为实践。制定培养“六有”大学生、班集体、团支部等多个方案,将“六有”要求贯穿于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课堂到实践各个场景。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和新时期一线科研工作者在校工作的先进事迹。创作“青春与信仰”“学习在路上”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文化 11 产品,开展“感恩教育年”主题活动和“社团传统文化月”活动。

推动“六有”要求在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强起来、落到实处。明确师德师风标准是教师任职的首要条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实施“名师名课工程”,与安徽省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和“荣誉”教育。深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大学生研究计划。从选拔、考核、培养多个环节全面强化思政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和业务过硬的思政工作队伍。

推动“六有”要求在科教报国中做起来、见到实效。每年组织新生观看讲述“两弹一星”元勋、我校创校先贤郭永怀先生感人事迹的音乐剧《爱在天际》,举办思政与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以大学生研究计划、科技文化节、机器人大赛等品牌活动带动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营造,设立“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创新创业苗圃”“极客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将学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取得的实绩纳入学分制管理。举办校领导为南极科考队员壮行、研究生支教队出征仪式等活动,勉励同学们勇挑重担、勇攀高峰,增强学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担当意识。

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工匠精神 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创新开展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办好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事业根基。制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22项制度。在全校开展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四个一”大讨论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河南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融入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在职称评聘量化考核中把教师思想政治指标权重由5%增加到15%。每年投入思政工作经费13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300万元。

突出工匠精神培育,把鲜明的育人导向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聚焦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挖掘拓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8个特色专业群,建设1个国家级、14个校内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知识+技能+态度”课程考核方式,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素质、工作规范有效对接。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设涵盖27个水工建筑物的水电实训基地。举办企业家大讲堂,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12门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投入2300万元支持双创载体和创新实训中心建设。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签署水利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7大协同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15所院校互派学生游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

党建驱动 党旗引领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

复旦大学党委聚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强化党建驱动,以党旗引领教师成长。一是构建党管教师思政工作新体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单独建制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讲座论坛管理、教材使用全覆盖专项检查。二是夯实基层教师党支部“硬底盘”。对全校388个教师党支部排摸家底,着力整顿35个薄弱党支部。推进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三是促进党员教师发挥更大作用。党委书记、校长以及各院系党组织书记带头上思政课,党员教师带头担任“书院导师”“寝室导师”。

强化教育带动,筑牢教师理想信念根基。一是抓思想引领。突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施骨干教师轮训计划。二是抓师德师风。坚持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导师遴选、岗位考核的首要标准,落实师德“一票否决”。三是抓典型引路。收集整理100余位校史名师故事,编辑出版《复旦名师剪影》丛书。连续10年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导师”评选活动,累计评选教书育人典型近300名。在全校开展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钟扬同志学习活动。

强化实践行动,锤炼教师“四个服务”使命担当。一是引导教师主动贡献党的理论创新。编写出版理论通俗读物18本。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两大工程,引导教师在服务党的理论创新中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引导教师自觉服务党中央治国理政。每年组织百余名教师撰写各类决策咨询报告。率先在海外高校建立3个中国研究中心,每年选派教师80余人次赴所在国开展交流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三是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

牢记总书记嘱托

用延安精神凝聚起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

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

今年,总书记对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学校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努力探索依托革命文化、红色资源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

不忘初心使命,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主阵地。一是着力构筑延安精神教育体系。制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延安精神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二是着力推动延安精神“三进”。建立了延安精神融入式教育和规范性操作流程,分年 13 级、分时段、分群体,覆盖从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三是着力加强延安精神研究阐发。围绕延安精神与延安十三年党史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方向研究阐发。开发建设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

传承红色基因,把延安精神融入到实践育人主战场。一是注重师生亲身实践。设定8个实践学时,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全体师生阅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参观梁家河知青旧居,开展现场教学。二是注重搭建平台载体。在梁家河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校园内的路遥墓和路遥文学馆,开展“让路遥精神与青春同行”主题教育。三是注重辐射引领带动。创办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课程资源,面向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延安精神培训教育。

勇于改革创新,把延安精神体现在办学治校全过程。制定《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激发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培育凝练“红色卓越”党旗领航、“特立班”党员帮扶等“一院一品”基层党建特色项目,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讲延安精神”党课比赛,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党建引领 砥砺前行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中共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委员会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之路。

坚持“初心”,保证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董事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保证党组织有效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按1∶1000为院系党总支配备专职组织员,按1∶200配备专职辅导员75名,同时配备10名舍务辅导员。实施辅导员+班导师制、学生骨干+学生助导制、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每年划拨专项党务经费30万元,按教师党员每人200元、学生党员每人100元标准安排党员活动经费,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有效开展。

力求“入心”,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整合学工办和教研室功能,成立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形成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工作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多维立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紧密融合。

下移“重心”,基层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把支部建在专业上,成立专业党支部,师生党员同在一个支部,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学科研、思想教育、群团工作的融合促进。制定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强化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教师党员“123”工程,每位教师党员联系1个班级、2名积极分子、3名普通学生;实施学生党员“1带2”工程,每名学生党员联系1个班级、1个寝室。

运用“匠心”,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党校培训平台、网络教育平14 台、“红色之旅”党建APP等,形成党建和思政教育“全天候”柔性学习体系。开发30多门慕课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自主开发微党课,设计微活动,开展微思政,运用学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理论学习吸引力。

《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8日 11版)

下载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暑期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2018年第4期) 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2018年6月4日  学习内容 党的十九大有关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 专题学习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教职工学习计划政治学习计划

    奎屯市第七中学2011年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次四届、五届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

    教职工政治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六中及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区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社工委、教育处、教育署等有......

    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

    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解......

    二零一四年教职工暑期集中学习实施方案(精选)

    XXXX乡小学开展二零一四年教职工暑期集中学习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广大教师规范从教行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

    XX中心小学开展教职工工间操活动实施方案

    XX中心小学开展教职工工间操活动实施方案 全民健身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途径,工间操、球类活动等是深受广大人们群众欢迎的健身形式。为了落实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

    关于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文件精神,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做合格党员,经学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全校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政治生日’送寄语红色祝福强党性”活动......

    关于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务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组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