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

时间:2019-05-13 17: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

B.具体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2.对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安德森提出三阶段理论:由认知到联结再到()。

A.自动化阶段

B.物质化阶段

C.程序化阶段

D.语言化阶段

3.学生在划线段时只顾找尺子,而不会想到己身边的身份证也可以用来画线条,这种现象属于()。

A.固着

B.定势

C.机械

D.暗示

4.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为()。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5.斯腾伯格把人的智力分为成分智力、()和经验智力三部分。

A.人际智力

B.成功智力

C.背景智力

D.自知智力

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7.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正式群体

B.联合群体

C.松散集体

D.集体

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9.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10.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理解记忆

B.机械记忆

C.内隐记忆

D.无意记忆

11.()又称稳定性系数。

A.再测信度

B.评分者信度

C.内部一致性信度

D.分半信度

12.以下哪项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

A,规范性

B.社会性

C.接近性

D.合群性

13.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14.()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追求刺激、新奇,好冒险。

A.T一型

B.少阴型

C.少阳型

D.T+型

15.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____,在教学过 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

3.概念学习的实质是_________。

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和 _____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5.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_________与_________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

6.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___再到_________的过程。

8.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

9.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的,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_________为止。

10.动机性遗忘理论最早由_________提出。

11.学习定势又称为,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12.根据不同,可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3.在加里培林看来,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_________阶段。

14.《学记》中提到“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这说明了复述策略中的_________。

15.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_________的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2.简述性格差异的表现及其教育含义。

3.简述班级规模的大小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4.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

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6.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2.试论述在教学中应如何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个人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只能借助作业形式间接推测。感性知识与具体知识分别是从反映活动的深度和内容来分的。

2.A[解析]安德森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三阶段理论是:认知一联结一自动化阶段。

3.A[解析]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4.C [解析]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5.C [解析]斯腾伯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这三部分控制的。

6.B [解析]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7.D[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集体中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A[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D[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10.A[解析]高中阶段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最擅长理解记忆。

11.A[解析]再测信度是采用重测法获得的信度系数,又叫稳定性系数。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对同样对象进行评定时的一致性。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12.C[解析]影响人际吸引的四个因素:个性特质、相似性、熟悉性以及接近性。接近性是指空间上的。

13.A[解析]色调是颜色的重要的特征,它决定了颜色本质的根本特征。亮度是颜色的一种性质。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中和色(白、黑、灰等)给人平和、稳重、可靠的感觉。

14.D[解析]根据明尼苏达人格测验的结果,T+型人格特征的人追求刺激、新奇,喜欢冒险。

15.A[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一顿悟说。

二、填空题

1.预测和评判 监视和分析2.寻求与发展

3.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4.条件刺激反应5.健康模式疾病模式6.学习准备

7.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8.认知过程9.学生的起始状态10.弗洛伊德11.学习心向12.语言信息复杂性的程度

13.内部言语动作14.多种感官参与学习15.问题空间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1)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参考答案]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

第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第二,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这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第四,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划分性格的类型,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参考答案]

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规模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级规模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再次,班级规模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4.[参考答案]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5.[参考答案]

人们在学习、阅读时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学习策略的价值依赖于其具体情况和使用。在进行学习的训练时,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这些策略,都可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4)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

(5)有效的监控原则。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6.[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的分类有:(1)按教学评价实施的时机,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按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参考答案]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这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是()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

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 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

17.对于体育洁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

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

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18..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移

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

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20.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A.一星期后B.半个月后

C.一个月后

D.半年后 21.道德观念即()

A.道德准则

B.道德观点

C.道德判断

D.道德认知

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

A.算子系列

B.问题空间

C.问题解决

D.问题情境.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贾德

D.詹姆士

24.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5.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

A.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

B.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高级概念和低级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26.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 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

B.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 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27.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有()

A.教师

B.社会

C.学生 D.环境

E.家庭

28.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A.直观一操作性

B.动作一形象性

C.指导一模仿性 D.讲授一发现性

E.基础再现性

29.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

A.目的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假设

E.方法

30.下面罗列的各种模式中哪些是属于概念同化的模式?()

A.并列性同化

B.类属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结合性同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2.请说明男女生在智力成分上的差异。

3.班级群体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什么是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成哪几种?

5.请分析规则接受学习的特点。6.请简述认知同化理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2.请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D【解析】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2.D【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都属于行为障碍。

3.C【解析】算法式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逐步的程序。

4.D【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B【解析】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6.C【解析】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这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7.A【解析】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水平和权威定向水平两个阶段。

8.B【解析】心理咨询的方式有: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9.D【解析】技能可以划分为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

10.C 11.A【解析】由于能力的量的差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12.C【解析】这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这就是下位学习。

13.D【解析】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辅助性策略也可以说是支持策略。

14.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5.A【解析】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动机可以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两种。

16.A【解析】在问题的解决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等。17.D【解析】社会的阻抑作用表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愈加明显。18.A【解析】知识的应用是指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课题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应用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19.A【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 责任发展的。

20.C【解析】经研究证明,第四次复习应该安排在一个月之后,第一次为一天之后,第二次为一个星期之后,第三次为半个月之后。

21.D【解析】道德观念即为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韵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22.B【解析】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问题空间。23.C【解析】贾德提出了迁移的经验泛化说。

24.B【解析】性格是指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25.A【解析】根据抽象程度,概念可以分为抽象观念和具体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

26.ABE【解析】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27.ACD【解析】学校教育中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

28.ABCE【解析】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的限制,在发现上还很欠缺。29.ACD【解析】问题的必需成分有目的、障碍和假设。

30.BCD【解析】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概念同化有三种模式:下位学习(类属性同化)、上位学习(总括性同化)和组合学习(并列结合性同化)。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角色的多样性。教师扮演的角色很多,包括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家长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相应地,学生扮演另一方的角色。(2)影响的深远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都是深远的,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3)平等性。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4)权威性。指教师在学生眼中代表着一种权威,不可冒犯。

2.【答案要点】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证明:男生的成绩偏于优秀和差两端,女孩成绩以中等居多。就平均成绩来看,男女没有明显差异。女生嗅觉灵敏,在声音定位、色彩辨别方面优于男生,男生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较强。女生叙述事情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长于形象思维,擅长文学、艺术、语言、医学、史地等学科;男生的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长于抽象思维,擅长数学、物理、哲学、天文等学科。

3.【答案要点】(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在班级群体中由于和老师、同学的接触和交往,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到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技巧。(2)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人的自我概念的获得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和将他人的看法内化两种方法实现的,学生在班级中通过此途径实现自我概念的发展。(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气氛和谐,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反之则不能。

4.【答案要点】(1)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分类:①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②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③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④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5.【答案要点】(1)学习内容是固定的教材内容;(2)学习的规则一般以命题的方式,或以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3)学习的任务就是接受规则的意义;(4)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新的规则命题整合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使信息内化,与原有的观念融为一体储存备用;(5)从发生的角度讲,规则的接受学习则能扩大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所以,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小学阶段,规则的接 受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方式。

6.【答案要点】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即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1)创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是荒诞滑稽的疑问;②尊重儿童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儿童证明并夸奖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2)重视儿童直觉思维的发展。①鼓励学生近似合理的猜想和飞跃的直觉;②教师应善于应用直觉思维的方法,以给学生作出示范。(3)鼓励实践并尽力与有创造性的接触。①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有创造性的人相互交流的机会;②培养创造性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4)实施鼓励创造性的指南。①接受并鼓励发散思维;②容忍异议;③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④强调每个人都能以某种形式进行创造;⑤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刺激。

2.【答案要点】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学习效率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效率。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2007年中学部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和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D)。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2。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A)。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c.中等教育阶段D.初中阶段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B)。

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4.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A)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5.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C)。

A_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B)。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B)。

A.高 B.低

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8.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

A.精细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_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9.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C)。A.讲解 B.示范 C.练习D.反馈

10.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A)。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11.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D)。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2.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C)。

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13.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A)。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14.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B)。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15.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B)。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16.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

A.有意义接受学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D.探究学习

17.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皮亚杰 B.桑代克 c.杜威 D.柯尔伯格

1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

A.品德 B_道德 c.个性 D.人格

19.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C)。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20.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B)。

A.道德认-~~ 13.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 线上)

1.归因即对自我行为的原因分析,包括三个成分:内外源、———一和——。

2.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一。

3.广义的知识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它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另一类为——,它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4.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变通性和——。

5.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6.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和——,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7.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层次——、——和——。

8.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和——。

9.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

10.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由——内驱力、———一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2.阐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5.简述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选择题

1.D.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是华生。

2.A.心理发展的童年期处于学前教育阶段。

3.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A.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

5.C.当学生的动机水平适中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大。

6.B.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学生保持较低的动机水平即可。

7.B.力求成功者相对于避免失败者而言,其成就动机较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成功,往往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当面临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他们的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8.A.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精加工策略。

9.c.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这是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

10.A.见学习精要第361页中常模参照评价的定义。

11.D.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可知,运气因素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

12.C.考试时产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说明考生的动机水平过强。

13.A.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14.B.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到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这就是功能固着。

15.B.A属于逆向负迁移,c属于横向正迁移,D属于正迁移,只有B属于垂直迁移。

16.A.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17.D.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8.A.见学习精要第300页中品德的定义。

19.C.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20.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二、填空题

1.稳定性控制性

2.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4.流畅性独特性5.先快后慢

6.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7.课程目标学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8.操作技能或动作技能心智技能或智力技能

9.认知阶段 自动化

10.认知 自我提高

三、简答题

1.(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3.(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牛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牛(人约6人)一起进行的。

(5)合作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5.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学科之问的联系。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等得到迁移,并且能够因迁移而产生积极的结果,还需要克服思维品质中的消极因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又能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

四、论述题

1.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沦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2.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高教师素质的心理学途径主要包括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学校风气是每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稳定的集体意识倾向和行为特点的集中表现。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校风具有感染、行为导向和内聚功能,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

(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或校正。

(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教师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自我认识时,既要防止自我否定,也要防止自我夸大;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自我认可态度,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②自我筹划与自我设计。自我筹划是指围绕教育的要求确定个人自我完善的总体目标;自我设计是指根据个人确定的、自我完善的总体目标进行自我教育的具体设计。③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自我监督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督促的过程,自我反省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自我激励是一种自动加压、自我鼓动的方式。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第一,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的自觉性;第二,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更新或改变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教育观念;第三,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第四,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求知欲、成就欲,激发教师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篇:2012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2月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简约版)

名词解释

1.学习准备

2.自我效能感

3.元认知

4.行为目标

5.皮格马利翁效应

选择题

1. 有关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__________属于什么时期?

2. 有关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__________属于哪个认知发展阶段?

3. 有关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__________。属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哪一种?

4. 有关在试误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其联结就会增强__________属于哪个基本规律?

5. 有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属于按迁移性质的哪个作用(正迁移)?

6. 有关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__________属于哪类知识类型?

7. 有关技能通过什么?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8. 有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是问题解决的哪个步骤?

9. 有关对同一得问题的不同类型的答案得出很多__________属于创造性的哪个特征?

10. 有关儿童的判断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属于道德发展的那个阶段(皮亚杰的自律道德)。

11. 有关知识记忆__________属于教学目标中的哪个领域?

12. 有关教师关注学生的成绩__________属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13. 有关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的兴趣__________属于哪种动机?

14. 有关对学习的主观判断和解释__________()。

15. 有关不受外来因素影响与干扰__________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控制作用。

2学生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不平衡性,差异性。

3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的联系。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的材料()。

5自我实现作为一种高级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需要。

6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呈负加速型。

7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疾病模式和()。

8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包括信度,区分度和()。

9关键词是知识,技能()和态度。

10强化分为正强化和()。

简答题

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3.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4.简述合理复习的策略;

5.简述广义的学习的特点。

论述题

1.运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原理谈谈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谈谈老师运用榜样来帮助学生培养品德应该注意的问题;

3.论述三种直观方式各自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作者是()

A.冯特B.桑代克C.布卢姆D.詹姆士

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方法,叫做()。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

3.布卢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掌握学习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

4.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官能心理学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

5.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6.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B.弗洛伊德C.艾宾浩斯D.桑代克

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B.数学C.化学D.物理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9.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

10.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1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体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12.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

13.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

14.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D.学生座位的分配

15.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是经验获得与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

2.根据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4.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射一词原本是物理学概念,心理学家__________将其引人心理学。

6.__________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相接触的部分叫突触。

7.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它由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8.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

9.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__________。

10.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__________关系。

11.技能的学习要以__________的掌握为前提。

12.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的各种信息和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13.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认为lg(a+b)=lga+lgb,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_。

14.___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15.__________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4.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教育的意义。

5.简要说明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

6.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1879年冯特在菜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而1903年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则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C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3.A[解析]布卢姆在60年代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多数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为: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4.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心理是一种非物质实体,具有各种官能,如感觉、注意、记忆、思维、推理、意志等。

5.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6.B[解析]弗洛伊德根据对精神病人的观察认为,遗忘是属于动机性的,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7.A[解析]一般来说,在学科兴趣方面,场独立性者较倾向于喜欢自然科学,而场依存性者则喜欢社会科学等文学学科。

8.D[解析]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比如,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或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文中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假设、想象,比如,假设你当校长,你如何管理这个学校等等。

9.B [解析]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结成五个阶段:了解当前活动(活动定向)的阶段、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的阶段、有声言语阶段、无声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10.A[解析]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根据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立了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布鲁纳是

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11.D[解析]复述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它的获得在个体记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画线目的是便于多次重复记忆,属于复述策略。

12.A[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概括水平,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13.C[解析]贾德以实验研究了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先期学习A项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项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两项之中。贾德的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

14.D[解析]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15.D[解析]此题考查了内化的定义,应识记。

二、填空题

1.智力技能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心理过程个性4.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5.巴甫洛夫6.神经元

7.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8.感觉适应

9.错觉10.反比例

11.程序性知识12.有关操作动作本身

13.负迁移14.直观

15.替代性强化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发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参考答案]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动机、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等必将进一步深入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4)个别差异和个别化的教学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

(5)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

3.[参考答案]

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结构是感受器。

第三步是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4.[参考答案]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参考答案]

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6.[参考答案]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包括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和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我认为奖励比惩罚好,原因如下: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为了维持秩序。惩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进行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进行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一网打尽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其在同学中的孤立。

(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

(5)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快乐学习是对掌握知识的快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

2.[参考答案]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关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第五篇:2014年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

13级 应用心理学 赵晓萍 191413022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6.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1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C、对偶故事法 D、沙盘游戏

19.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20.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二.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也就越好。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一位历史老师指导学生把明朝迁都北京的年份1421年,记作“一事二益”,这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

5、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归因时应实事求是,实际是什么就是什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2、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4、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5、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6、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校的 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014年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5 DDACA、6-10 DAACB、11-15 ABBBC、16-20 BDCDC 二.辨析题:

1、错误,中等强度学习动机学习效果较好。

2、错误,学生的成绩不仅与教师的期望有关,还与学生的人格特征、归因水平、自我意识等因素有关。

3、正确。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4、错误、在要学习的新信息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故这种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而不是组织策略。

5、错,归因时尽是归结为努力不够,不要归结为能力不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①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分)②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2分)③教学手段应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1分)

2、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4、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6、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43.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校的

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①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3分). ②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分)③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4分)

下载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

    心理学自考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2.(......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选题: 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 、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