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

时间:2019-05-13 17: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

第一篇: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

到今天,无数人认识了李春华,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两个同村小孩的优秀大学生。李春华救人英勇牺牲的事件带给社会很大冲击,它掀起了一股学习李春华同学的热潮。几天前,我们班就举行了这样一个班会。在班会上,我们了解到关于李春华救人时间的细节,也了解到了他生前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学长的失去,我们都很遗憾,也为

他的大勇无私而感动。

但,其中有些人也会为他赶到可惜,觉得他牺牲的不值。我想,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了,因为英雄已不在。李春华在跳下水的那刹那也没去想值不值得,那只是他人性中的一个本能。有人说的好,他这种舍己救人的举动产生的价值超过了事件本身,更不是个经济价值能衡量的。假如他当时不救,他也许面对的就是良心的谴责。

对于他的家庭,这的确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毕竟他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骄傲啊;对于他自己,这也的确是个大遗憾,他还太年轻,他的人生还没好好的开始呢就提前结束了,他的抱负,他的理想,他的美好生活都还没来的及开始。但是,站在他的立场,我们可以想想,他一定觉得他的举动是值得的——因为他是一个坚持先人后己的党员,一个总先为别人考虑的好班长,是一个孝顺仁义的好大学生。

这次李春华事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个英勇的救人事件。我想,社会上发起这么大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英勇无私,更是因为他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

他孝顺:虽出身贫寒,对长辈却尊奉着“孝悌”两个,是个典型的孝子。

他好学:他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平常学习,周末除了兼职家教还参加学校的义务家教。

他善良:都对遭遇困难者的捐助,在高考加分中的无私,把减免学费的机会让给他人,都说着他是个心里先记得的永远的是别人。

他奉献,总是默默把事情做好;

他节俭,从来都是简单的饭菜,简单的衣裳;

他友爱,无微不至照顾同学;

他执著,他积极进取永不放弃;

他英勇,面对溺水儿童,他义不容辞得伸出援助之手。

是的,他就是这么优秀,自立自强、克己奉公、有理想、品德高尚,全身上下都闪烁着迷人的人格魅力。

我想,李春华不仅仅是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旗帜。

社会学家在研究我国人群的时候,人为地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定义为“中国第五代人”。特定的历史时期造就了特定的“第五代人”。在许多人眼里,“第五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道德的下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许多人眼中,“第五代人”是“没有信仰的一代”,“原创网站wenmi114.com抱大的一代”,“浅薄的一代”,甚至是“颓废的一代”。

其实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因为自己就是这么空虚,这么没有抱负。试看大学生的生活,哪几个不是伴着网络打转,整天无所事事,上课瞌睡,下课精神。但李春华的出现,再次成为这种观点的反证。和之前的洪战辉一样,他们都是自强不息,勇敢坚强,孝顺忠诚,有抱负有理想的新时代大学生。但是,这不是我们拿来炫耀的条件,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为旗帜,谦虚的学习他们身上我们没有拥有的品德,让我们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让世人重新评价我们这一代。

对于学习一事,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自身的特点,因为我们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以后出去的大部分都可能是育人的教师。

有位教授说的好,“教育面对的是‘人’,大学教育面对的是高级人才。忘了人,就忘记了一切;忘记了人文教育,就忘记了人的思想、感情、人性、精神世界,从而也就忘记了一切。教育就是人的灵魂工程,大学教育就是人的高级灵魂工程。忘了人的灵魂,教育也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后果如何,不言而喻。人是世间第一个可宝贵的因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点也没有过时;不但不过时,在今天,在科技如此突飞猛进、日异月新的今天,更不过时,尤为重要。”大学教育是这样,其他类教育也一样,我们都必须重视人的精神教育,特别是即将成为人师的我们。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受到金钱利欲的诱惑,一部分人容易偏离轨道,功利占据了他们的心理。从李春华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宽厚兼容、笃实求真的人格精神,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学习。我们应该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做一个有素质的合格的当代大学生,之后再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脊柱。因为只有自强不息,无私无畏的高素质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的强者。让我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吧,就从学习李春华开始。

第二篇:学习李春华事迹感想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

初次听到李春华事迹,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是在我做家教的时候。大概是在七月二十四号吧,我去学生家去做家教,到他家后,他外婆给我准备好早餐,随即就跟我说起了李春华舍己救人的事,说他为了救了两个孩子的性命而不幸牺牲了自己,还有他就是我们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

生。虽然他外婆跟我讲述的不是很清楚,而我也并没有弄清楚整个事件的经过,但他外婆当时描述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感情,我却历历在目。随后在报纸和电视等媒体上,我都看到并关注了关于李春华英雄的许多报道,很快,我就了解了这件事,这个人。

李春华是衡阳人,2003级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的学生。暑假期间因为正是家里搞“双抢”的时候,李春华怕父母在家里忙不过来,所以辞掉了工作,回家帮父母的忙。七月二十三号,勤劳的李春华已经忙碌了一上午,中午挑着谷子回家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水塘边传来了救命的声音,听到求救声,李春华赶紧放下担子,朝水塘边跑去,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已经劳累了大半天的李春华在救上一个人之后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还有一个人在水里啊,随即他很快地又潜入水中。当人在水中被淹的时候他的求生欲会特别的强,即使抓住的是一根稻草,他也会死抓不放。已经没有多少体力的李春华被紧紧地抓住了,怎么办才能救人呢?李春华将脚伸向了那个被淹的人,把他踢向岸边,而自己却向水塘底下沉去。这就是李春华舍己救人的大致过程。虽然我描述得不是那么生动,形象,感人,但是我相信,李春华英雄的事迹已经烙在我们每一个师大人的心中。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人的一生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死却有很大的差异。刘胡兰为了革命机密不泄露出去宁死不屈。她的死,是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的;她的死,得到了人民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留下了一种刘胡兰精神,这是她的死所带不走的。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所以,虽然李春华已经静静地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李春华之所以能成为英雄,这并不是偶然,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而是一种必然。李春华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立志要发愤图强,将来有所出息。通过他不懈的努力,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这是他家三代唯一的大学生,是多么地不容易啊。即使上了大学,他一刻也没有松懈下来,而是更加地努力,包括努力学习和做家教等兼职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班上他担任过班长等各种职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虽然家庭贫困,但他从来不提,而是把许多助学金,补助等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在思想认识上,他总是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一名够格的党员。这样一位有优秀人格的人,怎么会在别人有难时撒手不管呢?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榜样和精神!

思考了这么多,我的灵魂不时地为之震颤。太感人了,太震憾人心了。也许是因为我所生活的这个圈子里面真正的好人好事太少了,所以才会如此地沉重。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爱和奉献,我想,像这样的事迹也将不足为奇。当我还在为生活的不济而闷闷不乐,当我还在为家庭的贫困寻找逃脱的借口,当我还在为一点点小挫折而沮丧,当我……,李春华早已撑起了一片蓝天,所有的困难都被他踩倒。当我真正了解李春华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渺小,好惭愧。所以向他学习他的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习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口头的言语而已,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能量。

现代这个社会,物质财富已经大大地增加了,而精神财富却显得奇缺。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物质是衡量一切的总标准,因而人民也被物质化,变得冷漠寡情,见利忘义,甚至贱踏了做人的底线。因此,要想得到像李春华这样的精神财富都是如此的难能可贵。物质纵然重要,但缺少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空虚和惶恐。

李春华临走时的水面是多么地平静,他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如此匆忙。但是人民的脑海将激起思绪的浪花,激发着一代一代的人。李春华精神将永垂不朽!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我想李春华还将会是今天的李春华。那我呢?

《学习李春华事迹感想》

第三篇:学习李春华事迹心得体会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

初次听到李春华事迹,是在我做家教的时候。大概是在七月二十四号吧,我去学生家去做家教,到他家后,他外婆给我准备好早餐,随即就跟我说起了李春华舍己救人的事,说他为了救了两个孩子的性命而不幸牺牲了自己,还有他就是我们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虽然他外婆跟我讲述的不是很清楚,而我也并没有弄清楚整个事件的经过,但他外婆当时描述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感情,我却历历在目。随后在报纸和电视等媒体上,我都看到并关注了关于李春华英雄的许多报道,很快,我就了解了这件事,这个人。

李春华是衡阳人,2003级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的学生。暑假期间因为正是家里搞“双抢”的时候,李春华怕父母在家里忙不过来,所以辞掉了工作,回家帮父母的忙。七月二十三号,勤劳的李春华已经忙碌了一上午,中午挑着谷子回家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水塘边传来了救命的声音,听到求救声,李春华赶紧放下担子,朝水塘边跑去,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已经劳累了大半天的李春华在救上一个人之后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还有一个人在水里啊,随即他很快地又潜入水中。当人在水中被淹的时候他的求生欲会特别的强,即使抓住的是一根稻草,他也会死抓不放。已经没有多少体力的李春华被紧紧地抓住了,怎么办才能救人呢?李春华将脚伸向了那个被淹的人,把他踢向岸边,而自己却向水塘底下沉去。这就是李春华舍己救人的大致过程。虽然我描述得不是那么生动,形象,感人,但是我相信,李春华英雄的事迹已经烙在我们每一个师大人的心中。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人的一生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死却有很大的差异。刘胡兰为了革命机密不泄露出去宁死不屈。她的死,是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的;她的死,得到了人民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留下了一种刘胡兰精神,这是她的死所带不走的。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所以,虽然李春华已经静静地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李春华之所以能成为英雄,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李春华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立志要发愤图强,将来有所出息。通过他不懈的努力,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这是他家三代唯一的大学生,是多么地不容易啊。即使上了大学,他一刻也没有松懈下来,而是更加地努力,包括努力学习和做家教等兼职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班上他担任过班长等各种职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虽然家庭贫困,但他从来不提,而是把许多助学金,补助等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在思想认识上,他总是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一名够格的党员。这样一位有优秀人格的人,怎么会在别人有难时撒手不管呢?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榜样和精神!

思考了这么多,我的灵魂不时地为之震颤。太感人了,太震憾人心了。也许是因为我所生活的这个圈子里面真正的好人好事太少了,所以才会如此地沉重。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爱和奉献,我想,像这样的事迹也将不足为奇。当我还在为生活的不济而闷闷不乐,当我还在为家庭的贫困寻找逃脱的借口,当我还在为一点点小挫折而沮丧,当我……,李春华早已撑起了一片蓝天,所有的困难都被他踩倒。当我真正了解李春华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渺小,好惭愧。所以向他学习他的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习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口头的言语而已,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能量。

现代这个社会,物质财富已经大大地增加了,而精神财富却显得奇缺。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物质是衡量一切的总标准,因而人民也被物质化,变得冷漠寡情,见利忘义,甚至贱踏了做人的底线。因此,要想得到像李春华这样的精神财富都是如此的难能可贵。物质纵然重要,但缺少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空虚和惶恐。

李春华临走时的水面是多么地平静,他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如此匆忙。但是人民的脑海将激起思绪的浪花,激发着一代一代的人。李春华精神将永垂不朽!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我想李春华还将会是今天的李春华。那我呢

第四篇:李春华老师介绍

李春华老师介绍

李春华,出生于云南,自幼酷爱民族音乐。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著名作曲家、音乐电教板发明者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曾得到民族管演奏家杨建生副教授、哏德全先生的悉心指导。

其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深入民间,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青年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葫芦丝王子,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芦丝巴乌使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葫芦丝巴乌一点通》、《欢乐的葫芦丝》、《金葫芦》、《醉人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兰》和《葫芦丝OK版》。创作作品有:《炫动时光》、《梨花雨》、《打跳欢歌》、《雪莲花开》、《木鼓神韵》、《清清玉湖水》、《丝恋》、《断桥残月》、《蓝色的香巴拉》《花满楼》、《风中的葫芦》、《葫芦情》。个人演奏专辑有《葫芦丝OK版》、《金葫芦》、《欢乐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丝》、《醉人的葫芦丝》、《柔情丝语》、《丝恋》、《葫芦心经》、《李春华葫芦丝创作作品》 葫芦丝王子李春华

李春华,青年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芦丝巴乌使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葫芦丝巴乌一点通》、《欢乐的葫芦丝》、《金葫芦》、《醉人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兰和《葫芦丝OK版》。葫芦,谐音福禄,常被人们当作互送吉祥。祝福的礼品。云南傣族创造性地将葫芦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民族乐器一一葫芦丝。一个金黄色的双包葫芦,镶嵌着白竹吹嘴,下端延伸出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便构造出了葫芦丝。轻轻一吹,便能发出悠扬,缠绵的乐音,时而如山间竹林,寂静深远;时而如高山清泉,叮咚缠绵;时而如孔雀开屏,如百鸟争鸣;时而如景颇晨曦,朦胧神秘;时而又如万马奔腾,骑兵飒爽„„听惯了协奏曲的宏大,雄壮、听上一曲葫芦丝,更有一番说不出来的恰然与陶醉。心情烦闷时,更上一曲葫芦丝,一种小径通幽的宁静,立刻让人神清气定,烦恼尽消。葫芦丝正是以其美妙的声音,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提起葫芦丝便不能不提起那来自彩云南的葫芦丝王子李春华。李春华,本是汉族,早在学生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便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沉迷其中。除了吃饭睡觉,只要闲暇时间.李春华便关起门来练起来了。看新闻,眼睛看着电视屏幕,手上却拿着葫芦丝,忙着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为了方便练习,他还将葫芦丝的主管拆下来,自制成练习管,人到哪儿练习管便装到哪儿。就连坐车,嘴里也没闲着“TTK、TTK、TKT、TKT„”又练开了吐音。那真是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正是因为这样刻苦地练习认真的钻研,李春华的葫芦丝演奏技巧日益成熟。在练习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刚开始学习时,总会出现“咕”音的问题,就着实让李春华苦恼了一阵子,请教,翻书,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他自己的摸索,试了一个又一个方法,连家里人都成了他的顾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华发现:吹奏时只要在音尾快速把嘴巴张开,就能避免“咕”音出现,他将这一发现应用于教学,学生们很快就解决了“咕”音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中,李春华还发现了不少类似“咕”音,看似简单,却又让葫芦丝爱好者无法自己解决这问题的方法,他便萌发了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心得整理成书的念头,于是2000年,李春华的第一部作品《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出版了。教程从音阶、按孔图到练习曲,再到乐曲,各章后面还附有相关乐理知识,书中汇集整理了大量适合葫芦丝演奏的曲谱。书的最后还配有各种调音阶的指法表。即便是不懂乐理的人,看了这本教程电能简单的学会吹奏葫芦丝。学葫芦丝不再困难,葫芦丝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一时之间 这本教程成为了葫芦丝商家卖葫芦丝时,最喜欢向顾客推荐的一本书。李春华本人便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云南民族村游览时,便被一位女老板当外地游客热情地邀请进店铺推荐葫芦丝,生怕不买,还补充说:“您不会吹,不懂乐理,也不用怕,买了这本书包您看了很快学会,我和我哥就是这样学的„”说着还即兴吹奏了一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李春华一看这本书正是自己编写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看到商家和顾客对自己的作品如些肯定。李春华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心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担心的是书中只要有一点纰漏他就会误导学习者。于是李春华更加注重修改完善《实用教程》从红色封面到绿色版本,书的页数越变越厚,内容越来越充实。街边的小贩甚至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浓缩成小传单来推销自己的葫芦丝。短短5年《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成为广大葫丝学习者必备的一本教程。李春华的葫芦丝吹奏手法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出版,李春华不断接到一些葫芦丝学习者的电话咨询,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可见市场需要更具直观性带有示范性、可见性的示范教材。李春华的教学VCD《怎么演奏好葫芦丝巴乌》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这也是市场上第一部系统的葫芦丝巴乌教学专集。随着葫芦丝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一大批葫芦丝爱好者成长起来,不在满足于演奏一些简单乐曲。他们更渴望涉及葫芦丝高难度曲目,可太专业的乐曲,一时又不太容易理解。应广大学习者的要求,李春华出版了教学专辑二《怎么演奏好葫芦丝巴乌》以及教学专辑三《葫芦丝巴乌一点通》。在担任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的过程中,李春华深刻地感觉到考级学员之间的差异:首曲子到底应该吹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演奏合格。为了给考级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2005年5月出版了全国第一版葫芦丝考级专辑《葫芦丝精曲示范》。长期以来,由于葫芦丝的音阶有限,可吹奏的曲目很少,成了葫芦丝发展中的一个局限,葫芦丝给人的有遗憾之感,在这方面李春华又做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把二胡独奏曲《赛马》改编为葫芦丝独奏曲,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又把反映部队生活的《骑兵进行曲》用葫芦丝演奏,更让葫芦丝火了一把;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改编,让葫芦丝的表现更加丰富更具魅力。用葫芦丝吹奏的《沧海一声笑》更让人们领略了一回古今英雄的豪情:谁说葫芦丝小家子气。随着李春华的欣赏专辑《欢乐的葫芦丝》、《醉人的葫芦丝》等一系列作品的问世,人们对葫芦丝又有了新的认识。李春华,年青,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是不少听过看过他的专辑的人对他的评价。教学往来中,李春华的谦虚、诚恳、耐心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只要个电话打过来,向他请教问题,他无论再忙都会认真诚恳给你提出意见、建议和鼓励。湖南省常德市的1 6岁少年赵亚星、吉林省通化市59岁的王晓春,提起这一点感触最深,他们都是通过教学专辑认识李春华的。在电话咨洵中,得到了李春华的多次指导。曾多次用葫芦丝参赛荣获了国家级及省级金奖一他们获奖后打的第一个电话便是向李老师报喜,感谢他的耐心指导一看到他们的成绩,李春华说: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李春华传播葫芦丝文化的足迹及身影,遍布全国各地。曾在多个城市举办葫芦丝独奏音乐会和专题讲座会(在商丘独奏音乐会,杭州独奏音乐会,太原专题讲座会等数十场)。李春华能有今天的成绩,源于他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乐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喜爱葫芦丝,让更多的人听到葫芦丝的声音。这便是年青的葫芦丝王子一李春华最大的愿望。

听“葫芦丝王子”谈“葫芦经”

圆润的葫芦,几个簧片,吹起来声音优美动听,学起来简单容易上手,这就是最近在老年人中非常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

近日,来自云南的“葫芦丝王子”李春华来到杭州,和老年朋友交流自己的“葫芦经”。

年仅32岁的李春华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16岁开始在民乐队拉二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师兄正在拨弄一个带着葫芦的乐器,乐器演奏出来美妙轻巧的音色立刻把他给吸引住了。

“当时一个葫芦丝要80块钱,我一个月的零用钱只有5块,攒了大半年才花了50块钱买了一个跟葫芦丝同类的巴乌。”李春华笑着说。后来的这几年,巴乌和李春华形影不离,每天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就是吹一吹。

随着对葫芦丝的热爱,李春华出版了第一本葫芦丝专业教材,录制了葫芦丝教学光盘,成为了一位“葫芦丝音乐人”。“正是对葫芦丝的这一份感情,才让我走到了今天啊。”他说。

“葫芦丝的特点是音色好听,简单好上手,特别适合老年人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不过,上手虽然容易,如果要学起来,一定要有专门的教材和专业的老师指导。”李春华反复强调,“很多老年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音乐基础或是没有音乐天分,其实那都不重要,将近90%的人对音乐都没有特别的悟性,只要你想学好,认真学,努力学,就一定会有让你满意的成绩。”

好学、好看、好听、好带、好吹,这就是葫芦丝的五大特点。问李春华学习葫芦丝的诀窍是什么,他笑着说:“练葫芦丝最重要的是练好一口气,老年人不需要过多地要求自己跟原奏一模一样,要追求流畅、自然、优美,要以乐为主,以自己为主,最重要的是以快乐为主。”

最后,李春华特别提醒老年爱好者:“如果你喜欢葫芦丝,那就一定要用心练、刻苦练,根据自身情况,每天最好保证一至两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吹吹葫芦丝可以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相信它会是一件令你开心的乐器。”

李春华:谦虚的葫芦丝音乐人 说起李春华,熟悉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是一名葫芦丝爱好者,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因为,目前我州大多数葫芦丝培训班和葫芦丝爱好者使用的葫芦丝教程和葫芦丝VCD光碟就出自他之手。记者曾看到过的他与哏德全、杨志宁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也在潞西市文化馆目睹了他最新编著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年仅32岁的李春华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幼年时在祖父和父亲的引导下,接受了民族音乐的熏陶和教育。1991年考入昆明师范学校,跟随作曲家、音乐电教板发明者王绍禄学习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器乐的演奏,后师从著名葫芦丝制作、演奏家哏德全潜心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同时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深造,目前正从事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2002年,他与哏德全、杨志宁编著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后来又个人编著了《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2002年4月出版了《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出版发行《醉人的葫芦丝》、《柔情丝语》、《节日的德昂山》等VCD光碟,创作了《蓝色的香巴拉》等许多优美的葫芦丝乐曲。作为这样一名从事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名师”,他接人待事却非常谦虚,从不以大师自居,风采尤佳。记者近日对李春华进行了采访,了解了他与源于我州的民间乐器葫芦丝的结缘、对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以及对我州举办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的看法等。据李春华介绍,2002年,当时葫芦丝的市场和演奏方法都不是太规范、科学。于是,哏德全老师他们合作编著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将经典的葫芦丝曲目汇编成册,帮助教师规范、科学地教学生吹奏葫芦丝,也为葫芦丝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入门的教程,为发展葫芦丝做出一定的贡献。近年来,吉林、北京、湖南等地的葫芦丝音乐人也纷纷出教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一大批优秀的葫芦丝教育者,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民间乐器葫芦丝发展的春天再次来临。李春华说,德宏州审时度势,紧扣时代脉搏,提出在今年“十·一”期间举办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这有利于把葫芦丝推向高潮、促进葫芦丝艺术的发展;对于每个葫芦丝音乐人来说,也是一件幸事。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文化节办好,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告诉世人,葫芦丝的故乡在德宏梁河,演奏葫芦丝的高手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他表示,将克服困难,尽量全程参与首届葫芦丝艺术节。李春华对我州青少年葫芦丝爱好者寄予厚望。他说,听了几位德宏小朋友的演奏,感觉非常好。他们如果到昆明、北京参加比赛,都是有可能获得金奖、银奖的优秀选手,只要培养得好,他们就是未来的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谦虚地说:“坦而言之,我不是一名葫芦丝演奏大师,仅是一名执着的葫芦丝爱好者、演奏员。学习葫芦丝很简单,吹好葫芦丝却不简单,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今后的道路也将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人们常说“春华秋实”,没有春天的繁花,就没有秋天丰硕的果实。大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李春华用谦虚的治学态度和勤奋的刻苦钻研换来今天的累累果实:他还担任着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的考级评委。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风趣地说:“没有葫芦丝,我就失业了,我这一辈子就靠葫芦丝吃饭,把葫芦丝吹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葫芦丝对我而言,就是毕生的追求和精神的支柱。”他还对记者说,我敢预言,今后葫芦丝的发展将会一路飙升,就如同股市一样,一个字:“牛”。如果你走出云南,你就会发现全国各地到处飘着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不少人喜欢葫芦丝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记者问他对德宏的印象,他一个劲地说:“这里不愧为歌舞之乡、植物王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醉。这里是一块宝地,它培养了金小凤、龚全国、哏德全、万小散、毛相等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德宏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骄傲和自豪。”

李春华是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巴乌考级评为,是我国具有开拓创新性质的的少数民族管乐演奏家。在他作品的专著《李春华葫芦丝创作作品》中共收录了其个人创作的九首葫芦丝作品,他立足于民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专业作曲的技法,其中《丝恋》、《风中的葫芦》等作品已经完全是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类似有器乐小品的性质,其他的如《打跳欢歌》、《蓝色的香巴拉》、《木鼓神韵》、《断桥残月》、《清清玉湖水》等则是具有地域性的民族风格特点,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春华对于民族性音乐风格与西方作曲风格有着深层的理解与把握,笔者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从作品的风格、作曲手法、技巧运用等方面对当今葫芦丝音乐的现状及其以后的发展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民族风格多样性的体现 中国器乐曲的创作最大的特点也是与西方创作的不同就是作品的标题性,从作品的标题可以领略到作曲者的意图及审美观点,而中国器乐曲的标题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域性或称之为地域特色、地域风格。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民族众多,真是这些自然人文因素造就了音乐风格的地域性,多样性。李春华的葫芦丝作品风格不再拘泥于狭小的地域范围,而是用葫芦丝这一专属于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表现了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1、《打跳欢歌》:“打跳”是纳西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性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歌为主的带有叙事性质的舞歌,另一种是带有抒情性质的歌舞并重的形式,李春华在这首作品中将两种形式的歌舞熔于一炉,音乐采自民间歌舞音乐素材,并且运用了打跳中特有的节奏形式:三步一跺脚。即每一小节中有三拍半,充分体现了纳西族的民族风情。

2、《蓝色的香巴拉》:这首乐曲有着浓厚的西藏音乐风格,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居住于西藏自治区,藏族歌舞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以“囊玛”歌舞最具代表性。在《蓝色的香巴拉》这首作品中运用囊玛歌舞的结构作为全曲的曲式结构,即前奏、慢歌段、快舞段,并以藏族酒歌为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在此曲中也充分运用了舞蹈节奏形式:四拍三踏步,此曲描绘了一幅藏区仙境般的画面。

3、《雪莲花开》:这首乐曲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维吾尔族的音乐按地域分为有三种形式,南疆音乐、东疆音乐、北疆音乐,这三个地区的音乐在调式音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首乐曲从调式音阶的构成上充分体现了北疆音乐风格,即以五声、七声音阶为主,在筒音作5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了葫芦丝的半音阶,赋予了葫芦丝这一演奏五声性旋律以新的调式音阶风格,同时在这首乐曲中也体现了维吾尔族音乐弱拍起唱、锯齿型旋律的特点。

4、《断桥残月》:此首乐曲开辟了葫芦丝演奏江南风格乐曲的先河,作曲家以江苏民歌《孟姜女》为旋律素材作为主题并伸展,引子部分音乐能够感受到竹笛名曲《姑苏行》的影子,作品取景于杭州西湖十景中“断桥残雪”的深刻意境,但作者在这首乐曲中并不注重景色的描绘,更多的是对于心境的一种刻画,此曲是一首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的优秀作品。

5、《木鼓神韵》:这首乐曲具有浓厚的佤族音乐风格,佤族主要居住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和沱源两个佤族自治县。木鼓是佤族人民的打击乐器。佤族人民在节庆时常常击鼓随舞,木鼓舞在表演时往往带有激烈或者单一的舞蹈动作,因此在这首作品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木鼓舞的表现及其带来的“神韵”。

二、葫芦丝小品——西方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

“小品”一词作为一种器乐曲的体裁源于西方的器乐音乐创作,尤其是钢琴音乐创作,如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音乐瞬间”,波兰肖邦的“夜曲”,德国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这种体裁的特点是篇幅较小,且大多数带有标题性,内容多为抒情或叙事。在葫芦丝音乐中,从作品的表面上看,每一首作品的篇幅都不大,且都带有标题,抒情性、叙事性无一不全,笔者将小品一词引入此文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称作小品,作者所讲的小品是抛去作品表面上所体现的特点,而主要的是从作曲技法上去研究。

《丝恋》是一首典型的运用西方作曲手法,具有现代音乐风格的作品,其现代风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调性的特点,作品在第一部分从主调的属音弱起,建立在G大调上,并运用模进的手法将旋律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倾向G大调的的关系小调e小调,从大调转向小调,情感色彩由明亮转为柔和,在调的转换过程中引入新的音乐材料,抒情性更加增强,第二部分结束在e小调上。第三部分是一种音乐材料的变奏性发展,但调性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更像是第一部分的调性转换式模进,作品的第四部分属于过渡段,由第三部分的e小调过渡到了第四部分的G大调,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回归主题,全曲结束。

另一首作品《风中的葫芦》不像《丝恋》那样在调性上有频繁的转调,自始至终坚持了同一调性,即e小调,此首乐曲多是材料的重复,带有变奏的性质。

三、对葫芦丝传统技巧的发展和创新 葫芦丝音乐能够使人神往,关键是在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体现,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也是学习葫芦丝必须掌握的三个基础方面,一是气息上的技巧,包括强弱的控制力,换气的方法,气颤音等,二是手指上的技巧,主要是打音、滑音、虚指颤音、颤指音、叠音、波音等,舌头上的技巧主要是各类吐音。葫芦丝音乐要表现出多种风格,技巧的运用可谓是至关重要的,技巧的运用使音符充满了生命力,反之,没有技巧的运用,音乐从整体上而言是死板的,缺乏活力的。在李春华的作品中,各种技巧无处不在,毫不夸张的说,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具有技巧特点的,因此这些作品大多是带有炫技性的,从葫芦丝音乐的长远发展去看,炫技性特点无非是发展的主流形态,同时这种炫技性的发展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奏要求,这对葫芦丝的长远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传统技巧的发展

在以往的葫芦丝演奏中,各种技巧都是独立运用的,而在李春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多处是技巧的复合式运用,而且具有频繁使用的特点。

(1)复滑音的使用,在运用滑音时抛弃了以往单滑音的孤立使用,而是在不管相差几度的音符之间皆可使用滑音,更多的是连滑音、复滑音。

(2)气指音的使用,笔者在此处用这种技巧名称未免有些牵强,有必要做一个深入的阐明,这里的气指的是连音线,指的概念是手指上的各类技巧,即在同一小节甚至在同一拍中既有连音线又有手指上的技巧,因此在连音线和指法的结合中对演奏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技巧的运用

(1)吐打音,在传统技巧上,吐音和打音是分开使用的,吐音的运用使音符具有硬度的特性,打音使音符具有弹性,在李春华上《打跳欢歌》中,吐音与打音复合式运用,这种吐打音的运用能够增强音符的硬度与弹性。

(2)插指颤音

此种技巧在《蓝色的香巴拉》中运用较多,这种技巧打破了传统颤音演奏方法,其方法为快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以上的音孔,其余音孔保持原位不动,有长颤与短颤两种,这种颤音具有马头琴式的颤音效果,多在蒙古音乐和藏族音乐中使用。

四、李氏葫芦丝作品在葫芦丝发展历史上的地位

李春华的葫芦丝音乐创作与演奏在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从他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带有一种当今及以后葫芦丝音乐创作的方向性,也是一种过渡性质的风格,这种过渡是由传统葫芦丝音乐作品创作向现代创作的过渡,虽然他的大部分作品的音乐素材来自民间音乐,但是对音乐材料的使用从作曲手法、结构布局上都体现着新时代的气息,从本质上去讲,他的葫芦丝创作并没有完全摆脱民族音乐风格,但是不在拘泥于某一地域的特点,而是对各种地域性的风格进行探索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在音域的使用上,别具匠心的开发了葫芦丝音阶的使用广度,一是为了适应多风格的体现,也体现了多调性甚至无调性的现代作曲手法的要求。

第五篇: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

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向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 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它是一个小小的石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而政治课理论性强,很容易误入“背来辛苦,用来糊涂”的怪圈,只有新颖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形式才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利用漫画导入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计划生育是国策》一课时,我展示了一幅地球被60亿人口压弯腰的漫画,让他们谈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学生一看到漫画马上来了兴致,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然后我用一个母亲抱小孩的图片作为背景,放婴儿啼哭的声音,学生就这样在婴儿的哭声和他们笑声中明白又多了一个中国人了,接着让他们看我国春运期间火车站人山人海的图片,很快他们就能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这样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兴趣中用,一堂本来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也变得生动无比了。

二、利用风景图片导入

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到过许多风景名胜地区,因此,利用风景图片导入新课,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讲述八年级下册《培养亲社会情感》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我首先在萨克斯音乐声中展示了一组反映九寨风光的图片,学生去过九寨沟的比较多,他们一看到图片就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说:“九寨沟,九寨沟,我去过。”我就找学生来描述九寨风光,我及时点拨归纳:“一句话——美。”然后把我随便从路边捡的枯枝败叶拿出来问他们:“你们在九寨沟游玩的时候见过这些东西吗?”“你们会不会因为九寨沟有这些东西存在就觉得这里不美呢?”他们都说不会。我又让他们看书上图片,及时引导他们思考:“图片所反映的现象美不美?”并让他们说出社会生活中其他的美。马上又展示一些反映社会生活中“脏、乱、差”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以及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现象的图片,学生肯定会说这些现象不美,我及时点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问题就像每个风景区会有枯枝败叶一样,枯枝败叶不会影响风景区的整体美,‘脏、乱、差’等不和谐的现象同样也不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美。”这样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书上的观点,比让学生圈点勾画背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三、通过讲寓言故事导入

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易于接受与记忆。

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蓝天下我们和谐相处》时,我就是通过讲这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的。

有一个孩子,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向别人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孩子,这里有一百颗钉子,每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就往木板上钉一个钉子,要学会克制自己”。于是从那天起,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就望木板上钉一个钉子,随着钉子越钉越多,孩子的脾气也改了不少,当他把最后一颗钉子钉完的时候,父亲又对孩子说:“孩子,现在当你克制自己不发脾气的时候,你就拔掉一颗钉子”。孩子照着父亲的话去做,每当他克制住自己的时候,就拔掉一颗钉子,最后,孩子把钉子全部拔掉了,而且脾气也改好了。孩子非常高兴因为他把钉子拔光了,脾气也全该改了。父亲带着孩子走到木板前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看木板上还剩下什么?”原来木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钉子的痕迹。父亲接着说:“每当你对别人发一次脾气,你就会在别人的心上留下一道伤痕,你就会失去一个朋友,当你的朋友越来越少时,你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

讲完这个故事,我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吗?”“我们应该怎样与人相处呢?”

四、利用热点时事导入

热点时事导入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述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我就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描述美国之类的国家在军事上的成就,经济上的发达状况的资料,与我们国家相对比,让学生明白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并且让他们讨论怎样才能缩短差距,从而使他们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

五、采用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导入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很多知识与历史、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紧密相连,因此,采用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导入新课,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的理论。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春蕾初绽》时,因为学生对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似懂非懂,想了解又不好意思,所以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由小孩子的生理特征开始讲起,两三岁的孩子头大肚子大,到小学五年级左右肚子慢慢缩回去,晚上睡觉时,有的时候会像在跨越障碍但是没有跨过去一样突然蹬一下,这就在长个子了,进入初中有的同学会出现腿抽筋的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自己可以观察的到或者自己就有的切身体会,所以一说他们就有同感,老师再及时点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每一个人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因此出现书上提到的各种生理变化是正常现象,相反没有出现这些变化才是

不正常的。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书上的道理。

六、利用歌曲、小品导入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去思考,活跃了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我是中国小公民》时,我就用了刘德华演唱的歌曲《中国人》来导入新课。因为《中国人》这首歌是流行歌曲,大多数学生都会唱,当我播放这首歌的视频时,很多学生都在跟着唱。一唱完歌,我的问题就提出来了:“你是中国人吗?”,“你是中国的公民吗?”、“你有身份证吗?”很快就切入课题。

又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我的受教育权》时,我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然后问学生:“这首歌与我们正在享受的什么权利密切相关?”直接导入了新课。

又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善于与人交往》时,我让学生把书上研究生应聘失败的那组图片编成小品表演出来,又让其他学生来评价分析研究生应聘失败的原因。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气氛,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懂得了与人交往时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就能设计出许多新颖实用的导入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应尽可能地将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体,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抱着“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导入。

下载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感想心得

    学习感想 转眼间,一个多月在我们忙碌的学习中匆匆闪过。月考结束了,虽然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但它却还是比较能客观地反映出我们这段时期的学习状况。它犹如一个标点符号为这一......

    学习李凤山心得

    学习李凤山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2015年1月16日 2013年春天,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去世了。全村村民扶老携幼,600多个花圈摆了300多米长,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赶回来,为这位37......

    学习马克思心得感想

    免考生心得感想 非常荣幸可以获得本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免考生资格,在这里非常感谢老师的帮助与信任。 在学期伊始的第一节课上,我了解到本学期《马克思主......

    学习“三李精神”心得

    学习“三李”精神心得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国家的繁荣,总有一种聚焦世界目光的魅力;一个城市的振兴,总有一股凝聚人......

    学习“三李”精神心得

    学习“三李精神”心得根据我院“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百日攻坚行动学习安排,我进一步认真学习了濮阳的模范代表性人物李文祥、李全芳、李连成三位的先进事迹。经过反复的阅......

    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7月31日,年仅42岁的中共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他是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涌现......

    学习三李精神心得

    篇一:学习三李精神心得昨天,我校全体党员来到市会展中心,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三位老人平凡而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走进“三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三李”都是那么平实而亲和......

    学习李振华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李振华先进事迹有感 岱岳实验中学徐哲近日应学校号召学习了李振华老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自己体会颇深,特别是李振华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深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