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7:1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

第一篇: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

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

摘要:《教育过程》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早年的著作,本文通过对该著作六个板块内容解读和评价,提出该著作对教育信息论、教育心理学化、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其不足之处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对《教育过程》评介

《教育过程》一书分“引论”部分和继“引论”部分的正文,共五章。五个题目分别是:

结构的重要性——布鲁纳提出了学习行为的目的在于:“不但应当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当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更为容易。”

学习准备——布鲁纳提出了一个“思考课程本质的一个必要的假设”,他说:“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布鲁纳指出:“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

教学辅助工具——布鲁纳认为,即使广泛使用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成为主要的辅助者。”

下面就分别从这些方面对本书作一评介。

2.1 引论

布鲁纳基于结构主义心理学,从学习理论发展史的分析入手,强调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有关“学科的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他看来,由于历史上的教育知识观存在“特殊技能”与“一般技能”的二元观点,使人们忽视了那种能训练学生掌握复杂知识的基本结构的研究。

近二十年关于学习与迁移本质的研究说明,普遍迁移的训练可使人“学会如何学习”。这个研究成果,促进心理学家重新重视一般理解的学习与迁移,并再度产生对一般课程和课堂教学的兴趣。而许多科学家也重新投入到他们各自领域里中小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研究工作中来,并注意学科的结构问题。

2.2 结构的重要性

布鲁纳所说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观念和原理。从教学的目的上,他强调学生应掌握知识的整体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掌握零星的经验或事物或知识的结论。

教学过程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四点意义: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结构的了解有助于记忆;领会学科的基本观念和原理是学习迁移的主要途径;基本结构的教学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如何编制忠实于教材基本结构的课程?布鲁纳提出了几点建议:给予和基础课有关的普遍和强有力的观念和态度以中心地位;把教材分成不同水平,与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匹配起来;使各学科最优秀的人才参加到课程设计的工作中来。

针对“怎么教”的问题,布鲁纳主张用“发现”的学习方法。其含义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同时,他建议教师在向学生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尽可能“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布鲁纳还指出如果不去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则有三点弊病: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要从已学得的知识推广到他后来将碰到的问题,就非常困难。”②“陷于缺乏掌握一般原理的学习,从激发智慧来说,不大有收获。”③“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

我在想,既然布鲁纳想到了让学生自己去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思一下自己的“知识的获取过程”,真正地把这个过程还原一下呢?

这种对知识的结构性的把握,对它完美性的感知,或许只是存在于我们对知识反思过程中的宏观理解,实际的学习过程却并不见得如此。实际的学习针对的应该是一般化的、零碎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学生以内省为主,教师帮助为辅的抽象的结构性构建过程。而且,年级越低,这种基础性体现得越大。这似乎是个二维的螺旋上升过程。所以,这种“结构性”的指导,并不该反客为主成为学科教学内容的主体。另外,正如实际的情况,由于这种片面的强调,使所编的新课程内容难免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据此进行的教育实践改革说明,这样的课程难以做到他所预想的,“由普通的教师教给普通的学生”。我能体会到对结构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质性内容,但这种重要性并不等同于其主体性。我甚至觉得,即使是在编排教材的过程中,以“结构”为参照的标准也不可“过于暴露”,只会增加教材的抽象性。对结构的把握更多的应存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客观的,不可剥夺,否则,表面上是走捷径,实际却是在绕圈子。

我越发体会到,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事物各因素之间本身有着内在的自洽和契合,所以,联系地、发展地眼光分析问题,才能得到更一般的结论。

当然,布鲁纳的这种理解有它自身的意义。这有助于我们对课程内容编排的宏观把握。毕竟,至善的东西是应该经得起多维度的考究的。

2.3学习的准备

在这一章里,布鲁纳提出了一个“思考课程本质的一个必要的假设”,他说:“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他为了论证这个假设,先后从儿童智力的发展、学习行为和课程组织形式三方面对此进行论证。

2.3.1 智力的发展

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上,他直接引用了皮亚杰等人的研究。把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前运算阶段——从五岁到六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脑力劳动主要是建立经验和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关心的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其特点是通过尝试失败来纠正他的活动,主要是依靠直观的调节。②具体运算阶段——从六岁到九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能记取现实世界的资料而在头脑里加以改造,并且在解决难题时能够有选择的组织和运用这些资料赋予遇到的事物以一定的结构,但他们还不能够轻易地处理那些不直接在他们面前或事前没有经历过的可能发生的事物。③形式运算阶段——从十岁到十四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智力是以一种根据假设性命题去运算的能力为基础,不再局限他经验过的或在他面前的事物,而是想到可能有的变化,甚至会推演后来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到证明的潜在关系。

布鲁纳从儿童智慧发展的研究中突出了这个事实:“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表现那门学科的结构。”他说过,“儿童智慧的发展不是像时钟装置那样,一连串事件相继出现;它对环境,特别对学校环境的影响,也发出反应。因此,教授科学概念,即使是小学水平,也不必奴性地跟随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慧发展。”

2.3.2 学习行为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常常有一连串的学习节目,每个学习节目都涉及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这样三个“学习行为”的过程。

获得,往往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转换,是处理知识使之适合新任务的各种方式的过程,使之学得更多的知识;评价,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所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

他认为,如果学习节目安排得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行为过程,就可以反映以前学过的东西,搞清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联系的脉络,举一反三,从而超过以前的学习效果。此外,他提出“一门学科,在它的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回到它的基本观念上去,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伴随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

2.3.3 课程组织形式

布鲁纳主张学科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是“螺旋式课程”。

布鲁纳基于以上的见解,他认为“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表现那门学科的结构”,使之能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说,所需要的是将教材按照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将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儿童熟悉的材料,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幼儿也可以理解这些概念。这就是说,如果学习按照儿童理解的水平依次排列,那么,儿童总是作好了学习的“准备”。

为了说明上面这个问题,他举例说:小学四年级学生也能学习“集合论”,玩受“拓扑学”和“集合论”原理指导的游戏甚至会发现新的定理。

布鲁纳从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学科基础早期教学可能性,这一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它为学前教育,学龄初期教育的研究和改革提供依据,开拓思路。但是,他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的问题,因为还没有实验结果和其他资料说明,所以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而是给教育家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我想形容这个世界的,就是“有容乃大”。无论你选择的角度是什么,它有多么小,多么偏,似乎都能由此去理解这个世界。但也就是由此,做学问就更要谨慎,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切不可拘泥于其中,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2.4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关于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问题,布鲁纳指出:“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布鲁纳的“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是以仔细的、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它是“倾向于从事看来是根据对整个问题的内隐的感知的那种活动”。实际上,“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牵涉到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

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多少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不论演绎法或归纳法,重新检验所作的结论。”其价值在于,一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可以通过直觉思维而“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因此,布鲁纳认为,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尽“可能从最早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同时,他要求“对几何学有着良好直觉感的学生,以及有本领发现证明方法,而不只是去验算向他们提出的证明是否确实或记住这些证明的学生,需要多多注意他们的发展。”

从布鲁纳知识的基本结构与直觉思维的关系来看,布鲁纳认为,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直觉思维都有它的“效用”。布鲁纳举例说,“历史学家在探索他的学科时,沉重地依靠直觉程序,因为他必需选择有关联的事物。他并不试图查明或记录某一时期的全部事情;他自己只限于去发现或预知有成果的各种论据,这些论据结合起来,就能使他明智地猜想还发生过什么别的事情。”

布鲁纳认为,应该承认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承的关系。他说:“„„一旦直觉方法获得,可能的话,就应当用分析方法进行验核;同时,把它们看作这种验核的有价值的假设。”这就是说,直觉思维有待于分析思维来进行检验,证明其有价值的假设。这是科学家、艺术家在创造发明时常有的思维活动。具有较强直觉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被看成人才。

布鲁纳强调直觉在学习上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许多发明、发现和创造,开始常常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由直觉思维猜出正确答案,然后再用实验和抽象思维去证明。所以,布鲁纳主张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儿童形成直觉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去培养有效的直觉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去猜想,促使直觉思维向合理程度发展;要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使儿童产生某种直接感受,为学习某门学科奠定基础。布鲁纳经常应用一般的启发式原则——利用类比,使用对称,考察有限条件,使解法形象化,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在我看来,直接思维就是从已有经验过渡到未知经验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个抽象概念或原理的过渡过程,简单的说,直觉思维就是“结构的迁移”。

2.5 学习动机

在这章“学习动机”的论述中,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他主张不宜过分强调外来动机,而应努力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在这里,布鲁纳就提出了要“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很好处理动机问题。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可以划分为天才、中等和迟钝三类。他认为。“教学应该以中等学生为目标”的想法是个“不适当”的公式。教育的目标要追求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承认我们必须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的人。为了要给每个人提供一些东西,要探求的是“计划一套向优秀学生挑战的材料而不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这无疑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材,因而也就最能使各类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行动持久。

同时,布鲁纳要求把“必须要说的东西转化成为适应儿童的思维形式。”其中主要增加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强调“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利用教材

与教师提供的某些材料,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在学习中成为“发现者”,并且,使学生具有“自我奖励”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这样,从学习动机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使“外来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转移。他不赞同过分强调“奖优制度”,他说:“奖优制度对进行教育的环境,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影响,尽管我们如果预先计划,有可能控制它们。”

应该说,布鲁纳在这里探讨的无非是“学习动机”的结构性问题,意在说明“内部动机”相对“外部动机”绝对性的主体地位。参照奥苏泊尔的分类,其中强调了“内部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这在心理学中的认识已经很成熟了。这篇讨论的价值在于,布鲁纳针对现实的情况,提出了几条试验性的建议:第一、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第二、崇尚智慧的价值;第三、在学校建设严肃的学术气氛,鼓励对学问的羡慕和兴趣;第四、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

2.6 教学辅助工具

布鲁纳认为,即使广泛使用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成为主要的辅助者。”他阐述了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教学手段逐渐现代化。但是“很清楚,机器不是将要代替教师。如果教学中比较麻烦的部分能够委之于自动装置,可能会引起更多和更好的教师的需要。”这就是说,利用各种形式多样装置的辅助工具来教什么,怎样教,如果没有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是无法完成的。

同时,布鲁特还指出,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他说:“看不到教学的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不愿或不能表现他自己的直觉能力的教师,要他对学生教鼓励直觉,不大可能有效。”还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的直接个人象征。是学生可以视为同自己一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这都说明了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精神面貌的好坏。布鲁纳要求教师应善于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辅助工具,布鲁纳进一步提出:

一方面,教学辅助工具的制作和使用必须遵循两条原则:①顺应某门学科的教程这个整体。所谓“顺应整体”,即要求影片必须顺应有关的教科书、试验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与活动。②有助于树立某一教程的风格和标准。即要求所制作的影片必须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疑问和课题,使构成某个知识领域的大量事实、概念、理论和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质量,因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教育中教师的活动与教学辅助装置的关系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布鲁纳将这两者视为教学整体中相辅相成的两个因子,并试图通过工具制作与提高教师艺术两方面的努力使其协调一致。这样看待教师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不仅对教学实践具有参考价值,也丰富了教育理论。评价

3.1对教育信息论的贡献

《教育过程》在阐述人的学习行为时采用了许多系统的科学概念、方法和原理。布鲁纳把人的思维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以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阐述了认知学习的处理信息过程,为人们从事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策略和方法。美国心理学会赞扬他“对人及其环境的信息处理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丰富的见解和独创性的贡献,加深了我们对人是怎样拥有和转换他所运用的信息的理解”。

3.2对教育心理学化的推进

布鲁纳在书中关于智力发展、认知学习与教育的关系的论述是他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的教学观的最早表现。他的教学心理学思想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从复杂的教育活动中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并将学习的外部行为活动与内部的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结合起来,去设计课程与教学法。这对美国教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3.3对教学理论的发展

布鲁纳所阐述的结构课程论,既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也重视儿童的智慧发展、学习兴趣;主张通过教学的“转换”技术使只是呈现符合儿童的学习方式,适应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他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三者统一的教学观,不仅继承了传统教学论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观点,也吸取了进步教育派重视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观点。不论融合这两种观点所做的努力是符合教学论的发展趋势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和苏联学者拉普钦斯卡娅都肯定了他在解决这两大理论分歧上所做的贡献。

当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的思想也存在局限和缺点。例如,在“认知结构”上,只从加工处理信息的“编码系统”去解释人的学习过程,显然是不够的,难以反映人的认识学习和情感、意志三方面相互作用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学习心理活动过程与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在课程设计思想上,由于片面强调知识结构论,不免使课程内容过分理论化、抽象化,未能很好地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甚至脱离教学实际,从而带来新的困难。在智力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上,布鲁纳关于“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能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的大胆假设,是缺乏严密的科学根据的;若简单化地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势必违反教学规律,导致教学的失败。在教学法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发现学习”,夸大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接受学习等不够重视,会脱离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汲取和借鉴该书中的有益思想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Bruner,J.S.)著,宋文里,黄晓鹏译.布鲁纳教育文化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第二篇: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

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

政法学院张雷2009214448

布鲁纳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意义重大却不为我所熟知。这次阅读布鲁纳的作品,才发现这位教育大师的思想之厚重与实用。

这本书虽然是一次会议的辑录,但是却有着他本人的思想的融入,布鲁纳本人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似乎更加为人所知,但是他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教育学所关注的对象。教育学的对象是人的认识发展而认知心理学也是研究人的认知发展及规律,有一名心理学家的深厚知识积淀,那其研究的教育成果也必然是很有科学价值的。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可能利用的机会,那确实是会出馊主意的。基于对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之间关系的深刻认知,布鲁纳说过不研究教育过程的认知心理学都是无的放矢。他提倡的发现学习知识基于对教育过程的深刻认识,在本书中我尤其对知识结构这一部分很有兴趣,我一直关系究竟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好的呢?大师会不会有很好的答案呢?知识结构问题关系到教与学的最根本问题,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

布鲁纳为了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布鲁纳提出了三条组织原则。一是表现方式的适应性原则。这里指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相适应。二是表现方式的经济性原则。这是指任何学科内容都应该按最经济的原则进行排列,在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地简约。三是表现方式有效性原则。这是指经过简约的学科知识结构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

布鲁纳认为,按照反映知识领域基础结构的方式来设计课程,需要对那个领域有极其根本的理解。他强调说:“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都能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

按照布鲁纳的设想,一门学科不仅教专门的课题或技能,而且应该使学生弄清楚学科知识组成的基本结构。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根据他的理论,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科学化,我们的课程改革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要求上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易也不能偏难。在教材的设计上也应该注意从最实用最适合学习接受的水平来编写,比如数学,数学的理论很多结构也复杂,我们就不能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只能挑选一些对学生生活有意义的,可以接受和大概理解的内容,要做到详略得当。

布鲁纳的这三个原则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我们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都需要这样去安排。表现方式要适应,要经济,要有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发展步步为营,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重复劳动。

这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提出了挑战,怎么样去安排课程。这就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行为的发展来看,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想,以儿童教学为例,他认为学科的教学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并要采用智育上的正确方法,而且要与儿童的思想方式相符。另外要让这些课程在各个年级中扩展再扩展。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及教材编排不仅要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和特点,而且还要遵循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远离的连续性,使教材成为一套螺旋式的课程系统。这也许能为我们提供几分借鉴。

知识结构的意义特别重大,与此同时,布鲁纳也提出了一下教学的方法。由于对直接思维的研究,布鲁纳重视直接思维,他本人对如何培养直觉思维知道的不多,但是对处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维方式的原因。他指出培养直觉思维是学校的责任,应该在充分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中鼓励儿童多做推测问题。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以做冒险的直觉思维,老师不必拘泥儿童的成败,不应当施予外部的赏罚。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上,他认为应该提供教材的结构,描绘丰富的图像,鼓励有组织的推理,活用发现法。这些都是他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

有了知识结构和教育的方法,那么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布鲁纳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他主张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运用竞争或者奖赏是有限的,不是不能长久的。因此他强调内部动机,对于学生来讲就是学习的动机。

在看了这些内容以后,我想起有人的评价。很多人说布鲁纳的教育理论是培养科学家的,美国政府也曾因为难度太大而拒绝了他的教育实验改革。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他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培养科学家的教育理论不能用来进行国民教育呢?我们对于某种教育思想理论并不是拿来照搬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改变,就是所谓的本土化,教育理论百家争鸣且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有价值,而我们缺少的是化为己用的正确方法,我们对教育思想的吸收也不会限于一家之言,要博采众长。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带有心理学家的理性色彩和理想色彩,但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我们对于知识结构和一些教育方法,还有内部动机的理解要加强与我们国家的教育的联系,教育改革年年都在喊,但是效果不明显,我们要再多吸收一些好的思想。百年树人,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不能马上放弃已有的但还没显出效果的思想,对于好的思想也不能盲目吸收。总之我们要有一颗理性的心和等待的心,如果有一天布鲁纳的理论被我们转化了并发挥了作用,真是民族大幸。

第三篇:布鲁纳《教育过程》读书心得

布鲁纳《教育过程》读书心得

习得的基本知识要点:

1.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为容易。学习为将来服务有两种方式:特殊迁移(即通过它对某些工作的特定适应性)和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2.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

3.断言和证明法:先由老师讲述,然后由学生加以证明,这样来找出通则。

4.发现法不必只限于在数学和物理学这样高度形式化的学科中使用。

5.教授学科基本结构的论点: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涉及人类记忆;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通向“训练迁移”。

6.科学通论:在所有各门自然科学中都有某种反复出现的观念。如果在一门学科中把这些观念概括地学好了,就会使得在别的科学中以不同的形式再来学习它们时,容易得多。

7.应该估量什么样的态度或启发的方法最具普遍性和最有用

8.支持教授一般原理和一般态度,并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如生物学学得好的学生,知道把这个问题提得越来越细,并把越来越多的事物同它联系起来。

9.评价的结构化:如果考试强调的都是琐碎的方面,这样就会鼓励无连贯性的教授和机械式的学习。考试题的设计应该着重于理解该学科的一般原理,即使考试琐碎的知识,也能按照要求学生理解具体事实之间的联系的那种方式去做。

10.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交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11.儿童的智力发展: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以上论断成立的前提是:任何观念都能够用学龄儿童的思想方式正确地和有效地阐述出来,而且这些初次阐述过的观念,由于这种早期学习,在日后学起来会比较容易,也比较有效和精确。

12.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三个阶段。

13.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象时钟装置那样,一连串事件相继出现;它对环境,特别对学校环境的影响,也发出反应。因此,教授科学概念,即使是小学水平,也不必奴性地跟随着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向儿童提供挑战性的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力发展。

14.学习包括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方面。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外来奖励和内在奖励之间的平衡问题。一个人越是具有学科结构的观念,就越能毫不疲乏地完成内容充实和时间较长的学习情节。

15.应该编制螺旋式课程。

16.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获得的主要启示:

1.学习的目的要促进学习者的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2.在教学中使用发现法可以让学生发现观念间的以前未曾认识的关系和相似性的规律而产生的对本身能力的自信感。在设计课程内容或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它。

3.除了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结构化,我们也要设计支持结构化知识检测的测试题。

4.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但不能固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要在此基础上灵活考虑儿童的实际发展不平衡特点及社会文化、语言、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5.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交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句话成立的条件是学科课程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又要以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方式呈现,还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6.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以螺旋式课程为主。螺旋式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将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统一起来。

实际案例分析

布鲁纳课程的当代体现

我国编制的小学和初中科学课程标准,都是在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的基础上设计的,并且每个领域再划分为若干个主题,从这些主题的划分看,核心内容的结构是一致的,只不过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对学生要求的主题是从宏观到微观或宇观层面,从定性认识自然到逐步定量认识自然,从而逐步加深对科学的认识。这就是典型的螺旋式课程。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和初中的科学课程在连贯性和一致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作为科学课程的幼儿园、和高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虽然考虑了课程的结构性,但连贯性不足,2011年7月,美国颁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就在课程的结构化和连贯性上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以跨学科核心概念、学科核心概念和科学和工程实践三个维度整合的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各学段、学段各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美国课程在布鲁纳结构化知识和螺旋式课程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体现。

根据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象时钟装置那样,一连串事件相继出现;它对环境,特别对学校环境的影响,也发出反应。因此,教授科学概念,即使是小学水平,也不必奴性地跟随着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向儿童提供挑战性的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力发展。同时,布鲁纳认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设想的计划,需要采用“螺旋式课程”的形式。人们是本着使正在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理解的精神去处理知识的;为了做到使学生可理解、可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思想方式,或者,打个比喻说,借助它能够“调集”的他以前未曾结合过而现在可结合的那些惯常的思想方式。人们可从某处,即学生原有水平出发。人们也可以从学生准备好开始他的学习生涯的任何时候出发。(P6)

今年的4月19日我作为助教跟随生科院的2010级免费师范生一起前往水果湖高中进行教育见习。我们观摩了见习指导老师的精彩的授课和近乎完美的教学技能。然而,我们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小小的瑕疵。指导老师在讲解种子的形成时,花了较多的时间且进行了强化,但是老师并没有将种子形成的完整的机制以高三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解出来,这导致学生接下来的迷迷糊糊。最后在讲解哪些作物受雨灾后可以用涂抹生长素的方式来补救时,似乎遇到了瓶颈,老师的引导似乎对学生不起作用,学生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认为教师引导失败的原因有二:(1)老师对种子的讲解,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吸收,一知半解,导致对后面知识接受困难。(2)老师的引导不够突出,老师一直在提醒学生注意种子形成的机制却没有采用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对种子形成的过程掌握得本来就不牢固,再让其回忆这个,无疑是让学生越来越迷糊:另一方面,老师的提醒并不是特别中肯。作物经雨水冲洗,导致花粉损失,使作物不能授粉形成种子,这已经不可挽回,也就是种子是一定不能形成的了。但是根据之前讲授内容——无子果实的形成,我们不难看出,生长素是可以在没有授粉的情况下刺激子房产生果实的,那么,在作物受到雨水灾害的时候,涂抹生长素可以挽救的是不是和无子果实异曲同工,那下面哪些作物可以呢?如果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可能会更好一点。

第四篇:《教育过程》读后感

《教育过程》读后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最近我读完了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收获很大。知道了课程改革的四个中心思想,1、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

2、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3、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4、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这些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第五篇: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布鲁纳)

Discovery Learning ——Jerome S.Bruner

(一)认识布鲁纳

布鲁纳(Bruner,J.)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主要从事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Piaget,J.)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Dewey,J.)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的模式和理论。

(二)布鲁纳的理论和思想 1.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

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些实验研究。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阶段。

(1)动作性模式(Enactive Representation):所谓动作性模式是指人们用“动作”来表达他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这种通过适当的动作再现过去知识和经验的方式称为动作性再现模式。这种动作性再现模式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发生得最早,是经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因此,布鲁纳把这种模式看成是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的第一阶段或知识掌握的初级水平。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

(2)映象性再现模式(Iconic Representation):布鲁纳的所谓映象性再现模式是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把时间、空间和定向结构的知觉转化为表象,从而进行概括。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所描述的“具体运算水平”的认知活动,即依赖于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在头脑中的表象来认识和掌握事物。(3)象征性再现模式又称符号性再现模式(Symbolic Representation)它是用人为设计的特征或符号系统再现,相当于皮亚杰理论的前运算后期以及以后的时代,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语言)。2.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类别就是“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行为的类别”,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在研究学习时,最主要的事情是系统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编码系统。在布鲁纳看来,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三)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追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利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他还强调说:“如果我们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 1.发现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习得: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

转化: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

评价: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检查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是否恰当。(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只有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发现学习”的特征

(1)学习过程 “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这样学生就好比得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独立前进了。

(2)直觉思维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觉思维”(intuitive thinking)对学生的发现活动显得十分重要。所谓“直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成“发现学习”的前奏,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3)内在动机 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布鲁纳十分重视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心向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反射),而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初级形式,外部动机也必须将其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起作用。他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布鲁纳反对运用外在的、强制性的手段来

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张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信息提取 人类的记忆功能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许多人把“贮存”(storage)看作是记忆的主要功能,布鲁纳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retrieva1)。提取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他说:“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3.发现学习法的一般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

(四)“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当代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其中有些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他强调认知、理解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发现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和认知能力培养。

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完全是由教师根据国家统编的教材来进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解教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以了解学生是否全部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或检查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程度如何。如果学生学得不令人满意,教师就得重新讲授一遍,或联合学生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取得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注重结果)。这也是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成绩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尽管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绞尽脑汁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愿望和个性,但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这三个最根本的因素,学生是不能选择的。因此,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发展智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过是教师十分狭窄的一厢情愿而已。

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理论。它强调的是学生主动的认知和发现,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围绕着教材,而是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就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模式(注重过程)。在我国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暂时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我们用布鲁纳的这种学习理论来指导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以适应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使学生感兴趣,或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来;第二,提出来的问题要让学生体验到对该问题的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即好奇心;第三,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第四,协助学生查阅和搜集可靠的信息资料;第五,组织学生审查这些信息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第六,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最后使该问题得到解决。

虽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但如果正确结合了我们的教学实际,运用适当,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的。(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生在素质教育中能否成为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按照“发现学习”的理论,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布鲁纳十分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布鲁纳不主张利用外部动机(如精神刺激、物质刺激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而是大力提倡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提高,帮助学生摆脱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奖惩的直接控制,以“发现”作为学生取很学习成绩的奖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逐步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比依靠“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等外部动机更重要。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要注意利用知识的不确定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维持学习探索活动的热情。知识的不确定性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制定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一种学习目的达到的时候,学生的内部动机可能会很快消退,因此,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和手段,及时把学生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把现有的内部动机积极地继续到其它类似的学习活动中去。第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当我们遇到一些新异的刺激时,产生的“这是什么”的心理反射,这就是好奇心。如:当一个新奇的事物出现时,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想进一步接近它、了解它,并且试着要解决“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就激起了人们学习的内部动机。(3)提倡“发现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几乎没有自己的发现手段。学习缺乏有效的主动性,不利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是要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主动地去探索事物、寻求答案。具体做法是:第一,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第二,创立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第三,不在教学过程中立即直接呈现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主动探索问题。第四,设置一定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来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4)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而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先决条件。布鲁纳认为,把学生的直觉思维看成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品质”,是我们教学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学生的尝试、猜想和领悟,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动起来,不拘泥于掌握现有的书本答案,而是尽量发挥头脑里想象的作用,运用非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第一,加强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是指人通过对事物的感知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形象。由于学生的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的表象而重新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因此,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加强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就是要组织学生去大量感知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日积月累,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获取大量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主张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要知道,仅有课本知识是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第三,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不一定都是知识性的,漫画、幽默等更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用。第四,支持学生大胆幻想。心理学认为,幻想是人类宝贵的心理品质,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人类的幻想。当然,我们要指导学生尽量把幻想建立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拒绝不切实际的空想。

(5)重视学科信息的提取,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许多教师都把“贮存”知识和信息看成是学生记忆的主要功能。而布鲁纳却认为,学生记忆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通过对信息的提取,来体现学生的“发现学习”。当然,“提取”是以“贮存”为前提的,只有“贮存”的信息好、“贮存”的信息多,学生才能有效的去“提取”。我们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目的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提取出来后,便可以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举一反三,以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提取”知识是第一步,“迁移”知识是第二步,只有进行广泛的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促进知识迁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要对所提取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刻的理解。知识之间之所以能够发生迁移,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因素,由于这种共同因素往往潜藏于知识的内部,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部结构,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第二,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也就是把抽象的

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能预见到将来应用该门知识的大致情景。第三,重视知识迁移中“心向”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对学习对象有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心向”。“心向”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促进知识的迁移。第四,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要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识,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这样做,也是为以后学习更新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迁移基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现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由于发现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一般来说,学生的年级越高,越适宜使用发现法。

(2)不足: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合适发现学习,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发现法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3)限制:

学生:忽视学生差异,给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生造成较大困难和较强的自卑感;

教师:设计要求较高,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较高,大面积的推广受到影响。学习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现。如果都使用,占时太多。

下载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布鲁纳教育过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我受益非浅,《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我深深地感受......

    《教育过程最优化》的读后感

    《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是我在同事家发现后感觉挺好借回来看的。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它不像其它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 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

    教育过程公平

    有一则2007年的新闻报道说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涉及数字的记忆测试中,将三只母黑猩猩和它们年幼的儿女分成三组,与大学生比赛记忆力。其研究结果显示,黑猩猩的记忆力比......

    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站推荐]

    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1)关于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

    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有三种: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何为教学设计呢?根据我的理解,教学设计就是根据......

    布鲁纳的心理学理论的读书笔记

    布鲁纳的心理学理论的读书笔记 已经忘记了在哪里知道布鲁纳的,期刊文献也只有对他的突出观点的探讨,于是百度一下,我就知道了: 一、 身份: 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

    基于布鲁纳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基于布鲁纳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强调发现学习,强化学习内部动机,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在解读布鲁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