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感受
感受清华领略风采
2012年8月26日-31日,我们一行三十多人非常荣幸地来到仰慕已久的水木清华,参加市局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短短的6天的学习中,学习了《当前社会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国学休养与传统文化》、《领导者语言艺术与沟通协调》、《政府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素养提升-走进音乐的世界》、《当前中国财税改革的热点问题》、《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八个内容专题讲座。学习期间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聆听了清华大学校史,品尝北京风味小吃,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观摩了国家大剧院。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上课期间专心听讲,跟随着名师的思路思考,认真做好笔记。通过几天紧张愉快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长知识,深有体会!
一、领略名师风采,感受名师魅力。在这几天学习中,按照课程安排,学院利用清华大学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安排了知名的教授授课,教师们思维活跃、睿智幽默、妙语连珠、知识渊博的教学风格,让我们感受到名师的激情和魅力;教授们精彩的语言、敏捷的思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授们深刻细致的剖析,耐心系列的讲解,使学员们听的津津有味,通过课堂的学习、讨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迪,不仅丰富了各项理论知识,为自身知识的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阔学习视野,增长了见识。只有了解和掌握新进的理念,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参与竞争,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周孝正教授的《当前社会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董晓宇教授的《政府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以及辛青峰教授的《领导者语言艺术与沟通协调》生动的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对领导干部正确把握自己角色,深刻理解管理的原理,灵活掌握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发挥管理艺术魅力都有很大帮助,对于今后的工作中想问题,做决策都有一定启迪和帮助。
三、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永无止境。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学习终究被时代所淘汰,教授们《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让我们充分了解在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张延教授从经济运行和增长、社会收入分配、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等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股市一直低迷、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等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叶海林教授对现在南海和钓鱼岛的海域争端,以及所处于的地理位置与国际形势进行从古到今、从里到外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现在发展的高速阶段出现的转折点是我们国人要意识到只有高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
振兴中国。
四、自身修养素质,传统文化理念。现在中国经济经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彻底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在我们物质财富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但人的精神面貌却越来越令人担忧,经过周玉培教授的《国学休养与传统文化》从国学的修身养性、儒家的做人学问以及法兵的做事智慧三个方面深刻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保证我们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当今社会不止是靠金钱财富、高楼大厦、城市化、工业文明,这些是永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的精神的家园,让我们深刻的领会到千变万变都离不来中华五千年来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感受名校氛围,品味清华校训。漫步在学术圣地,体味悠久历史,水木清华的幽静娴雅,景区荷叶满湖清香扑鼻而来,整体建筑的西方式古典风格,更是值得细细品味。百年清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汇集了多少知识渊博贤者、善于研究的智者,讲究艺术的能者和心中有爱的仁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更是含义深邃,韵味深长,以其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着莘莘学子与时俱进创造辉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将铭记在我的心中,不断激励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也特别感谢市局党组精心安排学习活动,为我们拓展工作思路搭界一个平台。此次清华学习,不仅目睹了名校风采,领略了名师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
考,我们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去,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郑俊荣
二○一二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篇:清华大学游记 感受清华
感受清华
初夏北京,阳光明媚,水木清华,生机盎然。6月,我有幸来到首都参加培训,短短一周让我终生难忘。
十八岁时,我最大梦想成为这座久负盛名的中国高等学府的学子,但命运没有给我安排机会。四十八岁时,我却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校园,成为一名前来求知的学生。从我跨入清华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便有一种枯木逢春之感,心灵深处便有一种强烈震撼。
清华大学美称为“清华园”,是一座集学术成就与美丽景致为一体的国内顶尖大学。我从江南小城迈进清华殿堂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在清华园洗礼心灵,感受人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让我激动万分,感受多多。
感受清华的历史厚重。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 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南迁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复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清华园”那座欧式牌坊标志,见证着百年清华的艰辛发展历程,见证着清华人背负民族的希望、追求真理、科技兴国的奋斗历程。
感受清华的精神文化。清华的校园文化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使我感悟到“清华精神”的魅力。我深深地感到,清华是一个不尚空谈、注重实干的地方,是一个人才济济、名家荟萃的地方,更是一个追求卓越、永不懈怠的地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铿锵校训,不断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清华学子立志报国,创造辉煌。
感受清华的群贤荟萃。清华园里大师云集,贤才辈出。百年清华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一代国学大师为世人展示着独特的精神魅力;竺可桢、邓稼先、钱三强等杰出英才,其功绩与新中国崛起共存;华罗庚的迎难而上、闻一多的正气凛然、朱自清的宁折不屈,彰现清华精神。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在清华百年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300多位当选为中国两院院士,18名当选美国国家院士。清华还培养了习近平、胡锦涛、朱鎔基、吴邦国、吴官正等等一大批治国栋梁之才。在这一片群星闪烁的星空,没有人居功自伟,这些杰出才俊却始终心贴清华,默默奉献,为国争光,为民服务。
感受清华的学识高端。这次清华大学为我们这个专题培训班精心安排了《三中全会与中国未来改革和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成长》、《经济大势与企业对策》等九门课程,内容涉及到经济走向、领导艺术、企业文化、营销创新等多个领域,对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创新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这些授课教授都是国内顶尖的知名学者,他们的授课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观点鲜明,分析深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大师们高屋建瓴,出口成章,收放自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
感受清华的雅致幽静。当我走进清华这座百年名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建筑与古代园林交织的美景,校园内垂柳青青,荷塘飘香,古木葱葱,芳草依依,清华正门巍峨壮丽,学堂匾额古色古香,欧式礼美轮美奂堂,图书馆绿荫满窗……,园林美与建筑美浑然一体,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清华风物,尽显其中,形成了优美安静宜人的育人环境。培训期间,我们吃在清华,住在清华,学习在清华,生活在清华,我非常珍惜在清华园里度过的分分秒秒,每天清晨早早起床独步校园,走遍了清华园的每一个角落,陶醉于每一处风景,体验着一名清华人的快乐与自豪!
清华培训,机会难得。有言之教,启迪智慧;无言之化,震撼心灵。虽然我只不过是清华的匆匆过客,但在清华园一周的学习生活,将使我一生受益。
第三篇:赴清华大学培训感受3
赴清华大学参加领导干部能力素质
提升研修班感受
一周的培训很快过去。在这一周的有限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和清华大学老师对我们学员的关心,感受到老师讲课的旁征博引,学员学习的如饥似渴,还有同行经验感悟的真心交流。这份经历,弥足珍贵。
学习期间,在研修班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与研修班学员一起,深入学习了《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改革的推进战略》、《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领导用人的情商与影响力》等十个贴近大局、贴近实际、贴近工作的专题,进一步提升了对新时期基层工作的认识,进而感到作为基层的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的一把手,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局面,仅靠崇高的革命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做好基层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提升应对各类复杂局面的能力。
学习时光十分短暂,学到的知识却影响终生。仔细整理所学内容,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以及自身工作实际,我感受到的是机遇、紧迫,还有压力。科学推进**乡各项工作创先争优,需要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提升自我。
着力提高政策把握的能力。乡镇工作需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唯 1
有不断提高把握政策的能力。一是深入学习政策理论知识。掌握政策理论知识是把握、灵活运用政策的基础。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熟悉地方发展战略,熟悉部门业务,不断巩固、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二是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到的知识,不思考,不联系实际,只能是书本的知识,而不能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地理论。我将进一步提高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创造性的用好用活政策,提升推进科学发展的水平。
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这次培训的最后一课讲的是依法行政,留给我的感触也是最深。乡镇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基层单位,乡镇干部如果不懂法,难免在工作中胡乱行事,伤害群众的感情,引起干群关系紧张;乡镇党委、政府如果不依法,难免在决策中突破法律的框架,损害群众的利益,引发干群冲突。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唯有进一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才能带头守法护法;唯有把依法行政带入到工作决策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才能避免决策错误,从源头上落实依法行政。
着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乡镇虽然是最底层的行政单位,但所谓郡县治,天下安,乡镇不稳,郡县难稳。乡镇党委书记职低位重,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走向,了解国内经济动态,科学研判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立足于全市、全县的产业发展科学谋划地方经济发展;要时刻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未雨绸缪掌控社会动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保一方稳定。
着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出特色。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唯有创新,才能不被超越。一周的培训让我更加明白,**的科学发展,在立足特色农业,做“特”吃的文章,做“活”水的文章,做“精”山的文章。一是进一步围绕**的绿色生态农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链,在柑橘的品质、小水果的品种、农家游的品位上下功夫,不断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创新**科学发展的方式。二是积极走出去,向市外、省外的经济强乡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吸取别人的发展经验,缩短自己的探索时间,真正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一条学习、吸收、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2012年6月26日
第四篇:清华大学暑期学校体会与感受
写在前面: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因为每年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化,应多听高中学校相关老师以及相关负责机构的建议,他们这一块的建制应该比较完善相关的信息也应该比较准确。
目前进入清华的途径有五种:一是通过高二暑期的“暑假学校”进行考察,可以确定部分同学加分,对于在6天的学习考查中表现优秀同学可以预记2学分;二是通过12月份中学的推荐;三是通过“华约”联盟的考试;四是通过单科竞赛获得加分;最后,是通过高考“裸考”。
下面是参加过暑期学校的一些人的感受:
甲:暑期学校报名主要是通过高中学校推荐,暑期学校应该在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听各个院系的讲座以及参观一些图书馆,实验室,目的是把你拉到清华这边,帮助发现你的兴趣所在。最后的考试内容与讲座无关,但与自主招生有些关联,考试包括英语、语文、数学、综合(理综/文综),难度不易且不常规,和自主招生考试类似。考好了会有加分,不过即便考不好也能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即有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考试时间较长,以前是会考一上午,准备好吃的喝的。卷子会一起发下,每隔一段时间收一份,中间不休息,要安排好答各份卷子的时间,另外只有笔试没有面试。个人认为暑期学校还是很好的,一年前参加的,如今已考入清华。在那儿坚定了报考清华的决心,了解了清华的文化和教学。可以不必在意考试,放松的去清华园中体会、感受,会得到加分之外的收获的。
乙:我就是参加的前年的清华大学暑期学校(现在就读于清华),个人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有参观,游戏,讲座。至于政策,我们那年的话是如果通过就会给自主招生名额,优秀的话免自招笔试,基本就会有加分,至于如何判定,最后会有一个考试(我们那年难度较小也就高考水平)。然后就是看你参与的程度,会有个紫荆学员(优秀营员)的评比,基本上就是班干部,因为这是大家自己选,毕竟时间也不长,所以往往能被记住的也就只有班干部这一类的,班干部一般都会在第一天选得,一定要争取当班干部,竞选班委就是准备演讲稿,然后轮流发言,然后投票。如果班长竞争太激烈的话可以试试体育委员或生活委员,然后和同学处好关系,因为最后是学员投票,不过紫荆学员只是一个荣誉,用处不是特别大。我是拿到了通过,但还是考进来了。另外据说参加暑校的学生90%多最后都进了清华。其实吧,我觉得暑校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你一个梦想,一份激励和信心,让大家找到接下来高三这一年奋斗的动力。
丙:暑期学校总起来说是给自招和领军的招生打前站的。成绩优异的,领军博雅基本就定了,尤其是免笔试的,再淘汰的可能性极小。各院系自己组织的学
科类科学营,就更直接会获得优惠。这是15届的情况。16届看来在延续这些做法。
我们那年的笔试考语数英三门,语文是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数学和平时学校练得难度差不多,肯定比高考要难一些;英语题型新颖,包括完型选词(是所有的词摆在一起选,与高考有些不同),保留了几篇阅读,还有一些形式记不住了。大约到快年底的时候会收到通知,告诉你笔试情况。只要笔试合格,即可以参加领军人才的初试。如果是良好或者优秀,是免领军人才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的。领军人才算是清华自招的一种,最后根据考试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分。去年的情况大致是这样,可能以后还会有变动。
丁:我们那年的暑期学校考试题大部分和平时做的高中题难度相当,也有一些高于高考的部分,只是因为高中还没总复习,所以最好复习一下数学遗忘的知识。至于语文英语就看平时的积累了,和高考题型不太一样,语文当时是有小作文,还有文言文诗歌(没记错的话),题目倒是不多的。暑期学校的考试主要考察高考范围内的知识,基本不需要学科竞赛知识。大家巩固高考知识,沉着发挥即可。今年不知道要不要变,考前清华会给关于考什么的通知。
戊:我们那年的暑期学校是考6门,文理分开,科目同高考。下面是12年考题分析(仅作参考,14年据说比较简单):
语文时间紧,基础考的都是四书五经,背过会很简单,没背过很难,阅读理解是民国的散文,看不懂很无力,作文一般,时间特紧;数学时间也紧,题难,具体见清华历年自招题;英语还好,单词量约等于四级和六级之间,有双向翻译,根据翻译的句子作文;理综比较难,理化都是竞赛难度。
关于加分政策:不同的省份加分力度不一样,某些省份有直接高考加分机会,有的省份则是提供自主招生名额,而且如果你自主招生笔试没达到分数线时仍然有进入面试的资格。
己:关于考试: 1.考试难度为高考难度;
2.题量很大,需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该放弃的放弃,挑擅长的科目先来,做题速度要快一些,当然准确率才是第一位的;
3.最终认定有三种:结业,即什么也没有;通过,给予明年领军初试资格;优秀,给予领军初试和复试资格。优秀率比较低。优秀者清华领军保进面试,加分10分起。领军的初审是明年3月,只要通过领军计划的初审,并且初试的数学和物理考好就基本上就能获得10分以上的加分了。
暑期学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考试成绩,暑校表现,高中综合表现。
营期间表现也重要,不过这些好像是由辅导员来评判,辅导员就是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有的还是couple,总之主要还是看考试。对于考试我觉得像复习高考那样即可,复习所有的学过知识,不过估计来不及了,那就挑忘的最多的来吧。考试成绩一定要过,否则活动很好拿到紫荆学员但成绩没过也是白搭,文艺节目可以自己准备或和同学一起排练,这里是一个挺不错的展示舞台。
庚:我是2012年参加的暑期学校。我们当时那个考试对自主招生很有用的。考试在最后两天,考语言类综合(语文英语)和理科综合(数学加理综,理综是物理化学),两门都是3个小时。考核通过,认定结果优秀的会获得独立的自主招生笔试资格(不占用所在省份的校荐名额),据说只要参加了笔试也会提供面试资格。在面试的时候会有加分筹码(就是面试表现极差也会有加分,最少10分),我就是这样的。我当时参加完暑期学校后感觉就像在玩一样,从没放在心上,也不知道评判标准是什么,然后有了个优秀通过,不过自招笔试却挂了,但因暑期学校优秀就进面试,又因这个优秀加分比较多。所以能得优秀是很有帮助的。
辛:三十张来自五湖四海的面孔和两个细致靠谱的辅导员学长学姐,我们一起经历的故事成了最美好的记忆。深夜紫操的夜谈会,从学姐学长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随时间的推移叩开了每个人的心门,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故事,那一个夜晚我们仿佛成了十年的老友。
暑假学校对后面的自招有优势,具体什么优势,只有到时候才知道。目前不需要纠结在这个问题,因为还没“到时候”。换句话说,这是一张好牌在手,什么时候用到这张牌,要看你在自招的初审、初试、复试中的成绩和表现。而后者这些,是你可以利用接下来的几个月去完成的。
壬:2012年暑期学校前四天就是受苦受累的,第四天晚上3小时考语文英语,卷子同时发下来,注意安排好时间。语文先有20道小题每题一分,包括文常,古诗,文言词语等。然后有50分的超大阅读。还有30分作文。英语一篇完型30分,一篇六选五的阅读15分,一篇全文翻译20分。最后的作文时中文题目,须先翻译题目10分,再做议论25分。第五天早上三小时,数学100分,6到选择一题4分,有几道填空,5道大题,每道约十分。物理化学合卷100分,无生物。物理分多。选择巨多,但分值很小。后面答题也特多,比较偏竞赛题型。几套中我觉得理综这套最难,我本身理综比数学好,但仍觉得这次考试中数学比理综略好答些。就这些,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癸:2016年暑校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00;数学200;英语110;物理210;化学90。
第五篇:到清华大学的感受、体会,学习体会
我到清华的感受
☆木筱引☆
踏入清华,流遍全身的是绵延百年的文化气息,每一寸土地,每一阶石级,每一尊雕像,每一块铭碑,都使我忆起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那些令人敬慕的人。荷塘月色前的朱自清,两弹响大漠的邓稼先,天竺心影中的季羡林……,这一切都那么的熟知,曾经似乎是天涯远隔,而现在又近在咫尺……
清华百年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澎湃了多少中华人儿女激昂的热血,铸就了多少功在千秋的不朽丰碑,千年的古训,那是中国人传承的自豪。书声如天籁,成就着无数学子梦寐的理想;志气冲霄汉,展现着我民族自古无畏的精魂。在清华是读书,而且清华本身就是一部书。她是诗,读她的清歌丽词;她是散文,读她的婉转深情;她是历史,读她的波澜壮阔;她是格言,读她的睿智博思。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不但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不懈的努力,更可成为我们党员干部恪尽职守,为民服务的座右铭。清华“行胜于言”朴实的校风是先人对后辈谆谆的训诫,亦是人民公仆最应烙印于心的人生格言。仰之弥高,历久弥新,先人的教诲后世的警言,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慨任何文字也不能如这四个字完 1
整的诠释人生的意义。
清华的内敛与无华,唯美与凝重,不仅给人以文化的享受,更给心灵以圣洁的洗礼;在清华的这短暂的时光将是我刻骨铭心的回忆,是我谱写无悔人生新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