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时间:2019-05-13 17: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第一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1、计算机应用、算法和编程也都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的,它们是将来人人必须会用的工具。

2、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上课学会了C++, 能否自己学会Java? 上课学会了HTML, 能否自己学会XML? 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让自己能够“无师自通”。

3、英语学习对于我们作研究的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将来的发展。我建议:学英语先学听说,再学读写,而且务必在大学阶段完全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等到年龄大了,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就会大得多

4、数学、统计学对理工科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你们一定要用心把它学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花更多功夫把数学学得更好些。

5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6、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

7、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8、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学的Ambady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9、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10、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发现变化都还不算大。五年后再聚到一起,变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为他们不再学习,不再能够掌握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会发展的后面。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远学习。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第二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

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

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的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才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对于这些行为,一言以敝之,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在群体之中

与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而言,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这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和收获,是尤为重要的。

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

第三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信4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作业一篇)

先来说说俺对李开复的一些认识。俺认为,成功者有两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就是他自己必须是一个成功者。这其实也是句废话:成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刀实枪做出来的!而第二重境界,则是他可以让别人也成为成功者。现如今,大多数功成名就的成功者多半正处于由第一境界向第二境界过度的阶段。既然完成了自己的造富使命,那么就帮助那些穷人实现成功梦想吧!所以,现在有钱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大多有钱)不是成了慈善家,就是当上了校长;不是投身于教育界,就是成为了励志导师。显然,李开复先生也正在向第二重境界进军,所以他老人家不辞辛苦,百忙中也不忘甩甩膀子活动一下筋骨,顺便给咱们大学生连写了数封信。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人眼里,大学生活也都各不相同,矛盾的特殊性嘛!因此,对于大学生应如何规划学业和事业这一问题,答案也必然是五花八门,啥玩意儿都有也很正常。李开复先生作为国内国际最顶尖的科研专家、学者、企业管理大师和教育专家,在他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他心目中大学生理想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虽然他的指导和建议不一定真正的符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不一定能对的上我们每个人的口味,不一定与我们的原始想法和事先做出的规划相吻合,但是我相信,万变不离其宗,李开复这封信的主题思想和轴心观点跟我们是不会不同的,若真的不一样的那就真的坏事儿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和商界、科技界的大鳄人士,开复李同学以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后来的成功经验为据,向大学生指出了一条明路,其谆谆教导,让我们如沐春风„.(此处省略一万字)说这么多无非只是想表达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李开复的信不一定就是圣经,咱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想法、写给自己的信不一定就不是圣经,只是人家比咱要多活那么几十年、多经历过那么一些事,所以他的肯定要比我们更接近那个所谓的“真理”一点点。搞清了这一层辩证关系,我们就可以洗洗睡了,不对,应该是洗洗后去好好看看这封信了。名曰第“四”封信,实为“七”个忠告。说实话,看完了李大师的这封信,俺觉得里面的东西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常识性认识,是新世纪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的,但问题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却不知道。老李生在信的开头也无奈地承认了这一点(详见第四段)。所以我在前文写道“李开复这封信的主题思想和轴心观点跟我们是不会不同的”。原本是常识性的东西,可是咱大学生还得让人家大忙人舍去赚钱的时间特地写信再给咱重新强调一遍,这让我不禁想起易中天大哥不久前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的一段对话。记者:“您觉得自己能够‘出挑’的原因是什么?”老易:“这得感谢中国教育,正因为中国教育普遍失败,才显得我好像是个人物。其实,我早就说过,我不是什么‘人参’,我就是个‘大萝卜’,一个在‘肉汤’里煮过,有那么一定丁点儿‘学术味儿’的萝卜。现在我这萝卜居然大受欢迎,只能说明现在的学生,连萝卜都吃不到了。”我认为,现在学生普遍无知的原因,不能只归结于教育失败这一点上来。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其根本原因仍然得从学生自己身上找起。俗话说“不知者无罪”,有些人不知道这些道理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有这么一些人,李开复所讲的东西,他们大多数心中有数,但为啥人家老李就能混的那么好?咱却仍在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人生埋头拼命呢?这不得不发人深省。这其实也是开复李先生接下来要给咱们回答的问题之一。

正文开始。李开复同学一上场就利落地指出“大学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毫不起眼的肯定命题。《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里也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的道理。本信主要讲述的“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为人处事”七个忠告,其实也是从“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一基本前提里衍生出来的。凡是不认同这一基本前提的童鞋,这七个忠告以及这封信剩下的所有内容便没必要再看了,建议这类非正常人才直接卷铺盖回家种地养猪或去找他们有钱有权的老爸们去吧。老李子在进入主要内容之前反复强调“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句话,并不是由于这句话多么牛多么难懂,而是因为这句话是一个精神正常的大学生大学观的基石。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法律体系里的宪法,又好比人家老外来跟你中国打交道,还没握手呢就得忙不迭地先承认咱一个中国的立场,否则本朝官员定会拂袖而去,任你老外喝尽东南西北风。为什么说“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李开复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具体不谈,概括来讲,其实就是“六字真言”,不是“唵嘛呢叭咪吽”,而是“首次,最后一次”:第一次摆脱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最后一次享有纯真环境的护佑。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因此我们也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其看待“学生”这个字眼。学生的前十二年,我们带着考试的枷锁苟延残喘,在求学的路上摸爬滚打。如今也是,人人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却没有一个人能想出来一个比这个更好的制度。十二年的填鸭教育灌出来的真正人才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则成功地成为了做题机器。好在李妈妈未卜先知,把小李子送至美国读书,日后才有了研究电器的老李,而不是成为机器的老李,才有了现在老李写给咱中国小朋友看的信。高考一役,不管成王败寇,大多数人都会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复读的烈士们除外)。因此,大学是我们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支配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支配自己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身体。同时,大学时期也是大多数人整个学生生涯的终点。正如李开复所说,“大学是多数人一生最后一次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的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在相对简单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地塑造和修正自己”,因为社会如战场,等真到了战场上,咱也就没机会再像在大学那样悠哉游哉了。到那个时候,你的一个失误或错误便会致你于失败甚至死地,不像你在大学,可以随便犯错误而顶多被批评几句。当年黄巢坐长安,李帝奔蜀,咱巢爷一时手软没有追击李唐并将之断草除根,日后才会败于唐僖宗的反攻之下。可见,现实社会不是闹着玩儿的。大学固然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但我认为不能把大学的关键地位看得太唯一,因为除大学阶段外,人生还有许多关键时期。否则的话便会引起大学毕业生的集体迷失和茫然。对于一个有觉悟的人而言,人生时刻都不得松懈,时时都是关键时期,大学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时期罢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大学的关键性,为大学的合理规划奠定基础。

儒家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我发现李开复给咱大学生的七个忠告无一例外都属于“修身”的范畴,即提高个人的修养和能力。从此可看出,李老师认为大学是一个人积累积淀的时期。《易经》乾卦的第一爻爻辞便是“潜龙勿用”,只有潜下来积累了足够的实力,才能进入“见龙在田”阶段,最终实现“飞龙在天”,否则便会中途夭折。“潜”不是逃,而是“备”。潜下来暗自积攒能量和实力,以备日后大干一场。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的人即使遇到机会也照样把握不住,因为他本身没有任何资本。诸葛亮隆中卧龙

二十六载并不是打算一辈子蜗居,勾践给夫差做猪做狗也不是因为他够贱。可见,今日之修身,都是为了以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啊!

李开复的第一个忠告便是“学习自修之道”。在这个内容里,李开复告诉我们,大学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学知识的能力,并引用了一句经典至极的名言:“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跟高考前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强烈反差。在中国,教育的本质到大学时代才真正能体现出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在人家发达的欧美国家,家长和学校从小学便以教育本质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而在中国则是相反,从小便注重孩子的成绩,关注僵尸般的内容和毫无意义的结果。教育本质啊教育本质,本来是常识性的东西,到头来还得由李开复这个中国留洋博士回国指正,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话题是“自修之道”,开复李同学给出的建议也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但不知是所给的话题太大,还是回答的范围太小,我发现他只是给出了关于如何学习和成才的建议,却没有涉及到对自修来说最本真的问题——做人问题。要成才,先成人。人都成不了,谈何成才?一个人做人不行,那他干什么都成不了事,即使成事了,成的也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余以为“自修之道”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做人之道,而非开复李所说的成才之道。不可否认成才很重要,但成人更应是重中之重才对。李开复可能久在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真实情况仍欠深入了解,在中国学生都已个个成人的前提下才提出了自己对他们成才的一些忠告。当然,他的这些忠告本身都无一不是珍贵和精辟的。

接下来开复兄又亮出了他对中国学生的第二个忠告:“基础知识: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这里他给出的观点我也十分的赞同。李开复认为数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是大学生最应该牢牢掌握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基础知识”。没有基础。哪儿来的提高?但同时他又告诉我们不要把这些基础知识看得太重,因为它们只是你日后进行深入研究的工具而已,说白了就是你走路用的拐棍儿。这一层关系相当微妙,李开复说的也相当的好。在此,我用两个字将其思想概括下来——“中庸”,即以中庸的态度对待基础知识。正如韩寒所说,对大多数来讲,数学实际上学到初中水平就已经足够了,计算机对非专业人士来讲,懂得一些最基本的日常操作、达到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浏览和搜索信息的水平就算完成了使命。但如今很多人却在不得不深入地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原因便是为了应付日后的考试,他们将这些本应该成为永久拐棍儿的基础知识看成了一次性的敲门砖,用完就扔,叹矣。当然,对顶尖科研人士来说,基础知识自得好好学习。咦?!等一等„?我晕,李开复给出的基础知识里怎么没有《基础》和《原理》方面课程呢?Oh my god,这真是真是大煞风景!不是我拍马屁,说实在话,我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最最基础的莫过于《基础》《原理》之类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了,而将其提升到不能再提升的高度,便是哲学。道无处不在,哲学也是一样。前文里我已经说过,要成才,先成人。而哲学无疑是一个人成人的必修科目,《基础》《原理》只是哲学的冰山一角罢了。李开复是理工科出身,认识不到思想修养和哲学的重要性我不怪他。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哲学是是所有科目总称,也是世间万物的真理。哲学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我们活着,说的话、做的事,在佛学里面都统统叫作“业”,而佛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罢了。哲学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钻研和领悟的,哲学的学习永无止境。而其中,思

想修养又与人息息相关。但当前的社会现状却是,大家统一步伐,喊着号子,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团结一致向钱看。教育也是一样,完全变成了成才教育,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成人教育。前教育部长周济周胖子的下台正是凸显了教育产业化的瓶颈。笔者认为大学应把《基础》《原理》教学重要程度放到与数学英语相同的地位上来,怎奈即便能得到校方的批准,也很难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因为这些毛头小子们只顾前途和钱途,还根本认识不到这类课程的深远意义。大部分人直到老了、退休了才会开窍认识到哲学和思想修养的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大都数老人信佛信基督信老庄,而大部分年轻人信钱信权力信春哥的原因。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大学生应学好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光包括数英等文化等硬知识,更包含着思想哲学等软知识。哲学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可不是用来像我这样扯淡的,而是用来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宇宙万物的。当然,光懂得这些知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与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基础》中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马克思的那个论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李开复先生自然也想到了些知识与实际运用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进入他的第三个忠告:

“实际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李开复是工科生,搞科研的,亲自实验和实践必不可少。这对于任何学生都是一样的。否则便如赵括纸上谈兵,最终兵败长平。实践的重要性有多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看这么多书,学这么多知识,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反过来,我们经历过了实践,有了足够的经验,不看书也照样可以成功。我认为无论是读书还是实践,都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产生“思想”,这个“思想”可以理解成无限接近真理的道理。我可以举几个历史上的例子:朱元璋小时候是一个穷放牛的,后来闹饥荒转业当上了穷要饭的和尚,他读过书没?没有!可以说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后来人家造反„.再后来跳槽当上了皇帝。他为什么能成功?他的成功难道是因为看的书多、知识丰富吗?确实是因为知识丰富,但他的知识并不是靠啃书本得来的,而是在残酷的战争中真刀实枪干出来的。贺龙是土匪出身,一介莽夫最终成了本朝开国元帅;而卫立煌同学贵为黄埔一期优等生,最后在东北战场上却连吃窝头喝米粥的六期小师弟林彪同学都打不过;李开复、比尔盖茨、俞敏洪等人本是科研专家或是实业家,为什么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此透彻?是因为他们都是教育学专业出身吗?当然不是了,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打拼,才逐步形成认识,最终才成为了励志和教育大师的。这一切的一切,还不能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吗?好的主意,往往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好的路子,也往往都是靠自己积跬步趟出来的。不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听再多的金玉良言也没有用。所以我在前文中说“李开复的指导和建议不一定真正的符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不一定能对的上我们每个人的口味,不一定与我们的原始想法和事先做出的规划相吻合”,那我们到底该听谁的?自己的!自己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呢?通过实践!

李开复的第四个忠告是“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关于兴趣,开复讲得已经够多过好了,“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这句话是其中的点睛之笔。我只想再为他补充一点,那便是“勿求多,而求精”。兴趣广泛是件好事,但太广泛就成为一件坏事了。我想详谈一下其中的“立定志向”问题。古往今来,成功者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他们都胸怀大志,而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的一个共同问题便是志向缺失。志向分大小,理想也分粗细。小时候俺们不知道啥是志

向,别人一问只会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大一些了,回答变成了“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成年了,深沉地憋出一句:“我得养家。”在社会上混一段日子,估计又改成“我要出家”了。人越活跃大,志向却越变越小,这与其说是“实际”,倒不如说是一种悲哀。现在人志向缺失,原因其实大多都是“不敢”。立下志向,不敢确定能将之实现,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志向也不敢确立。远大的志向好比是一根绳,牵着你往成功的方向走,哪怕是中途绳子断了,你好歹也比原来前进了一大步。没有志向、没有目标的人,注定终日碌碌无为,生活毫无意义可言,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整天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大把本应该投入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资本,全都零零散散地不知道花费到哪里去了。没有志向的人,注定不可能成功,注定只可能成仁。而我认为志向是不可变的,短期目标却是可以变的。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罢了。外部物质世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你却一成不变的端着不符合实际的目标瞎折腾,这也是一种愚蠢。当年毛泽东同志立志解放全中国人民,屡次遭遇挫折后结合中国国情,革命路线由进攻大城市的苏联路线变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游击战路线,才有了最后新中国的成立。否则现在大陆定是青天白日旗飘飘蒋光头的天下。我想说的是,立志必不可少,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点要注意。我们要辩证的确立自己的志向才行。“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是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五个忠告。其实还是我那句说过的话,自己的路应该是由自己趟出来的,自己才是最值得依靠的人,别人再怎么牛那也不是你自己,不可能指望别人帮你一辈子,一词以蔽之便是“自立”。谈到果断,之前的志向联系起来,便是“果断去为实现志向而奋斗”。志向知识纸面上的东西,要想实现理想,关键还得靠果断得执行。这就又回到了实践问题的讨论,由此可见真是万变不离其宗。想干什么,便赶紧去干,不要拖拖拉拉,这便是果断的含义。当年太平军金田起义,清朝的废物们并不把这群长毛太当回事,没有果断镇压,最终让人家农民伯伯攻占天京、盛极一时,最后清政府耗尽国力才在洋鬼子的配合之下将其剿灭。一把火,若不果断扑灭,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一朵花,若不果断去呵护,它只会很快便凋谢。最应该好好说说的便是第六个忠告“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觉自控”了。正如李开复所说,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其中很大原因便是大学生不知如何打发跟中学时代相比“莫名”多余出来的时间。拥有时间管理能力,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区别之一。中学应试教育制度下,是老师管学生;到了大学,咱学生也终于翻身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但是大多数人却不会管束自己的行为,导致时间的大量浪费。当大部分男生在玩游戏玩女人,大部分女生歌舞升平时,我仿佛看见了南唐后主的后宫。游戏不是不让玩,而是要少玩,女人„略过不提。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不做,但也不要做过。这其实还是那个中庸问题,把握好分寸,便是控制住了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最起码不应该让时间白白浪费,对很多学生来说,睡觉是时间的一大杀手。人家猪坚强好吃好喝有人伺候有睡的资本,咱能跟人家明星比吗?控制时间,说到底还是控制自己的问题。我把浪费时间行为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如玩游戏、玩女人;第二类是有意义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如多余的应酬、无尽的聚会,还有就是那些过多的分散了自己学习精力的兴趣爱好等等„.学习与其他,孰重孰轻,自己掂量。年轻人“潜龙勿用”,大把时间本来就是用来学习和积累实力的。过多地关注一些与学生不相关的东西,同样也是浪费时间。大学四年一

去不返,为何将这些宝贵的时间用于学习毕业后可能只需几个月几个星期就能够学到手的东西呢?这不是舍本逐末又是什么?

最后一个忠告我就不再过多地谈了,“为人处事:培养友情,参与群体”实际上是在说一个人的情商问题,简单讲也就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问题。这些东西,实际上便是处世哲学。我之前说过哲学的重要性之一便是指导实践,我相信,一个懂哲学的人,对付起些世事来更会游刃有余。所以,都给我好好从书本上或者实践中好好学习人生哲学吧!

虽然已经扯了这么多,但我还是觉得没有扯够,再滔滔不绝地扯上三天三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因为大学这个话题是谈论不尽的,人生话题更是如此。《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能说得出来的道理,便不是真正的道理。我们在读完了李开复博士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后真正认识大学、真正明白自己如何去做,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们读完了李开复写的所有公开信、所有的书籍,或是读完世界所有名人的励志著作,照样也不可能得到那个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真理。因为这些东西都不属于我们自己。要想真正地参悟真谛,只有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一切,其实尽在不言中。

第四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读后感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并且此刻已经是第二个学期的开始了,深夜了,十二点,说真的,这对于90后的我们真的并不算晚,此刻的我正在赶着去年的作业,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也许,真的,读完这封信,我们确实要有某种与作者同样的感受。又或者说,在未读之前,在第一学期的生活中,我们就有所体会,只是我们不愿去改变而已。

说的好听点,我们就是典型的90后,晚上下不了网,早上起不了床,然后整天在所谓的QQ里发表着自己那些无病的呻吟。说的难听一点,我们就是那批整天浪费纳税人钱的“无业游民”,也许不是无业,我们的也就是学习,好好学习,可是,大学里,有多少人是兢兢业业的呢?有多少人能够完全遵守不迟到不早退,而且还要全勤的优秀指标呢?在已经度过的学期当中,我们有很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很多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很多时间都在QQ上闲聊,即使我们明明知道QQ上说的话,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废话,但还是心甘情愿地聊下去。一个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却很认真的看过几部电影,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好好读过几本书,却很执着地追过数不尽的网络版的穿越小说。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很丰富,却永远也比不上网络对我们的吸引。

我想问自己,我是怎么啦?我也曾经参加过高考,曾经努力过,曾经的自己真的不是这样的。来到大学前也有给自己定过目标与计划,可是,目前为止,确实一条也没有实施。为什么,是因为没人管我了吗,是不是没有他人的监督,我就不懂往正确的路走?是因为没有老师再围着我团团转,给我反复的讲解,给我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了吗?还是我脱离了应试教育,自己有了新的想法,与其让自己学那些书本枯燥的知识,还不如趁着年轻,潇洒活一回?我不会承认自己现在就是人渣,可事实告诉我,我在想人渣堕落。回家过年时,面对着仍然对我宠爱有加的父母,我甚至不敢告诉他们,我挂科了。看着他们那双对我充满希望的眼睛,我对自己的堕落悔恨不已。父母务农,好不容易到处借钱供我上的大学,让我可以接收到这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面对父母的高额投入,却不能在我身上有应该有的产出。我知道,这样持续下去的自己会将父母的希望变失望,失望变绝望。

也许,自己真的应该学会反省了,应该要给自己制定目标了,要明确自己每一天都在干什么,应该学会把握那些过多的自由。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就要与成年人的样,就要承担起那份属于我们的责任。

我以后到底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四年后我要考研还是就业,还是我要考公务员?我真的应该为自己考虑清楚,然后自定一个个目标。首先,真的必须了解定下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去提升自己。其次,看着课表,好好地给自己分配好学习时间,让自己的每一个星期,每一天都有可实行的学习计划。务必按照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务必脚踏实地。最后,要学会抵制诱惑,控制上Q的次数,别每次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开Q。更不要有事没事就在网上点击有什么电影和连续剧新出的,要知道,这一切与自己无关。学习

第五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搭建平台 完善机制 激发活力

不断探索新时期职工技术创新的新路子

——武钢工会创建工人科技园的实践与体会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工会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近年来,武钢集团工会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技术创新的新路子,率先创建了国内首个工人科技园,为职工搭建了自主创新成果研发和转化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一、武钢工人科技园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应运而生 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是主体。企业推进自主创新,职工是主体。随着武钢第三次创业的深入推进,公司不断完善人才机制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了一大批不同梯次的人才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活跃着3300多名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人才,他们人人通晓生产工艺,个个身怀精湛技艺,是企业缺不得的力量。但是,由于受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单兵作战、小打小闹、缺乏整体协同,这支队伍的创新能量并未完全释放。怎样把这支队伍组织起来,充分调动技师群体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生产现场的攻关能力和快速应变,是武钢工会工作的一项重点。为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率先建成了国内首个工人科技园,为工人技师定期交流和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搭建了平台,形成了工人科技园做“窝”,技能人才下“蛋”,孵化器公司推销的运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技师创新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这种探索得到了全总的充分肯定。全国总工会领导评价说,上世纪60年代职工 1

技协活动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工人科技园的创建是新世纪工人阶级的又一创举,为职工技协活动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从自发到自觉,从松散到紧密,武钢职工技术创新组织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壮大

2004年4月,由武钢工会牵线搭桥,将武钢职工中的发明者和有创新精神及创造技能的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了武钢职工发明者沙龙。他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对推动技能工人自主创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沙龙形式松散,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的支持,沙龙活动的效果并不大,研发的成果也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不能让这股巨大的能量就此浪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是我们工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深入职工家庭走访中看到,很多发明爱好者在家中搞发明创造,缺乏场地、设备,于是决定由工会出面出资,提供固定场所,购置必要设备,建立有效制度,提供优惠政策。2005年武钢工人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自此,我们的职工技师技术创新有了一个安稳舒适的“家”。

经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和经营,武钢工人科技园形成了学、研、推、用的工人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模式。一是为技术工人掌握新技能提供了“加油站”。工人科技园定期邀请部分专家教授,对他们进行《创造学》、《技术创新与发明点》、《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等知识的培训和辅导,邀请工人中的发明家畅谈发明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了技能工人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为技术职工发明创造提供了研发园地。技能工人在发明创造中遇到技术难题,工人科技园邀请科技专家和具有专长的高级技师,为他们支招解疑,遇到资金困难,科技园无偿给予支持。三是为技术职工的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工人科技园以文字、图片和实物模型等形式,常年展示工人自主创新获奖项目,还组织优秀成果参加全国职工发明成果展、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苏州国际发明展、湖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览等,展示推广工人创新成果。四是为技术职工自主创新成果提供了转化基地。自2005年以来,技能工人研发的近千项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在企业生产上。全国劳模刘渝兴研发的“高炉炉顶煤气分析系统”技术,在第二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审中荣获一等奖,并推广应用于首钢、唐钢、湘钢等高炉上,成为工人科技园成果成功转化的第一例。高级技师曹雁来发明的“固定式提升装置”为彩板生产线提供了运输原料的专用设备,荣获第二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应用后每年创效790万元,他发明的10项成果,也全部应用在彩板生产线上。全国劳模刘幼生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工人发明家,已获得发明专利成果50多项,项项成果维系企业的节能减排。

三、重视软件建设,武钢工人科技园大力推动机制创新

要使技术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光有一个平台硬件还不行,我们认为更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工夫,真正让职工的发明创造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是引入完善了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过去,技能人才发明的成果无偿应用在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而得到的回报是领导的一句夸奖,却没有考虑知识产权的商业利益。为了让工人得名得利,必须建立市场模式。第一,成立独立法人公司。2007年,由武钢工会出资360万元,注册成立了“武汉钢工科技创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业务是制造和推销工人自主创新成果。公司将成果转化后所获得的商业利润,与发明人进行分成,如果亏损,风险共

担。第二,理顺经营环境。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工人科技园编制了钢工科技创业孵化器公司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职责条例,在武钢设备采购部门设立户头,让工人成果进入武钢的采购清单,申办设备制造、安装资质证书。工人科技园既能帮助技能人才研发创新成果、销售创新成果,又能将成果制造成产品并安装到位。第三,推进成果转化。其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多家企业签订了50多万元的创新产品订单;其二完善推广应用机制,通过产品转化推介会、战略合作洽谈会、成果应用赶集会等活动,实现成果的成功转化;其三建立多渠道营销网络,通过建立营销网点,合伙经销,合作营销,孵化企业代销,初步形成了自主经营的营销格局。公司成立以来,实现成果转化创效近400万元。

二是建立完善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成果评审奖励机制。自2005年开始,我们在工人中开展创新成果的评审活动,到目前已举行了两届,共收集工人自主创新成果近800项。两届的创新成果,经专家评选出金奖10个、银奖20个、铜奖30个。这些成果都在武钢科技大会进行表彰,金奖成果获得两万元的重奖。从中推选部分成果参加全国各类展览、展示,10多项成果荣获金奖。自今年开始,对在国家级创新成果展中获得金奖的成果,再给予一万元的奖励。

三是建立完善了以工人技师协会为载体的技术服务转化机制。2007年7月,武钢工人技师协会成立,其目的就是组织工人技师开展现场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活动。2008年实现技术服务合同额近600万元。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钢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在技师中开展“降本增效作贡献”的现场攻关活动,要求每位技师在特殊时期“创一流的岗位业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攻一项技术难关、传一项技能绝招”,仅这项活动广大技师完成攻关项目1000余

项,创效益5700多万元,缓和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今年,我们又组织工人技师赴鄂钢开展跨厂矿、跨地域的联合现场技术攻关活动,并向鄂钢生产操作人员传授先进的操作理念、操作方法。

四是建立完善了职工发明专利产权保护机制。技能工人创新成果中一部分具有首创性。为保护工人发明成果的知识产权,工人科技园充分利用全过程参与成果研发、评价、应用,对每项创新成果都熟悉的优势,每年两次集中为他们申请发明专利,并对获取专利的成果,每项给予1000元的奖励。

四、几点体会

武钢以工人科技园为平台,在推进工人自主创新中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是关键

武钢集团领导对工人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出台关于加强武钢工人科技园建设的意见,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加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的组长,对工人科技园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武钢工会为技能工人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搭建平台的做法,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和支持。湖北省总工会、武汉市政府、武汉市总工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植。

2007年,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原副主席徐德明、董力,全国机冶建材工会主席刘海华等领导先后到工人科技园参观指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发挥骨干作用,以个人创新带动团队创新是基础

在武钢工人自主创新活动中活跃着一支有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渝兴,全国劳模、工人发明家刘幼生,武汉市劳模朱

有发工作室的领头人朱有发,以及拥有7项专利成果的高级技师曹雁来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骨干队伍。他们都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自主创新活力。在他们带头下,越来越多的工人技师和技能工人主动参与到自主创新活动之中。成为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

3、必须按市场模式运作是根本

推进工人自主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必须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武汉钢工科技创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将能够共用的成果在武钢各厂矿中推广应用,对转化产品销售获得的商业利润,大部分要回赠给成果发明人。在服务武钢的同时,面向社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寻找厂家合作开发,电动式双筒路面机扫车成果,已经与东风电动车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开发的洽谈;强力蝇虫捕捉器成果免费赠给武汉市的卫生部门使用。

武钢工会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一尝试,凝聚着咱们工人的智慧和灵气,鼓舞着咱们工人的志气和风采,传承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有技术的传统。

下载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开复:给女儿的一封信

    李开复:给女儿的一封信 Dear Daughter: 亲爱的女儿: As we drove off from Columbia, I wanted to write a letter to you to tell you all that is on my mind. 当我们开车驶......

    李开复给家长的一封信

    下面关于给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的文章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统一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

    李开复给中国青年的一封信范文合集

    李开复给中国青年的一封信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篇一:《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读完李开复的信之后深有感触。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读了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后,让我又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我的大学不能颓废,大学的确是人生的关键,这是我最后一次有机会受教育,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这也是最后一次在相......

    从潜规则谈起

    從潛規則談起 世界萬事萬物,有明就有暗,有顯就有隱,「潛規則」就是不明說的規矩,但這規矩遍於上中下三層,遍於社會各個領域,古今中外都有,中國作為老大國家,「潛規則」更多。 少不更......

    李开复给中国家长的一封信(本站推荐)

    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一封信123

    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重修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