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时间:2019-05-13 17:1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第一篇: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高三(5)班李理

历经两年艰辛,终于带班进入高三了,艰苦的学习,密集的课程,频繁的测验接踵而至,让我班的学生们立马体会到什么叫做“煎熬的高三生活”了。上高三之前,我们班已经作了一次座位的调整,在班长的协助之下,尽可能按照同学们的意愿来进行作为的分配,绝大多数同学都感觉到满意,也因此在高三一开学,我们班的学习劲头很足,在年级里的排名也接连提升。不过,毕竟我们班的同学在高一高二是长期处于“怠速”状态,突然之间开Turbo,开头几步当然猛冲一阵,之后可就撑不住了,于是纷纷病倒,堂上睡觉的也越来越多了。理所当然的,经过了几次连续提升之后,我们班的成绩也开始下滑,这种情况让第一次带高考班的我紧张起来了,综合几位科任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判定是同学们欠缺持久的学习动力,“竞争不足”所引起的。我当是作出的弥补方法就是再次调整座位,希望由此营造促进同学们之间竞争的学习氛围。

当时促使我下定决心调整座位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恰好一位老师说起上一届的高三也有一个班,经过座位调整之后,成绩进步很快,最终在历史单科超过重点班,而总分也位居普通班之首,这个信息让我很受鼓舞。该班的座位调整的诀窍也不神秘,关键就是在于“成绩排名,随时调整”八个字上面,也就是说,依据每次月考和大考的排名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座位,排名前者也坐在前排,排名靠后的当然就是座位靠后了。无疑,这是刺激学生全情投入高三学习,通过个人竞争带动全班成绩进步的好方法。这样的排位方法我以前从没有在自己的班里实行过,但是前辈们的推介却让我下定了这个决心,并很快在本班予以实行。

这样仓促的调整座位,当然引来了同学们的不满,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样通过排名来排位,给同学们的压力很大,担心自己承受不了;二是容易造成低分段的同学陷入“低分—坐后排—远离学习中心—学习更差—座位更靠后”的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也是有准备的,当时要求的就是让同学们变压力为动力,要知道当前社会竞争大,与其到时候再来适应压力,不如现在带着压力来学习,在压力中前进;同时,成绩靠后的学生既然知道自己落后了,就更应该下定决心提升成绩,争取好位置,摆脱恶性循环,切入良性循环。最终,同学们还是在犹豫中照做了,看得出来,他们之所以接受,是因为他们知道,一直以来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只要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就必定能取得进步,所以这是习惯性的接受。我并不在意他们的质疑,当时我只想以实际的成绩来让同学们口服心服。在新座位表实行以后,历经了几次的月考和大考,期间也为了能带动后进生而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使他们有机会能坐在前排听课。我当时觉得,这样的座位安排也应该很完美了。

不是事实却打破了我的幻想,从位置调换后开始,我们班的成绩就不单止是下滑了,简直就是一泻千里!本来还想这只是一下子没能适应,再多两个月或许就能见成效了。可惜事实是如此的残酷,两个月过来,结果却是我们班已经排在文科班的末尾了。看来,不变不行了。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初我的判定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班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的成绩下滑,其实并非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是正好处于长跑中所谓的“极点”状态。如前所述,我们班的同学在高一高二并不习惯于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而高三开学前校长和级长充满激情的动员一下子让我们的同学兴奋起来了——明明是长达一年的“长跑”,他们却起跑就以百米速度冲刺,自然体力和精力很快就跟不上,成绩也因此下滑。所以在当时进行座位的调整其实并非必要,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绩排位”取得成功的是上一届某个班,这个经验却未必适合于所有的班级,我并没有通过详细的分析就断定该方式适合于本班,这个过于武断

了。既然错误已经形成,后悔已经没用了,赶紧做调整才是关键,但是再也不能草率行事了。这次要首先分析一下本班同学的学习风格——其实,从学习风格上来看,本班学生应该大多属于“偏向小组学习”的类型,而且在感官通道上偏于“视觉型”,尤其是低分段的学生,更加明显。而“安分排位”的设置恰恰不利于小组学习,因为成绩竞争的压力迫使学生分割为个体单独学习,很多需要借助小组力量才能学习的同学显得很彷徨,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优秀学生即使处身前排,但依旧没能取得进步的原因。同时,由于低分段的同学尤其偏重依靠“视觉通道”进行学习,而靠后的位置非常不利于他们看黑板、屏幕以及观察老师,难怪他们学的浑浑噩噩。

经过分析过后,本学期的第三次座位调整出炉了。重点放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上,通过把学生按照“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有待进步的学生”的分配原则,组建了十多个四人小组,并且在排位上优先考虑视觉型学生的需要,把他们尽量往前靠。重新安排后的位置受到学生的认可,反对声音大大减少了。当然,这一次的调整尚未经过真正的考验,是否有效很难说,但不管怎样,这次的调位**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反思:

1.作为班主任,不能做“拍脑袋”决策,不能看到其他班级的好经验就随意往自己班里套,实际上人的性格有不同,班级的风格也有不同,如果不对自己班集体作详细分析就匆忙做决定,后果可能很严重;

2.作为班主任,也需要掌握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在这个学期,学校组织老师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的中级培训,应该说对我们的提升很大,学习到中间,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多么的原始,多么的凭感觉办事,也是多么的容易犯错误。尝试了一些新的分析方法之后,感觉很得心应手,相信今后会有更大作用的;

3.作为班主任,要多听学生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实际上学生们对我的座位调整从一开始就有意见,但我认为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自身,而罔顾了班集体的利益,所以不予采纳。其实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多与其沟通交流,才能了解最确切的情况;

4.作为班主任,尤其是第一次带毕业班的班主任,还是需要多与有经验的前辈交流。这次“摆乌龙”,并非由于前辈信息的误导,其实恰恰就是我没有进一步问清楚,到底那个班是什么情况,事后才知道,该班实际上只有40人左右,而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很强,按说应该属于“偏向个体学习型”,所以才适合于“按分排位”的方式;

5.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被自己以前的成绩所迷惑,以为自己的决策就一定正确。失败者大多都是输给自己的骄傲和大意,今后一定要引以为鉴。

总而言之,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毕业班“新手”来说,这不是坏事,只要从失误中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并总结为教训加以反思,那么很快就会成为自身不断成长的宝贵经验。

第二篇:从一次小学语文作业反馈案例中想到的

从一次小学语文作业反馈案例中想到的……

[案例]:

2008年4月7日,星期一,按惯例,下午我们二(1)班的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将是周记欣赏与讲评。自从二年级接手本班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二年级上学期学完课文《观察日记》后,我就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和写日记的格式,开始着手指导孩子们从生活入手,学写周记。即一个星期写一篇,大休时间完成,每个星期一上午收上全批全改,作好批改反馈记录,当天下午则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讲评。从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上看,效果较好,发周记本之前,学生们都十分期待,每当看到自己的周记作品能被老师盖上“小作家”的印章,同时奖上一个“笑脸”娃娃的粘贴时,孩子们小脸上的笑容就十分灿烂。许多学生还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时间像往常一样把自己的周记读给全班的小朋听。每每想起学生们满怀期待的眼神,一到星期一上午,我就会在第一时间把学生们的周记逐一欣赏一遍,认真做好批阅、记录工作,为下午的欣赏讲评做准备。

可是今天,这一个星期一,我实在太忙,上午勉强把课上完就连忙处理一些应急的行政事务,(因本人承担了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下午又临时通知开行政会,调了课,看来周记批阅、记录、欣赏等工作今天暂时搁浅,只有等到后面时间再继续。面对学生们的询问和期盼,我苦笑着告诉他们“会有答案”。

第二天,是学校特级教师指导听课时间,我具体负责组织安排,无暇顾及“周记本”依然失望地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和孩子们“亲密接触”。

到了第三天,由于要面临新课内容和新的教学问题,我尽可能地把周记和教学内容整合,周记批阅、记录与以往相比显得粗糙一些,在欣赏过程中,由于要赶时间和进度,也只请了少数几位学生读了自己的周记,就草草收兵了。

2008年4月14日,又一个星期一,从收上来的周记上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往常的高涨,有质量的周记明显减少,一些孩子的周记似乎没什么话说,有点应付老师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陷入了沉思......

第三篇:教育案例及反思

教育案例

冯煜浩,长相乖巧,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论干什么都磨磨蹭蹭,原本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他却一天也做不完,浪费时间的现象甚是严重。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我是绞尽脑汁、费尽口舌,无奈习惯已经成自然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他的爸爸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早日帮他改正缺点,我们进行了“约法三章”,每天我会通过飞信把他今天在校的珍惜时间情况发给他的爸爸,他爸爸把他在家里的珍惜时间情况再发给我,我们都忘不了赏给他几句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教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促使他在各方面突飞猛进,不断进步。由于我与他家长及时的沟通,在家庭与学校间形成了及时的信息反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原有的一些不良习惯正一点点地在转变,现在,他能做到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学期,他还被大家选为体育委员,进步的决心更大了。

反思:我们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里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我会继续与他的家长紧密沟通与配合,共同教育好他。首先:坚持原则: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其次:在进行家校联系时,不要忙于给孩子的情况定性;再次: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尽量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在婉转的提出孩子的不足,以得到家长的认同感;

最后:家校联系前,尽量先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家校联系会更容易些。自我觉察、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与家庭之间可以通过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如家校报、便条、家校手册等,通过媒介来传递信息,尽管是单向的交流方式,但可通告家长学校的计划和日常活动。人际交流是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如家访、家长会、电话访谈等,这种方式鼓励家长对老师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并将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所想反馈给学校。这些都是传统的家校沟通方法。随着现代电信技术的发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家校之间的交流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四篇:从一则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中引发的思考

从一则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中引发的思考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

杜某,女,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初的两个月还正常上学,但是两个月后却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在她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她母亲常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 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她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她都能自学。有一天她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主题班会,激发起她对生活的热爱,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 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同学们还用精彩的小品,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走过去,扶起她瘦弱的肩膀,把她引到会场的中心,“想说说你的看法吗?“她缓缓地抬起头,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她的话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我们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第五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在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中,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越来越多的听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不听话、难管教的抱怨,学生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要正确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指导,必须先了解他们逆反心理的来源。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对立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二、个案分析

我班的吕玉国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自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的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成年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吕玉国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错误原来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三、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

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感觉:孩子自从升入某所中学,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得不听话了。事实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别的学校,学生最近接触了什么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因,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逆反心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学生渴望和周围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别的同学都有”是很多学生让父母买东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对整个学生人群而言,他们一方面要显示出与成年人的不一样,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上升的歌曲,说着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学生会用吸烟、早恋等标志性的符号给自己打上一个“我长大了”的标签。总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凡事都要拧着干,处处和大人作对,只要学生有被认同的需要,他们就有机会被转化。

三、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

1、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懂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让这个同学从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寻找机会表扬,但是直接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感到难堪,加重内心的自卑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例如这个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问题放在第四个来提问,第一个问题让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让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学来回答,以此类推,这样让他回答第四个最容易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同学的学号是15,而讲课当天是5号,提问之前先故意问一下今天是几号?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5,15,25来安排。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集体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认同。

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句话,敏感的学生听到了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几个月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又重新开始。比如很多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都会用“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感受”这类表示共情的言语,但对敏感的学生这句话就不适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别人的关心,根本就不会愿意更不会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感受到你渴望关注他的愿望“我实在不能理解你刚才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努力地尝试,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这样的交谈吗?”

成长是一个快乐的话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教育一个处于成长敏感期的学生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难题,与这些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打交道给我个人的感觉是:他们肯定不成熟,但他们很健全,成年人该有的情绪情感他们都有,而且他们一点也不傻,你对他们的真诚他们能够感受得到,你对他们的敷衍他们即使一时不会察觉,过后也会发现。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

2、把学生当朋友对待。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若是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由于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同时,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受教育者明白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

4、让学生学着理解大人。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

5、鼓励学生学会适应。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6、开发逆反心理到学习中。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人意料的言论时,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或者是在哗众取宠,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采取“冷处理”,把学生晾在一边,而应该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们都不理解我,快来关注我吧”。应该寻找机会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怎么说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增加他们被认同被肯定的感觉。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抬杠”让老师难堪的学生,他们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到学习中,启发他们把这种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挑出题人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学的知识结构。

7、家长鼓励平息逆反心理。对于家长,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更加直接,简言之就是“不听话”,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与父母吵架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对于孩子家长不能简单的程式化的训斥,因为千篇一律的批评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迁就乃至忍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会觉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对自己的敷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根本没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叛逆情绪会变本加厉,不断的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并且少做评价性的结论,多做陈述式的概括,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某些个别问题,一旦孩子与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泄,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不能在心中越积越深,同时又要选择好时间和场合,让这种宣泄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激烈争吵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冷静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也要及时的进行,家长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话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篇二: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对初中学生上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与学习,班里有一个叫小强的男孩性格怪异,不用理他。我没有太在意她的话,上课时,观察发现他不爱说话,经常听讲心不在焉的样子。听讲效果差,成绩也比较差。为了提醒他上课注意听讲,在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时,我会突然叫他回答刚讲的问题,他很不在乎的站起来说:“不知道!”我很生气,但没表现出来,只是提醒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然后让他坐下。这样的情形一个星期好几次,屡说屡犯,下课找其谈话,聊天,当时会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会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有一次上课,他翘着二郎腿,斜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说:“小强,坐好啦!”没想到他突然说:“我这样坐碍着你什么事啦?”我对他的反应很意外。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当时没理会他。后来,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同学时而友好,时而生硬。有时会因老师的一句批评与老师顶撞。

不成功的反思,当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关心他,关注他,和他谈话,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他没有根本好转,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最初对他犯的错误,在教育方式主只做思想工作,有时采取原谅的态度,降低要求。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进步?我通过反思认识到:

1、对这样的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与他们相处距离要适当。

2、以往发现不了问题,现在能发现问题,但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找的时机不对。

3、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样化,不要单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学生,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为学生从小就听家人和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一味说服教育,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因此承但任何后果。对那多次屡数不改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让他警醒,可以给予一定的处分,让他知道他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篇三: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一、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一:第五册《八只小鹅》的识谱教学:

师生互动学会歌词后,请学生欣赏小鹅们快乐游戏玩耍的录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学象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他们看的是“无声电影”。老师非常热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尝尝当音响大师的滋味儿?你们把歌谱唱出来,配上去,不就有音乐了!”在兴趣的激发中鼓励学生自学歌谱。同时,随机进行个别指导,很快,“有声电影”就开始放映了。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边唱边模拟小鹅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学方法从“趣”入手,“先唱歌,后识谱”首先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下识谱,接着借用相声“抖包袱”艺术手段,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精心安排歌谱教学。从“无声电影”设趣到做“音响大师”激趣,最后达到放映“有声电影”的乐趣,设计创造出促使学生识谱学习的最佳内心情感激发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学唱歌谱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深深的音乐审美体验。

案例二:第三册《快乐的节奏》

首先,引导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叶窗”(八分节奏)、“老鼠偷吃”(二分节奏)和《唐老鸭当兵》片段“唐老鸭报名”(四分节奏),并把它们并列动态显示,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后段学唱歌曲《大鹿》后,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反思教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学,从而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集体智慧、专家启迪,在集体协作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反思教学。

案例一:第六册《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科综合”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块状进行音乐、自然学科的综合教学。前半节课学生说西藏,观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风光美中,后半节课在情境延伸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唱歌曲,感受、表现歌曲的情境。

集体反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本课应以学生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感受学习为主线,以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教学着落点,进行多媒体“菜单设计”,让学生自由“点菜”,随机进行学习。专家更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点菜”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使音乐课的学科综合不仅音乐化而且个性化。

总结自己 几年来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下载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龙泉中学董长江 记得那是一个寒冬的早晨,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正在上早自习,教室里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面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汪喜林 背景: 最新的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

    《教育反思与案例》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教......

    案例反思(教育叙事)

    案例反思(教育叙事) 晟舍小学吴静 案例: 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由于写漏字,造成错误的知识整整在黑板上呆了30分钟,直至下课。课后问学生:“为什么不指出来?”答曰:“不敢。”全班40多......

    反思案例-迟到教育

    反思案例----学生迟到的教育 我校每天是早上七点至七点十分进校门,七点一刻到七点半早自习,七点半上早操。我在当班主任期间,时常会有学生早上上学迟到,男生女生都有,理由基本上......

    《教育反思案例分析》

    《教育反思案例分析》一.学生的基本资料 乔野,10岁,2004年9月插入四年级一班学习。这个孩子比较的好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好,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手里经常玩东西,有时会接老师的......

    班主任教育案例反思(大全)

    班主任教育案例反思大邑外国语学校林倩 028 89770883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学生也通过方方面面的渠道接受了许多......

    小学教育案例反思

    小学教育案例反思:尊重与理解 北关小学 李改兰 【案例】今天班里最坐不定,且最令我头疼的张以驰在课堂上居然坐定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举手发言了!这是怎么回事?略一回忆,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