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的学习资源

时间:2019-05-13 17: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SP。net的学习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SP。net的学习资源》。

第一篇:ASP。net的学习资源

如果你已经有较多的面向对象开发经验,跳过以下这两步:

第一步 掌握一门.NET面向对象语言,C#或VB.NET 我强烈反对在没系统学过一门面向对象(OO)语言的前提下去学ASP.NET。ASP.NET是一个全面向对象的技术,不懂OO,那绝对学不下去!

第二步 对.NET Framework类库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通过开发Windows Form应用程序来学习.NET Framework。ASP.NET是建构在.NET Framework之上的技术,你对.NET Framework了解得越深,学习ASP.NET就越快。举个例子:下面简单列出几个对掌握ASP.NET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象的内存模型,委托,事件,多线程,程序集和应用程序域,安全模型.NET Framework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但不理解与把握清楚上述这些东西,是很难真正把握ASP.NET的。出于急迫的心情与现实的考虑,不少人没有扎实的面向对象基础就想直接学习ASP.NET,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在具备了OO基础之后,以下是具体的学习ASP.NET技术步骤。

第一步:学习HTML与CSS

这并不需要去学一大堆的诸如Dreamweaver,Firework之类的各种网页设计工具,关键是理解HTML网页嵌套的block结构与CSS的box模型。许多ASP.NET控件最后都必须转化为HTML。而且,div+CSS是当前主流的网页布局模型。学习这部分时,关键在于理解概念,而不需要将精力花在美化页面的许多技巧上,那是网站美工的工作,不是程序员的工作。

第二步:学习JavaScript

JavaScript不是Java,它主要运行于浏览器端。可以完成许多工作,功能也很强大:比如它将客户端网页中的HTML元素看成一棵树,可以编写代码访问并修改树节点,动态生成新的HTML代码,从而达到动态修改网页显示特性的目的。

JavaScript在目前的网站开发中用得很多,非常重要。

另外,它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AJAX技术的基础。

第三步: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

找一本大学<计算机网络>教材,重点看看它的有关互联网的部分,了解一些域名解析和HTTP协议等知识。这是进行互联网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四步:学习ASP.NET表示层技术,会设计Web页面

需要结合先前打好的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至少掌握以下内容:

(1)各种Web控件的使用方法,(2)理解信息在网页中的传送方式,比如Cookie,ViewState,Session等的使用。

(3)ASP.NET应用程序与网页的生命周期,以及相关对象(比如httpcontext,response,request)的用途。

(4)ASP.NET实现事件驱动的内幕

(5)自定义用户控件

再次强调一下,没有OO基础,很难掌握上述技术,就只能被这些东东牵着鼻子走了,会很被动。

第五步 掌握数据库技术

具体地说,要学习以下内容:

(1)学会使用SQL Server 2005:不要求精通它的各种工具与管理配置技术,但至少知道如何连接,如何建表,如何创建存储过程

(2)学习ADO.NET,掌握使用代码人工访问数据库(别用VS2005的向导)的方法

(3)学习数据绑定控件的使用

第六步 理解多层架构

这时,先前在OO学习阶段涉及到的程序集与应用程序域等就派上用场了,现在,网站架构大多采用多层架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取层以及数据库本身。

可以先上网找一此多层架构的资料看,再找一个现成的比较复杂的开源ASP.NET项目分析一下其架构就差不多了。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到处应用。

有的朋友问:学习架构是不是必须学习设计模式。

我的看法是:不必!当然,你如果学习过设计模式,那当然更好。但在实际开发中,如果只想着机械地套用某种模式,反而起不到好的结果。我的观点:在学习设计模式时要多思多悟,其思想就会渐渐地融入你的大脑,在真实的设计实践中,忘掉所有的写在书上的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你的直觉,只要达到设计要求的方案就是可行的方案,事实上,你这样做了之后,回过头来再看,会发现你的设计往往暗合设计模式的理论。

第七步 学习XML与Web Service

先了解XML的基础知识,找本讲XML的书看一下就差不多了,然后,再学习Web Service。Web Service其实可类比为远程方法调用(以XML格式表达的调用信息)。学 到了这里,如果你还有兴趣,不妨再去看看SOA,不过SOA的资料都是理论与概念,看起来比较郁闷,而且离实际开发可能比较远。所以,这是可选项。

第八步 学习AJAX

学习AJAX的主要目的是创建具有更丰富特性的Web表示层,而经过前面七步的学习,到此再学习AJAX已水到渠成,所有的基础都已具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在基础未具备的前提下直接学AJAX,就象“浮沙之上筑高台”,所以,将AJAX的学习次序安排在这里。

第九步 学习RIA技术

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可看成是将C/S与B/S优点合二为一的尝试。就具体技术来说,主要指微软的Silverlight(WPF_E),毕竟前头一路行来都是微软路线。

网站教程

1、W3school2、网易学院3、51Cto4、博客园

5、MSDN

书籍(可下载)

1、ASP.NET 3.5 揭秘

2、ASP.ET 3.5开发大全

3、ASP.NET 4高级程序设计

4、AP.NET 4权威指南

5、ASP.NET 4从入门到精通.中文版.(美)George Shepherd(张大威译)

6、SQL Server 2008编程入门经典(第3版)

7、精通SQL Server 2005程序设计

第二篇:aspnet软件开发学习总结

asp.net学习经验总结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我初步掌握ASP.NET开发平台的基本知识,也通过老师的教学,完成了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由于大学学习中打下了较为扎实的C#基础,所以在选择开发平台学习时选择了ASP.NET开发平台。ASP.NET是基于网络的交互开发平台,可以通过微软的C#语言以及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进行开发。

在学习ASP.NET之前,对网络交互的开发平台是非常陌生的。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网站的开发和实现。通过ASP.NET的学习,我成功的使用WEB2.0和MVC2.0两种架构模式分别开发了资讯类网站和商务类网站。下面我将对开发过程的学习进行总结。

首先是资讯类网站的开发,选择使用了方便入手的web2.0架构平台。Web2.0以逻辑上的表示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通过三层架构间函数的调用,可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通过对资讯类网站的开发我逐渐熟悉了ASP.NET的开发过程以及交互模式,通过与ADO.NET的配合使用,完成了与数据库的交互工作。半个月的时间初步完成了资讯类新闻网的开发工作,实现了用户注册、登录,分栏目显示图文新闻信息,点击查看详情。后台实现了对用户角色的管理以及新闻的管理、编辑、上传工作。较完整的理解了ASP.NET中WEB2.0架构的基本开发过程。对三层架构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的时间我学习了使用MVC2.0开发商务网站。MVC同样是三层架构模型。与WEB开发架构的主要区别在于,MVC是物理上的三层架构,而WEB是逻辑上的三层架构。MVC解放了路由机制,使得页面的交互速度大幅提高。通过访问controler层,调用DAL层函数,使用MODEL层存储数据,使用DBHELPER类中的通用方法,实现参数的传递,以及与数据库的交互,最终将参数返回到VIEW层,实现页面的显示。MVC架构的开发优势在于,给了程序员绝对的自由,可以通过JS、JQ写出各种需要的显示效果,页面的可读性和自由性也大大提高。同时,MVC也兼顾了WEB的优点,方便了代码的模块化传递,增加代码的复用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通过一个半月的开发工作,我成功实现了商务网站的基本功能,实现了支付接口,前台的注册登录,商品展示、购买。后台的订单管理,用户管理以及角色授权等功能。

通过学习ASP.NET我基本熟悉了网站的开发模式、架构以及开发流程,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也让我能够将大学学习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现阶段所需要的就是继续加深C#的学习深度,了解JS、JQ库的写作规范,争取能够尽早使用自己编写的JS库完成个人网站的建设开发工作。很感谢成都华育国际的老师和同学在这几个月时间里给我的帮助,让我能够在ASP.NET的开发中达到入门水平。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自己的技术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ASPNET留言板

一、留言板的简介(一)留言板

留言板是一种电子便签管理系统,是用 ASP 或其它脚本语言编写的网络应用程序。在网络用户交流中起很大的作用, 每个人都可以将他的资料和要求等信息保留在页面上,以供他人观看。留言板供其他网友给自己留言,或者临时存放自己的感受。留言操作相对简单, 在您进入网站后, 进入任何一个留言板货社区均可以看到有输入框,输入后提交即可。留言板提供完备的信息发布功能,在网络用户交流中也有很大的作用。而这个留言板仅仅是简单的留言和管理员对留言板进行设置和进行回复、删除管理的工具。该留言板简单但实用, 而且具备了大多数留言板的基本功能。

二、需求分析(一)需求分析

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能够满足用户的留言要求, 能够让访客在查看留言内容后,对留言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管理员能够实现对留言的回复及删除操作, 网站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和易操作性,网站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二)设计目标

界面设计美观友好,使用灵活便捷,数据存储安全可靠,提供留言查看、留言发表、留言回复、留言删除功能,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易维护和易操作性。(三)功能分析

可以按照发言时间的先后顺序,留言板自动排序,友好简洁的管理界面,便于管理员维护留言板,管理员具有回复和删除留言的权限,具有页数跳转功能系统功能模块图,三、系统功能设计

在编写留言系统前,首先需要确定留言系统所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和适用场景,例如留言系统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给用户, 如何对这些留言进行管理等等,这些功能都是需要在开发初级进行设计和规划的。后台主页,后台主页面, 后台管理,后台留言信息管理,后台会员。前台主页,留言系统网站登陆界面,主页,留言动态。登陆界面主要有,注册、登陆、看帖、发帖。(一)主要功能 ,、留言网站用户登陆界面功能

当用户访问 W eb 页面时需要进行登录进入留言板网站界面,用户不进行登录就不能够进入系统,也不能够分享相应的信息。管理员可以配置是否需要进行登录才能查看留言板网站的内容, 如果管理员设置需要登录查看,则用户不登陆就不能够查看相应的内容。

2、用户主页功能

用户登录之后就可以看到留言板系统的内容。

3、用户注册功能

访客需要注册账户后才能够看帖,发帖。

4、用户看帖功能

用户登录留言板网站后,就可以查看到网站内的留言贴。

5、用户发帖功能

用户登录留言板网站后,就可以根据其它留言贴而发帖。

6、管理员登录功能

为了方便管理留言板系统,管理员进行对留言板管理。

7、回复功能

用户对留言进行回复(二)数据库设计 ASP.NET 留言板系统在数据库上并不是很困难, 但是也不会简单,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功能, 这些功能能够让用户在网站上分享自己的见解、意见、聊天等,所以在数据库的设计上, 其表的数量和表与表之间的关系也原有的模块或系统更加复杂。

1、数据表的创建

创建表可以通过 SQL Server 进行创建

2、事务表 Admin Member Info

3、公告数据

公告数据可以不使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在这里可以使用 txt 文档进行数据存储,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 也能够增加公告中文本的可扩展性。注意,对于公告的数据直接存储在 txt 文档中,当首页需要调用公告时,可以直接从 txt 文档中读取数据进行 HTML 呈现。

(四)设计技术

1、ASP 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 即我们所称的 ASP,其实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Active Server Page 是创建动态网页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它起一种编程语言的作用,可以利用它编写动态产生 HTML 的程序代码。而且 ASP 也是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可以用来创建交互式 WEB 页并建立强大的的 Web 应用程序。因此,只要用户浏览 Web 站点并请求一个 ASP 页,Web 服务器就可以处理相应的 ASP 代码,生成 HTML 代码,然后将它传递到用户浏览器并显示出网页。ASP 内含于 IIS4.0 和 5.0 之中,通过 ASP 我们可以结合 HTML 网页、ASP 指令和 ActiveX 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 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有了 ASP 就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运行所编写的代码, 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 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 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 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 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

2、SQL SQL 全称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最早的是 IBM 的圣约瑟研究实验室为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YSTEM R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它的前身是 SQUARE 语言。SQL 语言结构简洁,功能强大,简单易学,所以自从 IBM 公司 1981 年推出以来,SQL 语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无论是像 Oracle ,Sybase, SQL Server这些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像 Visual Foxporo, PowerBuilder这些微机上常用的数据库开发系统,都支持 SQL 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3、IIS IIS 是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的缩写,它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最新的版本是 Windows2003 里面包含的 IIS 6,IIS 与WindowNT Server 完全集成在一起,因而用户能够利用 Windows NTServer 和 NTFS,NT File SystemNT 的文件系统,内置的安全特性,建立强大,灵活而安全的 Internet 和 Intranet 站点。IIS 支持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Fe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以及 SMTP 协议,通过使用 CGI 和 ISAPI,IIS 可以得到高度的扩展。

四、系统界面和代码实现

1、用户登录界面, 代码如下, 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L o g i n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t n L o g i n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i f

(T x t N a m e.T e x t

= =

“ ”

|

T x t P a s s.T e x t

= =

“ ”)

{ L a b e l 1.T e x t

=

“ 必须输入帐号和密码,”;r e t u r n;

} e l s e

{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c o n n.O p e n();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C o n n e c t i o n

=

c o n n;C m d.C o m m a n d T e x t

=

“ s e l e c t

[ 用户名]

f r o m

[ m e m b e r ]

w h e r e

[ 用户名] = ' ”

+

T x t N a m e.T e x t +

“ '

a n d

[ 密码] = ' ”

+

T x t P a s s.T e x t

+

“ ' ”;S q l D a t a R e a d e r

d r

=

C m d.E x e c u t e R e a d e r();i f

(d r.R e a d()){ S e s s i o n [ “ m e m ” ]

=

T x t N a m e.T e x t;

/ / 登录成功后记下该用户昵称,以便后续功能使用

L a b e l 1.T e x t

=

“ 登录成功,”;T x t N a m e.T e x t

=

“ ”;T x t N a m e.E n a b l e d

=

f a l s e;T x t P a s s.T e x t

=

“ ”;T x t P a s s.E n a b l e d

=

f a l s e;d r.C l o s e();

} e l s e {

L a b e l 1.T e x t

=

“ 昵称不存在或密码不对,”;

} c o n n.C l o s e();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 }

2、用户注册界面, 代码如下,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_ D e f a u l t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

} p u b l i c

b o o l

C h e c k I n p u t(){

i f

(T x t N a m e.T e x t

= =

“ ”

|

T x t P a s s.T e x t

= =

“ ”

| T x t P a s s C o n f.T e x t

= =

“ ”

|

T x t E m a i l.T e x t

= =

“ ”){ L a b e l 1.T e x t

=

“ 你输入的信息不正确,请重新输入,”;T x t N a m e.T e x t

=

“ ”;T x t P a s s.T e x t

=

“ ”;T x t P a s s C o n f.T e x t

=

“ ”;T x t E m a i l.T e x t

=

“ ”;r e t u r n

f a l s e;

} e l s e {

i f

(T x t P a s s.T e x t

!=

T x t P a s s C o n f.T e x t){

L a b e l 1.T e x t

=

“ 你两次输入的密码不同,请重新输入,”;T x t N a m e.T e x t

=

“ ”;T x t P a s s.T e x t

=

“ ”;T x t P a s s C o n f.T e x t

=

“ ”;T x t E m a i l.T e x t

=

“ ”;r e t u r n

f a l s e;

}

} r e t u r n

t r u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t n R e g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i f

(C h e c k I n p u t()){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c o n n.O p e n();/ / 检查用户是否已存在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C m d.C o n n e c t i o n

=

c o n n;C m d.C o m m a n d T e x t

=

“ s e l e c t

[ 用户名]

f r o m

m e m b e r ”;S q l D a t a R e a d e r

d r

=

C m d.E x e c u t e R e a d e r();w h i l e

(d r.R e a d()){ i f

(d r.G e t S t r i n g(0)

= =

T x t N a m e.T e x t){

L a b e l 1.T e x t

=

T x t N a m e.T e x t

+

“ 已经存在,请你选择另外的昵称,”;c o n n.C l o s e();r e t u r n;

}

} c o n n.C l o s e();s t r i n g

S q l S t r;S q l S t r

=

“ I n s e r t

i n t o

m e m b e r([ 用户名] , [ 密码] , [ 电子邮件])

v a l u e s(' ”

+

T x t N a m e.T e x t +

“ ' , ' ”

+

T x t P a s s.T e x t

+

“ ' , ' ”

+

T x t E m a i l.T e x t

+

“ ')”;C m d.C o m m a n d T e x t

=

S q l S t r;c o n n.O p e n();C m d.E x e c u t e N o n Q u e r y();c o n n.C l o s e();L a b e l 1.T e x t

=

“ 恭喜你,你已注册成功,”;}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t n C a n c e l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W r i t e(“ < s c r i p t

l a n g u a g e = j a v a s c r i p t > a l e r t(' 用户已取消注册,');< / s c r i p t >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 } 3、看帖界面, 代码如下, 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S h o w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S q l D a t a A d a p t e r

a d a p t e r

=

n e w

S q l D a t a A d a p t e r(“ s e l e c t

*

f r o m

[ I n f o ] ” ,c o n n);D a t a S e t

d s

=

n e w

D a t a S e t();a d a p t e r.F i l l(d s ,“ I n f o T a b l e ”);G r i d V i e w 1.D a t a S o u r c e

=

d s.T a b l e s [ 0 ].D e f a u l t V i e w;G r i d V i e w 1.D a t a B i n d();}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G r i d V i e w 1 _ P a g e I n d e x C h a n g i n g(o b j e c t

s e n d e r ,G r i d V i e w P a g e E v e n t A r g s

e){

G r i d V i e w 1.P a g e I n d e x

=

e.N e w P a g e I n d e x;G r i d V i e w 1.D a t a B i n d();}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 L o g i n.a s p x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

4、发帖界面, 代码如下, 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S e n d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t n S e n d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L b l C a u t i o n.T e x t

=

“ 你必须输入主题和内容,”;R e t u r n;

}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s t r i n g

S q l S t r;S q l S t r

=

“ I n s e r t

i n t o

i n f o(主题, 张贴者昵称, 内容, 张贴时间, 回复编号)

”;S q l S t r

=

S q l S t r

+

v a l u e s(' ”

+

T x t S u b j e c t.T e x t

+

“ ' , ' ”

+

S e s s i o n [ “ m e m ” ]

+

“ ' , ' ”

+ T x t C o n t e n t.T e x t;S q l S t r

=

S q l S t r

+

“ ' , ' ”

+

D a t e T i m e.N o w

+

“ ' , ' 0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S q l S t r ,c o n n);c o n n.O p e n();C m d.E x e c u t e N o n Q u e r y();c o n n.C l o s e();L b l C a u t i o n.T e x t

=

“ 已成功发帖,”;T x t S u b j e c t.T e x t

=

“ ”;T x t C o n t e n t.T e x t

=

“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M e n u 1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 } 5、管理员登录界面, 代码如下, 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g u a n l i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i f

(T e x t B o x 1.T e x t

= =

“ ”

|

T e x t B o x 2.T e x t

= =

“ ”){

L a b e l 1.T e x t

=

“ 必须输入帐号和密码,”;r e t u r n;

} e l s e {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c o n n.O p e n();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C m d.C o n n e c t i o n

=

c o n n;C m d.C o m m a n d T e x t

=

“ s e l e c t

[ 用户名]

f r o m

[ a d m i n ]

w h e r e

[ 用户名] = ' ”

+

T e x t B o x 1.T e x t +

“ '

a n d

[ 密码] = ' ”

+

T e x t B o x 2.T e x t

+

“ ' ”;S q l D a t a R e a d e r

d r

=

C m d.E x e c u t e R e a d e r();i f

(d r.R e a d()){

S e s s i o n [ “ m e m ” ]

=

T e x t B o x 1.T e x t;

/ / 登录成功后记下该用户昵称,以便后续功能使用

L a b e l 1.T e x t

=

“ 登录成功,”;T e x t B o x 1.T e x t

=

“ ”;T e x t B o x 1.E n a b l e d

=

f a l s e;T e x t B o x 2.T e x t

=

“ ”;T e x t B o x 2.E n a b l e d

=

f a l s e;d r.C l o s e();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S h o w A r t i c l e.a s p x ”);}

e l s e {

L a b e l 1.T e x t

=

“ 昵称不存在或密码不对,”;

} c o n n.C l o s e();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u t t o n 2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W r i t e(“ < s c r i p t

l a n g u a g e = j a v a s c r i p t > a l e r t(' 用户已取消注册,');< / s c r i p t >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u t t o n 3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L o g i n.a s p x ”);} }

6、显示发帖信息界面, 代码如下,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S h o w A l l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 s e l e c t

*

f r o m

[ I n f o ]

w h e r e

I D = ”

+ R e q u e s t.Q u e r y S t r i n g [ “ i d ” ] ,c o n n);c o n n.O p e n();S q l D a t a R e a d e r

o b j = C m d.E x e c u t e R e a d e r();w h i l e

(o b j.R e a d()){

L b l N a m e.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2).T o S t r i n g();L b l D a t e.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4).T o S t r i n g();T x t S u b j e c t.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1).T o S t r i n g();T x t C o n t e n t.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3).T o S t r i n g();

} o b j.C l o s e();c o n n.C l o s e();s t r i n g

s q l

=

“ S e l e c t

*

F r o m

[ i n f o ]

w h e r e

回复编号= ' ”

+

R e q u e s t.Q u e r y S t r i n g [ “ i d ” ]

+

“ ' ”;S q l D a t a A d a p t e r

a d a p t e r

=

n e w

S q l D a t a A d a p t e r(s q l ,c o n n);D a t a S e t

d s

=

n e w

D a t a S e t();a d a p t e r.F i l l(d s ,“ R e p l y ”);D a t a L i s t 1.D a t a S o u r c e

=

d s.T a b l e s [ 0 ].D e f a u l t V i e w;D a t a L i s t 1.D a t a B i n d();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

7、回复界面, 代码如下, u s i n g

S y s t e m.D a t a.S q l C l i e n t;p u b l i c

p a r t i a l

c l a s s

S h o w A r t i c l e

:

S y s t e m.W e b.U I.P a g e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P a g e _ L o a d(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s t r i n g

s t r

=

“ 1 2 3 4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 s e l e c t

*

f r o m

[ i n f o ]

w h e r e

[ 主题] = ”

+

s t r ,c o n n);c o n n.O p e n();S q l D a t a R e a d e r

o b j

=

C m d.E x e c u t e R e a d e r();w h i l e

(o b j.R e a d()){

L b l N a m e.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2).T o S t r i n g();L b l D a t e.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4).T o S t r i n g();T x t S u b j e c t.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1).T o S t r i n g();T x t C o n t e n t.T e x t

=

o b j.G e t V a l u e(3).T o S t r i n g();}

c o n n.C l o s e();}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t n R e p l y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i f

(T x t R e.T e x t

= =

“ ”){

L b l C a u t i o n.T e x t

=

“ 请输入回帖内容,”;

} e l s e {

s t r i n g

S q l S t r;S q l S t r

=

“ I n s e r t

i n t o

i n f o([ 主题] , [ 张贴者昵称] , [ 内容] , [ 张贴时间] , [ 回复编号])

”;S q l S t r

=

S q l S t r

+

v a l u e s(' R e : ”

+

T x t S u b j e c t.T e x t +

“ ' , ' ”

+

S e s s i o n [ “ m e m ” ]

+ “ ' , ' ”

+

T x t R e.T e x t;S q l S t r

=

S q l S t r

+

“ ' , ' ”

+

D a t e T i m e.N o w

+

“ ' , ' ”

+

R e q u e s t.Q u e r y S t r i n g [ “ I D ” ]

+

“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n e w

S q l C o n n e c t i o n(“ D a t a

S o u r c e =.;I n i t i a l C a t a l o g = B B S;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t y = t r u e ”);S q l C o m m a n d

C m d

=

n e w

S q l C o m m a n d(S q l S t r ,c o n n);c o n n.O p e n();C m d.E x e c u t e N o n Q u e r y();c o n n.C l o s e();L b l C a u t i o n.T e x t

=

“ 已成功回帖,”;}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t n A l l R e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S h o w A l l.a s p x ? i d = ”

+

R e q u e s t.Q u e r y S t r i n g [ “ i d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L o g i n.a s p x ”);

} p r o t e c t e d

v o i d

L i n k B u t t o n 1 _ C l i c k(o b j e c t

s e n d e r ,E v e n t A r g s

e){

R e s p o n s e.R e d i r e c t(“ g u a n l i.a s p x ”);

} }

8、Menu 控件,五、总结

上述就是我们组留言板管理系统的全部设计和开发过程。通过这次实训设计, 使我们感到高科技、新知识的力量, 让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这是我们第一次运用 ASP.NET 做的完整的设计程序, 加之水平有限, 设计中难免有不当之处, 还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第四篇:aspnet总结

学习ASP.NET,我是从VFP、ASP转型而来的。

我学习的ASP.NET,走的是asp.net(c#)+Sql2005这条路。

之前学习VFP时,就对数据库是了深刻的了解,对CS结构的项目有了大概的认识与体验。如今学习ASP.NET,速度要比他人快得多,至少更容易上手。

关于这方面的学习,我的重点放在BS结构的网站项目上,我不太喜欢CS结构的程序;因为我觉得,CS结构的程序,要想让别人看到,除非别人知道并拥有您的软件,或者购买您的CS程序,否则,没有人会知道您的程序的。

但是,BS结构的网站程序,就不同了,您可以将您的网站发布到互联网上,这样,就可以让很多的陌生的不知名的可遇不可求的网友来访问您的网站,从而,他们就会知道您的网站程序,这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程序的价值所在。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CS结构的程序,必须安装到任何一个客户端才能使用;而BS结构的程序,只需要配置好服务器,连网的计算机,在随时随地都能打开您的网站;这不仅省去了安装的麻烦,同时更有效的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资源的局限性,让网站程序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之前我学习ASP,是通过dw学习的,当时,就觉得非常麻烦,尤其是html标签文件与ASP代码,是同放在一个文件里面的,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冗余的代码,修改的时候觉得非常麻烦,即不容易维护、更不容易修改。看上去,眼睛都花了。

还好,转向ASP.NET的学习,正符合自己的个性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仅需要学习一下基本的操作和语法,其它基本没有障碍。

学习了ASP.NET的代码分离模式与无刷新技术,认识到了网站的真正的结构,最终才对BS结构的网站程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对SQL大型数据库的认识才有了质的改变。

第五篇:ASPNET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ASP.NET数据库编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软件专业

总学时:90(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45学时)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以微软的 ASP.NET 程序设计为基础进行 Web 系统构建和网络程序设计开发。Active Server Pages . NET(ASP . NET)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级的 Web 开发平台。是建立在.NET 框架的通用语言运行环境(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上的编程框架,可用于在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 Web 应用程序。与以前的 Web 开发模型相比,ASP.NET 具有开发效率高、使用简单快捷、管理更简便、全新的语言支持以及清晰的程序结构等优点。

大纲说明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高级考证课程,除让学生掌握ASP.NET开发之外,还必须让他们掌握各个知识点,熟练使用开发环境,多做练习,顺利通过考证。

二、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ASP.NET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中国水利出版社 罗斌等编著

《ASP.NET职业技能培训教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指定教材 2004年4月

《ASP.NET试题汇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指定教材 2004年4月

《ASP.NET程序设计》

陈惠贞 陈俊荣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年5月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上课最好直接在机房进行,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教学应该力求通俗易懂、多用一些图片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同时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 1 章 ASP NET 基础(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 ASP.NET 编程的网络基础知识和 网络程序设计的相关概念,Web 和 Web 应用程序开发的概念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讲述什么是 ASP.NET、ASP.NET 的发展、如何安装 ASP.NET 框架、如何配置 IIS、如何安装 Visual Studio.NET 以及如何创建和运行 ASP.NET 应用程序。创建虚拟目录、其他文本编辑器的使用、Visual Studio.NET 简介、创建 ASP . NET Web 应用程序、创建新 ASP.NET(Web 窗体)、如何添加控件、保存和浏览页

第 2 章

C# 语言(8学时)

C# 是微软.NET 开发平台下的编程语言,是.NET 开发平台的核心。微软的.NET 为开发程序开创了新的局面,使开发网络程序变得简单,该平台也提供一种更为强大有效的 Web 服务,通过丰富的类库可以使程序员快速开发所需要的程序。本章主要讲解C#语言基础及C#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及方式

第 3 章

HTML 控件(8学时)

本章主要讲解HTML标记及HTML控件,掌握HTML控件的功能及格式,熟练掌握ASP.NET中常用的HTML控件。

第 4 章

Web 服务器控件(8学时)

本章主要讲解Web 服务器控件,掌握Web 服务器控件的功能及格式,熟练掌握ASP.NET中常用的Web 服务器控件。

第 5 章

Web 高级控件(8学时)

本章主要讲解Web 高级控件,熟练掌握几个Web 高级控件,如:Calendar控件、DataGrid控件、Adrotator控件等,以及掌握Web验证控件等。

第 6 章

数据库编程(12学时)

本章从 Connection 对象入手,首先以 SQL Server 和 Access 为例介绍了连接数据库的两种不同方式,然后详细探讨了 ADO.Net 的两种访问数据源的方式:使用 DataReader 对象,以及把 DataSet 对象和 DataAdapter 对象结合起来。接下来,介绍了三种数据显示控件 Repeater 控件、DataList 控件和 DataGrid 控件。

第 7 章

高级应用(8学时)

本章将介绍 ASP.NET 的高级应用,具体包括用户控件和自定义控件、XML 基础知识、XML 在 ASP.NET 中的应用、缓存技术、Web Service 及其相关技术。

下载ASP。net的学习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ASP。net的学习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SPNET介绍(5篇)

    ASPNET介绍 ASP.net是Microsoft.net的一部分,作为战略产品,不仅仅是ActiveServerPage(ASP)的下一个版本;它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其中包括开发人员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

    ASPNET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天津农学院 题目:简易借书管理网站学姓专班成ASP.NET程序设计》 教学实习报告 号: 201345010222 名:雷培伦 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___ 级: 13级计管1班_______ 绩: 《 1 背景与目......

    英语学习资源推荐

    学习资源推荐 1 听力 •VOA & BBC英语广播 • 普特英语听力网站 • 听力特快网站 2 音乐 Groups: • Westlife • backstreet boys • Blue Singers: •Craig David • Us......

    英语学习资源

    英语学习资源介绍 1. 英语电台 CRI English/中国国际台(有慢速英语节目) VOA/ 美国之音(有慢速英语节目) BBC/ 英国广播公司 Air English/ 空中英语 World Radio Network (建议......

    资源学习卡

    1英雄人物: 董存瑞 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 他出身贫寒.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义不容辞地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多次建奇功,被称为“南山堡王二小”。在解放战争中,在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

    英语学习资源下载

    Baidu文库 帐号:lyg343854679 密码:343854679英语学习资源打包下载 英语学习网络资源大全 英语口语突破之练嘴短句精选 电影英语学习方法绯闻女孩.Gossip Girl.中英剧本(1-3季......

    日语学习资源

    首先要找好的自学教材,最好是正规日语教学用的教材,因为这样的教材往往比较系统. 很遗憾,我自己本身当初来日本比较急并没带什么教材过来,也不清楚哪些教材比较好.我所知道......

    ASPNET开发注意问题总结

    ASP.NTE开发 web pages 什么是 Razor ? Razor 是一种将基于服务器的代码添加到网页中的标记语法 Razor 具有传统 ASP.NET 标记的功能,但更容易使用并且更容易学习Razor 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