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工作培训体会
全市群众工作暨信访工作培训班学习体会
11月23日-25日,我参加了全市群众工作暨信访工作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市信访局共同组织了这次学习培训,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信访工作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和业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工作队伍。
三天的学习培训主要围绕新时期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的特点、重点、规律及存在问题,从信访工作基本理论、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网络时代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及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常用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我在这次培训中,认真听课、仔细记录,很好地完成了培训计划,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本次培训班上,省政府沈秘书长、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王军主任、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杜骏飞主任及全国人大法工委孙镇平主任等几位领导、专家的精心辅导,使我全面、系统地了解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的形势、工作方法等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的专业理论素质,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二是使自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由于时间紧,安排的课程不多,但针对性强,如社会管理、信访实践、突发应急、法律运用等业务工作的程序规定和一些常用的方法技巧,使我们对业务操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为今后搞好群众和信访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开端。
通过整整三天的“健脑”,我的总体感觉是大开眼界、大有收获,以往工作中的迷惑,通过教授的指点,找到了答案;以往看不清的问题,通过专家的点评明确有了方向。具体来说,有三点体会比较深刻:
第一点体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在学习,但回想起来,我们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是带有明确功利性的应试学习,当然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受客观大环境的影响,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们的学习就应该由被动变主动,把学习当成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像吃饭、穿衣、睡觉一样成为我们的无意识行为和自觉行动。我想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待遇、一件快乐的事,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充实和愉悦。
第二点体会,要把思考当作一种习惯。专家教授们的讲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谈的都是平凡的身边事、身边人,折射出的却是人生哲理,听来让人茅塞顿开。比如市委肖秘书长讲的群众工作问题,可以说是我们每位干部经常做的一件最基本业务工作,但肖秘书长却能从这最平常的工作中总结出规律,上升为理论。这启示我们,要把思考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当作一种终生习惯,善于从繁杂的事务中找出规律、善于从平常的细微处寻找办法,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更深入的开展,确保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点体会,要把超越当作一种境界。专家教授们在各自领域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建树,不仅在于他们对所研究的课题看得透、挖得深,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打破思维惯性,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学术的最高境界。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勇于突破自我,突
破常规,用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开放的理念去谋划和推动我们的工作,使自己的认知层次、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这次培训学习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是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需要。这次的培训是短暂的,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把集中培训转化为经常化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成为胜任工作的行家里手,顺利推进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是培训学习的最终目的。为此,今后我仍要做到:
一是继续学习,把自己塑造成学习型干部。学习有一个转化提高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在方法上,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以增长知识,还要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以提高能力。无论我们工作任务有多重,时间有多紧,都必须及时加强学习,善于学习,要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用结合,开拓创新,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是爱岗敬业,成为服务型、责任型的干部。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把“本事”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上,用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上,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自己的主业是什么。
第二篇:做好群众工作体会发言
做好群众工作体会发言
以百姓心为心,站在百姓角度“多想一点”。很多时候,党群、干群矛盾的产生仅仅是因为二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平心而论,我们的干部服务群众方面没少辛苦,可总有不买账的群众。原因也简单,就是工作没有做到点子上,服务没能送到心坎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再提“精准”这个要求,每一个群众都会有不同的难题、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习惯了“一个模子印月饼”的工作方式,拿不出不怕“狗咬”“鹅追”的勇气,做不到“足裹泥”“手携纸”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就了解不到群众需要什么、掌握不了群众欠缺什么,那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也就只是摆了“花架子”,解决不了群众的实际问题,那他们又怎么会买账。
以百姓心为心,站在百姓角度“多当担一点”。“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党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动上,没有行动,一切皆为空谈。服务于民,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更要实际去做。群众提出的难题往往琐碎复杂,这就需要我们有不怕困难的担当。让我们的服务“多跑一程”,将我们的“办公桌”搬入村组,主动作为再“多进一步”,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实际行动主动贴近百姓,才能让百姓少跑腿,才能让民心更舒畅,才能真正做到“鱼水情深”。
以百姓心为心,站在百姓角度“多干一点”。我们有按时上下班的工作制度,但是群众没有按时办事的工作时间。不曾想,“马上要下班了”“系统已经关闭”却成为我们工作人员拒绝百姓的理由,在我们与群众之间砌起了一道“柏林墙”。纠其原因,我们有的同志在面对百姓的时候还是摆了高高在上的“官架子”。很多时候,我们不妨放下架子,学会谦逊包容,做到服务至上,也许耽搁我们几分钟下班时间,百姓可能就少跑几十公里山路。“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要求我们为群众办多大的事,只要我们甘当问需于民、主动排忧解难的“服务员”,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几分钟的小事也能见真情
第三篇: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
陈正权
在农村,乡镇干部往往要面对群众之间、群众与村社集体之间、群众与其他单位部门之间或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的矛盾纠纷。如何与群众做好沟通,顺利处置好这些矛盾,解决出现的问题,笔者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找准与谈话对象的“共同点”,让对方认同干部。干部要做好群众的工作,必须要找到群众思想上、感情上、语言上有与你相通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需要干部在谈话之前或过程中快速发现,以利于谈话过中很快让对方接受你。譬如,最近我在处理团田村6社修公路占用外村土地时就恰当运用了这点。一家人的女主人曾经是团田村的村民。一谈话,我就抓住她这点,说我这个驻村干部、团田村的群众,以及她,大家都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她就该象关心娘家人一样关心支持这条公路的建设。这话她很受用,感情一下子就拉近了,工作就很好做了。再譬如,针对另个一很有号召力的老同志。我了解到他是个做生意的老板,就从赞赏他在外面跑得多,明事理这点,如果公路修通了对他生意、名声都有帮助这个角度出发说话。他的工作也很快做通了。
二是要谦虚、热情,不要有半点官架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们当干部的,如果去解决处理群众的问题时,干部不把自己与群众融为一体,造成群众认为你不是他那“一类”,那么你即将开展的工作多半要“黄”(不容易实现或根本就实现不了)。怎样才能和群众融为一体?笔者以为就是说话的态度、感情和内容要“入乡随俗”。主动和群众打招呼,院坝中主动给群众递烟递茶让座拉家常,田野上主动弯腰了解群众的生产情况,或者遇见群众要做什么就主动帮忙做什么。举个例子,看见群众背红薯藤,你主动帮他抬背篼;看见群众张罗凳子,你主动去帮忙张罗。凡此等等,只要你注重了这些细节,群众就把你当作一家人,就会和你亲近,你的工作就好开展。笔者曾经遇见这么个例子:当我邀约派出所的同志去一起解决某两户农民之间的矛盾时,那干警说“我不去,那女的凶(蛮横)得很”,因畏惧当事者而不愿意去。我和司法所的同志一起去,结果在路上与见一个赶集妇女回家。在和她同行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就很快建立了。呵呵,最后双方知道她就是那个所谓的“蛮横”妇女,我们就是要去解决她家和邻居矛盾的乡干部时,彼此没有说多余的话,那妇女到家后主动让步,配合我们笑眯眯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是要始终面带微笑,不要和群众斗气。微笑是最好的礼物,微笑是化解敌对情绪的最佳武器。我们干部面对群众时不能板着一张严肃的脸,不能戴着一副“官”面孔,必须微笑,必须时常面带微笑。你都微笑了,永远微笑着,别人还好意思对你生气吗?在处理群众的事情中,很多时候是有矛盾的,并且可能是很尖锐的矛盾。群众往往可能很激动,很生气。对此,我们干部要作好受气的心理准备,不能“硬碰硬”,不能和群众吵,不能和群众对骂。我们要善于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技法,要善于用微笑来以柔克钢。再说了,“笑一笑,百年少”。微笑是养颜妙法,对人对己都只有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是一定要公平公正。“天底之间有一杆秤,老百姓是秤杆上的星”。我们干部如果处理事情不公平公正,那么再好的态度,再多的微笑,与群众有再多的“共同点”都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干部处理事情坚持公平公正是处理好群众事情的前提。无论是群众之间的,群众与村社集体之间的、群众与其他部门单位的,甚至是群众与我们党委政府之间的矛盾,干部着手处理时都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真正蛮横不讲理,象“四季豆不浸油盐”一样听不懂道理不依规矩的人是很少数。我们一些干部为什么处理群众的事情解决不下去,我看就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矛盾纠纷的相关情况,没有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只要我们干
部处事公平公正,按照规矩“透明”办事,没有问题解决不了的。至少笔者所接触过的事情中,我还没有遇见解决不了的。
五是要真诚,要设身处地,真心实意站在群众利益上考虑。除了公平公正,我觉得干部还有一点必须坚持,那就是要真诚,要真心实意对老百姓好,要真真切切考虑群众的利益。一些干部对群众喜欢“喝喝哄哄”,做工作见子打子。只求自己“花言巧语”把当前的工作做上去,而不去兑现自己做工作时对群众的承诺。譬如,以前收农业税时,不少的干部“收钱”时对群众的事情承诺得很好。可钱一收起走,自己的承诺就忘得一干二净。群众对这种干部是非常气愤的。一颗耗子屎搞砸一锅汤。信誉丧失就难以再建立。这种情况不纠正,就有可能导致干部这个群体在老百姓心目中都失去诚信。一旦失去诚信,那么即使某个干部是非常诚信的,群众也不容易相信他,他的工作也变得难做。我们在处理很多事情时,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即使是不可避免要造成一些人的利益损失,我们也应至少最大限度减小他们的损失。只要干部真这么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群众是理解我们干部的,也是讲道理懂道理支持大局支持我们工作的。在笔者的工作中,我真是这么个感觉。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党委
第四篇:群众工作培训心得体会
做好群众工作
铁村乡杨柳村村主任助理邹洋
3月28日至3月30日,感谢组织部和党校为我们村官组织了以“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为主题的工作专题培训。结合自己半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相比半年多以前的岗前培训,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对群众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本次培训,老师们围绕“什么叫群众工作”,“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讲解。还为我们大学生“村官”专门开设了信息写作、“三项制度”、“创先争优”和远程教育等工作内容的培训课程,再次为我们武装了头脑,武装了思想,让我们能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感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粘合剂。只有对群众怀着深厚感情,才会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对群众动以真情,群众就会为真情所动,我们就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够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首先要尊重和引导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服务的对象,同时,还要感召和带动群众,激发群众执行政策的热情,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大学生村官都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业绩、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群众。
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村官为群众服务,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争把利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多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会用心贴近群众,真情感动群众,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
感谢区委区政府,感谢区委组织部、党校的领导、老师们非常细心地安排此次培训,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想到了方方面面,感谢每一个“村官”兄弟姊妹毫无保留的交流经验,我们会在群众工作的路上走得更好。
第五篇:群众工作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群众工作全覆盖心得体会
蒋欢
在9月12日至9月14日这三天,感谢组织部和党校为我们基层干部组织了以“群众工作全覆盖”为主题的工作专题培训。结合自己一个多月的基层工作经验,相比一个多月以前的岗前培训,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对群众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好群众工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法宝。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着重要做到“四真”。
对待群众工作要真心。县级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担负着维护一方平安、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一定要有郑板桥说的那个境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思想深处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充满激情为群众做好事,全力以赴为为群众办实事。联系群众态度要真诚。古训云:“诚以待人、无物不格”。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首先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摆正位子,伏下身子,放下架子,减少官气,降低傲气,消灭霸气,主动与群众攀亲交友,以心换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其次要
在言语上融入群众。与群众讲话、交谈,要态度和蔼,言辞恳切,说真话、实话、掏心窝子的话。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讲话,学会用群众的话说群众的事,用群众的语解群众心中的结。三是要在听取意见上尊重群众。对基层群众反映意见、建议,要热情接待,虚心倾听,坦诚面对,客观分析,及时研究解决。
解决群众问题要真实。为群众解决问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每一项事情要办好、办实、办出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到。为群众解决问题,切忌口是心非,开空头支票。为群众解决问题,不但重数量,更要重质量,立足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逐步落实。要正确处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对那些条件允许、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当机立断,马上落实;对那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惠及长远的事,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对那些时机不成熟、而且人力、财力、物力一时无法承受的项目,要慎重考虑,暂缓进行。
带领群众致富要真干。做群众工作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帮助他们发家致富。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致富营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农村机制体制创新,引导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
伍,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指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养发展种养大户。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扶持发展农业示范基地,帮助群众找准致富项目,协调解决资金筹措、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加强信息、技术指导,在致富道路上把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搞好就业、创业和创收指导服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本次培训,老师们围绕“什么叫群众工作”,“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六大活动内容”,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讲解。还为我们“基层干部”专门开设了省、州党代会,人口计生,州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政策,医保、社保,教育部门政策,法律法规等工作内容的培训课程,再次为我们武装了头脑,武装了思想,让我们能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感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粘合剂。只有对群众怀着深厚感情,才会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对群众动以真情,群众就会为真情所动,我们就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够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首先要尊重和引导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服务的对象,同时,还要感召和带动群众,激发群众执行政策的热情,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事业干部都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业绩、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群众。
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新的形势下,事业干部为群众服务,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争把利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多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会用心贴近群众,真情感动群众,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
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县委组织部、党校的领导、老师们非常细心地安排此次培训,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想到了方方面面,同时也要感谢每一位基层工作的兄弟姊妹毫无保留的交流经验,我们会在群众工作的路上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