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学生学习心理报告
当代中学生学习心理报告
——高迪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可以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同时进行个案调查。
二.调研对象
可以在无锡市的初中及高中进行,主要对象是初中高中生
三.活动原因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3.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4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四.活动意义
(一)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况,才能进行教育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五.可能的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第二篇:关于当代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最终版)
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
【摘要】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们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本次调查对象为叶塘中学,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展开了调查,采用口头问卷及个案调查访谈的形式,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心理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多数学生认同学习的价值,认为学习是有用的,能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成绩都关心和重视,知道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将来,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二)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特点
1.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很多学生表示“如果别人不督促我,我极少主动学习”一项中,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看重学习成绩,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学习行为上,却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现出缺乏主动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和行动的脱节?在后期的个案访谈中,发现“懒惰”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压力和动力,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不高与他们自己对自己期望不高这两方面互为因果,导致其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弱。
2.近半数的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我对学生的几种典型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在家学习行为、应对考试行为、对待作业行为、听课行为。
发现很多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慢,不能很好地处理学和玩是其学习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准备考试的行为中,不是系统准备,而是猜题背题。在对待日常作业中,“时会不能如期完成作业,或匆忙应付一下就交上去”,也就是说近半的学生在作业问题上存在不能按时完成或抄袭作业行为。有一半的学生对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课下并不去花时间弄懂。可以肯定,长此以往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根据知识学习的连贯特性,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后考试成绩差是必然的结果。
(三)学习意志力的特点
1.学习上坚持性较差,容易分心
学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任务,学习耐性不强,注意力易被分散。2.学习上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目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在学习中,表现为学生对待学习的“急功近利”,认识不到学习是一项见效慢,需要长期付出不懈努力的活动,一遇挫折,很快放弃。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本身没抓严,对于一些教学设施没法更新上导致对学生学习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3.教师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恰恰就有某些教师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以下几种不良的影响:
言语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嘲笑贬低,各种过头话、偏激话,或者不符合事实的结论,错误的批评,都常常出自他们之口。这些都极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把自己放在与老师对立的位置上,顽固地反抗着老师的一切教育。
态度影响:有的老师在教育某些学生时,缺乏必要的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后进学生更缺乏热情,冷漠对待。这些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强烈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将不满与怨恨对着老师,而且还可能将不满和怨恨撒向其它学生。
行为影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动不动责令学生写检查、做检讨;发动全班同学孤立某一个人;等等。结果却毫无疑问地将部分学生推到了集体的对立面,给这些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的人会很快形成强烈的反抗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人产生报复心理,从报复别人中去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或小与好或坏,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大有关系。但是,必须承认,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以下不健康心理:
教师总希望人人都听话,个个爱学习、守纪律,不希望也不能容忍出现与此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但这种教育的求全心理,常常使学生轻则遭到斥责,重则受到惩罚。
有的教师对班级个别教育不听、处罚不怕的学生缺少耐心,时间一长,总想将这一类人赶走、清除。这样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于是这些学生便产生处处与老师和集体对抗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破坏与捣乱的能量,使班级处于不安宁状态。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三、结论和建议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第一位重要的任务,学习使其智慧,使其高尚,使其成熟。然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同样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为了清楚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经调查分析,特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强积极的心理辅导
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之分。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进行矫治,如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矫治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学习恐惧症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
不良的学习习惯既是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了对学习毫无责任心和怠惰、懒散的生活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任其自然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增长和积极动机的养成。
针对这些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教学的重点就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探讨有效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耐心,要知道一个好的习惯的建立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学校方面,可以通过班会课或者是各种活动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应试方法等进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应该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训练。家庭方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主要因从行为训练入手,调动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到,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家长要可以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比如与孩子有一个“行为习惯协议”,以孩子自控为主,家长提醒督促为辅,适当配合以奖励、惩罚(孩子在协议中认可的,约定的惩罚),达到形成好习惯的目的。
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导致父母教师对其期望不高,而期望不高又导致学生对自我要求降低,成绩更差。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另外。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防止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4、缺乏学习毅力
学习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到许多挫折,如果迎难而上,就能进入新的境界;如果知难而退,就会失掉信心,甚至丧失意志。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但少数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他们稍有困难,就打退堂鼓,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意志。这说明我们不少学生在学习意志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教师和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在学习上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懒惰这些学习的意志品质问题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典型的非智力因素。这些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宠、纵不无关系,在家庭教育里缺少的这一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德育方面应补上。
5、加强自信能力训练
自我信念是动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他们智力问题,而是自己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有错误的认知。具体来说,一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和提高。
就学习而言,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使劲就能行的事情,到时候再努力也来的及,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长期性、见效慢的特性;而一旦遇到失败又会轻言放弃。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客观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自信观是重要一步。因此,自信心的训练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呢?
其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力概念。有厌学、畏学倾向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与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它,并且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此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要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来培养自信心。树立成功的榜样的相似性问题,或榜样标准比学生实际高于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而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其三,从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增强自信心、胜任感,个人就必须确立自我参照目标。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尤其对中、下水平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
6、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总之,以上就是根据我的实习实践而写成的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结合一些优秀教师的做法应用到今后自己教学管理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朝常、黄天驿:普高学困生转化与教师观念转化
2.赵守盈、叶苑:学习心理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3.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4.周德昌:培养城乡结合部学困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习、生活能力的研究
第三篇: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四、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第四篇: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中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调查报告表明: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烦躁、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违纪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对我实习学校——双碑中学高中部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教育: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的突出特征之一。在学校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因为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升学率。造成了学习好的学生一切都好,成绩差的就被冷落、歧视孤立,甚至与被排除在集体之外,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扭曲,形成德、智的严重分离,而学习好的学生则一味地追求分数,脱离群众,甚至可以不参加集体活动,自大自负,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应有的常识和尊重,分数常常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还有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二、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但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太高,让孩子产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展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还有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家庭的溺爱、家庭分裂的创伤。以上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现自私,对他人施暴、喜怒无常、性格孤僻、情绪烦躁、忧郁等不正常的心理状况。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产生,也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对于灯红酒绿,贪污腐化现象不可能天生就有正确的辨别能力。盲目的全盘否定,盲目的崇拜和羡慕,都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阴影。
根据调查我发现,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压力大造成精神紧张。
2、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人际较紧张。
3对学业没有信心,精神抑郁、情绪低落。
4、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是很好。不太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太喜欢班里的风气。
5、与父母的沟通很少,很多问题都不愿与父母讲,通常会去选择与朋友交谈。
6、上课时打不起精神听棵,还有所谓的“早恋”的问题。
上述种种现象,我对之进行了归类,大致可以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其中,学习类问题占有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中学生中绝大多数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还有就是人际关系类问题;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越来越
困难。部分青少年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与同学或朋友的关系不融洽。再则就是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典型的案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他在中学时曾获得不少荣誉。但却是一个有知识文化、心理的不到位的人。
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三)、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睦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五篇: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概况
我于**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