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01011000走出综合_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_的几个误区

时间:2019-05-13 17:4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0101011000走出综合_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_的几个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0101011000走出综合_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_的几个误区》。

第一篇:1000101011000走出综合_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_的几个误区

1走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小学李云珠

内容概要: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性学习≠跑龙套(应突出“语文性”)

3单一主题≠主题不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划时代崭新时期。《课标》较之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原先四大版块的基础上,并列新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且要求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都要将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内容来予以落实。这无疑是对教材编写人员,也是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更是一种考验与挑战。虽然,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地关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会或多或少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与现在《课标》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由于平日里教学任务重,综合性学习的课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界定,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的示范课不多,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时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另外,还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很多老师望而生畏,即使大胆尝试,也存在很多不足或值得商榷之处。根据这些年到各地参观观摩课的体会及自己的学习思考,我想针对当今的综合实践课程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些许的研究探讨。

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众多的实践证明:凡事行前必先明其要义,方可得其要领,行其规范,终其目标。到底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呢?它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等同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理解。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 1

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2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广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它们的区别:从范畴上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从属于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不仅仅只是综合性实践活动一类。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课程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有的活动内容都与语文相关,否则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它没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它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但它不受体系化知识的限制。从学习方式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以调查、访问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性特点。从学习目的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综上论述,要从事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分清概念,才能进行理性的操作。

二 综合性学习≠跑龙套(应突出“语文性”)

在上面关于概念的界定中也说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既然如此,那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着眼于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曾经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学习《依托竹资源,开发竹文化》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多最有名的是什么吗?

生:(齐)竹子。

师:对,后天有个外地旅游团到我们这来参观考察,需要几个小导游,你们想不想去呀?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导游招聘会”,进行公平竞争,谁知道的竹知识最多,说得最精彩,谁就会被选中,并有资格去做一回真正的导游。希望同学们踊跃竞聘。

……

师:(现出鼓励的微笑)你们刚才介绍了竹子的外形、种类和数量。可你们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吗?

……

师:(赞许的目光)同学们讲得真好,老师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竹子的知识。不过,老师还是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竹子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

……

师:真是太精彩了!你们对竹子的研究实在令老师钦佩。老师觉得,你们哥哥都是好导游。但我还想问一问,你觉得竹子有什么品质和精神呢?

……

师: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唱跟竹子有关的歌曲……

师(作业布置):回家去查查竹子一般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兴趣的去画画你心中眼中的竹子等。

这堂课,认真地审阅,不就是一堂关于竹子的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地理生物课吗?只是让这些课像京剧里的角色挨个出来跑跑龙套而已。如果能对这堂课做如下改变,它的“语文味”就浓多了,主次也许就分清了:

(1)认识“竹”字的机构及基本意义

(2)温习由“竹”构成的词语,感悟对竹的理解。

(3)聚焦几篇与“竹”有关的文章(散文、诗歌等),通过诵读感悟“竹”的品质精神及由

“竹”引申开的竹文化。

(4)拓展适当了解些竹的知识。

(5)说说自己与“竹”有关的故事。

(6)设计一下,你将怎样为游客导游?介绍些什么内容能吸引游客?

因此,不管综合性学习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是对其他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上。”

三单一主题≠主题不分解

大家都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比如:美丽的春天,迷人的秋天、我爱家乡等。但是小学的学生年龄小,对于主题的理解很难能由浅入深,他们往往比较单一比较肤浅地理解它,即或理解较全面,却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显得杂乱无章。为了避免这种

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解主题,使学生的操作有序又深刻。如关于“中秋圆月”这个主题,你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就是搜集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有关月的诗歌,文章等。但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每个单元时间里去完成一个分解主题的内容,学生的操作变得有的放矢,结果的呈现将呈现百花齐放般的精彩。比如,进行如下的分解:

(1)了解中秋的来历以及和中秋有关的传说(利用网络或采访家中的长辈)

(2)你喜欢哪些中秋的对联或谜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哦?找出来考考大家?(翻阅相关的书籍或上网搜索)

(3)你读了哪些有关中秋的好文章?把你印象深刻的介绍给大家。(课外阅读)

(4)你将在中秋来临之际,向谁献上你怎样的祝福?比一比,谁的祝福感人又美妙哦。(写

作练笔)

(5)中秋来临了,你喜欢吃什么样的月饼?为什么?目前市场上有些什么品种类型的月饼?

对它们的包装或食用,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市场调查)

(6)如果班级举行一次“圆月中秋”活动,由你来策划,你会有什么好计划?(活动策划)

(7)谈谈你们家是怎样过中秋的?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吗?(体验生活)

展示课上,你可以要求学生把活动的照片、录像、小报、习作、对联、灯谜等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即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总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还是个新鲜的课程,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钻研它,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它的真谛,真正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等的提升而发挥它充足的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黄亢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出版《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杨九俊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11出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 董洪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出版

第二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建议及误区》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们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目标。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一年级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二、综合性学习中要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导语:“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读读本组课文,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还可以收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能说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国的环保纪念日吗?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综合性学习中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

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趁势提出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然后分头行动,用各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四、综合性学习中要共同合作,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

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1.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记下自己的感受。

3.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中要关注过程,做好评价

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评价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要考虑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以鼓励为出发点,以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总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还是个新鲜的课程,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钻研它,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它的真谛,真正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等的提升而发挥它充足的魅力。

第三篇: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不,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意义?下面是笔者就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进行的初步分析,并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法:

一、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

目标把握上的错位。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并能积累较多的语言,以至能够说,能够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可是现在较多的老师把阅读教学目标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虽然这些分析与运用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对不是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

教学要求认识上的越位。教语文的老师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种方法,不知用哪一种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隐晦,自己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把握中心,必须借助一些参考书才能把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困难地搞出来。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教师尚且如此困难,哪以怎能叫刚刚入门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去分析文章呢?

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地在自己说话、写文章时用的少得可怜。

二、走出误区的方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期待,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语法和修辞知识不能单独从课文中拿出来学习,应该放到课文中随文学习。

第四篇:走出“题海”误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走出“题海”误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途径

江华瑶小 赵大胜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还没有根治“题海战术”这一顽症,“作业多”这一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在学校有做不完的作业。作业,成了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作业,成了部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这样下去,其后果严重: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致部分教师步入“题海”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部分领导、教师没有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应试教育这一陈旧思想。一些学校领导以布臵作业多少,教师精批细改作业程度和数量来评估老师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不得不走人误区。二是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题海战术的不良后果,但缺乏改革精神,被应试教育的绳索束缚着,心动而没有行动。他们觉得对给学生少布臵作业还是“不放心”,因而“随大流”以提高学生成绩、升学率和排名次的“保险系数”。三是社会因素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家长对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反应强烈,但也有较多家长拿学生做作业多少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态度和子女成绩的优差。子女作业多,负担重,家长责怪学校、老师;子女作业少,成绩不理想,同样责怪学校和老师。在此情况下,教师只好选择多布臵作业来提高学生成绩这一教学方法。如何走出这一“误区”?方法是很多的。笔者只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谈谈粗浅看法发。

领导、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观念。一个学校,领导的正确教育思想是根除“题海战术”的关键——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只有领导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才可能统一思想;才能切实保证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题海”歧途转入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语文教学研究途径上来。

认真贯彻新大纲精神,努力设计好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布臵大量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优密切的联系。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他们的学生课外作业很适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下功夫。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改革阅读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阅读课千篇一律的落后教法。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课后“思考.练习”,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教学贯穿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教学中辅与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样,课堂教学既有教师讲的时间,也有学生“读”与“练”的时间,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讲、读、练”结合的教学,达到使学生自己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多积累的教学目标。二是备课要备好作业。作业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用以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备课时,必须将作业备入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的各个环节之中,巧妙地将作业融于课堂教学的讲练之中。使作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中既有相对独立又有整体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严格控制重复机械抄写这类作业量,如大量的重复抄写,又如课堂、课外相重复的练习。

控制课外作业数量,提高课外作业质量。有些教师热衷于学生练习册多,一本不够,要两本、三本,甚至更多。这种现象在部分地方目前还比较普遍。在众多的练习册中,教师往往要求所有的学生将习题全部完成,使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重复的习题,甚至是偏题、怪题,其结果往往是做得多反而错误多,老师批改埋怨多。笔者认为,学生作业量应按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应在作业的质量上下功夫。教师在课外作业的设计时,目的要明确:通过课外作业,或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或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或是使各课时、各课文之间更好地衔接等等。这样设计的作业,才可能达到少而精,且能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改革作业批改方法。也许是习惯的缘故,一提到作业批改,就认为是老师的事。“精批细改”也就成为了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的准绳。教师当然要批改学生作业,但要讲究方法。教师教学生最终是达到“不教”的目的。作业的批改,不应该由教师全包揽,成为教师的“专利”,而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对于答案客观的题,可以由学生本人对照答案自改,可以同桌互改后自己复查、纠正,也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批改。对于答案主观性较强或层次性大的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提供的参考答案分组讨论批改,也可以先由学生自改或同桌互改后交教师复查、讲评。此外,应提倡面批。组织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应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学生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分析判断、纠正错误能力逐步增强,他们会感到参与的乐趣。作业完成质量提高了,知识巩固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课外作业负担则可以减轻。

改革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手段。仅议一两次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定老师的教学实绩和学生的语文水平,这种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它是导致教师大量布臵作业的原因之一。这有待于小学语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方案。

以上所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几个方面,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实践说明:这样做,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00年9月

(本文获2000县教研教改论文一等奖)

第五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它较之以往的语文教学改革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实践;自主;多元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介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自主性性和开放性。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学科性和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同于一般的活动课,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 1

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并将这些内容和对象加以整合,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要把语文活动课和一般活动课区别开来,强化语文活动课语言文字的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训练,这是语文活动课的主线。

(三)学生是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综合性学习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积极参与,从被动到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语文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用一种积极参加、自觉成长的态度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变学生参与活动被动型为主动型,增强活动实效。

1.主题讨论法。确定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广泛的研讨、辩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想产生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深化认识,拓展知识,开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2.情境设计法。设计一个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例如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搜集、运用资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社会调查法。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汲取更多书本中所不易觉察的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见闻。

(二)从单一到多元

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可以孤立地成为活动的载体,要求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从单一的个体到多元化。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应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增强活动实效性。

1.组织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

2.团队活动。组成各种兴趣小组,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朗诵小组、小小文学社、阅读角等。

3.自主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

4.亲身体验。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等,在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拓展课内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综合能力。

(三)从封闭到开放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是开放的活动,而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的阵地必须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空间。

1.利用现有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学习成果展示台以及大众传媒等现有的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和拓展、升华。

2.扩充语文实践活动空间。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如,烈士林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社区,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从而形成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不能照搬照抄他人,一概而论,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进行开发与运用,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才能不断丰富具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希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形式更多样,成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实施标准》

2、中教网《语文活动课程》文章节选

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4、《漫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文章节选

下载1000101011000走出综合_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_的几个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0101011000走出综合_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_的几个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让小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 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课堂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 * * * *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阜康市天龙小学李风鸿――浅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确立适合学生个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初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初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丰富学......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文章来源:上海家教 http://讲授了十五、六年的英语,目睹了不少学生“出工不出活儿”的尴尬,我每每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综而言之,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

    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绿春一中上海支教教师张宏鹏自主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新的......

    如何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如何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一,把自主学习视为自学有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于是出现......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