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讨4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为其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但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从数学课程看,一些概念课,计算课就无法用研究性学习。在我尝试的探究性学习课堂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问题没有引领性,探究要求不具体,操作性差;学生参与度不高,好生当主角,差生当观众;小组不协作,合作交流走过场:评价无针对性,细化不足……。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通过模块四的学习,加之我平时对美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一定的实践与反思,我发现了一些我实践中的问题,首先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充足的材料,但现实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执行起来效率很低,效果也不好。老师难于驾驭课堂,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其次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学生到户外或社会上进行学习和调查,现在安全问题日益敏感,要组织学生出次校门的考察或调查活动极为困难。第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学生的研究性过程,教师很难把握好分寸。有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教师就介入进去,以致剥夺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尝试和发现的机会,以及从教训中进行学习的机会;有时候,学生已经处于茫然无助、停滞不前的状态,教师还无动于衷,漠然以对。第四如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实施起来费时费力,要求评价者具有较高的评价素养。所以我认为研究性学习若想在课堂中实施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
1、理论先行,多总结,多实践。
2、强调学生自主,加强教师指导。
3、培养问题意识与问题知识。
4、扩大收集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5、注重学科特点,让研究性学习“活”起来。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觉得还存在了以下常见的问题:
1.研究的问题不明确或者没有价值造成任务指向性不强。如选择的问题没有生活意义或社会意义,不能解决任何社会生活问题或自然问题;选择的问题没有任何创新性,没有新的研究视角;不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选择的问题与自己的所学学科无关,缺乏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支撑。
2.研究方向的问题。研究方向过于广泛,研究问题太大、太抽象,使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课本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问题。
3.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没有综合使用,效果不佳。不懂得区分问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本学期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数学课,讲的课题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尽做到让学生做为学习主体,教师只是在旁引导。我先让学生探讨两个问题 :
1、1元2角=()角; 2、18角=()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快地有了计算思路:把元先转化为角(1元=10角),或把整十角转变为整元,于是: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其实这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是相逆的。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这类计算题学生便很快的掌握了,我也自诩为本节课课堂较为活跃,学生较为投入,想必教学效果应不会差。可我在批阅学生本堂课的作业时,我发现学生作业错误率很高,典型错误有:
1、3元8角+8元=?(学生不会计算38角+80角)。
2、100分=?元(学生没有“分”的概念)。对于这类算式错误我根本没有想到,备课时也没有预设过。我反思:
1、学生小组讨论重在形式,只要一名学生想出,其余同学便不会再进行思考,也不去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思路,如何解答才更捷径,学习缺少灵活性。
2、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没有“分”的概念,对“分”很是陌生,有的学生单凭老师说的去记忆,这肯定不会太牢固的。总之,教学环节中不一定要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但一定要有学生积极投入思考的过程;要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思路(多让有不同思路的学生说说自已独有的想法);教学中的取材要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更持久。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至几十节课的学习任务,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各种类型教育技术和媒体组织在一个教学过程中。
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任务并非是随意确定的,而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
三、过程 [问题概述]: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根据研究学习过程中实际情况修改定好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各步骤时间长短应据实际情况调整。
2、部分学生过分依赖小组学习,自己不去做什么、不做研究、不做尝试,最后成果那就是“抄”来的了。
3、整个任务分配完了,不是每个组员都把整个任务做一遍,致使某些组员不知道整个任务的流程,不清楚某个具体环节的解决方法,当下次再碰到该问题时,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
学习过程只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再根据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过去学生情况或者说现在学生学习前面知识时情况)制定的,而真正的学习是实践性的科学,要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时间、环节,有的环节甚至可在实际教学中去掉。不能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被教学设计所控制。
小组研究性学习中部分“懒”学生自己什么也不去做、不做研究、不做尝试只是最后“抄”些成果,这是各种教学中都能见到的问题也是最应解决好的问题。
1、教师和小组带头学生及时激发这些学生兴趣,从兴趣入手。
2、活动过程教师和带头学生要及时指导。
3、采用多种方式督促这些学生。
四、资源 [问题概述]:
1、资源来源部分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或者参照其他同学的操作。
2、网络资源的可信度有待考察。
3、网络上有价值的资源是要收费的 [解决方案]:
收集资源时可分配一下来源渠道指导标,如:访问、实地考察、阅读等渠道。
五、成果 [问题概述]:
1、问题的解决出现不同步现象较为严重,问题的设置对于有的学生太简单而有的学生却出现完不成任务的现象,并且“两头”现象较为严重。
2、成果如何展示?一定要是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吗?
[解决方案]:
成果和评价要注意到不同小组和不同学生成果要求不能超出一般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六、评价 [问题概述]:
1、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
2、只重视了小组评价,对小组内个人评价不足。[解决方案]:
1、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过程和结果都要评价,还要调整好两方面评价比重(本人建议过程占60%,结果占40%)。
2、对小组中个人评价,可由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与自己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