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习的经典方法
数学学习的经典方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学好数学要抓住三个“基本”:基本的概念要清楚,基本的规律要熟悉,基本的方法要熟练。做完题目后一定要认真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以后遇到同一类的问题是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一定要全面了解数学概念,不能以偏概全。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要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要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练习中有意识的地去总结,慢慢地培养适合自己的分析习惯。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文字阅读去分析理解。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的迁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形成系统,我们可以运用类比联系法。将各章节中的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能帮助我们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口诀将相近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搞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弄清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知道其推导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于数学学科中的某些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要记住它的结论,而且要了解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学习数学,要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和规律性内容。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开拓思路,变抽象为具体,逐渐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念。数学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同学们要学会写“知识结构小结”。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题型,更要关注典型题型。将同一类数学知识根据相互之间的联系归纳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整体记忆的目的。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是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只要打好了根基,才能逐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数学理念,要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利用数学规律去解决。上课认真听讲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深刻理解知识点,仔细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解联系实际。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学会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为学习做准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二是指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防止厌学情绪。预习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学会用笔;第二,重视课后习题;第三,分层预习。不要为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烦恼,尽情地发挥你的特长,他能帮你重塑自信,要知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课堂上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神情专注,紧跟讲课思路;第二,善于做笔记;第三,积极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要想真正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需要有直面自我和揭露自我的勇气。复习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的过程。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那么管制时间就是支配生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做时间的主人,做生命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化整为零的做法看似麻烦,其实效率很高,因为它符合人脑记忆的规律,反而能够节约时间。比喻可以将平淡无味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知识,老师总是善于运用比喻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学生们也要善于利用比喻 来帮助自己记忆。透彻理解的基础是深刻记忆,教学知识以理解和运用的方式记忆最为适宜,如果有形式相近的公式,定理等,可以通过对比列表的方式记忆。不要将学习看成是一个枯燥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想象力,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我们将每一次上课都当成一次小小的战斗,那么,课前充分预习则如同战前的秣马厉兵一样,是非常必要的。面对挫折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体验痛苦上面。保持身体健康,维护机体活力,是一份持久的工作,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坚持锻炼,保证生活节制有序。学会清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认识情绪与自己身心健康的重大关系,进而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快乐的青春年华。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学习过于紧张,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学习疲劳。学习疲劳不仅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过度的学习疲劳还会伤害你的身体,影响你的健康。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要成长,就要付出努力,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劳动。数和形的种种内在联系,特别是它们的本质属性和科学规律,仅仅依靠感觉,知觉或表象是难以认识的,只要通过思维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人不光要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更要靠他从学习中所得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急功近利容易导致失败,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在练习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就会省时省力地完成题目。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把上一节课解题时的分析推理过程重新感悟,提炼一下,有助于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利用图表进行比较复习,能帮助我们准确,到位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对于有明显递进关系的知识,可以画一个知识线路图。做题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要觉得课本的例题老师讲过就算过去了,要知道例题往往最能考查你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题后思考是我们提高知识层次,加深思维深度,增强自己思维严密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做完的结果代入题目中,看能否反向求解出原题所给的已知量,或是从求得的结论向
已知条件退导,看是否与原题的已知条件吻合。
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学生都非常善于使用学习资料巩固记忆,从而提高成绩。课本始终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因此,我们不仅要把课本中的概念,公式掌握牢固,而且不能忽略课本中的小细节。参考书上的三类题目不必做:已经掌握了的题目不必做,超出中考大纲的题目不必做,太偏太怪的题目不必做。老师所提的问题,往往是相关知识的重点,难点或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当别的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听,边听边分析。课堂上记笔记是我们提高听课效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优秀笔记记录的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既包括知识性的,又包括方法性的。课前预习的任务:一是初步理解下一步要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复习巩固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知识;三是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点。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这样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而且要比较精确的记录,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每个时间段做事都记录在上面。对中学生来说,脑子清醒的时候宜从事比较难的学习,钻研比较深的问题;脑子比较疲劳的时候宜做简单点的习题。寒暑假在学习上一定要做的是:复习上学期的课程,把薄弱环节加强一下;预习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对文科来说,理科更重视解体的过程和细节,更重视举一反三和动手操作能力。听课时,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抓住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的内容比较新颖时,要使自己尽可能融入这一情景中,获得对这一刺激的鲜明印象以及轻松愉快的心境。上课是要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不能放过,还要特别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听课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时,先在课本上做个记号,继续听课,下课后再通过看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把难题疑问搞清楚。重视老师讲课时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往往体现了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有意识的捕捉解题,分析教材,记笔记,总结,系统归类,对比,演示,变式等
技巧。听课不过是接受信息的一种方式,所以善于听课者一定是以自己为主,分辨什么是有用信息,什么是无用的信息。
75.76.77.78.79.80.81.整理思路,把老师讲的思路或者自己听课过程中想到的思路归纳整理出来,简要的写在笔记本上。细心做题,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准确和规范,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养成做题认真细心,步骤完整,思路严密的好习惯。作业必须检查,检查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业做完后认真思考,想一想这些作业题运用了哪些知识点,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可循。当发现自己对某一门功课不感兴趣的时候,要及时地提醒自己这门功课的重要性,确立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保持良好心态,做作业是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在作业量非常大的情况下,要分段完成作业。
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要格外重视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题目,也就是试卷上最后的一至三道大题。记忆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技巧是我们学习的关键因素,好的记忆方法可以使我们记东西更快,学习效率更高。做作业是对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的一种方式,通过作业题的练习,不但能够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要有目的性的使用参考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选择一部分题目进行训练,比如选择自己不会做或者经常出错的题型。参考书最好的使用方式是与教学进度同步或者略微超前一些,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不要把参考书当做课堂上的小电脑,应当做作业的小助手。答题做到言简意赅,注意克服紧张不安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做过的题目要整理,不时翻看。学习是要归纳解题方法,一是归纳科学的思维方法,二是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实质,解题步骤,和适用的题型。要注意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避免生硬的套用公式,导致错误。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掌握课本上的典型题目才是最重要的。做难题要从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做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解题思路是解题的指导思想,是作对题目的首要条件。不仅要熟悉知识的纵向联系,而且要熟悉知识的横向联系,逆向联系,达到信手拈来,呼之既出的程度。不仅要会做题,还要努力探索题目是怎样编拟出来的,这样不仅可以打破题目的神秘性,还可以熟悉解题途径。平时做题时努力做到一次成功,而不是等重新检查的时候再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学会对题型题目的拆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和解决典型题目,从中概括出基本题型和基本规律方法。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克服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式。结合各类题的特点进行专项性训练,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汲取他人的智慧,节约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和质量,提高应变能力。对同一题目运用多种思路,找出多种解法。一题多用,就是把求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然后把某个已知条件改为所求问题,再进行分析解答。一题多变,把题目中的某个术语或者重要语句换成其他的术语或者语句,然后进行解答。一题多练,对一些较难的题目从多方面进行练习,如画图,文字分析,列式解答,验算等,把题目彻底弄明白。运用步步为赢的检查方法,及时确认答案。听老师讲评时,自己要先想一想改题如何做,然后看老师的解法是否相同,即想一想自己是否跟老师的思路相同。看并想老师板书上的解题过程,想想自己是否也能这样写,想想老师的解题过程是不是有漏洞。从老师的讲解中舍弃那些本质的表面材料,去粗取精,归纳出老师所讲内容的梗概,领会老师讲解的要点。对于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解题既是一种检验,同时又是巩固记忆的需要。
113.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明确老师的教学目的,注意哪些内容可能跟疑难点,重点有密切关联。
充分利用老师安排给你的机会和时间,阅读分析课本知识,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快速识记,强化理解课堂内容。114.
第二篇:数学学习方法
一、数学学习的基本环节与原则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学习的周期就是学习的车轮运转一周的轨迹,善于学习的人应该从车轮运转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点和中间环节,把四个环节组成定型的学习周期,组成一个学习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生学习独立新知时,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所学知识事物或数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变的条件与过程;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演示、操作与实物及再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受。按触和初步认识新知--建立感性认识; 开展联想--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质特征--向理性知识转化; 记忆新知---巩固;
应用新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视学生学数学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业学习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 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一般指其接受和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与程序。实际上,关于学法及具体内容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但对于学法的构成、内容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见解不一。在学法构成上,有的认为学法是由学习习惯、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等因素构成;有的认为,学习方法不同于学习能力,也不同于学习习惯。在学法的具体内容上,有的认为学法主要指讨论的方法、自我辅导的方法、独立思考的方法、练习的方法和尝试的方法;有的认为学法主要指观察与比较、阅读课本、检验答案、记忆与检索、质疑与释疑、解题与验证、整理与归纳等方法。从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可知,数学学习方法既受课堂教学的制约,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学习方法要用一个统一思想的标准来划分,并且列举出较全面的学法内容,确实很难。这里,我把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配合的学习方法,即一般的(或基本)的学习方法;第二类主要从科学的认识角度提出,为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因为它与数学学科极为紧密。也可称为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今天我就来谈谈第一类学习方法-----如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但是有的老师仅把它单纯地作为习题集,只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接受课本;有的老师偶尔要求学生翻翻数学课本,读读课本里的数学定义、法则等。这与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相差甚远。教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正是为了他们离开教师的辅导,能够自己看学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主要指教会学生“粗、细、精”地阅读课本。所谓“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句地读,要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法则和公式,正确地掌握例题的格式;所谓“精读”就是要概括内容,最好能把自然段和单元段的概括文字写在教材的旁边,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记忆。当然,当学生大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三种阅读方法之后,或对那些比较敏捷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每次都机械地进行“三读”。学生阅读课本有上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阅读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怎样针对不同的对象指导他们阅读数学课本呢?(1)对于识字不多,思考能力有限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采取在老师指导下讲解和阅读相结合的办法。如对刚入学的小朋友,首先要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数学课的特点,知道数学课要学习哪些知识,看数学课本的插图时要看清、数准图上各种东西的个数。接着教他们学会有顺序地阅读教科书,即要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地看;教学10以内数的认知看主题图时,要学会先整体后部分地看。又如,低年级教材中的知识是用各种图示表示的,教师要把指导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看图方法上,努力使他们做到四会:一要会看例题插图,能比较准确地进述图意;二要会看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三要会看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答方法;四要会看多种练习形式,懂得练习题的要求。(2)对于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采用半工半读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培养。如教师既可先讲后读,具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也可骗制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3)对于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则可采取课前预习、启发引导、独立阅读的办法。如指导预习时,教师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有预习的范围,要提出必要的思考题或实验作业,要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读、讲讲、论论、练练的方式进行自学与讨论,要求他们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2、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用理解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就是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老师把数与某些实物形象记忆: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4)比较记忆法。这是把相似、相近的数学材科学的进行对比,把握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等,在学生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5)类比联想记忆法。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性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的方法。例如,让学生记忆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难记忆了。
(6)归纳记忆法。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集中起来,组成系统,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你如,有关面积知识,学生是跨越几个年级才全部学完。这些图形有特征上的不同,也有公式上的区别。零敲碎打获得的知识,必须给予系统上的整理,才能保证这部分知识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可以通过下面网状图形,把这些图形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记忆。
除此之外,还有应用记忆法、经济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指出疑问,才能有进步,正所谓:“于不疑有疑方是进矣”。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对于易提出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
从何处着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呢?好奇、好动、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每个环节留有余地,引导学生重点围绕老师、同伴和教材三个方面进行质疑。例如学习圆柱体的知识,让学生计算:
一只直圆柱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小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多能装多少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中要加上“至少”后一个问题要加上“至多”两个字?是否可以省掉?这时,老师可告诉学生你计算后再仔细想一想。①底面积:3.14×(2.8÷2)2=6.1544(dm2)侧面积:3.4×2.8×3=26.376(dm2)
需要铁皮:6.1544+26.376=32.5304(dm2)
②容积:6.1544×3=18.4632(dm3)=18.4632(升)
然后让学生讨论,根据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按“四舍五入法”行吗?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有的说不可以。学生的讨论变成争论,争论转化为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同学们终于发现:所需铁皮32.5304平方分米,取近似值32。5平方分米的话,少一点点铁皮不能做成这只水桶;容积18.4632升,取近似值约可装水18.5升的话,则这只水桶会装不了,水会溢出来。所以遇到实际问题时,应灵活处理,前者要用“进一法”,需用铁皮32.6平方分米,后者要用“去尾法”能装水约18.4升。这样,学生由对教材的质疑展开讨论,思维得到拓展,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了比的认识后,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提出:“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为什么赛球时就有2:0呢?”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这个意想不到问题,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把它推给全班来思考。他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能联系实际并且大胆提出问题,很好,然后转问大家:“球场上的比和今天学的'比'一样吗?”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赛球指的是两数的相差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指两数的倍数关系,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由学生对教师讲解中的不理解结合实例提出疑问,通过辨析,提高了认知,扩大了受益面。4.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包括一堂堂数学课累积起来的,因而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和片面的,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知识链条的断裂现象。基于这一点,单元复习和总复习都是很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概括复习。学生每学完一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就组织他们对于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
(2)分类复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3)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如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总之,一方面,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况,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是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5.教会学生整理与归纳的方法。
整理知识是一项主要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因,往往分若干层次逐渐完成。一节课后、一个单元后或一个学期后,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和运用。(1)把知识串成“块”,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涉及到五线(直线、线段、射线、垂线、平行线)、六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圆心角)、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五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完几何后,把七种平面图形组成一个知识网络。
(2)系统整理成表,便于记忆运用。按照数学知识的科学体系和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分散在小学各册实现教材中。在总复习中,教师应避免罗列和重复以往知识,而应恢复几何初步知识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法则,按点、线(角)、面、体四大部分知识认真系统地归纳整理成表,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便于记忆与运用。6.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迁移是指已获得知识、技能乃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纠正迁移,反之纠负迁移。人们在解决新课题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 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篇:数学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首先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新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因此,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体会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二、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
1)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学习不订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其学习因依赖心理而滞后,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 1
主动权。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优秀的学习习惯同学树为榜样,让同学借鉴。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定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有利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三年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我在开学初,请在高考成绩优异的同学,向高一新同学介绍高中学习心得,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4、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公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应用问题等,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训练,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我们在教学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健全的人格。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表现在各地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但是大量进入高中的新生的不同基础学业水平,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加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选,教师教学思想转变尚未及时跟上,这给高中教学扩大规模后要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难度。以前我们曾就如何处理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展开过多方面的思考,笔者就自己从教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新形势下要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固本培元,优化
学生学习数学一体化过程。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基础状况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学习是积累性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那么高中数学学习已有经验应包括褪初中的数学知识,和已形成的思维方式。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经过中考后休息“失重”,进入高中新生基础知识遗忘较多;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把数学学习等同于解题,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也只停留于模仿、记忆、定式,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也没有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和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在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探究理解型三个认识水平中,多属于前两类,以思维定式型居多,这种局面很不利于高中数学教与学。学习方法上基本是上课听,下课做,不会自主学习,学习上基本是被动的,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高,初中数学知识密度的不同,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高中课堂容量大,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认为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上得快,高中学习数学困难或时间不够。一学期结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解题习惯方面,受初中定式影响,对有固定操作程序的题目觉得比较轻松。如:三角变换、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计算等。而没有固定解题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十分困难,如证明题,尤其是代数证明题,鉴于上面的学习状况,我们应如何整合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内容倾向于基础性和普及性,主要是让全体学生学习人人都需要的数学知识,而高中内容则注重发展性及研究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教材内容的选定与编排要相互衔接,螺旋式上升,知识中间缺少某一环对后面的学习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初高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
1、适度提高初中后期内容的理论性。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在初三阶段增强教材内容叙述的严谨性、规范性,适度体现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特点。使学生上高中前提前适应数学知识的抽象表述方法,不至于“措手不及”。而高中教材则应初中化使用。比如: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如为了说明φ与{φ}的区别,可以类比空箱子放入空房子,房子不空。把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相对性,联系到数学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相对性,可
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同时使学生逐步接受科学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高中教材。
2、增加过渡性教材教学,使初高中知识系列化、系统化。如二次函数是高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仅凭初中的教学要求在高中显然是不够的,建议高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增加“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一节,以系统阐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运用。在函数的单调性之后,增加“部分抛物线的问题”一节,把函数概念从初中到高中螺旋上升落到实处。再如教学三角函数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单独先成节,作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内容先进行教学,二、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思想方法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现实中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各个领域的用处日益突出。所以不论初中、高中同步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必要的:
1、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因此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意义识记的方法,教师应在平时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函数对应思想的训练题,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有意义记忆和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高一教学可通过设计出一些起点低、坡度小、密度强的课堂结构,有意识地分散难点;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立体思维衔接,使他们注意特殊和一般、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突出数形结合由于初高中数学首先由函数相接,而函数教学中图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函数图象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函数与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也是通过图象变化特点来归纳的性质,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本身就是由函数图象给出的。所以不论初高中,注意图象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从图象观察得到相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性质时也要有函数图象来印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绘制某些简单函数图象的技能,记住某些常见的函数图象的草图,养成利用函数图象来说明函数的性质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推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逐步渗透这种教学思想。
1、高中与初中的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均以讲解法为主。但初中教学要尽力克服保姆式的教学,改变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总结题型,归纳方法方式,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网络化。高一应承接初中教学对解题方法虽有总结归纳,增加练习课次数和题量训练量,先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使刚入学的学生度过适应期。
2、不论初高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讲述法向其他教学法(探究式和研究性教法)衔接,如引导学生怎样学好数学语言、阅读数学课本,如何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以及怎样掌握数学解题基本技巧等,都需要教师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例如在概念学习中,可以通过对重要的字词添加记号;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应付高中的学习。
四、学法指导的整体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的培养则重在体现在学法指导上:
1、初中教学中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点明预习需要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让他们掌握将来如何学习;听课时怎样处理好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怎样记;课堂上严格要求,让他们学会支配时间;每节课有结束语,每单元有知识小结,了解与掌握课后复习应遵循什么样的顺序和原则;让他们学会摘录、整理和提炼:怎样在练习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立体化理解;开展学生小论文评比,让学生自觉参与知识理论的探索,解法的总结,2、高中的学法指导,则更应注重理论性。由于学习密度和作业量猛增,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态度都会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出现僵局,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例如,让学生了解了艾宾浩斯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就会理解在学习新知识过后为什么特别强调及时复习;了解了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的效果的规律,就会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提倡分散学习与记忆;了解了先后两种相似材料的学习易于相互干扰的规律,就会理解为什么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对曾经学习过的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大量的重复和练习等等。对于提高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阶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十二年学习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从各个方面研究,促使两个阶段教学的一体化,才会感觉数学越教越有滋味,否则只能让多数学生远离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归纳[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归纳
【导语】数学是六年级毕业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同时,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方法的掌握,都需要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六年级是备战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归纳和梳理知识点,记清楚概念。另外,通过历年真题的分析能够使得学生整个知识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解题速度和能力得以提升。作为家长,需要做好孩子考前的心理疏导,排查知识和学习状态上的漏洞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及时弥补。
六年级上学期(9~12月):
这一阶段是综合提升的关键阶段。在数学方面,需要对往年择校考题的分析,按考查的知识板块,分专题归纳总结,各个击破。
大致可分为计算部分(从基本的四则运算扩展到综合运算、繁分数运算、常见的简算、定义新运算、循环小数问题等)、图形部分(包括简单的基本平面图形、平面组合图形、简单的立体图形、立体组合图形等)、应用题部分(包括基本应用类型、提高类型等,应用题的种类繁多,在此就不之一举例了)、智巧类问题(这部分主要是涉及奥数知识的一些内容)。
分类的专题,一定要讲练结合,弄清楚知识和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切不可死记公式、生套模板。
六年级寒假(1~2月):
这一阶段关键是要提升应考技巧。要按考试题型,逐个类型地掌握答题技巧,在做套题时要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得分。
六年级下学期(3~4月):
这一阶段就是要做好综合训练,模拟冲刺、查漏补缺、调整状态。知识和技巧都掌握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实战演练。通过模拟题和真题演练,提高解题和得分能力,同时也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增强信心。另外,还要做好面试的准备。
【篇二】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必须关注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老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篇三】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做好笔记,用来记录老师讲课重点、补充难题、听课心得等内容,方便日后复习与记忆。而小学数学笔记的记录,很多孩子无法准确掌握,需要下点工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为什么要记笔记?
笔记可以方便日后有重点、不失真地复习。
奥数课堂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涵盖定义、公式、解题技巧等各个方面。大多数同学难以一堂课完全掌握全部内容。尤其我们的课堂还经常包含一些经典的难题、补充题,单凭一次性的记忆无法提供充分的反刍的素材。
二、记笔记要避免的误区
然而,很多同学出于不自信或者对家长的敷衍,为了笔记而笔记——笔记完成就“大功告成”、束之高阁。殊不知:记在自己脑袋里面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有笔记而无复习正是做笔记的错误。
三、记笔记的形式
你们的笔记本内容多吗?平时书包装满的时候,你能够方便的找到笔记本吗?单独阅读笔记的时候,你觉得丰富吗?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回答“否”,那么请考虑一下将全部的笔记搬到讲义上去。
笔记一定要方便日后查阅。书写过程中,字迹不要求美观,但是至少直观。
关于某一题的延伸记录在题目旁边,关于一讲的梳理可以放到章节前,补充的题目可以放到章节后,个人心得可以放在页眉页脚。如果有补充随材还可以粘贴或者插入到讲义当中。
简而言之,笔记在形式上的要求就是:用最小的篇幅记录最多的内容,同时分出清晰地层次。
四、记笔记的基本方法
记入笔记的内容一定要经过筛选。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笔记需求,相应的它也会有自己的筛选方法。抛开具体的科目、知识点,这里有一些参考标准。
1、内容本身不存在疑问。
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同学在记录解题方法时抄写错误、或者照搬板书布局,最终他自己都无法清晰地读出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样的错误不仅会形成无用的笔记,还可能引导思维走入歧途。
2、重点记录自己不熟悉的内容。
为了照顾大多数、防止遗漏,老师在总结的时候通常会往多了讲,以至于同样的几何模型,五年级上学期提到一次、下学期再复习一次、到了六年级还会梳理两次。如果学生不加甄别、反复记录,费时费力不讨好,还容易滋生厌恶。——如果你实在很熟悉,留下一个记号。
3、珍惜自己的心得。
黑板上或讲义上的内容都是老师的知识,不论多么优秀的老师,他无法直接将自己的思路完整的拷贝进入学生的大脑。所以知识的传承需要学生的记录、复习、练习等等。而真正掌握知识点的最重要表现就是产生自己的认识与归纳。
4、记录经典题目。
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很多时候学习终究脱离不了题目。如果在某一个角落、一本书当中真的有那么一道题、一段话让你受益匪浅,那么勇敢的记录下来。不要将笔记内容局限在老师所供、讲义所言——它应当帮助记录所有对你重要的内容。
除了这些内容上的筛选,熟练的同学还应该考虑下笔记当中布局与记号。比如,过去老师常使用“△”“*”或者“Ⅱ”来标记相对重要的内容,☆表示最重要的知识点,“→”标记自己的心得,“?”表示自己的疑问等等。这些符号,与红色、黑色墨迹搭配能够形成层次鲜明的内容体系,方便自己的不同的场合下复习想复习的内容。
【篇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4)验算的习惯。
【篇五】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
数学贯穿与日常生活,家长可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接触中观察孩子的喜好,融入数学思维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进行思考、猜想、讨论与动手动脑等,利用孩子感兴趣喜欢的元素作为数学思维的承担载体,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孩子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2、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研究证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比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错过了这个“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
而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3、讨论合作,共同发散数学思维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在学校学习中,就可以借助这种思维的差异性,让孩子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共同堆一座积木或进行折纸游戏,共同探讨知识交流合作,利用空间思维与多彩丰富的具象结合,在互助交流中动手动脑、发散思维的同时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增强,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孩子在小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但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很重要,具体到数学思维,就是要培养孩子及时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按步思维,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加强训练。
第五篇: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
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
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
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
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
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
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
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
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
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
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
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
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
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
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这几种,各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只要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成绩一定会提高的。我们青年少担负着祖国的重任,人民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乘着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吧!
巧记英文单词
一、时机记忆单词要讲时机。
要选择心情平静、愉快,脑子里无杂念这种最佳时机来记。如早上起床后,晚上临睡前,节假日等。其他时间要记也要本着心情能静下来为原则。
二、信心信心是提高记忆力的保证。
特别是对于那些读起来拗口及很长的单词,更要排除畏难情绪。
三、方法单词记忆方法很多,诸如:
归类记忆法、图物记忆法、筛选记忆法、分析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循环记忆法、解剖
记忆法、规律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表格记忆法、提纲记忆法、趣味记忆法、卡片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等等。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两种记忆方法,不能见异思迁。
四、目的有目的地记住的单词,远比无具体目的所记住的单词遗忘率低。
如与老外探讨某个问题时,有几个关键词一定得记住。
五、观察记生词时不要上来就盲目地拼记。
最好先用几分钟时间仔细观察该词的结构,找出其特点。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浪费时间,但实际上对记单词大有帮助。
六、反复。反复是记忆之母,任何先进科学的单词记忆法都必须以多次反复记忆为基础。
七、刺激。
显然,脑细胞敏锐时比迟钝时记忆单词的效果要好很多。刺激的方法很多,凡能使你高
兴激动的事都能有效地刺激大脑。
八、形象。
教学法上有直观教学法,即形象地再现动作、物体本身,此法完全可以引入单词记忆法。
九、联想。
联想有助于单词记忆,这是毫无疑问的。
十、时间。
脑子是很容易疲劳的,记忆的时间学生最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中学生年龄小,一
般不要超过40分钟。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与语文学习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
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
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清•孙洙)”,说的就是不断积累,形成熟练技能的道理。
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这些话说出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至关重要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中提到,“(义教阶段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阶段目标中提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2年级),“积累课
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3-4年级),“联系
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6年级),“诵读古
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7-9年级)。
上述目标阐述形成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积累“体系”:分级说明了积累的来源(课内外
阅读、生活实际),积累的内容(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古代诗词),积累与阅读体验、生
活实际、审美情趣的关系。
二、积累与生活实际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积累的来源有有两个方面:书本(课内外阅读)
与生活实际。但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积累时偏重甚至囿于书本,而忽略了生活这个渠
道。事实上,读懂“生活”,从生活实际中积累语言,更加不可偏废。
从文艺理论上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畅谈
了阅读体验后在文章结尾写到,“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
啊”,作家更注重的是阅读“社会人生”。事实上,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媒体报道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灵
动的语言,又是学生写作克服“学生腔”,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
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
等”。例举的这些媒介和载体无一不来自生活实际。
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早在前几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大语文教育”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科书在编排方面也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这一精髓。义教阶段第四学段七年级上册的教科书第二单元编排了一个“漫游语文世界”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要注意吸收和积累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教师在指导这项活动时不能把它仅当作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安排,而要把它的要旨和方法贯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会积累语言。
三、积累的具体途径
1、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量的规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总目标),课外阅读
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7-9年级阶段目标);并在附录的“关于课外读
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推荐书目。在具体的指导时,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
订(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假期计划等)、阅读效果的物化管理(摘抄、概括、心得)等方
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
2、在诵读中积累
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段)。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
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
3、在搜集中积累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义教阶段学生)初步
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一般可分
为两类:
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
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
言。
二是分类搜集。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搜集吟咏花草的有关
诗词。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
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4、在交流中积累
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
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是优
于个体行为的效率,因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学生花很短的时间(相互交流的时间远比独
自探索的时间要短)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伪存真,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积
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另外,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
外的另一层妙处了。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如摘
抄笔记、心得体会)等形式。
5、在运用中积累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不会运用的积累再多,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
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①词汇积累的运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词汇积累的编排自成体系,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科书在每篇选
文后的中到出了要求掌握和积累的词汇——“读一读•写一写”,编排意图不仅仅是正音(读一
读)、书写(写一写),而更重要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可让学生不断地丰富语言。教师在指导可要求学生“说一说”(选用单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组合口头造句)、“用一用”(选举多个
词语进行情景语段写作),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②生活语言的运用。
学生搜集到的生活语言,也要在运用中积累。具体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生活语言,并在写作讲评中设立语言大众化、生活化的评价标准,师生共同讨论、评点。通过这些训练
使生活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③优秀诗文的运用。
学生诵读的优秀诗文也要运用到写作中去,主要做法一是让学生多做诗文改写、续写之类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优秀诗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创新;二是在写作中准确引用、阐发
诗文意蕴,在运用中加深对优秀诗文的品味。通过这些训练使文化沉淀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
自己的语言。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不断地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
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