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实验计划
2013----2014---(1)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课题实验计划
谢村中小:赵小宁
小学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学习困难学生入手(以下简称“学困生”),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援助、转化已有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数学环境,着力援助 “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
二、研究目标
(1)、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2)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乐学”。让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3)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及发展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困生学情分析: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加深,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困生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学习不够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主要措施
1.组织学习理论,夯实研究者的理论基础。
2.立足课堂阵地,援助、转变学困生。
(1).通过集体备课,一课三上的形势,就同一节课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最优策略。
﹝2﹞平常课上,围绕小专题的研究内容,多关注学困生,课前精心设计,课后深入反思对学困生转化的效果。
3.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召开家长座谈会.(2)经验交流,实现智慧共享。
4.撰写论文,积累经验。
五、活动具体安排
十月份: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使他们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内容与方法。2.制定课题组计划,课题组成员撰写个人实施计划。3.对学困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4.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1.教师对学困生的思想进行转化。2.撰写课堂教学中如何援助学困生的教学案例﹑反思﹑或随笔。3.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家长形成合力,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研讨课。5.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1.培养学困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个案跟踪)2.培养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展)3.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交流。
元月份:1.撰写论文或案例。2.整理资料。
2013年10月
第二篇:2011春课题实验计划
2011春课题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总课题组2011年春课题工作计划要求,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十注阅读法”基本成型,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十注符号”开展批注性阅读,基本养成了“十注阅读”习惯,通过“带疑初读”,基本能独立完成学案第一环节的相关内容;
2、深化、拓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继续加强小组合作成型化建设,小组长能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实施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能得出组内的集体阅读成果,有效的组织小组进行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学习;
3、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是合作学习小组凸显合作效能和延长生命周期的根本保证,“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课堂合作学习机制的建设”、“小组学习习惯的建设”、“小组德育品行的建设”、“小组校纪班风的建设”、“小组清洁卫生绿化责任制度的建设”、“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小组家庭管理联系制度的建设”、“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建设”。
4、核心目标的教学基本达成,能做到一个“五环节课堂教学”与一个核心教学目标的紧密对应,基本实现“一课落实一个目标、一课得到一项发展“的教学目标。
5、认真落实每两周一节的 “自主推荐课”,授课小组能自主选择学习文本、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开展文本备课、自主进行文本解读、自主组织班级学习、有质量的解答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
6、严格按县课题组要求撰写和上传上一实验阶段的相关材料和完成本实验阶段的材料撰写和上传任务。
三、工作要点
(一)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研究。
1、充分理解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小组“立体化”建设八个方面的实质内容。
2、以合作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学校管理评价单位,将传统的“学校管理→德育处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管理模式更新为“学校学习小组管理制度建设→学习小组管理→德育处管理考评→班主任管理绩效考评”的新型管理模式。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最核心的评价元素,将合作学习小组组长作为最基本的管理责任人,将班主任作为协助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管理的最基本的责任人。
3、认真落实“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与“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研究,将课外作业完成与评价纳入“小组课外主题活动”中。
(二)继续认真开展2010年秋未完成的工作研究。
1、继续开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细节的成型研究。
(1)有效保证落实无干扰状态下的独立的“生态阅读”,确保第一环节(结合十注、感知初读)达到两个基本标量,即“在读中批注、在读中感知”。
(2)教师应根据课文长度和深浅度明确上线阅读时间要求(小学一般每分钟400---600字)并逐步提高有效阅读速度。
(3)一般情况下,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边读边“静思默想”,力求获取最佳的阅读初感。对于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也应该在“默读”后再采用其他的朗读形式。
(4)严格要求学生运用全县统一的“十注”符号(旧版“十注”符号见学案、新版见“发展性阅读博客”),如教师和学生有更简便实用的创新批注符号,应大力鼓励。
(5)认真开展落实对“十注”情况的检查,记载、评比工作,每一至两周必须让学生上交课本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小组及个人评比,对“十注”完成好的给与奖励,完成不好的提出改进要求。
(6))定期开展优秀“十注”展示,对其中有个性的、精彩的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作者大力表彰宣传。
2、继续开展“自主推荐课”的研究。
(1)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管理范畴,严格按每两周一节自主推荐课排课。加强小学课改学校对该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
(2)积极开展自主推荐课模式创新活动,强化教学的有效性。目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A、文本主导式
以对文本的解读为平台,以发表自己对文本解读的成果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文本(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其他读物,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解读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学习小组(即“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授课,组织其他小组的合作交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于及时的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B、学案主导式
以对学案的学习为平台,以带领组织其他小组完成对学案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某学案的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组织其他小组开展学案学习及合作交流展示活动,导学小组要及时对展示情况进行矫正点评。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及时对导学小组的教学组织给于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C、鉴赏主导式
以对文本的鉴赏为平台,以发表自己对文本鉴赏的成果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文本(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其他读物,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鉴赏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阐述鉴赏成果。其他小组可以对其鉴赏成果提出质疑,教师应对导学小组的鉴赏成果和其他组的鉴赏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以上自主推荐课形式中,教师指导、矫正、评价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从文本的选择到活动的结束,教师始终要和导学小组一起开展教学组织研究,尤其在课前要对导学小组的备课、教学组织设计、问题的预设及应对策略给与详尽指导。
四、活动安排
2月:
1、制定学校实验工作计划,上传计划。
2、召开课题组工作会,安排本期课题工作。
3月:
1、参加县课题组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2011年春工作部署会暨小组合作培训会。
2、组织实验教师参加“语文发展性阅读”论文评选活动。
3、实验班级加强小组建设。
4、实验班级“十注”批注评比,学案评比。
4月:
1、组织教师参加县课题组“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阅读能力层级目标课”、“自主推荐课”课展示活动暨研讨会。
2、实验教师“五环节”教学模式公开课活动。
3、实验班级“十注”批注评比,学案评比。
4、集体培训:学习《文本细读,成就精彩的语文人生》
5月:
1、实验教师自主推荐课公开课活动。
2、实验班级“十注”批注评比,学案评比。
6月:
1、评选校级优秀学习小组。
2、实验教师过程考核评价。
3、课题组工作总结会。
第三篇:课题实验阶段计划
2012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阶段计划
根据总课题组及潍坊市实验研究中心的要求,我校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初期研究阶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具体操作,完成实验教学课堂实录、导学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2、对阶段性研究进行经验总结,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具体实施过程中每月一汇总,召开调度会(冯波负责)。
3、课题研究人员每人每月提供至少2件多媒体课件,2篇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冯波负责),1月份由教研组长每人提供阶段性研究论文一篇(由李湘涛负责)。
(二)、中期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
1、按照修正方案继续实施,收集材料,讨论分析(全体化学老师完成)。
2、完成论文的撰写(由李湘涛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堂教学反思等(由全体化学老师完成)。
3、积极参与总课题组及潍坊市课题组组织的实验教学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积极参与中期调度会(由冯波负责)。
4、根据调度会的精神和外校的先进经验,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由李湘涛负责)
(三)、结题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
1、参与研究人员每人上交一份研究论文;
2、报请专家组审议修改,最终形成研究成果推广实施,力争高质量结题。
第四篇:小学秋季课题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工作意见》、教育办《改进加强改进传统教研 探索校本教研运行机制的研究》实验方案,本着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关心爱护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并立足我校实际,制定本学期课题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各种研讨活动,提高课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及推动学校民主化建设。
二、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象山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姚彩凤
副组长:黄雪峰 林小亚
成员: 童晓芬 林桂花 吴菲芳 李婉婷 黄红红 孙晓云 朱雅晶
吴琳 许婷婷 许萍萍 柯幼沫 傅梅兰
三、课题研究工作目标:
1、建立我校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校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解决来自教学真实情境的突出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
2、使我校的教师的科研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并逐步形成全体教师都参与校本教研、督促、评价校本教研的氛围。
3、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通过教研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争做研究性教师。
4、为广大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5、以教师的发展促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品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发展途径多样化。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内容:
1、把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根据上学期建立的五种校本教研制度:即建立问题记录制度、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实验制度、建立评价考核制度。继续重点研究问题记录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并逐步研究校本小课题研究实验制度,如数学的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等。
问题记录制度:(1)教师本人教学问题:倡导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并把教学中的教学反思等于存在问题记录成问题记录单,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每个月上交到教研组。(2)同伴教学问题:教师要发现、记录身边的教育教育教学问题,把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自觉进行不定时不定点的随机对话交流,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统一样本的交流问题记录表,每两周上交一次交流单至教研组,教研组再从中选择较有研讨价值的话题或者共性的话题,并在周五上午第二节和下午第一节进行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后,形成《 话题探讨发言稿》。(3)结合“周四听课”“每听必评制”两项制度,提倡同伴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互不遮掩,互不忌讳的交流,并作好记录。
学习培训制度:抓好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1)自学制度,要求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习理论书籍等,并有重点摘记、学习认识和体会,并记录在记录单上,每周1张;(2)集中学习制度:集中学习之前,先安排好教师查找有关课题文章,与“周四听课日”“每听必评制”相结合,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3)外出学习制度: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活动的教师,要求返校后第二周做好传达,要有学习的主要精神和精华及自己的收获、启示等在教研组传达,并在线投稿。
2、把传帮带工作搞好做实。继续以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为依托,组织新教师与骨干教师老教师结对子,骨干教师和老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提升新教师素质,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指导教师应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新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摸索适合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3、让校本教研活动切实而有效。继续推行“周四听课日”、“每听必评制”、“教学开放日”等常规教研,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业务学习(语文双周周五上午第二节,数学单周周五下午第一节)、校本公开课活动(语文单周周四上午第一节,数学双周周四上午第二节)、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与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校本公开课教研活动等,引导教师在教研互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大力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上交一篇自己满意的教案、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上好一节研讨课、当一次中心发言人。同时要及时收集校本教研中的问题、经验、总结等系列材料,建校本教研档案袋,每学年装订成册。
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校教研计划、各教研组教研计划,并组织全体成员学习领会。
2、制定校本教研公开课安排表。
3、参加青阳教育办“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的交流会议。
4、组织参加青阳教育办“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写作比赛”。
5、继续推行“周四听课日”“每听必评制”。
6.参加教育办“校本教研”课题各种表格培训会
7.制定“师徒结对”计划,组织参加教育办拜师会
8.参加市数学参与式研讨活动。主题: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归因与策略探讨
9.参加泉州市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研训活动(品生社、英语、科学)
10.推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赴街道参评
11.参加教育举行的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教学创新比赛和教学论文比赛)
十月份
1.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接受教育办随机听课
2.开展教育教学常规互检(初定第7周)
3.组织参加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期中质量普查,召开家长会,进行阶段小结,研究辅差措施
2.组织参加教育办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3.组织参加 “校本教研”课题阶段经验交流会
4、开展教育教学常规互检(初定第11周)
5.组织参加晋江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识字教学)
6.选送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品德与生活(社会)优秀教学论文参评(11月20日)
7.推荐《晋江教研》(以自由投稿为主,稿件以纸本一份(封面注明单位、姓名、个人联系电话)寄至小学教研室,同时应以邮件一份投寄至feiyang3@163.com邮箱;(11月30日)
十二月份
1.组织参加学科“一课多研”研讨活动(语文、数学各1次)
2.组织参加“校本教研”课题档案互检活动
3.开展教育教学常规互检(初定第18周)
4.推荐选送小学科学优秀教学反思赴教育办参选(12月中旬)
5.组织参加校本教研中“数学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经验交流活动
元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各师、各教研组做好期末各项总结工作。
2、征集青阳教育办各种经验总结、论文。
3、各种资料整理归档。
4、教研工作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小结。
第五篇:实验课题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创建书香校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树立师生同读经典的阅读观,引领学生和老师共同阅读中外优秀经典文化读物,引燃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让大家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经典交流、品析人物、明辨是非,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地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好读书,会读书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力,提高阅读质量,体会阅读带来的主观享受和精神文化。
2.促进学生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3.加大中外优秀经典读物课内阅读教学的比重,课外阅读双轨并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4.研究以激励和主导为主要机能的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促进学生读书品质与能力的形成。
5.学生教师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内容模式的交流研究。
三.实施措施
1.创设班级读书氛围
(1)班级张贴阅读书目、必背古诗词,好书推荐、读书感悟等,营造浓浓的书香班级氛围。
(2)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书架上要有充足的书,并且图书角的书每个月更新一次。图书角不仅书源要充足,而且要有完善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记录图书的借阅、归还。
(3)鼓励学生每个学期至少买两本课外书,鼓励家长在生日及纪念日给孩子买书。学生可以把一本书放进书包,这样便于他们随时阅读。
(3)布置班级的学习园地,粘贴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大家一起分享。
2.培养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应只是简单的优美的词语、好听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的摘抄,而应有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等。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定期在班级中展出。因而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不断地指导学生。
3.开展各项活动
(1)晨读每次的语文早自习,既是阅读时间,老师要为他们准备经典诗、词、文段等名篇,不仅课件有,尽量让他们人手一份。先学生有感情朗读,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做到每天坚持,每天有收获。
(2)午读 每天中午学生来到学校,可以阅读课外书,可以和语文老师交流,及时反馈阅读情况。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型有基础课型,学生和老师在前25分钟安静的读书,后15分钟进行朗读交流。有展示课,分为美文读赏课,共度赏析课,推荐导读课,读后交流课。
(4)双休日及节假日,也要保证每天阅读不少于半个小时。
(5)学生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活动,每次举行的活动材料要存档。
(6)教师读书,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每周要记一次读书笔记,每2个月集体交流一次。
4.优秀阅读学生评比
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
征文等活动,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奖励。
总之,从现在做起,传承经典,阅读名著,构建学生的文化根基,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持久的阅读热情,让师生在阅读中都有提升、有收获,真正地做到与书为友。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实验计划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用教师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激情激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语言与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经的精神跋涉。我校开展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的研究活动,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目标
1.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3.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措施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图书进班级。学生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也可以看教师推荐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和课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图书角布置,保证每个同学至少2-3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负责记录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并及时向学生推荐身边优秀的读物,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要相对集中和固定,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也要读书,做好学生的榜样。上好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
5、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汇报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读书期间,同学们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介绍有意义的书籍。
三.总结评比
期末开展大型读书交流会。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 阅读能手”等。
四.本学期推荐书目
1.2.3.总之,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求得知识,在读书中明了事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