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近代现历史十大著名人物
福建近现代历史十大著名人物
1、林则徐
(1785~1850)清朝大臣、爱国政治家。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1820)起,先后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危害日炽,他提出6条禁烟方略,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十八年(1838)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他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除,本大臣一日不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逮捕主要烟犯60余人,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鸦片19179箱、2119袋共237万多公斤,于十九年(1839)六月初三在虎门销毁。此间,他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方书报,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英国侵略者舰队多次侵犯粤海,均被军民合力击退。同年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二月授两广总督。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开始,英军攻粤、闽未逞,改途进犯浙江,陷定海,再北犯天津大沽。二十一年(1841)五月,道光皇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充军伊犁。此间,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勘察,行程3万里,沿途倡导水利,开辟屯田。二十五年(1845)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1847)升云贵总督。二十九年(1849)因病归籍,三十年(1850)九月奉旨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行至广东普宁,病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2.沈葆桢
(1820~1879)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福州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同治三年(1864),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赏头品顶戴。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倡兴船政,荐为首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建船政,建造近代中国第一批舰船;并着眼于“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创办船政前后学堂,培养造就了大批海军及造船人才,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船舶工业基础。同治十三年(874),因日本借牡丹社事件侵台,任钦差大臣办理台湾防务,率福建水师赴台。日军撤退后,为开发台湾经济等作出计划,并倡建郑成功祠以祀先贤。翌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南洋水师,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妥善处理“皖南教案”。在修水利、固海防、选贤能诸方面颇有政绩。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3.林祥谦
(1892~1923)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福州闽侯县人。早年在私塾读书。1911年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器厂当工人,在陈潭秋的教育培养下,参加工人运动。1922年1月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会计干事,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次年2月1日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总工会决定京汉铁路全线大罢工,林祥谦为江岸地区罢工负责人。7日下午,被吴佩孚部湖北督军府参谋长张厚生逮捕,缚于江岸车站电线杆上,强迫复工。林祥谦坚定回答:“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4.严复
1854~1921)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福州人。特赐文科进士出身。清同治五年(1866)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派往英国。学成归国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甲午战争后,致力译著,他翻译的第一部西方学术名著《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至1909年,先后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西方名著160多万字。他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
世界观的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他还倾心于教育事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受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纂;三十一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并于次年任校长;三十二年赴任安徽省师范学堂监督;1912年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科学长。他在《与外文报主人论教育书》(1902)中,提出一个比较详细的学校教育制度蓝图,并对各级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为中国发展新式教育作出了贡献。
5、冰心
女,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广泛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战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独特风格。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还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
6、陈景润
(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7.叶向高
(1559~1627)明代宰相。福州福清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后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三十五年(1607)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人主持朝政8年,人称“独相”。任上,在罢矿税、整顿边防和用人等方面均有良措,撤回辽东和福建税监,给辽东和闽中人民除了一害。天启四年(1624)七月返乡,曾用熹宗赐赠的千两白银在家乡建“赐金桥”。卒谥“文忠”,追赠太师,赐葬闽县东台戊辰山。
8、林嗣环
号起八,字铁崖,明末清初人,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原籍福建省晋江县)。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
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9、张钰哲
(1902~1986)天文学家。福州闽侯县人。1919年就读于清华学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天文,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8年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用60厘米反射望远镜发现一颗编为第1125号的新小行星,将此星命名为“中华”。翌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并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抗日战争时期,随该所迁往昆明。1941年任所长,率远征队赴甘肃临洮,对当年9月21日的日全食进行观测,获得成功。1946年随研究所从昆明迁回南京紫金山。同年再度赴美,在叶凯士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又发现一颗新变星。1948年回国。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主持小行星和彗星观测、轨道测定、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等研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发表《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对中国的人造卫星轨道研究工作起了开拓和前驱作用。1958年以后,相继对数十颗小行星的光变周期作测定,确定出小行星自转轴的空间指向。30多年来与同事先后进行1000多次小行星定位观测,陆续发现若干星历表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3颗新彗星。
10、侯德榜
(1890~1974)化工专家、制碱工业实业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福州人。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学生预备学堂。1913年以特优成绩保送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1939年试验联合制碱法成功,称为“侯氏制碱法”,引起国际上强烈反响。1940~1941年在美国“世界贸易公司”任总工程师。1941年后在印度“达坦”公司、巴西、日本等地进行勘察、设计、考察工作,1943年被选为英国化工学会名誉会员。1949年出席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49年后,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和副董事长、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民建中央常委、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制碱》、《从化学界看原子能》、《制碱工业》等,还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1974年8月26日卒于北京。
第二篇:近代人物评析
浅析中国近代人物——林则徐
1043091117李娟轻纺与食品学院2010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着眼于心的始终是国家和人民,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为民族大义,这就是林则徐。
正因为有个懂得和重视家教的父亲,正因为在鳌峰书院求学期间受到陈寿祺经世匡时之思想的潜移默化,郑光策“经世致用”的熏陶,林则徐就立下了“经世救国”的宏图之志。了解不畏权贵,揭发贪官腐败而受折磨的林雨化的事件后,拜读了他的著作,更是加深了对吏治腐败的认识。游览历代爱国者的遗迹,到各个爱国将领民族思想的熏陶。这些强烈的爱国主义,深深的民族大义,刚正不阿的的官场态度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为后来的“虎门销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林则徐一生为官清廉,为国为民奉献了一生。从他的官宦之路开始,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他同时“文学而潜修”。他搜集和查阅关于水利的奏疏、著述,发展水利,为民造福,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夏季大河泛滥成灾的问题;他在任官时,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他在广州禁烟的过程中,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后来在虎门海滩销毁了这些鸦片。为此他后来遭到诬陷成“替罪羊”,遭受了5年悲惨的流放生活。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他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及他良好的思想品行万古流芳。他的禁烟、销烟受到了马克思的称赞。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国际禁烟日”。被魏源评价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身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从小时的家庭教育,到后来读书地方文人志士的熏陶,及社交地点的民族思想的熏陶,才造就了一个时刻把国家和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刚正不阿的伟大的民族英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那么的深远,即使是在被迫害,仕途不顺的悲惨境遇里,那种民族的深深大义一样没有被磨灭,这同样体现了一个人的坚定的意志和气度。
在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写下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10个“无益”既体现了他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在教育孩子上,决不能含糊,必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第三篇: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
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
XX(生物制药二班 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不断地探索着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学发展史;十大人物;生平事迹;
Ten Public Figures in History of Microbi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XX(The 2th class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s,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Abstract: In the vast history, so a group of people,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magical world, let us know in this world and our invisible creatures,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ir contributions.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microbiology;ten public figures;life story and contributions;
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但到17世纪中叶,微生物学的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此后,欧洲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微生物学家。19世纪末,随着欧洲建立的一些细菌培养技术被教会医院的引入应用,中国人开始逐步了解微生物学,一大批学者投入微生物学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1673年,有个名叫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的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他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许多信,介绍他的观察结果,他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表明他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所以今天我们把列文虎克看成是微生物学的开山祖。不过,在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差不多过了200年,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它们的形态进行描述上,并不知道原来是这些微小生命的生理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实践有那样的重要关系。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人们承认了他的发现,但等到100多年以后,当人们在用效率更高的显微镜重新观察列文虎克描述的形形色色的“小动物”,并知道他们会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和产生许多有用物质时,才真正认识到列文虎克对人类认识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为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人类同各种疾病作斗争中,罗伯特·科赫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1905年他因研究结核病,发现结核杆菌与结核菌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他一生的工作奠定了医用细菌学的基础,为人类征服结核、炭疽、霍乱、鼠疫等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人们誉为“瘟疫的克星。”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是英国微生物学家,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莱明无意中对着培养细菌的器皿打喷嚏;后来他注意到,在这个培养皿中,凡沾有喷嚏黏液的地方没有一个细菌生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弗莱明发现了溶菌酶。他以为这可能就是获得有效天然抗菌剂的关键。但很快他就丧失了兴趣:试验表明,这种溶菌酶只对无害的微生物起作用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作为弗莱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钱恩与他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埃弗里,O.T.(Oswald Theodore Avery,1877~1955)和C.麦克劳德、M.麦卡锡于1944年共同发现不同型的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的转化因子是 DNA。英国微生物学家F.格里菲思于1928 年就发现:将已经死亡的Ⅲ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Ⅱ型菌 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表现正常;若将两者混 合注入,则小白鼠死亡,并从其尸体中可分离出活的可 致病的Ⅲ型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由此推测,在Ⅲ型的死菌体中必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Ⅱ型转化为Ⅲ型,而且这种转化可以遗传给后代。埃弗里和他的同事则进一 步从被高温杀死的Ⅲ型菌中分离出蛋白质、荚膜的成分(粘多糖)和DNA,将这几种成分分别同活的Ⅱ型菌混 合培养,发现只有 DNA能使活的Ⅱ型转化为Ⅲ型,即使无荚膜、不致病的可转化为有荚膜、能致病的肺炎双球菌。证明了格里菲思所说的转化因子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这项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虽然这一发现,曾引起争论和怀疑,但的确推动了DNA的研究,直至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马克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1906~1981)是微生物遗传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分子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1937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物学,在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性研究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促进了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早期研究的发展。1939年发表了题为《噬菌体的生长》一文,成为现代噬菌体遗传研究的开端。1943年,德尔布吕克和卢里亚一起设计完成了“波动”或“涨落试验”(fluctuation test)。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病毒的抗性突变的发生与病毒的存在无关。细菌产生耐受噬菌体侵染的机理不是一种适应,而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推而广之,细菌的抗药性也是如此。即使在细菌中也不存在获得性状遗传的问题。德尔布吕克的另一重要发现是噬菌体基因的重组。1946年,他和赫尔希两人独立发现了病毒能够交换(重组)基因物质的证据,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并且和卢里亚、赫尔希合作组成噬菌体小组,共同开创了美国噬菌体遗传学派。之后又规范了噬菌体研究中有关材料和方法方面的诸多事项,使各国的噬菌体研究得以深入,成果便于交流。
林宗扬(1891-1988)是我国微生物学的第一代学者,他主持的医学细菌学教学宗旨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除了讲授作细菌学,还组织开展了一些细菌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临床细菌学和血清检验工作。早在1918 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瓦氏反应”一文,较早向国内介绍了诊断梅毒的方法和技术;1925 年他首次在我国病人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在实验中自己也受到感染,卧病一年方愈;1929 年与其同事共同发表的“检查斑疹伤寒的沉淀试验———用变形杆菌X19的特异物质检测”一文,曾被《人体病毒和立克次体感染》这部世界权威性经典著作引用。林宗扬及其同事对内部染真菌丛梗孢(Monilia)(有别于外部的真菌)及其基础进行了长达10 年较全面研究,于1930 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真菌的论文,在分离培养真菌、鉴别其种类方面,建立了一套方法和技术,并对真菌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935 年,他编著了《细菌学检验方法》,内容精炼、实用。林宗扬实乃我国医学真菌研究的先驱。
施有光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研究青霉和曲霉菌分类的科学家。1933年毕业时,他对武昌地区的青霉和曲霉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他对采自武汉地区的青霉和曲霉的研究报告。他在我国较早地将国外先进的发酵理论、发酵技术和工艺写进大学教材。年迈的施有光连续发表过多篇介绍国外学术动态的文章。年近八十,他还不顾体弱和家庭困难,坚持上班,积极主动地承担科技英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轻工业研究所恢复正常的科研工作,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作出了贡献。
沙眼衣原体的研究成是汤飞凡事业的顶峰。1929年汤飞凡和周诚浒曾针对日本学者野口提出的“颗粒杆菌是沙眼的病原体”的说法进行过沙眼病原的分离,推翻了沙眼由细菌引起的结论。1936年,到英国合作研究,测定过甲型流感病毒的大小,回国后写了“滤过性病毒研究最近进展”一文,详细介绍了测定方法,讨论了病毒的本质。由于抗日战争和后来的内战,他不得不把这些研究放下。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恢复了中断的研究工作。他首先恢复了对沙眼的研究。在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汤飞凡并没有多少安心从事研究的日子。抗日战争前在上海的几年中,他用可靠的实验否定了沙眼病原是细菌的错误论断,并且和魏曦一起研究过支原体。抗战时期,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昆明西山脚下,滇池之畔建成了一块“科学绿洲”中央防疫处,他领导一批科技人员在这里制造出多种疫苗,这里还是当时大后方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地,为新中国后来的生物制品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好不容易等到新中国成立,有了安定的研究条件,很快就做出了世界闻名的成绩。遗憾的是,当时越来越左的政治形势,迫使这位坚强的天才科学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历史没有忘记汤飞凡,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汤飞凡,国际医学界没有忘记汤飞凡。
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教授从年轻时代起就开始和微生物建立了不解之缘。他研究过与工业微生物学有关的许多微生物,无论食品、医药品、还是工业原料生产有关的我国微生物,他都涉足过,甚至红茶菌,他早在51年,就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它过研究。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找到一些我国特有的菌种,发表过上百篇有关微生物和发酵的文章,编著过《应用微生物实验法》,许多研究成果都已被应用于生产中,解放后,在发展我国现代发酵工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方老也为公家培养了大批的微生物学研究人材。现在,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所、市一级业务骨干中,就有近一半是方老亲自指过的。方老对我国微生物学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人们公认的。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中外学者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坚持不懈的探讨和研究,才使得微生物学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才使得微生物学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一门科学。我们将永远缅怀他们。参考文献:
【1】 孙巨娟.自学成才的生物学家——[荷兰]列文虎克(1632~1723年)[J].科学大众(中学版), 2006,(12)
【2】 moon.巴斯德和微生物[J].健康大视野, 2006,(03)
【3】 岁寒.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J].小学生导读, 2004,(Z2)【4】 弗莱明与青霉素.中国兽药杂志.2003.(08)
【5】青宁生 医学微生物学一代宗师——林宗扬 微生物学报 2005 06 【6】 青宁生.我国早期从事霉菌分类研究的工业微生物学家——施有光[J].微生物学报, 2009,(09)【7】杨桂珍.汤飞凡——第一个破解沙眼之谜的人[J].科学启蒙, 2000,(01)
第四篇:十大著名企业文化
十个企业文化
1.星巴克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尊重自己的员工,依靠自己员工来宣传品牌
星巴克公司内有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原则。1)培训员工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公司通过分权管理机制,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星巴克视员工为品牌的最好诠释者,采取了与以前打广告、做促销等截然不同的宣传方式;2)员工应成为主人:星巴克是第一家给予员工优先股权的公司,并且员工的范围扩大到临时工。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尊重员工,让员工享有公司成功的利益与好处,这就是星巴克文化的核心精髓。◎尊重自己的顾客,把顾客当成自己的朋友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每个咖啡生都要求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星巴克征求客户的意见,每个星期总部的项目领导人都当众宣读客户意见反馈卡。星巴克努力遵循三条原则:1)符合顾客口味;2)创新为的是顾客;3)尊重顾客,营造温馨氛围。顾客至上、文化亲情,给顾客一种家的感觉,这就是星巴克成功的文化基础。
◎尊重所有的供货商,与合作者利益共享
1)尊重延伸到供货商:星巴克希望与供货商长期合作,它对供货商的第一要求是高品质的产品,其次是服务,价格仅排在第三位。星巴克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关系不仅为其带来了稳定的货源,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星巴克的影响力。2)与合作者利益共享:星巴克同别的公司合作并没有侵占它们的主营业务,而是与合作公司进行利益上的共享。◎回报社会
回报社会、关心社会疾苦,这是每一个优秀企业的责任,星巴克可以做得更好。
2.HP惠普
作为美国硅谷的第一家高科技公司,HP不仅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也极富远见。HP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曾说过:“回顾一生的辛劳,我最自傲的,很可能是协助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我特别自傲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恒久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而戴维·帕卡德所说的“价值观、做事方法”,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惠普之道”。“惠普之道的七大核心价值的七大核心价值的七大核心价值的七大核心价值”惠普之道"作为HP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现了HP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受到了HP员工及其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广泛赞誉。它包含了七个核心价值:
1我们热忱对待客户2我们信任和尊重个人3我们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4我们注重速度和灵活性5我们专注有意义的创新6我们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 7我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这七大核心价值观成为HP的工作方式及待人接物的基础。HP企业文化与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平等、尊重、宽容和稳健的人性化氛围,吸引了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使他们的梦想和公司的目标紧密结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司发展和个人提升。
3.雅戈尔企业文化
确定企业宗旨——服务社会、贡献社会、装点人生、创造人生。提炼企业精神——第二次创业,名牌不是终点,步步是台阶,年年是起点。总结经营哲学——品牌与品质同步,人才与事业共长,精神与物质并重。弘扬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家庭化、组织纪律军事化、学习工作学院化、开拓与稳健并重。实施经营战略——名牌战略、名企业战略、争创国际一流、兼并与收购、把企业做大。推行广告战略——以设计带动生产、加强产品设计、以企业形象烘托名牌。策划市场战略——产品定位:西服、衬衫;品牌定位: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一
流服务。重申六大经营原则——竞争原则、盈利原则、用户至上原则、产品质量原则,创新原则、优化服务原则。明晰战略分类——风险回避(多种经营、收购兼并),产品增长(地域扩展、市场渗透)合理化(降低成本、投资)、竞争(市场领先、市场挑战、市场跟踪)战略。
4.飞利浦企业文化永续发展是特色,成为本领域中管理最专业化的公司
公司的目标成为本领域中管理最专业化的公司。
公司的目的,为顾客提供创新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方便的产品、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使在飞利浦工作成为一种愉悦的、令人振奋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
用人宗旨是事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
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量才录用。
5.沃尔玛企业文化
沃尔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传统是造就辉煌的保证。公司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为公司制定了三条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这也可以说是沃尔玛企业文化的精华。1 “员工是合伙人” 2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沃尔玛文化3别开生面的“周六例会”4培训,经常地培训。
6.松下电器:不断丰富的企业文化
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准则的公司。每天早晨8点钟,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
二是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
三是注重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
7.中兴通讯核心价值观
互相尊重,忠于中兴事业; 精诚服务,凝聚顾客身上;拼搏创新,集成中兴名牌; 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中兴通讯高压线。
高压线是中兴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能容忍的行为底线,是与中兴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一旦触及,一律开除——
1.故意虚假报帐。
2.收受回扣。
3.泄露公司商业机密。
4.从事与公司有商业竞争的行为。
5.包庇违法乱纪行为。
我们强调“互相尊重,忠于中兴事业”,不是一种对企业目标的盲从,我们的事业首要的是强调“振兴民族通信产业是中兴人为之共同奋斗的事业”,企业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同时,要为国家和所在社区做出应有贡献,仅2001年,中兴通讯向国家和深圳市上缴税收就达13亿元,这是企业作出的直接贡献,间接的贡献则更多。
8.诺基亚高效的全球化运营、领先的核心技术、远见卓识以及统一的价值观是使其成为业界领先者的重要保证。诺基亚始终遵循擦以下价值理念:客户满意:发现客户需求,给客户带来价值,尊重和关心客户。尊重个人:公开和诚实的沟通,时刻公平对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接受不同事物。成就感: 共同的眼光和目标,责任感,为胜利而奋斗的决心,赞誉。不断学习:创新和勇气,支持发展、容忍失败,永不自满,保持开放的思维。
9.通用电气在韦尔奇的价值观中,企业成功最重要的的就是企业文化,他的管理理论中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通用永远推崇三个传统,即:坚持诚信,注重业绩, 渴望变革。诚信是人之本,也是企业立身之本,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公司,通用不因为规模而害怕变革,而是主动出击,利用企业规模优势,勇于冒险并尝试新事物。对不断变革的承诺使得通用一百年来一直愿意尝试新事物,总愿意进行变革。有成功的事情,但那是过去的成功,通用并不感到满足,而总是从新、从头做起,这就是通用电气对变革的承诺。通用大力对人才进行投入,而且有着良好的、以业绩为主的文化。大胆抓住每个机会,应对每个挑战,不懈追求更快、更好。这些就是通用电气的文化精髓。
通用电气认为,推动公司不断高速发展的两大法宝就是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营运系统。这个营运系统是通用电气不断学习的文化的实际体现--从本质上说,就是公司的操作软件。公司营运系统的重心永远放在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上,其采用的手段就是从通用电气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的重大举措中吸取最佳的创意和做法,分享这些创意和做法并将它们付诸实施。这个营运系统的推动力就是通用电气的软性价值观--信任、不拘形式、简化、无边界的行为和乐于变革。这个体系将使通用电气的各行各业取得它们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所无法取得业绩水平和速度。
10.华为企业文化。
一、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华为把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分解为可操作的标准,来约束和发展企业高中层管理者,以高中层管理者的行为带动全体员工的进步。在号召员工向雷锋、焦裕禄学习的同时,又奉行决不让“雷锋”吃亏的原则,坚持以物质文明来形成千百个“雷锋”成长且源远流长的政策。
二、双重利益驱动:坚持为祖国昌盛、为民族振兴、为家庭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双重利益驱动原则。
三、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华为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平等,不平等的部分用工资形式体现。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四是《华为基本法》所总结的七条核心价值观。
第五篇: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1、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亚里士多德《诗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学科,是从理性上研究文学的基本概念,而不是对文学进行感性的认识,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隶属于“文艺学”
3、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 文学史 文学批评
三个分支的关系:文学史是归纳,整理文学发展脉络以及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文学批评是用理性的方式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做出判断评价进而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具体的详实的文学资料,是文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为文艺理论提供切实的材料支持。文学理论对文学发展、创作、阅读进行总结,提出批评性质的意见,以利于文学更好的发展,总之三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文学四要素
作品 世界 艺术家 欣赏者
5、“文本”(文学文本)“文本”也做“本文”,英文是text,而作品英文则是work,是英美新批评派创造并由于他们而流传开来的概念,其原意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新批评派那里则是指:由作者写成而尚未或有待读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我们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和概念。它集中的反映了新批评的文学观和作品观,作品与作者无关、与读者无关,其意义和价值只在文本的织体内存在,是封闭的独立自足的,不依赖作者和读者的。后来由于接受美学的发展,文学作品逐渐变成了与文本对应又与之不同的概念,那就是经过读者再创造的文本才叫做文学作品,即work。
6、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
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他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是多重图示化面貌,是由 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景,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的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这四个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都以建构再现的客体为目标,而再现的客体本身就不再构成什么了。因此,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以上这四个层面。
7、我国古代的文本构成理论
那就是认为文本是由言、意两个层面构成的。而古人对《周易》文本特殊构成的分解则可以为我们吸收以上西方文本构成理论的合理之处提出言简意赅的文本构成理论提供启示。《周易·系辞》曾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进一步理清了三者的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8、形式美问题是由克莱夫·贝尔
9、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 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一套封闭的独立自足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交流的媒介。
10文学语言的特征
(1)、音乐性(音乐美)。音乐性可以独立存在,就是我们说的诗词格律,这是文学语言音乐性的最高表现。它们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对自己语言的物质方面探索、总结出的最和谐的组配和规律。它们自身就有独立的美感,是一种“有意味形式”。我国的近体诗、词、曲等的固定语音格式就是。它们形成了文学语言最感性的审美方面,也是文学意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如苏轼《江城子》
(2)是修辞性、复义性,即截断字面意义,采用隐喻等方法,尽最大力量创造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词、语句的引申、隐喻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大语言字面意义和文学意义之间的张力,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也就是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我们感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语境方面,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建构自身的内部世界
普通语言,外指,指向现实世界。文学语言,内指,与外界现实的联系被切断了,自己构成一个内部世界。因此文学的一切不必符合现实的逻辑。因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如果放在现实中是违背现实的逻辑的,但文学语言是向内指向自己的世界的,只要遵循它自己世界的逻辑就行了。
(4)接触方面,文学语言是表现性的、表情的。
人类语言符号的两种功能: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日常生活侧重指称功能,文学侧重表现功能,文学语言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此比普通的日常语言更具心理蕴含性。杜甫《春望》
(5)语符方面,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是对语言符号本身的各个层面的扭曲。
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感觉已经麻木了,无法引起审美感受,所以文学要故意运用一些新的语言去描写事物,给我们设置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阻拒我们的理解,从而使我们去认真品味它的语言,感受到美感。阻拒的过程也就是审美的过程。
(6)对话性
巴赫金说的多语体性或全语体性。
10,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的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11、“修辞”,是用语言和思维的技巧来建构卓有成效的具有独特表达力的话语方式,也可以说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主要手段。在修辞的运用过程中,语言会偏离或改变一般语法规则从而焕发出新的表达张力,促使表达者和接受者产生共同的思维动势来获得生动性和新颖感。、12、什么是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态的高形态之一,除了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性,它在叙述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13,典型的美学特征
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因此,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 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典型性格的丰富多彩
2、典型性格的灵魂深度。1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不充分展示环境,性格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据;另一方面,典型环境是由典型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不能脱离人物来孤立地描写环境。
15、典型环境
指的是形成典型人物的性格和驱使他们行动的环境,对于它所反映的时代来说,具有典型性。即既能反映该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和阶级斗争、社会斗争的总趋势,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16,什么是意境
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17,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是表现特征: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是结构特征:“实境”与“虚境”《游园不值》(3)韵味无穷是审美特征:《忆秦娥》 18,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9,叙事的文学分类
三分法是西方文学分类的基本模式。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便将文学分为叙事类、抒情类与戏剧类三个类别。四分法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20、叙事理论
传统叙事理论主要谈论的是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所以传统的叙事理论主要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21、叙事的构成
一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二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三是叙述行为。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本身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内容,人物、事件、场景等。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故事的语句不是被动的,“怎样说”很重。同一件事,说的方式不同,读者接受的效果也很不一样。如“马季下蛋”的相声。“听说”和“亲眼看见”马季下蛋,听者的相信度大不一样。
叙述动作:产生叙述话语的“叙述”行为。叙述话语是由叙述动作所产生的。
22、时间、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讲故事的过程涉及到两种时间——讲的时间、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23,视角(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视角
视角是指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角度。根据他的焦点可以分为三种:
零聚焦叙述 指没有固定的焦点的全知叙述。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一个局外的旁观者。
内聚焦叙述 叙述者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聚焦点在作品内部。采用第一人称,这个人物参与故事中来,通过他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这类叙述有一定限制,叙述者只能够叙述他知道的事情,不是无所不知的,如其他人物的内心就是他不能够彻底透视的。这种叙述可以给人逼真的感觉,引入读者身临其境。
外聚焦叙述 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与零聚焦相反,叙述者根本不晓得任何人物的意识,只是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采用第二人称,最少见。24,什么是抒情
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七弦琴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西方“抒情”这一词的来源点明了抒情的内在特征——抒情和音乐有相似性,基本都是象征性地传达人的内心情感,只是方法不同,音乐用的是音符、旋律,而文学的抒情借用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来象征性地传达感情。中国的抒情写意:中国古代文论很少用“抒情”这个词来概括某种文学类型,而是用其他的词来表达 ,25,哪些体裁善于抒情?
诗:抒情诗是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词亦是。
小说: 一般都是叙事性作品,但也有少数的抒情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抒情性散文
戏剧:戏剧多以叙事为主,但中国的戏曲(与西方戏剧、现代话剧相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曹禺《雷雨》)比较独特,抒情性很强,不少唱词本身就是一首首抒情诗词。如《牡丹亭》的剧本可以被视为是一部抒情性作品。26,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可分为三个构成要素:声音、画面、情感经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27、诗歌的特征
语言的凝练性、意识的跳跃性、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28,戏剧的特点
高度集中反映像是生活,空间有限,必须集中反映矛盾冲突,以台词推进戏剧的发展 29,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最终需靠舞台演出而成立,是通过对话手段来塑造人物,最核心的是戏剧的冲突。30,摹仿说
西方最早的关于艺术的创作观念,柏拉图也从他的哲学角度生发了自己的模仿说。只是对于诗(文学)却是一个例外。“镜子说”在一定意义上是“摹仿说”的变体。“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它的明确提出者是达·芬奇。这一本自画论的著名说法,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甚是风行并渐占主流,后来普泛化为所有艺术理论(包括文论)的基本原理。究其缘由,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理性精神的滋生和发展密不可分。31,再现说 “现象—本质”
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西方文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文学“再现’观得以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尤其在19世纪更是如此。兴起于18世纪、完善于19世绍的现实主义思想,就是继承了“摹仿说”本真精神的一种主流文论。与那种简单化的“镜子说”相比较,现实主义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和再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反映论”。32,什么是灵感
(1)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2)特征: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和创造性。(3)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33,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34,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也是一种与文学的创造活动密切相关、对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现象。35,文学流派的形成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关系密切。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文化都会影响其形成,重要基础和根本原因:思想相近,有共同关心的文学和社会问题,在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上有共同语言,有两个因素影响其形成,外部原因: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内部原因:文学活动自身的矛盾冲突
36,古典主义
诞生背景:17世纪路易十四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发达,为扩大贸易,急需克服封建割据局面,要求政权集中。君主专制制度应运而生。古典主义便是这种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的法国,而后流行于欧洲各国。以唯理论为指导,代表作家有悲剧大师高乃依、拉辛,喜剧大师莫里哀。37,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
1、崇尚理性
古典主义权威理论家 布瓦洛
古典主义的信条:“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这种理性是永远存在、万古不变的,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的神秘主义的作用,但过分强调,就要排斥感情、脱离生活实际。
2、重视类型
注重人物性格的普遍性,而忽略个性。人物往往是某种美德或恶行的化身。如莫里哀笔下的人物:吝啬鬼阿巴贡、伪君子答尔丢夫 3,强调教化
古典主义十分注意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表现美好、崇高的理想。古典主义的诗歌,充满着对国家掌权者和爱国英雄的丰功伟绩的歌颂;悲剧,大都描写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而结果总是前者得胜;喜剧则往往是对于吝啬、伪善等恶品德的讽刺。
4,追求高雅与标准化
体裁的高下:高级:悲剧、颂诗和英雄诗,主人公限于帝王将相等上层人物;低级:喜剧、讽刺文、寓言,主人公才能由普通人充当。
戏剧的“三一律”:时间一致、地点一致和行动一致 语言讲究典雅华丽。“狗”——忠诚可敬的帮手,《奥赛罗》的“手帕” 38,浪漫主义
诞生背景:英法德诸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对未来充满幻想,精神上无限扩张,要求冲破一切封建束缚。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物。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风靡英法德各国。代表作家:雨果、乔治·桑、夏多布里昂;司各特、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席勒、史雷格尔兄弟等。
39、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1理想性强,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各自的人生理想,往往寄托于笔下的理想人物身上: 2感情炽烈:浪漫主义往往通过主观抒情,表现出火一般的热情。雨果《巴黎圣母院》拜伦《哈罗尔德游记》热情歌颂西班牙人的反侵略战斗,歌颂希腊人热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精神,感情至深,引起轰动。
3、赞美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喜欢描写大自然景色,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4手法夸张:浪漫主义者在艺术手法上往往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浪漫主义作品经常写些不寻常的人物、事件,醉心于奇人、奇事、奇境,且充满幻想色彩,具有异国情调。雨果《笑面人》 40、现实主义
广义:模范论。狭义:19史记的现实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19世纪30年代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诃夫,美国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
41、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1、真实性:现实主义特别强调真实性,要求按照现实本来的样子描写。与浪漫主义相比,现实主义作家也有理想、富有情感,但把这些都隐藏在作品对现实关系的真实而具体的描写中。
2、典型性:现实主义不以表面真实为目的,对于生活进行典型概括,其细节描写也是为了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所以,现实主义在描写对象时,就要舍弃一些缺乏特征性的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2、什么是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43,文学风格的特征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44,文学风格的划分
简分法和繁分法。简分法:刚柔二分,影响最大的二分法。豪放与婉约与此大同小异。姚鼐主张应刚柔相济。
45,文学风格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时代文化(2)民族文化(3)地域文化(4)流派文化
46、文学消费
广义:文学欣赏、文学阅读。狭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印刷出版媒介充分发展,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之后的欣赏与阅读。文学消费是整个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
47、文学生产
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作家的生产、出版者的生产。注意:出版者的生产,多样式,书籍、影像、电子书籍、网络等。48,文学接受
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的积极的能力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具有审美,认识,价值诠释、交流等文化属性。49,文学接受的过程
发生阶段: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发展阶段:召唤结构、对话、正误与反误;高潮阶段:共鸣、净化、领悟、延留。50,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51,文学批判的模式
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包括伦理道德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审美批评。现代模式社会历史批判:心理学批判、文化学批判、文体学批判、语言学批判、女权主义批判。
52、社会历史批判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代表观点:孟子:“知人论世”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不要拘泥于个别文字而误解了词句,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了原文的意义,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53,西方文学观念演变
西方整个古典时期直到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时代,“诗艺”((poetry)这个词才是像我们今天理解的“文学”一样普遍使用的术语。西方历史上最早并具有持续影响的探讨诗歌本性以及诗艺的哲学论文是柏拉图著作,柏拉图之后,所谓“文学”者才成为思考的对象。那时对“诗”的性质的代表性理解是“模仿”,正是在“模仿”之下,诗有无价值及其价值所在被反复申说。主要有四方面的变化锻造了现代的“文学”概念。审美化、人文化、民族化、学院体制。
54、模仿论
模仿论是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一种文学观念,尤其在西方。它主要认为文学是对自然和人的社会生活的模仿。古希腊对文学模仿论做了最全面和最成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索和探讨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他使这种思考在当时就成为一门知识,并且他为此写了专门的著作:《诗学》。亚里士多德说:诗“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55、文学的真实
文学中真实的涵义: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56,模仿说
是与文艺本质论的模仿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后代影响很大。但是,正像本质论的模仿说并不全面一样,发生学的模仿说也不能解释全盘。首先在原始艺术里,虽然有一些是模仿现实形象的,如壁画上的牛羊形态和狩猎场面,以及陶器上的鱼形图纹等,但也有些则并不模仿什么,如劳动工具的美化和完全抽象的几何形图案。其次,有些艺术只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既不模仿现实的形象,也不模仿动物的声音,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57、巫术说
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其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巫术发生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
58、巫术说的优点和局限: 巫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艺术起源,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鲜的解释。有其合理性,因为巫术思想的确是原始社会的普遍信仰,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也并不例外。局限在于没有材料能说明所有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目前的考古资料也未能证明巫术的发生一定先于艺术的出现。马林诺夫斯基等民族学家则提供了某些原始部族只有艺术并无巫术的资料,使得“巫术说”难以自圆其说。
巫术观念是宗教意识的萌芽,是人类想通过某种自身行为去控制自然界的主观幻想的产物,有着明显的实用目的,并非是一种审美意识。而且有些学者认为,巫术说,特别是弗雷泽的解释,是贬低了原始人的智慧,因而是不可信的。后来的一些人类学者又逐渐抛弃了这种学说。59,游戏说
游戏说影响力比较巨大。起源于康德,代表人物还有席勒、斯宾塞。康德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束缚,往往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想利用剩余的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人这种游戏的本能,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康德的说法被席勒加以继承、发挥,正式形成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60、游戏说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在于游戏的非功利性说出了艺术的某种特性,所以为很多人接受。但它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备受诟病。第一,游戏说从生物学的观点考察艺术的起源,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因而比较强调人乃至动物的本能。但艺术创造并非生理需要,也不是本能的表露,而是一种审美需要。第二,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也不能解释游戏的本源。谷鲁斯指出,如果游戏完全由于精力过剩,那么当发泄完之后,游戏应该停止。但实际上并不然,喜欢游戏的人和动物,往往玩到筋疲力尽还不肯放手。而且游戏也不仅仅是无目的的活动,目的就是练习了生活技能。小猫玩纸团是练习捕捉老鼠的本领。女孩抱娃娃是练习将来做母亲。(谷鲁斯批评精力过剩说的时候颇有道理,但当他提出练习说时又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小孩热衷游戏,并非练习生活本领,而完全是一种爱好。如小孩做造房子的游戏,经来未必就是要做建筑师。)可见,游戏说内部分析很大,各派都不能自圆其说。61,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念,文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基础或物质生产。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文学的发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经济基础的原因,但文学与经济基础之间隔着许多中间环节,所以经济基础对文学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文学的发展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62,文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从历史的总体来看,两者是平衡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以经济基础为其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有些结果并非经济在起直接作用,但其根本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经济因素。两者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存在众多的不平衡现象。, 63,电子文化时期
进入高科技的电子文化时期之后,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虚拟空间)的兼容,延长了人们的中枢神经,产生了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现实,使世界带有超现实的色彩。
64,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辞,不大考虑表达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但是其实传统文学的渗透还是存在的。网络文字改写了传统文学样态,但并非彻底颠覆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借助网络传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文学。从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看,网络所载重要内容之一,是此前用传统方式书写并已经历久而成为经典的文学。这标明人们看到了网络具有的巨大的传播力量,从而将这些经典文学输人网络,使之在网络这个巨大而迅速的载体上被更多的读者阅读。既然在同一种媒体中,网络原创文学就势必会在传统经典文学那里吸取资源。在网上进行文学书写的网民,必须具备初步的文学修养,其所写的东西才能够让其他网络文学阅读者体验到文学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