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读书倡廉成为时尚
让读书倡廉成为时尚
读书是人生一件快乐的事。对党员干部来说,多读书对陶冶情操,促进勤廉,提升个人修养和能力素质大有益处。
反腐倡廉建设要取得长远的成效,培育廉洁的理念和价值观不容忽视。中国是一个重“情”的社会,凡事讲感情。一个不讲感情的社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但如果完全感情用事,就会忽视原则。若把“情”字带到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违规、违纪、违法。因此,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法纪观念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不管法纪如何严厉,制度怎样完善,抗拒腐败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是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要把持住这道最后防线,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因而,提倡通过读书学习,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从政,调动社会成员参与支持廉政,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风尚十分必要。
读书倡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收到实效,应注意“四防”:
一防懒。惰性是读书的大敌。由于思想懒惰,有的对学习不那么感兴趣,有的不愿学习,有的忙于事务和应酬,无暇学习。汉字“忙”的写法是,“心”加“亡”,人太忙,不读书学习,就会心灵荒芜。祸生于懒惰。党员干部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确实很累,但再忙也不能放松读书学习,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活到老,学到老。
二防浅。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深入学习,最有益的书是那些让人深思的书,要学会悟,领悟、觉悟、感悟。把握悟要注重三点:觉悟要高,思想境界要高,关键在于理想信念要坚定;感悟要深,用炽热的心去感受工作和生活,去追求目标和境界;领悟要好,用科学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和人,正确对待组织、社会、他人和自己,理智地对待现实。
三防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读书学习不能把学的东西束之高阁,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实践。作为权力的行使者,要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行动,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人民满意之事。同时,要联系思想实际,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到不德之事不干,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举不为,对腐败现象必须“零容忍”,不能让其有半点空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四防躁。当前,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防止心浮气躁。读书在于修身养性,增强的是道德素质,强调心平气和。有人打比方说,公务员队伍就像是建筑物中的一面墙,每个人都是墙上的一块砖。在上面的不要自满,因为没有下面的支撑你就会掉下来;在中间的不必自卑,感到上挤下压,十分难受,要想想下面的正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最下面的也不要觉得自屈,要想着外面还有很多砖等着进来呢。不是吗?这样思考,我们的内心才能平和、协调、和谐,才能使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第二篇: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聊城实验小学张蕾
俗语说“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可见自古就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使我们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读书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书引领我们健康成长;书就像是不会说话的师长,循循善诱,教导我们;书还是一扇大门,通往未来世界,使我们对世界产生探索的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常有的事,但只是读一些有关具体的教学刊物,如《山东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中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在接过《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经过细细研读,它让我震惊,书中共有5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教学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尽管现在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理念,正符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新课改新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就像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一样,结合具体的事例给人以启迪。读过此书,犹如春风拂过心田,扫净心中的疑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到: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讲的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问题,他认为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以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它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了。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作为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非常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在我的课堂中,也经常地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一切条件,特别是对学困生给予的偏爱,发现他们点滴的闪光点,张扬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的转变。由此,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它不应该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也应把指挥棒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讲解,让他们进行生与生的交流、沟通,充分体现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到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知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所以,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时常有成功的满足感,促进他们不断地进步。
有人说,小学还不好教吗?我师范毕业所学的知识足以教小学了,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再读书了。关于这一点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专著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让在座的教师和领导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说:“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里的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储备”。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得益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充满活力的小溪流来滋养它,这些潺潺不断的流水,既是平时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的读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如果一位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应归功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教材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的同时,自己也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要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材,那么就要读学术专著,应当在我们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材里所
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中,我们所教给学生的课本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沉思、反省自己,使我的心灵得以净化,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为我的教学解惑、引路,使我犹如面向宽阔海洋之感觉。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时尚,共同来享受读书的快乐,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
第三篇:让读书成为生活的时尚[小编推荐]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时尚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生活的时尚》。
读书是快乐的,快乐来自读书的收获。我们读书,知道了祖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我们读书,看到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我们透过书的咫尺之窗看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书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从书本中我们学会了爱。在读书中,我们成长着,收获着,收获着自信和成功。
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这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今天,国力的竞争已开始转变为文化与科技的竞争,世界文明的步伐镌刻着知识的烙印前行,中华民族的腾飞也必将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动力和社会风尚。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的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期待我们充满活力的校园多一些静坐读书,多一些文化气息,多一些探索精神,期盼全校的师生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亲近阅读,让读书成为文锦学校新风尚!
借着这个机会我代表文锦学校少队、共青团向全院广大师生倡议:
一、勤于读书,读书是一种德行,学于点滴、习于心田、融于交流、思于久远,在理性的启导下,在神圣与道德之间,读书使人获得灵性和自由,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读专业精技书,更要读立德修身书。
二、善于驳书,读书能使人们看的远、看的淡、看透人生的成败得失、贫富多寡、悲欢离合,使优点得到发扬、缺点得到抛弃。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书中的知识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要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心态去学习。
三、精于用书,读书是为了增长认知能力,通过读书,让我们汲取了百科知识,懂得了经典哲理,通过读书,让我们丰富了真理经验,少走了曲折弯路,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我们要完善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品格。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把全民读书活动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在浓浓墨香中,体验读书的喜悦,丰富心灵的世界。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时尚的新元素,让我们读书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谢谢大家!
第四篇: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有的人年纪还不到四十,就把全部精力、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为孩子读书奔忙,或陪读,或辅导,或请家教,或找老师补习,而自己却疏于学习。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心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的责任,这没有错,天经地义。但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追求,放弃了自身的继续学习和奋斗,乃是认识的误区。这个认识误区或许与旧的体制有关,获得文凭就等于获取了铁饭碗,于是就以全部的精力去帮孩子获取文凭和铁饭碗,却不知这不仅使人才培养失去意义,而且也是过时的认识。学习不仅是青少年的事。一个人活在世上,终身都需要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恐怕不仅是对孩子们说的。青少年时代学的东西,还得时时温习方能经世致用,转化成一种立身处世乃至于立业成功的能力。何况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饱学之士也难以穷尽世间学问。因而,“活到老,学到老”,确是人生至理,成为老一辈革命家勉己励人的格言。当今之世,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放松或放弃了学习,就会在哪一个年龄阶段落伍。终身学习,已经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不少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学习不仅是莘莘学子的事,整个社会都应该有读书学习的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当然是学习的场所,然而,其他社会组织又岂能与学习绝缘?即便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也不能例外。比尔·盖茨就在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努力把微软公司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发明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从而获取最佳的效益。全民学习,将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对个人而言,在学习这方面先走一步,走快一点,才能在工作中、事业上保持优势。对城市而言,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正是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创建文明的最佳结合点。学习使人充实,使人进步,也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活力。应该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当然,学习对个人、对企业,对一个地方和单位,首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这不是靠搞形式主义所能奏效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学习,徒然浪费人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会令人生厌,不会有任何实际成效;“要我学”的学习也不可能持之以恒,只有“我要学”的学习,才能学得下去,学出滋味。不要说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就是边远山区的农民,一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看到学习能使他们看清致富之路、得到致富之术,一旦发现学习能使他们掌握法律常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体会到学习能使人们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乐趣,就有可能进入一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无论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还是学习型乡镇,需要组织者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引导人们意识到这种需求。这里还要说,一个人三四十岁正是黄金年华,事业刚刚起步,生活道路很长。虽然天下没有不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但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未必是明智的态度。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事业有成的父母本身就是子女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陪读、辅导、家教和补习吗?当学习成为人们的实际需求,才会成为一种时尚。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今天4月 23日, 是世界读书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师有话要对全体同学们说,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人也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读书虽然不能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一个家庭可能缺少这又缺少那,唯独就是不能缺少书。”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温暖的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暖春时节,希望每位同学能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珍惜每一天的读书光阴,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点燃读书的激情,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