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3期团课材料
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
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名在校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校园文明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但目前我们的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有所抬头,例如随意旷课,上课迟到、早退;携带食物进入课堂,把庄严的课堂当食堂,果皮纸屑等垃圾随手丢弃在课桌里;男生在公共场所吸烟;男女交往行为不得体,公开场合有过分亲昵的举动;个别寝室内务卫生较差……上述种种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不仅违反了我校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也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影响了我校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院团委组织部开展“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团课学习,此次学习是为了加强和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养成良好的、文明的日常行为习惯,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此,我们向全院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争创无烟宿舍、无烟班级、无烟校园。
二、文明学习。做到不旷课,不迟不早退;坚决杜绝在自习室里大声喧哗、打电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诚信考试,不作弊。
三、文明行为。传播礼仪,践行文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校园里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打招呼。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应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所做过于亲昵的举动。
四、文明举止。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穿戴整洁、着装得体。言语文明,态度友善,行为优雅。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文明娱乐。合理分配时间,科学上网,不痴迷网络。
六、文明宿舍。维持宿舍良好的生活环境,按时归寝,杜绝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
七、文明就餐。排队打饭、不拥挤,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八、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习惯成自然,从小事做起,必能成大气候。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团课,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大学生。
提问:
(1)在校园中你有发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2)请大家说说怎么样才能杜绝不文明的现象出现”?
(3)说说我们如何做一位文明的大学生?
请各班团支书根据主题开展团课,上交一份团课心得并拍照存档。
院团委组织部2011年11月(编)
第二篇: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文明,一种道德自律,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形成的文明之光,灿烂耀眼,源远流长。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共处的平等,它能使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幸福生活得到保证。更能使我们国家和集体的公序良俗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进而使我们生活的周围变成一个欢声笑语、鸟语花香的“大花园”,在这样的大花园里,每天都会呈现一幅幅美好感动的画面,一幕幕“微笑,团结,礼让,仁爱”的美丽场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礼仪文明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文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人生百态,世间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与人的思维意识也是参差不齐,各具特点。尽管一直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可是我们生存中的各个角落,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文明行为:“随地扔垃圾,公众场合抽烟,言语粗浅,行为随便,不按规定排队乘车,生活铺张浪费、制造噪音深夜扰民等等”,试想如果那些不文明行为一直延伸下去,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形象,还会影响到我们生存的集体,严重的,更会使我们的周围戾气泛滥,百害而无一利。
《礼记》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要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观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做到真诚学习提高,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习惯和修养就培养起来了。而要真正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首先就要对文明的高尚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以足够的诚意让“文明点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约束力与自己的行为意识相溶,在努力进取中培养自己的文化教养和道德素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文明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重在细微处入手。平日里,我们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维,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以其坏习惯的微小而为之,那怕扔一个纸片,说一句脏话,折一枝花草。更不能以其善行的微小而不为,为小善而至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正其身,慎其行,一声谢谢,一个微笑,一次搀扶,一句问候就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传递温暖于千里,随手捡起的一片香蕉皮,可能使过路的人免于受到摔倒的危险,随手捡起一个烟头,就可以使环卫工人少一点辛苦,这是举手之劳,却也是一份免于他人受苦的善念。
养成文明的习惯,要着眼于细节,衣着得体,谈吐儒雅,文明礼貌。还要注重心灵素养,宽厚仁慈,心怀感恩,尊重他人,传递爱心。犹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一名年轻人因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在他焦急无助的时候,偶遇一位中年男子正巧经过,见此情景,男子二话没说,便就近找了家具等帮他把车拉到镇上,年轻人拿出钞票对中年男子表示感谢,中年人只淡淡的说了一句:“我不要钱,只要你一个承诺,你要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尽力帮助他人”,在后来的日子,年青人主动去帮助了很多人,并且从来不忘向他人转述那句同样的话。许多年后,年轻人又因一次意外被困在了孤岛上,一个少年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他感谢那位少年,少年也对他说着同样的话:“我不要你的感谢,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尽力去帮助他人,传递爱心”,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暖流,原来传递的力量如此这般大,我做的所有好事最终都会回报在自己的身上。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即是个人素养修炼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前提。在平日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勤俭节约,正直善良;在家里我们敬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关爱兄弟姐妹;在单位我们自觉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团结同事;在社会我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自觉保护环境。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关注身边好人,挖掘好人,鼓励好人,帮助好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真正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生存的集体、社会营造一个“人人要文明,人人讲文明“的良好风气。(三原县供电分公司 崔雅)
第三篇: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有的人年纪还不到四十,就把全部精力、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为孩子读书奔忙,或陪读,或辅导,或请家教,或找老师补习,而自己却疏于学习。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心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的责任,这没有错,天经地义。但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追求,放弃了自身的继续学习和奋斗,乃是认识的误区。这个认识误区或许与旧的体制有关,获得文凭就等于获取了铁饭碗,于是就以全部的精力去帮孩子获取文凭和铁饭碗,却不知这不仅使人才培养失去意义,而且也是过时的认识。学习不仅是青少年的事。一个人活在世上,终身都需要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恐怕不仅是对孩子们说的。青少年时代学的东西,还得时时温习方能经世致用,转化成一种立身处世乃至于立业成功的能力。何况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饱学之士也难以穷尽世间学问。因而,“活到老,学到老”,确是人生至理,成为老一辈革命家勉己励人的格言。当今之世,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放松或放弃了学习,就会在哪一个年龄阶段落伍。终身学习,已经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不少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学习不仅是莘莘学子的事,整个社会都应该有读书学习的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当然是学习的场所,然而,其他社会组织又岂能与学习绝缘?即便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也不能例外。比尔·盖茨就在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努力把微软公司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发明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从而获取最佳的效益。全民学习,将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对个人而言,在学习这方面先走一步,走快一点,才能在工作中、事业上保持优势。对城市而言,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正是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创建文明的最佳结合点。学习使人充实,使人进步,也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活力。应该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当然,学习对个人、对企业,对一个地方和单位,首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这不是靠搞形式主义所能奏效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学习,徒然浪费人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会令人生厌,不会有任何实际成效;“要我学”的学习也不可能持之以恒,只有“我要学”的学习,才能学得下去,学出滋味。不要说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就是边远山区的农民,一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看到学习能使他们看清致富之路、得到致富之术,一旦发现学习能使他们掌握法律常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体会到学习能使人们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乐趣,就有可能进入一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无论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还是学习型乡镇,需要组织者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引导人们意识到这种需求。这里还要说,一个人三四十岁正是黄金年华,事业刚刚起步,生活道路很长。虽然天下没有不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但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未必是明智的态度。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事业有成的父母本身就是子女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陪读、辅导、家教和补习吗?当学习成为人们的实际需求,才会成为一种时尚。
第四篇: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讲话稿
国旗下讲话稿:《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罗玉燕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文明是一种习惯,素质就是不用提醒。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最近<<读者>>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素质就是不用提醒”。说的是很多公开场合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提醒语。其实哪国人都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偏就我们的国人必须把“请勿随地大小便”贴到墙上。走到街上随处可见“请勿”。“请勿随地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请勿插队”“请勿……”,难道我们的国人是不是真就这么没有文明,不让人打着骂着不让人指着鼻子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就不行?有人说,贵族是需要几代人的沉淀的,一夜暴富的人银子再多也不过是暴发户或者土财主,成不了贵族。同样的道理,文明,也是需要数代人努力沉淀的。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希望我们的法规中再出现“不准随地吐痰”之类的字眼,这些本应是我们很自然的一种生活习惯。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乒乓球台周围总是有同学留下的饮料瓶,饮料罐;尤其是星期
六、星期日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可能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课间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随意拿小店里的东西;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把冷饮及一些食品的棍子往下水道塞,甚至有些同学做恶作剧--------拔掉同学自行车轮胎的气门芯……学校是学做人的地方,有了这些现象,难道我们不脸红吗?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校园里有宽敞的教室,有广阔的操场,更有诲人不倦的老师,这是我们生活的园地,是我们学习的殿堂。我们在这里尽情挥酒汗水,编织明天的蓝图,更要学习文明的习惯去呵护我们的校园。路旁花坛上的花朵,只可惜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手中的垃圾,使其物有所归,不可任意处之,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对待身边的同学,常怀一颗友善的心,言行亲切,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与敬爱的老师相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恭敬于礼,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对于各种设备,厚德载物,不敢损害,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文明是种终生的修为,严于律己,见贤思齐是获得文明的途径,孔子说:“君子元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文明亦如此,只要我们心系文明、实践文明、那么文明的素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成为永久的财富,这种财富超越了物质,它无形而无不在,它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同学们,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让我们利用《新区小学行规礼仪儿歌读本》,一起创建文明。树立“搞好校园卫生从我做起”的理念将成为我们所有向小人共同的努力。“捡起这个纸团,你捡到了一种快乐;丢掉这片果壳,你丢掉了自己的美德。”我们希望这样的话语成为新区小学每一位同学的箴言。我们号召新区小学的所有师生一起修养自己的美德,拾捡自己的快乐。“文明”将是我们行为的原则;“奉献校园、传播文明、关怀他人、懂得感恩”也会成为新区小学的新风;来吧!让我们亲爱的校园变得更加洁净,让我们所有同学的心情愉悦,让我们用文明的言行装扮我们美丽的新校园!
第五篇: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
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聚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刻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
一、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微”字上下工夫
俗语说:“针大的窟窿能有斗大的风”,“千里之堤能溃于蚁穴”。如果不注意细微之处,不从细微之处进行自省,就等于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疤”养成“巨痈”。胡长清、成克杰、李真等等,每一个最终被查出来的腐败分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笑纳”一条烟、一瓶酒,“帮忙”签个字、批个条子开始慢慢滑向深渊的,这就是“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因此,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复杂形势下,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当作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样对待,一定要及时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进行深刻的自省,切实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入手,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
二、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深”字上下工夫 当前,许多人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刻的自省,即使“自省”也是蜻蜓点水。这是因为自省本身就是蜕变的过程,这种“蜕变”就等于揭开旧日的伤疤,撕开因时间而忘却疼痛的伤口。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自省就是要“不怕丑”、“不怕痛”,因为今天的“出丑”正是为了明天的“不出丑”,今天的“痛”正是为了明天的“不痛”。因此,作为共产党员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要用锋利的解剖刀去解剖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产生刻骨铭心、切肤之痛,只有这样解剖得越准确越深刻,思想的成熟度才能越高,取得的成效才可能越大。
三、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常”字上下工夫
古人修养就非常重视“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范文正公尝曰:“吾每夜就寝,必计一日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若相称,则熟寐;不然,终夜不能安枕,明日必求以称之者。”古人尚且“吾日三省吾身”,以“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来校准、对照和检查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时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象每天的“洗脸”和“扫地”一样,随时除去“灰尘”。经常问问自己:一言一行是不是符合党员的标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自己的身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时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在头脑里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唯有常自省,才能常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
四、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改”字上下工夫 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但这只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因此,新时期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千万不可“光打雷不下雨”,“知过而不改”,无视它,不去纠正它。古人讲过:“有过勿惮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孰能无过”,重要的是对缺点和不足的态度。怕只怕,明明错了,也明知错了,却偏要癞蛤蟆垫床腿——死扛着。“知错而能改,则善莫大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怕有缺点和错误,只要我们勇敢地拿起自省的武器,就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的内在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自省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要求“省己之言行,省己之思想,省己之习惯,省己之品格,省己之长短,省己之进退”,它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的有力思想武器,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作为银行一线员工的我要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