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 2010-3-10 12:55:00 | By: 天马行空 ]
推荐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大学生应邀参加某公司职员应聘,公司老总把前来应聘的人员分三天三次用相同考题的试卷进行考核,其中一位三次都以相同的答案相同的分值(99分)名列第一;而同来应聘的另一女孩,第一次以95分名列第二,第二次以98分名列第二,第三次也以99分的好成绩与朋友并列第一。这样这位女孩被公司录取,而那个三次都高居榜首的应聘者却被拒之门外。大惑不解的他找到老总追问原委,公司老总给他的答案是:你虽三次都高分,但三次答案一模一样,毫无新意。公司职员不单要有才华,更应懂的反思,善于反思,善于发现错漏的人才能有进步;公司之所以三次考核试卷一样,不仅仅考知识,也考反思能力。落聘者听后,哑口无言。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在课堂上,而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走专业化成长之路。现在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精彩,在关注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表现得都比较出色,但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与新课程的实质相违背,或是用旧瓶装老师,或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花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的不解、浅解、误解,这也正显示出教师向专业化成长的迫切性。要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就要看清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必须在教学反思上做足文章,做大文章。与威海教育学会网站结缘已有三个年头,在这里,我开辟了自己的博园,建起了自己的论坛主题帖,三年来,我留下了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和反思。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乳山市教育局孙希敏局长在全市教科研成果推广会上曾对我善于教学反思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记得教育学会孙主任也对我说过,两年来,你能如此执著,如此坚持,真的是不容易。其实我倒没觉得,我认为这纯是习惯使然。当它已成为一种习惯,潜移默化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或是生命的一部分时,它似乎就会与我的血脉相依,不离不弃。学习是如此,教学反思更应如此。这么多年来,如果说写起文章我能得心应手,我认为完全得益于坚持积累,习惯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成长源自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不断总结、反思。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师的实践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师职业生命的主阵地,教学——教师职业生命的主旋律。教师专业化成长,当然应聚焦到课堂,定位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推动教师自身的总结、探索与创新,促进与同事、学生的合作,把教师的发展与课堂教学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统一起来。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既能为教师充电,也能为教师补钙。自我反思本质是理论家与实践者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自我、科学客观地评价自我有了反思,才有了对自己的挑战,也才有了自我的不断提升。思想冬眠了的人,永远都不会反思。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获取教育的真谛。
课堂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后则奋进。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反思,着眼于一个“细”字,落实于一个“写”字。从细节中捕捉精彩,让妙笔生成智慧。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师生精彩互动的瞬间回眸,师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连珠的妙语;课堂教学瞬间的感悟,对课堂突破事件机智沉着的应对举措。反思失误之处,即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的是否适时是否到位等等。通过对这些成功失误之处的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反思。
才能让自己扬长避短,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良方,才能让自己在山重水复时感受到柳岸花明,才能让自己在春风得意时保持头脑的清醒。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要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同事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产生思维碰撞,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自己的反思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理性。
行成于思而荒于嬉。我们理应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不断超越,在反思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走近名师,一步步走向成功。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正如大部分老师一样,我小高也评上了,学历也够了,虽然我还是勤勤恳恳的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上好每一节课,还是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可看书真的比以前少了很多,平时教学的忙碌让我总为自己寻找理由,总感叹:阅读的阳光对我来说黯淡了些,实在没有时间读书啊!其实,我们都明白,一个营养不良的教师怎么面对每天灿烂的学生?为了学生,我也深深感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我清楚地认识到不管你多么热爱本职工作,多么热爱你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不能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使命的,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充电,不断提升自己。
每天都有有无数双眼睛在关注着我们,有无数颗心灵在模仿着我们,我们是老师。学生从我们这儿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它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让我们的心充盈起来。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更丰富多彩的生命滋味。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懂得要想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每天的课堂教学会或多或少地留下许多遗憾,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以后,教师设计的疏漏不找自现。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还要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及时写下来,善于写随笔,这样既能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又能锻炼自己的文笔。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常见的问题,但是往往因为它们太普通了,而被我们所忽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并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到平等的互学者。
可究竟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反思: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那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的情况。平时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和教学设计。利用听评课、集体备课、集体交流之机,要积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从结果反思过程。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成绩,不断反思自己,努力寻找成败的原因,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其次: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教师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实践。认真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再次: 在和同事之间的相互研讨中自我反思。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相互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还要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
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只有反思,才能拥有新的方法;只有反思,才能开创新的天地。
今后, 我将注重自己的学习和反思,争取在不断学习和点滴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反思并快乐着!
第二篇:教师演讲稿: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聪颖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在自家四楼阳台上目送孩子上学之时,向学校、向教师发出了这句天下母亲都会发自内心的问话。
我相信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之人,读到这话均会为之一颤,继而叩问自己:我是否把那个“欢欣诚实又聪颖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十八岁,已然老朽”的青年?这种叩问,就是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事实上,似乎没有一种教育会是完美的,由是,反思就成了一门必修的功课,且是纵贯教学生涯的功课。为了那个母亲和她的孩子,为了天下所有母亲以及所有的孩子,为师者当把反思铁定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过程,并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为了减负从而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要向课堂要质量;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教师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反思课堂,“向课堂要质量”不是一句口号。课堂教学历来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教育界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均表明: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掌握了新课程教育的主动权;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奏响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凯歌。著名心理学家琼·皮亚杰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现和发明。”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授课时间大大缩短,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多了,若依旧一味单向灌输和搞题海战术,非但学生的素质不得全面发展,就是教学任务恐也难完成。“向课堂要质量”已然成为我们绕不过的坎:如何充分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反思课堂
是关键!
反思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只是梦想。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是能恒常地反思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每日“三省吾身”,学会解剖自己。我们提倡每位教师在教学之后,都应养成冷静反思的习惯,并认真做好教学后记。这对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恒久地坚持,这些教师定然会成为一个又一个能独立思考、能独立判断的人。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在教学的百花园中,让我们用心去呵护这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满苑,让花朵满枝,让思想的果实缀满枝头。
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第三篇: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
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聚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刻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
一、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微”字上下工夫
俗语说:“针大的窟窿能有斗大的风”,“千里之堤能溃于蚁穴”。如果不注意细微之处,不从细微之处进行自省,就等于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疤”养成“巨痈”。胡长清、成克杰、李真等等,每一个最终被查出来的腐败分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笑纳”一条烟、一瓶酒,“帮忙”签个字、批个条子开始慢慢滑向深渊的,这就是“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因此,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复杂形势下,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当作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样对待,一定要及时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进行深刻的自省,切实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入手,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
二、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深”字上下工夫 当前,许多人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刻的自省,即使“自省”也是蜻蜓点水。这是因为自省本身就是蜕变的过程,这种“蜕变”就等于揭开旧日的伤疤,撕开因时间而忘却疼痛的伤口。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自省就是要“不怕丑”、“不怕痛”,因为今天的“出丑”正是为了明天的“不出丑”,今天的“痛”正是为了明天的“不痛”。因此,作为共产党员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要用锋利的解剖刀去解剖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产生刻骨铭心、切肤之痛,只有这样解剖得越准确越深刻,思想的成熟度才能越高,取得的成效才可能越大。
三、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常”字上下工夫
古人修养就非常重视“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范文正公尝曰:“吾每夜就寝,必计一日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若相称,则熟寐;不然,终夜不能安枕,明日必求以称之者。”古人尚且“吾日三省吾身”,以“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来校准、对照和检查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时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象每天的“洗脸”和“扫地”一样,随时除去“灰尘”。经常问问自己:一言一行是不是符合党员的标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自己的身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时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在头脑里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唯有常自省,才能常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
四、共产党员进行自省,要注意在“改”字上下工夫 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但这只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因此,新时期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千万不可“光打雷不下雨”,“知过而不改”,无视它,不去纠正它。古人讲过:“有过勿惮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孰能无过”,重要的是对缺点和不足的态度。怕只怕,明明错了,也明知错了,却偏要癞蛤蟆垫床腿——死扛着。“知错而能改,则善莫大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怕有缺点和错误,只要我们勇敢地拿起自省的武器,就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的内在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自省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要求“省己之言行,省己之思想,省己之习惯,省己之品格,省己之长短,省己之进退”,它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的有力思想武器,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作为银行一线员工的我要让“自省”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四篇: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结草衔环、卧冰求鱼,这四个典故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它们用一个共同的词汇可以概括,▲即“感恩”。翻翻史书,我们不难发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类似的典故数不胜数。▲“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格言可谓童叟皆知、家喻户晓。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当代革命军人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知谁之恩、为何感恩、如何报恩,是每一位战友都应该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这节课,我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第一个方面,常怀知恩之心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都离不开部队、社会、家庭给予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关爱和帮助。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施恩并不求回报,但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所受之恩惠,知恩图报。那么,我们究竟要知谁之恩呢?
▲一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游子吟》中,诗人孟郊形象地描绘了一位慈母的爱子深情,很朴素、很细腻、很自然、很感人。俗话也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却认为父母的含辛茹苦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志在部队吃点苦头、受点挫折,就埋怨父母把自己送到部队来。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大二时父亲在车祸中遇难。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女孩大
难困苦乃至生死的考验。如今,部队培养的人才遍及军营内外,有的成为部队的技术骨干、训练标兵,有的成为地方的公安干警、高级厨师,还有的是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为政一方的父母官。可见,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二个方面,常思感恩之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当代军人,我们更应该常思感恩之义,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首先,感恩是一种优良品德。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其中包含了感恩这种优良品德。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事。老将军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多次向中央报告,希望死后能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在报告中他写道:▲“生当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60年的戎马生涯,老将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然而忠孝难以两全,对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将军时刻铭记在心。还有一个是“小郎铮”的故事。▲图片上这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就是小郎铮。5.12汶川地震发生10多个小时后,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满脸是血的小郎铮。当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的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一个三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感恩之情,成为抗震救灾中的经典瞬间。从以上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感恩之举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善良,感恩之情维系的是人心的美好与和谐。
▲其次,感恩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受恩于他人,受恩于社
▲第一,要在对党忠诚中升华赤子情怀。作为军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党的恩惠,所以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这里,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千万房屋化为乌有,几十万人民群众被埋废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13万大军无惧任何艰难险阻,从大江南北赶赴救灾一线,用双脚走出了一条条生命之路。▲这个画面大家可能还有印象,5月18日重灾区北川县北川中学里,一名年轻的战士面对痛哭的父母,眼泪忍不住的哗哗下落,最后终于哭跪在地。他叫陆苇,家就在北川县城。地震发生后,家中9名亲人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其中还包括他的爷爷奶奶。他知道这些亲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是救援前指里唯一的通信兵。在整个灾区通信全部瘫痪的情况下,他肩负着通信保障的重任。面对悲伤的父母,他含泪说道:▲“我知道家里人需要我,但掩埋在废墟中的千万万的父老乡亲更需要我啊!”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官兵在忠与孝的抉择之间,毅然选择了尽忠。就是因为我们是党缔造的军队,只要党一声令下,我们就坚决执行命令、毫不退缩;就是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当人民有难时,我们就应当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第二,要在献身使命中书写人生豪迈。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官兵以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在激情燃烧的训练场上,全体将士摸爬滚打、苦练技能、确保打赢,在十万火急地抢险救灾第一线,每名官兵夜以继日、奋勇争先、无所畏惧。▲“抗震救灾英雄战士”
民情、报国家”的军人典范。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教师应努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学校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处可见的图书橱柜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有书看,各种激励、评比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所举行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更是将孩子的读书热情点燃起来,如读书月、读书节的设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创建“书香”班级、争做书香少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制作小小书签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读书手抄报、作文比赛使学生的读书成果得到展示;读书交流会上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让学生的见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活动中收获着、成长着„„
久而久之,读书已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书香在孩子中间弥漫,他们在书海中畅游,品尝着读书带来的甘甜,感受着读书带来的蜕变。
书香溢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