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想一想,日子过得可真快,一眨眼我们大同分公司成立已近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日子里,天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而忙碌的工作也使我变得成熟、奋进,一直推动着我前进,使我不断进取,做到更好。
关于工作,我的态度,无论你工作的环境怎样,身边的人是怎样的,记住一点,做好自己,让每天都不虚度,这才是关键。或许你会受环境的影响,或许你听到的负面情绪很多,这都不是关键。曾经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他们的口才是很大的优势。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不这样认为了,工作中能够认真总结并且有着非常强责任心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你可以是初出茅庐,也可以是久经沙场,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进步,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听失意者的抱怨,更多的时间去和有见解积极向上的人讨论些什么,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实属不易,但是丢掉却十分简单。好比是早晚各要洗漱一样,相信早上醒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刷牙洗脸,这是一种好习惯,但是晚上能够记起来并坚持刷牙洗脸的可能就不会太多。就比如学生时代,总是喜欢摘抄和积累接触到的一些美文名篇,有的时候甚至于为一些名言警句东搜西罗,然后满满地誊写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供自己学习之余诵读和翻阅。不管是因为学习所需,还是满足自己当时的一种自我需求,这着实是一种好的习惯,假如能够坚持不断,摘录本应该能有一大落了。但是当学生时代告一段落,这样的习惯也就黯然流光。有时偶尔想起上学的那些时光或者无意间翻到曾经的记录本,还会想到以前的这些经历,看到这种习惯的无法坚持和延续,多少有点神伤。
而如今在工作中总会在某一不固定时间对前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喜欢用文字来记录期间的得得失失,有话则多,无话则少,不论得失几何,作为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始终保持活跃着的思维,让自己能够在精神的时空里寻求一种寄托和慰藉。曾经一度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而焦虑,不能用过硬的知识帮助小伙伴们一直是我最苦恼的,不过现在我想任何一刻学习都不晚,关键是我们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们的心理装的是要做不一样的人,平凡中透着不平凡,要有安身立命的根本,拾起你的激情,投身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每天做好计划,把大方向确定好,然后就是坚持不懈,学习和领悟,少说些漂亮话,多帮助身边的人,我想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实,工作犹如人生的旅途,它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永远都川流不息,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它,你便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妙而不可缺。
如果你把学习的心思放在了第一位,你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看到的也都是阳光灿烂!2014加油!!
第二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培养对象材料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长岭一中袁媛
时间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学年悄然而过,这学期又及将结束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也许这一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领衔人及伙伴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数学课的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于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有幸多次听于老师的常态课。这些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于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四、推门听课,专业引领
一年学来,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次抽出时间听我的课,对我进行专业指导。大到一节课怎样设计课堂更高效,小到课堂中一句话,教学具的准备及使用等课堂细节,使我从一年前对教学的迷茫转变到现在对教学的迷恋。
1、反思。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
2、提问的技能。“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学到了教师怎样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名师培养对象材料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3、教师要设计追问。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4、教师要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如: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艺术性。如: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通过听课和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选择的教学策略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细致入微的,要经得起推敲,这便是教学智慧,是一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脉络,及时进行应变的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程式,课前是无法预设的。教师只有葆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随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做出智慧的反映,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彰显生命成长的价值。
有机会参加工作室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她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我下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心得体会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是教师成长成功的必由之路。要天天学习,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要让学习支撑教育的生命。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成长的需要。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精神,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教育实验,都在追求一种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必须。
由于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如果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的形成,那么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地养成大量的好习惯。因为教师的脚印就是学生前进的方向,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时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是实践验证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所以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大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你会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我们万万不可轻视这些需要漫长形成却至关重要的好习惯的培养。有什么思想,就有人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人么养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当然,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改变习惯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良好的习惯来保障行动的正确执行,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操控习惯,而绝不能被习惯所操控,所以说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成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醒悟—改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所以,刚开始不要着急,要一点一滴的坚持,只要不动摇,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止,坚持行动,就有了习惯的雏形,再一点坚持,习惯就成熟了,好习惯越多。
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生命运的重要作用。然而,习惯的养成重在一朝一夕持之以恒的行动。因为,学习一小时并不难,而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学习就不是一件易事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掌控学习时间,学会科学运用时间,延伸时间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重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目标,一种境界,一种行动。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学习艺术,更是学习境界,长于静,宁静以致远,长于思,举一而反三,长于行,知行于统一。
第四篇: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学生的学习将不会成为一种苦役。只有当我们把学生解放出来,将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在环境之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充分预习注重实践问题精炼发散思维
叶圣陶指出:“语文课的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们找回童趣、重新获得幸福的人。我们要把学习语文的权力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场所,给他们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一、充分预习,解疑答惑
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说,强调学生要充分预习先学后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时,教师才去教。但这时的教,仍然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
因为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而教师在学生“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进行教,才能有针对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才知道自己想了解的到底是什么,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以致用,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正如古代教育家孟子所言:“自得之学可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事实上,“自得”是兴趣使然,学自己想学之事物,学得迫切而充满热情,难以遗忘。如,学生在学习陆游的《示儿》和《冬夜读书示子聿》,预习过程中了解了当时宋朝的历史背景以及陆游一生以抗击金兵为己任的悲壮情怀,再来学习诗句的时候,对诗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很容易理解,并且朗读诗歌时更融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得动情而感性。
二、以生为本,注重实践
我们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愿望,调整和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将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的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即学情决定教情。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力求学生能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而不是在课堂上,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在课堂上学习同一体裁的文章时,学生其实已经掌握了学习的规律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抓手,那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所以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中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习惯,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习惯。
三、问题提炼,启发自学
我们原本认为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掌握地越好。但事实不然,学生往往变得懒惰、思维僵化,使本来有趣的语文课变成了学生的苦役。那么,我们如何把阅读实践和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呢?学生会的或通过自学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不讲;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引导。这样,我们的教学重心就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为”,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最终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目标导向、情景创设、指导调控、答疑解惑、反馈评判的主导作用,是对教师教学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想要教会学生一瓢水,往往自己要准备一桶水。比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学生本来对古典文学就仅限于影视作品的呈现,所以老师就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乃至古典名著的原文进行有选择的删选和提炼,更原汁原味地给学生呈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在问题的选择中,也更多的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出发点,以及三打三不同,让学生由文字看到画面,再到达文字背后的更深刻的境界。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引发他们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四、发散思维,探讨成果
一堂课,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怎样,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是死板而不生动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不利于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课,不是作秀,而是一堂有意义和研讨价值的课。
我平时很喜欢带着学生吟诵古诗,教会学生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以旧知带动新识。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系列诗有多首,学生自主了解了陆游生平事迹之后,就可以自己理解他的其余几首诗,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大大提高了学习古诗的热情。再由学习古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进而培养了独立阅读习惯。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以上这几种方法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通过这些做法的尝试,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重心转移,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语文课成为孩子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显得更灵动更富有朝气。
第五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光明网刊登了一则新闻:浙江‚党员爱学习‛渐成风气。报道称,浙江各级党组织通过优秀学习成果展、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举行党员‚读书月‛、‚读书日‛等活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评比,表彰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浙江省16万个基层党组织、300万党员都参与其中,爱学习渐成风气,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俗话说,三天不学习,说话没底气。学习是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和理论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当今时代新知识、新科技、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作为党员、干部,需要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一种危机感,不重视读书,不善于学习,必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一个会读书、善学习的人,掌握的知识越多,眼界就越开阔,精神就越充实,思想境界就越高。党员、干部素质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的差别,离开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在学习问题上,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有人认为,学习是一项虚的工作,甚至把务虚理解为讲空话、搞花架子。显然,这是一种误解。务虚与务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必要的务虚,就没有决策的科学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科学的务虚,有助于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其二,学习不能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一种是应付型的,做表面文章;第二种是功利型的,做给领导看,把学习当作自己‚进步‛的‚敲门砖‛;还有一种是恶俗型的,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
我们讲学习,不仅是方法,也是世界观。首先学习是一种立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其次,学习是一种党性。我们要自觉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也是党性修养。第三,学习是一种境界。善于向他人学习,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实践人生追求。第四,学习是一种精神。善于学习,才能勤于思考;勤于思考,才能多长见识和本事。不学习,不思考,就会觉得底气不足。
学习从‚渐成风气‛到‚形成风气‛,虽一字之差,却意味着我们的学习还任重道远。让我们勤于学习,持之以恒,真正让学习成为习惯,形成风气,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力量。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学习,无疑是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与性格:一个人,如果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就能够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一个组织,如果每一个成员都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确保永远先进、永远成功的集体性格。
现实当中,为什么总有一些党员干部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碌碌无为,有的甚至思想滑坡,步入歧途?为什么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总是不见起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自觉、主动、持续地学习:有的不是以学习为乐趣,而是视学习为负担;有的说起学习的重要性来头头是道,却缺少实际行动;有的是‚强制性‛学习能够参加,日常性的学习付之阙如……不学习的原因,往往并非不学习者所说的‚学习枯燥乏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缺少渠道‛,而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毛泽东同志是酷爱学习的典范:长征途中,躺在担架上看《列宁与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后,宽大的木床大半面积被书籍占据;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依然让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面对极其繁重的政务,他为什么仍能坚持学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把学习培养成了习惯,变成了生命的必需———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因此,要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生学习,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样是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关键的第一步是要行动起来,这就要求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需要长时期的坚持,这就要求必须有坚强的毅力;‚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培根)。让学习成为习惯,还需要营造浓厚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需要发挥集体学习习惯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现实来看,在此过程中,有一点必须高度重视,那就是,要想培养起学习的好习惯,首先要摒弃和根除各种坏习惯。
我们可以看一看,在那些以‚工作紧张、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学习的同志中,有多少人沉湎于棋牌桌上的玩乐,有多少人早已习惯了觥筹交错的应酬?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在那些对科学理论和知识不闻不问的人中,又有多少人对‚怪力乱神‛甚至是垃圾文字情有独钟……习惯具有强大的惯性,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这样,因此,好习惯和坏习惯往往彼此对立、互相排斥。而且,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大量坏习惯的存在,必然压缩好习惯的生长空间。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在昔日的晋商故里,一个高度重视学习、积极投身学习、热情支持学习的热潮正在晋中市工商系统全面涌动。用制度规范学习
‚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这曾是晋中市工商局一些干部放松学习的理由;‚不愿学、不真学、不善学‛,这种现象曾经在市局不同程度地存在。
‚少上电视多干事,少搞应酬多读书‛。为了让学习之灯持久地亮起来,晋中市工商局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统一对集中学习实行签到制、出勤学分考核制。
从2006年开始,该局就建立了领导干部述学、述职、述廉制度。每到年终,局里都要组织科以上领导干部‚三述‛。每个人都把‚述学‛放在第一位,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
几年下来,晋中市工商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业务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得到锻炼提高,作风形象不断提升。‚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发展的任务太重了,不学习就跟不上了。‛该局业务科一位科长说。
用头脑重视学习
晋中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如洪曾这样说过:‚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年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力。个人是这样,工商干部更应如此。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不一定就是一名好的领导干部;但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一定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
单位一位军转干同志,从部队转业到晋中市工商局工作。此前,工商业务对他来说几乎是一张白纸。‚知识的恐慌‛在他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学习,只有学习‛,凭着刻苦的学习,他迅速成为业务科室的办案能手。
前段时间,晋中市工商局12315的刘媛媛收到了同事的一条短信:‚《温度决度生老病死》这本书不错,建议你看看。‛同事之间互相荐书,在晋中市工商局里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网上读书、‚图书漂流‛、相互借阅等学习活动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该局还在在内网开设‚网上阅览室‛,统一下载有关书目。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好文章、好书籍等及时上传。
用创新激发学习
在晋中市工商局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里,单位车队队长闫师傅正在展示一张汽车行驶在弯道处的图片,并让办公室全体人员讨论如此行车的隐患。
这是该局讲述安全行车的相关常识的一次‚点题学习活动‛中的一幕。像这样的‚点题学习活动‛,已成为了该局办公室的‚传统节目‛。每次学习活动前,办公室都会围绕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转变工商职能等热点难点问题出题,大学认领题目,进行学习调研。‚以前学习主要是念材料、听汇报,枯燥乏味,‘点题学习’的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收获非常大。‛车队队长闫万亭说。
形式上的创新让市局工商人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全机关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各科室踊跃参与,大家积极推荐,市局专门设立了购书专项经费。读书小组将大家推荐的百余本图书,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划分为必读类图书、选读类图书和自读类图书。
为了不使学习陷于老套,该局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上至局领导下至一般干部都要讲。课堂上,既讲课,又提问,干部之间形成互动。‚人人是学生,人人是先生‛。局党组也把学习作为用人导向,通过培训学习后的考核成绩发现好苗子。
互联网改变了传播方式,也改变着学习方式。该局消保科的小郭,照例打开‚OA网上学习系统‛,她形象地说是‚进了书房‛。她轻点鼠标,熟练地从‚书架‛上点取了《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这样的网上阅读,即为单位节省了购书经费,又改变了传统的学习习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人心齐聚乘春风,千帆竞发学为先。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习惯,已经成为了晋中市工商系统的优良传统,这种宝贵的求知精神将会随同古老的晋商文明一般薪火相传。
说到学习,人们自然会想到背着书包、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那才叫学习,其实不然,学习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年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应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孩童时代,可以像同龄人一样无忧无虑地背着书包上学,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们以自身的经历深深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便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尽可能让孩子无后顾之忧,专心地把精力用于学习,能够一代胜过一代,可是有时候孩子们并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总是找机会偷懒,能玩就玩,毕竟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听乏味的讲课,演算枯燥的习题,那算得上一种折磨了,能够把学习当成兴趣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认为应该或者需要学习而去学习的孩子就算是不错的了,而一大批孩子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习,把学习认为是苦差事,特别是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太多了,经不住诱惑的孩子就把大把的光阴花在了与年龄不相符的事情上,等到长大成人懂事以后,则悔之晚矣,感慨曾经少不更事,浪费了时间,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大有扭转乾坤的愿望,只可惜时光不会倒流,无论曾经走过的路正确与否,有无遗憾,都会一去不复返的。
其实,一切向前看,什么时候懂得学习都不晚。
或许一个人本来喜爱学习,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完全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潇洒地走完人生之路,但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在现实中要想有一番作为,会发现原来曾经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生产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不管曾经学到多少东西,今后的人生路上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如果说在应该是学习的年龄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好好学习,步入社会以后发现知识贫乏,难以胜任工作,或者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于是便痛心疾首,对失去的宝贵学习机会后悔不已,其实,也大可不必,能够觉悟是最重要的。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一位效益不错的企业老板在三十多岁时背着书包坐在了小学的课堂里,表面看来似乎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符,也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或者投来不解的目光,说有钱烧的,又不是怕考不上大学过不了日子,何必遭那份洋罪,其实在他本人看来,虽然小有成就,但也深知没有知识就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所以他要充电,去弥补文化知识贫乏的不足,这应该说是智者,相信会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有更大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要认识到需要学习,就会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
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才是学习。知识是多方面的,生活中需要太多的知识,而除了专业知识外,大多数知识都并非是从书本中学到的,也就是说平时看书读报是一种学习,看电视听新闻也是一种学习,甚至和人聊天也是一种学习,只要用心,学习是多渠道的。比如说身边可以放一本字典,有不认识的字或者字意不懂和有疑问时,随手翻开来搞清楚,既提高了自己,也不至于在别人面前读错了嫌丢脸,算是个不错的习惯;随身也可以带个记录本,不是工作需要,而是用来记下看到或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知识在于积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等以后用时找出来或者需要时整理成系列资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工作中难免出错,但要做个有心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要出错,如何避免出错,思考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不分年龄,即使不再是孩童的年龄,早已经过了专业学习的机会,但活到老学到老,既有用也不至于脑子长期不用而生锈。
知识也不仅仅限于自然科学,如何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等等社会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而这些知识又是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秉性,人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但总有共同认可的东西,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自身休养的提高也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当然并不是说每个有知识的人就有好的休养,但没有知识是难有较高休养的,即便是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的人,也从家庭或社会中学到了起码的做人道理,在生活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休养。
生活在继续,就必须将学习进行到底。学习是一种需要,当把学习养成一种习惯时,一切就顺其自然了,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也没有人强迫,而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种习惯将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