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荐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材料
关于推荐湖南省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材料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省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由郴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归口郴州市教育局管理。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法》,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全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30000多名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建设者,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先进单位、职业指导先进单位、中华职业教育名校、湖南省会计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如今正瞄准“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条件配套、特色鲜明、就业优势明显”和“市内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谱写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一、积极打造“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凝练特色办学优势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作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优势及其特有的行业、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以中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校办培训事业和校办实习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特色办学格局,突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校办事业与校办企业共进,面向市场开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及产教结合、校企融合的办学特色,创造了更大更强更深的基业,取得了更优更良更辉煌的成绩。
1二、积极推行办学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一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先后与正崴集团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区等3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正崴模具班”等8个企业“订单”冠名班。这些班级均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培训方案和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以及实验实训设备,并定期派工程师、培训师到我校进行专业授课,学校每年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对口就业,基本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培养特色。二是大力推行对接产业、产学结合、模块式教学模式。学校主动与我市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对接,投资兴办了1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汽车维修实习工厂(含汽车贸易公司)和1家城市客运出租车公司,实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并按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在本地区树立了对接产业、产学结合的办学典范。与此相适应,学校推行了“课程改革工程”,各专业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试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选用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与职业资格考核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构建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把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融合成块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同时学校教师不断探索“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色。
三、积极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全面优化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瞄准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目标,一手抓
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一手抓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实力增强,一是夯实基础,改善条件,搭建内涵发展的平台。近五年来学校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扩建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实训大楼、驾培实训场、汽车维修实习工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学校礼堂;新购置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化成型机床、数显磨床、计算机、教练车等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增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训室、汽车实训室、模具实验室、数控加工中心等实验实训室。二是培养师资,提高素质,凝练内涵发展的团队。学校以建设一支以 “高、宽、长”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同时启动“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建设,建立省、市、校三级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功勋教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新秀、师德标兵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专业、学科、素质结构。三是调优专业,调实课程,打造内涵发展的品牌。为适应泛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和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调整和加强专业建设,按照建设综合性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以加工制造类和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子电工技术专业为精品,以支持郴州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且顺应泛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的适用、实用、时用专业为特色的专业格局。开发建设了模具、机电两个省级精品专业,充实优化了汽修、电子两个传统骨干专业,增开了数控技术、电子商务两个新专业;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的人
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通过置换整合,开发建立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2门、形成了“专业+产业“的办学品牌。
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修订了《教学岗位职责》、《教学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要求教学部门认真抓好“备、教、改、辅”的每一个环节,定期举行教学检查和“教学比武”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学校制定了《关于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提高了教师继续教育和科研出成果的积极性,近三年来,该校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种正式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 30余篇,在省市级各类学会上获奖论文 40 多篇,自编校本教材和教辅资料 20 多种,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在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和教学比武中,获国家级团体三等奖1个、省级团体一等奖1个及三等奖4个、省级教学比武个人二等奖 3 个、市级教学比武个人一等奖 6 个。三是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包括计算机、文秘、会计、车工、钳工、焊工、电工等30多个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组建了3所大学驻郴州函授站。五年来,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车工证、电工证、钳工证、秘书证、会计证等考证达5500余人次,90%以上的学生经过努力,毕业时能同时拿到大中专毕业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以及与相关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五、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三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了全员竞聘、择优上岗、合同管理的机制。精减了内设机构,调整、交流了中层干部和一般教职工岗位,实现了职工由单向行政任用关系向双向选择聘用关系转变;全面推行岗位系数管理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适当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和实施责任追究,实现了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平均分配向效益分配转变;推进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校部二级管理制,逐步扩大教学部资源配置自主权和后勤收入分配自主权,变一级管理为二级管理。通过改革,教职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大大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争创一流,促进了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办学基础好、理念新、实力强、质量高、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功能明显,同意推荐郴州工业交通学校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第二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材料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材料
我校创建于1973 年,位于闻名遐迩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市宁洱县勐先镇初级中学,80℅的少数民族学生,95℅的来自农村。
学校始终坚持狠抓管理,以德育为中心,教研促教学,渗透职业技能,构建和谐校园为办学思想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责任为重,团队为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先后被授予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省一级初级中学,市级文明学校,市级“安全文明社区”,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县“反邪教示范点”“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教育目标管理连续12年被考核为一等奖。
一、坚持办学思想,为农村培养合格人才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学校,我校结合自身特点,以“严谨务实、创新求效、团结奋进的校风;教研求法、爱生敬业、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善思、善于实践、发挥特长的学风”办学,让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09年《普洱文苑》、宁洱电视台对学校的捐资助学,勤工俭学作了专题报道。
学校致力于探索农村民族地区教育规律,让大批民族学生升入高一级重点高中,最后进入全国一流大学学习。
杨忠洪以全县第一名考入普洱市一中(原思茅二中),最后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张明祥考入普洱市一中(原思茅二中),最后考入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王思斯考入普洱中学,最后考入北京公安大学,杨学成考入普洱市一中(原思茅二中),最后考入北京政法大学,其他李江元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龙艳萍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苏筱娟考入南京国防科技大学、王国华考入浙江大学等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全国一流大学深造。
二、目标责任到人,精细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领导班子团结、齐心协力,各职能部门,以“目标”管理,责任到每一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以《勐先中学目标管理办法》为依托,达到领导围绕教师,教师围绕学生,学校围绕目标循环往复的关系运转,无论是高低起点的学生,还是不同民族的身份,学校教师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得到全面发展。
历年来,我校在乡镇中学里,升学率、优秀率都名列前茅,年年上新台阶,年年有新亮点。
20011年升学率81.41℅,优秀学生17人,居乡镇第一,2012年升学率82.8℅,727分以上24人居乡镇第一,2013年升学率85℅,727分以26人居乡镇第二,培养出像张明强、张祖明、段鑫宝、马源、杨巾、文洋帆等800分以上学生10多名,段鑫宝、李璇、杨传国等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马晓华、廖培芳、马骁骁、杨思捷、文洋帆等学生被云南民族中学录取。到省上就读高中。
三、教研促教学,靠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基来抓,依托“国培”,“远程教育”,“定岗支教实习置换教师实习”等机会,近几年派出骨干教师远到清华大学、上海,近到省上、市上学习、培训,除55岁以外的教师全员网上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目前有2位省级骨干教师,4位市级骨干教师,10位县级骨干教师。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7位,一级教师33位,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一位,省级道德楷模2位,市级优秀教师2位,市级道德楷模2位,先后有27为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四、渗透职业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指出路
能升入高中毕竟只是毕业生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回家或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无论哪一类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只有一个目的,就业,所以在中学渗透职业意识,很
有必要。
学校结合我镇经济支柱为普洱茶的实际情况,在英国救助儿童会云南职业项目的帮助下,开好国家规定劳技课程外,运作好救助会《启程》教材、夏令营的职业培训、基地实践,三大板块的作用,给学生渗透职业意识,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学校还培训了近300名初级茶艺表演师,初中毕业后,有到北京工作的李娅、李秀萍,到广州工作的杨丽,昆明、大理、景洪等地都有学茶艺表演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西南片区的救助儿童会总经理李英女士到校视察后,对学校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学校有一个900余亩基地加农户的茶园基地,50亩的茶园实习基地及一个大棚实习基地,每一届学生全员参与大棚茶叶培育、采摘、加工等的实践,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2007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
勐先中学将秉承学校优良的传统,坚定办学的思想、理念,以求真、求实、求知、求新的校训,高尚、严谨、热情、一流的教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一流的、民族地区的初级中学而努力!
勐先中学
2014-6-23
第三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经验材料
商丘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材料
务实精神抓创建 优质服务铸卓越
商丘分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通信发展,创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大管理力度,三个文明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公司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几年来,分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诚信维权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及“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并于200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分公司秉承“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以优质服务为媒介,以传承优秀企业文化为己任,根据发展实际创新精神文明建设途径,不断开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切实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树立移动服务行业新形象,突出基础服务的人性化、标准化、规范化、亲情化,加强规范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打造一支专业化优质服务队伍,不断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开展营业部岗位互换活动,加强营业厅骨干人员之间的沟通,实现经验共享;借用外力强化培训,邀请专业咨询公司针对营业厅骨干人员,加强现场管理、服务技巧、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针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服务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商丘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材料
开展满意度提升专项活动,将客户满意度融入服务短板,利用外呼开展调查,督促各县分公司重点改善,创新满意度提升模式,切实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在2004年至2009年的商丘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分公司连续6年荣获“行风评议先进单位”。
强化员工教育和创先争优工作,营造文明建设良好氛围。分公司在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把企业发展的基础定位在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上。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引导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培养工作中,努力将企业文化仪式活动与党工团活动紧密结合,使全体党员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对企业文化理念由认识到认同,进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身体力行,提高全体员工的爱岗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法制意识。如开展主题为“坚定信心 用心工作”征文活动,并将获奖文章投放在企业文化内部网站供广大员工阅览,提升企业文化在广大员工中的影响力。同时,在公司内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模范典型,表彰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学习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佼佼者,并大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积极营造一个必、学、赶、超的良好文明建设氛围。
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开创文明建设新局面。坚持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具有荣誉感、责任感与危机感、鼓励创新和以人为本的文化,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一是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企业文化。从培养员工团结协作意识出发,组织开展户外拓展、协作大比拼等活动,强化员工团队意识,提高员工之间的写作能力;从丰富员工的精
商丘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材料
神生活出发,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如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保龄球、游泳、棋牌类比赛,提升了员工的精神境界,娱乐了员工身心。通过演讲比赛、《精彩无限》服务感言、“爱移动〃我能”艺术人才选拔赛、迎新春联谊、健康快乐行、忆童年等活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二是以安全生产活动为载体,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生产与加快发展相结合,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提升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彰显公司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贴近民生,服务群众,践行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在提高企业经济实力、促进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分公司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将企业在发展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回报给社会,回报群众,努力做优秀企业公民。为积极实践“优秀企业公民”行为,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积极实施“智力招商”,开辟了企业家商务论坛,为重点行业、中小企业送培训;与北京大学合作,斥资四百多万元为我市医疗、金融、煤炭、电力、烟草等大行业提供长周期、大范围的MBA系统教育,为带动本地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商丘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公司注重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职能,为抗洪抢险和全市各类经贸、旅游、通商活动提供了良好支撑;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积极承担商丘市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全国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采集、大京九铁路沿线市长联席会议、木兰文化节、首届移动杯木兰小姐大赛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的应急通信
商丘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材料
保障工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商丘对外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坚持每年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那里的聋哑学生,捐送慰问品;在高考期间,设立“商丘移动高考服务站”,为广大考生免费提供纯净水、铅笔、橡皮、削笔器、清凉油、中暑救治药和应急车辆,准备多部商务公话和各类缴费卡,解决家长的紧急通信需求;积极开展“欢乐新农村”之“爱心助学”公益活动,为14所小学捐助电脑及电脑桌椅;主动参与商丘市总工会每年组织的“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助学金,圆大学梦等。几年来,先后捐资百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扶助教育事业,充分体现了企业公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第四篇:全国就业先进单位评选材料
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发展和增加就业双赢
——XX集团“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事迹材料
广东省XX市XX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不锈钢管的股份合作制大型企业,创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12公顷,总资产2.5亿元,员工1500多人,机器设备200多台套,具有年产8万吨不锈钢管材的综合生产能力。近10年来,我公司坚持以名牌带动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达6.3亿元,税利8500万元,销售收入比10年前的2001年增长63倍,员工也比10年前增长15倍。公司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广东省“连续12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广东省“人文关怀示范企业”、XX市“50强企业”等众多殊荣。
2012年5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省委常委、秘书长林木声,副省长许瑞生一道,来到我公司视察,先后参观考察了展览厅、生产车间、文化中心和健身中心,高度赞扬我公司在转型升级和增加就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担任主任、分管人事的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人力资源的规划、协调和安排,形成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抓、各车间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抓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人力资源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培训”的工作理念,以“确保人力资
源合理调配和人员素质持续提升”为目标,以“对内强化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对外开拓招聘市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两翼,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建设,完善机制,创新思路,科学管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近年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员工按时到岗率达100%,员工流失率不足1.2%,核心员工保有率达100%。
二、认真贯彻国家就业指导政策,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复员转业军人等就业人员。我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人为本,倡导建设“学校型”、“家庭型”、“军队型”、“创新型”的“四型”企业,把员工作为企业的最大财富,让员工与企业一道成长是公司的最大心愿。到目前,我公司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人,帮助本地区困难人员再就业522人,帮助一家有2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至少一人再就业123户,员工劳动合同签定率达100%,是本市近年安置就业人员最多的企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降薪裁员,但是,我公司领导经过认真观察、冷静分析后,却坚持“生产不减、人员不减、职工收入不减”,通过紧咬牙关,开源节流,创造了乱世佳绩,当年生产和销售不但不减,反而还增长超过30%。
三、努力打造好信息平台,构建高效运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我公司一直致力于人力资源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探索多形式、重实效的人力资源运作模式。经过长期的努力尝试和完善,我公司的招聘渠道已日趋成熟,应聘人员主要以本地大中专生、高中学生、农民工、下岗工人和退伍军人为主,以外地招聘人员为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公司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参加XX、XX两级市举办的春秋两季招聘会,以及专业化、行业性和区域性的招聘会等,利用各地校友联谊活动,收集人才信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公司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等,不断丰富和扩大招聘渠道,形成越来越大的招聘平台,为招聘更多优秀员工奠定基础。近两年,公司共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参加其他各类招聘会10场,累计来公司应聘人员超过1000人。
四、强化对新老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按照《XX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手册》规定,对新员工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对老员工要定期进行轮训,通过开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技能》、〈XX企业文化〉等课,举办职业专题讲座、报告,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开展技能PK赛,帮助员工了解公司,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敬业意识,提高工作技能。公司逐步建立了包括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岗位工作标准、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技术操作规程等的“综合管理体系”,还制订了13个职责条例、35个程序文件和62个管理办法,做到“决策有依据,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使企业依法办事,职工遵章守纪。公司还编写印发了《XX员工手册》、《员工成长手册》,创作了《XX之歌》、《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立了公司的愿景、使命、精神、作风和XX人“16字”价值准则等一系列的价值观体系,定期出版《XX人》报纸,每年评比“十大杰出员工”和先进员工,每年8月定期召开“四型”企业文化座谈会,逐步形成了具有XX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员工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近3年来,公司投入员工培训资金超过300万元,参加各类培训员工超过3500人次,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高质素的人力资源保证。
第五篇:全国就业先进单位评选材料
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发展和增加就业双赢
——海利集团“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事迹材料
广东省化州市海利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不锈钢管的股份合作制大型企业,创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12公顷,总资产
2.5亿元,员工1500多人,机器设备200多台套,具有年产8万吨不锈钢管材的综合生产能力。近10年来,我公司坚持以名牌带动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达6.3亿元,税利8500万元,销售收入比10年前的2001年增长63倍,员工也比10年前增长15倍。公司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广东省“连续12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广东省“人文关怀示范企业”、茂名市“50强企业”等众多殊荣。
2012年5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省委常委、秘书长林木声,副省长许瑞生一道,来到我公司视察,先后参观考察了展览厅、生产车间、文化中心和健身中心,高度赞扬我公司在转型升级和增加就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担任主任、分管人事的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人力资源的规划、协调和安排,形成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抓、各车间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抓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专兼结合、全员 1
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人力资源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培训”的工作理念,以“确保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和人员素质持续提升”为目标,以“对内强化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对外开拓招聘市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两翼,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建设,完善机制,创新思路,科学管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近年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员工按时到岗率达100%,员工流失率不足1.2%,核心员工保有率达100%。
二、认真贯彻国家就业指导政策,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复员转业军人等就业人员。我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人为本,倡导建设“学校型”、“家庭型”、“军队型”、“创新型”的“四型”企业,把员工作为企业的最大财富,让员工与企业一道成长是公司的最大心愿。到目前,我公司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人,帮助本地区困难人员再就业522人,帮助一家有2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至少一人再就业123户,员工劳动合同签定率达100%,是本市近年安置就业人员最多的企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降薪裁员,但是,我公司领导经过认真观察、冷静分析后,却坚持“生产不减、人员不减、职工收入不减”,通过紧咬牙关,开源节流,创造了乱世佳绩,当年生产和销售不但不减,反而还增长超过30%。
三、努力打造好信息平台,构建高效运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我公司一直致力于人力资源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探索多形式、重实
效的人力资源运作模式。经过长期的努力尝试和完善,我公司的招聘渠道已日趋成熟,应聘人员主要以本地大中专生、高中学生、农民工、下岗工人和退伍军人为主,以外地招聘人员为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公司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参加茂名、化州两级市举办的春秋两季招聘会,以及专业化、行业性和区域性的招聘会等,利用各地校友联谊活动,收集人才信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公司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等,不断丰富和扩大招聘渠道,形成越来越大的招聘平台,为招聘更多优秀员工奠定基础。近两年,公司共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参加其他各类招聘会10场,累计来公司应聘人员超过1000人。
四、强化对新老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按照《海利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手册》规定,对新员工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对老员工要定期进行轮训,通过开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技能》、〈海利企业文化〉等课,举办职业专题讲座、报告,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开展技能PK赛,帮助员工了解公司,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敬业意识,提高工作技能。公司逐步建立了包括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岗位工作标准、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技术操作规程等的“综合管理体系”,还制订了13个职责条例、35个程序文件和62个管理办法,做到“决策有依据,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使企业依法办事,职工遵章守纪。公司还编写印发了《海利员工手册》、《员工成长手册》,创作了《海利之歌》、《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立了公司的愿景、使命、精神、作风和海利人“16字”价值准则等一系列的价值观体系,定期出版《海
利人》报纸,每年评比“十大杰出员工”和先进员工,每年8月定期召开“四型”企业文化座谈会,逐步形成了具有海利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员工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近3年来,公司投入员工培训资金超过300万元,参加各类培训员工超过3500人次,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高质素的人力资源保证。
广东省化州市海利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