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培养中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反思
关于培养中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小学中年级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说中年级是孩子在心理上的转折期,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中年级学习习惯的研究和反思显得更为有意义。
(1)重视学习习惯
教师是系统化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而且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位教师如果在教学和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建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那么他很难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因此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师需要有在教学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教给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实际训练,并给学生课后的学习行为方式给予及时反馈,才能构成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2)针对学科特点,优化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它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习惯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必须要坚持的。
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的学习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和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注重实效。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复习强化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和毅力的考研,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整理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总之,学习习惯的能力,只能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改步伐,选择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关于学习习惯培养之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学期开始了,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有从小学刚升上初中的孩子,还有初一升初
二、初二升初三的孩子,虽然只是称呼上的改变,但也意味着责任的增加;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也就涉及了彼此的适应问题。
新环境、新搭配、新要求。学校在学期工作计划再次强调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老师们在开学的这些天都各显神通的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巡堂偶见的几个片段,见到了也就见识了,回来细想也觉百般滋味在心头。
片段一:开学不足一周,就有初一新生被罚在了课室外面。面朝中心广场,屁股坚定的对着课室,一脸倔强的样子。我小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小不点根本就不予理睬。因为不知就里,也不好进行处理,只能告诉他,就算被老师惩罚了也不能耽误学习,希望他脸朝课室先听课,其他的等下课后再说。
我的思考:或许老师觉得要在开学之初来个下马威,速战速决吧。但是,攻心为上,第一周无论如何不需要把孩子搁在了课室外吧,孩子需要机会。我很欣赏一个男同事对学生犯错的处理:同样的一个错误第一次你可以说不知道,第二次你可以说忘记了,但是第三次就要按规定来办事了,事不过三嘛!
片段二:某天早读。踏着上课铃声,一个学生从楼下冲上了班级所在的3楼,但还是迟到了。班主任正在走廊查看早读情况,可能想着先由科任老师来处理吧,也就没有出声。只见刚接班的英语老师从课室走到了门口,张口就是一顿的训斥,大意也就是遵守时间的重要性、迟到会影响早读效果等等,班级的其他的同学都停止了读书,都看着老师在教训这名迟到的学生。
我的思考:既然早读重要,就赶紧让学生进课室和全班学生一起读书。也可以单独要求他早读后再给老师一个解释,又或许让班主任来处理吧,班主任毕竟更了解学生。学生对老师的宽容应该有更多成长的启示,老师这样的当面训斥会让学生脸上挂不住,心里过不去。
片段三:想起一个教数学的同事。当学生在因式分解等需要添加括号又不小心忘记括号时,她就会故作生气的在学生面前站住,问:“少了哪边括号啊?”少了左边就用手轻轻的刮一下左耳,右边就刮一下右耳,两个都忘了就双手包住耳朵轻轻的刮了下来,孩子们都在嬉笑中记住了自己曾经的错。互相检查作业后,同学之间的“刮耳朵提醒法”真的让课堂鲜活与人性起来。
我的思考:好喜欢这样的纠错方式,开心而且难忘!良好的习惯培养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孩子们心情是放松的、心灵才有可能是敞开的。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任 秀 霞
冠县桑阿镇贵宾学校
浅谈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论文编号: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创新的能力。在我看来,培养数学学习习惯最佳时期便是小学阶段,习惯教育更应作为小学阶段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能学好数学呢?在我看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会对数学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1、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较好掌握所学内容;
2、计算时马虎大意,经常出错;
3、审题不仔细,对题的理解有偏差;
4、作业不能独立思考,及时完成;
5、对做错的题目,不及时纠正等。故此,联系本身的教育体会,针对怎么教育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习气谈几点感触:
一、良好的倾听习惯
优秀的倾听习惯,不仅是获取学问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相比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将对其学习数学起着关键作用。在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时,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唤醒,将积极参与,用心倾听,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聚精会神的能力。其中,兴趣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在课堂上,我将试着沉闷的纯知识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再讲《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会先让同学们说出常见的圆形物体,接着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物体,让学生上前描绘出圆,使学生对圆的认识由形物不分,转变为把形从物上抽象出来。进而使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二、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奠定基础。求解数学题时,对所求问题进行周密详尽的剖析与一题多解、多思、多变的训练是分不开的,甚至可说若无周密详尽的剖析不会有一题多解,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发散性等,是学生具有优秀思维的表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往往体现在是否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
对于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每次讲题都要求学生说出题目有几个问题,分别让我们求什么;其次,在题中标注出关键字,整理脑海中的知识,列式计算;再次,把所求答案代入检验,并再次读题目,看是否违反常识,是否合理;最后,尝试用其他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争取做到一题多解、多思、多变。
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独立思考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运用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并对所学知识经由自身思考,提出不同观点的习惯。在目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具有完备的独立思考习惯尤为重要,由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讲授新课,查看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之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继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需有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地动脑、独立思考良好学习习惯。教导新课时,教师在激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好奇心的同时,更要善于提出引发学生动脑的问题。陈献章更曾提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疑是学之端、思之始。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只有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才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其次,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如在《鸡兔同笼》学习中的一题:鸡兔同笼,有30个头,70只脚,鸡与兔各有多少只?对该题的学习,教师通过画图、画表、直接列算式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画表与画图的方式,形象具体,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直接列式较抽象,需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分析时着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假设它们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30×2=60(只),与题目中脚的数量相差10只,那么这10只脚应该是补充给兔子的,进而推算出鸡与兔各有多少只。让学生课下继续思考,若假设全是兔,应怎么计算。当学生养成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就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良好的思维习惯
爱动脑筋,善于动脑筋,是优秀的思维习惯,教学生如何思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更应把培育学生优秀的思维习惯作为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的主要内容。通过指导学生积极、独立及有序地进行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把教与学、讲与练进一步结合,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便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引导有序思维。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使其养成善思、善问、有序思维习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研究模型的建立——理解和知识模型的应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运用图形语言,引导解析思维。运用图形语言,把静态的教材,以动态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进而将一些抽象并难于理解的数学概念和内容,直观而形象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继而发挥出对启发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善待学生错误,引导创新思维。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上对所学内容,都存在着极大差异。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高度集中状态,出现错误是可能的。在这种时刻,我们善待学生不对,等待他改正、反省,运用多种形式操作方法查找差错原因,实现由错误向创新能力的转变。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有利于提高吸收知识能力,教师需在重视结合现实的指导的同时,关注学生训练的持之以恒,使其始终贯穿在教与学过程中。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皆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今后教学中,我还将进一步探索,争取早日找到让学生成才的捷径。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学习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会听、看、想、说的习惯。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认真听“讲”的习惯。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范读题方法,孩子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检验改错的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而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能使孩子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提倡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也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从小掌握这种方法终身受益。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八 里 台 第 四 小 学
李 军 2012年5月10日
第五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建立预习本。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把自己能解决的题写在预习本上,把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记录在预习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四年级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的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
二、认真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
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一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认真听讲、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独立作业习惯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平时应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告诉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他人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应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 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数字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否则,就会使 “了”和“3”相混,“等号”和“2”,“小数点”和“1”相混等;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不要一擦了就马上写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讲究书写格式,千万不能让上行分母与下行分子相混,不能让竖式中上步结果的位与下步结果的位相混等。这样让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看清运算符号,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对于文字题,首先要弄清要求的是和、是积、是差还是商,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各个因数、被减数和减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哪一个数,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确定是否需要括号,再列式并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对于应用题,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哪个条件或问题不理解,老师是如何分解的,从条件能得出什么,从问题能得出什么,条件和问题综合起来又能得出什么。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五、课后读书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习惯,它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循循善诱。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因素,根据内容,根据自己实际,逐步培养,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