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中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期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针,以教育方针、“三个面向”为行动指南,以“四有目标”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培养目标,以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管理论、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
(一)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办人民满意学校。
2.学校“六风”:
校风:文明团结,勤奋创新。
教风:严谨、乐教、博学、创新。
学风:修德、向上、勤学、善思。
研风:互研互促,合作共赢。
政风:严格、规范、高效、创优。
党风:清正廉洁,创先争优。
3.办学策略:
依法治校促规范,强化管理促质量;
科学发展创示范,锐意改革创品牌。
4.办学模式: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学生实行“四自主”(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化教育。
(二)办学目标
1.学校发展战略(简称“一、二、三、四、五”战略)
坚持一个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办人民满意学校;实施两项工程——“四大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核心制度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型校园”创建工程<师生学习型、环境友好型、工作服务型、资源节约型>;走三条发展之路——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四个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服务创新;达到五个满意——学生满意、教职工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2.学校发展目标
总目标:(三型三化)生态型校园、学习型教师、创新型学生,现代化管理、高效化教学、自主化学习。
①2011年目标: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养成教育成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严格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②2012年目标: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③2013年目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打造打造一批、县名教师、骨干教师,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3.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4.学生发展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六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尚美、会劳动、会合作)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小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学校特色目标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人生艺术、追求艺术人生”为主题,努力创建一所“学校充满艺术氛围、教学充满艺术风格、教师充满艺术气质、学生充满艺术情趣”的艺术特色学校。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施规划的执行力。
1.分工明确,落实工作责任。
德育处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创建、安全卫生工作、学生自主化管理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教职工队伍建设、师生学习型创建、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总务工作的规划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和学校服务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严格实行“四制”管理,健全制度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决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包保责任制管理,加强部门工作责任,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会议制度,坚持安排部署和总结汇报工作的全体教职工月例会制。
(二)优化用人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1.对干部实行“四制一体”管理。“四制”为竞争上岗制、民主考核制、任期年限制、责任追究制;“一体”为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创先争优、富有战斗力的有机整体。
2.对教师严格实行“四制”管理。“四制”即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实绩考核制和奖惩激励制。在制度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努力使教师集体形成自觉遵纪守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民主和谐的良好人文氛围,让这种柔性的人文自律成为学校刚性管理的补充。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管理服务、学校发展、安全防范等四大责任。
3.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班主任“八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规意识、公平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伍。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月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3.大力推进“科研强师、科研强教、科研强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四)硬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
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五化”(美化、绿化、香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科学文化、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文宫艺苑色彩,把师生都培养成“做文化人,说文化话,做文化事”的高儒雅士。
三、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核心制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文化,坚持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2.组织保障。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的党、政、工、团、妇、队的组织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各群团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支持学校行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3.队伍保障。学校的科学发展关键在教师,争取上级在人才选拔、分配政策上的倾斜,不断补充新的血液。同时,加大内部挖潜的力度,注重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做到人尽其用。
4.经费保障。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待遇。
第二篇:学校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中学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中期评估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中学
2015年10月18日
XXXXXXXXXXXXXXXXXX中学 实施妇女儿童两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为促进我校妇女儿童事业与教育教学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2011年3月制定了《XXXXXXXXXXXXXXXXXX中学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XXXXXXXXXXXXXXXXXX中学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规划”),确定了2011—2020年XXXXXXXXXXXXXXXXXX中学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优先领域、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五年来,上级高度重视“两规划”的有效执行,全社会达标环境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参与社会发展的层面进一步拓宽。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校各地2011—2015年两个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行动计划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和终期达标,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上级“两规划”的要求,通过采取性别分析、比较评价、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实现“两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就“两规划”实施背景下妇女儿童的发展现状和各项目标的达标情况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形成了《XXXXXXXXXXXXXXXXXX中学实施妇女儿童两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一、我校概况评估
XXXXXXXXXXXXXXXXXX中学位于麻栗坡县东北部。北与马街乡接壤,东与广南县接壤,南与富宁县接壤,西与铁厂乡相连。千沟万壑,坡陡沟深,素有“猫鼻梁上的明珠”之称,是我县最偏远的地方之一,现辖1个社区和4个村委会,共89个村小组。现在我校就读的学生有427人,其中女生187人,少数民族285人,留守儿童214人;现在我校任职的教师有36人,其中女教师11人。
二、我校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评估
2015年,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108.1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89.68%。残疾儿童入学人数提高,现在校6人,孤儿入学人数提高,现在校10人。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后,经评估验收已基本完成,改造了我校的薄弱办学条件。扩大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加大了扶贫助学工作力度,全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都得了救助。
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关注儿童特殊群体。
2012年,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关注、解决留守孩身心健康和受教育状况。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孩”教育管理体系,使“留守孩”得到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使他们离开父母不离爱,让他们性格开朗、人格健康、精神充实、品行端正、学习自觉,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全面发展。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以来,使占全校学生人数50%的留守孩子、单亲家庭孩子、学困生以及有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学生得到关爱和有效教育。同时,通过家长会,使一大批家长受到教育和启发,回乡就业和监护子女。大胆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
针对普九后农村初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大胆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全面推广“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分流施教”的办学模式,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农村初中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进,经过三年的学习,既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能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这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工作在我校得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提高。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搞好家长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原有家教讲师团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吸收老战士、老干部,公安、有经验的家长到家教教师队伍中来,不断扩大家教队伍。在全校进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报告会,使其他家长听取报告受益。
三、对策与建议
(一)广泛宣传,强化措施,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一是通过新闻舆论、大众传媒,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和“两规划”的宣传。特别加大对党政部门领导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决策中的性别意识。并通过举办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意识的提高。
二是宣传国家严厉查处利用医学非法进行性别鉴定及算命、测字的封建迷信活动,彻底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确保人口性别比例协调发展,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
(二)深化教育改革,拓宽教育领域,增加教育投入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想方设法提高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做好教育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广泛宣传,使大部分学子不受招生名额的限制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继续加大“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两免一补”、“捐资助学”等助学工程和政策的实施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儿童的受教育权。
(三)切实抓好对女干部的培养教育
把培养选拔女干部纳入全校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女干部的培养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教育引导等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女干部的整体素质,为选拔大批优秀女干部进入校领导班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总结
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总结
2006学是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开局年,在这一学年中,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育人为宗旨”的办学宗旨,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办学资源,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全面探索、实践发展的高度下,健康有序、良性运转,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学校工作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组织管理网络健全,工作落实到位。
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监督与评价小组并对工作进行分工:
(1)领导小组:(2)监督与评价小组(3)条线分工:
1、组织管理:
2、德育工作:
3、教学工作:
4、科研工作:
5、后勤保障:
6、师资建设:
7、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协助工作):
在三年规划的出台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在教代会上组织代表酝酿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获得全体代表的通过。学校还召开相关行政人员会议,学习三年规划并进行讨论、分工,明确各自工作的重点、职责,统一认识,为较高质量地完成三年规划打好基础。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编写课程(1)领导小组:(2)工作小组:(3)具体分工: ①《我与环境》
② 《民间游戏伴我成长》 ③ 《少儿古诗》 ④ 教材美工: ⑤ 后勤保障:
学校组织全体校本课程编写组人员进行讨论,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知识体系等,并邀请教育局金辉老师及教科室戈玉洁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指导。
3、制订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三年规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交流,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今后三年的发展明确了奋斗目标。
二、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校新三年规划德育工作紧扣“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渗透《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纲要》和《上海市生命教育纲要》精神,以“环境教育”为主要抓手,让学生在主题实践、生活体验中感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把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寓与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育活动之中,结合《两纲》使它同生命教育、国情教...学生在主题实践、生活体验中感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把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寓与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育活动之中,结合《两纲》使它同生命教育、国情教育、爱家乡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一)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1、建立校长负责制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书记、德育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代表的德育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整体部署
2、重新构建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图
建成了以德育工作小组为核心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一主二辅”的组织网络。由“教导处(德育)——年级组——班主任”一线组成管理网络主干线;少先队、心理辅导员、艺术辅导员、科技辅导员一组队伍,结合各自工作性质,分别从不同侧面辅助和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务处、总务处一组则从教学和后勤两方面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建设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这“一主二辅”的管理网络形成强大的合力,是我校的德育工作运行畅通开展顺利的保证。
3、完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
我校德育常规管理形成了一整套体系较完备的规章制度。面向德育管理队伍,我们制定了《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职责》、《关于班主任的聘任条件》、《书院小学班主任考核的若干办法》、《优秀班主任评选细则》等管理制度,意在激发德育工作者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德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向教育对象,我们制定了《书院小学行为规范示范班、文明班评选办法》、《书院小学不良学生帮教措施》、《书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书小文明小标兵评选条件》、《书小学生礼仪教育目标》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生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环境教育实施途径
1、确保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阵地
学校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小小讲新闻、黑板报、橱窗专栏、每日一拼等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教学楼的墙面作了精心布置,设计了环保标志和节能标志,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接近学生的生活,让每一面墙发挥教育功能,既起到传授学生环保知识,又优化校园优美整洁的育人环境。学校定期更换宣传栏,注重儿童化。学习园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黑板报统一主题,图文并茂,美观大方。特别是“小小说新闻”节目成为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表现自我的舞台。
2、让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实践体验
学校利用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知识测试、环保小报等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创建文明社区活动,配合镇政府到镇区、农贸市场、镇敬老院、居民小区打扫卫生,为保护环境作贡献。组织班主任进行环保主题教育课。红领巾值日岗的小巡警们,每天做好巡查、值日工作,从小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为大家服务的奉献精神。示范班、文明班评比活动,促进他们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环境教育子课题研究
学校加强德育研究,德育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改革现有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使之更适应时代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现代育人思想。重视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积极探索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途经和方法,将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与学校德育整体要求有机结合。根据《新农村背景下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总课题,确立德育子课题,包括:《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环境教育从我做起”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行动研究方案》等子课题实施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设置
1、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标准及计划设置课程,我校在开学初认真学习市教委课程计划要求,开足开好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
2、在师资的配备上,我们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挖掘学校内部师资潜力,确保基础型学科教学质量,同时按要求配备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负责教师,有较健全探究性课程工作网络和探究性、拓展型实施计划。
3、确保每周安排“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5分钟的晨会,每天参加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
4、学校兴趣小组活动正常,做到了有活动计划,有课时计划,有固定人员,有固定时间。
(二)教学常规
1、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1)落实领导责任制。首先,学校领导抓住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这条主线,我校建立了行政人员蹲点制度,每位行政人员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责任,深入教学第一线听随堂课、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辅导、考前的复习指导、考后的质量分析,体现了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强化监管意识。其次,中层管理人员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我校的9位中层干部中,有5位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在教学管理中,领导能顾全大局,秉公处事,在教学中,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可以效法的楷模。
(2)改革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规范有效的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我们在教学管理上严格制度,认真把关,努力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学校制订《书院镇小学新课堂评价标准》,《书院镇小学新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书院镇小学教学奖励条例》,《书院镇小学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我们修订了教学实绩奖奖励制度,对五年级的教学奖励的幅度明显增大,增加了学科名次奖和年级整体名次奖,激励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重视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的管理:学校认真贯彻《书院镇小学教师教学五认真规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我们修订了我校备课要求,教师可以借鉴比较优秀的新教材电子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有目的的修改,同时强化了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规定教师每周完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完成一篇《我与课堂》的学习笔记。
(2)课堂教学的管理: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新课堂教学要求》和《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用《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经常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或不定期随机听课。我们中层领导进课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作业和辅导管理:作业设置要体现针对性、科学性,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作业批改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及时、准确、用等级加鼓励性语言或用星级评价等形式,把批改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针对我校各年级中学习困难学生比较多,我们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特别关注对学习困难学生作业布置和批阅情况,把这项内容作为检查的重点。我校对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了专项的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作业本、学生问卷、学生座谈会等环节了解教师在作业布置等方面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学科组进行反馈,对个别问题突出的教师由校长、书记亲自面对面反馈,并督促改正,跟踪检查。
对困难学生的补缺补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在管理中要求教师摸清班级内学困生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帮教档案。教师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缺补差,通过教师的帮教,学生的信心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我们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帮教成果明显的教师我们进行奖励,我们利用党员教师这一优秀资源,开展了党员教师和困难学生结对,通过对结对对象的作业辅导、关心结对学生行为动向,给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同时也激励教师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我们投入一定经费,从时间上和物质上保证教师辅导工作,中午我们安排教师值日,进课堂为学生补习,下午我们加45分钟安排教师为学生补习。
(三)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工作。我校在平时的监控中采用月考制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及时进行质量监控,如在听课中如发现教师对知识点教学有明显的偏差时,我们及时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核,及时反馈,和教师一起商讨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对区级抽测的学科,我们必须事先进行摸底抽测,利用教研组的力量一起解决存在的问题。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利用东片联合体的资源,13所学校联合命题、统一考试形式和时间,13所学校联合阅卷,成绩联合反馈,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放在片级成绩中进行评价,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学校整体在13所学校中的地位,学科在所有学校中的地位,教师所任班级成绩在所有班级中的排位,通过这样的操作,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应提高
在对学生评价中(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成长足迹。根据课标及课改理念,重新制定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评价方案,关注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等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建立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各学科根据其学科特点增加具有操作性的测评内容,测试卷、作业用等级加短语的方法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更多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用激励性、描述性的语言对各个学生的独特性进行描述,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促进不断发展。
四、加强教科研,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l、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继续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组织教师完成校本培训工作,并着力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读好一本书、做好一本教育理论的摘记、写好一篇优秀论文、参加学校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先导意识。2006年初,学校为每位教师订购《教师成为研究者》一书,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学习体会。
2、切实抓好教学研讨活动,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积极倡导实践反思,并指导教师不断改进与创新。我们一方面要求参与课改的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培训者的培训),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教材与学生的有效结合点,并积极将新课程的理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渗透与反思,做好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工作;另一方面要求面上的其他教师也积极尝试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每月一次的《我与课堂》教学反思已逐步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针对某一课堂教学或教学片段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分析、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通过实践反思,提升研究能力。
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影响着学校的日常管理。新课程需要新课堂作支撑,新课程与新课堂是相呼应的。在工作中我校通过“三阶段、二反思”的模式来进行研究的。教学设计(说课、完成教案)------课堂观察(听课、录像)------反馈评议(教学后记、评课)-------撰写课例(结合课题)。教师们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研究获得最直接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使骨干、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积极带动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的提高。
3、围绕“实”字开展课题研究。06学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各自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课堂小课题研究,认真制订实施计划,采取扎实有效地教学措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学校每位教师积极参与了课题的申报,经学校评选立项的校级课题13项,其中有3个课题成功申报区级个人课题,一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06学下半年我们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发展变化情况调查、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立了《新农村背景下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由校长亲自挂帅,通过教师座谈、各部门商讨交流,课题的设计得到了区进修学院科研员戈玉洁老师的多次指导,在2006年5月我们再一次请到戈老师以及督导室的金辉老师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论证和指导。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主课题被立为区一般课题。
4、严格考核,有效激励参与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本学年我们加大对教科工作的考核的力度,把是否承担课题是否开展研究是否出成绩等,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把每月一次的《我与课堂文本》列入教师的每月考核,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教材与学生的有效结合点,并积极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针对某一课堂教学或教学片段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分析、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每月一次的《我与课堂》教学反思已逐步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有成果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按等级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深入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要求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并撰写学习体会。组织教师党员学习赵为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2、重视对教师职务培训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本科学历培训,到目前为止36多位教师正参加本科学历培训。学校积极派送教师分批参加“十五”各类岗位培训。本学学校加大了教师外出听课的力度,增加了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
3、完善带教制度。在教师中推行结伴帮带活动,建立带教三级网络,本学年三位新教师由三位教学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带教,通过教学常规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三位新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教学能力达到了教师的标准。通过骨干教师带教非骨干教师,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特别是英语学科的教师团队研究氛围浓、协作能力强,一位教师在区级教学评比中获奖。
4、积极开展区内外互动工作。我校参加以荡湾小学为资源学校的联合体,在联合体中我们开展了教学的展示活动、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研讨活动、通过享受联合体中优秀的教学资源,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充实,教学行为更加有效。
与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结对帮扶的工作,在与幸福小学结对互助工作中,选择业务水平高的教管人员和教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结对帮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本着“克服形式和花架,求真务实抓质量,不求急功近利,着眼学生未来”的精神,制定操作性强的结对帮扶协议。通过会议,向每位教师宣传与市区优秀教育资源结对的背景、意义、形式、手段等,动员全体教职员工为学生的发展、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积极投入到结对帮教工作中去。2007年1月,我书院镇小学和闸北区幸福小学正式签订了校际结对工作目标责任书。2007年2月,制定了我校与幸福小学的结对帮扶
工作实施方案。2007 年3月8日,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到幸福小学实地考察,感受幸福小学的校园文化、管理文化等气息,双方的校长介绍各自学校的硬件设施情况、师资情况和学校管理的基本情况,同时就 2006学第二学期结对帮扶工作做了初步的规划,再通过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分层的交流,进一步完善了本学期结对帮扶计划,确保结对帮扶工作全方位推进。2007年4月,我校委派数学和英语两位教师到幸福小学跟班学习,幸福小学认真选派了两位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全方位的指导我校教师,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快速成长的舞台。
六、扎实服务为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工作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保障,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抓好后勤工作能有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1、后勤深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顺序,对学校设备和设施进行有计划的维护保养,提高教学设备与设施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及时处理闲置的教育设备,对二期课改急需用的教育设备及时增配,确保二期课改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2、加强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创建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各项制度,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在日常安全工作中,注重校舍场地设施检查,对消防电器、电源等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为原则,做好全校教职工安全责任书的签约工作,扎实抓好学校的安全综合治理工作,2006年我校成功创建了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3、我校财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到位,钱、财、物管理规范,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收费项目及其标准公示,经费收入合法,无乱收费现象。
4、学校食堂管理、饮水卫生管理规范,措施到位保证了师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
1、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教学行为不规范,课堂教学效率低,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行为陋习仍较多,养成教育还有待加强。
3、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不足,学生的艺术素养欠缺。
4、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师年龄偏大,学科缺骨干引领教师。
5、校本课程开发进度有待加快,实施的力度应强化。【下阶段工作思考】
1、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实际,完善或重建质量指标、奖惩方案及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实施细则,努力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2、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考核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全学期普查不少于三次,每月开展一次“四查”(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课笔记)工作,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及奖惩挂钩,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3、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力求管理工作精细化,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上升。
4、注重过程的管理,注重资料的积累。
5、要进一步对好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筛选和提炼,要指导新的实践,成为全体教师的共享财富,进而促成学校的办学理念。
回顾走过的里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然而,这只能代表昨天,我们只有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才能收获明天。
第四篇:小学近中期发展规划
小学近中期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黄屯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6余亩,建筑面积3224平方米。除小学本部外,还附设1所幼儿园,共有15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496人,专职教师18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100%,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整体迁建,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先后获得了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黄屯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和谐发展科学育人
校训:乐求真知,手习脑勤,心康体健,争冠治生
校风:民主崇真博学、创新
教风:德优、艺精、爱心、责任
学风:敏学、静思、自主、合作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新建工程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创建2-3个特色项目;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城区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
(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的领先地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3)挖掘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竹竿舞、空竹、踢毽、腰鼓等民间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3)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
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第五篇:幼儿园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关于**幼儿园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一
实施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背景
为贯彻落实我园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儿童快乐成长为原则的办园理念。充分发挥我园的办学特色,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及娱乐环境,推动我园办学水平的优质发展,实现办学宗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示及《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政策方针。结合2017年9月,因入学儿童增多,原幼儿园规模无法满足高质量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园决定扩大发展规模,开设分园,为保障新园区及原园区工作正常开展,调任原园保教主任和行政主任至新园任职;聘任原园大组长为原园保教主任;聘任原园大班教研组长为原园行政主任;调任原三个年级组组长至新园担任主任;计划提拔三位骨干教师为原园组长。为稳步实现我园的发展规划,特提出以下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二
实施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的理论基础
目前,各项文件及方针政策纲要精神都将教育的本质与生命发展紧紧联系,把对儿童的关爱融入儿童生命的长远发展中。为此,幼儿园在实践“品格主题教育”“社会性大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生命为基点,体现生命本质、特征和需要的“生命教育”园本课程。旨在让教育与儿童的生命特性相一致,不断地为儿童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个体生命的完善,提高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从广义上来说,生命教育指的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从教育的最根本角度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包含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亦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展现生命中的爱和亮点,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十分强大的,而且是终身性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在获取新的经验中重塑他的大脑。对于人而言,心理和行为的物质基础就是大脑及其功能,人类大多数的心理能力的实现都要依靠大脑来进行,同时,大脑也在规范化我们的行为表现。所以,在儿童生命早期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对其未来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
实施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内容
(一)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的调整
1.调任原园保教主任和行政主任至新园任职;
2.聘任原园大组长为原园保教主任;
3.聘任原园大班教研组长为原园行政主任;
4.调任原三个年级组组长至新园担任主任;
5.计划提拔三位骨干教师为原园组长。
(二)关于新任职务人员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的调整
1.增设新任管理层理论培训课程;
2.增设提升管理层交流能力培训课程;
3.建立中层干部评估和考核制度;
4.建立自评、他评、园评三种考核方式。
(三)关于园务计划的调整
1.班级设置:由23个班级调整到19个班级
2.重点项目调整:英文课程调整到生命教育课程
四
实施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的目标
(一)逐步完善拓展课程(生命教育特色课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其在全园常态下予以开展,结合基础课程(游戏、运动、学习和生活),最终形成我园特色的课程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通过课程园本化的实施研究,促进幼儿良好个性习惯品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形成品格、安全、项目化大活动等系列特色课程。四
实施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园本课程研究小组,确立主要负责人,建立开展此项工作的网络,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二)进一步明确园本特色课程的内涵:它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形式的多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孩子开朗自信的个性;大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幼儿园各班中实施实践活动,撰写案例和观察记录,共同积累有价值的资料,形成课程的教案集和反思集。
(四)每月例会制,课程小组开展研讨会,交流幼儿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的教育价值确定活动的内容延续与否,若延续的话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五)在研究进程中逐步建立课程的评价指标。
(六)聘请专家参与指导研究进程。
(七)研究组成员梳理前一轮研究的成功经验,带动和帮助园内更多的老师参与实践,逐步达到全园常态下开展英语课程,实现拓展课程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融合。
(八)每年定期举行“国际日”(每年5月底),“博爱义卖”(每月12月),“爱心之旅”(每年春秋季)等,配合幼儿园核心理念“让幼儿从爱走向独立”,让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九)每月定期举行品格课程主题活动,收集活动计划和经验。形成资料库。
(十)通过学习《纲要》《指南》,教师熟悉幼儿园课程制定标准,并依据标准融合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五
实施四年发展规划中期调整达成标志
(一)形成幼儿园园本化实施课程的途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文本。
(二)出台新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园本课程的教案集和反思集。
(三)完成园本化课程实施的框架结构。
(四)幼儿的个性习惯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的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