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题实验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课程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资源,有两大核心部分:一块是课堂文本资源,另一块就是课外综合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单一的、有限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单靠教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扩展学生的课外综合资源。
3、教师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教师们也充分认识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以教材为基点,向外扩充大量的教学资源,来弥补单一教材内容的不足。目前诸多资源库虽然种类多样,内容繁杂,但质量参差不齐,且形式单一,受教材版本限制,使用不便,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各校普遍应用的主要是素材型资源和使用不同平台的演示性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且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受到了这些资源的限制,捆住了教师的手脚,不能灵活地运用于教学,造成大量的设备闲置和资金浪费,制约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苦心搜集、整理、制作的大量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和积累,成了一次性产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挫伤了其向课外拓展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4、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选择性,单纯的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成便于教师、学生操作使用的共享型资源。教师可以轻松为学生拓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验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教育技术设计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原理,它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用来实际指导教学过程、为“如何教”及“如何学”提供具体处方的规定性理论。它的全部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展开。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两部分内容。这种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围着学生转(而不是相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3、新课改理论
新课改理论是建设主题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新课改精神,树立大课程观,树立学习化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将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数字化。
4、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开发建设应用主题学习资源库必须以现代教与学的各种理论为基础,这些理论和方法都从教学过程的不同角度解释了不同的教与学的现象,我们要用这些先进的教与学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我们建库过程中的所有具体问题。因为我们建立的是网络课程资源库,其应用对象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对教师来说也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课程资源库中每一学习问题的引入和展开,每一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每一评价反馈方式采用,以及应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等,都要有一定的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
5、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对现代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会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包括网络资源的结构特点、组织方式,如何处理好它们与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标:
1、开发语文主题学习网络资源。
“主题”在教育应用层面上是一种教学、学习和研修的方法,在资源层面上是一种资源组织的方式,即围绕“寓言故事”这一主题(中心)来组织资源。本课题所提出的语文主题学习资源是指不局限于教材现有的某一个具体内容,而是包括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发生联系、学生能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生的学习指导意见等。是紧跟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包含现行通用各种版本教材的同一主题内容,适合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的集合。这样的主题学习资源既方便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又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了教师、学生的资源可选性。并以网络资源的形式供全区小学高年级语文师生共享。
2、开发方便应用和动态更新的语文主题学习资源网站。
“语文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在城域网中心网站建设,同时镜像到各实验校,为共享应用主题学习资源服务,为动态更新服务。
3、新课程标准下使用主题学习资源的教学模式、方法和规律的研究
本着边开发边应用、在应用中研究的原则,在建设主题学习资源网站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应用。要研究探讨新课程标准主题学习教学的新规律、新模式,努力总结形成一批常态课堂教学典型课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规律和做法。
本课题研究内容:
小学语文高年级段“寓言故事”主题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实验以由总课题组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综合评价和在应用中反复修改完善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实验法、调研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统一研究规划:全区参加本课题实验的学校选定小学或中学某一主题内容成立子课题组,子课题组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制定研究计划,定期集中研讨、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开发设计的水平。
分工协作与自愿选取开发想结合:根据总课题组确立的几个主要主题内容,各子课题组本着自愿选取的原则,从中选取自己学校的优势内容进行开发,统一平台使用:总课题组负责将各子课题组开发设计的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各实验学校共享资源,并进行应用研究。
综合评价:在应用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对语文主题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修改完善:在评价、应用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再开发、加工、完善和应用。
六、操作措施:
语文主题学习资源集资源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于一体,它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的系统,不仅作为资料的演示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利用这个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其选择的都是实用而与教材内容主题相关联的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帮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现有资源的重组(不同年级、不同版本、相同主题),还要以研究性、自主性等学习方式来组织查阅相关资源,对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制作成主题学习资源库。
(1)确定主题内容,组建精品资源库。
目前国家教材审订委员会审订通过的多种版本教材大都通过主题的形式组织内容,因此开发语文主题学习资源时在全面把握教材的主题内容,明确本主题所涉及到的精品知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优质全面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可选择都有很大的提高。
(2)设计与开发资源平台,优化资源创新与重组。
教学资源平台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立足于知识点的分析与应用,并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拓展,为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服务,教学内容要通过平台呈现出系列化,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可以实施动态管理,根据需要,实现资源的添加与修改,并开放权限,让学生也参与建设,优化资源创新与重组,从而使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在师生共建中完善资源库建设。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半。
(一)准备阶段(XX年10月-XX年1月)
确定子课题,填写申报表并做好申报工作,召开开题会议,正式启动课题研究;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等。
(二)实施阶段(XX年2月-2011年1月)
第一阶段(XX年2月-XX年7月):子课题组根据主题内容,开发主题学习资源。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上传资源建立主题学习资源库。
第二阶段(XX年8月—2011年1月)
在第一轮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主题学习资源,结合应用进行修改完善,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学习教学规律和模式。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发表相关实验论文,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课题组对本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汇编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对本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果,向省、中央电教馆申报,由中央电教馆鉴定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发表、出版实验研究论文、典型课例和实验报告;
2、形成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语文“寓言故事”主题学习资源库课程体系;
九、实验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研究区校两级管理模式。区信息技术教育网络中心设立总课题组,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立项,组织有条件的中小学参与本课题实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培训,进行子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与指导、成果总结交流与推广。组织子课题结题等工作;子课题实验学校设立课题组,根据总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目标并在总课题组立项,拟定实验计划,合理安排实验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的研究。实验学校要执行有关的科研政策,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要计入工作量,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总课题组由如下成员组成:
(1)实验课题专家指导小组:
袁景瑞董岱山
第二篇:课题实验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实施尊重平等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题实验第二阶段实施方案(2001年9月——2002年7月)
(一)教师方面
一、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 在上学期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本学期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尊重学生的18条原则和平等对待学生的12条原则,应该具体的操作化,切切实实的把观念的转变化为教育方式、教育行为的转变,而不停留在观念上和口头上。
二、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1、继续以“教师素质的6条要求和100个项目”为标准,参照标准衡量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2、充分发挥“师生对话卡”和“学校——家庭联系卡”的作用,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实验教师在日常行为、学生管理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给学生、家长言行一致的答复。
3、全体实验教师要努力做到“三省吾身”,善于回顾、思考、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做好个案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并对照实验中提出的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寻找自己的不足。
三、在各实验学科中推广“掌握学习教学法” 有兴趣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美国教育家本杰姆.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教学法”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教学。掌握学习法的基本特点是单元教学,单 元形成性测验(A、B卷两次测验)以及补习矫正措施。其中的难度并不在于编制两份考试卷,而在于真正的搞好补习矫正工作,既花时间又费力。但也正是这种补习和矫正,使学生学会自我反馈,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学习方式,使他们受益无穷。如果实验教师能坚持采用这种方法,他的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改进。
四、开展学习方法的辅导
本阶段将在实验班开展学习方法的辅导,辅导内容包括怎样观察,怎样加强记忆,怎样预习和复习,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准备考试等。各实验教师也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尽可能的把这些指导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进一步转化师生关系
实验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平等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做到平等尊重与期望值一致。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严格要求,不断提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让学生自觉的完成。
六、树立新教学观:激趣、启思、导疑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观“激趣、启思、导疑”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尊重。本阶段应以此为突破口,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激趣、启思、导疑,使学生的内在兴趣、内在动机,自发的学习行为,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最大的成效。
(二)学生方面
一、进行新学期的学习动员和行为规范强化训练,注意加强外控和引导内控。
二、根据“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心理模式”,积极学习态度中包括认知、动机、情意、行为和反馈五个子系统。第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认知系统,强调知识价值观的教育,本阶段的重点将是动机和行为系统。
1、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动机”。
2、采用“赏识——成功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责任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4、纪律性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继续按“教育模式”的结构开展工作(1)课外活动。(2)学习纪律竞赛。(3)先进带后进。(4)系列主题班会。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实验教师应该逐渐学会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价自己的心理状况,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耐挫能力。
五、加大班级“干部轮换制”的实施力度 在实验班中继续实施干部轮换制,进行就职、离职演说和中期评价制度,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 炼。
六、加强个性化教育
初二阶段正是学生开始分化的阶段,班主任、科任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那些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仔细查找产生消极因素的症结,对症下药,查漏补缺,防止分化,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七、学生个性、品德教育的自我——他人途径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配合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爱护自己的财物到爱护公共财物,从珍重自己的心灵到珍重他人的心灵以及履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良好社会特性。
(三)时间安排
(2001年9月——10月)
1、按照“机会均等”原则产生第一、二届班委会和小组长。
2、继续使用“师生对话卡”和“学校——家庭联系卡”。
3、年级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加强外控,实验班级开展竞赛,引导内控。
4、安排一次《学习方法辅导讲座》,可参考《转型期学校教育研究》上刊载的材料进行。
5、召开《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为主题的班会。
6、召开实验教师、学生、家长参加的会议,成立“三方实验联络小组”。讨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听取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参与实验。
7、实验教师坚持做好实验记录,并注意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2001年11月——12月)
1、产生第三、四届班委会和小组长。
2、召开一次《为增长才干而学习》或《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为主题的班会。
3、安排一次《学习方法辅导讲座》。4、召开 “三方实验联络小组”,讨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问题。
5、继续使用“师生对话卡”和“学校——家庭联系卡”。
(2002年1月——3月)
1、产生第五、六届班委会和小组长。
2、召开以《珍惜自己和家庭的财物》为主题的班会,学生演讲,教师总结,班会要提前布置,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珍惜或不珍惜个人与家庭财物的行为,由此引申到对他人和集体财物的态度。
3、安排一次《学习方法辅导讲座》,由教师主讲,学生谈体会。
4、召开《你了解自己吗?》主题班会,每个学生上讲台,用10句简单明了的句子描述自己,如:“我是一个表面胆大而内心很胆小的人”,“我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等等,要求学生把这10个句子提前写下来,班会直后交给老师,作为本实验的资料。
5、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和实验学生座谈会,分析实验的落实情况,并对照“尊重平等30条”进行整改。
6、继续使用“师生对话卡”和“学校——家庭联系卡”。
(2002年4月——五月)
1、产生第七、八届班委会和小组长。
2、以《我的烦恼和忧伤》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由学生演讲,班会要提前布置,鼓励学生说出最烦扰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怎样对待这些烦恼的事。
3、以《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班会召开之前让学生花半天时间跟随爸爸妈妈到他们的工作岗位观察他们的工作,统计父母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间,每天干家务的时间,然后在班会上谈自己的资料和感想。以上两次班会有条件的班级可邀请家长参加,进行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
4、安排一次《学习方法辅导讲座》。
5、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让学生评教评学。
6、继续使用“师生对话卡”和“学校——家庭联系卡”。
(2002年6月——7月)
1、产生第九、十届班委会和小组长。
2、让学生围绕自己本学期在培养意志品质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做法及成效开展讨论。3、举行《我是如何复习》的主题班会。4、召开教师座谈会,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情况。
5、安排一次学习方法讲座。
6、使用班教师写出实验总结,收集个案。7、继续使用“师生对话卡”和“学校——家庭联系卡”。
希望各位老师在开展课题实验的过程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发挥,注意积累经验,收集好实验资料,思考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研的能力。
第三篇:实验课题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创建书香校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树立师生同读经典的阅读观,引领学生和老师共同阅读中外优秀经典文化读物,引燃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让大家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经典交流、品析人物、明辨是非,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地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好读书,会读书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力,提高阅读质量,体会阅读带来的主观享受和精神文化。
2.促进学生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3.加大中外优秀经典读物课内阅读教学的比重,课外阅读双轨并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4.研究以激励和主导为主要机能的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促进学生读书品质与能力的形成。
5.学生教师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内容模式的交流研究。
三.实施措施
1.创设班级读书氛围
(1)班级张贴阅读书目、必背古诗词,好书推荐、读书感悟等,营造浓浓的书香班级氛围。
(2)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书架上要有充足的书,并且图书角的书每个月更新一次。图书角不仅书源要充足,而且要有完善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记录图书的借阅、归还。
(3)鼓励学生每个学期至少买两本课外书,鼓励家长在生日及纪念日给孩子买书。学生可以把一本书放进书包,这样便于他们随时阅读。
(3)布置班级的学习园地,粘贴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大家一起分享。
2.培养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应只是简单的优美的词语、好听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的摘抄,而应有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等。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定期在班级中展出。因而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不断地指导学生。
3.开展各项活动
(1)晨读每次的语文早自习,既是阅读时间,老师要为他们准备经典诗、词、文段等名篇,不仅课件有,尽量让他们人手一份。先学生有感情朗读,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做到每天坚持,每天有收获。
(2)午读 每天中午学生来到学校,可以阅读课外书,可以和语文老师交流,及时反馈阅读情况。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型有基础课型,学生和老师在前25分钟安静的读书,后15分钟进行朗读交流。有展示课,分为美文读赏课,共度赏析课,推荐导读课,读后交流课。
(4)双休日及节假日,也要保证每天阅读不少于半个小时。
(5)学生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活动,每次举行的活动材料要存档。
(6)教师读书,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每周要记一次读书笔记,每2个月集体交流一次。
4.优秀阅读学生评比
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
征文等活动,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奖励。
总之,从现在做起,传承经典,阅读名著,构建学生的文化根基,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持久的阅读热情,让师生在阅读中都有提升、有收获,真正地做到与书为友。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实验计划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用教师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激情激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语言与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经的精神跋涉。我校开展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的研究活动,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目标
1.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3.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措施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图书进班级。学生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也可以看教师推荐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和课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图书角布置,保证每个同学至少2-3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负责记录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并及时向学生推荐身边优秀的读物,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要相对集中和固定,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也要读书,做好学生的榜样。上好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
5、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汇报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读书期间,同学们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介绍有意义的书籍。
三.总结评比
期末开展大型读书交流会。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 阅读能手”等。
四.本学期推荐书目
1.2.3.总之,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求得知识,在读书中明了事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第四篇:课题实验
课题实验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旧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述、灌注知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使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加大的提高。
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指智能发展,而且包括意志、品德、性格、集体主义的个性特点的发展。祖国的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因此,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具备广博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才能。学生的发展与掌握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
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呢? 我认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各种事物,启发他们从一件事物中看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他们越是进行精细的观察,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就越想弄懂某些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变化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好几个角度看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学技术在飞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着眼于未来,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不断吸取新的教法、理念,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好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石洋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主题:学礼仪规范,做文明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项目:“明礼”道德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小是一所承载千古文化积淀,有着浓郁人文底蕴的古老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省文明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只有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断研究创新,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分学生中不够遵守礼仪规范,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校生源背景复杂,学生来源地域广,借读学生占三份之二,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给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年中央、省、市分别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并颁布了《若干意见》,面对新形势,根据新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文明道德的好学生,将是今年我校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定与验证我校礼仪规范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体系。
3、形成适合学生礼仪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系列案例与教育反思。
4、有效提高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发展水平。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盲目超前和成人化误区。
2、实践性原则: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重在导行,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开展文明礼仪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感悟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防止步入知行脱节,空洞说教的误区。
3、渗透性原则: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必须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以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的误区。
4、点面结合的原则:我校将在高、中、低各年级设实验班,集中研究力量,采取系统措施进行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措施等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做到以点带面,而面上的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动,实验班的研究,以面促点。以防止步入重点轻面,点面脱节的误区。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对象:对我校16个教学班,进行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六年级2个,五年级2个,四年级2个,三年级2个,二年级1个,一年级1个)进行礼仪规范课题的有所侧重的研究。
(二)研究时间:2012.9月——2013.7月
(三)研究分析:
以自然实验为主。而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导秩序和学校德育非常态下,开展礼仪规范教育活动,同时辅之以问卷,访谈调查,观察,文献资料,星星好学生等多种方法。
(四)研究步骤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10)
1、理论学习先行: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纲要》、《若干意见》后,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有关理论,深入领会《纲要》精神,了解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过程的理论性。
2、调查研究分析:在学校的实验班开展小学生礼仪规范状况的调查研究,从中分析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礼仪道德、行为特征及其成因,为有针对性研究创设各学段道德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9—2013.7)
1、实验主要内容与措施。
(1)修订目标:在我校《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对各学段礼仪规范的培养目标层次进行分解,对照《纲要》的要求和调查分析中标准的现状特征,修订《小学生礼仪规范层次目标分解》,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制定计划:在认真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验活动计划。
(3)优化环境:优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做到有形、有序、有创新、形成良好风气,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4)系统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红领巾电视台、思品课、班队活动课等按照层次目标内容进行系统教育。
(5)专项训练:结合9.20道德宣传日,根据《规范》、《守则》的要求和开学初的第一周,进行专项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进行礼仪、规范、行为训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6)评价激励:以学段层次性目标为参照,以星星好学生为载体,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通过自评互评、家评和集体评议对学生平时的文明礼仪行为或特殊背景下的文明行为进行评价反馈,从中调动和强化学生文明意识。
2、研究过程与要求:
(1)确立研究实验班级
(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3)培训研究人员,明确课题研究要求,操行要领。
(4)开展研究活动
(5)编发研究简报
(6)组织专题研讨,表彰阶段研究成果,反馈存在问题,促进礼仪教育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8—9月)
1、围绕课题研究的层次目标进行效果检测。
2、撰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