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情况汇报
xx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xx市人大常委会xx副主任带领xx市执法检查组,到我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这是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力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xx市人民政府对xx副主任及检查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开始施行;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执行。《义务教育法》施行以来,在xx市人大常委会与xx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xx市委、市政府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xx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
1、思想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颁布二十一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在1996年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关于深入开展“教育推进年”活动的决定》,教育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2005年5月又实现了“双高普九”工作目标,特别是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我市在做好新法律宣传普及基础上,注重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投入,优化资源,规范管理,我市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2、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调整布局和优化教育资源。从2001至2006年,我市进行了六轮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工作,共撤并132所小学、3所中学,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2004—2006年三年我市共投入2100万元建设信息技术,共购置电脑7790台,建设网络教室113间,配备远程教育接收及播放设备345套。
3、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深化教育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实施“名师工程”为载体,深化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素质。从2003年开始,全市所有初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进入“课改”阶段。二是加强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我市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共计拨付161万元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网络大学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素养。目前,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9.8%。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我市正逐步培养一支精于教学、长于管理、富有领导才能和开拓精神的校长队伍。三是加强德育工作,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载体新颖丰富、重点工作突出、育人导向鲜明、法制宣传到位、‘三位一体’家教举措得力”等六大突出亮点,青少年暑期工作更是连续十年被评为xx市暑期工作红旗县(市)。
4、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外来农民工子女100%安排入学,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安排680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我市中小学就读。二是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协调社区、村委会参与留守学生教育。三是建立家庭贫困学生帮扶制度。我市已兑现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施“两免一补”的要求,没有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从2005年秋季到2007年春季,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的贫困生有3225人次,免除金额80.4万元;免书本费的贫困生有2469人次,免除金额23.64万元;享受生活补助费的贫困寄宿生有666人次,补助金额26.57万元。
5、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实现了“三个增长”。2006年财政对教育拨款24502万元,比2005年的20773万元增长了17.95%;2006年财政经常性收入51434万元,比2005年的43836万元增长了17.33%;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多了0.62百分点。2006年中学生均教育经费2336.22元,比2005年的1845.75元增加了490.47元;2006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2613.54元与2005年的1998.84元相比增加了614.7元。2006年中学生均公用经费396.95元,比2005年的281.53元相比增加了115.42元;2006年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425.59元,比2005年的205.33元增加了220.26元。二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xx市和省财政按4:6的比例分担免除学杂费资金全部到位。从2006年春季开始,我市积极落实省政府的惠民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2006年免除68223名农村学生杂费共计1463万元,2007年
免除67307名农村学生杂费共计1352万元。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切实提高。2005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40元。2006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0元,比2005年提高了10元。2007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2元,农村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2元,比2006年各提高了2元。四是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危改领导小组,设立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进行专户管理。2005年起我市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有22个,拆除危房面积18290平方米,计划新建校舍面积47841平方米,目前已投入1396.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22447平方米。目前市政府正制定出台《关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不减少,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五是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归市财政,做到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标准,以及省统一规定的职务津贴和岗位补贴标准,纳入市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到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账户中。
二、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主要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xx市的要求以及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
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薄弱校,城区的优质资源也十分有限,一部分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借读,造成城区学校难以承受,农村学校也因此造成生源锐减,教师编制和办学经费减少。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难以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学校公用经费仍然有限,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校舍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等安排不足,校舍、课桌椅等破损无法得到及时修缮,图书、教学仪器、信息技术设备等无法得到及时添置。
三是教师队伍配置调整有待优化
农村教师的编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规模小的学校按生师比例配置教师,难以开足学科;学科结构也不够合理,特别是中学的体、音、美、史、地等学科师资紧缺,小学的英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紧张,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近两年的城区学校向农村招考教师也造成农村有限的骨干教师的流失,加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此外农村教师待遇低班主任津贴少,代课教师工资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学生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学校周围仍然存在各种营业性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留守儿童和外来农民工子女家庭监管缺位,一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约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气。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显得过于单薄。农村初中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跟随父母到工厂打工、外出经商和出国等成为流生的主要原因,使义务教育巩固学额形势依然严峻。
三、下一阶段工作措施
《义务教育法》是新形势下我市加快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对义务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和实施水平。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均衡发展
1、尽快落实农村特别薄弱的学校建设。加快对诸如农业中学、首祉中心校等学校的建设,改变这些薄弱校年复一年、变化不大的学校面貌。同时注重加快初中布局调整步伐,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城区教师招考结合布局调整进行,招考方法从城乡均衡的角度予以改革,确保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不因招考而流失。积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骨干教师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同时根据农村中小学规定课程和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结合在校生数和班额情况配备教师,少于100人的农村学校按班师比1:1.5配备教师,以保证学校正常教师活动的开展。
(二)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尽快落实xx市规定的关于在2008年前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100元以上,初中达到250元以上,以及对农村边远山区、海岛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年公用经费不低于15000元,对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年公用经费不低于20000元等。
2、安排教学仪器等购置专项经费,并增加修缮经费,满足中小学课桌椅维修需要。
3、加大学校危改项目投入,市政府已着手降低乡镇承担工程配套资金比例,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按危改工程款不低于5%配套,其它乡镇不低于10%配套,同时,将附属工程列入工程总造价。
(三)提高教师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想方设法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班主任津贴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予以逐步提高,对代课金按教师工资的平均额予以核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们安心工作,解决我市教育人才外流,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市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依法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加大控辍行政力度。市政府近期组织教育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前期调研工作,适时制定出台控制流生的相关规定,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人职责,送适龄子女到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企业用工持证上岗制度,禁止企业使用童工,对不履行上述规定的家长和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完善巩固学额奖惩措施,做好教师家访工作,做好学校与镇村联系配合工作,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同时要求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给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关爱,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安心就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3、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力度。对校园周边的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继续予以打击,优化育人环境。
第二篇: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报名人数达11500多人,进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中考,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910人,上线率为35.5%,居全市十县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305人,上线率为50.95%,创我县高考最好成绩。
5、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有较大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重点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把教育装备现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目标,制订了奖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全县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投资约2300
万元,共装备微机室64个、语音室58个、多功能教室112个,购置校长办公系统225套、教师办公微机40
3台,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2556
台;建立计算机校园网5个、多媒体教学网2个。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几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装备力度的同时,我县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微机培训,并培训了60名微机专职教师,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做了必要准备。目前,全县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学开设了微机课,有80多名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为实现200
5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小学收费是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县政府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体做法是:①规范基层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程序,实行“一证一卡四统一”制度;②坚持中小学用书由县教育局审批制度;③实行公开承诺;④加强收费的常规检查,加大对乱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使我县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两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推进我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
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
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其中小学273所(国办小学5所、乡镇中心小学及完小119所、村办小学149所)、中学49所(高中7所、国办初中1所、乡镇初中41所)、职教中心1所、成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中心1所、乡镇成人学校20所。全县中小学共有在校生147687人(含在园幼儿11700人),其中高中12000人(含职中2300人),初中50340人(含特教80人),小学73647人。在编教职工7923人。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44%,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12%,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0.25%。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 和99.9%,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和96.3%。
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满足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县政府在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采取政府出资、施工单位垫资、组织社会各界捐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99年以来,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先后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有:投资5600万元的一中迁建一期工程,投资180万元的亮甲店中学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的一幼教学楼工程(2000平方米),投资260万元的职中图书电教楼工程(29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实验楼(1560平方米)建设工程,投资350万元的教师进修学校迁建工程,投资65万元的彩中宿舍楼、桥中实验楼续建工程,沽中投资103万元征地12亩。三年多来彩中、仓中、桥中、一幼等学校还投资70万元修缮了校舍。正在建设的工程有:投资120万元的三中宿舍楼(23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的成教中心教学楼(166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的二中宿舍楼(5300平方米)建设工程。另外投资970万元的实验小学迁建一期工程(81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一中学生宿舍楼(12000平方米)和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教学楼(1900平方米)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经或即将破土动工。今年秋季谋划实施的有:投资600万元的一中教学楼、餐厅及附属工程,投资130万元的二中教学楼工程(21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的职中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40万元的仓中宿舍楼工程(2400平方米)。
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报名人数达11500多人,进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
3、学校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一是教育系统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每学年,教育局都要对乡镇教育办及中、小学校进行目标考核,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2001年,我县顺利通过了市薄弱初中改造验收,至此,全县初中彻底消灭了薄弱学校,被评为初中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我县高中通过了市普通高中学校升级升类验收,全县高中整体管理工作又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我县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坚持“两全、两开”,不断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底,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玉田县中小学德育研究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为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适时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教科研为先导,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以“主体性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重点的教育科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开展;在城内及周边乡镇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并计划今年暑假后在全县小学三年级全面开设;认真执行上级减负规定,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本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和乱收费、乱征订现象;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小学生全部划片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初中不再设重点学校,禁止学生择校;高中针对“3+X ”的高考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各校都建立起了音美活动小组,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中考,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910人,上线率为35.5%,居全市十县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305人,上线率为50.95%,创我县高考最好成绩。、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重点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深化用人制度改革。1997年在唐山市率先实施了教职工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自1999 年开始,对919名新分配的毕业生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对全县20个乡镇教育办的中小学视导员实行了公开招聘,教育局也先后两次从基层单位公开招聘机关工作人员20余名。竞争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加强了干部教师的业务培训。根据我县的师资队伍实际,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解决急需,注重实效”的师资培训思路,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1998年以来,先后举办干部培训班4期,全县284名小学、初中校长参加了校长岗位培训,其中270人参加了校长提高班培训,并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2001年,我县有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
5、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有较大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重点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把教育装备现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目标,制订了奖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全县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投资约2300 万元,共装备微机室64个、语音室58个、多功能教室112个,购置校长办公系统225套、教师办公微机403 台,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2556 台;建立计算机校园网5个、多媒体教学网2个。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几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装备力度的同时,我县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微机培训,并培训了60名微机专职教师,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做了必要准备。目前,全县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学开设了微机课,有80多名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为实现2005 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6、教育经费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比较规范。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以县级投入为主,乡镇村队合理分担,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主体责任。2001年,全县教育总投入为13993.2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内拨款9171.8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5%计征,征收总额为215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按玉政[1997]39号文件规定标准减少10%,征收总额为1871万元,其中乡镇留用835万元,缴县1036万元;捐集资383.2 万元;学杂费等收入2352.2 万元。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征收的农村教育附加费主要用于民办教师的工资和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了对学校经费的收支管理,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的经费由县财政管理,安排预算支出;乡镇中小学的经费由乡镇教育办管理,保证了各校资金用于正常的公用支出。全县没有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现象。
中小学收费是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县政府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体做法是:①规范基层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程序,实行“一证一卡四统一”制度;②坚持中小学用书由县教育局审批制度;③实行公开承诺;④加强收费的常规检查,加大对乱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使我县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两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推进我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县、乡两级财政受基金会兑付的影响,一直比较紧张,加之近几年村队投入减少,社会集资更加困难,使教育经费的来源更显不足,特别是公用经费近两年呈下降趋势,2000年全县教育公用经费投入为341.6万元,2001年减少到170.4 万元。而我县校舍建设、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装备现代化任务艰巨,资金投入巨大。我县现有危旧校舍70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1450 万元,其中危险校舍11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200万元。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要求,2 0 0 3 年全省初中学校要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2005 年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而就我县目前的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进展情况看,全县初中只有计算机教室23个,尚缺19个;全县124所完小以上小学,仅有计算机教室13个,即使考虑近两三年内撤并一些小学,也至少要装备计算机教室100多个。按市教育局规划要求,年内40%的中心小学要配备计算机教室,这样,今年我县小学需要装备计算机教室44个。要确保全县如期开设信息技术课,仅设备投资就需1800 万元。另外,各校建多功能教室和购置教师办公微机等还需资金760万元。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 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 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其中小学273所(国办小学5所、乡镇中心小学及完小119所、村办小学149所)、中学49所(高中7所、国办初中1所、乡镇初中41所)、职教中心1所、成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中心1所、乡镇成人学校20所。全县中小学共有在校生147687人(含在园幼儿11700人),其中高中12000人(含职中2300人),初中50340人(含特教80人),小学73647人。在编教职工7923人。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44%,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12%,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0.25%。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和99.9%,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和96.3%。
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校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满足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县政府在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采取政府出资、施工单位垫资、组织社会各界捐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99年以来,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先后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有:投资5600万元的一中迁建一期工程,投资180万元的亮甲店中学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的一幼教学楼工程(2000平方米),投资260万元的职中图书电教楼工程(29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实验楼(1560平方米)建设工程,投资350万元的教师进修学校迁建工程,投资65万元的彩中宿舍楼、桥中实验楼续建工程,沽中投资103万元征地12亩。三年多来彩中、仓中、桥中、一幼等学校还投资70万元修缮了校舍。正在建设的工程有:投资120万元的三中宿舍楼(23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的成教中心教学楼(166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的二中宿舍楼(5300平方米)建设工程。另外投资970万元的实验小学迁建一期工程(81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一中学生宿舍楼(12000平方米)和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教学楼(1900平方米)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经或即将破土动工。今年秋季谋划实施的有:投资600万元的一中教学楼、餐厅及附属工程,投资130万元的二中教学楼工程(21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的职中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40万元的仓中宿舍楼工程(2400平方米)。
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
直比较紧张,加之近几年村队投入减少,社会集资更加困难,使教育经费的来源更显不足,特别是公用经费近两年呈下降趋势,2000年全县教育公用经费投入为341.6万元,2001年减少到170.4万元。而我县校舍建设、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装备现代化任务艰巨,资金投入巨大。我县现有危旧校舍70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1450万元,其中危险校舍11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200万元。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要求,~年全省初中学校要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年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而就我县目前的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进展情况看,全县初中只有计算机教室23个,尚缺19个;全县124所完小以上小学,仅有计算机教室13个,即使考虑近两三年内撤并一些小学,也至少要装备计算机教室100多个。按市教育局规划要求,年内40%的中心小学要配备计算机教室,这样,今年我县小学需要装备计算机教室44个。要确保全县如期开设信息技术课,仅设备投资就需1800万元。另外,各校建多功能教室和购置教师办公微机等还需资金760万元。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拾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拾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盛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工作汇报材料
太平一中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太平一中对检查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校近年来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太平镇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学校地处鄂西北边缘地区,属全日制农村普通初级中学。学校服务半径15千米。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53人,教职工84人。
学校占地面积6614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01.7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8.55平方米;绿化面积240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6.5平方米,均达到或超过省教育厅办学基本条件标准。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近年来,在校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学校以“范”为学校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均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太平镇领先地位。
一、《教育法》学习宣传情况
自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我校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每年3月份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作把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抓好:
1、把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列入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和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对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认真的解读。通过学习,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新《义务教育法》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2、在教师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宣传教育计划,结合团总支活动、班会
等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实践、主题班队会等活动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做到让新《义务教育法》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开学期间,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宣传条幅;在学校附近的主要路口拉过街标语。同时设计和制作义务教育宣传栏,在学校显著位置张贴《义务教育法》的宣传版面,各班利用黑板报、文化长廊等办校内义务教育宣传栏,宣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亮点和精神实质。
3、为严格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保证服务区适龄少年儿童全部依法入学。我校首先做好义教与幼教的衔接,在七年级入学之前,对应入学的服务区内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对未能按时入学者,学校要了解原因,掌握去向,保证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其次努力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按规定办理转入、转出手续,做到个个学生有着落。
4、加强防辍控辍保学工作。我们把“防辍”作为学校对班主任进行考核的主要指标,让“一个也不能少”成为班级管理响亮的口号,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成为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从而严格控制学生流失,杜绝辍学现象。保证学生毕业率达到100%。
二、科学规划农村和城区学校布点.
三、寄宿制学校食宿规范建设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争创“文明宿舍”和“放心食堂”创建。在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2009年,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下,投资100万元新建了学生餐厅;2013年至今又投入近十万元对食堂餐厅厨具进行了更换,2010年投资30余万元建造学生澡堂。结合“三查一促”工作,2013年4月、5月份学校共斥资十多万元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使学生住宿、食品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目前,近二十万元的学校宿舍厕所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
为落实湖北省均衡发展要求,学校全力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在招生、分班、任课都做到公正、公平,不办“重点班”。每个班级平均班额在50名学生之内。
四、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培训开展情况
学校教师配置达标。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懂业务、懂管理、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团结战斗、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同时学校还拥有一支师德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师资队伍。目前全校共有84名教职工,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65人,本科学历58人,本科在读的大专学历教师5;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7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6人,优秀教师38人,在省市教育教学学技能比赛中获奖的老师达80余人次。学历达标率100%。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提倡“正己、敬业、爱生、奉献”八字方针,要求教师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转变作风。每期末,采取教师自评、学生问卷打分、学校考核小组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位教师师德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结果与评优、晋级、绩效工资、人员分流等直接挂钩。
1、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并在进行广泛宣传、讨论、学习,并采纳教师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太平一中教师请假制度》《太平一中校园治理方案》《太平一中教师慰问办法》《太平一中教师违纪处理办法》等,实现管理规范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服务意识到位、发展保障到位,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学校定于每周一下午召开行政工作例会,坚持各项学习制度,及时传达各级各类会议精神,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每次例会的讲话打印下发至每位教师手中,例会内容分为两块,一是对全体领导及教师进行思想学习,二是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下周工作的安排。此举实施一年来使全体校委会干部和教师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
3、加强教师考勤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以往出现的极少部分教师懒散的现象,我校重新修订了考勤制度,开始实行指纹签到,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赞同。在落实考勤制度时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周进行总结。期末依据制度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重视教师的培训。学校制订了《太平一中“十二五”期间校本培训规划》,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学历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国培计划》,两年来,学校共有七个学科50多人次参加了国培,教师们通
过集中培训、学员交流、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的全部学习内容。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级领导为每个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并为每位教师定制了优课电子备课系统,对于这一新生、陌生事物,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现在,所有教师都会自己制作教学课件,会灵活运用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运用优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
五、职业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开展情况管理
六、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维护教学秩序、保护师生人生安全采取的措施及对学生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情况;
安全警钟长鸣。学校分别成立了以镇综治办主任黄金富为组长的学校周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治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年来制定了《太平一中教师上课点名制度》、《太平一中夜间巡逻制度》、《太平一中课间教师楼梯值日制度》、《太平一中学生晨午检制度》、《太平一中责任事故追究办法》、《太平一中校委会门卫与学校内围值班制度》等,全力打造学生安全无缝隙管理,做到定岗定点,实行关键时刻专人值班、重要路段专人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完善学生请假批准制,实行每节课点名制度制度,每月进行一次管制刀具收缴,确保学生的身心安全。邀请公安、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进行专题安全知识讲座,每学期期举行紧急疏散逃生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师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自护的能力。
学校认真开设安全教育课,定于每周五下午第二节放学前为安全教育课。学校编写了安全教育课校本教材,并下载《生命安全高于天》等视频作为安全教育课材料。注重对学生加强交通、生活、饮食等安全知识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学生证易丢失的现状,学校对学生进出校门将采取门禁制度,利用指纹进行学生甄别,结合“三查一促”工作,2013年4月、5月份学校共斥资十多万元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使学校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七、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残疾少年儿童教育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好做好寄宿贫困生资助费发放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家庭,去年,贫困生生活补助150人,全
部足额发放到位。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残疾生和留守学生入学工作,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学校建立问题生、学困生、留守生相关信息,开展“三关工程”。即思想上关爱问题生,学习上关心学困生,生活上关怀留守生,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包保教师用一颗爱心,一片耐心,一份恒心,去温暖、教育、感化着学困生、留守生。
十二、改善教学条件及教育经费落实情况。
近几年来,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基本满足均衡教育的需要。特别是2012-2013年,在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要求,对教学设备设施进行修缮,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1、2009年,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下,投资100万元新建了学生餐厅;2012年投资40余万元进行了校园“亮化工程”。针对办公条件差的问题,2013年秋学校投资5万余元为每位教师更换了办公桌,并为每个办公室购置电脑两台和饮水机,为每个教师购置U盘等,极大的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
2、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2012年秋学校装备了一间40+1计算机教室,每个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和优课教学系统,配备了图书室部分图书,音乐、体育教育部分器材。
3、自2010年以来,上级部门投资近十万元免费为每位新生提供课桌凳,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
4、结合“三查一促”工作,2013年4月、5月份学校共斥资十多万元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使学校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5、学校400米标准跑道项目、教师周转房项目、学生厕所建设项目、学生寝室厕所改造项目市教育局已立项。教师周转房、学生厕所建设已正式开始施工。400米标准跑道项目将于8月中旬开始动工。
6、为迎接省教育均衡验收,2013年春开学以来,学校克服多种困难,对校园菜地进行清理,共清理面积1000余平方米。学校将土地进行了平整,并投资5万余元种植水杉、樟树、广玉兰等600余棵。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段脏、乱、差的面貌,也使绿化面积大幅度超过省级标准。学校又投资近5万元对部分路面
进行了硬化,对下水管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对部分餐厅厨具进行了更换。
7、全力打造“美丽校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着眼未来,我校将继续推行均衡教育,强化校舍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功能,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