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河小学学前教育五年规划
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麻屯镇下河小学
2012年3月
下河小学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学前班创建于1993年,辖麻屯镇下河、杨岭、庙后三个行政村。学前班现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现有4个教学班,4名教职工。
(二)发展优势
1、我校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较远,家长们迫切需求一个科学、规范,能系统对孩子进行身心健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智力开发教育的学前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2、学校领导班子善于创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明确的开办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清晰的思路。
(三)不利因素
1、学前班建筑布局具有局限性,活动空间及活动器材不足,开放性不强,学前班教育形式单一。
2、周围环境不利,部分幼儿园跨区域招生,给生源造成很大的挑战。
3、大部分教师均为35岁以上教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未参与正规的学前教育培训。
二、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校为本,梳理管理经
验,探索内涵发展之路。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深入打造学前班文化,彰显办班特色。加强精细化管理,夯实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学前班办班水准,促进学前班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确保3 至4岁幼儿入学率达到95%左右,五周岁幼儿入学率达到100%。2012-2013学年收回学校主办权,计划招生100人左右,办班四个;2013-2014学年计划招生120人左右,投资五万元购买器材,办班四个;2014-2015学年继续加大对学前班的投入,计划招生150人左右,办班五个;2015-2016学年计划招生170人左右五个;2016-2017学年计划招生200人左右,办班六个。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校务管理
目标:构建以人为本、自主互动、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形成“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有效管理”的管理理念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超我管理”的机制。深入打造学前班文化,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学前班内涵发展。
措施:
1、规划学前班发展蓝图并形成教师共同的愿景,在各项工作中弘扬“团结、求实、敬业、创新”的校风,打造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营造和谐共进的人文环境。
2、多渠道推进民主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全员合力推动学前班的可持续发展。
2、细化分层管理,加强教学、卫生保健、后勤等各部门的引领、检查职能,完善教研组长、班组长层级落实的管理体系。
3、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如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后勤工作流程、卫生保健工作流程、班级保教工作流程、家长工作流程等,注重过程管理,细化幼儿一日生活管理,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4、加强制度管理,完善考核评估细则,完善多元激励评价体系,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探索研究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相适应的、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教师培训方案与模式,形成“以人为本、以过程为本、以质效为本”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省教育厅的幼儿教育“十不准”。
措施:
1、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
(1)营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合作、互动、和谐的工作氛围。
(2)制订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培养培训机构及基地建设,为实施教师培训提供可行性保障。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学前班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对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有计划地进行轮训,使全校学前班教师业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3)制定明确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考核机制,采取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环境设备
目标:积极改善学前班办班条件,进一步加强学前班环境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凸显有特色的学前班文化,形成宽敞、优美、儿童化、教育化的学前班整体环境。
措施:
1、改善学前班院内的环境,拓展活动空间。
2、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实现办公管理网络化。
3、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班级现代化教学水平。
4、增加教具及各类仓库,完善各类物品分类管理。
5、丰富教学设施设备,充分挖掘教室的多功能用途。
麻屯镇下河小学
2012.3.28
第二篇:学前教育五年建设规划
学前教育(代码:040106)2016-2020年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西安思源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园双语教学和早教中心的优秀师资,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研究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专家估算,未来每年平均新增的小孩规模预计将在250万人左右,伴随着新生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与消费将成倍增加。到2021年将达到基础教育入学需求的最顶峰。由此可见,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2010年中共中央发布12号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五条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国务院发布41号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
儿园,同时以“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带补”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城镇小区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幼儿园,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以“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以“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省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各省相继出台规划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定了每年新建、改建幼儿园的数量;每年幼儿教师、园长培养数量以及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等目标任务。
通过对以上文件政策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二)专业建设现状
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于2016年开始正式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5人。在此之前,我校已于2011年开办本科层次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2012年开办本科层次英语(学前教育方向)专业,2014年开办本科层次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2011年开办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科。各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已累计招生641人。四年来,各专业学前教育本科方向的办学积累,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形成了“1+2+1”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在现有专业方向培养的基础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教科研
水平为标准,逐步形成了“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学科素质教育,2年专业技能培养,1年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教育见习、实习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早教中心教学与保育管理等工作,并能在儿童文化产业领域从事教育教学、保育服务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2.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文学院教育系下设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两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共25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1名,讲师5名,助教4名,年龄分布在25-40岁之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兼职教师15人,均来自于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一线教学与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幼儿园、早教中心实践教学经验和管理实践,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贡献突出。
3.逐渐建成较为稳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学前教育已建成专业资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画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的专业教学与艺术技能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外,2015年教育学专业利用省教育厅民办专项资金申请建立的“教育技能实训中心”已经完成前期调研论证,材料撰写工作,已经提交学校并审核通过,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分批次建成幼儿园模拟教室、蒙氏实训室、微格教室、儿童感觉统合实训室、幼儿手工制作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充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已建成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包括
2家国际早教中心、2所幼儿园教育集团、1个儿童文化产业企业;建立了1个订单联合培养基地,定向于培养幼儿园体育教师。意向订单联合培养基地2个,分别定向于培养幼儿园双语教师、早教中心师资。
(三)“十三五”期间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办学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隶属于教育系,教育系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背景的老师3人,远远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学生数量;其次,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仅有2人,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需要引进或培养一定数量的高职称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等,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
2.加强“内涵建设”,狠抓质量工程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如何凸显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我们首先对学生就业的初始岗位进行分析,基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过程,分析其岗位职业能力,然后再着重对学生进行这些职业能力培养。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将是“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建设专业教学成果,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尚无,教师们的科研水平有所提升,科研成果还不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的省级科研项目有2项,校级项目有3项,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有15篇左右。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尚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十三五”建设
期间,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省级大赛、建立校级精品课程、参与厅部级课题研究、发表优质学术论文、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专业办学成果,通过社会服务等形式,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4.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保育员实习、教育见习、专周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六个项目,由于该专业学生数量众多,幼儿园、早教中心单次容纳学生实习、见习的人数有限,导致部分实践环节无法按预期正常开展。其次,现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还仅停留在安臵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因此,“十三五”规划期间,需要从数量上进一步充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订单联合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文件精神指导下,根据西安思源学院及文学院“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探索新的学前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西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各项管理,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本专业办成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既定目标,具有一定专业特色,预期就业率达到98%,在全省同类专业建设中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内容
结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修订和完善2017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精确定位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实行“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学科素质教育,2年专业技能学习,1年职业能力培养。
2.建设措施
(1)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修订完善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将组织教研室老师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初始就业岗位、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职业资格需求等;再对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办学特色的兄弟院校开展调研,了解其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实训条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最后组织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臵、实践教学安排、初始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等内容的宝贵意见。通过三个层次的专业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专业调研报告提交由专职教师和幼儿园、早教中心的教学与管理人员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分析,作为修订和完善2017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幼儿园、早教中心的个性化人才需求,与之建立“订单联合培养”关系,由幼儿教育集团、早教集团分别冠名,组建订单联合培养实验班。深入实施与陕西省民办幼儿园联盟签署的“幼儿园体育教师”联合培养项目,个性化设计“幼儿园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1+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核心技巧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幼儿园体育教师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等级,增加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实力,积极申报学院、省市级教研课题,鼓励教职工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研究成果。到2020年至少再引进15名新教师,建成高、中、初级职称相结合,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争取成功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建设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数量上、质量上充实专职教师队伍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坚持“实用、相近、高层次、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增加对985、211院校和省外重点高校的人才引进比例,引进具有博
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3人,招聘学前教育专业优秀研究生8人,引进具有幼儿园、早教中心工作经验的教师4人;外聘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实践教学能手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具有社会知名度的教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学历层次稳步提高,学缘结构不断改善,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
(2)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强“双师素质”养成教育 为提升教师学历层次,通过交大帮扶的政策,鼓励教师进入交大攻读博士学位,或通过文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支持教师去泰国攻读博士学位。利用寒暑假派遣教师参加行业生产实践锻炼,获取幼儿园或早教中心的一线教学经验,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了解最新学术和教学动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践行“传帮带”模式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教学科研奖励制度,激励教师提高科研水平。
(三)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1.建设内容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力争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建成三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翻转课堂”示范课程。每门课程建立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建立相应的试题库,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鼓励自编教材、讲义和实训指导手册。
2.建设措施
(1)整合课程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将牢牢把握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重点分析幼儿园教师、早教老师的工作过程,将课程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整合,凸显课程的应用性特征。根据初始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撰写出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要求建立相应的试题库,使课程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使学生的学习情境与真实的工作情境高度吻合,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落实校级精品课程的责任人,形成监督机制,提高教师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操作性强、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专业课程重点打造,争取成为“翻转课堂”的示范课程。
(2)严格教材选用,鼓励自编教材
继续加强教材选用工作,规范选用程序,首选教育部规划教材,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全国重点大学编著并适合本专业教学实际的教材。鼓励专业教师自编高水平教材或讲义、实训指导手册,努力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在“十三五”期间,计划自编1部校本教材。
(四)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体验
1.建设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微课、穆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建立健全的
教学管理机制。
2.建设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将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灵活采用讲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要求专职教师每年确定一门教改课程,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灵活运用“微课、穆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幼儿园、早教中心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实践效果。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分任务落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学校集中安排认知实习、保育员实习、教育见习、专周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生自主的社会实践锻炼,将教学竞赛融入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运行
为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制度,完善教学运行、教学监控、教学评估体系。坚持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定期召开教学法研讨会,随时掌握教师教学动态,及时调整、修正教学计划。
(五)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建有专业资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画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但由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现有的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和画室已不能满足教学使用要求。因此,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再建2间数码钢琴房、2个舞蹈教室、2个画室。进一步落实省教育厅民办专项资金申请建立的“教育技能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分批次建成幼儿园模拟教室、蒙氏实训室、微格教室、儿童感觉统合实训室、幼儿手工制作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以充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已建成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包括2家国际早教中心、2所幼儿园教育集团、1个儿童文化产业企业;建立了1个订单联合培养基地,定向于培养幼儿园体育教师。但由于幼儿园、早教中心单次容纳学生实习人数有限,现有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能全部一次性安臵学生实习。因此,“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专业将再拓展5-8家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建立3-4家订单联合培养基地。
2.建设措施
(1)稳步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进度
2016年到2017年在现有的设备条件基础上,对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画室进行改造,配臵更为先进的设备。
2017年底,分别新增扩建2间数码钢琴房、2间舞蹈教室、2间画室,并投入使用。
2018年底,建成2间幼儿园模拟教室、2间微格教室、1间蒙氏教室。
2019年底,建成1间儿童感觉统合实训室、1间幼儿手工制作实训室。
至2020年,各专业实训室运行正常,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功能得到最大化体现,在保障校内实训需求的前提下,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扩大校内实训室的社会影响力。
(2)拓展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开展深度合作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现有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合作,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和订单联合培养机制,在订单培养、课程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在数量上,再拓展5-8家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建立3-4家订单联合培养基地,以保障学生实习、就业需求。
(六)学生能力提升与第二课堂
1.建设内容。
继续开展能力工程,校内安排各种能力提升活动,除学校常规的活动外,还需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一切以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参与校内外竞赛,用竞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自信心和专业的影响力。“行知社”作为教育学专业社团,组织了多次教学技能竞赛和教育沙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人文素质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营造自觉、宽松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氛围。
2.建设措施。
完善和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工程,将能力提升和学生日常考核相结合,积极参加创新文化节及各类活动,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教
育系组织各类专业竞赛,把竞赛和课程教学内容相联系,形成常规性的比赛机制。如: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儿童故事讲述大赛、说课比赛等。教育系“行知社”制定工作计划,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组织课下活动,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四、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我校目前总体按照学科群建设的规划思路发展,这一政策正确且稳定。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学科群,归文学院统一协调管理,文学院管理者经验丰富,把关能力强,贯彻执行力更强。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2015年全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特别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文学院在全校考核中名列前茅。因此,学院管理层能够保障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扎实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经费保障
学校前期在专业建设中已经投入经费建立了四个校内实训室,对于未来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也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目前陕西省教育厅每年业划拨一定数量的民办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学校的师资培养与实训室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血液。从学校到学院都能保障建设经费的合理支出,做到专款专用。
(三)教学运动质量保障
教育系自成立以来一直运行良好,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计划、执行、总结等工作流程严格分明,没有发生任何一起教学事故。定期开展教研室主任例会工作,实行教研室工作汇报制度;建立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做到有章可循。加强奖励激励机制建
设,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2006年——2011年)
一.指导思想
我校德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开展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规划内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实行德育工作校长负总责,学校德育主任操作执行,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
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新老班主任结对子等活动,为年轻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创造近距离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在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师德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教育法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师德教育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1
为人师表”等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全校教师能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社区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狠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继续推行教师导护值日、红领巾值日督导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周进行小结,在值周栏内公布优胜班级。各值周负责人要加强指导和考核工作,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强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是雏鹰行动的核心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对中队提出的“争章”系列化要求,要积极并有
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使“五自”活动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塑造爱心教育。
抓好身边的“希望工程”,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心,倡导崇尚文明、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5、渗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为根本,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好“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6、加强法制教育。
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7、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8、重视科普教育。
积极做好科普教育,在校园环境、设施改造、条件装备、选手训练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积极选拔选手参加校、市级科普比赛,使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班级环境美化。
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每学期进行两次“洁齐美”教室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乐队训练经常化。
认真抓好学校鼓乐队训练,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不断提高水平。
4、板报设计个性化。
要求精心设计学校和班级的黑板报,体现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四)深化雏鹰行动,锻炼学生才干。
1、深化雏鹰争章活动。
抓好少先队工作,同学校育人特色紧密联系,深入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围绕自定科技主题搜集内容进行板报展评、小画报比赛。继续按各年级段不同要求,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力求持之以恒、富有实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自主当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
2、开展主题教育。
既要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二月份开展“行为规范宣传周”活动,三月份开展“学
雷锋、树新风”活动,四月份开展“学习革命先烈,争做好孩子”活动,五月份开展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六月份开展勤奋学习教育活动,九月份开展尊师敬老活动,十月份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活动,十一月份开展文明安全记心中活动,十二月份开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同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增长学生艺术才能、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善于合作的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五)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按规范化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每学期要开好一次家长座谈会,使家长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
2、开放教学活动。
开放教学,是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又一形式。每学期学校的开放日活动要邀请社会人士、家长参与,通过开放日,进一步沟通情况,交流家教经验和体会,促进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
3、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各界人士、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区共建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学科德育是传统且有效的德育途径,通过学科德育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更好途径和方法。
1、挖掘渗透内容。
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科技教育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
3、开展实践活动。
紧紧把握教改脉搏,在三-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特色紧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十铺小学
2006年9月
第四篇: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以育人为根本,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心理疏导为突破,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紧密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实际,加强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热爱学习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等,熏陶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构建和完善体现时代特征和我校特点的德育新格局,将我校建设成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
2、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实现德育管理规范化。
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职工,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我们强调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开展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榜样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管理化、规范化,我校将继续加强十个方面的教育:
①加强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师德教育;
②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③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④加强对在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教育;
⑤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防意识教育;
⑥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
⑦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⑧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艰苦朴素的教育;
⑨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教育;
⑩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这些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我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持续、规范、有效地开展。
3、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实施关爱教育。
教育工作是一项育人的工作,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紧紧抓住新迁校址这一契机,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以“我爱新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班主任利用晨会等阵地,宣传新校,寻找学校的巨大变化,以此感受xx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施教育优质工程,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举止,行为习惯;给后进生送关爱,满腔热情促转化。我们将继续办好学生心理咨询室,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实施关爱教育工程。
4、进一步重视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实现德育工作家园化。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xx市的流动人口也逐年增加。我校作为招商场地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学校,吸纳了大量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入学。目前,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周边社区弱势群体较多,生源较差,家庭教育也不理想。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父母的学历不高,家庭教育观念的陈旧,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家庭教育氛围的缺失,家庭教育内容的狭隘,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要确立为国教子的育人观,要确立德育为先的育人观;通过指定阅读书目、举办家长学校、扩大宣传力度、开展竞赛活动等,拓展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综合的育人素质;通过主动联系学校、指导社会实践等,构建家庭教育网络,增强扎实的育人实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时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做教育的有心人和探索者。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塑造他们,培养他们,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强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的根本保证。我校近年在德育工作中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的一些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许。但我们的工作还属于探索阶段,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荣誉不是句号,德育工作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将继续拓展新世纪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创建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努力培养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世纪建设人才。
第五篇:小学发展五年规划
长岭中心校五年发展规划
(2003――2008)
一、规划的提出
长岭中心校现有小学教学班54个,小学生1105人,小学在编教职工142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进入WTO后,教育在体制、结构、培养模式、内容等诸多方面必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大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也将更加趋于多样化,教育的市场化倾向将会加剧。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没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步伐,实现跨跃式发展,那么学校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可能在竞争中萎缩、淘汰。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学校的近期及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适度超前的规划是学校适应变革,迎接挑战,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学校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务院批转的《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为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努力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子在长岭教育领域里健康、快乐、成功!
三、培养目标:
宗 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功!为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奠基!
具体目标:培养“三会三能”的优秀小学毕业生。“三会”:即会
学习,会创造,会生活。“三能”:即能较熟练掌握常用英语,能熟练
操作计算机,能学会一种技能。
四、主要工作设想:
(一)学校规模
以质量求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树立学校品牌,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
(二)学校管理
现代学校应当是个知识性、科学性、研究性和民主合作水平很高的教育机构,应当有浓厚的民主气息和学术氛围。因此,学校现代化,首先是管理现代化.1、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办学的自主权不断扩大。管理者必须
从单一的政策文件执行者中转变,强化决策,筹划,协调,开拓职能。
2、必须走出“教育现代化等同于教育物质化手段技术化”的认
识误区,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三个突破:
(1)强调团队合力,实现民主管理。
(2)重视自我发展,实现自动管理。
(3)注重过程调控,实现动态管理。
3、随着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加剧,学校的办学模式、发展定位不
仅仅是由学校或校长说了算。让社会和家长参与学校设计、管理将是
可能和必要的事。因此,要让学校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形成学校家
庭、社会合力,增强学校适应变革的能力。
4、增强管理的科技含量。
(三)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令人惊异的新局面,不仅教育对象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教育的内容、手段都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
革,传统学科内容受到大量涌入的新知识门类的冲击和突破。教育领
域这些生气勃勃的新现象,意味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我们的队伍必
须与之适应。否则,滞后的师资是无法胜任当前的育人重任。
总目标:着眼于学校长远规划,着眼于学生、教师发展需要,实
现师资队伍四个转变(职业型转为事业型,从“应试型”转为“育人”
型,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创
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师德修养好,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
务技能精的现代化师资队伍。
具体目标:
(1)、专任教师专科学历达标率为60%;本科学历达标率为
20%;中师学历达标率100%。
(2)、培养出市级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6-10人,镇级名师
10-15人。
(3)、40周岁以下教师能用计算机制做课件。计算机水平达到
中级以上。
(4)、100%的专任教师会独立进行教学课题研究。
主要措施:
(1)、据学校教师现状及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制订学校师训五年规划,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落实。
(2)、制度创新,注重激励,促进教师关注重视自身发展,实现队伍的“四个转变”。改革评价制度,出台注重全面评价,过程评
价,发展评价,自我评价的《长岭中心校教师考核制度》、《长岭中心
校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师工作绩分制》、《教师月考核制度》、《档案袋管理制度》等。
(3)、强化学习,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提高团队学历,创建学习型组织。
(4)、开展“学术研究”“师徒结对”“教学比武”等多种活动,搭台子,铺路子。
(5)、保证经费,确保师训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育教学
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服务;
为学生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奠基。
1、德育工作
(1)、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因
此,要在对传统的德育内容方法继承的基础上,加大德育类课程改革的力度。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德育的新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使教
育真正实现从“适应生活”到“构建可能生活”的转变。
(2)、坚决杜绝德育活动“假、大、空”的现象,树立“德育
活动基于小”的基本宗旨。立足学生生活,加强德育实践和体验(每年参加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德育活动特色。
(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连接家长、学校、社区的德育网,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探讨网络条件德育的新问题、新方法。
(4)、在挖掘、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增加学校资源的开放度,使学校成为社区的教育活动中心。发挥小环境对大环境的影响。
(5)、加强个案研究,开展个别化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工作
(1)、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追求教学最优化,创一流质量,树学校品牌。
(2)、开发适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评价的滞后与改革的困难是阻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瓶颈。学校将集中精力力破难关,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内容、方法、手段。在评价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偏面的知识评价走向智能。情意结合的全面评价,从唯一的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教师、家长、学生多向评价;从单纯的考试评价走向多方法多角度评价。
(4)、以学生发展为本,弘扬个性,发展潜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在学科合作,教学个别化、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有突破。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使各学科都有鲜明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争创学校的主流特色。
(5)、开展长短课的尝试实践,摸索适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最佳课时配置方案。
3、科研工作
(1)、制订和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构建教科研网络,形成教科研工作的良性运转机制。争取有2项课题在省级立项,1项课题省级获奖。
(2)、进行教科研基本能力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3)、以“学习型组织形成策略研究”为核心课题,探索学习型组织形成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4)、以“小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和“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为主课题,开展各种相关子课题的研究。
(5)、创办长岭教育信息报,加强校内外沟通交流。
五、装备工作
1、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创设有个性、有特色、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
2、高标准完成各类专用教室及教室的装配。
3、3年内全镇80%以上的学校建成专用计算机教室。
长岭中心校
2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