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渗透和教育策略(蔡振杰)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渗透和教育策略 A
蔡振杰
玉门市赤金学区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环境氛围,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书育人过程中,使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得以展现和提升。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渗透教育策略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一所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会清晰地站立在进入校园的人心中,无需口号宣传,漫步其间,一移步,一转身,这种感觉扑面而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学生长年生活在充满美感、灵性和个性的文化氛围中,心灵自然得到荡涤,思想必然得到升华。
一、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渗透德育教育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绿化和美化,会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老师和学生的情操,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优美的校园景观是一种有形的美育,可以给学生生动、具体、可感知的美的形象。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所、干净整洁的通道、排列整齐的图书,会使学生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挺拔苍翠的松柏、婀娜多姿的垂柳、争奇斗艳的鲜花、美轮美奂的灯箱,会使学生们产生一种纯洁高雅的感觉;校园中各种富于象征意义的雕塑、名人肖像、警言格句,都有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的作用。在它们的长期熏陶下,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逐渐将优秀的道德表现、正确的价值观内化成自身的高尚品质。因此,学校在整体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景观建设对学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通过学校合理布局蕴涵着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物质文化景观,将会润物无声的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教室、走廊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教室、走廊布置能体现不同班级的特色,它集合了班主任、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更具灵活性和亲和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言而喻。如教室墙壁上设置“读书交流台”、“读书小报”,能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感悟收获表达得淋漓尽致;黑板报上的“学生心语”、“教师心语”更是贴近学生心灵,反映学生心声;楼梯粘贴清新隽永的标语“你让我让,楼道通畅”、“悄悄说话,轻轻走路”、“不急不挤,安全第一”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行走站立时都能受到教育。所以,美好而净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应充分做好教室布置,努力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生始终生活在一个充满健康情趣、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中。
二、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学生习惯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制度文化给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强制的引导环境,也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引导和制约他们的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设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还可以保障德育的有序进行。众所周知,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是学校精神的外化。它虽带有强制性,但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章、有序、有效的进行。国家制定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规范》等较全面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应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可以把重要的规章制度搬上学校显眼的墙壁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时时见到,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规范他们行为的作用。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也要制定出能集中体现各班精神风貌的班级公约,提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让班级公约较好地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学校政教处或学生会可以定期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检查评比,不定期开展不文明行为的纠察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对检查评比结
果进行反馈,对不遵守学校纪律的行为进行通报。学校每学期还可设立三好学生、道德标兵、助人为乐、文明小卫士等奖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核心,引领师生价值取向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训校风是一所学校思想理念、传统精神、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集中体现了学校精神,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引领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印发学习手册、教师自学、电子屏展示、楼内张贴,集中宣讲学习等形式,将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校训、校魂、办学理念等逐步内化为每位师生自觉遵守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行动指南,时刻影响每一位师生,同时也让不符合学校精神的心理和行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位特殊的偶像。处于学知识长身体时期的学生,可塑性极大,正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阶段,教师的人格修养、知识水平、教学艺术、语言、服饰等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这正如加里宁曾指出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 因此,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在思想观念、个性风格、举止言谈、道德修养等方面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仿效于教师的人格美。
四、以校园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教育目标
一所学校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可持续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努力增加优秀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含量,用优秀文化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以形成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质、儒雅的气质、独特的风格和追
求卓越的个性。学校可以利用集会、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晨会等时机,将有助于学生做人教育的传统经典融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中,如引用《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传统经典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象、生动、亲切;通过校园广播站,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读爱国主义书籍,唱爱国主义歌曲,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通过举办“十月歌会”、“感恩励志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能力,落实德育目标,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灵魂和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一流的校园文化哺育出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生,未来学校的竟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竟争。树立“文化立校”大旗,将对提高学校竞争能力和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会成为学校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习惯养成的培训地,思想品德的能量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8-40.[2]周光礼.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学断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l).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
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案例
李唐0741班070115595 案例:
晓兰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奖励优秀道德行为 晓兰希望小学打破传统德育工作中以“禁止”、“防堵”、“限制”为主的方法,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解放个性。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所表现的优秀道德行为公布在学校和各班的宣传栏上,并以优秀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给不同档次得分的同学以不同的奖励:如30分可获得电子阅览室的准入卡,50分可当回出旗(护)手,100分可参与大中队干部竞选,200分可参与“希望之星”评选等。这项举措一经出台便赢得了同学们的踊跃参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评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在当今德育教育建设领域中,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晓兰希望小学所出台的“奖励优秀道德行为”这一举措,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宣扬了优秀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找到了身边鲜活的学习榜样,使学生在点滴进步和闪光之处得到肯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抽象的德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
浅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实验小学林海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而广受关注。良好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与积极的情绪、心态,打开孩子的心门,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促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现象呈现复杂多变、发育不良的趋势。而小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占有相当长的一部分,学校的各方面都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它通过让学生学习实践、理解感悟,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现状,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校园的隐性文化,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
校园隐性文化包括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人际环境。而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会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因此,建立互信互爱、和谐友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极具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充分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场所。此外,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书香校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读书节、校园诗歌美文诵读比赛、书香班级以及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生动感人、充满人性美的道德文选或文学作品中,激发孩子对真善美的内在认识以及对假丑恶的憎恨。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才艺、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系列活动,充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二、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一位教师的良好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而且对他们的性格、个性、思想、才能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的心理受挫。因此,高素质的老师会特别留意学生的内心发展,时刻顾及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有些小学教师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易情绪化,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
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状态。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孩子,并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更应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表扬,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与交流,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为学生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育。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联系生活。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发现、去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多鼓励,激发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优点,继续努力向上。在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所感受不到的挫折与失败、耐心与信心、成就感与期待感等等,更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五、因人而异,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之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向良好健康趋势发展。
总之,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不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对症下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家长密切沟通联系,多管齐下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3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良知。学会感恩才懂得尊敬他人,赞美这个世界。感恩包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这种精神文化教育。
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拉扯成人,养育之恩是儿女们一生都难以报答的。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子女们应尽的义务,也是一个人的良心所在。习惯了索取,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稍有不满足,就心怀怨念,这是不懂感恩的表现,也是缺乏最基本的担当。懂得感恩的人,更懂珍惜,更容易收获幸福;不懂感恩的人,内心贫瘠,再优秀也难以获得成功。现实中,不少人因为缺乏感恩的心,导致亲情冷漠,家庭出现裂痕。感恩教育的缺失,往往给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童年纯真的声音飘得很远了,也许翅膀硬了,要飞了,可是不经意间会在生活中忽略了一种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东西,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对父母的孝敬。近日,一则令人感到惋惜又痛心的新闻走进大众的视野:女大学生为还校园贷盗窃养母7万元,气得养母要解除关系。新闻中提到,王某贷款下来的钱都用来娱乐、给其男友花费,被挥霍掉。李女士是王某的养母,在遇到李女士之前,王某是一名被人遗弃的婴儿。含辛茹苦把她养大,却最终是这样的结果,让每位很痛心。因此,学校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父母给了我们奇妙无比的生命,从呱呱坠地到走向成熟,伴随着父爱和母爱的阳光雨露。父爱似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香,醇厚绵长。母爱,似一江南吴歌,柔和婉润,萦绕心田。效果一定十分明显。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心情,学会感激,从而懂得珍借,更要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我们学生以后要想服务于社会,现在应服务于家庭,去爱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去为他们尽一份心力,充分去体现这样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捡拾起颗孝心,给自己的父母。
二、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我们回顾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总有一个身影在我们的视野中久久停驻。他就是“先圣孔子”。教师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先行者。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和社会时尚。近代毛泽东、李大钊等身为领袖人物,对自己的老师依然执弟子之礼;他们博学多才,仍虚心好学,以长为师,成就一段段美谈。当下,不可否认,“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受到冲击,想扭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对他们开展尊师重教的教育是一项固本工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上行下效,唯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营造尊师浓厚氛围,让尊师重教成为良好风尚,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杭州市江城中学初三(5)班的同学们中考后,偷偷给班里7名任课老师出了一份“毕业考卷”,并且声称,老师们如果不答完,就不能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7位老师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想哭又想笑。在这张试卷的末尾,同学们还附上了一张二维码,老师们扫描后,就能看到孩子们真挚的心意:
三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时间老人严肃地将时针拨向离别。曾记得,刚进校园,我们是多么幼稚可爱。经过三年的洗礼,我们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满腹经纶。那是因为有了老师您的辛勤哺育。所有老师都被这套试卷暖哭,这个例子证明老师的教育很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
三、感谢祖国的呵护之恩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懂得爱国就会感恩祖国,感恩这个号社会。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强调小学生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因此,学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各班级以主题班会为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实施教育。或讲故事,或情景表演,或唱红歌,或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旨在让学生忆苦思甜,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诵读中华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落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学生只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才能站住脚跟,踏踏实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珍惜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学校更应该把这种精神文化建设当做重点,人我们的学生茁壮成长,做党和祖国的优秀接班人。
第五篇:在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如何渗透德育
一、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在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的重要性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又是学生的德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可以说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而我们则把校园文化植入与德育管理评价作为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如果说导学案和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那么文化植入和管理评价就是高效课堂的一对翅膀,它决定着高效课堂的高度和方向。
二、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法制教育、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1法制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自信、感恩、生命科学观、未来美好愿景等方面的教育。
3、养成教育。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礼仪礼貌、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4、安全教育。学生防灾、交通、食品、卫生、网络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不良心理活动的矫正、心理压力的释放缓解、各种心理障碍的排解和心理疾病的治疗等。
三、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渗透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它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班级成员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励、感染、同化的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目前的教学改革,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质疑探究、学会创新发现、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交流表达等等,因此,我们应围绕这些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班级文化及课堂文化。
1、教室“环境文化”的创设。即对教室内的墙壁进行规划布置,使之增添文化氛围。可从以下方式选用。
①标语。针对本班学生的思想、纪律、行为等情况,确立一个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主题,在教室前后黑板的上方或两侧墙壁的上部可贴一些启发性、激励性、警示性的标语、口号等。
②设置小组竞赛园地。其内容可为卫生、值日、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团结协作、学习考试成绩等等班级评比的各项内容。目的是展开小组竞争,增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集体荣誉观念。
③设置“榜样的力量”或“星光灿烂”、“班级风采”栏,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以张贴照片、事迹简介等形式张榜展出。
④设置各种专栏展示学生的才艺。如学生的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作品栏,学生的诗作、优秀作文、优秀作业等园地,以及国内外名人的书画文章等,增强学生自豪感、成就感,激励他们发展特长,给所有学生艺术享受和审美教育,宣染教室高雅氛围。
⑤设置学生“成长足迹”园地。集中展示(或分组展示)每个学生在学习、思想、纪律、卫生、互助、课堂发言、创新、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可用奖励标志图案(如小旗、五星等)的办法,看每位学生各方面积累标志的个数多少来体现学生成长的速度。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内容可包括行为规范约束类制度、各种奖惩激励类制度等。要涉及到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各个时段,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情况。长期坚持,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到位,就一定让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倾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学生一日常规、各种纪律规定、各项活动的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
3、班级“活动文化”建设。为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教育,并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的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文化态势和氛围。
如各种传统节日的教育实践活动,各种主题演讲会、总结反思会,各种才艺展示会,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各种“优秀”、“先进”的评选月活动,读书比赛、朗诵赛、表演赛等,均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情趣,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高境界,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个班级的班魂。只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会从思想上、精神上引领学生、驾驭班级。一个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精神风貌、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行为方式、外在表现起主导作用。而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者是教师、班主任。具体做法一是发动学生创作或选择班歌、班训、班风等,使学生在精神上有共同的追求。二是将精神文化建设融于日常管理中,要在小事上做大文章,从小事中反映 3 出高尚的思想来。三是将精神文化建设融于文明建设之中,如培养学生的行为文明,礼仪文明,诚信文明等。二>、注重班魂、组魂的建设
班级文化不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有形文化”,更重要的是那些经过全班师生长期的积淀形成的本班特有的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学习品质、的形成以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集体舆论与班风等“无形文化”。它将镌刻于人们的脑海里,铭记在人们的心目中。
(一)班魂建设让集体活力四射、斗志昂扬
班级文化建设重在无形文化的建设。即一个班级的信仰、追求,或者说是班级的灵魂——班魂建设。有了班魂,班级的每个成员就会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就会有生活和学习的价值取向,就会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力量,班魂就是班级中最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这个班级就会有着一股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势不可挡的力量。
选定班名组名,选定学生所崇拜的某一人物或一其他事物的名称作为班级名称,从班级名称中折射、体现班级之魂。
选定班名的大致步骤:
1、通过班级每个成员广泛了解名人轶事或某一特定事物的内涵自拟班名。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各组拟定的较为优秀的班名。
3、全班筛选后确定班名,并集中全班的智慧赋予确定下来的班名以特定的内涵。
4、制作班名牌(包括班徽、班训、班规等),悬挂在班级前门墙面。一旦班级名称确定,就意味着我们从此要把这个名称当作班级之魂,每一位成员都要倍加珍惜和细心呵护,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要为维护这个名称的光荣而付出实际行动。
(二)组魂建设让班级魅力无穷、凝心聚力
在选定好班名之后做好组魂建设,要紧紧围绕班名选取各组组名、拟定组训和组规,从而把班魂渗透到各小组中,让每个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等从不同角度丰富、支撑班名和班魂。换句话说,班级文化建设要依赖于小组、落实于小组、根植于小组,这样的班级文化才不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1)小组的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黄金组合。
(2)起组名、定组规、写组训等: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赋予学习小组行政功能,进行事务分工:每个小组的每名成员都分别是本组的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科组长、仪表组长等等,即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就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监督、鞭策并激励小组成员,形成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样,让班魂、组魂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各班形成气势冲天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学生的自治管理。用班魂、组魂“激活”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把那些刻在墙上、写在本上的豪言壮语化为行动,刻在心里。
值得强调的是,要想实实在在的夯实此项工作,从起班名、组名、定组规、班规、设计班徽、组徽以及班级整体外显及内隐的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布置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集思广益,人人参与,不断强化,逐步凝聚”的原则,全部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而展开,全部是班主任引导学生集思广议,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三>、加强德育管理评价,促进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