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北京金属学会工作总结
2008年北京金属学会工作总结
2008年,承载着30年改革开放风雨历程的中国人民,在历经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洗礼之后,成功举办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第29届世界奥运会。同样是在这一年,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日趋通胀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突然风云突变,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袭来,一夜之间进入到全面抵御迅速下减缓的经济之中。“冰火两重天”冶金业进入严峻的历史性考验。
一年来,学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市科协、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中国金属学会的指导下和会员单位共同努力支持下,在经历欢乐和考验中,同心协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一、大力开展学术活动,深入推进学术交流
为进一步推进学会活动的发展,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水平,提高社会对学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在实施冶金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深化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品种开发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分会学术活动不断深入,庆祝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基础上,08年学会集中组织了五省市“2008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会和“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功承办了国际矿物加工大会。
“2008年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 于5月28~29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国际宾馆召开。五省市金属学会秘书长及代表,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不定型耐火材料学术委员会等1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京、冀、鲁、豫、晋五省市金属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不定型耐火材料学术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金属学会承办。会议特邀全国耐火材料界惟一的院士钟香崇先生和李世俊、徐殿俐等4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会上,参会代表就国内外耐火材料技术的热点和各自关心的技术问题,及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与会人士普遍反映,专题报告对他们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获益匪浅,纷纷发表看法和见解。会议交流论文74篇,会上颁发了五省市金属学会联合评审的优秀论文证书。
为加强冶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交流合作,促进冶金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北京金属学会、河北省冶金学会、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分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环保分会、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北京金属学会承办的“冶金
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于2008年6月17—18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在首钢召开。
出席论坛的有:国家环保部污控司李新民副司长、中国科协科普部王可部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瑞钰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首钢总公司朱继民董事长、唐钢集团张海副总经理等200 多名行业内领导、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论坛共收集学术论文119 篇。
论坛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在邀请资深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主题演讲的同时,论坛围绕国内外冶金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状况及发展趋势;冶金行业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实践;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和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实践;冶金废弃物、污染物等减量化、再资源化和无害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外,“全国冶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展板展览在论坛会场也同时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各钢铁企业近年来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
论坛会开得很成功。据金属导报报道:通过交流提升了与会人员节能环保意识,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相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冶金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定将取得更大的成效,冶金循环经济必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继上述两会后,学会又于2008年10月17~18日参与组织了以冶金自动化院为主承办,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的“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交流会围绕自动化发展新技术、新装备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流程优化和动态调度、人工智能控制新技术及应用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70余家单位代表和从事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工作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论文作者、学会委员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征集论文300篇。
北京金属学会采选分会挂靠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功承办国际矿物加工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建材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于08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大会中国组委会名誉主席徐匡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主席赛瑞尔 奥康纳博士致辞,来自50个国家的1000多名矿物加工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参加了会议。
国际矿物加工大会是国际矿物加工领域规格最高、最权威的学术会议,被誉为矿物加工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每2至3年举办一次。通过长期努力和申办,中国首次获得主办权。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00余篇,最终录用591篇,论文数量创历届之最。大会还颁发了国际矿物加工终身成就奖和青年论文奖。
大会内容涵盖矿物粉体工程,矿物分离,提取冶金,矿物材料,废弃物处理的工艺、技术、装备等几乎所有矿物加工专业技术领域。大会的成功举办对加强我国该学科领域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合作,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会前,2008年2月29日,在北京国谊宾馆,北京金属学会采选分会协办召开了第二十四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中国组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由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孙传尧院士主持,蒋开喜院长代表大会承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发言。会议审议了大会组织工作情况,通过了组委会成员变更的提案。
开展多学科、多领域、联合互动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大促进了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技术交流的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学会社会影响力。
二、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实践,深化产学研,促进科技进步
有3学会分会,2个学会工作委员会挂靠的北京科技大学,依托得天独厚的教学、科研优势,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开拓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促进科技进步,实现校企共发展。自2004年创建“北京科技大学—钢铁企业科技合作组织”(简称:钢合组织)以来,以钢合组织为载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作法,全面推进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密切了高校与钢铁企业的往来和交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开端良好,渐入发展佳境。近年在先后与宝钢、鞍钢、首钢、武钢等大型钢铁建立起紧密的项目合作基础上,开始向邯钢、唐钢、莱钢、济钢等钢铁企业拓展。08年全国各企业带着合作项目到科大来访的就有24家,科大主动走访9家,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6个。
结合奥运工程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钢结构建筑,针对钢材高强、抗扭、抗腐蚀等问题,首钢组织了就高层建筑板强度等级,耐火涂料处理与耐火钢板的品种及应用,焊接性、断裂韧性等技术和应用问题与钢结构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技术交流。针对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举措,大力推进路、桥建设。首钢及时组织用户进行技术交流。并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组织进行“铁路用钢座谈会”等。结合市场需求和开发中的问题,抓住时机,及时应对,积极组织,2008年,共组织国内外技术交流6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30余人次。大大促进了品种开发工作。
在奥运重点工程中,首钢为新建体育场馆提供了1.58万吨优质钢材;为“鸟巢”安装了一万余块看台板及4600块踏步板;完成了总建筑面积80976平方米,跨度114米,重3347吨的国家体育馆工程主体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长期坚持面向生产搞培训,结合研发搞交流,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08年他们生产问题先后组织了有320人参加的“冷轧变形量和热处理温度对FeNi42带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等不同类型范围的三次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技术人员对产品主要缺陷、影响因素、关键解决技术等生产问题的理论水平。结合承担的军品配套项目“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耐蚀软磁合金研制”和“新型高效能块状导磁材料研制”的研制工作,组织项目研制各阶段相关人员进行学术研讨;邀请专家团队来公司交流耐蚀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邀请Imago科学仪器公司的研究人员进行专题交流讲座。进一步活跃了学术氛围,把握了科技前沿,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促进了研发工作。保证了承担的35项部级、市级及公司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
以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分析测试机构为主体,理化检验分会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平台项目“国家应急分析测试技术体系”子课题“金属材料应急分析技术资源库的建立”。经过共同努力,08年金属材料应急分析技术资源库的资源信息已超过3000项。为提高冶金企业分析测试人员的业务水平,他们坚持面向企业需要搞培训。08年组织专家对134人进行了YJH003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YJH004金属、合金及原辅料中碳硫分析法、YJH007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培训。组织近37个国内外实验室参加 “CNCA铁矿石化学分析能力验证项目”。60人参加GB/T19748-2005(钢材夏比V型缺口摆锤冲击试验仪器化试验方法)标准宣贯及技术培训。
炼铁分会依托钢铁研究总院开展的超大型高炉系统工艺技术课题,研究开发出可用于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的超大型高炉风口成像和风口测温系统。同时与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合作,开展了喷煤枪国产化改造,满足京唐公司5500m³高炉生产的需要。
全面服务于首钢建设发展的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公司,近年来在承担首钢各项自动化建设项目中,进一步加快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他们以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生产建设为宗旨。深入生产掌握工艺,调研参数,集中力量研究难点,重点突破技术关键;对引进技术通过配合调试,与实际仿真对比,用现场数据离线仿真和测试对比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合作开发,联合承担课题锻炼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到08已掌握炼铁高炉专家系统、烧结专家系统、炼钢自动化系统、LF炉二级数学模型和热风炉自动燃烧控制
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形成并取得了10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成果。为首钢“一业多地”的建设发展需要,已形成“研制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科技开发格局。
三、坚持会员为本,改进完善服务,促进学会发展
论文交流是学会多年坚持采取的主要学术交流形式之一,尤其受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青睐。它已成为初入业界青年,展示学术、技术观点,接受前辈专家评点、指导的舞台。为进一步推进学术论文交流,在今年第五届北京冶金年会年之际,学会将历年评选奖励冶金优秀青年论文的做法引入年会论文活动,设奖评选优秀论文。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支持,会员单位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共征集论文237篇,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35篇。
当今快捷、丰富的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获取社会信息不可或缺的初始信息源。网站业已成为人们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进一步发挥、扩大学会网站作用,吸引并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服务。今年以来,学会集中精力改版了学会网站。在保留学会信息报道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国家经济及行业政策内容。增加了互联网上冶金及上下产业链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内容。以利进一步分类整理,提炼分析,把握冶金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学会征集论文摘要内容,以利更多会员、科技工作参与交流。增加了相关兄弟学会信息筛选报道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了科普内容。目前,网站改版工作已完成,正在抓紧补充、完善工作中。
四、09年重点工作
近年来,学会在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高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面对日趋发展的学术活动社会化;科技工作者年轻化、高学历化,学术交流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企业跨地区、行业的发展和并购重组,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推进学会的发展,尚需不断进取探索。
2009年,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会员为本,继续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会。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主线,不断丰富活跃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2.3.做好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各项工作。重点抓好“精密合金材料技术”与“建筑钢结构材料技术”学术交流会。做好第十届冶金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工作。
4.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积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吸纳社会资源,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
5.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发挥会员单位专业培训优势,做到内容实际,形式多样,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
6.坚持为会员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沟通信息,加强组织,做好服务。做好会员发展工作。
7.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对科学道德的教育和宣传,增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弘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遏制学术中不端行为,坚决抵制不良因素对学术建设的影响。
8.完善学会网站建设。推进会员单位信息交流,倡导资源共享,探索在线学术交流,丰富网站栏目内容,活跃信息交流形式。
北京金属学会
2009年1月4日
第二篇: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开新篇章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精神,落实中国金属学会八大精神,实施“八大”确定的“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学会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动学会工作
一年来,学会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既定的“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作思路,和六大基本任务,即:贯彻一个指导思想;搞好二项调研;组织好三项重大科技咨询;创造四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始五项新工作;抓好六项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学会”的基本方针。为了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明确任务,研究和布置今年的工作,于2007年3月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期刊编辑部和工作总部的代表170多人参加了会议。
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也先后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思路和2008年的工作重点。
二、国内外学术活动更加突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2007年,中国金属学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的作用,调动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和工作委员会,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繁荣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开展活动。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03项,参加人数12869人次,交流论文19226篇。组织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7个,境外317人参加,254篇论文;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国外学术活动和出国进行技术考察6项,接待国外学会或协会代表团来访等外事活动3次。对于倡导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学会对冶金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搞好国内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2007年,学会的各级组织坚持以增强冶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推动学术活动与科技创新及学科前沿的重点问题紧密结合,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1.2007中国钢铁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11月,学会在成都召开了2007中国钢铁年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匡迪,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肖光成等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国内外近1200名冶金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针对冶金科技的发展进步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共收到论文1300余篇,其中境外(十个国家和地区)专家论文50余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的有1156篇。2.组织召开了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 针对我国的高线生产对掌握先进技术、生产先进产品、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和实现自主创新有着强劲的需求,我会和轧钢分会、高速线材及装备分会及河北省冶金学会联合,于2007年9月6-8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了“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会议的主题是:“优质高线产品生产、应用及创新”。来自科研院所、各高线生产厂家、用户部门、设备制造商及产品检测设备的供应单位的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宣讲技术报告20多篇。3.组织召开了高炉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交流会
目前,我国已有250套TRT设备在运行,但尚未普及,总体运行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于2006年12月19-20日在唐山召开(TRT)交流会。有60多个单位的13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交流论文20多篇。会议针对TRT的设计、设备制造、操作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4.组织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会议于2007年7月2-5日在青岛和莱芜召开。会议主题:“节能、节水、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会议围绕如何确保钢铁行业“十一五”节水目标和当前节水政策、法规、节水新理念、节水新技术等诸多问题进行研讨。70多家单位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有近百篇论文参加交流。
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徐志强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上,莱钢总经理李名岷代表莱钢介绍了他们主体工序均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技术措施。
5.组织召开了“2007年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 会议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牡丹江召开,有近100名代表参会,有32篇论文参加交流,会议针对高炉大型化、喷煤比不断提高高炉生产对焦炭质量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我国焦煤日趋紧张的形势,代表们对提高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合理利用现有煤炭资源、科学设定焦炭质量标准、规范质量检测方法及手段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组织召开了全国RH精炼技术研讨会
9月20-21日在上海宝钢召开了“2007年全国RH精炼技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自主创新,促进RH精炼工艺的优化及推广”。会议有来自全国钢铁行业RH精炼领域的专家、科技人员共150人参加会议,有32篇论文提交会议主会场及分会场交流。会议就RH精炼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方面的经验; RH精炼装备、相关材料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技术创新的成果; RH精炼的多功能化、高效化、低成本研究的进展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就RH快速精炼与流程、产品的优化衔接及RH精炼自动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深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评。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活跃国际民间科技交流 促进对外科技交流,加强国际民间科技合作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会充分利用在冶金行业的知名度和一批学识丰富的专家教授参与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大致分为:多国发起轮流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加世界各国学术年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内外现状;参加双边协议的技术研讨会,就当前主题进行两国学术交流;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等。1.多国发起轮流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冶金材料领域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工艺的发展被视为学术交流主要议题。由多国共同发起轮流主办国际会议的形式已经搭建起了一座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冶金学会共同组织筹备的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PRICMs)已经成为我们的品牌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轮流主办;我会与印度金属学会(IIM)和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TMS)商定的在三个国家内小规模合作会议并轮流主办、会议主题和形式可灵活变化的提议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商议。
为了使这种形式的会议举办的更好,我会于2月22日至3月1日,组团赴美参加矿业金属材料国际联合会(IOMMMS)理事会和“第六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的国际会议”(PRICM-6)国际组委会会议。参加PRICM-6国际组委会会议的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冶金学会的负责人或代表。会议就论文集、摘要、邀请报告、会期等达成一致意见并为今年11月成功召开PRICM-6奠定了坚实的国际合作基础。
材联理事会议(IOMMMS)期间,TMS提出第一次合作研讨会与2008年3月9-13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2008TMS年会同期举行。我会提出下一届与2009年中国金属学会年会同期举行并得到印、美两学会的赞同。中、印、美三方期待良好的联合会议将为未来的多国合作开拓一个崭新的前景。此次出访活动,不仅推动了我会与国际其他学会间的交流,还进一步发展了国际间的合作机会,并与美国TMS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录。TMS年会为我会今后的工作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2.积极参加世界各国学术年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内外现状
学会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参加世界各国的学术年会。2007年,受美国钢铁技术协会(AIST)的邀请,我会组团于5月5日启程赴美参加美国钢铁技术学会(AIST)2007年会并考察美国动力钢公司(SDI)、INMETCO公司转底炉生产与使用情况。在年会期间,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并通过AIST理事长KEITH E.Busse先生的报告“走出低谷:21世纪美国钢铁工业的革命”重新认识了美国钢铁工业的形势及我们面临的挑战。另外,与AIST秘书长(Ronald E.Ashburn)和McMaster大学卢维高教授进行了会谈。在与AIST秘书长的会谈中,洪及鄙秘书长和AIST秘书长分别介绍双方的组织机构、会员单位和会员基本情况,双方就今后的合作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就合作协议达成了一致意向。11月5-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CSM)、日本金属学会(JIM)、韩国金属学会及美国矿物、金属及材料学会(TMS)共同举办的第六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及工艺国际会议在韩国济洲岛召开。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名代表参会。大会共收入论文1200篇论文。其中,报告论文730篇,墙报论文470篇。我会组织国内论文257篇,206人赴韩参加会议。我会理事长翁宇庆教授率团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报告。3.组织代表团出国进行学术交流
6月18-19日,中国金属学会组成了以殷瑞钰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28人(包括:宝钢、首钢,武钢、唐钢和鞍钢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德(欧)冶金技术研讨会,共发表高质量论文31篇,参观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著名钢铁公司。经过我代表团的努力和德国钢铁学会的大力协助,此次出访参观了德国汽车用板材生线(过去参观只安排炼钢和炼铁)。并确定德国钢铁学会炼钢连铸代表团10月访问中国。4.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 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方便更多的国内相关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我会今年主抓了铁水预处理工艺、炼钢连铸技术等项目。
召开了铁水预处理国际会议
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铁水预处理国际会议”。来自51个钢铁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的88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重点介绍了德国阿镁迈特公司的脱硫技术,在前苏联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实践及该公司脱硫剂产品供应情况等内容,受到与会企业的欢迎。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同阿镁迈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就铁水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我国一些钢铁企业找到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扩大了我国钢铁企业与外国公司的联络与合作,促进了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CSM-VDEh炼钢连铸技术交流会
10月11日在宝钢举办了“CSM-VDEh炼钢连铸技术交流会”,31位德国和欧洲的炼钢厂厂长和近150名中国钢铁厂厂长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炼钢和连铸工艺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表论文14篇。第十届中日钢铁技术研讨会
10月29-30日在武汉召开。会议上,中方交流论文11篇,日方交流论文11篇,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后日方代表参观了武钢、武汉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通过这次会议,加强了与钢铁强国日本的交流与合作,得到日本更多钢铁科技发展最新信息;巩固和发展了与日本金属学会、日本铁钢协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第五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
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承办的“第五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于2007年4月11-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化、高性能耐火材料及耐火材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国外众多耐火材料企业、学者和专家对此次会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共吸引了有21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论文集内容涉及面广,得到参会人员及国内外耐火材料企业的关注和欢迎。许多代表认为此届会议对促进耐火材料行业发展和国内耐火材料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5.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会”
由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共同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耐火材料、工业陶瓷、工业炉窑技术展览会”于2007年4月10-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吸引了国内外近百家公司参加了展览。无论从规模还是参展公司的范围都超过了往届。
展览会展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有:耐火、陶瓷制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来自全国各地、外企及专程从海外来华参观展览会的专业人士约三千多人。
三、认真抓好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
学会的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曾取得突出成绩,均多次受到中国科协表扬。近年来,由于总部人员配备等原因,使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总部领导班子把“搭建科普、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作为学会2007年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努力,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进展。2007年举办的科普活动见下表: 名称
数量
参与人数
专家人数
科普讲座、报告会(场)
1.2万
科普知识展览(场)
2万
举办培训班(场)
300 4
发放科普资料(册)
8057
科普展板(块)
450
播放科普录像(场)
科普志愿者(人)
400
(一)完善组织机制,推动任务落实 按照学会八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决议,我会成立了第八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在主任委员邓崎琳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使学会科普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科普工作委员会及时召开会议,研究确立了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平台,作好“实用技能和科学素质”两大类科普工作。明确了科普工作委员会的9大基本任务,并确定在今年和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积极与媒体合作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新学会科普工作机制,以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吸纳社会和冶金企业资源,共同开展科普工作的工作思路。
(二)大力开展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冶金职工科学素质 1.2007冶金科技周
按照科普工作委员会“吸纳社会和冶金企业资源,共同开展科普工作”的工作思路,我会与武汉钢铁公司联合举办了“2007冶金科技周”取得圆满成功。举办冶金科技周是我会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组织此项活动的目的是, 发挥中国金属学会作为冶金行业科技组织的导向力, 发挥武钢作为我国先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影响力, 聚集科技优势,联手搭建同社会沟通的新平台,塑造钢铁工业的新形象,为促进冶金科技进步和钢铁工业发展服务。
举办“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展览是科技周的重要内容,展出了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一大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开幕式后在各单位巡回展览78场次,群众利用就餐时间在公共食堂观看,受益者近2万人/次。科技周的活动还包括:举办系列科技知识培训班,如“低温余热利用研讨班”、“冶金企业环境保护研讨班”等。群众性的上街宣传活动是科技周的另一个亮点,武钢约400名志愿者参加服务,各类多彩亮丽的宣传标语,以及群众腰鼓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近千名各界群众。科技周期间武钢100多个单位同时举办了各自的科技交流和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计参加活动的各界冶金人士近3万人。此项工作受到了有关专家、领导、武钢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2.2007全国科普日
200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级科协、学会及社会各界组织了开展2500多项科普活动。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我会于2007年9月15-21日(今年科普日延长到一周)参加了2007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
根据中国科协的安排,我会以“节能减排,钢铁企业在行动”为主题制作了8块展版,主要展示了:冶金废水处理、渣处理、干熄焦、TRT、废塑料回收、C02减排、钢渣零排放等。学会领导十分重视本次科普日活动,洪及鄙秘书长亲自安排,毛素英副秘书长亲临现场。我会邀请了杨景玲、金永春、王维兴等专家现场讲解,受到了参观群众的欢迎,收到了预期效果。
3.全国炼钢-连铸技术知识竞赛
金属学会根据冶金行业的重点工作,组织全行业职工进行“一年一次一专题”的技术培训与知识竞赛活动已经开展多年,每年都使近万名职工受到一次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2007年学会与中国冶金报社联合举办了“全国炼钢-连铸技术知识竞赛”,参加学习和竞赛的职工8000多人。本次竞赛共评出组织奖28各单位、特等奖14名、一等奖30名、二等奖57名、三等奖600名。4.焦化技术培训班
我会与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联合,于2007年8月23-25日在马钢举办了“第一期焦化技术培训班”。焦化企业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钢铁企业的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共计11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培训班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作了“中国冶金工程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的报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作了“中国焦化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报告;专家们分别就焦炉生产优化工艺技术案例、焦化工序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先进技术、国内外焦化生产技术进步及前沿技术研究、高炉生产优化对高质量焦炭的新要求、国内外煤资源情况与优化配煤技术、焦炉机械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技术内容做了精彩详实的讲解。培训班组织学员对马钢煤焦化厂近日投产的中国目前最大的炭化室高7.63米超大型炼焦炉及配套的煤气净化与干熄焦等运行情况进行现场考察。
四、提高期刊办刊水平和论文质量,扩大国际影响
1.根据科协学发(2007)103号“关于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总结验收结果的通知”要求,《金属学报》申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B类期刊,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15万元的资助,《材料科学技术》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C类期刊,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5万元的资助,8月份通过了科协组织的答辩验收工作。
2.组织中国金属学会期刊考察团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考察。了解国外一些著名期刊社的运行、管理情况,及一些科研单位的最新研究动向。3.根据科协学发(2007)41号“关于组织开展中国科协主管在京期刊2006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了在京主办期刊《钢铁》、《中国冶金》、《金属世界》、《连铸》四本期刊在京核检及换发出版许可证年检工作,其他刊在属地核检及换发出版许可证的工作。4.根据科协学发(2007)96号“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了优秀论文评选(5个期刊编辑部的13篇文章参评)。金属学会主办的《金属学报》中1篇被评为“特别优秀学术论文”,1篇“优秀学术论文”;《钢铁》、《冶金分析》各1篇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
五、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促进冶金科技人员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冶金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冶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了激励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我会加大工作力度,在畅通政府有关部门与冶金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渠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筹备建立冶金青年科技奖励资金
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造就一批进入世界冶金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中国金属学会于2004年设立了“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八大以来,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励工作得到了多家冶金企业在资金上的支持。为了从财务上长期稳定地支持中国冶金青年奖励,学会提议,由总部和四大企业各支援200万元,共计1000万元,作为“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奖励资金。企业资助的资金可以采用捐赠或交纳特殊会费的方法。因此工作总部对“中国金属学会团体会员会费收取及管理办法”做了适当补充,发文征求了常务理事意见;并草拟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条例》和《冶金青年科技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草稿)。提交八届二次理事会议暨会员代表会议审议。
(二)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举荐优秀人才
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根据中国科协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安排,我们将推荐、提名的通知下发给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分会。并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成立了由院士和著名学者组成的院士候选人推荐小组。根据两院院士候选人条件,对12个单位推荐上来的12名候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有6名通过2/3的有效票数,于3月7日上报到中国科协。我会整理的推荐材料,全部一次通过科协验收合格;推荐的两院院士候选人最终有3位成为两院的有效院士候选人。
光华工程科技奖推荐。中国科协《关于推荐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学发〔2007〕159号)分配给我会候选人名额:工程奖、青年奖各1名。9月4日,我会将提名的通知下发给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分会。截止到10月8日,共收到7个单位的9位候选人的材料,其中报工程奖3位,报青年奖6位。经“提名候选人专家组”投票,最终评选出工程奖、青年奖各1名,已上报到中国科协。科协青年奖推荐。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06]63号)精神,我会向所属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分会和个地方学会发出了推荐通知。学会组成专家组,根据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的要求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对各单位推荐上来的18名候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通过投票,决定推荐五位同志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并报送到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委员会。
(三)与国际组织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90年代,经我会介绍,攀枝花钢铁公司加入了国际钒技术委员会,从中得到不少的技术咨询和信息。中国金属学会也利用这一资源在国内组织钒钢的课题研究,已开展了9个课题。2007年,国际钒技术委员会资助的新一轮研究课题,共征集了与钒的应用有关的研究课题5个,可培养5名博士。为我国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争取到科研经费5万美元/年(总共三年),促进了会员单位科研发展;促进了高级冶金科技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金属学会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
六、承担国家及行业职能,努力为冶金企业服务
(一)组织对冶金工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
中国金属学会承担的原由政府主持的冶金行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今年来,在各冶金企业、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对冶金材料、冶金工艺技术、冶金设备、冶金自动化、冶金网络信息及冶金相关材料等领域的9项冶金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由于这些评价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有力的促进这些冶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推动冶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申报“中国金属学会承接社会职能改革试点项目,‘钢铁行业科技成果评价项目’”,由中国科协立项,并得到了中国科协30万元的项目资助费。设立本项目在当前不仅可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已开展的冶金成果科技评价工作,而且还可为重大科技项目评估与科技发展规划的咨询论证工作开展创造条件、为全国性学会探索积极扩大社会职能积累经验,为今后学会组织推广行业共性的、有较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创造了条件。学会将积极扩大对行业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且按季、年汇总科技成果,定期组织重大成果的发布,扩大科技成果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作用。2007年完成的评价项目见下表:
项目名称
时间
山西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全热装冶炼金属锰和微碳锰铁工艺
1月5日
安泰科技有限责任心公司1450mm可逆式六辊冷轧机研制与应用 1月19日
武钢“万点受控工程”的实施与创新
2月28日
珠钢“薄规格热轧板生产技术集成与自主创新”
3月8日
“首钢迁钢工艺技术优化与装备技术自主创新”
3月29日
首钢“链蓖机-回转窑-环冷机工艺热工操作优化研究”
4月13日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高炉智能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
4月26 日
首钢“新型高性能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的研制”
5月25 日 9
包钢“薄板坯连铸用高通量浸入式水口开发与应用”
7月15日
表中第1、第4项被评为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5、7项评为二等奖。
(二)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承担冶金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经按照《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评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经过评审,决定对77个项目授予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制品应用开发”等9个项目授予一等奖;“三维虚拟露天采矿系统研究与应用”等26个项目授予二等奖;“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前期实用技术研究”等42个项目授予三等奖。
(三)承担国家、行业职能的其它工作
1.参加“钢铁行业‘十一五’节能目标设定”研讨会并在会后做国外能耗数据的调研; 2.开展《冶金学名词》撰写第二卷筹备工作,并起草筹备工作报告; 3.开展《中国科技专家》撰写第二卷筹备工作,并起草筹备工作报告;
4.根据国家发改委“为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开展千家企业能源审计”的要求,受企业委托给太钢、湘钢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对冶金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并写评审报告;
5.与钢铁协会共同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关于“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通知要求,对宝钢、鞍钢、包钢、莱钢、济钢、东北特钢集团等企业的调研,并完成报告的草稿; 6.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起做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调研、目标制定(含国外指标的收集、指标极值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完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等工作。
七、积极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引领冶金科技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研究,促进学会发展及行业的进步,把握国内科技发展动向,及时发布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新技术,组织评审重要科技成果,提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更好地为企业及全体会员服务。我会特聘了焦化、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热工等五大专业的10名专家,于2007年5月2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并颁发证书。理事长翁宇庆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翁宇庆理事长深刻阐述了开展“学会学科研究特聘专家”这一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义。洪及鄙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情况、学会工作情况及学会发展动向。苏天森副秘书长对开展这一工作的管理办法做了详细的说明。特聘专家们对学科的研究、学会的发展及行业的进步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与冶金经研中心合作,完成了“2006冶金科技进步发展报告”,并在学会八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
八、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学会 2007年,学会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及时召开了“第八届第二次理事会议暨会员代表会议”和“第八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时向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由理事会决定学会的重大事宜和学会的工作重点。一年来,学会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建立和谐金属学会、和谐总部,抓好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既定方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学会重大事项要经过秘书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十七大闭幕后,学会党总支立即召开全体党员和中层干部大会,集中传达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学会各级组织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自觉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在2007年6月,国资委直属机关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上,我会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一)组织建设
按照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都是中国金属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力量,是学会的两翼的工作思路,八大以来,我会加强了对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的管理和指导。专业分会工作长期以来得到各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为加强沟通,进一步增强专业分会的活动能力,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带队走访了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东北大学等多家专业分会的挂靠单位,与他们进行了沟通。挂靠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学会工作,认真听取了所挂分会专兼职学会干部的工作想法、思路及开展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工作条件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座谈与沟通,学会领导、挂靠单位领导和专业分会干部三方面都加深了理解,也增强了搞好学会工作的信心。为了加强对地方学会的指导,共同促进冶金科技创新。我会组织召开了地方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围绕“三服务、一加强”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强调,学会的组织基础是以会员为主体,学会就要以会员为本,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为手段,以促进冶金科学技术进步为己任,服务于会员,服务于社会。会议还就联合办会、联合办刊、发展个人会员等方面形成了一致意见。我会努力协调、解决地方学会的实际问题。浙江省金属学会和内蒙古金属学会由于机构调整,一度被撤销。经过总会牵线联系,在杭州钢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恢复浙江省金属学会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名称确定为:浙江省冶金学会,目前进入注册登记阶段。另外,在包钢领导的支持下,内蒙金属学会挂靠在包钢,学会恢复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财务建设
根据2007年工作会议既定“严格财务和资金管理,提高创收能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要求,工作总部加强了财务管理,成立了财务与资产部,把财务工作从办公室独立划出,更换财务管理软件,启用了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开始对学会资产清查和审计并对学会下属“四新”公司财务进行了审计。历时两个半月,5月18日检查工作结束。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重新建卡建账、落实到人,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2.对外投资项目进一步理清;
3.对年久老旧的实物资产依照程序进行了报废处理; 4.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
5.按审计的要求,调整了财务账,清理往来账目中长期挂账的项目,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
(三)实施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金属学会总部是有30个国家事业编制的社团。根据国家人事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人部发[2006]56、59、88号)的文件精神和国资委对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国资发人事[2007]24、25、26号),我会成立了工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集体领导、政策公开、及时请示、群众监督、严格执行政策。套改方案的测算工作完成后,与职工个人见面,让职工每个人也认真按照工资改革的政策规定审核对自己的套改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经核对后,确有误差的立即修改,增加了职工收入。
一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学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与广大会员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对行业科技发展的研究、分析和导向作了些工作,但还不够;为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服务不够;学术交流的深度、质量和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行业和企业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为会员服务、会员管理方面的工作上还需改进;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篇:四川省金属学会七届理事会
四川省金属学会七届理事会
理事长:
罗泽中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教授级高工
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西部优秀创业企业家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副理事长:
周家琮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攀枝花市金属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周一平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四川省科协常委第一届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劲四川川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书记高经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全国做出突出贡献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善明达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书记高工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鹏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高工
穆婷云川投峨嵋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经四川省十佳青年科技带头人
秘书长:
成海涛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市金属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四川省科协委员
副秘书长:
晏如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部长教授级高工
王晶攀钢集团公司科技部综合利用处处长攀钢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高工
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熔四川省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监测研究所所长 高工
王长民攀钢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程师
王剑志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绵阳市金属学会理事长 白克义绵阳市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高工
刘庆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刘荣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副局长 高工
孙仁孝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
汤文全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朱向前四川德胜集团董事局副总裁高工
陈宗秉成都成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经
杜正华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工
李坚攀钢集团钢城企业总公司总工程师高工
李守军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工
李先才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煤化工厂厂长高工
宋文攀钢集团四川长钢运输有限公司经理 工程师
汪征黔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能源计量部部长
张开坚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钢铁研究院董事长教授级高工
范云东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
罗涛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助理高工
易邦伦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炼钢总厂副厂长工程师
郑勇四川同盛冶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高经
郑建华四川省冶金情报标准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段向东攀枝花新钢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
胡泽松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副所长高工
高晓军四川省冶金设计研究院院长高工
倪明亮四川冶金环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副研究员
袁熙志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冶金系教授
谢俊勇攀枝花新钢钒股份公司炼铁厂厂长高工
谢琪春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总工程师高工 高工
路建英攀枝花市金属学会秘书长高工
蒙昌嘉中冶成工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滕建明成都市金属学会秘书长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科技部副部长高工 戴光泽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教研室主任教授
第四篇:北京林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北京林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对于北京林学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北京林学会在市科协和挂靠单位北京市林业局的领导下,紧密围绕经济改革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林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新形势下的学会发展机制和模式,调动广大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适应北京林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踏踏实实勤奋工作,为北京林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搭建首都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信息平台,为北京林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北京市科协工作要求和安排以及学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学会工作要点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的优势,在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科普宣传等活动中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学会扎扎实实开展了各项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活动
组织会员及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市科协的金桥工程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 选、学术科技月等活动。
二、学会组织建设
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学会理事会改选工作,北京林业大学 校长尹伟伦先生当选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通过北京市科协及民政局学会年审,完成学会法人、学会税务法人及其他变更工作。建立会员数据库,积极发展新会员,扩大学会规模,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学会组织机构,完善《现代林业研究》编辑部,筹备建设绿色产业发展部。
三、咨询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广大会员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活动。转变学会发展观念,以智力开发学会的实力,增进学会的生机与活力,使学会咨询服务活动走上了服务社会、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为马来西亚Ecofuture公司的产品生态垫在中国北方地区铺设方法和市场推广提供咨询服务。为中德林业技术合作“近自然森林经营”提供技术咨询和经营方案。为中美森林健康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科普及培训
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环保常识及先进林业理念。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举办“推动森林认证 支持绿色奥运”科普展、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科普展,累计参观人数约6000人次。
培训分为技术培训、意识培训、能力培训,培训对象各级林业工作人员、林农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人员。对来自八达岭林场、西山实验林场等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森林经营认证培训;对大学生志愿者、媒体记者进行森林认证培训;邀请德国专家进行森林近自然经营培训;在密云县冯家裕镇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员作培训。
五、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部,积极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机构或组织进行广泛地交流和合作。学会与德国复兴银行(KFW)初步达成了北京林学会为其在中国实施的林业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协议;聘请韩国金鸿先生、荷兰亚历山大先生为国际合作部协调员。
六、学术活动
10月15日至17日,中德林业技术合作“密云水库流域保护和经营”项目组(MWM)、北京林学会(BFS)、北京市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BFDIC)、北京市水源保护林试验工作站、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源保护林建设”研讨会在北京昌平召开来自中国林科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西南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深圳市水务局、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林业局及其直属单位、北京市郊区县林业局,以及奥组委、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中日林业生态培训项目办等多个部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出席研讨会并作了讲话。沈国舫院士说,召开水源保护林会议非常重要,中德项目已经搞了7 年之久,在水源保护林建设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技术模式,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水源保护林建设和保护水资源应该是个全面的工作,全流域应该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相互配合、系统管理。比如,在保护水资源过程中,下游应给上游一些补偿来弥补上游由于保护源头而造成的损失。所以,今天大家应该共同研究,探讨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来经营水源保护林。
张新时院士认为,森林的生态效益或者生态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价值最高的是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他说,增加植被必然会消耗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但植被阻挡泥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极强,所以,增加植被是必须的,但需要掌握一个度。在谈到水源保护林建设时,他认为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森林的地理布局问题,二是森林结构问题,三是树种问题。他还说,北京地区按功能划分了三个绿化生态圈,即外围的水源涵养圈、郊区的防风固沙圈及城市内的城市绿化圈。在水源涵养圈内,经济林在浅山区的水源涵养作用应该加以强调,如果果园或经济林的建设结合种草或灌木,既能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又能促进水源涵养功能的实现。
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集中讨论水资源保护及水源林建设问题。共有来自北京、台湾、云南、甘肃、内蒙、深圳的14位专家分别作了关于水资源保护及水源林建设的报告,包括水源保护林体系营建与技术研究、水源保护林涵养水土功能研究、北京水源保护林发展战略、北京水资源管理探讨、中德密云项目成果及经验等。特别是来自台湾李锦育教授的《集水区水土资源之涵养功能与保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介绍的工程措施和水源保护与水土流失的见解,对内地水土保持、水源保护、流域管理等方面工作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第二阶段是现场参观考察。研讨会还组织各位与会人员赴中德密云项目区 冯家峪镇帽石沟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点和北庄乡土门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点参观考察,与会人员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评价,也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2005年10月还举办“推动森林认证 支持绿色奥运”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北京林业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宣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等单位。
七、实施项目
实施“促进北京2008年奥运会使用认证产品项目”,该项目是北京林学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首次合作的项目,目标旨在推动森林认证产品作为一种绿色材料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的使用,提高社会大众对森林认证与绿色奥运的认识。项目从2005年7月26日签署,项目期四个月,目前项目已顺利结束。
实施“八达岭林场水源保护林认证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该项目以八达岭林场为示范点,对北京地区的水源保护林的认证工作进行可行性试验,项目以提高人们对森林认证的认识和理解为出发点,以推动森林认证在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目标,最终做出当地符合森林认证标准的森林经营方案,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目前项目已完成认证预评估工作,计划在2006年5月使八达岭林场通过森林认证主评估。
八、加强学会宣传
建立学会网站、设计并制作了学会会徽、建立了理事网络交流平台。2005年学会的项目、活动等吸引了来自北京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科技日报、北京市林业局宣传中心、木材实验室网站等多家媒体记者的报道,以电视、报纸、网络等不同形式产生新闻报道20余篇。
九、2006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市科协的学术月活动、金桥工程、青年科技论文评选等活动。(2)增强与各知名NGO机构的联络,继续寻找小项目,重心放在森林认证、自然保护区、友谊林、湿地保护、社区发展、森林经营技术方案等领域。
(3)充分发挥学会专家团队组优势,主动走出去,提供行业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提供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培训,编写《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培训手册》;继续为马来西亚Ecofuture公司的产品生态垫中国北方市场推广提供咨询服务,2006年3月份参加上海国际环保技术与产品交流展览会,2006年5月举办生态垫市场推广研讨会。
(4)《现代林业研究》出版创刊运作。(5)设立首都林业科技奖,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6)建立绿色产业促进部。(7)完善学会英文网站。
(8)完善学会日常管理工作,为广大会员服务。
回顾过去一年,在市科协、市社团办领导下,在理事长和秘书长以及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下,我会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将继续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同心同德把学会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到,让学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北京林学会
2005年12月
第五篇:2010年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工作总结分解
2010年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计划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全球后经济危机的背景
下,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钢国,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较快提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逐步得到落实。钢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公布,进一步揭示了钢铁行业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2010年,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推进中国钢铁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交流,积极为钢铁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冶金企业的科技情报工作至关重要,新形势下情报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对企业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各会员单位的研究议题。针对行业发展变化,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主任委员积极布臵学会工作,要求分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分会工作的新途径,立足服务,搭建平台,共享资源,促进和谐,提高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勇于参与竞争,增强冶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情报分会工作在中国金属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在挂靠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的指导下以及全体分会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分会秘书处认真按照学会章程和2010年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把服务会员作为首要任务,圆满完成了2010分会的各项工作。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1.由秘书处牵头组织国内企业调研
我国钢铁企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形势下,钢材出口骤减,大量的企业亏损,导致减产、停产。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主任委员安排分会秘书处相关人员自年初牵头进行了大量的企业调研活动,调研企业的生产、运行、竞争力状况。
此次走访企业活动得到了学会总部的大力支持,先后走访了宝钢、武钢、包钢、马钢、东北特钢、沙钢、首钢、中冶南方、中冶东方等30多家钢铁企业和工程设计单位,详细交流了当前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采取的有力措施,秘书处力所能及的提供科技信息方面的支持。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推进这项活动,扩大调研范围,提高各会员单位参加分会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更多的会员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2.承接国家部委、学会课题,加强课题和项目运行
在全球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工信部、钢铁协会、金属学会都加大了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兼并重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根据有关部委要求,积极组织《节能技术筛选与评估》、《材料工业简报》、《钢铁协会用钢行业研究》、《东盟钢铁工业状况研究》、《“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应对低碳经济策略分析》、《世界钢铁厂》等行业热点课题的立项和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于行业政策的制定、企业产品定位、成本控制、竞争力分析等都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3.继续推进学会信息化建设,丰富学会网站内容 分会网站成立后,一直是分会秘书处对外的一个窗口,设臵了学术信息、企业交流、钢铁纵横、科普天地等栏目,成为了会员交流的平台,依托于中国冶金信息网为会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更全面的信息技术保障。2010年对网站进一步维护及更新,坚持做到学会工作与活动及时上网,坚持做到分会活动上网,保证这一与成员单位沟通交流快捷通道的畅通。
4.筹备2010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大节能环保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 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金属学会及宝钢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于9月25日-27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论坛主题为“依靠科技创新 促进节能进步 提升竞争能力”。
论坛邀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等专家到会做精彩专题报告,共同交流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钢铁工业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工序节能、系统节能、综合利用和低碳经济实施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措施。
论坛的圆满举办提升了金属学会情报分会的影响力,锻炼了分会队伍,更为分会成员单位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行业高端学术平台,奉献了众多精彩的、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为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增强竞争力提供了指导、做出了贡献。
5.筹备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工作会议
为提升分会理事单位竞争情报实践运作水平,帮助企业构建竞争情报体系,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搭建钢铁行业的竞争情报分析交流平台,加强各理事单位的交流与学习,分会筹备了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会议与“2010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同期举办,总结一年工作,提出下一工作计划,分会成员单位围绕各单位竞争情报工作开展实际进 行探讨和交流。
6.积极参加金属学会总部及各分会举办的会议及活动 2010年中国金属学会总部和各个分会陆续举办了各种专业会议和有关活动,情报分会秘书处代表成员单位积极派人参加,及时了解和掌握总部和其他分会工作开展情况,与各个分会开展积极联系和工作交流。参加总部及各个分会会议具体如下:
3月参加了福建“2010年工作会议”;
5月参加了北京“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
5月参加了金属学会的“冶金科技周-节能减排培训”; 6月参加了九江“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 8月参加了迁安“201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 8月参加了内蒙古“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 9月参加了北京“第十届国际轧钢大会”。
7.继续参与金属学会总部组织的技术研究工作 2010年,情报分会充分发挥国外资源和综合技术优势,积极参与金属学会总部组织的技术研究工作,分会秘书处协同有关研究人员每月为金属学会总部编辑、提供《国际钢铁技术内参》,为金属学会副秘书长以上领导、专家顾问团及高级会员定期提供国外钢铁技术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保证金属学会领导和专家及时了解国外钢铁技术最新发展,加强 对国外钢铁科技进步的跟踪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国外钢铁前沿技术向国内钢企的介绍推广,提升情报分会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硬能力,在金属学会系统树立了良好的情报分会形象。
今年还协助总会参加了中国科协美国专利利用的课题,该课题因为数据繁多,挑选困难,分会利用了自身的人员及技术优势,为课题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目前这一工作还在进行中。
8.学会的日常工作
重视学会的日常工作,建立紧密性、多层次联系纽带。例如同中国金属学会总部的联系,包括经常性的请示、汇报,协助总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各会员单位的业务信息交流、沟通、合作;分会秘书处一直抱着热爱学会工作和本着尽量满足会员需求的宗旨去为大家服务。
二、2011年分会工作要点和目标
随着行业形势的变化,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出口锐减的不利形势,承受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能满足广大会员单位在激烈竞争中更有效的了解行业形势和政策变化,及时准确的获取情报领域的学术动态,情报分会对2011年的工作做如下设想:
1.继续抓好学术建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 源。随着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分会将有针对性的组织2011年各学术委员会的活动,逐步搭建各专业学术交流的平台。目前情报分会共设立了竞争情报学术委员会、信息资源学术委员会、情报调研学术委员会。三个学术委员会在情报分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活跃了学术气氛,增强了分会的凝聚力。
2011年拟在情报分会总体工作基础上增加几个学委会单独交流与活动,并进行细化、侧重工作开展。竞争情报学委会将紧密围绕分会组织的论坛、理事会积极开展工作;信息资源学委会将围绕会员单位进行信息资源交流、网站建设、出国组团积极组织交流;情报调研学委会将以分会课题选题、组织实施为工作重点。
2.筹备2011年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
根据2011年的工作计划和各理事、会员单位的需求,情报分会将在中国金属学会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的共同指导、协调下,做好第六届情报分会的换届工作。
3.积极筹办下一届中国钢铁工业竞争战略论坛 一年一届的中国钢铁工业竞争战略论坛以成为钢铁行业内的一项品牌,每年针对行业内的重点确定主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作为每届论坛的承办单位——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也会秉承为会员单位服务、为行业服务的宗旨,认真筹备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竞 争战略论坛。
4.完善分会网站功能,加强分会网站的建设
要充分发挥网站作用,加快信息互动交流,通过网络系统为广大会员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要加强学会网站管理,树立精品网站意识,不断完善网站功能,扩大网站信息量,在面向行业、服务会员中,努力突出学会工作特色。为加强会员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发布行业政策和学术动态,分会秘书处拟在网站上创办相关栏目和电子会刊,定期将最新信息发送到各会员单位。
5.围绕竞争情报体系,深化业务研究,为金属学会领导和专家提供支撑
国内钢铁企业如何应对行业瞬息万变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科学决策已经成为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这些对我们科技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通过竞争情报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对科技人员加强业务提升,提高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将是2011年学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分会还将继续组织出版好为金属学会领导和专家提供的《国外钢铁技术内参》,注重选题、密切跟踪、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金属学会领导技术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继续对国外钢铁企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进展进行 跟踪研究,为学会总部撰写和提供《国外典型钢铁企业竞争力报告》、《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报告》。
6.参加金属学会总部和其他分会会议、加强分会与各兄弟单位的横向合作
与兄弟单位紧密合作是情报分会一直以来的工作宗旨。在中国金属学会的统一领导下,我们一直与各分会单位积极合作,参加各分会的活动,相互学习。
同时,情报分会将积极组织有关分会会员单位积极参加2011年金属学会组织的工作会议、金属学会年会、国际炼铁大会等主要国际研讨会、有关展览会及各个其他分会举办的专业会议和活动。
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