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金属学会简介与学会会员管理办法
中国金属学为促进冶金、材料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冶金、材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冶金、材料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促进冶金、材料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维护冶金、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冶金企业和冶金、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自2013年起,发展学生会员。
中国金属学会简介:
中国金属学会现有个人会员9.2万名,单位会员126家。下设9个工作委员会,37个专业分会,指导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金属(冶金)学会的工作。第九届理事会有理事200人,常务理事69人。历届理事会中共有院士20余名。
中国金属学会注重培养和举荐人才,通过学会渠道多人成为中国工程院或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人获得光华奖、科学技术等奖。学会继续教育和科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每年举办的“冶金高级研修班”、举办的“全国冶金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已成为品牌活动;学会总部及专业分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共18种;组织编写出版多种科技图书、专著、手册、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教材、学术论文集等。
中国金属学会是我国冶金行业对外联络与学术交流的主要渠道,与国外学术组织有着广泛联系,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10多个学术团体建立了双边、多边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都在国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展览会,并组团出国参加国际科技交流活动。
中国金属学会设立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奖”、“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还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合作共同设立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
中国金属学会学生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为满足在校研究生和大学生对最新冶金科技知识的需求,方便他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接触冶金行业专家。根据《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和《中国金属学会章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学生会员条件
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高等院校冶金或金属材料类相关专业大、专科三年级(含)以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2.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冶金或金属材料类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二、学生会员权利与义务
权利:
1.优先参加本会的活动;
2.优先获得本会的服务;
3.优惠取得本会的有关学术资料和信息;
4.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5.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注:学生会员无选举权、被选举权。)
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
2.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3.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4.按规定缴纳会费(暂不收取会费);
5.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三、学生会员入会程序
1.中国金属学会(以下简称本会)学生会员,采取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金属(冶金)学会(以下简称地方学会)发展管理, 本会审核、发证、备案的两级管理模式。
2.学生申请入会需填写“学生会员入会申请表”,提交到所在省级地方学会,由地方学会初审合格后报本会核准、发证并备案;亦可在本会网站上填写电子“学生会员入会申请表”由本会转交到相应地方学会初审后办理相应手续。
四、学生会员会籍管理
1.地方学会发展的学生会员为本会学生会员。由地方学会和本会管理。
2.学生会员毕业工作后,需向所在地方学会提交转为普通会员申请,由所在地方学会办理转移手续,并报本会备案,由本会更换会员证。
五、为学生会员提供的服务
1.学会组织开展针对青年学生特点的学术交流活动;
2.学生会员可优惠参加本会各级组织和所在省级地方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3.在学会网络会员服务平台中为学生会员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4.根据学生会员的需求提供其它服务。
六、对不能按规定履行学生会员权利和义务的,其学生会员资格将予以中止。
七、本办法自理事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八、本办法解释权属本会常务理事会。
第二篇: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开新篇章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精神,落实中国金属学会八大精神,实施“八大”确定的“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学会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动学会工作
一年来,学会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既定的“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作思路,和六大基本任务,即:贯彻一个指导思想;搞好二项调研;组织好三项重大科技咨询;创造四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始五项新工作;抓好六项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学会”的基本方针。为了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明确任务,研究和布置今年的工作,于2007年3月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期刊编辑部和工作总部的代表170多人参加了会议。
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也先后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思路和2008年的工作重点。
二、国内外学术活动更加突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2007年,中国金属学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的作用,调动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和工作委员会,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繁荣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开展活动。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03项,参加人数12869人次,交流论文19226篇。组织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7个,境外317人参加,254篇论文;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国外学术活动和出国进行技术考察6项,接待国外学会或协会代表团来访等外事活动3次。对于倡导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学会对冶金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搞好国内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2007年,学会的各级组织坚持以增强冶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推动学术活动与科技创新及学科前沿的重点问题紧密结合,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1.2007中国钢铁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11月,学会在成都召开了2007中国钢铁年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匡迪,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肖光成等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国内外近1200名冶金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针对冶金科技的发展进步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共收到论文1300余篇,其中境外(十个国家和地区)专家论文50余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的有1156篇。2.组织召开了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 针对我国的高线生产对掌握先进技术、生产先进产品、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和实现自主创新有着强劲的需求,我会和轧钢分会、高速线材及装备分会及河北省冶金学会联合,于2007年9月6-8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了“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会议的主题是:“优质高线产品生产、应用及创新”。来自科研院所、各高线生产厂家、用户部门、设备制造商及产品检测设备的供应单位的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宣讲技术报告20多篇。3.组织召开了高炉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交流会
目前,我国已有250套TRT设备在运行,但尚未普及,总体运行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于2006年12月19-20日在唐山召开(TRT)交流会。有60多个单位的13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交流论文20多篇。会议针对TRT的设计、设备制造、操作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4.组织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会议于2007年7月2-5日在青岛和莱芜召开。会议主题:“节能、节水、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会议围绕如何确保钢铁行业“十一五”节水目标和当前节水政策、法规、节水新理念、节水新技术等诸多问题进行研讨。70多家单位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有近百篇论文参加交流。
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徐志强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上,莱钢总经理李名岷代表莱钢介绍了他们主体工序均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技术措施。
5.组织召开了“2007年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 会议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牡丹江召开,有近100名代表参会,有32篇论文参加交流,会议针对高炉大型化、喷煤比不断提高高炉生产对焦炭质量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我国焦煤日趋紧张的形势,代表们对提高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合理利用现有煤炭资源、科学设定焦炭质量标准、规范质量检测方法及手段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组织召开了全国RH精炼技术研讨会
9月20-21日在上海宝钢召开了“2007年全国RH精炼技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自主创新,促进RH精炼工艺的优化及推广”。会议有来自全国钢铁行业RH精炼领域的专家、科技人员共150人参加会议,有32篇论文提交会议主会场及分会场交流。会议就RH精炼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方面的经验; RH精炼装备、相关材料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技术创新的成果; RH精炼的多功能化、高效化、低成本研究的进展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就RH快速精炼与流程、产品的优化衔接及RH精炼自动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深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评。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活跃国际民间科技交流 促进对外科技交流,加强国际民间科技合作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会充分利用在冶金行业的知名度和一批学识丰富的专家教授参与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大致分为:多国发起轮流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加世界各国学术年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内外现状;参加双边协议的技术研讨会,就当前主题进行两国学术交流;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等。1.多国发起轮流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冶金材料领域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工艺的发展被视为学术交流主要议题。由多国共同发起轮流主办国际会议的形式已经搭建起了一座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冶金学会共同组织筹备的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PRICMs)已经成为我们的品牌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轮流主办;我会与印度金属学会(IIM)和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TMS)商定的在三个国家内小规模合作会议并轮流主办、会议主题和形式可灵活变化的提议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商议。
为了使这种形式的会议举办的更好,我会于2月22日至3月1日,组团赴美参加矿业金属材料国际联合会(IOMMMS)理事会和“第六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的国际会议”(PRICM-6)国际组委会会议。参加PRICM-6国际组委会会议的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冶金学会的负责人或代表。会议就论文集、摘要、邀请报告、会期等达成一致意见并为今年11月成功召开PRICM-6奠定了坚实的国际合作基础。
材联理事会议(IOMMMS)期间,TMS提出第一次合作研讨会与2008年3月9-13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2008TMS年会同期举行。我会提出下一届与2009年中国金属学会年会同期举行并得到印、美两学会的赞同。中、印、美三方期待良好的联合会议将为未来的多国合作开拓一个崭新的前景。此次出访活动,不仅推动了我会与国际其他学会间的交流,还进一步发展了国际间的合作机会,并与美国TMS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录。TMS年会为我会今后的工作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2.积极参加世界各国学术年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内外现状
学会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参加世界各国的学术年会。2007年,受美国钢铁技术协会(AIST)的邀请,我会组团于5月5日启程赴美参加美国钢铁技术学会(AIST)2007年会并考察美国动力钢公司(SDI)、INMETCO公司转底炉生产与使用情况。在年会期间,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并通过AIST理事长KEITH E.Busse先生的报告“走出低谷:21世纪美国钢铁工业的革命”重新认识了美国钢铁工业的形势及我们面临的挑战。另外,与AIST秘书长(Ronald E.Ashburn)和McMaster大学卢维高教授进行了会谈。在与AIST秘书长的会谈中,洪及鄙秘书长和AIST秘书长分别介绍双方的组织机构、会员单位和会员基本情况,双方就今后的合作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就合作协议达成了一致意向。11月5-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CSM)、日本金属学会(JIM)、韩国金属学会及美国矿物、金属及材料学会(TMS)共同举办的第六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及工艺国际会议在韩国济洲岛召开。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名代表参会。大会共收入论文1200篇论文。其中,报告论文730篇,墙报论文470篇。我会组织国内论文257篇,206人赴韩参加会议。我会理事长翁宇庆教授率团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报告。3.组织代表团出国进行学术交流
6月18-19日,中国金属学会组成了以殷瑞钰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28人(包括:宝钢、首钢,武钢、唐钢和鞍钢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德(欧)冶金技术研讨会,共发表高质量论文31篇,参观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著名钢铁公司。经过我代表团的努力和德国钢铁学会的大力协助,此次出访参观了德国汽车用板材生线(过去参观只安排炼钢和炼铁)。并确定德国钢铁学会炼钢连铸代表团10月访问中国。4.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 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方便更多的国内相关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我会今年主抓了铁水预处理工艺、炼钢连铸技术等项目。
召开了铁水预处理国际会议
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铁水预处理国际会议”。来自51个钢铁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的88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重点介绍了德国阿镁迈特公司的脱硫技术,在前苏联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实践及该公司脱硫剂产品供应情况等内容,受到与会企业的欢迎。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同阿镁迈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就铁水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我国一些钢铁企业找到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扩大了我国钢铁企业与外国公司的联络与合作,促进了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CSM-VDEh炼钢连铸技术交流会
10月11日在宝钢举办了“CSM-VDEh炼钢连铸技术交流会”,31位德国和欧洲的炼钢厂厂长和近150名中国钢铁厂厂长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炼钢和连铸工艺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表论文14篇。第十届中日钢铁技术研讨会
10月29-30日在武汉召开。会议上,中方交流论文11篇,日方交流论文11篇,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后日方代表参观了武钢、武汉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通过这次会议,加强了与钢铁强国日本的交流与合作,得到日本更多钢铁科技发展最新信息;巩固和发展了与日本金属学会、日本铁钢协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第五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
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承办的“第五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于2007年4月11-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化、高性能耐火材料及耐火材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国外众多耐火材料企业、学者和专家对此次会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共吸引了有21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论文集内容涉及面广,得到参会人员及国内外耐火材料企业的关注和欢迎。许多代表认为此届会议对促进耐火材料行业发展和国内耐火材料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5.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会”
由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共同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耐火材料、工业陶瓷、工业炉窑技术展览会”于2007年4月10-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吸引了国内外近百家公司参加了展览。无论从规模还是参展公司的范围都超过了往届。
展览会展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有:耐火、陶瓷制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来自全国各地、外企及专程从海外来华参观展览会的专业人士约三千多人。
三、认真抓好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
学会的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曾取得突出成绩,均多次受到中国科协表扬。近年来,由于总部人员配备等原因,使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总部领导班子把“搭建科普、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作为学会2007年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努力,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进展。2007年举办的科普活动见下表: 名称
数量
参与人数
专家人数
科普讲座、报告会(场)
1.2万
科普知识展览(场)
2万
举办培训班(场)
300 4
发放科普资料(册)
8057
科普展板(块)
450
播放科普录像(场)
科普志愿者(人)
400
(一)完善组织机制,推动任务落实 按照学会八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决议,我会成立了第八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在主任委员邓崎琳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使学会科普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科普工作委员会及时召开会议,研究确立了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平台,作好“实用技能和科学素质”两大类科普工作。明确了科普工作委员会的9大基本任务,并确定在今年和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积极与媒体合作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新学会科普工作机制,以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吸纳社会和冶金企业资源,共同开展科普工作的工作思路。
(二)大力开展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冶金职工科学素质 1.2007冶金科技周
按照科普工作委员会“吸纳社会和冶金企业资源,共同开展科普工作”的工作思路,我会与武汉钢铁公司联合举办了“2007冶金科技周”取得圆满成功。举办冶金科技周是我会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组织此项活动的目的是, 发挥中国金属学会作为冶金行业科技组织的导向力, 发挥武钢作为我国先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影响力, 聚集科技优势,联手搭建同社会沟通的新平台,塑造钢铁工业的新形象,为促进冶金科技进步和钢铁工业发展服务。
举办“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展览是科技周的重要内容,展出了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一大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开幕式后在各单位巡回展览78场次,群众利用就餐时间在公共食堂观看,受益者近2万人/次。科技周的活动还包括:举办系列科技知识培训班,如“低温余热利用研讨班”、“冶金企业环境保护研讨班”等。群众性的上街宣传活动是科技周的另一个亮点,武钢约400名志愿者参加服务,各类多彩亮丽的宣传标语,以及群众腰鼓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近千名各界群众。科技周期间武钢100多个单位同时举办了各自的科技交流和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计参加活动的各界冶金人士近3万人。此项工作受到了有关专家、领导、武钢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2.2007全国科普日
200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级科协、学会及社会各界组织了开展2500多项科普活动。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我会于2007年9月15-21日(今年科普日延长到一周)参加了2007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
根据中国科协的安排,我会以“节能减排,钢铁企业在行动”为主题制作了8块展版,主要展示了:冶金废水处理、渣处理、干熄焦、TRT、废塑料回收、C02减排、钢渣零排放等。学会领导十分重视本次科普日活动,洪及鄙秘书长亲自安排,毛素英副秘书长亲临现场。我会邀请了杨景玲、金永春、王维兴等专家现场讲解,受到了参观群众的欢迎,收到了预期效果。
3.全国炼钢-连铸技术知识竞赛
金属学会根据冶金行业的重点工作,组织全行业职工进行“一年一次一专题”的技术培训与知识竞赛活动已经开展多年,每年都使近万名职工受到一次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2007年学会与中国冶金报社联合举办了“全国炼钢-连铸技术知识竞赛”,参加学习和竞赛的职工8000多人。本次竞赛共评出组织奖28各单位、特等奖14名、一等奖30名、二等奖57名、三等奖600名。4.焦化技术培训班
我会与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联合,于2007年8月23-25日在马钢举办了“第一期焦化技术培训班”。焦化企业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钢铁企业的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共计11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培训班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作了“中国冶金工程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的报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作了“中国焦化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报告;专家们分别就焦炉生产优化工艺技术案例、焦化工序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先进技术、国内外焦化生产技术进步及前沿技术研究、高炉生产优化对高质量焦炭的新要求、国内外煤资源情况与优化配煤技术、焦炉机械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技术内容做了精彩详实的讲解。培训班组织学员对马钢煤焦化厂近日投产的中国目前最大的炭化室高7.63米超大型炼焦炉及配套的煤气净化与干熄焦等运行情况进行现场考察。
四、提高期刊办刊水平和论文质量,扩大国际影响
1.根据科协学发(2007)103号“关于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总结验收结果的通知”要求,《金属学报》申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B类期刊,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15万元的资助,《材料科学技术》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C类期刊,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5万元的资助,8月份通过了科协组织的答辩验收工作。
2.组织中国金属学会期刊考察团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考察。了解国外一些著名期刊社的运行、管理情况,及一些科研单位的最新研究动向。3.根据科协学发(2007)41号“关于组织开展中国科协主管在京期刊2006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了在京主办期刊《钢铁》、《中国冶金》、《金属世界》、《连铸》四本期刊在京核检及换发出版许可证年检工作,其他刊在属地核检及换发出版许可证的工作。4.根据科协学发(2007)96号“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了优秀论文评选(5个期刊编辑部的13篇文章参评)。金属学会主办的《金属学报》中1篇被评为“特别优秀学术论文”,1篇“优秀学术论文”;《钢铁》、《冶金分析》各1篇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
五、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促进冶金科技人员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冶金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冶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了激励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我会加大工作力度,在畅通政府有关部门与冶金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渠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筹备建立冶金青年科技奖励资金
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造就一批进入世界冶金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中国金属学会于2004年设立了“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八大以来,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励工作得到了多家冶金企业在资金上的支持。为了从财务上长期稳定地支持中国冶金青年奖励,学会提议,由总部和四大企业各支援200万元,共计1000万元,作为“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奖励资金。企业资助的资金可以采用捐赠或交纳特殊会费的方法。因此工作总部对“中国金属学会团体会员会费收取及管理办法”做了适当补充,发文征求了常务理事意见;并草拟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条例》和《冶金青年科技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草稿)。提交八届二次理事会议暨会员代表会议审议。
(二)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举荐优秀人才
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根据中国科协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安排,我们将推荐、提名的通知下发给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分会。并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成立了由院士和著名学者组成的院士候选人推荐小组。根据两院院士候选人条件,对12个单位推荐上来的12名候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有6名通过2/3的有效票数,于3月7日上报到中国科协。我会整理的推荐材料,全部一次通过科协验收合格;推荐的两院院士候选人最终有3位成为两院的有效院士候选人。
光华工程科技奖推荐。中国科协《关于推荐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学发〔2007〕159号)分配给我会候选人名额:工程奖、青年奖各1名。9月4日,我会将提名的通知下发给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分会。截止到10月8日,共收到7个单位的9位候选人的材料,其中报工程奖3位,报青年奖6位。经“提名候选人专家组”投票,最终评选出工程奖、青年奖各1名,已上报到中国科协。科协青年奖推荐。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06]63号)精神,我会向所属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分会和个地方学会发出了推荐通知。学会组成专家组,根据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的要求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对各单位推荐上来的18名候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通过投票,决定推荐五位同志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并报送到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委员会。
(三)与国际组织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90年代,经我会介绍,攀枝花钢铁公司加入了国际钒技术委员会,从中得到不少的技术咨询和信息。中国金属学会也利用这一资源在国内组织钒钢的课题研究,已开展了9个课题。2007年,国际钒技术委员会资助的新一轮研究课题,共征集了与钒的应用有关的研究课题5个,可培养5名博士。为我国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争取到科研经费5万美元/年(总共三年),促进了会员单位科研发展;促进了高级冶金科技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金属学会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
六、承担国家及行业职能,努力为冶金企业服务
(一)组织对冶金工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
中国金属学会承担的原由政府主持的冶金行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今年来,在各冶金企业、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对冶金材料、冶金工艺技术、冶金设备、冶金自动化、冶金网络信息及冶金相关材料等领域的9项冶金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由于这些评价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有力的促进这些冶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推动冶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申报“中国金属学会承接社会职能改革试点项目,‘钢铁行业科技成果评价项目’”,由中国科协立项,并得到了中国科协30万元的项目资助费。设立本项目在当前不仅可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已开展的冶金成果科技评价工作,而且还可为重大科技项目评估与科技发展规划的咨询论证工作开展创造条件、为全国性学会探索积极扩大社会职能积累经验,为今后学会组织推广行业共性的、有较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创造了条件。学会将积极扩大对行业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且按季、年汇总科技成果,定期组织重大成果的发布,扩大科技成果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作用。2007年完成的评价项目见下表:
项目名称
时间
山西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全热装冶炼金属锰和微碳锰铁工艺
1月5日
安泰科技有限责任心公司1450mm可逆式六辊冷轧机研制与应用 1月19日
武钢“万点受控工程”的实施与创新
2月28日
珠钢“薄规格热轧板生产技术集成与自主创新”
3月8日
“首钢迁钢工艺技术优化与装备技术自主创新”
3月29日
首钢“链蓖机-回转窑-环冷机工艺热工操作优化研究”
4月13日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高炉智能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
4月26 日
首钢“新型高性能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的研制”
5月25 日 9
包钢“薄板坯连铸用高通量浸入式水口开发与应用”
7月15日
表中第1、第4项被评为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5、7项评为二等奖。
(二)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承担冶金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经按照《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评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经过评审,决定对77个项目授予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制品应用开发”等9个项目授予一等奖;“三维虚拟露天采矿系统研究与应用”等26个项目授予二等奖;“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前期实用技术研究”等42个项目授予三等奖。
(三)承担国家、行业职能的其它工作
1.参加“钢铁行业‘十一五’节能目标设定”研讨会并在会后做国外能耗数据的调研; 2.开展《冶金学名词》撰写第二卷筹备工作,并起草筹备工作报告; 3.开展《中国科技专家》撰写第二卷筹备工作,并起草筹备工作报告;
4.根据国家发改委“为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开展千家企业能源审计”的要求,受企业委托给太钢、湘钢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对冶金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并写评审报告;
5.与钢铁协会共同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关于“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通知要求,对宝钢、鞍钢、包钢、莱钢、济钢、东北特钢集团等企业的调研,并完成报告的草稿; 6.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起做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调研、目标制定(含国外指标的收集、指标极值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完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等工作。
七、积极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引领冶金科技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研究,促进学会发展及行业的进步,把握国内科技发展动向,及时发布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新技术,组织评审重要科技成果,提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更好地为企业及全体会员服务。我会特聘了焦化、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热工等五大专业的10名专家,于2007年5月2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并颁发证书。理事长翁宇庆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翁宇庆理事长深刻阐述了开展“学会学科研究特聘专家”这一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义。洪及鄙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情况、学会工作情况及学会发展动向。苏天森副秘书长对开展这一工作的管理办法做了详细的说明。特聘专家们对学科的研究、学会的发展及行业的进步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与冶金经研中心合作,完成了“2006冶金科技进步发展报告”,并在学会八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
八、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学会 2007年,学会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及时召开了“第八届第二次理事会议暨会员代表会议”和“第八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时向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由理事会决定学会的重大事宜和学会的工作重点。一年来,学会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建立和谐金属学会、和谐总部,抓好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既定方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学会重大事项要经过秘书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十七大闭幕后,学会党总支立即召开全体党员和中层干部大会,集中传达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学会各级组织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自觉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在2007年6月,国资委直属机关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上,我会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一)组织建设
按照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都是中国金属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力量,是学会的两翼的工作思路,八大以来,我会加强了对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的管理和指导。专业分会工作长期以来得到各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为加强沟通,进一步增强专业分会的活动能力,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带队走访了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东北大学等多家专业分会的挂靠单位,与他们进行了沟通。挂靠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学会工作,认真听取了所挂分会专兼职学会干部的工作想法、思路及开展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工作条件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座谈与沟通,学会领导、挂靠单位领导和专业分会干部三方面都加深了理解,也增强了搞好学会工作的信心。为了加强对地方学会的指导,共同促进冶金科技创新。我会组织召开了地方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围绕“三服务、一加强”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强调,学会的组织基础是以会员为主体,学会就要以会员为本,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为手段,以促进冶金科学技术进步为己任,服务于会员,服务于社会。会议还就联合办会、联合办刊、发展个人会员等方面形成了一致意见。我会努力协调、解决地方学会的实际问题。浙江省金属学会和内蒙古金属学会由于机构调整,一度被撤销。经过总会牵线联系,在杭州钢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恢复浙江省金属学会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名称确定为:浙江省冶金学会,目前进入注册登记阶段。另外,在包钢领导的支持下,内蒙金属学会挂靠在包钢,学会恢复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财务建设
根据2007年工作会议既定“严格财务和资金管理,提高创收能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要求,工作总部加强了财务管理,成立了财务与资产部,把财务工作从办公室独立划出,更换财务管理软件,启用了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开始对学会资产清查和审计并对学会下属“四新”公司财务进行了审计。历时两个半月,5月18日检查工作结束。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重新建卡建账、落实到人,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2.对外投资项目进一步理清;
3.对年久老旧的实物资产依照程序进行了报废处理; 4.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
5.按审计的要求,调整了财务账,清理往来账目中长期挂账的项目,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
(三)实施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金属学会总部是有30个国家事业编制的社团。根据国家人事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人部发[2006]56、59、88号)的文件精神和国资委对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国资发人事[2007]24、25、26号),我会成立了工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集体领导、政策公开、及时请示、群众监督、严格执行政策。套改方案的测算工作完成后,与职工个人见面,让职工每个人也认真按照工资改革的政策规定审核对自己的套改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经核对后,确有误差的立即修改,增加了职工收入。
一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学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与广大会员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对行业科技发展的研究、分析和导向作了些工作,但还不够;为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服务不够;学术交流的深度、质量和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行业和企业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为会员服务、会员管理方面的工作上还需改进;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篇: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员申请表
附件一: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办法
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章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计划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评奖工作安排,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繁荣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和表彰活动。
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学会秘书处代行评奖办公室职责,负责成果评奖的日常工作。
三、推荐参评范围
各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和会员单位的教职工,自2009年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的下列成果均可以申报参评:
1.在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及以上学会(包括国家级学会和省级学会所属的二级学会)、高等学校(校级)举办的论坛、学术年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有关高教研究的论文。
2.被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校级)采纳或推广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成果等。
3.在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3000字以上)。4.在国内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专著(不含论文集)。
5.通过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以上部门(包括国家级学会及其二级学会、省级学会,不包括省级学会的二级学会)、高等学校(校级)鉴定、评审通过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等。
6.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研制的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湖北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各单位、各高校应结合改革发展实际,重点推荐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实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特别是体现新理念、新方向、新方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实际作用的成果,使本次评奖发挥应有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已获得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教育厅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得再申报参评。
四、成果参评条件、奖励等级划分与评选标准
(一)推荐参评成果的基本条件
1.成果来源真实,成果产生的时间符合评奖时间的规定。2.成果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策导向。
3.成果内容有创新,有独到见解,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被引率和转载率。4.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能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对高等教育的科学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5.成果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二)奖励等级划分与评选标准
1.一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创新,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或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实用推广价值,对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实际促进作用。
2.二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新突破,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推广价值,对指导实际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3.三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独立见解,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或者对实际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
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类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教材类设优秀教材奖。具体奖项数量另定。
对获奖成果,由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共同颁发证书和表彰。对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将推荐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
六、推荐参评程序及申报要求
由各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在本单位、本系统内组织申报(同一项作品不能同时跨单位、跨系统参评),进行初评,将获选成果推荐到评奖办公室参评;湖北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经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审核、湖北省教育厅审定后公示和公布。
申报推荐要求:
1、推荐参评的成果均需填写《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申报表》,《申报表》须经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推荐申报单位对所推荐的成果的真实 性和合法性负责。
2、成果为会议交流论文的,必须提供会议举办者的书面证明原件;成果为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的,必须提供采用、认定单位的书面证明原件或专家鉴定与评审意见的原件。
3、《申报表》一式3份、所涉成果原件或复印件1份(申报材料不退还,申报者自行留底),由推荐申报单位统一报送评奖办公室。成果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推荐申报单位的公章。各单位的所有成果《申报表》电子版由推荐申报单位打包统一发给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每一项成果及其《申报表》单独用一个档案袋分装。档案袋正面必须粘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成果名称、成果形式、申报者姓名、推荐申报单位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不符合规范的材料不予受理。
4、各单位必须将拟推荐的成果按“成果形式”分类,并按分类填写《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申报汇总一览表》。《一览表》纸质版一式一份和电子版由推荐申报单位报送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5、各高校的申报推荐材料由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报送。学会各分支机构的申报推荐材料由各分支机构的秘书处负责报送。本次评奖不受理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成果,不受理用外文表达的成果。
《评奖通知》《评奖办法》《申报表》《一览表》等的电子版可在湖北教育信息网、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网、湖北职业教育网上下载。
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七、时间安排
申报推荐材料集中受理时间:2012年6月11—22日。2012年7—8月完成评审工作并公示评审结果,2012年9月公布评审结果。2012年10月召开表彰大会。
八、为保证本次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着自愿原则,请推荐申报单位在上报材料时交纳评审费,每项成果200元,由学会秘书处出具正式发票。
九、联系人与联系地址:
1、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青春,***。
2、常务副秘书长李友玉***,027-87868919、87640191(办)。
3、工作人员周颐***,027-87868321(办、传真)。
学会秘书处办公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桂园路65号(华中师范大学西门外)。
第四篇:中国解剖学会情况简介
中国解剖学会情况简介
成立时间:1920年2月21日-28日,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博医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大会之际,2月26日,中国解剖学会及人类学会在北平协和医学院(PUMC)解剖室正式成立。有正式会员49人,名誉会员1人。会议推选当时北平协和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著名的组织学家Cowdry E.V为理事长。学会在成立之后,因为当时军阀混战激烈,政府更迭频繁,在这种大环境下,正常地开展学术活动十分艰难,曾处于瘫痪状态。至1947年又重新恢复成立中国解剖学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解剖学会又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复会至今。本会业务主 管部门为中国科协,挂靠单位为卫生部。
学会宗旨: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促进解剖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解剖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解剖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组织机构设置:
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断层影像解剖学5个专业委员会,还设有学术、组织、国际交流、教育、体质调查、科普、名词审定、科技开发和咨询、期刊出版9个工作委员会。
近几届理事长:
第六届(1978年)吴汝康
第七届(1982年)吴汝康
第八届(1986年)薛社普
第九届(1990年)薛社普
第十届(1994年)徐群渊
第十一届(1998年)徐群渊
第十二届(2002年)蔡文琴
学会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学会电话:65244269,65273712
第五篇:中国金属学会矿山设备学术委员会工作计划
中国金属学会矿山设备学术委员会工作计划
中国金属学会所属的采矿分会矿山设备学术委员会是挂靠在北京科技大学的一支专业性学术委员会。目前由刘立教授任主任委员。为了适应国际国内采矿工业的迅速发展,引领中国硬岩采矿设备的研究、制造、使用的发展方向,提高中国装备水平,学委会制定新一轮的工作计划。
一、组织机构
主任委员:刘立
副主任委员:
秘书长:冯茂林
会员单位:
露天矿山:
地下矿山:
院校机构:
制造企业:
工作人员:俞洁
马海燕
挂靠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
二、日常运行方式
冯茂林负责指导、安排和管理学会的日常运行。日常办公地点设置在北京科技大学土木环境楼10XX,俞洁负责日常工作。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马海燕协助日常工作,并协调组织学会活
动。安期生公司提供日常办公经费(按照预算列支),全职员工的工资。在楼前和办公室悬挂牌匾。
对外公布固定的电话、传真、地址、电子邮箱。
三、工作计划
学会工作指导方针:面向与采矿设备有关的矿山,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类相关机构,围绕技术、管理、服务,开展多元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倡导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创新活动模式,形成中国采矿设备相关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学术俱乐部。
学会将和中国冶金企业协会矿山设备委员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协调开展工作。学委会的工作重点将会特殊强调其学术特征。两个组织共享资源,各有侧重。
年会:每次大型的会议将由两个组织联名召开,会议期间学委会除了参与大会的统一组织和活动外,将会设立主题讲堂,就企业和行业关注的问题进行主题研讨。这些主题的选择应该具有普遍性,备受当前关注,大家均有寻求答案的欲望。
主题讲堂:就一些局部的、专业性的、疑难的、亮点的、战略性的重要主题,召开小规模的专题研讨,开设主题讲堂。每次主题讲堂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培训式,由主题专家系统主讲,结合研讨加深效果;另一种是研讨式,由若干主讲人发表各自演讲,进行研讨加深效果。主题讲堂的开设,要进行效果预测,保证每一次开设后,参会者感觉受益
匪浅,具有等待下次参会的欲望。
国际交流:组织会员单位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交流要主题明确。逐步建立部分固定的国际交流网络,利用中国的快速增长机遇,形成国际互动机制。
咨询服务:结合企业继续解决的技术、管理等问题,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咨询服务。这里主要强调学委会的桥梁作用,将需求和服务连接起来。这些咨询服务包括单不限于一下方式:培训讲课、调研建议、解决方案提供、外包服务等等。
2011年首先把前两项工作开展起来,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工作领域。
四、当前工作
完善学委会组织结构,重新邀请副主任委员单位和委员单位,发展队伍。这项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是利用原来的名单,整理利用;二是利用企业协会的名单,协会的理事同时兼任学委会的委员;;三是增加地下矿山的单位数量,利用其他组织的名单和人力资源关系发展。发展人员的宣传材料的书写很重要,强调学术和技术,给人感觉耳目一新。
积极参与组织下一次的大型会议,这个需要和协商讨沟通下一次会议的时间,至少提前半年进行准备。利用会议期间,正式成立或叫恢复学会组织活动。
立即研讨筛选第一次的主题讲堂的主题。第一次以培训方式进行,邀请主讲人提前准备。主题要扣紧矿山企业当前面对和感
兴趣的内容。
今年如果能办好以上三件事情,学委会工作就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争取开展更多一些的活动。
五、经费与资金使用
聘任兼职财务管理账目,建立正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节约开支,借用挂靠单位的开户,设立专用账户。财务管理遵循收支两条线。
经费收入来源如下:
挂靠单位资助,解决日常办公经费和固定人员工资;
企业赞助,通过游说、主题会议宣传等方式,寻求企业赞助。这部分来源作为积累,要严格控制使用;
会议收费,此项费用学委会不准以盈利为目的收取,只是预算会议的真实成本,摊销到参会人员;
咨询服务所得,这部分属于营业性收入,作为学委会的经费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