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8: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开学已一月有余,学校工作已步入正轨,结合近期安全工作的部署,对照市教育局安监办要求,现把各项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安全工作

1、总体工作安排。在开学前,2月份出台了2012年安全工作要点,对全区教育系统的安全工作作了安排,提出了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并把工作按月进行了安排,在开学工作会上通过并下发到各校。

2、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开展情况。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均要进行安全排查,本次大排查活动区教育局在第一时间下发了通知,要求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排查工作,登记造册。现工作已全面铺开,学校正处于排查阶段,部分学校已把排查完毕并进行了汇总上报。各乡镇中心校负责对辖区的各小学进行汇总,碧江区教育局已对部分乡镇进行了抽查,在一周内将扩大抽查范围,加强实地检查的力度。从已排查的学校看,基本情况良好,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安全计划制订及时,责任分工明确。对排查出的问题也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在排查中,和平中学和马岩小学存在D级危房,虽未使用,但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将督促学校尽快拆除。

3、汛期安全教育情况落实良好。碧江区教育局按照区

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了汛期学生安全教育,下发了文件,对防汛工作作了统筹安排,特别是和平、漾头、瓦屋等易发生地质灾害和临河、近水库等乡镇的学校作了特别强调,要求学校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学生汛期安全。各校接通知后立即行动,对学校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对下水道、排水沟进行了清理,疏通了堵塞的明沟暗渠,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制订出了防汛工作预案,明确了在汛情紧急的情况下要求教师护送学生过河、特别情况学校可采取停课等措施。但五小的内涝问题却相当棘手,教学楼后操场有一条下水道经过,因入口大,出口小,一到雨季,下水道的生活污水、化粪池的粪水、杂物等全冒到操场上,根本无法进行活动,严重的内涝已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因牵涉面广,去年已向政府报告但仍未得到解决。

4、全省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及消防安全开展情

况。为保证各校在第一时间参与安全知识竞赛,安监在第一时间把文件通过网络转到各校,具备条件的学校已全部通知到班,要求学生参与,但通过反馈来看,农村学校虽然有网络,但存在计算机数量少和网络不畅的现象,不便于大范围开展,城区学校参与面较宽。为了让更多师生参与进来,又下发了补充通知,要求学校扩大参与面。

5、营养餐工作进展顺利。学校自年后正式展开食堂回

收工作后,进度非常快,目前,我区学校食堂已全部回收完

毕,均为学校自主经营,按照零利润原则对学生开餐。各校的营养餐计划已步入正规,并摸索出一条自已的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对各方责任进行了明确。在实施方式上基本为热食供应,在一些人数很少或距配送点太远无法保证食物新鲜的学校则采用简餐形式开展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工作人员全部聘请完毕,工资由区政府统一拨付。食堂管理实现规范化,对大宗物资的采购实行严格的索证制和定点采购制度,由营养办统一实施。且各校均制订了各种安全应急预案,特别是食物中毒预案更是食品安全工作中必须完成的工作。

6、学校安全信息员队伍运行良好。每所学校我们都要

求学校确立一名安全员,并上报了QQ邮箱至安监办,便于随时联系,就目前状况来看,全区各校的安全员相对稳定,一般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或具体安全办公人员,也有部分学校上报的是校长,总体看与安全信息员的沟通顺畅,运行良好。

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1、校园周边隐患问题。校园周边情况经多年来各部门的努力,通过多次校园周边检查,情况已大为好转,唯有流动饮食摊点问题是老大难问题,基本上每所学校门口均存在流动摊点,虽经治理,却屡禁不止,这固然有摊贩的逐利行为,但学生对饮食的需求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正因如此,才使得这一问题成为难题,农村学校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困扰,甚至条件更差。至于网吧、娱乐场所等接纳未成年人和学生上课期间进入的问题现在基本不存在,经过教育与文广部门的多次联合检查,业主均有较好的认识,较以往大为改善。

2、维稳工作开展情况。近几年来,教育局一直要求学

校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干好本职工作,不参加到与教育无关的社团、组织中,加大矛盾排查力度,注意苗头动向,积极化解安抚,为此,教育局出台了教育系统安全维稳评估方案,要求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安全评估,从源头上避矛盾的发生。正因加强了工作措施,本系统没有出现一起教师上访事件。

3、校外租住学生情况。我区所有农村中学和漾头小学、瓦屋小学及城区高中学校实施寄宿制管理,乡镇寄宿学校住宿的学生基本在学校,少部分在亲戚家居住,由亲戚看管,出现外租现象的主要是城区住宿学校,但量不大,共有人,其中女生人,经了解,存在在外租住学生的学校,均未与家长或房东签订书面安全管理协议,多是口头约定。

4、警务室建设和保安到位情况。近年来,碧江区教育

局与区公安局协调,加大了警校共建力度,对全区所学校警务室进行了挂牌,并于去年对其中所学校的警务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投入8万余元对警务室进行粉刷和制

订制度牌、灯箱和铁皮意见箱。并为学校配备了钢叉、橡胶棒、电棍等安保器材,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警务室建设。但保安人员却达不到标准,缺口较大,现全区中心校级以上(含中学、公办幼儿园、职校)共有保安人,共需配备人员为人,学校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原来政府给学校的公益性岗位指标为人,实际在保安岗位上的仅人。且存在年龄偏大的现象,所以压力非常大,现正与公安部门、政府协调解决方案。

5、其它问题。我区没有涉校涉生积案,这方面公安机关做得比较到位,只要出现一起,便及时处理一起。需关注的就是五完小教学楼后下水道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夏季来临后,雨水增多,容易造成内涝积水,影响师生正常教学,且流经此下水道的水全是脏水、粪水,夏季需提防发生传染病。

第二篇:区教育局工作汇报

区教育局工作汇报

一、以全域开放、深度融合为路径,加快提升教育全域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颁布《XX区教育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配发国际化能力培养、国际化进社区等三个行动方案。发布立项国家级课题《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实施《教育国际化达标、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全面启动“国际理解教育进校园”活动。汇编出版《国际理解教育系列丛书》。新增61名外籍助教(教师)。

教育开放渠道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举办首届大型教育国际交流月活动。举办中、新、英校长和中美校长论坛。与英国韦克菲尔德地区教育局、新加坡智能教育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川大附中等9所学校入选中英校际连线项目。全年出国留学人数位居六城区第一。

二、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持续建设高位均衡的国家样板 城乡均衡工作全面深化。成立三大学区联盟,实施管理职能下沉、教育资源共享、学术研讨繁荣、生源互动联动四大举措。实施公办、民办学校一体化管理,建立联体考评、干部互派、资源共享等结对发展机制。高位均衡武侯经验入选《2010-2012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丛书。学前教育质量规模提升壮大。新增11所公益性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深化。对全区小学6年级1.1万名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监测,投入996万余元对全区学校进行教学质量专项奖励。承办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第三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论坛等全国性大型教育盛会。在全市义务教育工作会作经验交流发言。探索建立“立城优城”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工作得到傅勇林同志肯定批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高考本科上线1788人,高考本科升学率64.8%,从2011年的全市第4,超过金牛、成华,提升到2012年的全市第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被表彰为“优秀等级”区县,授予全市唯一的“进步最快奖”。

素质教育内涵更加丰富。评选“新三好”1575名、“好家长”469名。汇编出版《校园周边环境管理知识系列读本》。创办《武侯教育》杂志。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示范校”、“特色文化示范校”评选标准。43名教师获XX市班主任技能大赛总决赛一、二等奖。被空军政治部、省招委授予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八家省级单位授予第27届四川省青少年科创大赛基层优秀组织奖。9个艺术节目和作品获四川省第7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省一等奖,7个艺术节目和作品将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创全省县(区)级单位和我区历届参赛的最佳成绩,被省教育厅授予县级优秀组织奖。教育质量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三、以完善教育标准化、现代化体系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社区与职业教育成效突出。全面实施以终身教育为职能导向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承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荣获“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突出贡献奖”等三个最高等级殊荣。已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2个、国家级示范社区学校1个、市级示范社区工作站14个,国家级示范课程5门。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工作受到刘奇葆同志回信勉励和肯定。学校现代化提升改造全面加速。礼仪职中实训综合楼工程、川大附小分校综合楼扩建工程等竣工完成。科技园小学、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扩建工程等主体竣工。完成1600间教室光环境改造,建设远程互动教室15个,装配电子白板614套。

教育资助“不重不漏全覆盖”。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资金3315余万元,成为全市民工子女规模最大的区县。农民工之女入学专项补贴、杂费补贴588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1313.93万元。中职农村学生和城区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价格补助55758人次745.67万元。高中助学金补助4330人次331.71万元。公益性幼儿园、城乡低保家庭幼儿补助5280人次285万元。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育系统中小学党建特色工作被中组部初步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的发言区县。构建由20余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全球智库”。选拔60名干部教师赴海外培训基地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研修。举行第二十二届校长工作研讨会。举办暑期校长研修班研修班,分批举办9个针对副校长、学校中层管理者的培训班,学校中层管理者以上干部100%参训。以“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为载体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承办“西部六省一区”名师培养高峰论坛。成立19个名师工作室,启动“五名巡讲”工程。全面实施启动“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园区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新签约引进航天拓鑫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项目4个,其中重大项目1个,到位资金1.01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等一批研发项目加快建设;组织航天模塑等12家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研发中心,新获批川汽等省级研发中心3家;新获批宁江山川等市级联合实验室3家,新建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14家。二是加快搭建创新平台。成功申报成都创新驱动试点区;建成省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经开区工作站和省技术转移中心经开区分中心;新聚集sgs、智信天合等科技服务机构3家;筹建成都经开区园区科协,先期发展企业科协11家及会员单位19家。三是加快营造创造环境。推动设立1亿元创新驱动发展资金,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立及创新载体创建等工作;研究制定《XX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2014-2017)》等5个政策文件,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推进实施。

二、以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一是优化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首设科技后补助专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对154个项目进行了重点支持,其中汽车(工程机械)类别48项,占工业类项目60%。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40亿元,技术交易额达20亿元。二是优化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筹建3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创投基金,筹建“债券融资风险资金池”;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0亿元以上,占gdp总量3.5%;争取国家省市立项达60余项,帮助企业获取经费6238万元,比上年增长约47%,区级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770万元。三是优化政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校(院)地合作,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本地聚集。推进电子科大汽车电子创新城、西南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等10余个项目洽谈。

三、以百亿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为指引,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实力。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组织知识产权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综合服务;组织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及网络、电视和报社宣传,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分别培育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企业2家;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2360件,超目标任务10%,其中发明专利1100件,超目标任务9%,汽车产业专利450余件,占专利申请总量22%;实施专利实施和产业化项目13项。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深入红旗超市等进行专利执法检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组织12家企业旁听侵权案件庭审。

四、以推进科技富民科普惠民行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科技富民惠民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白肉枇杷产业化项目。完善1个品种资源圃,建设白肉枇杷资源圃20亩、种苗圃12亩;筹建1个专业化公司,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建成1个引种示范基地,在茶店镇民主村建设引种示范园50亩;组建科技服务队2支。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新品种引种示范。筛选4个水蜜桃新品种,在山泉和茶店镇完成1550亩示范基地建设和新品高换工作;实施省科技厅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引进12个水蜜桃新品种,示范及辐射面积达5000亩,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三是深入推进全民性科普科创工作。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5次、科普宣传30次、科技竞赛10次;实施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新建科普基地2个,科技信息服务站2个、数字图书室1个、科技信息微信服务平台1个。

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深入转作风优服务。践行“三视三问”,走访企业50余家、村(社区)20余个、群众100余户,搜集建议200余条,深入自查问题100余个;开展组团帮扶等服务活动8次;建立四风问题等5本台账,梳理归类存在问题39条,全面整改落实。二是切实强队伍提素质。印发汇编资料3套,组织集中学习30次,专题讨论3次,形成心得体会12篇,调研报告7篇;强化人文关怀,建立干部关怀谈心机制。三是全面抓管理增效能。制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流程》、《科技项目经费配置实施办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纪律管理的规定》、等10余项制度,推进项目精细管理、优化财政资金配置使用、强化勤政廉政管理监督。综上所述,区科技局全年结合党的群教活动的开展,两手抓两促进,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但对标先进、反思不足,仍存超前谋划不够、创新服务不够、重大项目推进缓慢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创新举措、卯足干劲、攻坚克难,力争在来年取得更好成绩。

一、已完成工作情况

1、办结一起党员违反计划生育案件。

2、办理2起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违反纪律作风的信访案件,办理4件群众来信来访件。

3、按照区纪委要求参与网络舆情正面引导19次。报送区纪委工作信息8篇。

4、参加区纪委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培训。

5、对机关、村(社区)工作纪律作风进行督促检查14次。

6、开展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会员卡清退活动。

7、参与监督统规办组织的招投标7次;农林水办招投标1次,工程验收2次;城管办政府采购3次。

8、到分水村督促指导开展群教活动。

二、正在推进的工作情况

1、调查处理辖区内群众信访案件2件(东洪二组、青台山村)。

2、开展廉政文化“八进”活动。

3、拟定大面街道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拟定大面街道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工。

4、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三、计划开展工作

1、按照区纪委要求开展正风肃纪工作。

2、督促检查机关、村(社区)工作纪律作风。

3、开展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调研活动。

4、对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巡查。

5、对村(社区)“三公”经费开支进行专项检查。

6、开展机关各部门风险点排查。

一、领导重视,前瞻性强

我局党组历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时时将新闻宣传工作置于重要的议事日程,为协调抓好相关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坡为组长,纪检组长万青为副组长,其余党组成员及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并于年初,结合工作重心,就新闻宣传要点、宣传方向和主要宣传渠道做了详实的规划和说明,将宣传工作目标任务下达到科室队,每月通报一次上报稿件情况,经常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实效性的取得夯实了基础。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深化主题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

一年来,我局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四川篇”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思想宣传主线,以“造舆论、树正气、鼓干劲、塑形象”为目的,充分利用系统内外宣传资源和各类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以及本局门户网站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安排部署及相应成果等进行了及时宣传报道,就兰辉、郭兴莉等同志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传播和颂扬,使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心灵得到了全然的洗礼,在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觉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贯穿作用。截止目前,自编印发各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宣传小册60余份,开展“走基层”宣讲活动2次,设置专题展板2处,组织观看《安监局长》等教育片3次,共计上报各类讯息107期,其中专题简讯60余期,专刊讯息3期。

(二)助推部门职能建设,扩大了部门社会影响力。

针对诸多市民群众对质监部门的职能不太了解,一些企业对法律法规不太熟悉,凡是涉及质量问题,都找质监部门的现实难题,我局从宣传质监部门职能和主要业务工作为导向,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模式和现代宣传模式的不同优势,对部门的职能工作和主要业务工作进行了有效宣传。一是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化日”、“质量月”等质监主题宣传时段抓好了对外宣传工作,全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约10000余份,发放质量强市知识问答2000余册,张贴质量强市宣传画报10000余张,积极参加了由成都电视台33频道录播的区政府领导访谈和骨干企业质量访谈节目;二是围绕重点工作展开有效宣传,2013年,我局主要在“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及资金投入,在《中国质量报》、《龙泉开发》、龙泉电视台等媒体和本局门户网站建设上也注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务,仅在全国“质量月”启动仪式的宣传费用就投入近2万元;三是强化了与有影响力权威媒体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完成了龙泉驿质监工作宣传片的制作、“质量强区”宣传片的制作和标准、计量、特种设备等业务工作宣传资料的制作,为部门的职能宣传工作筑建了有利平台。

(三)加强宣传队伍培养,提高了宣传工作水平。

在完成今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我局还把打造良好的宣传队伍和提高新闻宣传整体水平作为新的发展思路,注重了对新闻宣传员的培养,多次组织新闻信息写作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外出学习和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宣传员的写作水平和规划、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为强化本局新闻宣传工作做了有益的铺垫。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我局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个别职工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知度还有待于加强;二是新闻宣传的途径需要进一步予以拓展;三是新闻宣传队伍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表现在:有时新闻稿件上报不及时,稿件质量还不高,市局采用数量还不多。

一、凝心聚力、恪尽职守,全面完成20xx年目标任务

今年来,我局按照市局和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坚持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细化工作,分解任务,强化落实,跟踪问效,切实做到权责明确,措施具体,重点突出,决策科学,落实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

(一)以推进标准实施和名牌带动“两大战略”为切入点,夯实质量基础,狠抓质量强市工作。为了巩固质量提升工作,年初,及时调整了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20个镇、34个市级部门,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召开了1次质量强市工作联席会议,全市有多家企业申报首届XX市政府质量奖。认真引导、指导企业争名牌创品牌活动,今年,全市有9家企业9个产品获得第十一届“四川名牌”,“彭州蒜苔”国家地标产品保护完成了前期申报准备工作、“佳惟他猕猴桃”省级示范项目建设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今年采标企业有2家、采标产品有2个。切实规范公共信息标识,开展了“双语”标识检查3次。大力督促企业按标生产,企业标准登记4个、备案14个、复审1个,做到了数据录入率、纸质档案完整率、存档备查率“三个”100%。积极推广代(条)码运用,今年新办代码1497户、年检3054户、变更1383户、废置168户、迁出6户,新办条码10家、续展10家。

(二)以实施市场和医院计量器具“两个免检”为落脚点,提供技术支撑,狠抓惠企利民工作。重点抓了集贸市场和医疗卫生“两项民生工程”建设,制定了“诚信计量市场”实施方案,突出城区3个固定集贸市场计量监管,坚持了每月1次计量巡查,完成了3个市场全年2次免费强制检定工作,共检定计量器具736台(具)。与卫生局联合下发了《XX市医疗卫生民生计量工作方案》,举办了由21家医疗机构参加的计量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用4类免费检定工作,共检定b超(彩超)40台、体重秤48台、血压计1135具。开展了元旦、春节、“3.15”、“5.20”、国庆等计量专项检查6次,共检查城区、村镇固定集贸市场50家(次),宾馆8家(次),商场(超市)23家(次),餐饮店20家(次),加油站15家(次),抽查计量器具900余台(件),其中集贸市场、宾馆、加油站计量器具受检率100%,合格率100%;餐饮店计量器具受检率76%,合格率100%;商场(超市)计量器具受检率89%,合格率100%。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完成了51家加油站305支加油枪、720辆(其中XX县380辆)出租车计价器周期检定。

(三)以突出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两个安全”为着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狠抓质量监管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与120家企业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承诺书》。抓好企业法规知识、操作技能宣传培训,举办了叉车、锅炉等特种设备培训班3期,新训、复训操作人员145人(次),组织了“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发放《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使用常识等宣传资料380余份。强化应急救援预案建设,参加了燃气泄露事故等联合应急演练3次,现场处理小区电梯投诉案件4个。开展了电梯维保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80人(次),检查电梯维保单位28家、电梯使用单位63家、电梯832台,发现安全隐患62处,整改率为100%,下达检查记录82份、监察意见书10份,立案8起。以监督抽查为手段,加大对问题产品企业后处理力度,共抽查了10大类380个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达到94%,其中电线电缆产品12个批次;家纺服装、床上用品76个批次;家具、床垫产品123个批次;建材产品48个批次;纸箱、卫生纸、塑料袋用品69个批次;消防产品4个批次;食品包装、餐洗用品23个批次;眼镜产品14个批次;农资产品8个批次;石油产品3个批次,基本遏制了问题产品和问题区域的质量隐患,推动工业产品质量提升。

(四)以扭住生产厂门和打假治劣“两个源头”为关键点,保持高压态势,狠抓行政执法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准入企业的后续监管。按照“一厂一档”的要求,建立了29家强制性产品企业(3c企业)、104张有效证书档案,建档率100%。按照“企业分类、产品分级”监管,建立了“四类三级”企业质量状况数据库,录入了企业产品分类档案基本信息41家。积极创新执法模式,变覆盖式检查为区域性监管,将全市20个镇分成2个监管责任片区,使监管职能有效集中、监管重点相对明晰、质量责任比较具体、各项工作相应到位。围绕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电梯安全和重要消费品问题,突出假冒伪劣、缺斤少量等重点,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稽查人员共开展巡查、检查9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81余人(次),检查生产企业92家(次)、经营商场5家,查处违法案件45件(其中举报投诉5件,交督办案件3件),立案31件,结案33件(其中2013年2件),结案率达到100%,开门审案7件,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严厉打击了坑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维护了市场经济发展良好社会秩序。

(五)以落实党组主体和纪检监督“两个责任”为支撑点,强化班子建设,狠抓能力提升工作。针对班子成员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分工及职位代理,制定了《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认真落实党组主体、纪检组监督“两个责任”和专题约谈以及签字背书工作,局主要负责人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室队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同时,采取个别约谈的方式,局主要负责人与班子其他成员、分管领导与科室队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约谈对象达100%。根据理论学习的安排,组织中心组学习(扩大)会12次,按照“四个亲自”的要求,局主要负责人讲廉政课2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巡演3次,群发“廉洁过节”温馨提醒短信7次。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及时调整工作力量,查摆梳理“两方案一计划”落实情况,新建问题台账4个,做到了按时限销帐,围绕“立、改、废”要求,新建制度4个,修改制度5个。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班子成员开展“走基层”活动4次,党员干部进行“双报到”活动2次。

(六)以维护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两个平台”为结合点,加强信息报送,狠抓文化宣传工作。坚持“三贴近”,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水平,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提升部门形象和影响力。建立了政务微博管理5项制度,指定了1名兼职人员,认真维护门户网站、政务微博信息公开、为民服务重要平台,全力搭建起与群众互相沟通的桥梁、公共服务的通道。围绕质监工作重点热点,以提升正能量为主题,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展示成果,传播资讯,推动交流,方便政务。一年来,在“中国·成都”政府网站上传、更新81条,局门户网站上传、更新信息75条,腾讯微博原创信息69条、转播49条,新浪微博原创信息37条、转播48条。认真采写、报送质监政务信息,局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每人撰写了1篇调研文章,全年编辑内部简报67期,并积极向报社、网站投稿,其中彭州电视台报道质监动态工作10次,《今日彭州》采稿31篇,《彭州公众信息网》采稿45篇,《四川新闻网》采稿39篇。

二、找准症结、攻坚克难,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由于我市小型企业多,技术基础差,管理水平低,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难度较大;二是市场和消费群体不成熟,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不完善,假冒伪劣还存在一定市场;三是造假者由公开转为“地下”,由城镇转入农村庭院,给执法打假带来一定困难;四是执法人员年龄偏大、人员较少,技术水平、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面对质监体制改革,个别同志思想出现了波动,想自己的出路较多,工作激情有所放松。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推进2015年各项工作

2015年,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质量和标准为抓手,坚持“四以”方针,注重“四力”建设,落实“四新”要求,认真履行服务、监管和执法职能职责,持续推动产品提质增效和产业提速发展,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质量为纲,增强抓质量的协同力,质量强市工作要有新进展。一是继续推进质量强市战略。认真落实《XX市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按照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量化考核的原则,将质量强市目标分解细化到镇、到部门,形成政府重视质量、部门监督质量、企业提高质量、社会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继续运行质量强市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将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纳入镇、部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适时向社会通报质量强市工作情况。二是继续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各类企业生产过程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的监管,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广度和力度。完善质量信用机制,落实质量信用企业政策优惠措施,加强质量失信企业依法严厉查处,同时列入“黑名单”,通过媒体进行“曝光”,维护公平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守约的良好氛围。认真撰写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争取得到市委和市政府领导批示或转化为政府决策。三是继续强化产品质量抽查。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防止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的产品质量问题。加大对电线电缆、妇女儿童、农资、眼镜等涉及民生产品的监督抽查频次。积极有效地运用监督抽查结果,把抽查结果的社会公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后处理力度,督促其限期整改合格。以抽查结果为依据,做好产品质量状况评价和产业发展预测分析,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坚持以安全为先,提高保安全的战斗力,服务保障民生要有新成效。一是大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发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系统的作用,积极开展动态监管,努力实施特种设备定检“消红”行动;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及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控,做到“监管对象有底、监察设备有数、应急处置有招”;以电梯监管为重点,扎实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努力排除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大力加强产品质量督查。一要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农资、建材、电线电缆等重要产品的专项执法打假系列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二要围绕扶优扶强,对冒用名牌品牌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打假行动,为全市名优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三要围绕热点难点,加强对机动车安检机构安全技术检验、加油站短斤少两的监督检查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以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抽查。三是大力加强食品相关产品监管。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后的职责分工,继续抓好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容器等材料进行认真梳理,合理归类,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发挥好在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中的职能作用。

(三)坚持以发展为大,强化促发展的推动力,服务转型升级要有新作为。一是切实抓好标准实施工作。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持续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与执行标准登记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杜绝企业无标生产。全力做好“佳惟他猕猴桃”农标示范项目考核验收和“彭州蒜苔”地标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的政策、技术指导。采取资金、科技、文化相结合,继续做好对口挂点扶贫村的帮扶工作。二是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标准的宣贯,指导企业建立节能标准体系。认真执行《节约能源法》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抓好5000吨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计量监管与服务工作,督促企业提高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受检率。加强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节能惠民”家电产品能效标识专项执法检查,增强企业能效标识管理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三是切实抓好名牌推进工作。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名牌创建、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为手段,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活动,力争培育区域特色突出、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强、集聚效应明显的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强质监的保障力,加快事业发展要有新形象。一是着力提升队伍履职能力。采取“坐下来、动起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注重抓好关键岗位、后备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使之成为懂改革、懂创新、懂技术、懂监管的行家里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机制,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把真心实意想干事、勤奋学习会干事、务求实效干成事、严于律己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相应的岗位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二是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把“反‘四风’、正风肃纪”作为作风建设的长期任务反复抓、抓反复;抓好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严格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党组一班人改革创新的能力。坚持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三是着力增强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切实实施《行政强制法》,深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法制创新,切实增加“开门审案”频次,积极推进“说理式”执法方。强化法制宣传,推进“六五”普法,提高普法实效。加强与工商、食药、公安、检察、司法机关工作配合与衔接,严格执行案件移送标准,严防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三篇:教育局开学工作汇报

XXX教育局2013年春季开学情况的

汇 报

一、开学情况

全区中小学能严格按照区教育局《关于2012—2013学第一学期中小学期末考试和寒假工作安排的通知》(X教〔2013〕1号)要求,于2月26日(正月十七)开学。开学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学校能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大课间有详细活动方案,并能按活动方案认真落实到位,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能正常开展。学校工作计划、班务工作计划、学科计划都已制定并付诸实施。

二、各类教育情况

(一)学前教育情况

根据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我区2011、2012年已完成改扩建幼儿园11所,新建幼儿园1所;2013年计划改扩建幼儿园3所,新建幼儿园2所。目前,我区每个镇(办事处)都建成了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达到了乡镇公办园全覆盖。到2013年底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立1所村级幼儿园,所有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目前,共计已下达中央、省、市级资金1469万元用于15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建设。到2012年底,我区共有公办幼儿园11所,小学附设园53所,企业办园6所。

2013年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看护点)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和教师培训的力度。1 5所A类看护点经过进一步整改,基本达到办园要求,4月份区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对这些看护点进行综合评估,合格后颁发民办幼儿园办学许可证。

(二)义务教育情况

我区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其子女与我区学校学生同等待遇。截止到2013年3月6日,我区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846人。建留守儿童之家51所,截止到2013年3月6日,共有留守儿童2012人,其中小学1131人,初中881人,比2012年增加527人。

(三)职业教育情况

职教中心2月22日召开了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2月25日学生报到注册;2月26日正式开学。春季完成招生116人。

收费管理情况。本学期,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收费,其中书本费200元、学费600元,代收保险费每年30元。免除住宿费、军训费等。所有收费项目都经由物价局审核,且所有项目及金额都进行了公示,规范收费行为,让学生明白,家长放心。

教师队伍情况。学校继续保持了教师队伍稳定的局面。老师到校很早,精神面貌好,既保持了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又增添了积极创造的进取精神。教师队伍稳定,思想动态平静。没有不稳定因素。

规范办学情况。寒假假期间,学校教师没有违规补课、有 2 偿家教现象。开学后,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籍管理规范。教师按照计划正在积极备课,准备下周上课。

落实资助政策。积极落实国家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和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我校现有留守学生36名,残疾学生2名。学校对这些学生将及时采取相关的帮扶措施。

推荐就业工作情况。学校共毕业350人,就业346人,其中参加机械加工制造类238人。信息技术类108人,全部对口就业。在本地就业131人,外地就业215人。

(四)民办教育情况

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民办学校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周密部署,严格评估,确保了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民办学校能以年检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规范了办学行为,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幼儿园(看护点)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和教师培训的力度。

三、办学行为情况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各学校能严格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的各项规定,严禁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区教育局建立健全明查、暗访和信访举报三线督查制度,用检查促规范;加大对违规招生、违规编班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用问责促规范;大力表彰规范办学的先进单位,用典型促规范。

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 3 道德规范》,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比奉献、创佳绩。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截止目前未发现教师违规行为。

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持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横向协调配合,纵向层级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专项检查制度、重要信访直查快处制度,对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本学期各学校做到落实政策,阳光操作,在公示栏张贴了收费公示牌,严格执行“零收费”,未发现一例违规收费现象。

三、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各项工程规划区的预期完成情况。一是校舍安全工程。竣工面积占三年规划任务的100%以上,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全区所有C级危房加固改造、D级危房拆除重建任务全面完成,隐患全部消除。二是学前教育工程。目前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占三年行动计划的71%;2013年计划新建幼儿2所,改扩建幼儿园3所;截至今年年底,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三是学校标准化建设。2012年标准化建设学校32所,占全区学校44.4%,共投入资金900万元,为学校配备“班班通”设备,图书、实验室、音体美器材等设备。2013年将对30所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预算资金975万元。

五、电子学籍管理情况

我区从2008年开始实施电子学籍管理,每年都举办学籍 4 管理人员培训班,区教育局和学校有专职学籍管理员,严格执行安徽省有关学生电子学籍的相关规定,严格录入、审核等程序。截止到2013年3月6日,我区共转入661人,转出694人,休学131人,复学54人。

六、教育督导工作情况

2013年教育督导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坚持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主线,继续强化督政功能,大力提升督学水平,不断创新督导工作体制机制,力争在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印发了《2013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今年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相关解读、宣讲和培训活动。加强督学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督导员。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

七、安全工作情况

各学校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的理念,把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放在日常最重要的工作来抓。2013年区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在教育工作会议上与区属学校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等。开学初要求各校认真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认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周活动,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各类安全隐患,开展防践踏专题教育活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印发了《关于开展春季安全检查的通 5 知》(杜教〔2013〕9号)等文件,要求各校按照“查隐患、抓整改、重落实、保安全”的要求对学校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不漏一校,把学校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我区教师虽然整体上超编,但存在着学科结构性缺编的问题,特别是艺体学科教师缺编严重;学生学习氛围营造有待加强,尤其是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建立还不够完善。

2、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春季安全检查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个别学校安全自查工作有些滞后。

3、校园环境卫生及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存在脏乱差现象。

下一步工作

2013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显均衡”为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和务实发展。

一、实事求是,深化内涵发展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 6 学生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一要积极组织校长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校长管理实践和办学思想论坛等。让校长成为学校中最有思想、最有水平、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成为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成为对老师和学生最关心最了解的人。二要启动教师素养提升项目。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室”,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用骨干教师带动所有教师素质的提高。三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学习能力、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和组织公关能力。

(三)丰富和拓展学校课程,把特色教育落到实处。做到两点:一是以特色为导向,提升办学品质。积极开展以小语种为特色高中办学试点工作,保持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创设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学校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二是要立足本校实际,推动特色发展,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丰富和拓展学校课程,把特色教育落到实处。

二、解放思想、注重创新发展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精神,把改革创新列为今后教育工作基本方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学校应保证不为“分数”是问,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创新素养。

(二)创新干部选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优秀人才成长和优质学校建设的阶梯。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适时推行校长在全区范围内动态管理的举措,引领和促进校长整体素质提升。

三、全面统筹,均衡发展

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二是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扶贫助学金全覆盖的救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三是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降低择校生比例。四是优质教师和现代化教学配备向薄弱学校倾斜。五是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样的教育。

四、规范管理,务实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加强服务,切实转变作风,做到教育工作务实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〇一三年三月八日

第四篇: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月

I

II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指导思想.......................................1 第二节 调整原则.......................................1 第三节 规划调整依据...................................2 第四节 主要任务.......................................6 第五节 规划调整范围及期限.............................8 第六节 规划调整基础数据...............................8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9 第一节 区域概况.......................................9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10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11 第四节 规划调整必要性................................15 第三章 规划调整方案..................................16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目标........................16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调整........................17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21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24 第五节 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25 第四章 重点区域土地利用控制...........................27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27

III 第二节 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苏州产业园)土地利用调控...29 第三节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控........30 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32 第一节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32 第二节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32 第三节 加快推进土地整治..............................34 第四节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35 第五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35 第六章 加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37 第一节 努力实现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目标................37 第二节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37 第三节 试点推进空间性规划合一........................38 第四节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40 第七章 协调推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42 第一节 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42 第二节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2 第三节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措施..............44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6 第一节 法律保障措施.................................46 第二节 行政保障措施.................................46 第三节 经济保障措施.................................47

IV 第四节 技术保障措施.................................48 第五节 社会保障措施.................................48 附 表.................................................49 附表一 土地利用现状表(2014年)......................49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附表六 附表七 附表八 附表九 附表十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50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表........................51 耕地保有量指标调整表..........................52 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调整表........................5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53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54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54 土地利用用途分区调整表........................55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56

V

V I

前 言

《铜仁市(现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规划》)于201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向山”要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内涵挖潜手段的运用,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规划》批准实施后,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撤销县级铜仁市、万山特区,新设碧江区、万山区,并对原铜仁市和万山特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2012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随着武陵山扶贫攻坚,新型山地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战略提出、空间规划合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等,使《规划》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规划布局不合理或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等问题日益凸显,《规划》调整迫在眉睫。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区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铜仁市(现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V

II 编制《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调整方案》依据市调整下达指标,主要阐明2015-2020年碧江区土地利用战略,适度调整土地利用主要目标、任务、结构和布局,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土地用途管制,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和三线划定,安排各类工程及项目,提出规划继续有效实施保障措施,引导全区人民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区国土资源局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依法对《调整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

VIII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守住生态、发展、安全三条底线,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二大战略行动,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保障以旅游、城镇和交通水利用地为主的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协调各业用地关系,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培植后发优势,确保我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适当微调

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适当调整完善《规划》,强化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优化全区建设用地布局。

二、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确保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市下达指标,适度调整建设用地指标结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合理有 序增长,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通过城乡统筹、盘活存量、内涵挖潜和优化置换,解决发展用地指标的不足。保护优质农地资源和必要的生态空间,做好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调整。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贯彻落实我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强与精准扶贫、“5个100工程”以及城镇、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旅游等相关发展专项规划的衔接,向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行业给予倾斜。

四、加强协调、充分衔接

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第三节 规划调整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12、《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3、《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14、《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

15、《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16、《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

17、国家、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相关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10号)

3、《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的批复》(国函〔2011〕131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论证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号)

6、《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函〔2014〕125 号)

9、《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黔党发〔2015〕21号)

10、《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16﹞22号)

1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6号)

12、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发〔2016〕32号)

13、《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委员会关于下达82个县(市、区、特区)城市(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函》(黔国土资函〔2016〕288号)

14、《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贵州省土地整治服务就地脱贫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16〕25号)

15、《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指标的通知》(铜府办发〔2016〕112号)

三、相关规程及技术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4、《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2-2009)

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四、相关规划及其他基础资料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3、《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4、《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5、《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

6、《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7、《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

8、《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9、《贵州省“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

10、《铜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11、《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12、《铜仁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2009-2020年)》

13、《铜仁地区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14、《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15、《铜仁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16、《贵州铜仁百里锦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17、《贵州铜仁百里锦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与重要节点控制 性规划》

18、《碧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19、《铜仁市(现碧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碧江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21、《碧江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2、《碧江区林业生态划定实施方案》

23、《碧江区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24、《铜仁市碧江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5、《铜仁市凉湾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26、《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铜仁市及碧江区城镇、交通、水利、电力、农业、林业、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易地扶贫搬迁等其他相关规划。

第四节 主要任务

规划调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科学划定三条红线,推进“三线”划定和 “多规合一”。

一、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调整。按照市调整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合理调整全区耕地保有量和各乡(镇、办事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二)建设用地规模、结构调整。按照市调整下达的建设用地相关指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结构。

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一)根据市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布局作适当调整。摸清城镇周边、道路沿线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结合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应当划入而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完成基本农田保护调整。

(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在不突破市下达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遵循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用地,通过倒逼存量挖潜,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一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促进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空间体系。二是严控城镇无序扩张,确保城镇人口密度、用地产出强度等达到相关标准。三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促进农村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四是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保障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实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扶贫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业、旅游业发展用地等,严禁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提供用地。五是盘活存量、用活流量,挖潜利用城乡存量和低效用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三、推进“三线”划定和 “多规合一”

根据调整后的规划指标和用地布局,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结合“三线”划定,探索推进“多规合一”,为完善土地用途和国土空间管制制度打下基础。

第五节 规划调整范围及期限

调整范围:全区行政管辖全部范围,土地总面积1008.96平方公里。

调整期限:以2014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目标年,调整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六节 规划调整基础数据

规划调整基础数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含文本、说明、图件及数据库。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数据库。国民经济数据:以统计数据为主,并参照相关发展规划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我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经济强县”,同时也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1008.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全区林地面积58133公顷。主要矿藏有钾、锰、汞、钒、磷、铅、锌、钡、石英石、重晶石、硅、玉石、白云石、石灰石等。

2014年末总人口3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1万人,非农业人口14.62万人,城镇人口20.70万人,城镇化率66.72%。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11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3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9396万元,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07844万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155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7694万元,比例为8.2 :38.8 :5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0元。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00896公顷,其中农用地849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24%;建设用地5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其他土地101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6%。

各地类分类现状详见附表一。

二、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林用地是主体,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我区耕地和林地是主体,占土地总面积的79.05%。土地利用率89.94%,相对较低。基本没有牧草地;其他农用地中,82%为田坎;建设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5.70%,与铜仁市中心城区定位不符,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10-20%相比,差距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二)人均土地资源不足,陡坡耕种现象较严重,耕地质量差,边远地区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全区人均土地面积仅5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2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约40亩)的1/8;全区耕地21621公顷,需负担14人。土地垦殖率21%,是全国平均水平12%的2倍;大于15°耕地达到了49%以上,陡坡耕种现象较严重;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5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缺乏,部分边远地区耕地撂荒现象普遍。

(三)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其他土地开发难度大。全区其他土地面积101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6%,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理论面积84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4%,立地条件较好、规模连片后备 资源已基本开发殆尽。现有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与劳动力流动方向背离,开发和生产管理成本高,综合效益较低。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一、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一)耕地保有量未实现保护目标。规划2020年耕地保有量23380公顷,2014年耕地21621公顷,比规划控制指标少1759公顷,未实现规划保护目标。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未实现保护目标。规划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483公顷,2014年基本农田11873公顷,实现保护目标。

(三)园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园地1090公顷,2014年园地1179公顷,比规划目标多89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四)林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林地57064公顷,2014年林地58133公顷,比规划目标多1069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五)牧草地未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牧草地8520公顷,2014年牧草地5公顷,比规划目标少8515公顷,未实现规划目标。

(六)建设用地总规模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6780公顷,2014年建设用地总规模5749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031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七)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5810公顷,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752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058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八)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355公顷,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372公顷,比规划目标多1017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九)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970公顷,2014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997公顷,比规划目标多27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新增建设用地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450公顷,根据历年建设用地台账,2006-2014年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2125公顷,比规划目标少325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一)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413公顷,根据历年已报批建设用地台账,2006-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1899公顷,比规划目标少514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520公顷。根据历年已报批建设用地台账,2006-2014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181公顷,比规划目标少339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三)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0公顷,2006-2014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002公顷,比规模目标多592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十四)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突破规划控制指标。规划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0平方米/人,2014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63平方米/人,超出规划目标73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

(十五)亿元GDP耗地量实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亿元GDP耗地量175公顷/亿元,2014年亿元GDP耗地量为52公顷/亿元,比规划目标少123公顷,实现规划目标。

规划指标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二。

二、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规划实施期间,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全面推进土地整理,特别是旱地的整理,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投入,推进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大力开展了基本农田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8个,补充耕地1002公顷,其中土地整理重点项目9个,补充耕地39公顷,土地开发重点项目39个,补充耕地963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020公顷,投入资金1.22亿元。

(二)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用地得到合理保障。《规划》实施期间,按照“保资源、保发展”的基本思路,优先保障城市发展用地、铜仁高新产业园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和苏州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用地,保障了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为实现建设黔东区域性大城市、黔东产业聚集区提供了用地保障,落实了重点建设项目87个,供给建设用地2125公顷,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期间,全区通过严格规划、计划、预审和审批管理,逐步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门槛,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体系与评估、考核办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农村建设用地120公顷,同步为城镇及工业发展供给建设用地120公顷。大力开展了“旧城改造”工作,治理棚户区、城中村,完成棚户区改造2400余户,改造城中村127公顷。单位GDP建设用地相比2005年消耗下降了72%,单位建设用地GDP、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53倍、2.84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四)提高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积极配套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开展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矿区综合治理等工作,对锦江等主要水系主支流两岸天然林资源进行了实时管护,治理石漠化面积4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69平方公里,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三、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工业发展仍不可避免占用部分优质耕地。碧江区作为市中心城区,尽管在城市发展、工业建设中,开发利用了大量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展了“向山要地”等新的工作,但仍不可避免占用少量中等质量以上耕地。

(二)规划布局不合理问题突显。随着中心城区规划修编、产业园区设立,城区周边、产业园区里面还有一定数量限制建设区、基本农田等,同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变化也导致不符合规划现象发生,规划布局不合理问题越发突显。

(三)规划未能完全预料到部分国家、省发展战略变化。《规划》批准后,全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国家提出了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战略要求,要求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省政府新设立了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加上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等“多规合一”思路的提出,《规划》难以预料到上述情况的发生,继续实施《规划》,将对以上发展战略和思路等产生影响。

(四)部分重点建设项目难以落地。受国家、省发展战略、思路变化的影响,加上各类建设项目的不可预见性等因素影响,部分既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未能列入《规划》,已列入《规划》的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受后期变化影响,实际建设区与原预留建设区等发展了一定变化,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困难。

第四节 规划调整必要性

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通过本次规划调整,有利于耕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因全区发展重心、发展思路发生变化,加上碧江经济开发区、铜仁高新区设立、城市发展规划调整等影响,部分城市发展区、经济开发区发展区域内还有一定数量限制建设区,通过本次规划调整,可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三、适应行政区划和新发展思路调整的必然要求

《规划》批准后,国家发展思路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等“十三五”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全区调整了行政区划,加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原规划难以考虑到上述新政策的变化,《规划》继续实施将对以上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 规划调整方案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贵州东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贵州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贵州东部和武陵山片区的交通枢纽;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山水园林城市。

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围绕“三中心、三基地、一枢纽”发展布局,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巩固和完善全面小康成果,加快基本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碧江。

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41.1∶5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10元、18927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亩;城镇化率达到7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市要求。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调整

一、土地利用战略

(一)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战略,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两山”特色产业,进一步严格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林地、牧草地的保护,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以生态优质蔬果、现代畜禽养殖建设为重点,培育优质粮油、中药材、竹子、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

(二)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合理布局生态屏障用地

坚守生态底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创建要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稳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人居环境;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着力建设“生态碧江”。

(三)深入实施做大做强城市战略,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用地 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打造贵州东部和武陵山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大力实施人口转移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根据城镇规划体系,合理布局各类建设用地区域,保障相关区域建设项目的顺利落地,为把碧江区建设成为铜仁中心城市核心展示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提供基础条件。

(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保障工业转型升级必要用地 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区之基、发展之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发展,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为引领,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突出区域特色,体现碧江优势,做优做强产业,打造工业发展升级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重点发展壮大特色食品、轻型加工、新医药、新材料和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大产业、大企业,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产业园区为载体、产业融合集成配套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着力建设贵州东部重要的特色轻工、加工制造和新兴产业基地。保障各种新兴产业及基地的建设用地,加强现代化工业的竞争力,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五)深入实施做大做强旅游战略,合理安排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用地

把旅游业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建设“100个”重点景区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精品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旅游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推进区域旅游和旅游产 业化发展,着力发展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培育新业态,着力构建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和“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合理保障文化旅游、城市休闲、多彩乡村和特色山地户外运动旅游,重点休闲度假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国家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建设用地。

(六)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保障生态移民等民生项目用地 贯彻落实“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10”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和扶贫产业园区、贫困地方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发展用地,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必要用地,切实做到每一户搬迁群众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一)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治

耕地保有量:由现行规划的23380公顷调整为17020公顷,减少6360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由现行规划的11483公顷调整为11177公顷,减少306公顷。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到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410公顷调整为1000公顷,增加590公顷。

(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

建设用地总规模:由现行规划的6780公顷调整为8004公顷,增加1224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5810公顷调整为6705公顷,增加89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2355公顷调整为5309公顷,增加2954公顷。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970公顷调整为1299公顷,增加329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2450公顷调整为调整后的2600公顷,增加150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2413公顷调整为调整后的2426公顷,增加13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由现行规划的1520公顷调整为2028公顷,增加508公顷。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园地:保持1090公顷不变。

林地:由现行规划的57064公顷调整为56000公顷,减少1064公顷。

牧草地:由现行规划的8520公顷调整为0顷,减少8520公顷。

(四)合理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现行规划的90平方米/人调整为150平方米/人。

亿元GDP耗地量:保持现行规划的175公顷/亿元不变。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围绕规划目标,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在2014年基础上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协调安排农用地

从维护粮食安全出发,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前提下,调整农用地结构,稳妥推进生态退耕,增加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保持农用地面积基本稳定。2014年农用地849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24%。到2020年,农用地减少2120公顷,减少到828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14%。

(一)稳定推进生态退耕,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从维护全区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控制耕地减少。2015-2020年,全区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等因素减少控制在5191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590公顷,净减耕地控制在4601公顷以内。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20公顷,土地垦殖率16.87%,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177公顷。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在六龙山、桐木坪、瓦屋和云场坪等乡(镇)。

(二)因地制宜发展园地,园地适度调整。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荒坡地集中,着力发展优质枣子园、板栗园、茶园等,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2014年园地11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7%,规划期内,园地减少,预计到2020年减少到10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8%。规划园地主要布局在六龙山、桐 木坪、瓦屋和云场坪等乡(镇)。

(三)适度提高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按照林业发展的需要,建立速生丰产杉木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经济林、薪炭林,搞好封山育林,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管好现有林地,加快低效林地改造。2014年林地58133公顷,林地覆盖率57.62%,因退耕还林等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3027公顷,增加到61160公顷,林地覆盖率60.62%。规划林地主要分布在六龙山乡、桐木坪乡、瓦屋乡、云场坪镇和漾头镇等乡(镇)。

(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其他农用地面积。规划期间,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道路和机耕道,减少田土坎面积;由于生态退耕、建设占用、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等,耕地减少,其他农用地相应减少。2014年其他农用地40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2%,预计到2020年将减少到34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

二、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

坚持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保障科学发展用地。2014年建设用地5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用地的转用和其他土地的开发利用。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预计将占用农用地242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028公顷。

(一)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保障铜仁高新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铜仁高新区、碧江经济开发区、老城区及其他集镇之间的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 建设用地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1%,其中城镇工矿用地33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4%,农村居民点用地13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953公顷,达到67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其中,城镇工矿用地增加1937公顷,达到53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6%;农村居民点增加16公顷,达到13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

(二)保障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用地。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针,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用地,着力提升现有设施能力,加强配套衔接和促进资源共享,防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整体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2014年交通水利用地9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2%,其中交通用地7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7%;水利用地1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5%。到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到12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其中交通用地10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水利用地1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三)统筹和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永续利用原则,加快大明边城、百里锦江,梵净山农业生态园,天佛溶洞,生态农业园,美丽乡村等风景名胜区建设。2014年其他建设用地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7%,到2020年,增加到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增加用地主要为风景旅游基础设施用地。

三、合理开发利用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在规划期间将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类建设用地选址优先安排使用其他土地,尽量把其他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中尽可能地把不宜耕的荒草地、裸地建设为林地和园地,宜耕荒草地开发为耕地。

2014年其他土地101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6%。规划期间,水域面积增加215公顷,自然保留地减少351公顷,其他土地减少到10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3%,土地利用率提高0.13个百分点。

其他土地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之下进行合理开发,宜农则农、宜建则建,防止因土地开发而造成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依据现行规划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结合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布局和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形成调整后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一)允许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5810公顷调整为6705公顷,增加895公顷,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灯塔、川硐、滑石等乡(镇、办事处)。

(二)有条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8430公顷调整为11330公顷,增加2900公顷,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灯塔、川硐、滑石、坝黄等地。

(三)限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86656公顷调整为82510公顷,减少4146公顷。全区各乡(镇、街道)均有一定分布。

(四)禁止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0公顷调整为351公顷,增加351公顷。主要增加区域为生态红线内的水源保护地核心区。

第五节 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

依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结合全区各类用地规划布局和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形成调整后的土地用途分区。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从13826公顷调整为13903公顷,增加77公顷。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集中在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

(二)一般农地区:由现行规划的12506公顷调整为12561公顷,增加55公顷,该区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各乡镇的丘陵和低山谷地中,与其他用地区交错分布;区内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面积较大。

(三)城镇建设用地区:由现行规划的5649公顷调整为6559公顷,增加910公顷;该区是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占土地总面积的6.50%,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城区及经开区、高新区。

(四)独立工矿区:有现行规划的161公顷调整为146公顷,减少15公顷,该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之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占总面积0.14%,主要分布在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等地。

(五)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由现行规划的0公顷调整为351公顷,增加351公顷,该区是为生态红线内核心区,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5%,主要分布在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

(六)林业用地区:由现行规划的59525公顷调整为61350公顷,增加1825公顷,该区是为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81%,主要分布在川硐、坝黄、云场坪、漾头、桐木坪、滑石、和平、瓦屋、六龙山等地。

(七)牧业用地区:由现行规划的1811公顷调整为220公顷。

(八)其他用地:由现行规划的7418公顷调整为5806公顷,减少161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5%,全区各乡镇均有分布。第四章 重点区域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一、中心城区性质、范围

中心城区性质: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黔湘渝交界区域商贸、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城市,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山水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范围:在碧江区内包含包括市中、环北、河西、灯塔、川硐、滑石五个乡镇(办事处)全部行政辖区及坝黄镇锦江两岸可视区域,总面积315.99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碧江境内)现行规划

现行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六个办事处滑石乡、坝黄镇锦江可视区域中,规划指标耕地保有量2253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356公顷,园地面积162公顷,林地面积面积11424公顷,牧草地面积115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538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752公顷,城镇工矿用地192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635公顷;建设用地管制允许区4752公顷,有条件建设区5184公顷。规划建设用地不能满足碧江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三、中心城区(碧江境内)布局及近期发展方向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两轴四带,四区九组团两节点”的空间结构。两轴:沿201省道-梵净山大道-铜兴大到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沿锦江形成的东西向旅游发展轴;四带:正大-大兴-地落王产业带、川硐-老城-谢桥城市带、老塘-三寨-龙田冲城市带、开天-茶店-老山口-高楼坪城市产业带;四区:老城区、碧江新区、铜仁高新产业新区、万山转型示范新区;九组团:正大组团、大兴组团、川硐组团、凉湾组团、三寨组团、灯塔组团、老城组团、开天-茶店组团、老山口-万山-高楼坪组团;两节点:坝黄、寨桂两个特色旅游发展节点。

中心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老城疏解与优化,谢桥新区充实发展,川硐教育园区完善与提升,碧江区行政中心及周边配套区域初步成型,灯塔、大兴、万山产业区稳步推进,开天组团启动建设。

四、中心城区(碧江境内)用地安排

截止2014年底,在碧江区内中心城区现状人口约38.3万人,建成区面积4382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4382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3705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66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4平方米/人,人均城乡建设用地97平方米/人。到2020年,规划碧江区内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646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560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85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61平方米/人,人均城乡建设用地140平方米/人。碧江区在现行规划基础上,增加建设用地指标2078公顷;增 加城乡建设用地1902公顷,满足中心城区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五、中心城区(碧江境内)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参照《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及《铜仁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20年)》,划定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在现行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中心城区发展需要,增加建设用地855公顷。

允许建设区:由现行规划面积4752公顷调整到5607公顷,增加855公顷。

有条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面积5184公顷调整到9346公顷,增加4162公顷;

限制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11488公顷调整为16544公顷,增加5056公顷;

禁止建设区:由现行规划的0公顷调整为40公顷,为水源保护区;

第二节 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苏州产业园)土地利用调控

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是2012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位于碧江区东北部灯塔办事处,是连接铜仁新老城区的纽带,也是连接成渝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和铜仁市、碧江区重点打造的黔东产业新城、工业核心区。

开发区按照“产城融合”和“现代物流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创业就业”的发展思路,以“一心三品”产业定位,发 展,发展“食品、药品、用品”,着力打造千亿级都市经济产业园区。2015年5月,“铜仁·苏州产业园”正式落户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建立了O2O农业体育馆、物流大数据院、智慧产业园、文旅综合体、易地扶贫搬迁、标准厂房、尿不湿、农夫山泉二期、武陵山汽车贸易城、水博园、亿丰、坚磊、羊奶厂、邮政物流用地等,规划十三五期末经开区允许建设区148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2966公顷、限制建设区193公顷,预计可实现商贸物流收入400亿元,工业产值60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6万人以上,力争建成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第三节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控

贵州大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并于2014年2月同意更名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辖松桃县大兴镇和碧江区川硐镇、滑石乡一部分,碧江境内24平方公里。近期建设5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平方公里,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引进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等产业,力争打造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设备制造基地。

开发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建成如腾飞制衣、汉方大健康产业园、康柏机械、梵灵创客咖啡、宅尚电子商务及IBM大数据培训中心等企业项目,预计建设家具产业园、智能终端及生产手机触摸屏项目、中石油、铜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284亿元,规划十三五期末开发区允许建设区509公顷、有条件建设区872公顷、限制建设区1017公顷,预计做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前三位的主导产业经营收入占高新区 全部经营收入比重70%左右,力争建成“产业新城、空港新城、高铁新城、宜居新城”的开发区。

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第一节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坚持从维护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确立耕地保护战略,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17020公顷,在2014年现状耕地21621公顷基础上,净减少耕地4601公顷,耕地减少主要流向应为生态退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177公顷。

第二节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一、划定方法

按照先城市周边再全域、先难后易方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资源基础。

(一)可以继续保留的基本农田:除纳入国家安排生态退耕范围、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经核实确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要求的现状基本农田,地类有耕地、可调整地类、确定为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其他农用地。

(二)不得保留的基本农田: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

(三)允许新划入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优先划定类型有: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连片,质量等别达到县域平均水平以上的耕地;自身聚集度高、规模较大,32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

(四)禁止新划入基本农田: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的耕地;坡度大于2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遭受严重污染且无法治理的严格控制类耕地;严重损毁无法复垦的耕地;位于垃圾堆放场、化工企业、矿山等污染源周边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防治范围内的耕地;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不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未纳入基本农田整备区或者改造整治的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易耕作、质量较差的耕地,以及其他确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宜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土地。

二、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经国土资源、农业主管部门论证审核下达我区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3193公顷,涉及河西、灯塔、环北、滑石、川硐等五个街道(乡),其中原有基本农田907公顷、划出基本农田183公顷、新划入基本农田2488公顷,本次实际划定城镇周边基本农田3212公顷,满足上级下发任务指标。

三、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划出基本农田4138公顷,其中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划出2341公顷,其他划出1797公顷,耕地平均质量等级10.29等,新划入基本农田3797公顷,耕地平均质量等级10.23等。

划定后基本农田11531公顷,其中水田7980公顷,水浇地8公顷,旱地3543公顷;按耕地坡度划分,其中15度以下耕地4980公顷,15°~25°耕地3266公顷,25°以上耕地6833公顷;划定后基本农田质量

等级10.22等。

第三节 加快推进土地整治

(一)全面推进土地整理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要求,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与为贫困人口人均整治1亩优质耕地任务相结合,将旱地整理、旱改水提质改造作为土地整理的重点,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集雨和节水灌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大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和集雨灌溉、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重点推行村民自建实施模式,以完善田间地头毛细血管为主要方向,优先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贫困人口一得基础设施资产、二得劳务收入、三得优质耕地,确保整治后土地获得较大效益。

2015-2020年期间,重点实施1万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3.25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低于0.098万亩,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

(二)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上,不再新开垦土地作为耕地,重点对群众已自行开垦土地进行以建代补,同时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按照优先复垦为水田的原则,进行建设占用耕地项目占补平衡。通过宜耕后备地开发,2015-2020年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80公顷。

第四节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1、引导和控制各项建设用地选址,杜绝盲目占用耕地。城镇、工矿、乡村建设尽可能选用低丘缓坡地及其他非耕地,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切实做到能用非耕地的不用耕地、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

2、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严禁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3、提高占用耕地经济成本,建立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考核机制,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

4、严禁违反法律规定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降低基本农田质量。实行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度,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

第五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1、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以及社会资金等各类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用于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进。资金重点投向基本农田中的中低产田土改造。通过修筑田坎、排洪沟、机耕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整治措施,逐步提高基本农田中良田好土的比例,提高基本农田产出。

2、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把旱地整理作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和土地整治重点,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集雨和节水灌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重点

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大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和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3、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积极实施表层土壤剥离工程和“移土培肥”工程,鼓励剥离建设占用土地的表层,并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的建设。

第六章 加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第一节 努力实现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目标

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加大投入和存量用地挖潜,确保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50平方米/人,亿元GDP耗地量不高于175公顷/亿元。

第二节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一、划定方法

在不侵占城乡基本生态空间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基础设施通道及生态环境空间等因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底盘,以相对明显的地物为边界,划定2020年城市开发边界(可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的地域分界线)。

二、城市开发边界规模及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在碧江区内包含包括市中、河西、灯塔、川硐、滑石五个乡镇(办事处)全部行政辖区及坝黄镇锦江两岸可视区域,总面积315.99平方公里,其中在碧江区境内建成区55平方公里。

第三节 试点推进空间性规划合一

一、背景及工作任务

2016年3月8日,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合作协议》。2016年7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

通过空间性规划合一改革,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探索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空间性规划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编制空间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体任务是明确发展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划定三区(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三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制定管制规则,进行空间要素配置和用地安排,提出规划有效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规划范围:全区行政辖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一致。规划期限: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近期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远期需在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衔接。

三、重要空间规划差异处理

空间性规划编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为解决规划冲突,一是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空间规划用地分类体系;二是战略引导,合理安排城镇用地空间布局;三是因地制宜,协调耕地和林地空间布局。近期各类近期用地指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用地安排等将与本调整方案一致,远期通过人口和产业用地等进行科学预测确定,同步对城镇规划、林业规划等进行调整。城镇规划近期建设规模基本调整为与本方案一致,远期以人口预测为主要依据,同步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结合最新影像和地理国情普查等基础数据,按照适宜性,对林业规划用地进行调整,其中基本农田内生态公益林优先调出。四、三区三线划定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农业空间划定。空间规划建设用地初步避让了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030年考虑国家扩大生态退耕,将扣除现有大于25°以上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同步对现有基本农田按照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的原则进行适度微调。农业空间基本与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区域一致。

(二)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划定。重点划定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划定的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国家Ⅰ级、Ⅱ级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极敏感区等。

(三)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空间划定。避让五千亩坝区、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后,以人口核定各镇(乡、街道)用地规模,39 大部分与本调整方案允许建设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重叠一致,其中近期建设区域,与本调整方案允许建设区布置基本一致。

五、空间要素配置融合

空间要素配置主要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近期建设项目已纳入本调整方案,其余项目纳入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节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

坚持节约土地优先,严格控制各项建设活动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占用,有效减少对自然生态用地的侵占,切实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代价。

(二)强化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

推广有利于集约利用的用地配置模式,进一步实施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引导居住、工业等用地的相对集中布局,促进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紧凑发展。

(三)发展节地型产业和技术

优先发展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土地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城(集)镇土地立体利用模式,适度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容积率。提高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

(四)推进建设用地的循环利用

全面清理砂石厂、石灰石矿山等可复垦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再利用工作。

(五)积极盘活城(集)镇存量建设用地。

采取互换、调整等办法,促进城(集)镇空闲、闲置和低效用地

的开发利用。

(六)鼓励存量土地深度开发

利用城(集)镇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可根据实际减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对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原则上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

第七章 协调推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滩涂等土地的开发,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严格依据规划统筹安排。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部分绿地、其他土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合计不低于62450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的比例不低于62%。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对生态脆弱区,有水流侵蚀、冲蚀和重力崩塌、地质构造稳定性低,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石漠化、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治理,其中,治理岩溶面积105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41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平方公里,累计生态移民3350余户13200多人。逐步构建碧江区大生态系统,强力打造“生态碧江”。

第二节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一、划定方法

在收集整理林业、环保、规划、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有关资料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自然保护区应全部纳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可纳入,其他类型的禁止开发区根据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纳入的总体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第五篇:彝良县教育局开学工作汇报

彝良县教育局开学工作汇报

2013年秋季学期,彝良县教育局提早谋划,全面部署各项开学工作,8月23日,学校教职工报到;

24、25日,学生报名并开始上课。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学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思想行为养成教育,并开展了新生军训工作。截至目前,各校军训工作已完成。由于我县教师逐年减少,给开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积极协调,加大工作力度,目前,各学校已全面开学,各项工作正在开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开学情况

(一)学生入学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入学幼儿(含学前班)学生人数为4528人(不含民办幼儿园);小学生入学为58975人,初中生20395人,高中生9175人,特殊教育学校22人。

(二)教师到位情况。我县有教职工编制5337人,在职在编4821人,因去年9.07地震灾害影响,全县恢复重建、城镇建设等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各部门借用了156个教师,学校只能做教师工作,采取教师超工作量和聘请不合格代课教师顶课的方式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

指标,我县普高正式生计划2700人,择校生计划540人,我县目前根据各校数据统计,正式生计划已完成2714人(一中1805人、二中414人、民中257人、奎香238人),由于有部份学生尚还处于投档和退档当中,所以具体数据还可能存在细微变化。择校生计划无法完成,据统计,全县择校生完成情况约在180人左右。

中职计划完成情况。根据市局下达中职计划指标1880人(县职业高中计划1630人,市直中职学校计划250人),到目前为止,我县职业高中进校就读人数为996余人,与计划相差600余人。目前,我县的市直中职计划还无法统计。针对我县职高招生情况,我县招考办已下发督促通知,要求各中学在9月10日前将未被高中录取和未被市直中职学校录取的学生有序组织送到县职业高中就读。

三、学生资助落实情况

(一)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落实情况。2013年全年,根据《昭通市财政局 昭通市教育局关于提前下达2013年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经费中央专项资金的通知》(昭财教【2012】147号),每生每年300元,全县758人,市财政局划拨资金18.19万元,省政府承担的20%,4.55万元尚未划拨到位。2013年5月22.74万元资金全部到位,截至目前,所有资助金均全部按时足额划拨到相关幼儿园及中心校学前班,兑现到了学生家长手中。在遴选受助对

共发放资金7.25万元。

四、“薄改”项目配备的图书、仪器等设备设施配发、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总体情况。2013年规划实施项目学校74所(其中:小学73所,中学1所),计划配备中小学科学、理化生器材47套,数学73套;音体美设备74套;中小学图书20套;多媒体电子白板158套,计划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所有项目申报已经结束。

(二)设备分装。

1.由于去年9.07地震,很多学校校舍受损,2011年实施的20个项目学校,设备从去年12月份陆续分装,截止2013年4月分装完毕,产生仓库租金达83000元,省教育厅装备中心划拨运杂费78551.17元。

2.2012年实施的52个项目校,设备从2013年3月中旬开始陆续到位,目前已接收设备54车,尚有中学音乐2套,小学数学、音乐各20套还未到位。已到位设备基本分装到校,省教育厅装备中心未划拨运杂费。

(三)项目管理。2013年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彝良县教育局拟发了《彝良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应用管理的通知》(彝教通〔2013〕1号)和《彝良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通知》(彝教通〔2013〕19号)两个通知,元;2所学校投资额500万元,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二)校改工程。校改工程6所学校,计划总投资3506.14万元(已到位618万元),2013年1-8月完成投资91万元,建筑面积2881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可研送审阶段。

(三)学前教育。学前教育项目涉及69所,总投资1246.01万元(已到位),面积16121平方米,已完成投资258万元。具体如下:

1、乡镇幼儿园4所,总投资250万元,因受“9·07”地震影响,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2、闲置校舍改造43所,改建面积13151平方米,总投资666.01万元,因受“9·07”地震影响,其中17所410.24万元已整合到灾后重建中。

3、增设附属幼儿园22所,面积2970平方米,总投资330万元,因受“9·07”地震影响,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四)教师周转宿舍。教师周转宿舍项目涉及7所学校,建筑面积7382.92平方米,总投资1050万元(已到位),2013年1-8月完成投资35万元,因受“9·07”地震影响,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五)灾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涉及29所学校,108个单体,面积108534平方米,总投资17807万元(已

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体育活动及体育教学安全制度,基本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二)学校保安人员配备情况。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22所,配备有保安人数76名,其从保安公司聘请了16名,学校自聘60名。专职28名,兼职48名。

(三)安全教育。在学校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是基础,主要通过主题课、班会、广播宣传、黑板报、墙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今年秋季学期,由教育局安全股编印《彝良县安全知识读本》发到学生手中,学校安全教育上课,规定每周必须开展1至2节安全专题教育课。

(四)安全管理。

1.实行学校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年初,局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部署学校的安全防范、教育和整治。及时召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参加的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县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并对各校(园)长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同时,教育局与各中小学、幼儿园签定了《彝良县教育局2013年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2013年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和《彝良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

2.预防为主。安全股把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同宣传教育

教育局下发了《彝良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彝良县教育系统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彝教通[2013]89号),对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大检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并提出“检查覆盖100%的学校,查出的隐患100%的整改,按照一校一档100%的建档”的目标与要求,同时制定了《彝良县教育系统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方案分阶段做了具体安排。重点对学校所有设施设备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状况等展开大排查、大整治。2013年6月21日至7月11日,各学校全方位、多角度对辖区内学校进行安全隐患自查;7月12日至8月25日各学校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彻底整改。8月26日至9月8日各中学、中心学校(园)针对前期辖区学校整改情况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巡查,以校为单位建立档案。同时,各中小学、幼儿园拟定了安全自查方案。为保证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由县教育局组织六个督查组对各乡(镇)学校开展安全大检查情况、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同时成立彝良县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后勤保障组。负责各督查组车辆安排、信息报送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查和收集归档。

在此次大检查中,共查出一般安全隐患216处,目前已全部整改,重大安全隐患8处,目前正在与国土资源管理局、水务局和交通局商榷解决办法。

(六)食品安全管理及食堂建设。

一是与学校签定《2013年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落实

1于转发省市教育部门2013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文件的通知》(彝教通【2013】98号),指导学校规范收费行为。我局以学校常规管理督查检查为契机,多次下派工作组到基层学校,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进行督查检查,把学校收费作为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各校(园)按规定要求制作收费公示牌,公示收费、亮证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通过检查,县一中、县职业高中、幼儿园(学前班)及民族中学、县二中、奎香中学高中部等都是按政策规定收费;

(二)加强教辅材料的监管工作。转发《昭通市教育局 昭通市新闻出版局 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昭通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转发云南省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昭市教联【2012】16号)、《昭通市教育局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昭市教研【2013】10号)和7月9日召开的彝良县2013年教材教辅审定会等教辅材料管理规定和会议精神,要求各校在校内醒目位置公示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价格和学校选用的教辅材料;坚持自愿和“一教一辅(初、高中毕业班不超过两本”的原则征订。

通过检查,对学校收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规范收费行为。至今未发现下属学校违规收费。

八、解决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推进情况

3教师5777人,民办教师872人。民办代课教师中,2013年3月27日前死亡605人。经彝良县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办教民师遗留问题领导组办公室测算,中小学民代教师总计任教工作年限为42609.5年。按2012年彝良县最低工资每月830元测算,所需一次性补偿资金共3536.5885万元。死亡人员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按每人给予其直系亲属一次性6个月的经济补偿,需要生活补助金301.29万元。两项合计3837.8785万元。

九、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彝良县教育局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切实采取措施保障其他学生就读;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请假、借调关,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三是加大中职学校招生力度,力求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四是加快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步伐,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五是安全工作不放松,不断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六是严管学校收费,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和教职工加大惩罚力度;七是继续做好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

下载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碧江区教育局开学安全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教育局2006年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汇报(精选5篇)

    区教育局党政班子根据区委区府的总体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下,经研究,现定于2月14日,中小幼成开学的第二天,区教育局会同区财政局、区纠风办、区物价局、行风监督员、区审计局等,兵......

    教育局安全工作汇报

    教育局安全工作汇报根据市教育局 6 月 17 日 的会议精神和部署,**区教育局逐一对照会议内容,在全区范围内再次进行了安全隐患大排查,结合第八个安全宣传月及各校实际开展安全教......

    区教育局安全方案

    北林区教育局 二○一二年安全工作方案 2011-12-20 北林区教育局二○一二年安全工作方案 为做好全区中小学校2012年安全工作,根据市、区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部署,结合......

    区教育局安全自我鉴定

    近年来,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省、市、区各级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对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管......

    碧江区人民法院第二支部

    碧江区人民法院第二党支部 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材料 碧江区人民法院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干警22人,主要分布立案一庭、立案二庭、刑事审判庭、司法警察大队四个部门。近......

    阜南县教育局暑期安全管理暨开学工作汇报

    阜南县教育局暑期安全管理暨开学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 现将我县学校暑期安全管理暨开学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安全第一,切实加强暑期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贯彻《市教育......

    最新教育局安全大检查工作汇报

    最新教育局安全大检查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是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由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

    教育局安全稳定工作汇报(本站推荐)

    ——县教育局 安全稳定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承德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百日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局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