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06-2007学年度,**市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06年,**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06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06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
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
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 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第二篇:关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的调研文章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06-2007学,**市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06年,**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06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06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
关于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近两年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经费的保障情况近两年来,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义务教育经费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统一发放。财政对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由教育主管机构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学校还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以及财政对学生杂费的补助,全部补充了教育经费的不足。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2、2006 年按规定收去费用 92220 元,2007 年按规定收取费用 48260 元能按时缴存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财政收费两条线管理。3、2006 年和 2007 年公用经费使用规范,无挤占开支招待费、旅游疗(休)养和发放教职工福利等。
4、教育费附加使用规范,无挤占发放于教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情况。
5、食堂实行每月每人按 600 元的工资聘任制度,学校只供给水、电,其他开支全有炊事员自己承担负责,无存在赢利情况。
6、每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经费能属实填写上报,按时发放,并无存在虚报冒领情况。
三、教育收费情况 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无存在乱收费行为:
1、2006 年在未规定不收取代办服务费之前,学校通过洞头县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统一为小学一年级、二年级 130 位学生和中学初一 120 位学生订购了服装,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按订单每套收取标准 45 元,中学初 一按订单每套收取标准 52.9 元,总收入 12198 元,全部付订购单位结算,无结余情况。2007 年至今,从未为 学生办理代办服务费,一切收费规范。
2、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等学习,学校也无存在从中获利用于日常开支 和教职工发放福利的行为。2007 年秋季学期结束后,学校无向社会出租场地办班,教师也无参与办班活动。学校为了自查工作认真无误,2 月 20 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办公室为成员的自查领导小组,并组织全体教 职工讨论学习。2 月 25 日自查工作一切顺利完成。总的,近两年其他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借读费和住宿费收支具体操作过程中,尽管我校能及时将有关款项缴存财政预算外专户,但财政预算外专户却不能及时足额将款项返还;学校有时很难确保预算外经费的使用。鹿西义校 2008.2.25 附件 1 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保障情况自查登记表 填报单位:鹿西义校 金额:万元 2006 年 2007 年 内容 项目
1、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数 已免金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学生数 已免金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学生杂费免除财 政分担情况 707 74935.00 74935.00 712 151040.00 151040.002、日常公用经费 学生数 生均定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学生数 生均定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标准财政分担 情况 707 77000.00 75200.00 710 74100.00 152080.003、家庭经济困难 减免学生数 减免金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减免学生数 减免金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学生资助情况 115 25645.00 25645.00 260 38455.00 38455.004、爱心营养餐工 资助学生数 资助金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资助学生数 资助金额 省财政 市财政 县财政 程资助情况 107 10700.00 10700.00 254 25400.00 25400.00 教师待遇与 教师待遇与 是否实行 是否实行
5、教师工资保障 是否统发 当地公务员 差距在哪几项 是否统发 当地公务员 差距在哪几项 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 情况 是否一样 是否一样 是 否 否 工资、年终奖金 是 否 否 工资、年终奖金 单位造 校舍生均 07 年到
6、校舍维修改造 学生数 校舍年限 价 面 积 位数 资金保障 M2/元 712 6.5 855.00 41735.007、年下学期农 07 小学每人 初中每人 学生 学生数 金额 金额村学生国家课程(元)(元)数教科书退费情况附件 2 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自查登记表填报单位:鹿西义校 2006 年 2007 年 有(否)金额(元)有(否)金额(元)
1、学校收取费用是否纳入预算 是 92220.00 是 48260.00外资金财政专户
2、学校公用经费用于(1)招待费 否 0 否 0(2)旅游疗(休)养费 否 0 否 0(3)教职工福利 否 0 否 03、教育费附件有无发放教职工 否 0 否 0工资、奖金和福利
4、食堂有否盈利 否 0 否 05、食堂有否发放教职工奖金、否 0 否 0福利(包括拨回学校)
6、有否收取代办服务费 否 0 否 07、有无组织学生课外补课,并 否 0 否 0收取费用
8、学校有无出租场地办班 否 0 否 09、教师有无参与办班活动 否 0 否 010、学校有无通过代办学生征 否 0 否 0订报刊杂志获取折扣收入
11、人民教育基金会有无变相 否 0 否 0收费
12、扩面工程有无虚报冒领 否 0 否 013、其他违规问题 否 0 否 0 经手人:郑小倩 施荣奎 分管领导:陈松财附件 3 学校代办服务费收取使用情况登记表填报单位: 鹿西义校 2006 金额:元 收入 支出 是否结代办项目 人次 人均 结余 收取标准 金额 金额 算 标准 学 生 120 52.90 6348.00 52.90 6348.00 0 是服 装 费(中学)学 生 130 45.00 5850.00 45.00 5850.00 0 是服 装 费(小学)经手人:郑小倩 施荣奎 分管校长:陈松财
第四篇: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就企业经营模式及经营现状等问题,分别对柏巢公司、建安公司和辰旭公司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企业的基本情况。现将调研掌握的情况归纳、分析和总结如下。
一、企业经营模式定位和评估
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是集团通过控制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其形式主要有资本控制型、战略控制型、人事控制型、文化导向型等管理模式。前三种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规范的运作形式,但对于集团公司的文化管理模式却鲜有报导。
新星宇集团公司采用的是资本控制和人事控制的方式。根据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建安企业处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确切地说,处在硬管理,即投资控制、人事控制控制阶段。
依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两年来,经过不断摸索,新星宇建安版块初步形成了全面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三种经营方式,即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的承包模式、个体挂靠承包模式、联营和自营的经营模式。这三种经营模式是建安版块在市场机制引导下,根据本企业实际,扬长避短,深化改革,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发展起来的,值得鼓励发展壮大的经营方法和发展方向。
在吉林省的建筑市场上,建安企业属于专业化的中型建筑企业。实践证明,尽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这类企业的特点比综合类建筑业企业学习得更快,运作灵活方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参与竞争更灵活并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从目前情况看,这三种经营模式,得到了经营者的普遍认可。
二、基本经营管理模式和现状
(一)基本经营模式
在经营模式上,建安版块采用了全面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形式,简述如下。
第一,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的承包模式
在这方面,建安公司做得比较成功,也很灵活,有分公司直接管理项目,在经营中二级和三级管理是灵活的。
这是目前采用的最基本的经营模式。分公司负责人、财务、质量安全、经营负责人由总公司派驻。分公司根据工程情况,每年对管理人员定岗定编,基本采用在公司内部招用的方式。分公司实行承包制,建安公司的分公司每年上缴40万元管理费;柏巢公司的分公司每年上缴10万元,分公司承揽工程按进款额除以0.7的0.5%的标准收取管理费。员工的“四险一金”由分公司自行负责。分公司负责经营(业务的跟踪和标书的制作,但需要经过总公司审核),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各项目部的管理。
分公司在承包机制下,有业务承接的决策权,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策略的投标和承接工程。项目经理一般是本企业员工,同时,也有聘用他企业有能力项目经理的挂靠。项目管理人员主要由项目经理自行解决,但分公司在项目部派驻专职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建安采用分片负责的办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作业班组的招用,并参与业务信息的收集、跟踪。在财务管理上,统一由总公司管理,分公司和项目部不设立账户;在企业管理上,项目经理享有充分的人事权,可以相对独立地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进行控制。分公司和项目经理在工程合同签订前,先进行成本核算,投标,但合同的签订则由总公司负责审核批准,项目风险由分公司和项目经理共同承担。总公司和分公司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总公司定期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奖励或处罚。民工工资一般由项目部负责管理和发放,分公司起督促、沟通和协调作用。
第二,个体挂靠承包模式
个体挂靠的,基本属于分公司的管理行为,但在三项验收等方面,都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和监督。分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将工程承包给某个体(不一定是本企业的职工)。分公司由承包人组建,机构管理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均由其招用,项目经理由其任命(或由其本人担任项目经理),作业班组由项目部负责招用。挂靠项目,每年上缴分公司的管理费不低于工程总造价的1.5%。除了重点项目外,总公司基本不派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分公司独立核算,但不设立独立帐户,资金统一由总公司划拨管理,项目的垫资和质量保证金由承包人负责,工程风险由承包人个人承担,民工工资由项目部负责发放。
第三,联营和自营的模式
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和个体挂靠的经营模式是公司架构, 这种模
式通过公司架构来实现。而自营则是在这种架构下的一种谋求发展的手段,它通过总公司—分公司—自营项目部实现;联营是通过总公司—分公司—挂靠实体实现的。
联营是根据工程情况和企业的实力,沿用下来的一种成功的合作方式,主要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这种方式在建安版块运用的很多。自营是新近采用的独立运营的经营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做强企业,增加积累。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是建安公司今年发展的重点自营项目。他们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择清分包队伍,从建筑材料、半成品供货商的选择,到对自营项目部采取限额领料的控制,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加大了管理力度,引进了多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强管理,分工明确、严看严管,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柏巢公司已着手做的自营项目有6400多平方米,工程总造价约5514万元。因工程开工较晚,上半年共完成产值698万元。自营工程采取人工大清包的方式,按平方米造价包死,周转材料及垂直运输设备均归分包者。经营成效将有突破,预计自营工程将产生利润532万元。
(二)企业经营现状
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好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也是切实可行的方式,成效也比较显著。在这种模式下,建安版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建安公司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了集团公司发展的主力军。
建安公司现有17个土建分公司和一家机械设备租赁公司。截止到6月末建安公司累计完成产值17140万元,完成了计划的19.5%;在建项目66项,施工面积79万平方米,其中自营开工项目11万平方米,累计合同产值62214万元,完成去年同期的127%。
建安公司在开拓本地建筑市场的同时,在松原、吉林、白山、通辽、包头、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扩展了外阜市场的经营,为建安公司走出省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柏巢公司有5个分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不断探索企业的经营模式,他们从多个方面给予分公司扶持,促进这五个分公司的发展。在做好自营项目的同时,不放弃联营项目的运作,上半年共对外签订工程合同21项。截止6
月末,累计完成产值5407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4.58%。
三、建安版块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经营模式的本质说到底,就是盈利方法和手段, 也是壮大企业和赚取更多利润的方式。既然如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企业的实际,考虑更稳妥、更灵活、更便捷的发展方式。
第一,坚持自营为主的发展方向,这是建安版块今后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自己承揽工程,自己做项目,增加积累,壮大企业自身实力。
第二,朝着品牌输出的方向努力。目前,建安企业还停留在靠资质寻求合作伙伴的阶段。今后,要继续打造新星宇品牌,以质量、信誉和品牌求生存和发展。第三,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优胜劣汰的法则。对于合作项目,应当采取大浪淘沙的方式,留下施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和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第四,精简分公司,不搞盲目扩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分公司的能力整合现有的资源。建议分公司的数量应当控制在10个左右,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一是管理的需要,在管理跟不上发展步伐的状况下,企业做得越大,其危机也就越多,损失也越惨重。建安公司就采取了果断措施,限定在7月15日前,各分公司必须将管理费上缴,否则取消分公司资格。二是保护企业利益的需要,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下,个别分公司经营惨淡,甚至连管理费都难以上缴。
第五,提高企业承揽项目的能力。这是企业资金、品牌、形象、人才等综合实力的反映,应当在创建优质工程的基础上,将承揽工程任务重心向一类工程项目转移,以此提高承揽工程任务档次,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第六,扶持实力相对弱公司的发展。辰旭公司发展比较缓慢,工程不饱和,集团公司可以考虑从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他们尽快发展起来。
第七,培养优秀的工程和技术人员。在调研中,柏巢和辰旭公司一致反映,希望增派大学生,以便培养自己的人才。在这方面,要保证人才的基本待遇,并创造适合其发展和展示才能的空间。
第五篇:关于农村中小学合并现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合并现象的调研报告
罗娜 阚媛杰 张碧君 蒋浩 赵琳 曾荣俊
中小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它是我国“尊师重教”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年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办学模式和思路由于多年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办学模式和思路由于多年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办学模式和思路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矛盾日益显现,已经不能适应政府职能的需要,政府职能在不断的进行纵向横向的深化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问题。在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原有的行业办学地方与政府等多种办学途径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不能够互补有无,不能集中社会各方力量进行交叉式综合办学,中小学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不适应越来越明显。
2.教学资源的利用问题。条块分割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重复建设,投入造成教学成本不断提高,抢生源,争师资现象日趋恶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适应新时期教育目标问题.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中之重,分散的教育模式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很多学校为了争取社会“效应”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分低能”现象与素质教育目标背将道而驰。
针对中小学教育现状,我们必须依据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思想,使中小学教育尽快走上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目标的正确轨道上来。为此,教育部门特此颁布了中小学合并这一方案,全国很多地区也开始实施这一方案,在实践中证明,中小学合并有着诸多好处:
1.精简了人员,减轻了财政负担。过去由于一些学校人数少但年级多,导致师生比例偏大,分散了人力和财力,办学效益不高。合校后,教学人员减少了,政府开支降低了,办学效益提高了。
2.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合校后,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了,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了,教师配备优化了,教学效果好了。
3.方便政府管理,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学校面广线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起来感到吃力,有的根本就是鞭长莫及。一些学校以为天高皇帝远,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大。办学相对集中以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明显加强,学校的办学行为走上了正轨。
但是,毋庸讳言,问题也不少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抓紧解决,不仅会严重挫伤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还会影响至少下一代的成长。
在有着良好反响的同时,有的地方的家长意见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些群体事件,致使有的地方不得不暂缓实施。然而,对于中小学合并,老师家长学生的态度是怎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合并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呢?为此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合并情况的现状,以把握中小学合并的情况,了解农村中小学合并的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较好的促进农村中小学合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
我们此次研究采用分地区分人群的分层比例的抽样方式对江西、河北、山西、湖南等地的农村家长、教师、学生、其他人群进行调查,其中三个省份各占总人数的33.3%,且其中农村教师占15%,农村学生45%,农村家长30%,其他人群10%。在问卷设计方面,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反复讨论设计了《关于农村中小学合并现象的研究》,问卷主要包括:各人群对中小学合并的态度、中小学合并的原因、中小学合并后的变化。此次调研活动问卷发放与回收部分,共实际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9份,有效问卷19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2%。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对于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1.5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本次调研结果中显示,在问及对中小学合并支持与否时,66.7%的家长持支持态度,27.8%的家长持否决态度,5.5%则选择部确定;55.6%的农村教师持支持态度,另外44.4%则选择不确定;55.0%的农村学生持支持态度,还有45.0%的学生则选择了不确定;对于其他人群,46.2%选择了支持,38.4%选择了不支持,剩下的15.4%选择了不确定。
但问及到合并后谁获得最大的收益时,25.0%的家长认为是学生,35.0%的家长认为是学校,40.0%认为是政府;22.2%的教师认为是学生,11.1%的教师认为是家长,也有11.1%的教师认为是其本身,还有55.6%的认为是政府;有20.0%的学生认为是其本身,10.0%的学生认为是家长,40.0%的学生认为是学校;30.0%的则认为是政府;然而对于其他人群,15.4%认为是学生,46.1%认为是家长,38.5%认为是政府。
在调查到被调查者眼中的合并的主要原因时,59.0%的家长认为是因为生源不足,9.0%的家长认为是因为资金压力,还有9.0%的家长认为是因为学生利益,另外的23.0%的家长则认为是因为师资不足;41.7%的教师认为生源不足,8.3%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资金压力,还有8.3%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利益,另外16.7%则认为是师资不足的原因;39.3%的学生认为是因为生源不足,21.4%的学生认为是因为资金压力,3.6%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家长压力,10.7%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学生利益,还有25.0%的学生则认为是因为师资不足;在其他人群中,57.9%认为是因为生源不足,21.0%认为是因为资金压力,5.3%认为是因为学生利益,15.8%则认为是因为师资不足。
对于合并后学校配置发生的变化,82.4%的家长认为学校配置增加,而且实用性很强,5.9%的家长认为配置增加但不实用,11.7%的家长认为配置没什么变化;66.7%的教师认为配置增加了,而且实用性强,33.3%的教师认为配置增加,但不实用;55.0%的学生认为配置增加了,而且很实用,25.0%的学生认为配置增加了,但不实用,15.0%的学生认为配置没什么变化,5.0%的学生认为配置简单且变少;在其他人群中53.8%认为学校配置增加,而且实用性强,38.5%认为配置增加,但不实用,7.7%的认为配置没什么变化。
对于学校合并的益处,47。6%的家长认为学生有更多教育的机会,33.3%的家长认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14.3%的家长认为可以拓宽交朋友的圈子,4.8%的家长则认为还有其它益处;25。0%的教师认为学生有更多教育的机会,75.0%的教师则认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有利用;43。5%的学生认为可以使他们有更多教育的机会,34.8%的学生认为可以拓宽交朋友的圈子,21.7%的学生认为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在其他人群中18.7%的认为可以给学生更多教育的机会,5.0%的认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有利用,31.3%认为可以拓宽交朋圈子。
对于被调研人员被问及的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齐全的学校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27.2%的家长认为学校将会倒闭,15.2%的家长认为和其他学校合并,39.4%的家长认为学校招生困难,升学率低,9.1%的家长认为学校知名度下降,还有9.1%的家长认为学校将会贷款困难;38.9%的教师认为学校将会倒闭,16.7%的教师认为学校将会和其他学校合并,38.9%的教师认为学校知名度下降,5.5%的教师认为学校知名度下降;23.3%的学生认为学校将会倒闭,25.6%的学生认为学校见发挥和其他学校合并,32.6%的学生认为学校知名度将会下降,11.6%的学生认为学校招生困难,升学率降低,6.9%的学生认为贷款困难;对于其他人群10.0%的认为学校将会到闭,30.0%的认为学校将会和其他学校合并,30.0%的认为学校招生困难,升学率降低,16.7%的认为学校知名度下降,13.3%的认为学校贷款
困
难。
对于学校合并后学生学习生活方面费用的变化,30.4%的家长认为会降低,41.2%的家长认为会升高,17.6%的认为会没有明显变化,11.8%的则表示为不知道;11.1%的教师认为会降低,66.7%的教师则认为会升高,11.1%的教师认为将不会有明显变化,还有11.1%的教师则表示为不知道;11.1%的学生认为会降低,72.2%的学生认为会升高,5.6%的学生认为将不会有明显变化。11.1%的学生则表示为不知道;对于其他人群,16.7%认为会降低,66.7%认为会升高,16.6%则表示为不知道。
对于合并后的师资力量,73.3%的学生家长认为将会降低,15.8%的家长认为会升高,还有10.5%的家长则表示为不知道;有77.8%的教师认为将会降低,11,1%的教师认为灰升高,还有11.1%则表示为不知道;有74.1%的学生认为会降低,14.3%认为会升高,4.8%认为将没有变化,还有9.5%的则表示为不知道;对于其他人群,84.6%认为将会降低,还有15.4%则表示为不知道。
对于上学的目的,有42.1%的家长的认为是大家都在上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1.1%认为是找份好工作,比别人过得好的需要,31.6%的认为是为社会作贡献,成为国家需要人才的需要,还有5.3%的认为是大家都在上学,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11.1%的教师认为识字计算,满足生活的需要,44,4%的认为是找份好工作,比别人过得好的需要,33.3%的认为是为社会作贡献,成为国家需要人才的需要,11.1%的认为是大家都在上学,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9.5%的认为识字计算,满足生活的需要,38.1%认为识字计算,满足生活的需要,47.6%的认为是为社会作贡献,成为国家需要人才的需要,4.7%找份好工作,比别人过得好的需要;11.1%的认为是大家都在上学,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其他人群21.4%认为识字计算,满足生活的需要,28。6%找份好工作,比别人过得好的需要,42.8%的认为是为社会作贡献,成为国家需要人才的需要,7.2%的认为是大家都在上学,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合并并不能得到一致的肯定,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没有安全保证。2.增加了农民的负担。3.对学生成长不利。4.不利于教育和教学。5.不利于学校管理
6.造成财富上的巨大浪费。7.致使辍学率出现反弹。
对于农村学校撤并带来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于海波,林丹,李伯苓等专家建议,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的进行布局调整。学校的撤并,合并,既要考虑到区域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也要考虑到地方的文化特点,民族状况,人口流动和产业结构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进行科学研究,科学规划,科学决策,避免盲目,草率和非理性行为的调整行为。
其次,建立相应补偿制度,减轻农民教育负担。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应补偿政策,主要包括寄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几个方面。条件成熟的地方应实施免费校小车计划”,鼓励地方政府或学校购置校车接送学生上学。
再次,制定农村学校基本标准,保证农村学校建设质量。国家有必要制定“农村学校质量标准”,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硬杠杠”。标准至少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校舍建设标准;二是周边环境标准;三是学校软环境建设标准;四是非教师敢为标准。
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到学校教育质量。坚持并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特钢计划”,用超常规方式保证农村继续师资的来源。同时,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教师待遇,其幅度应足以挽留,吸引优秀师资安心扎根教育的程度。此外,应加强农村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要做到全员,全方位,长时间,高频次训练。
最后,农村中小学合并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撤与不撤,合与不合,应该看三点:一是对被撤学校地方的农民的利弊关系:二是合并后能不能保证校舍,生活设备等的基本要求: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比合并前是否有提高。这三条中只要有一条不符合就不宜强行合并至少要等到条件符合了再合并。
(作者系湖南师大资环院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