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校长事迹材料
咬定青山不放松,永做教坛不老松
——记AA市XX中学BBB校长
BBB,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AA市政府驻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XX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如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永做教坛不老松。
一、勤奋好学,是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作为一名校长,他坚持做书斋校长,带头大力倡导刻苦读书,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管理业务,深化教科研改革。他主动承担《初中心理咨询技术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构建与操作模式的实验研究》等国家、省级子课题5项。由于研究严谨、成果显著,连续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课题研究员”与“省课题实验先进个人”,被江苏省教育学会命名“江苏省心理教育专家”。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有23篇获国家、省级一等奖。出版的专著《伴你同行》、《成长没烦恼》被评为省级一、二等奖,学校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等十几家新闻媒体介绍了XX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管理创新,是学校建设的引路人
在学校管理上,他主张以刚性的常规管理立校,以柔性的德育教育育人。设置了细化的岗位责任,实行年级组、教研组双线性、全程模式管理。推出了“青年教师培养”、“校本培训”、“教师竞争上岗”、“科研兴校”“聘请外籍教师”等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改革,使XX中学办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些经验在世界华文学校大会上备受瞩目,被评为学术金奖。
在学生教育上,BBB同样没有停止探索、创新的脚步。建校之初,面对当时薄弱的师资和生源,他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90年代初,针对初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障碍等现象,他在全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编写心理辅导教材……一举创下十个“全省第一”。
三、爱以待人,是教职员工的贴心人
BBB在招生、基建、人员调动等方面有一副“铁面孔”,但在关心教师、学生的生活上,又堪称是个“热心肠”。
XX中学有许多外地教师,每年的教师节联欢会上,BBB总是专门安排给所有外地教师送上了花篮和温馨的祝福。对退休教师,学校实施了“夕阳红工程”;成立了“老教育工作者协会”;购买了许多健身器材;组织外出参观;逢时过节都要送上一份礼物……
在XX中学,BBB有一个“四必”的规矩:职工生病,必去慰问;教师或家属病故,必去吊丧;教师婚嫁或子女成亲,必去祝贺;逢年过节,必去教职工家走访。
四、严以律己,是学校正气的示范人
XX中学在18年的发展中,学校共筹措资金几千万搞建设。这18年,BBB为了学校工程质量,当了5次被告,1次原告,每次他都把官司打赢了。
1997年,为一教学楼质量,BBB把一建筑商告上法庭,建筑商使出了浑身解数,以求“私下解决”,BBB不怕得罪出面调解的“中间人”,在法庭上一一陈辞,最后学校得到15万元的赔偿。
有些老师,平时工作中、生活上受到BBB的照顾,想到他家坐坐,表达感激之情。对此,BBB一概拒绝。他总是说:“谈工作,请到我办公室来,我欢迎;想感谢,就更加努力工作,我支持。”
他不取学校一砖一瓦,以人格说话,以行动施令。奖金、福利全体教师都有的,他才拿;部分教师有的,坚决不要。一年到头,除了出差,天天泡在学校,但从不拿加班费。甚至连绩效工资系数也主动由1.7调低到1.4,低于许多年轻教师。
第二篇:中学校长事迹总结
中学校长事迹总结
中学校长事迹总结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
-------(奥地利)茨威格
序言之一:关于张益恩
张益恩,汉族。1954年生人,1975年入党。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
参加工作后曾先后任夏津县农业学大寨工作小组副组长、组长,山
东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组织干事、副科长、政治处主任、党委副书记,夏津一中副书记。现任夏津县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夏津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是中共夏津县委七、八、九届委员,德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曾多次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获3特殊贡献奖、“县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县三等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双十佳公仆”、“市十佳校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原创:www.xiexiebang.com“省校改工作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序言之二:关于夏津一中
夏津一中创办于1951年。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夏津一中这所充满现代气息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光辉的历程。目前的夏津一中占地142亩,建筑面积为50000多平方米,拥有66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338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宗旨,已连续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省级先进党支部”,“省城镇中学校舍建设先进单位”、市“电化教学优胜单位”、“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是一中发展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年,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三名,五十年校庆圆满完成,负债投入2300万元完成了24000多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夏津一中的腾飞引起整个山东教育界的关注。
夏津一中的崛起无疑是一个神话。而要解读这个神话,就不能不提这个神话的“领衔主演”-------张益恩。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张益恩的时候,一个朴素而睿智、嘴里时不时嘣出名言的学者型中学校长便走进我们的视野。站在记者面前的张益恩像一本厚重的书,轻轻翻开每一页,我们都会感到灵魂接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
张益恩观念
采访张益恩总有这样一个感觉,他的思维方式不是线性的,而是场性的。也许正是这样的场性思维方式,使得张益恩的观念很有深度、力度。他像的一块强力磁场,深深地吸引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张益恩观念之一:硬发展也是道理
夏津是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发展教育是振兴夏津的基础。虽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但学校发展与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相对滞后的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没有条件不是不发展的理由,更不是张益恩的性格。
张益恩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他那富有哲理而又不失诙谐的谈吐,常给人以力量。多少个难眠之夜,身为校长的张益恩仔细研读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中心内核是实事求是,其精髓是发展论。夏津一中几年来教育改革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解放,发展有基础;几年来,学校管理在德州市教委两次评估中都获得了第一名,有物质基础,高考成绩的跨跃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夏津人民心中,大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群众基础;一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奋进的集体,以发展为已任,是一中人的光荣传统。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敬业精神强,发展愿望高,业务过硬,政治合格,能挑起大发展的重担。最重要的是有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既然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夏津一中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硬发展也是道理。于是张益恩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视今天为落后,硬发展也是道理”的口号,这口号是召唤,更是号角,吹响了夏津一中腾飞的进军号。
张益恩观念之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0年,夏津一中大胆试行国有民助办学新体制,变政府单一投入为政府投入、社会筹资、教工入股等多种形式。这一崭新的体制集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为一体,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一举拆除了国办中学资金不足,制约学校发展的藩篱,同时解决了主人翁意识与所有权相脱离的桎梏,是夏津一中发展史上的一次成功飞跃。随后,张益恩带领全校教职工讨论制定了《2000---2005年学校发展规划》。
在夏津一中发展史上,2001年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高中扩招,十月举行五十年校庆,大规模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市教委又提出了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新目标,形势要求一中人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实施超前发展的战略。
是守业还是创业,是等待观望还是主动发展,张益恩陷入深深的思索
。因循守旧从来不是张益恩的性格。干,视困难为动力,以校庆促发展,五年的任务一年干,五年的帐一年借,五年的钱一年花,五年的时间一年用,五年的精力一年投。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张益恩校长响亮地提出:“早发展是机遇,晚发展陷被动,不发展是罪人。2001年工作三条线,教学、校庆和基建。思想观念大解放,确立创新发展观,负债投入搞硬件,苦练内功强
软件,软件硬件一起上,促进学校大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为实现这个目标,突出教学是中心,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目的;校庆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展示和促进,基建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办好校庆的重要条件。张益恩和他的伙伴们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校庆筹备工作、基建任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2000年,负债投入2300多万进行24000平方米的大规模建设,在普通人眼里,无疑是一个“天字号”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艰难,对于强者是挑战,更是动力。张益恩校长说得好:一中人最富有的就是精神和干劲。时间紧,就超前谋划;任务重,就超负荷工作,困难多,就打破常规。在紧张的7个月里,张益恩同志带领所有领导干部,早6点上班,晚10点下班,经常以方便面冲饥,一日三餐吃在工地,许多的干部会都是站着在工地上召开,同志们戏称是“现场办公”。许多同志腰疼腿肿毫无怨言,坚守在施工现场,父母不能赡养,孩子不能照料,舍小家,顾大家。县领导也非常重视一中的发展,为一中创造优美的环境,重新规划了学校周围的环境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了50亩地征用手续。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县长孟昭贵同志、县委副书记房玉梅同志,副县长宋善举同志和县教委主任孟昭友同志多次来一中现场办公,对一中发展建设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支持。县里还专门成立了一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副县长宋善举同志任组长,协调各方面关系,具体指导。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学校专门聘请了县建委监理公司为工程监工。张益恩校长还同工程负责人签定了质量、进度责任书,为工程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夏津一中以惊人的速度新建了餐厅、学生公寓、科技楼、第二幢教工宿舍楼等,同时改建了教学楼、综合楼等,还扩建了操场,整修了校园,一个崭新的夏津一中展现了全县人民面前,被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亲切地称为“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
2001年10月27日,夏津一中迎来了建校五十年华诞。省教育厅厅长滕昭庆和刘富春、夏荣恩、李艳华和曹和书等市领导也参加了庆典仪式。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等领导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贺电。历届校友、一中师生和夏津县各界代表共4000余人参加盛大的庆祝大会。
嘉宾云集、盛况空前的校庆活动,是一中发展史上一大盛事,也是夏津教育的大事。五十年的拚搏奋争,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五十年的历史洗礼,五十年的硕果累累,五十年的人才济济,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夏津一中终于以昂扬的姿态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省市县领导对夏津一中的工作给予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副市长李艳华同志说:近几年来,夏津一中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物质保障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夏津的一大亮点。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说:夏津一中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条高标准、超常规、硬发展的工作思路,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拚搏实干的领导班子,得益于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得益于有一套科学严谨、催人奋进的管理制度,得益于有一种锐意进取,刻意创新、埋头苦干、拚命硬干的作风。
校友代表、夏津一中校友,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滕昭庆同志更是感慨万千,他说:“母校的巨大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料,也超出了所有老校友的预料,县委书记麻然华书记说一中的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我加上一句话,这是欠发达地区走向发达的必然现象。”
时隔2年,在学校接待室里,当张校长与记者谈起当年的建设情境时仍感慨良多:“为寻找垫得起资金的建筑商,学校成立了老师代表参加的招标领导小组,校领导以身作则,不做私下交易,一切都在公平、公正、公开中进行,将学校基建工程作为阳光工程置于教工的监督之下。这既是对工程质量着想,也是为学校长远发展负责。搞建设虽然很苦很累,但我活得踏实。干事业就是要有雄心、有魄力,还要有章法,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是拚出来的,不容易呀!”
不知哪位哲人曾说过:爱的宫殿用美德奠基,用财富做墙,用美丽发光,用荣耀铺顶,能做到这一切,便是最幸福的人。张益恩读懂了哲人的名言,也做到了这一切。因此张益恩是一个幸福的人,这也许是生活对他最好的报答。
张益恩观念之三:超前思维论
如果说,2001年的校改是夏津一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话,那么1999年的思想大解放便是夏津一中发展上的源动力。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结束后,张益恩敏锐地意识到夏津一中的腾飞首先要在思想上腾飞,而思想观念的升华必然会给夏津一中以腾飞的希望。于是他适时提出将1999年定为全校教工思想大解放讨论年。之后,张益恩校长主持了一系列思想大讨论专题会,“从素质教育的挑战看我们思想观念的差距”、“走出一中看一中,视今天为落后,再创一中辉煌”、“我为学校发展做什么”等一系列讨论在全校教工中掀起了一层层涟漪。在这些大讨论中,全校教工思想解放,各抒已见,思维空前活跃。在此基础上,张益恩又向全校教工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他要求全体教工要“在别人否定自己之前,先否定自己”、“做常规工作不能只有常规思路”、“封闭别人实质上是封闭自己”,鼓励全体教工要有“晚上想事,白天干事”的超前思路,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别人想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到了我们拿出了经验,牢固树立“快一拍”的自我鞭策意识。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两主意识”,建立新型的教学观,由“表述性”向“程序性”、“策略性”转变,深化教学互动意识,由教师型向学者型过渡。在办学理念上,要克服小家子气,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要有大手笔,构建夏津一中明天的美好蓝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99年这场思想大解放的讨论,拨开了弥漫在教工心中的迷雾,为夏津一中的腾飞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2000年,张益恩校长又向全校干部群众提出“二个服务,三个中心、四种意识、五种精神”。即:为全校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绩效意识、大局意识;忠于职守,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身先士卒,扎实奋斗的实干精神、严格管理,大胆负责的带头精神、目标远大,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团结一致,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忘我工作,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也正是靠着这些精神,一中人在张益恩的带领下,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奋争,在夏津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神话。
今年年初,我国广东地区出现“非典”疫情。此时张益恩正在济南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从电视台简短的报道中,张益恩敏锐地觉察到“非典”的危害性,他几次打电话给主持工作的朱校长,布置了学校预防非典的措施,并嘱咐朱校长及早购买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4月初,当张校长结束学习赶回学校,当天的第一个会便是预防非典会议。会上张校长响亮提出“师生健康安全第一,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同时制订了一系列预防非典措施,成立了学校预防非典领导小组,自己亲自任组长。在全区第一个吹响了预防非典的警报。这之后,张校长及时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非典”这种新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措施,消除师生生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并适时加大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力度的同时,组织了全校教工抗非典篮球赛和学生拔河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学校除定期请县防疫站的同志集中消毒外,还为每个科室和教室配备了84消毒液及喷雾器,坚持每天消毒和及时通风相结合,保持教室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还建立“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及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情况。对本校外县市前来就读的学生,学校都进行了妥善安置。全校封闭管理,节假日周六周日均不放假,对外来人员、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防患于未然。另外,学校印制了《给在外人员的一封信》,寄给在外打工、学习、经商的学生家长及教工子女,劝其暂不还乡。如果家人或朋友去过疫区,师生都要及时通知学校,做到强制隔离,防止交叉传染。对缺勤的学生、教工进行调查,严查“非典”症状,如果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性肺炎的,及时按规定上报,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举报制度,一旦发现周围邻居家有外地还乡人员,及时举报,以防“非典”疫情传播。
在凶恶的“非典”病毒面前,张益恩以一个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早行动,早预防,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张益恩观念之四:创新要写“大文章”
夏津一中牢牢把握教学中心,形成“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成绩是教师立足的生存线”的共识,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能力,教学成绩有了大面积提高。
夏津一中坚持以素质育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一中把“三个代表”教育与教职工思想实际相结合,深入开展了“议改革,话发展,做贡献”和“树形象,强素质,铸师魂”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夏津一中1994年就率先在全市进行了“四制”改革,2000年又进行了职级制改革,深化了改革层次,同时,坚持透明的用人导向,实行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年纪看业绩的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制度,依据上学年教学和工作实绩,实行干部和教工全员聘任,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岗移薪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评估考核,鼓励优绩优酬,拉开了分配档次,完善了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内部活力。2002年夏津一中又在全校提出了“教师工作上下岗,要靠学生和家长,学生不拥护,家长不赞成,教学成绩差,就要自己下”要求,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和力,全体教师敬业爱岗意识极大增强。夏津一中还制定了《夏津一中岗位目标考评细则》、《夏津一中德育管理规定》、《夏津一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夏津一中关于实行连带责任的意见》等配套措施,做到了“一切工作联责任,一切责任联目标,一切目标联奖惩”。
夏津一中还进行了以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教师培训,确保了“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挑起大梁,八年成为科学尖子”目标的实现。夏津一中积极鼓励教师电教手段达标晋级,今年举行了青年教师电教比赛,教师们已在这一崭新领域大显身手,一场利用新技术、高科技的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已悄然兴起。原创:www.xiexiebang.com学校把科教工作量化、细化,并与考核奖金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数十名教师撰写的10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不同级别的报刊杂志上。一中还从山西、黑龙江、安徽等地选聘大学本科以上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23名,一股新风吹进杏坛。现在一中在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提高,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张祖茂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教学能手。
适应时代的要求,夏津一中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科技,建立了高水平的教育设施体系。他们几年来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集教育评估、多媒体教学、电视讲座、示范课演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电教中心。建成了现代化单元式备课大厅,每人一台微机,在那里教师们除完成日常备课、教学外,还进行着远程学术交流,捕捉最新信息。2001年科技楼交付使用后,学校投巨资配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功能齐全的演播大厅等,实现了“七机一幕”进教室。网络信息技术把教师连在一起,一条宽带网把一中和世界连在一起,一个用高科技水准的教育体系武装的夏津一中将给夏津未来增添更亮丽的风景。
创新给夏津一中带给腾飞的契机,也为夏津一中带来的惊人的变化。近几年一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高
一、高二教学成绩在全市历次联考中均列前三名。2001年高考中夏津一中取得了重点院校、普通本科和上线总人数均列全市第三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耿立忠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殊荣,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2002年高考夏津一中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榜本科上线总数为396人,上线率为县市中学第一名,本科录取422人,录取率再夺全市第一名,达47.42。比全市平均数高16.36个百分点,黄迎迎、陈曦两名同学分别取得全市理科冠、亚军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创夏津一中历史之先河。2003年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新高,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总人数再次位居全市三强之列。夏津一中人以恒心、毅力和实力站在了全市高中教育的先进行列。近十年来,夏津一中学生参加全国奥赛等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65项,省级奖201项,市级奖324项。学校共获得各项奖励50多项,《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德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
张益恩观念之五:公生明,严生威
张益恩喜欢读《三国演义》。
历史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很多,据说李自成、毛泽东都从这部名著中读出用兵之道。而作为学者型校长的张益恩却从这部名著中,他悟出了学校管理的良策。
在这次采访中,他讲述了《三国演义》上的一个故事:司马懿没有对诸葛亮的激将法生气,反而问来使:你们诸葛先生一日吃多少饭,坐帐到什么时辰?当听说诸葛亮日理万机,饮食日减的信息后,司马懿得意地笑了:蜀国大势已去矣。
张益恩说:司马懿观诸葛亮的日常生活便知蜀国的兴亡,这是因为诸葛孔明一人系着天下啊!
同样,张益恩也深知自己的身上的特殊地位和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要求自己坚决做一个决策不主观,用权不独断,监督不反感,感情不疏远,让教职工依赖的好校长。
张益恩这样要求自己,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在夏津一中,以张益恩为首的校委会,坚持政治生活民主、学校管理民主、经济分配民主的三大民主理校原则,学校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及时通过通报会、工作简报、校务公开栏向全校公开,接受教工监督。每周一的中层以上干部例会,检查各部门上周工作落实情况和下周的工作打算,张益恩同志都亲自参加,雷打不动。一中教工代表大会直接反映群众心声,了解群众心愿,畅通言路,广询计策。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工代表大会,把学校工作计划、改革方案等重大问题都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十多年来,夏津一中在评模、晋职称、分房、提干等敏感问题上从未出过问题、闹过矛盾。1998、2001年两次教工宿舍楼分配前,都是依据条件标准,公开、公正、公平报名,结果都是半小时之内全部分完,分到房的教工皆大欢喜,在校内外传为佳话。坚持实行干部公示制和干部每学期末向全体教工述职制,是夏津一中在干部管理上的重大措施。公示制度增加了干部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对教工来说,增进了与干部的了解,沟通了干群关系,消除了误解。每学期末张益恩同志组织召开全体教工会上,让全体干部面向全体教工述职,通报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表明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决心,每次提拔干部都是任职前公示,接受教工监督,干部的工作让事实说话,让群众评判,任用重民意,奖惩看实绩,让教工明白,使干部清白。校长信箱、知心信箱、服务信箱是夏津一中沟通领导与教工、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桥梁纽带。张益恩同志责成政教处、办公室负责每周一开启,限时办结,对教工、学生提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定期在板报和回音壁上反馈,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张益恩同志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培养。一外地教师来一中工作之初,由于水土不服,时常患病,有一次疼痛难忍,他知道后立即派车把患病教师送到医院,并派专人护理,直到病愈。张益恩同志面向全体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挑起大梁,八年成为学科尖子”的“三五八”目标,鼓励他们培训进修,早日成才。张益恩同志把教研经费看作是“生产性”投资,无论是哪方面的培训,只要有价值,张益恩同志就全力支持,不但派人参加,并且派多人参加,让教师接受教学新知识,考试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他多次组织带领青年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他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青年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多看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素质。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2002年初张益恩同志在全校召开的“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三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四爱”(爱教育事业、爱工作岗位、爱学生、爱一中)、“四转”(后勤围绕前勤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干部职工围绕师生转、全校围绕教学转)的具体要求,并规定“八不准”:不准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馈赠,不准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不准和学生家长进行带有功利性的交往,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推销教务处和年级部没有审定的材料,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乱收费、乱罚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益恩以其公平待人、刚正不阿的领导作风熏陶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所以夏津一中才会出现校领导冒雨清除积水方便师生放学行走、办公室为教师送水和高考期间校领导带领教工用凉水冲刷楼体为考场降温等许许多多的新变化、新气象。
广大教职工看到领导成员的这种劲头,也干劲倍增,现在从早操到就寝,从上课到辅导,从备课到批发作业,都已成为教师们的自学行动,教书育人,素质第一的观念已在教职员工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张益恩观念之六:人格就是力量
熟悉张益恩的人都说:张益恩校长为人诚实、正直;处事谦恭、宽厚。他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腔忠诚,实践着“三个代表”的精神,筑造起一座人格的灯塔,以平凡的行动带领夏津一中人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以颇具特色的工作方式谱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92年校改时,13个建筑队战斗在工地上,整日车水马龙,任务相当艰巨。张益恩以身作则,每天早五点到位,晚十点回家,累了不休息,病了照常工作。为了工作,家里的老人、家属、孩子患病时也时常顾不上照顾。张益恩校长的家属在夏津镇供销社工作,离家远工资又经常开不出,许多同志主动帮忙调整工作,每次都被张益恩同志婉言谢绝;爱人抱怨说家是他的“不带饭店的饭馆。”就连孩子几次要他陪妈妈过上一个节日,他几次答应了却每次都失约。
可张益恩却始终没有忘记同甘共苦的同志们:
张校长看到青年教师在校外赁房子,既加重了经济负担又对工作不便。张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拆迁、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修建第一幢教工宿舍楼。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亲自跑立项、跑资金,协调关系,终于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面积适中、坚固美观”的4300平方米的宿舍楼,解决了45户教工的住房难问题,而他自己仍然住在学校的危房中。
为方便教职工生活,张益恩同志提议修建了校内澡堂,成立校内理发室。中学街路面窄,师生行走不安全,他多次向县政府反映,多次协调,用诚心打动领导,得到了县里的支持,修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泥路,解决了在中山街行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张益恩同志时常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一位青年教师家属患白血病,家庭经济困难,张益恩同志把领到的工资送给他治病,并组织全体教职工捐款4000多元,送到他家中。老校长迟善顺无儿无女,瘫痪在床,张益恩同志与有关部门协商将其远房孙子调到身边照顾其生活。迟校长病逝后,因其家庭情况特殊,张校长又召集校长办公会做出决议,其丧葬费和往年借款由学校负担,其家属除享受国家遗属补助外,学校每月补助生活费50元,直至最终,开创了全县关心老教工的先例。这些年,夏津一中每年都要从外地招聘几十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他们远离家人,在异地工作,每逢中秋节之日,张益恩同志总是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学校领导一班人和他们共渡节目,用欢声笑语驱散他们的思乡之情,用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们得到犹如亲人在身边的亲情。每年春节放假前,张益恩同志总是安排办公室的同志提前为他们买好回家的车票,买好给其父母的慰问品,并送他们上火车。
张益恩同志视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
早在1993年,他就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名额让给了老校长王者兰同志;
1994年他又把地区劳动模范的指标让给了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潘雷老师;
高考期间,东图书实验楼墙体晒蒸太热,进屋就是满身的汗水,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为了使参加高考学生的一个凉爽的考试环境,张益恩带领学校其他领导牺牲午休时间,冒着酷署,自中午一时开始到考试前一小时手持水管冲刷楼体墙面并在考场内放置冰块,使考场降温,使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深受感动。
近几年,夏津一中无论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还是校容校貌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都归功于夏津一中有一个好校长、好带头人。他严于律已,廉洁勤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01年,正当学校大规模扩建时,他每天早上6点钟前到校工作,晚上十一、二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一向以硬汉子著称的张益恩也病倒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连续输液七八天,每次都是在早晨和中午输。一次他正在输液,县里领导找他开会,他二话没说,拔下针头赶到会场,县领导看见他手臂上渗着血,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不碍事,没关系。十多年来,他为学校引进资金、实物折合人民币达上千万元,按学校和县奖励规定,他就提成上百万元,但他一分也没有要,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工分发福利。……他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轻,在张益恩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只有不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超群的职业魅力
夏津一中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漫步在校园,幢幢高楼林立,宽畅的林阴大道,处处散发着泌人的芳香。一幅幅公益宣传栏,巨大的孔子石雕像,长长的阅报栏,各具特色的板报、楼体上的大幅标语无不滋润着育人圣地的文化气息。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作为一中领航人的张益恩校长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多次在全体教职工说:“同志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已经到顶峰了,学校的顶峰永远不存在。因为顶峰往往是衰落的开始。大家都看到有些企业,曾几何时,是何等红火,但是几年光景便大幅度滑坡,这样的教训我们可要牢牢地汲取啊!”
在一次全体教职工会上,张益恩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这几年,我们盖了很多楼,修整了校园,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但是装备好的学校,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叫‘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切都要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子孙后代的幸福。”
采访中,张益恩校长反复对我们讲:原创:www.xiexiebang.com当校长这么多年了,自己的胆子有时很大很大,有时却很小很小,老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其实这正是你的性格。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夏津一中的腾飞,你倾注了全部精力,而为了夏津一中的明天,为了成千上万孩子的明天,你又事无俱细,百般思量,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
结构主义哲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第一原则”: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的情境中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那么,作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校改工作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多项殊荣于一身的张益恩,其优秀之意,不单是他本人做了许多常人不敢想、不能做的事,更重要的是他处理好了许多事情之间的关系,并把自己头脑中科学的思想化成全校师生统一的思想行动。
有人说,人格有三种力量,意志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三股力量在张益恩的身上都有,而且很足。
改革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永远进行物质的行动。张益恩实践着,也做到了,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
一杯茶,一支烟,一次诚挚的交流,一种充满生命激情的超越。一次晤谈就是一次人生底牌的翻阅,你可以了解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荡,你同样可以悟出他人的勇攀事业巅峰的那份独行千里的豪情与坚韧。
坐在面前的张益恩,言语厚重,逻辑缜密,听他侃侃而谈,我晓得了他胸中不仅装着全体教职工的衣食住行,还装着全县人民的希望,他以自己朴实无华的行为,默默实践着“三个代表”精神,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筑就一座座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采访即将结束,张益恩校长陪我们一同漫步在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散发出迷人的荧光。张校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讲解每一条路、每一幢楼的来历。是啊,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在这里,这校园里洒下他多少汗水,承载着他多少太阳般炽热、月亮般晶莹的梦啊。
柔和的灯光照在张益恩校长身上。望着夜幕中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猛然觉得,这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春蚕一样的奉献,黄牛一样的耕耘,白云一样的圣洁。他们平凡,走到大街上,你也许并不认识他们;他们真诚,和你第一面就会成为挚友。在他们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之魄。不知不觉中一句古诗涌上心头: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
第三篇:中学校长事迹报道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奥地利)茨威格
序言之一:关于XXX
XXX,汉族。1954年生人,1975年入党。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
参加工作后曾先后任XX县农业学大寨工作小组副组长、组长,山东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组织干事、副科长、政治处主任、党委副书记,XX一中副书记。现任XX县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XX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是中共XX县委七、八、九届委员,德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曾多次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获3%特殊贡献奖、“县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县三等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双十佳公仆”、“市十佳校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校改工作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序言之二:关于XX一中
XX一中创办于1951年。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XX一中这所充满现代气息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光辉的历程。目前的XX一中占地142亩,建筑面积为50000多平方米,拥有66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338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宗旨,已连续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省级先进党支部”,“省城镇中学校舍建设先进单位”、市“电化教学优胜单位”、“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是一中发展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年,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三名,五十年校庆圆满完成,负债投入2300万元完成了24000多平方米的基建任务。XX一中的腾飞引起整个山东教育界的关注。
XX一中的崛起无疑是一个神话。而要解读这个神话,就不能不提这个神话的“领衔主演”-------XXX。当我们把镜头对准XXX的时候,一个朴素而睿智、嘴里时不时嘣出名言的学者型中学校长便走进我们的视野。站在记者面前的XXX像一本厚重的书,轻轻翻开每一页,我们都会感到灵魂接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
XXX观念
采访XXX总有这样一个感觉,他的思维方式不是线性的,而是场性的。也许正是这样的场性思维方式,使得XXX的观念很有深度、力度。他像的一块强力磁场,深深地吸引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XXX观念之一:硬发展也是道理
XX是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发展教育是振兴XX的基础。虽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但学校发展与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相对滞后的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没有条件不是不发展的理由,更不是XXX的性格。
XXX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他那富有哲理而又不失诙谐的谈吐,常给人以力量。多少个难眠之夜,身为校长的XXX仔细研读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中心内核是实事求是,其精髓是发展论。XX一中几年来教育改革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解放,发展有基础;几年来,学校管理在德州市教委两次评估中都获得了第一名,有物质基础,高考成绩的跨跃也证明了这一点;在XX人民心中,大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群众基础;一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奋进的集体,以发展为已任,是一中人的光荣传统。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敬业精神强,发展愿望高,业务过硬,政治合格,能挑起大发展的重担。最重要的是有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既然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发展是硬道理”,那么XX一中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硬发展也是道理。于是XXX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视今天为落后,硬发展也是道理”的口号,这口号是召唤,更是号角,吹响了XX一中腾飞的进军号。
XXX观念之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0年,XX一中大胆试行国有民助办学新体制,变政府单一投入为政府投入、社会筹资、教工入股等多种形式。这一崭新的体制集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为一体,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一举拆除了国办中学资金不足,制约学校发展的藩篱,同时解决了主人翁意识与所有权相脱离的桎梏,是XX一中发展史上的一次成功飞跃。随后,XXX带领全校教职工讨论制定了《2000---2005年学校发展规划》。
在XX一中发展史上,2001年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高中扩招,十月举行五十年校庆,大规模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市教委又提出了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新目标,形势要求一中人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实施超前发展的战略。
是守业还是创业,是等待观望还是主动发展,XXX陷入深深的思索。因循守旧从来不是XXX的性格。干,视困难为动力,以校庆促发展,五年的任务一年干,五年的帐一年借,五年的钱一年花,五年的时间一年用,五年的精力一年投。在全校教职工会上,XXX校长响亮地提出:“早发展是机遇,晚发展陷被动,不发展是罪人。2001年工作三条线,教学、校庆和基建。思想观念大解放,确立创新发展观,负债投入搞硬件,苦练内功强软件,软件硬件一起上,促进学校大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为实现这个目标,突出教学是中心,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目的;校庆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展示和促进,基建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办好校庆的重要条件。XXX和他的伙伴们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校庆筹备工作、基建任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2000年,负债投入2300多万进行24000平方米的大规模建设,在普通人眼里,无疑是一个“天字号”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艰难,对于强者是挑战,更是动力。XXX校长说得好:一中人最富有的就是精神和干劲。时间紧,就超前谋划;任务重,就超负荷工作,困难多,就打破常规。在紧张的7个月里,XXX同志带领所有领导干部,早6点上班,晚10点下班,经常以方便面冲饥,一日三餐吃在工地,许多的干部会都是站着在工地上召开,同志们戏称是“现场办公”。许多同志腰疼腿肿毫无怨言,坚守在施工现场,父母不能赡养,孩子不能照料,舍小家,顾大家。县领导也非常重视一中的发展,为一中创造优美的环境,重新规划了学校周围的环境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了50亩地征用手续。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县长孟昭贵同志、县委副书记房玉梅同志,副县长宋善举同志和县教委主任孟昭友同志多次来一中现场办公,对一中发展建设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支持。县里还专门成立了一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副县长宋善举同志任组长,协调各方面关系,具体指导。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学校专门聘请了县建委监理公司为工程监工。XXX校长还同工程负责人签定了质量、进度责任书,为工程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XX一中以惊人的速度新建了餐厅、学生公寓、科技楼、第二幢教工宿舍楼等,同时改建了教学楼、综合楼等,还扩建了操场,整修了校园,一个崭新的XX一中展现了全县人民面前,被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亲切地称为“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
2001年10月27日,XX一中迎来了建校五十年华诞。省教育厅厅长滕昭庆和刘富春、夏荣恩、李艳华和曹和书等市领导也参加了庆典仪式。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等领导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贺电。历届校友、一中师生和XX县各界代表共4000余人参加盛大的庆祝大会。
嘉宾云集、盛况空前的校庆活动,是一中发展史上一大盛事,也是XX教育的大事。五十年的拚搏奋争,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五十年的历史洗礼,五十年的硕果累累,五十年的人才济济,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XX一中终于以昂扬的姿态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省市县领导对XX一中的工作给予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副市长李艳华同志说:近几年来,XX一中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物质保障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XX的一大亮点。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说:XX一中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条高标准、超常规、硬发展的工作思路,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拚搏实干的领导班子,得益于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得益于有一套科学严谨、催人奋进的管理制度,得益于有一种锐意进取,刻意创新、埋头苦干、拚命硬干的作风。
校友代表、XX一中校友,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滕昭庆同志更是感慨万千,他说:“母校的巨大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料,也超出了所有老校友的预料,县委书记麻然华书记说一中的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我加上一句话,这是欠发达地区走向发达的必然现象。”
时隔2年,在学校接待室里,当张校长与记者谈起当年的建设情境时仍感慨良多:“为寻找垫得起资金的建筑商,学校成立了老师代表参加的招标领导小组,校领导以身作则,不做私下交易,一切都在公平、公正、公开中进行,将学校基建工程作为阳光工程置于教工的监督之下。这既是对工程质量着想,也是为学校长远发展负责。搞建设虽然很苦很累,但我活得踏实。干事业就是要有雄心、有魄力,还要有章法,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是拚出来的,不容易呀!”
不知哪位哲人曾说过:爱的宫殿用美德奠基,用财富做墙,用美丽发光,用荣耀铺顶,能做到这一切,便是最幸福的人。XXX读懂了哲人的名言,也做到了这一切。因此XXX是一个幸福的人,这也许是生活对他最好的报答。
XXX观念之三:超前思维论
如果说,2001年的校改是XX一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话,那么1999年的思想大解放便是XX一中发展上的源动力。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结束后,XXX敏锐地意识到XX一中的腾飞首先要在思想上腾飞,而思想观念的升华必然会给XX一中以腾飞的希望。于是他适时提出将1999年定为全校教工思想大解放讨论年。之后,XXX校长主持了一系列思想大讨论专题会,“从素质教育的挑战看我们思想观念的差距”、“走出一中看一中,视今天为落后,再创一中辉煌”、“我为学校发展做什么”等一系列讨论在全校教工中掀起了一层层涟漪。在这些大讨论中,全校教工思想解放,各抒已见,思维空前活跃。在此基础上,XXX又向全校教工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他要求全体教工要“在别人否定自己之前,先否定自己”、“做常规工作不能只有常规思路”、“封闭别人实质上是封闭自己”,鼓励全体教工要有“晚上想事,白天干事”的超前思路,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别人想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到了我们拿出了经验,牢固树立“快一拍”的自我鞭策意识。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两主意识”,建立新型的教学观,由“表述性”向“程序性”、“策略性”转变,深化教学互动意识,由教师型向学者型过渡。在办学理念上,要克服小家子气,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要有大手笔,构建XX一中明天的美好蓝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99年这场思想大解放的讨论,拨开了弥漫在教工心中的迷雾,为XX一中的腾飞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2000年,XXX校长又向全校干部群众提出“二个服务,三个中心、四种意识、五种精神”。即:为全校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绩效意识、大局意识;忠于职守,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身先士卒,扎实奋斗的实干精神、严格管理,大胆负责的带头精神、目标远大,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团结一致,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忘我工作,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也正是靠着这些精神,一中人在XXX的带领下,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奋争,在XX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神话。
今年年初,我国广东地区出现“非典”疫情。此时XXX正在济南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从电视台简短的报道中,XXX敏锐地觉察到“非典”的危害性,他几次打电话给主持工作的朱校长,布置了学校预防非典的措施,并嘱咐朱校长及早购买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4月初,当张校长结束学习赶回学校,当天的第一个会便是预防非典会议。会上张校长响亮提出“师生健康安全第一,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同时制订了一系列预防非典措施,成立了学校预防非典领导小组,自己亲自任组长。在全区第一个吹响了预防非典的警报。这之后,张校长及时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非典”这种新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措施,消除师生生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并适时加大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力度的同时,组织了全校教工抗非典篮球赛和学生拔河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学校除定期请县防疫站的同志集中消毒外,还为每个科室和教室配备了84消毒液及喷雾器,坚持每天消毒和及时通风相结合,保持教室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还建立“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及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情况。对本校外县市前来就读的学生,学校都进行了妥善安置。全校封闭管理,节假日周六周日均不放假,对外来人员、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防患于未然。另外,学校印制了《给在外人员的一封信》,寄给在外打工、学习、经商的学生家长及教工子女,劝其暂不还乡。如果家人或朋友去过疫区,师生都要及时通知学校,做到强制隔离,防止交叉传染。对缺勤的学生、教工进行调查,严查“非典”症状,如果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性肺炎的,及时按规定上报,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举报制度,一旦发现周围邻居家有外地还乡人员,及时举报,以防“非典”疫情传播。
在凶恶的“非典”病毒面前,XXX以一个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早行动,早预防,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XXX观念之四:创新要写“大文章”
XX一中牢牢把握教学中心,形成“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成绩是教师立足的生存线”的共识,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能力,教学成绩有了大面积提高。
XX一中坚持以素质育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一中把“三个代表”教育与教职工思想实际相结合,深入开展了“议改革,话发展,做贡献”和“树形象,强素质,铸师魂”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XX一中1994年就率先在全市进行了“四制”改革,2000年又进行了职级制改革,深化了改革层次,同时,坚持透明的用人导向,实行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年纪看业绩的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制度,依据上学年教学和工作实绩,实行干部和教工全员聘任,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岗移薪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评估考核,鼓励优绩优酬,拉开了分配档次,完善了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内部活力。2002年XX一中又在全校提出了“教师工作上下岗,要靠学生和家长,学生不拥护,家长不赞成,教学成绩差,就要自己下”要求,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和力,全体教师敬业爱岗意识极大增强。XX一中还制定了《XX一中岗位目标考评细则》、《XX一中德育管理规定》、《XX一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XX一中关于实行连带责任的意见》等配套措施,做到了“一切工作联责任,一切责任联目标,一切目标联奖惩”。
XX一中还进行了以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教师培训,确保了“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挑起大梁,八年成为科学尖子”目标的实现。XX一中积极鼓励教师电教手段达标晋级,今年举行了青年教师电教比赛,教师们已在这一崭新领域大显身手,一场利用新技术、高科技的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已悄然兴起。学校把科教工作量化、细化,并与考核奖金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数十名教师撰写的10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不同级别的报刊杂志上。一中还从山西、黑龙江、安徽等地选聘大学本科以上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23名,一股新风吹进杏坛。现在一中在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提高,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张祖茂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教学能手。
适应时代的要求,XX一中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科技,建立了高水平的教育设施体系。他们几年来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集教育评估、多媒体教学、电视讲座、示范课演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电教中心。建成了现代化单元式备课大厅,每人一台微机,在那里教师们除完成日常备课、教学外,还进行着远程学术交流,捕捉最新信息。2001年科技楼交付使用后,学校投巨资配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功能齐全的演播大厅等,实现了“七机一幕”进教室。网络信息技术把教师连在一起,一条宽带网把一中和世界连在一起,一个用高科技水准的教育体系武装的XX一中将给XX未来增添更亮丽的风景。
创新给XX一中带给腾飞的契机,也为XX一中带来的惊人的变化。近几年一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高
一、高二教学成绩在全市历次联考中均列前三名。2001年高考中XX一中取得了重点院校、普通本科和上线总人数均列全市第三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耿立忠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殊荣,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2002年高考XX一中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榜本科上线总数为396人,上线率为县市中学第一名,本科录取422人,录取率再夺全市第一名,达47.42%。比全市平均数高16.36个百分点,黄迎迎、陈曦两名同学分别取得全市理科冠、亚军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创XX一中历史之先河。2003年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新高,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总人数再次位居全市三强之列。XX一中人以恒心、毅力和实力站在了全市高中教育的先进行列。近十年来,XX一中学生参加全国奥赛等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65项,省级奖201 项,市级奖324项。学校共获得各项奖励50多项,《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德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
XXX观念之五:公生明,严生威
XXX喜欢读《三国演义》。
历史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很多,据说李自成、毛泽东都从这部名著中读出用兵之道。而作为学者型校长的XXX却从这部名著中,他悟出了学校管理的良策。
在这次采访中,他讲述了《三国演义》上的一个故事:司马懿没有对诸葛亮的激将法生气,反而问来使:你们诸葛先生一日吃多少饭,坐帐到什么时辰?当听说诸葛亮日理万机,饮食日减的信息后,司马懿得意地笑了:蜀国大势已去矣。
XXX说:司马懿观诸葛亮的日常生活便知蜀国的兴亡,这是因为诸葛孔明一人系着天下啊!
同样,XXX也深知自己的身上的特殊地位和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要求自己坚决做一个决策不主观,用权不独断,监督不反感,感情不疏远,让教职工依赖的好校长。
XXX这样要求自己,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在XX一中,以XXX为首的校委会,坚持政治生活民主、学校管理民主、经济分配民主的三大民主理校原则,学校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及时通过通报会、工作简报、校务公开栏向全校公开,接受教工监督。每周一的中层以上干部例会,检查各部门上周工作落实情况和下周的工作打算,XXX同志都亲自参加,雷打不动。一中教工代表大会直接反映群众心声,了解群众心愿,畅通言路,广询计策。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工代表大会,把学校工作计划、改革方案等重大问题都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十多年来,XX一中在评模、晋职称、分房、提干等敏感问题上从未出过问题、闹过矛盾。1998、2001年两次教工宿舍楼分配前,都是依据条件标准,公开、公正、公平报名,结果都是半小时之内全部分完,分到房的教工皆大欢喜,在校内外传为佳话。坚持实行干部公示制和干部每学期末向全体教工述职制,是XX一中在干部管理上的重大措施。公示制度增加了干部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对教工来说,增进了与干部的了解,沟通了干群关系,消除了误解。每学期末XXX同志组织召开全体教工会上,让全体干部面向全体教工述职,通报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表明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决心,每次提拔干部都是任职前公示,接受教工监督,干部的工作让事实说话,让群众评判,任用重民意,奖惩看实绩,让教工明白,使干部清白。校长信箱、知心信箱、服务信箱是XX一中沟通领导与教工、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桥梁纽带。XXX同志责成政教处、办公室负责每周一开启,限时办结,对教工、学生提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定期在板报和回音壁上反馈,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XXX同志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培养。一外地教师来一中工作之初,由于水土不服,时常患病,有一次疼痛难忍,他知道后立即派车把患病教师送到医院,并派专人护理,直到病愈。XXX同志面向全体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挑起大梁,八年成为学科尖子”的“三五八”目标,鼓励他们培训进修,早日成才。XXX同志把教研经费看作是“生产性”投资,无论是哪方面的培训,只要有价值,XXX同志就全力支持,不但派人参加,并且派多人参加,让教师接受教学新知识,考试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他多次组织带领青年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他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青年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多看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素质。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2002年初XXX同志在全校召开的“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三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四爱”(爱教育事业、爱工作岗位、爱学生、爱一中)、“四转”(后勤围绕前勤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干部职工围绕师生转、全校围绕教学转)的具体要求,并规定“八不准”:不准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馈赠,不准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不准和学生家长进行带有功利性的交往,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推销教务处和年级部没有审定的材料,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乱收费、乱罚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XXX以其公平待人、刚正不阿的领导作风熏陶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所以XX一中才会出现校领导冒雨清除积水方便师生放学行走、办公室为教师送水和高考期间校领导带领教工用凉水冲刷楼体为考场降温等许许多多的新变化、新气象。
广大教职工看到领导成员的这种劲头,也干劲倍增,现在从早操到就寝,从上课到辅导,从备课到批发作业,都已成为教师们的自学行动,教书育人,素质第一的观念已在教职员工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XXX观念之六:人格就是力量
熟悉XXX的人都说:XXX校长为人诚实、正直;处事谦恭、宽厚。他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腔忠诚,实践着“三个代表”的精神,筑造起一座人格的灯塔,以平凡的行动带领XX一中人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以颇具特色的工作方式谱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92年校改时,13个建筑队战斗在工地上,整日车水马龙,任务相当艰巨。XXX以身作则,每天早五点到位,晚十点回家,累了不休息,病了照常工作。为了工作,家里的老人、家属、孩子患病时也时常顾不上照顾。XXX校长的家属在XX镇供销社工作,离家远工资又经常开不出,许多同志主动帮忙调整工作,每次都被XXX同志婉言谢绝;爱人抱怨说家是他的“不带饭店的饭馆。”就连孩子几次要他陪妈妈过上一个节日,他几次答应了却每次都失约。
可XXX却始终没有忘记同甘共苦的同志们:
张校长看到青年教师在校外赁房子,既加重了经济负担又对工作不便。张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拆迁、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修建第一幢教工宿舍楼。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亲自跑立项、跑资金,协调关系,终于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面积适中、坚固美观”的 4300平方米的宿舍楼,解决了45户教工的住房难问题,而他自己仍然住在学校的危房中。
为方便教职工生活,XXX同志提议修建了校内澡堂,成立校内理发室。中学街路面窄,师生行走不安全,他多次向县政府反映,多次协调,用诚心打动领导,得到了县里的支持,修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泥路,解决了在中山街行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XXX同志时常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一位青年教师家属患白血病,家庭经济困难,XXX同志把领到的工资送给他治病,并组织全体教职工捐款4000多元,送到他家中。老校长迟善顺无儿无女,瘫痪在床,XXX同志与有关部门协商将其远房孙子调到身边照顾其生活。迟校长病逝后,因其家庭情况特殊,张校长又召集校长办公会做出决议,其丧葬费和往年借款由学校负担,其家属除享受国家遗属补助外,学校每月补助生活费50元,直至最终,开创了全县关心老教工的先例。这些年,XX一中每年都要从外地招聘几十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他们远离家人,在异地工作,每逢中秋节之日,XXX同志总是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学校领导一班人和他们共渡节目,用欢声笑语驱散他们的思乡之情,用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们得到犹如亲人在身边的亲情。每年春节放假前,XXX同志总是安排办公室的同志提前为他们买好回家的车票,买好给其父母的慰问品,并送他们上火车。
XXX同志视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
早在1993年,他就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名额让给了老校长王者兰同志;
1994年他又把地区劳动模范的指标让给了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潘雷老师;
高考期间,东图书实验楼墙体晒蒸太热,进屋就是满身的汗水,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为了使参加高考学生的一个凉爽的考试环境,XXX带领学校其他领导牺牲午休时间,冒着酷署,自中午一时开始到考试前一小时手持水管冲刷楼体墙面并在考场内放置冰块,使考场降温,使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深受感动。
近几年,XX一中无论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还是校容校貌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都归功于XX一中有一个好校长、好带头人。他严于律已,廉洁勤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01年,正当学校大规模扩建时,他每天早上6点钟前到校工作,晚上十一、二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一向以硬汉子著称的XXX也病倒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连续输液七八天,每次都是在早晨和中午输。一次他正在输液,县里领导找他开会,他二话没说,拔下针头赶到会场,县领导看见他手臂上渗着血,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不碍事,没关系。十多年来,他为学校引进资金、实物折合人民币达上千万元,按学校和县奖励规定,他就提成上百万元,但他一分也没有要,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工分发福利。…… 他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轻,在XXX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只有不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超群的职业魅力
XX一中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漫步在校园,幢幢高楼林立,宽畅的林阴大道,处处散发着泌人的芳香。一幅幅公益宣传栏,巨大的孔子石雕像,长长的阅报栏,各具特色的板报、楼体上的大幅标语无不滋润着育人圣地的文化气息。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作为一中领航人的XXX校长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多次在全体教职工说:“同志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已经到顶峰了,学校的顶峰永远不存在。因为顶峰往往是衰落的开始。大家都看到有些企业,曾几何时,是何等红火,但是几年光景便大幅度滑坡,这样的教训我们可要牢牢地汲取啊!”
在一次全体教职工会上,XXX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这几年,我们盖了很多楼,修整了校园,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但是装备好的学校,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叫‘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切都要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子孙后代的幸福。”
采访中,XXX校长反复对我们讲:当校长这么多年了,自己的胆子有时很大很大,有时却很小很小,老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其实这正是你的性格。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XX一中的腾飞,你倾注了全部精力,而为了XX一中的明天,为了成千上万孩子的明天,你又事无俱细,百般思量,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
结构主义哲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第一原则”: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的情境中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那么,作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校改工作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多项殊荣于一身的XXX,其优秀之意,不单是他本人做了许多常人不敢想、不能做的事,更重要的是他处理好了许多事情之间的关系,并把自己头脑中科学的思想化成全校师生统一的思想行动。
有人说,人格有三种力量,意志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三股力量在XXX的身上都有,而且很足。
改革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永远进行物质的行动。XXX实践着,也做到了,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
一杯茶,一支烟,一次诚挚的交流,一种充满生命激情的超越。一次晤谈就是一次人生底牌的翻阅,你可以了解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荡,你同样可以悟出他人的勇攀事业巅峰的那份独行千里的豪情与坚韧。
坐在面前的XXX,言语厚重,逻辑缜密,听他侃侃而谈,我晓得了他胸中不仅装着全体教职工的衣食住行,还装着全县人民的希望,他以自己朴实无华的行为,默默实践着“三个代表”精神,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筑就一座座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采访即将结束,XXX校长陪我们一同漫步在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散发出迷人的荧光。张校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讲解每一条路、每一幢楼的来历。是啊,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在这里,这校园里洒下他多少汗水,承载着他多少太阳般炽热、月亮般晶莹的梦啊。
柔和的灯光照在XXX校长身上。望着夜幕中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猛然觉得,这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春蚕一样的奉献,黄牛一样的耕耘,白云一样的圣洁。他们平凡,走到大街上,你也许并不认识他们;他们真诚,和你第一面就会成为挚友。在他们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之魄。不知不觉中一句古诗涌上心头: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
第四篇:中学校长优秀个人事迹[范文模版]
中学 校长优秀个人事迹 XXX,男,汉族,中共 D 员,出生于 1973 年 07 月,大学本科学历,19XX 年 07 月中 Y 广播电视大学师范生物专业毕业,19XX 年 08月参加工作,19XX 年 08 月至 20XX 年 08 月在 XXX 市凤山中学任教,担任过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工作。20XX 年 8 月至 20XX 年11 月在 XXX 市龙昌中学任教,担任校长工作。20XX 年 11 月至今,在XXX 市第四中学任教,担任校长工作。
“小伙子,你的头发该剪了”“同学,快把校服拉链拉好....”早上 7点,在 XXX 市第四中学校大门处,总有一个身影穿梭于进校学生的队伍中,这个时间是他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老师上班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习以为常。他就是 XXX 市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XXX。
在经历了生物教师、学生任指导教师、班主任、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岗位的考验和历练,担任校长工作 10 多年来,现在已成长为 XXX 市、XX 州知名的中学校长,还是 XX 省第一批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岗位的变换和跃升,见证了他尽职尽责、执着追求、辛勤耕耘的艰辛和卓越,谱写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的壮志情怀。22 多年来,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默默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XX 年 11 月他接受组织安排,从担任连续三年获 XX 州乡镇中学教学质量一等奖的龙昌中学校长调任 XXX 四中校长,职位没有变化,但面临的困难确不少,当时他这样说:“作为一名 GCD 员,就是要勇
担使命,奋勇当先,组织需要我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阵地!” 来到 XXX 四中,面对教师队伍缺乏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校口碑不佳的境地,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抓教学管理,怎样提升教育质量是摆在他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转作风,成为了他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在经过短暂的过渡后,立即对校班子成员进行优化,从会议精简,到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再到行政领导放下身段,摆正心态从学校管理者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角色转变,让老师和学生对这个“空降”校长不得不另眼相看。
“学生要想学得好,学校要必须保证他们“吃好”和“住好。”杨校长的第二件事就是抓学生食堂管理,每天对食材选购、饭菜烹饪都亲自过问,和学生一起用餐,确保饭菜的口感,保障学生吃有营养,学有力量。冬天,在教学楼每层装姜开水桶,为每一个班,每一个教师办公室配发感冒药,有效减少了感冒现象的发生,学生们棒着热呼呼的姜开水,暖在了手上,淌在了心里,也淌进了每一位老师、家长的心中。就这样,从一点点小事做起,始终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心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他的引领带动下,全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执行力,落实力显著增强。
20XX 年春节前夕,新 G 肺炎病 DU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华大地,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 月 27 日,接到上级要求学校做好新 GF 炎疫情防控通知的第一天,他立即组织召开四中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对全校 149 名教职工、2211 名学生、6633 名学生家长等疫情期间隔离工作进行精准部署,全体教师纷纷响应,积极参与
到高速路口值守、小区值守、学校值班、学生家长信息摸排等。XXX四中有 3 名教师的子女在武汉就读大学,年前已经返回 XXX,在 XXX校长关心和安抚下,积极配合隔离和检查,28 天过去了,当拿到核酸检查结果正常时,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杨校长报告平安,三个家庭热泪盈眶,相拥而泣。正是四中人强大的凝聚力,执行力、落实力,树立起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定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教育力量。
连续 50 多天的工作,家中年迈孤独的母亲成为了他心中唯一的愧欠,每每说起,他都表示,“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
正是有这样无私奉献,敢于当先,创新谋发展的精神让四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20XX 年获得 XX 州中考教学质量三等奖;20XX 年四中高中和初中男女子足球均获得全市第三名;20XX年中考获得XX州101所乡镇学校前 10 名;20XX 年年终考核获得一等奖等好成绩。学校还培养了州级骨干教师 5 名、市级骨干教师 7 名,在市、州、省各项比赛中斩获 30 多个不同奖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 XXX 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22 年风雨沧桑,XXX 依然初心不改。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第五篇:中学校长20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2011-2012学年即将过去。首先,请接受我真心的感谢,感谢全校同仁一年来为学校的发展、工作的推进、学生的进步、特色的创建给予的全心关注、真心投入和用心付出,也感谢这个集体、这个团队、全校每一位教工给予我的理解、宽怀、支持、合作和力量。
共同的追求,凝聚的力量,合作的智慧,使这一学年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育事业,在教育局的正确引领下,能稳步推进、健康向荣、成果丰实。
现在向大家报告这一年来的工作和思考,请评议。
第一、确定目标、规划发展
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太慈中学经过近几年的卧薪尝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同步发展。但基础依然薄弱、生源不优、环境不好的现实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我和我的团队在接下重担后,认真分析学校的新情况、新起点、规划好学校发展的路线图:确立了打造农村优质教育、创建农村标准化的示范初中、办太慈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远景目标;制定了“以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第一年(这一学年)的奋斗目标:管理精细化,质量稳中升,发展上台阶,特色有创建。这一年我们就是围绕这个目标,以管理、质量、发展、特色这四个抓手,抓实学校各项工作。
第二、规范办学、依法治校
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不搞加班加点,节假日一律不补课;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的收费政策和收费公示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支教管理、岗位管理、考核、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等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使得管理落实到位,工作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更加有保障。
第三、创新管理,精细举措
学生管理永远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是初中学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这一学年,我们强化并细化了学生管理工作:走读生入校签到、出校点名,寄宿生就寝巡查点名;实行学生在校24小时无缝隙管理;实施由德育处——班主任为主线和校团委——学生会——班团支部为副线的双线互补的管理模式,各有重心、各有方式,有力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卫生分班分片,按时清理,学生会每天自查自评,形成定规;成立青年志愿者队,弘扬雷锋精神,自觉助人服务;密切家校联系,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成立校园广播站,每天两次播音,播报校内班级新闻,倡导校园新风尚。通过这些举措的推行,纯正了校风,加强了文明修养,促成了良好习惯的形成,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使校园生活充满无限乐趣和青春活力。
第四、文化建设,提升品位
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一年我们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努力培植太中精神,关注身边的优秀教工,挖掘其高尚品质,凝炼出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合作的太中精神,来引领和感召每一个教工;二是打造好文化载体,通过设计校徽、编印校报、开通校园广播,定时更新校园文化长廊,有力充实了校园文化内涵;三是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大力倡导班级励志文化墙建设,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和受益者,我班墙壁我设计,我班文化我创造,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很好的激发。四是开展感动太中六爱之星、优秀教工、优秀班主任的评选表彰活动,感动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工人,也感动着每一个家长,感动着整个校园。在感动中,我们感受到学校的进步和发展,也深切体会到身为太中人的光荣和责任。
第五、有效课堂,初显成效
这一年,我们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扎扎实实实施行有效课堂第二阶段实验工作,是在重模仿的第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入推进,做到定模式创特色有实效。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备课流程,编制了特色的导学案,确定了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观摩上,教师的任何一节课都是公开的,各教室后门上课期间必须是敞开的,欢迎随时推门观摩。成立巡导考评组,每节课均有专人到各班进行考课评课。对于有效课堂开展实施不好的教师,及时进行谈话,分析原因进行整改。为了开拓视野,提升有效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今年四月份组织24人次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取经学习;五月份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开放展示活动,展示了初一初二10个班30节课,邀请了县教研室领导专家以及兄弟学校同仁50余人来校观摩指导,赢得了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第六、六爱教育,形成特色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我们从爱的教育出发,选择六个着力点,大力开展六爱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这是贯穿一学年的德育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等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分别设立“自强不息之星”、“勤奋好学之星”、“阳光魅力之星”、“爱校守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尊师文明之星”。从个人自评、小组推荐、班级评选、年级部再评、组委会审核确定等程序评选出本在“六爱”教育开展实施以来的感动太中六爱之星10人,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倡导真善美的热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七、初三教学,齐抓共管
我们举全校之力,投入中考备考,集教师之智,优化中考备考,分层次召开中考复习备考会;建立班级、教师工作责任制,目标到班,任务到人,班子成员分到各班,形成浓厚的备考氛围和教学合力;为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召开迎中考百日动员誓师大会;按月分班举行班级教导会,确立阶段目标,分析班情学情,及时总结问题,研究整改措施;班主任全程管理,全面辅导,全心服务,全力以赴,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次考试、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服务工作。中职春招,多管齐下,做细工作,真情沟通,做通家长思想,赢得家长信赖,取得超额完成指标达117%全县第五的成绩。
第八、校园和谐,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这一学年,我们以尊重教师为前提,尊重每一个教工,依法建立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尊重和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教工民主评议学校班子,组织教工修订学校制度,组织教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在工作中,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增强与教师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使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个体需求得到合理满足。在生活上,关心教师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革食堂管理,实行午餐补贴,保证提供每一个教工免费午餐;关心教工健康,组织全体教工到安庆市立医院体检。深入了解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对生病和家庭困难的教工,学校及时探望,给予帮助,让老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九、抓实安全,师生平安
安全是学校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编制了安全管理网,筑牢了安全防护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和预案;成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行安全各班天天自查,处室月月排查,学校定期大查;警校联手,出击网吧,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防地震、防溺水、防雷电、防中毒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实施了两次防震应急避险逃生演练;加强值班管理,人员进出登记、午休执勤点名、晚上督寝签到等,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接送走读生车辆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学生安全。安全工作我们常融于事、常抓在手、常说于口,丝毫没有懈怠,使得没有任何一丁点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果说,这一年自己在任期上做了一些工作,确实能发生一些影响和作用,我清醒地懂得,那是一种集体的智慧、融合的力量和众志成城的光辉。我时刻提醒自己,:领导即服务,管理即责任。校长是一校之魂,他的职业修养,他的待人处事,工作作风和创业精神,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百姓的口碑。为此,我始终心系学校事业发展,情系教师专业成长,爱系学生素质提升,利系家长理想达成,搞好一所学校需要学校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而做坏一所学校只需校长一个人就绰绰有余。
同志们,这一学年,是我们共同奋斗的一年、共同发展和共同收获的一年,也是我和同事们共同分享成功、享受教育的一年。然而,我也十分清醒。清醒我们承载的期望和压力,清醒我们面对的困难和希望,清醒我们遇到的挑战和超越。更清醒自己工作的欠缺与不足。
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学校工作每一天也都是崭新的。面对望江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我们坚信:太慈中学将站在新的高度,实现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