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特殊学生“双学籍”管理的思考——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特殊学生“双学籍”管理的思考
---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残疾人在完成业务教育以后学习专业技能,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如何办好特教班,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在义务教育阶段,像北京等地区开展“双学籍”的管理办法,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可否探讨联合开展“双学籍”管理办法。作为职业学校,有专业背景,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教育背景,而特殊学校有教育背景(含特教资源),但是缺少专业背景,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如果两类学校合作开展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双学籍”制度,将有效的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两类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两类学校的优劣势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在开办特教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在参观特殊学校时,同样体会到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时的困难。两类学校各有特色,优劣势也很明显。特殊学校的优势:学校有特殊教育办学的经验,有一套成熟的、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有校本教材和课程改革,有专业的特教场所、设施设备,有特教背景的教师团队。
特殊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专业教育的背景,学校的专业设备简单。
职业学校的优势:有较好的专业设施设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学校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学生实习、就业资源比较丰富。
职业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背景,学校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学校缺少特殊教育的资源环境。
二、“双学籍”管理的办法
1、组织报名和联系对应专业的学校
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学生在特殊学校(专业机构)的引导下,申请职业学校的学习,特殊学生(专业机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专业选择的建议,组织学生选报相关专业。特殊学校将学生专业选择整理好,与市内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联系,一个专业对应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既是特殊学校学生,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双方签订共同管理的协议,实行“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平时主要活动可以放在特殊学校,也可以放在职业学校,就像德国“双元制”教育一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双学籍”管理的好处可以使双方学校明确各自的责任,教育这些学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两类学校的资源,发挥各自学校的长处,减少投入,提高办学的效率。
2、实施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有经验,很多学生义务教育一直在一个学校或有相对固定的老师辅导,教师、学校都对学生了解(随班就读学生也是一样),比如学生的个性、身体状态、喜好,对他们继续选择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是含有帮助的。学生的基础课程(生活教育、康复教育)由特殊教育学校完成。
专业教学由职业学校完成。上课可采用固定的学习时间在一个学校,如周一、三、五在特殊学校,周二、四在职业学校;如果特殊学校有专业设施设备,也可以是职业学校派教师到特殊学校上课;还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如一个月、三个月,组织学生来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或实习。
学生管理上,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在特殊学校学习时有班主任,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也有班主任,两校班主任定期交流学生情况,及时通报学生状态。学生的档案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完成,鉴于特殊学校的专业性,建议以特殊学校班主任为主。
三、思考
在特教高研班集中学习的过程中,各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办好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如何扬长避短,办出特色,办出效果。在学习参观和交流中,大家相互启发,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两类学校的合作,“双学籍”的管理办法,在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起步阶段也许是一个好办法。首先,它能避开学校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大家的信心,坚定家长、学生的选择。其次,在合作磨合过程中,两校积累经验,相互帮助,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发展,借鉴特殊学校的办学经验,逐步摸索特殊教育的规律,为以后办好融合教育下的随班就读或特殊教育班创造条件。
第二篇:关于联合开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沟通课题研究的协议书
关于联合开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沟通”课题研究的协议书
甲方:通州市农业综合技术学校
乙方:
为密切初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联系,共同研究探讨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甲乙双方经协商,就联合开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沟通”课题研究达成如下协议:
一、课题研究时间第一阶段为2004年4月—2006年9月。
二、甲乙双方互派教研骨干组成课题组,甲、乙双方各选派联络
员一名,甲方联络员为,乙方联络员为。
三、甲乙双方共同负责课题立项、申报、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共同负责课题的推进。
四、甲乙双方跟踪、调查、研究的对象为乙方通过提前录取升入甲方报到注册上课的学生,跟踪研究周期为自学生提前录取到就业后。
五、课题研究经费由甲、乙双方各自承担。鉴于乙方研究经费不足,甲方给予适当资助。
1、资助标准为:每个提前招生的学生资助400元。
2、资助经费总额以2004年9月1日乙方实际到甲方上课的学生数为准,经费到位时间为2004年9月10前。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甲方:通州市农业综合技术学校(盖章)乙方:(盖章)
联络员:(签字)联络员:(签字)
签订日期:2004年 4 月 18日
第三篇:3.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管理系统_用户使用报告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管理系统
用户使用报告
各位领导:
我校委托北京联合永道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永道)建设开发的学生管理系统与2014年4月份上线运行、经过三个月的运行,目前系统运行正常,整体运行情况如下:
学生系统共包含十个子系统,目前所有模块均已在四个校区推广使用,系统使用情况正常。
学生系统目前学生共计登录8753次,教师登录2126次,学生登录总人数1862人覆盖全校学生人数82.3%,班主任教师登录87人,覆盖德育系统教师领导人数99%。系统使用过程中向四校区师生发起两轮使用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联合永道公司进行了调整改进。
系统目前整体使用情况良好。系统运行稳定,系统在我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推进作用。我们对联合永道所负责承担和开发的学生管理系统在功能及应用方面均表示认可。
希望联合永道(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一步发挥在教育行业及高职院校建设方面的研究,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继续努力!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2014年7月
第四篇:陶行知生活课程理论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特殊教概要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中国传统的教育和西化教育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更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论;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作为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理论,由于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重视”:一是重视课程内容的社会生活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二是重视课程对象,即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重视儿童的活动,强调做中学。陶行知的这种课程思想称之为生活课程理论。
一、传统课程的三大弊端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是:教人用脑不用手、理论与实际脱离、读书与生活脱离、说的与做的脱离、学的与用的脱离。反映到课程上,就是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实际、不符合生活实际、不符合个人生活的需要、不符合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在批判传统教材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并给出了编写生活课程的“五大原则”,鉴于生活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核心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与和谐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陶行知先生生活课程理论的“五大原则”来引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用生活课程理论的“五大原则”引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指示我们说: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教学做合一指示我们说:做什么享用什么书。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意思就是说要为“用”而编书,为“用”而读书。部颁、省颁计划、大纲、教材往往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灵活性的特点,更不太适合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所以,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之体现职业教育和残疾学生特点。
(一)社会、个人及生活事业本体需要的原则。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活的国民的场所,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校教学就应该满足社会的种种需要。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很少有专用的职业教育教材,所采用的职业教育教材不能较好的适应残疾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将来个人社会工作生活的具体需要,所以需要特殊教育学校要考虑到残疾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将来事业工作可能的需要,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把握好残疾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纳入到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之中去,有的放矢的开发适合残疾学生谋生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
(二)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的原则。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社会实际生活主要有五种,即: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社会改造的生活。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开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时,必须以残疾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五种生活可以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弱化社会改造的生活,强化健康的生活和劳动的生活,使残疾学生适应社会和能够促进他们个人发展的内容。
(三)“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的原则。这种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优先的原则,指导我们在开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时,一定要考虑哪些职业技能才是残疾学生将来谋生所迫切需要的。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不断的反问自己,哪些职业技能才是残疾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需要优先掌握的,并且要考虑哪些内容是最需要的,哪些内容是次需要的。
第五篇:转发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
粤教职[2001]55号
转发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教委)、顺德市教育局,省直办学部门:
现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通知》(教职成[2001]7号)转发给你们,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力度的重要举措,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各地教育部门应按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在学历教育招生上取消年龄限制,简化入学手续,求学者凭初中毕业证书、普通高中毕(结)业证书注册入学,可以实行一年春秋两季招生。招生办法由学校及省招生部门制定。
三、在教学管理上,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他们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教学组织上,以单独编班组织教学为主,以部分时间制和业余学习为主,尽可能方便他们完成学业。对于已经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且要求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人员,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财政、商贸、旅游等社会公共事业类专业的学习时间以 1年为宜,工农医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习时间以1.5年为宜。
四、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定职业教育
和培训的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用适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设定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期满、修完规定学分或培训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者,学校应按有关规定,发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等级鉴定,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有何建议和问题,请及时报我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主题词:职业教育农村
抄送:省属中专学校
培训转发广东省教育厅 二OO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