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上——考试题答案
1、简答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
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形成阅读能 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培养学生的阅 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欣赏课 文的“亮采点”,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1、教学情境和激趣导入新课 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在教学《祝福》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春 光明媚,充满活力,可祥林嫂就怎么没有呢?由此激发学生急于读下去探个究竟的兴趣。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因此有效调控课堂气氛,能够 推动课堂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解《人们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我借助了多媒体,插播了有关解放军渡江的影片图像,再展 示当时雄伟壮观的场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 课文的理解。
3、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当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非常广泛,如果随心所欲由学生随便阅读,学生就分不出 侧重点,达不到阅读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可读性强、对学生有 帮助的材料。如帮助他们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科普作品和一些历史文化等读 物,以此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指导性阅读 阅读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泛读、精读和复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泛读是阅读的第一步,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到整体感知,这是阅读 的起点,它包括阅读课文提示、注释内容等;精读是在泛读基础上的提高,要求学生全 文精读,对重点难理解的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找出难理解的地方,进行仔细揣摩;复读是对精读的深化。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深刻理解作品的 内容。这样,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品味中逐步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让人 一辈子受益无穷;坏习惯让人一辈子祸患无穷。《吕叔湘论语教学》一书中指出: “语文 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1、培养每日读书的习惯。教师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强化阅读教学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任务,引 导学生充分利用起床、午休、睡前时间争分夺秒读,在课前、课后时间见缝插针读。每 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充 分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使学生感到一天没读书,生活中就像缺少了什么似的。久而久 之,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更不能不动笔墨。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 不读书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 内容分别用圈、点、勾、划作记号及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 在笔记本上,仔细地研究思考,从中悟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熟练掌握并积累精彩语句片段,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效果。
3、养成有序阅读习惯 学习一篇课文,都需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 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教 师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的阅读习惯。如教学《驿路梨 花》时,首先应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写了什么,教师可布置一下与习题进行引导:(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还刻画了哪些人?(2)课题为何取名“驿路梨花”?
(3)故事情 节怎样?(4)找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语句或段落,并体会它们对表现 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4、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
有问题就查工具书的习惯。不能望文生义,不能凭想当 然,也不能依赖别人。教师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查找方法,无论是在时文拓展还是古文 拓展阅读中,都能得心应手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找到终身学习的途径。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其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 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既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也增长了知识。
5、培养善于发问的习惯 发问是课堂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能发问,就说明他动脑进行了 思考,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学生能 否在阅读中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了一种考察学生阅读能力 的一个重要标准。
6、培养善于捕捉信息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通 常情况下,课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课文后都有配套习题,这些都为我们理解课文提供 了重要信息,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课后习题,要求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 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言信息。例如,捕捉 文中的字眼,捕捉文中反复出现的语言信息,捕捉前后呼应的语言信息。教师在教学中 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捕捉课文前、课文中和课文后的语言信息,并使学生养成习惯,这将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总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养成,并且终生受用。
2、案例题: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某篇课文的设计为例,谈谈自己从哪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思维训练?
答:
(一)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
当学生懒于思索、不善思索、发现不了疑点时,教师若不向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探索的兴趣,而要求学生去思考,那是徒劳无益的。老师向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有下面4种。
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关键处、易错处、困惑处。教师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如有的教师教《孔雀东南飞》,故意提出这样的疑问:刘兰芝与焦仲卿,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这样死,值得吗?这个问题就提得好,因为这是从诗中两个主人公性格和全诗主题这一关键处设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并由此激出一些新的疑来,如:“他们二人私奔行不行?”“他们二人起来抗争行不行?”当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得出焦仲卿、刘兰芝非死不可、别无选择的结论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这番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力,为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指点了门径。经常这样,学生就会逐渐领悟到怎样通过思维抓住要害,发现疑难,解决问题。
第二,于无疑处求疑。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丰富的思想、深沉的感情却被十分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包容。这些看似无疑却有疑的地方,往往不惹学生瞩目,他们对这些地方不屑一顾,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满足感。针对这些地方,教师就要通过质疑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出其不意地引起他们的思考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开掘。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一句“那雪下得正紧”,阅读时,学生容易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教师则应抓住句中的一个“紧”字质疑。这个“紧”字看似寻常,却得到不少名家的赞赏。金圣叹说,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说:一个“紧”字,富有神韵;周先慎先生说,一个“紧”字,凝炼厚重,惜墨如金。这是为什么?通过思考议论,学生体会到:这一个“紧”字,大有深意,它既是指雪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猛,越来越不松劲,一句话,越来越紧,又是指
故事情节发展很吃紧,它预示了在大风雪的背后,一场迫害林冲的阴谋活动正在紧张进行,使读者不能不为林冲的处境感到心紧。正因为雪下得紧,草料场才会坍塌,林冲才会去山神庙避风雪,也才有可能无意中从陆虞侯、富安的对话里知道高俅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的狠毒用心,从而怒火中烧,杀死仇人,在大风雪中逼上梁山。一个“紧”字是在蓄势,最后是势不可挡。因此,说一个“紧”字境界全出、富有神韵、凝练厚重、惜墨如金,是当之无愧的。这就是于无疑处求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看似平淡无奇、无啥钻研头的语句中领会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体会到读书要仔细认真,多思精思。
第三,挑起矛盾,借以质疑。所谓挑起矛盾,是指引导学生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课文,故意去拈过拿错,抓住那些貌似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引起思索,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可设一问:既称之为“死海”,为什么又说它“不死”,岂非自相矛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钻研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议论,在议论中争辩,在争辩中求得共识。原来,这里是用同一个“死”字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死海”的“死”是指海中没有生命存在,“不死”是指“死海”海水咸度高,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人在水里不必担心会被淹死。此外,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发展旅游业,利用海水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资源发展工业,使死海“出现了不少生气”,这就是死海不死的含义。学生在深究这看似矛盾的问题时,不仅释了题,更重要的是弄清了死海的特点和功能,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四,抓住分歧点质疑。学生对同一问题理解不尽一致,由理解不同而引起争论,这种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在感知矛盾过程中,知识和思维的差异。通过争论,辨清是非,学生会对问题发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容易引起学生意见分歧的地方质疑,定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有的教师在教《愚公移山》时,提出了“愚公笨不笨”的问题。学生明显地分为“笨派”与“不笨派”,大家各执一端,热烈争论。这位老师要求争论双方从文章里找根据,以理服人。结果,学生通过“愚公痛感迂塞之苦”、“确知移山之利”、“深明不移之弊”三方面论证了愚公不愚。可见,抓住学生不同理解的争论,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以上是教师向学生质疑问难。一个个提向学生的问题,反映出教师钻研课文和了解学生的程度,体现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也表现出教师自身的智力素养。如果提的问题不分主次,琐碎拉杂,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思维习惯,他们的思路就容易敏琐而杂乱,分析就会抓不住主要矛盾。
(二)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明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也是从起疑开始。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打破思维平静,从而使学习深入,使智力得到开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就会提高质疑的自觉性。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有质疑的机会。比如利用早自习教师在教室巡回,让学生向教师质疑。也可要求学生将疑点写到纸条上交给教师,教师将疑点梳成辫子,就如何解疑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并作答题示范,其余问题暂不作答,留给学生思考。对于质疑有质量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以提高质疑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也许只能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是书上现成的思考题,教师不要流露瞧不起的神色,应通过启发,让他们逐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提出的怪问、傻问,教师应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挖苦讽刺。总之,只要我们能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差生,也能在不断提出“为什么”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3、论述题:结合所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谈谈对语文教学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
答:时光荏苒,到2009年7月,新课程改革即将走完她的第一个轮回。这次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传统语文教学曾一度走入“工具”的“迷圈”,忽略了教学中的人文内涵,琐碎的文章分析、乏味的题型训练,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基本的兴趣。新课改以后,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人文性,课堂自由散漫,表面上气氛热闹,但语文课却没有了“语文的味道”。有的教师不是在人文内涵上不分青红皂白的“深挖探究”,就是脱离文本的拓展与延伸,甚至成了“天马行空式”的随意发挥,“非语文化和泛语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现象比较严重。
有人说:“我们的语文要回家。”有人说:“语文又开始到退回原点的简单回归。”„„“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我们真不知道,这里的“回家”是回哪里?也不知道,这里的“本色”指的是什么“颜色”?更不知道,这里的“原点”到底“归真”到何处?
一、我们要清楚《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程”的定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就已经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清楚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用的是“统一”,而不是“结合”,这明确地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犹如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视觉”上的偏差;又如一张纸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体。我们不能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看成相互平行的两个东西,它们是互为因果,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统一的整体。因此,“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
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这看起来是在进行工具性的训练(如果硬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分开来说),但学生在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的同时,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阐发和接受了所读文章的人文因素。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掌握、运用得越好,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就越能完美地表达。因此,不能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如果课堂给人这样的‘感觉’,那一定是指那些过分的空口说教或旁征博引,但空口说教讲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角戏。只有学生自身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人文力量,才是真正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体现在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别人能代替的──哪怕是老师。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不把语言文字学好,就很难悟出其中人文的奥妙。所以我历来主张‘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重视了对语言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探究,语言中蕴含的人文因素自然在读者的头脑中渗透、溶化,变成读者自己的人文情怀。返璞归真是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还其本色,并不是只注重所谓的工具性,不是要回到‘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狭隘道路上。”支玉恒老师的这段话,也很好地诠释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这种水乳交融的辩证关系。
二、我们要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是呀,新课改已经走过一轮,对于大多数老师似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回答凤凰语文网的网友提问时说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要平衡。人文性和工具性
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两者融汇贯通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互补的、动态的。在语文性质中,“工具性”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是语文性质的全部,因为“工具性”本身并不能明确表达语文教学的价值内涵和价值方向,而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多元内涵又是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时界定分明,有时工具问题往往也是人文问题。如在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谈谈语言的精妙,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教学《太阳》一文时,由于《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人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样的课文应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发想象力,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侧重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这一层面。但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恰恰又是两者的水乳交融。所以,语文教学把握工具性、人文性时,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所谓动态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处理两者的统一、如前所述,语言与技巧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思想。显而易见,两者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再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作文语言欠妥,有的学生作文立意不深,教师在指导学生加工语言时就要更多地体现工具性,讲讲语言表达的技巧;在指导学生确定主旨时,则要突出强调人文性,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假如语文教育研究需要严格划分的话,“写什么”应属人文问题,“如何写”则基本属于工具问题。这里所谈因文、因人指导的做法,意在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在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时,其侧重点及采用的方式应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要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应杜绝一种倾向:折中处理两者的关系。不管是对以语言精美见长的课文,还是对以思想深刻见长的课文,一律都讲一点关于工具性、人文性的问题,结果流于泛泛而谈,工具的问题没有讲透,人文的问题也没有说清,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特色和深度,学生也感到语文学习索然无味。杜绝以上不良教学倾向,就要根据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去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把握好处理两者关系的分寸。这就要根据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于语言文字的特点,注重教学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学生首先了解的是体现“人文性”的内容,而要掌握这门语言工具,则必须进一步学习、体会文字的精美和结构的精巧,并加之日积月累的语言储备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一旦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才能找到并熟练使用语言工具。同样,教师指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时,要让学生亲身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情趣、价值,让学生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领略人生的崇高境界。经过这种指导和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才能得到和谐发展,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里所举的“体会、体验,揣摩、品味,感悟、领略”等行为动词,实际上蕴含着语文教与学的一些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内涵,并采用符合语文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方式,就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几点困惑
第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在描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时,一笔带过,不够具体,且没有操作性,能否在修改《标准》时给予这方面的关注呢?
第二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对于“语文课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依然模
糊,教学设计时不能准确把握,怎样尽快地掌握“要领”呢?
第二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考试题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考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
___
姓名_____________
_____
得分_____
___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每空0.5分)(共计22.5分)诘问()
杀戮()
拂晓()
琐屑()
()
溃退()
穿梭()
掳掠()
奔丧()()
辟头()
荒僻()
蹿跃()
壬戌()
()
惶恐()
跋涉()
孤孀()
吆喝()
()
攥紧()
船楫()
箬篷()
噩耗()
()
罔不()
垂髫()
地窖()
绥靖
()
()
篆章()
凹凼()
举箸()
噩耗()()
簌簌()
黏性()
叹惋()
唏嘘()()
差使()
阌乡()
针灸()
隐逸()()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处0.5分)(共计20分)tuí()唐
狼jí()
箱qiè()
kuì
zuò()()
zhì()笨
阻è
()
烦zào()
gān
gà
()()
yào()子
寒jìn()
取dì()
pī
lì
()
()
zè()歪
惊hài()
吊yàn()
chuāng
bā
()()
fù()闲
荒miù()
肃mù()
pán
shān()()
xiè()玩
瓦lì()
焦zhuó()
kū
lóu()()
hē()斥
震sǒng()
交xiè()
diān
pèi()()
zāng()物
制cái()
眼yì()
jì
liǎng()()
三、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词组成成语。
(每处1分)(共计9分)()重其事
转弯()角
张皇失()
()东击西
眼花()乱
情有可()
世外桃()
穷愁()倒
无人问()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
(每空1分,共10分)1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2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3事物要适应自然的选择。()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5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6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
7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8伟大的功绩。()
9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定适宜的办法。()
10微小而不值得一提。()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每处1分)(共计41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2、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
3、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
4、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6、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
8、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10、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
11、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
12、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1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
1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16、___
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17、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船头坐三人,______
______
______,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19、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
20、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21、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
22、《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23、《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5、《望岳》中写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26、杜甫《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常识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伟大的家、家、家,家,书法家。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
》之一《
》,之二《
》。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作者,原名,字豫才,伟大的现代
家、家、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作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信客》作者,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
》。
7《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
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原名,字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
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
》、《
》、《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字,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0《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字子美,自称,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
》、《
》、《
》)“三别”(《
》、《
》、《
》)《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七、课外知识选择题:(每题0.5分,共2.5分)
1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选出对文中的四个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
三顾茅庐
B
三气周瑜
C
桃园三结义
D
三打祝家庄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
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
4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海明威 B、马克•吐温
C、杰克•伦敦 D、狄更斯
第三篇:台湾初中语文考试题
传说这是台湾某中学三年级国文科单元测试的选择题以及教师点评。台湾国中三年级,基本上就是大陆的初三吧。因为很有味道,所以就从书上摘下来了,嗯嗯··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外地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色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荷花
答案:D,因为其他都是正常现象。注: 三更画舫穿藕花(三更半夜仍有装饰华丽的船在荷花丛中穿梭着)
2.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 B.刘侠 C.潘希珍 D.彭端淑
答案:D,他是男的。
3.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A.《论语》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 C.《老人与海》读后感 D.《世说新语》读后感
答案:A,因为能把《论语》当小说读的学生,应该向他“顶礼膜拜”,而不仅仅是摇头。4.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 B.鸿儒 C.鸱枭 D.昏鸦
答案:B,虽然大学者有时也会“鸟鸟”的,但那并不代表大学者就是鸟。5.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答案:A,曦者日光也。
6.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 B.打寒噤 C.打人!D.打蚊子
答案:B,虽然有时A和C也不用拍。
7.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叠相碰?
A.“攀”上月台 B.为子“祈祷” C.“抚掌”而笑 D.“揖”让而升
答案:A
8.下面哪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A.桥下之人犯跸 B.朱自清的父亲穿越火车铁轨
C.小明的爸爸酒后驾车 D.徐志摩骑自行车追逐夕阳
答案;D,在高速公路上骑就会了。
9.全校的大扫除时间,由下列4个人打扫的态度,可看出谁的个性最急躁? A.玉芳好整以暇地整理工具箱 B.启惠慢条斯理地扫着走廊
C.佑橙气急败坏地刷着厕所地板 D.建青从容不迫地擦着窗户
答案:C
10.为了帮同学复习期末考,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生难字词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让不太会发卷舌音的思源感到很困扰?
A.滑稽 B.佝偻 C.强聒 D.容赦
答案:D,试试看,真的很难念,rong she 11.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己知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请问慧禅一共可以获得多少稿费?
A.100 元 B.140元 C.200元 D.280元
答案:A,5言×4句×5元=100元。
12.信廷决定上高中后一定要加入学校最热门的国乐社。请问他在社团里,可以学到哪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A.胡琴 B.钢琴 C.小提琴 D.风琴
答案:A,认为BCD是国乐的请举手,教室后面有墙壁,手放下后自己去撞。
13.当贺毅写国文作业时,因为懒得翻课本,就直接拿有德的簿子来抄。在糊里糊涂照抄的情况下,请问下列哪一句话抄错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B.别号冰果室主人
C.曾参与戊戌变法 D.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学者
答案:B,有人念到大学了还会把饮冰室记成冰果室,所以不怪贺毅。
14.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 B.羽扇纶巾 C.拖鞋汗衫 D.云鬟花黄
答案:D。A祭典礼服,B诸葛亮专用,C邋遢男专用。
15.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属于:
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牡羊座 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金牛座 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 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
答案:C。A子路,B徽钦二帝,D那是段誉他爸。
第四篇:2013初中语文答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1分)书写要规范、正确。(错字不得分,书写不规范不整洁扣0.5分。)
2、(2分)nuèmiǎo酿、汲。
3、(3分每空0.5分)(1)、《野草》鲁迅
(2)、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波兰科学家诺贝尔
4、仿句(2分)略。不设唯一答案,句式相同,无错别字即可得分。
5、古诗文(8分)(1)山岛竦峙。(2)客路青山外,(3)绿杨阴里白沙堤。(4)夕阳西下,(5)似曾相识燕归来。(6)、从三个方面各写出一句,一句1分。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关于名著阅读:(共2分)(书写错误不得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二)阅读《春》的语段,回答17—21题。(11分)
17、(3分)多细密轻盈.18、(3分)新、美、力(答略,只要比喻恰当即可)
19、(1分)B。20、(1分)C。
21、(3分)静动物人近远。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2—26题。(10分)
22、(2分)bdca。
23、(2分)A。
24、(2分)象牙微雕(或“一粒米”、“米粒”)“我现在明白了„„而是一种精神”。
25、(2分)交代事件原委,升华文章主旨(意符即可)。
26、(2分)(只要是表示“执著”意思的词语均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7—31题(10分)
27、(2分)时间顺序(顺叙)如“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28、(2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对儿子坚定的盼望与思念。
29、(2分)父亲对儿子的爱。
30、(2分)反复渲染,突出父亲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
31、(2分)鼾声。
五、作文(50分)评分细则:
1、满分卷为50分。指在拟题,立意,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方面极具特色的奇文或美文。不要求完美无缺,致使满分卷空缺; 也不要随意放宽标准,出现过多满分卷。
2、一类卷:49——44分。基准分为46分。主旨突出,切合题意,结构严谨,文情并茂。注意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评为一类卷,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3、二类卷:43——37分,基准分为40分。主旨较明确,较有文采。
4、三类卷:36——30分,基准分为33分。主旨较明确,表达清楚。
5、四类卷:29分以下,基准分为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评分建议:
1、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酌情加1——3分,反之扣1——3分。
2、错别字,标点错误,酌情扣分(5分之内)。
3、不足500字的,酌情扣分。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7-8题,共4分)
7、(2分)(至少写出2条每多写一条加1分,加满2分为止)
(1)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2)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3)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4)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5)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8、(2分)小明半夜弹琴影响了我们休息。(类似的话也可)
三、综合实践及探究(9-11题,共6分)略
四、阅读分析(42分)
(一)阅读《童趣》回答12——16题(11分)
12、(2分)(1)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2)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13、(2分)昂首观之定神细视见二虫斗草间(任选其二即可。)...
14、(4分)(1)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虾蟆(列举其二即可)
(2)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意符即可)
15、(2分)(答案不唯一)
16、(1分)“强”通“僵”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1 页(共4页)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分)书写要规范、正确。(错字不得分,书写不规范不整洁扣0.5分。)
2、(2分)撑暇淳馨
3、(2分)C。
4、(2分)(1)(作比较)(2)(打比方)(3)(做诠释)(4)(举例子)
5、(2分)C。
6、(3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少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2)祥子:来自农村的青年,他原先是老实、健壮、坚韧,如同骆驼一般。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保尔:意志坚强,不屈服于命运,有顽强的毅力,有崇高的革命思想,是无产阶段革命英雄形象。(意近即可)
7、(8分)①门前流水尚能西!②江入大荒流。③会当凌绝顶,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⑤种豆南山下。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口语交际及运用(8——9题)(4分)
8、(2 分)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两句话各占1分,表述1分)9(2 分)【示例】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驻人间!(意近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及探究(6分)
10、(1)答案要点: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2分)
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言之成理即可。)(2分)
(2)答案要点:①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②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根据其结论分析合理即可)(2分)
四、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11—14题(10分)
11、(4分)念:想,考虑;遂: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只。
12、(4分)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2分)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二)阅读《老王》(节选)回答(14-18)题(11分)
14、(2分)不能。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15、(2分)“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16、(2分)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于人世了。)
17、(3分)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这里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18、(2分)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三)阅读《牵挂》(节选)回答(19-23)题(10分)
19、(2分)A心情郁闷B借酒浇愁C心有余悸D忐忑不安(各1分)
20、(2分)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21、(4分)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2分)以小见大。(2分)
22、(2分)“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分)“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1分)
23、(3分)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4——27题)。(9分)
24、(2分)A.风度姿态。B.同时实行,不相冲突。
25、(3分)A.记叙。B.说明。C.抒情。
26、(2分)列数字。
27、(2分)壮丽,雄伟。
五、作文(50分)评分细则:
1、满分卷为50分。指在拟题,立意,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方面极具特色的奇文或美文。不要求完美无缺,致使满分卷空缺; 也不要随意放宽标准,出现过多满分卷。
2、一类卷:49——44分。基准分为46分。主旨突出,切合题意,结构严谨,文情并茂。注意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评为一类卷,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3、二类卷:43——37分,基准分为40分。主旨较明确,较有文采。
4、三类卷:36——30分,基准分为33分。主旨较明确,表达清楚。
5、四类卷:29分以下,基准分为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评分建议:
1、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酌情加1——3分,反之扣1——3分。
2、错别字,标点错误,酌情扣分(5分之内)。
3、不足550字的,酌情扣分。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3分)轻盈融化骨髓。
2、(2分)B。
3、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康饮食(共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多答出一个要点加1分)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39分)
(一)阅读《故乡》回答(11——15题)(12分)
11、(3分)肖像描写。表现闰土饱经忧患,生活困苦的境况。
12、(2分)眼睛周围肿的通红。
13、(2分)“欢喜”因见到儿时的伙伴,“凄凉”生活的窘迫(巨大欺压)。
14、(2分)等级观念。
(3)为报倾城随太守,(4)可怜白发生(5)风住尘香花已尽。(6)塞下秋来风景异,15、(3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
4、(4分)(一个词1分,一种修辞方法2分)
示例: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能使你神清气爽。
5、答案:鲁达(鲁提辖)景阳冈智取生辰纲(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第一空填 “花和尚”不得分。)
(二)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回答(16—20题)(10分)
16、(2分)①会:适逢,恰巧遇到。②唱:同“倡”,倡导。
17、(2分)D。
18、(2分)(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19、(2分)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20、(2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三)阅读《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回答(21—25题)(11分)
21、(2分)主要观点: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22、(2分)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
23、(2分)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4、(3分)提示:成长的道路,充满亲情、友情,充满关爱、扶持,充满教育、帮助,我们要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才能春色长驻,风光无限!
25、(2分)开放性试题,如果自己做了感恩的事,就写实际做了的即可;如果没有做感恩的事,那么就把准备做的事写下来。可以是对家庭长辈的,可以是对老师的,还可以是对社会的。
二、口语交际与运用(6——7题)(共4分)
6、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意思相近即可)
7、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从这两个角度任何一方谈都可得分,但必须突出学习母语的重要性)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共6分)
8、答案要点:①绝大多数学生在饮食结构上存在误区。(或将垃圾食品作为自己的首选)②会影响身体健康。(共2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9、答案示例:青菜萝卜保健康(2分)
10、(2分)答案要点:① 称谓② 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③ 反对不良饮食④倡导健
事例略。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6—27题)(6分)
26、(3分)答案要点:地理情况渔业资源情况军事价值(战略意义)
评分标准: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核心词语为“地理”、“资源”“军事(或战略)”。
27、(共3分)“材料一”补充说明了钓鱼岛海底石油资源的情况;“材料二”印证了“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评分标准:共3分。材料一1分;材料二2分。
五、作文(50分)
评分细则:
1、满分卷为50分。指在拟题,立意,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方面极具特色的奇文或美文为不要求完美无缺,致使满分卷空缺; 也不要随意放宽标准,出现过多满分卷。
2、一类卷:49——44分。基准分为46分。主旨突出,切合题意,结构严谨,文情并茂。注意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评为一类卷,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3、二类卷:43——37分,基准分为40分。主旨较明确,较有文采。
4、三类卷:36——30分,基准分为33分。主旨较明确,表达清楚。
5、四类卷:29分以下,基准分为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评分建议:
1、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酌情加1——3分,反之扣1——3分。
2、错别字,标点错误,酌情扣分(5分之内)。
3、不足600字的,酌情扣分。
第五篇:大学上实用写作考试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部应用文集是《尚书》。
2、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
3、行政公文的发文字号包括。
4、表彰先进可用的行政公文的文种主要有,5、上行文必须要标明签发人。
6、行政公文的完全式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7、,颖。
8、议案是各级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二、拟写标题(每题2分,共10分)
1、环境保护部将其制定的《2011年全国环保系统规划财务工作要点》下发给各有关单位。(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环保系统规划财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2、国务院要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发
给各省市部委等部门。
(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要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
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给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4、公安部就“严厉打击违反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理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关事项向国内发文
公布。(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违反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理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
5国家税务总局就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向国内外发文公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
三、简答题(共20分)
1、行政公文常用的开头方式主要有哪些?
(1)目的式,常用“为”、“为了”等介词开端;
(2)根据式,常用“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开头;
(3)原因式,先讲明公文撰写原因,然后分别加以论述。
行政公文常用的结尾方式有哪些?(10分)
(一)总结式。概括全文;
(二)强调式。突出强调全文主旨;
(三)请求式。请示、意见等一般用请求式结尾,如:“当否,请批示”、“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
2、学术论文选题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一)考虑社会需要
学术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科学地解释各种已有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学术研究中,重点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进步服务,是既有科学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应该重点考虑。
(二)具有学术价值
1.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2.填补科学研究的空白;3.纠正通说的错误; 4.补充前说的不足。
(三)利用个人资源
1.要有兴趣。2.要有专长。3.要有资料。4.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