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
常常有家长带着报怨或不解向老师反映,他们的孩子一二年级成绩优秀,假如用分数量化的话,语数英都可达95分以上,而到了三年级,成绩直线下降,语数成绩只有80左右。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成因分析:
一、教材由易到难,教学要求由低到高。
一二年级语文是以识字教学为主,数学是简单的加减法。这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小朋友们在来校之前,已接受了幼儿园、家庭的学前教育。正是对字和简单计算发生兴趣的启蒙时期,对识字、认数充满了童趣性的热情和喜好,且低年级的教材比较简单,要求比较低,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达到优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到了三年级后,语文从以拼音、识字为主到了以学段、学篇为主,并开始有了作文教学;数学也从简单的运算到复杂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计算等,特别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着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生每天的作业也相应的多了。
二、作文教学不容易满分,复杂运算易出差错
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三年级开始有了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写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一段话。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写一段内容比较完整的段落。由于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不太容易得满分,起码要被扣去3分(一张100分的测试卷,作文一般占30%,教师扣掉3分,已经算是给了个优)。
学生到了三年级,要进行复杂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计算失误成了学生数学测试失分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总是将学生的计算失误归结为粗心,如,简单的加减法做错,题目抄错,答案写错。这种错误,尽管有一部分原因是粗心造成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受到强信息干扰。强信息干扰是指大量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影响,当遇到类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信息,即强信息便会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如,25×4=100,很多学生在计算24×5时,由于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又如,326+63+47,学生用加法结合律使63和47相加,信息中类似的情况是100,于是学生会把这题算成:326+63+47=326+(63+47)=326+100=426。
三、心理变化,爱好广泛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生理、心理方面也有一定变化,他们开始逐步形成一定爱好。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有的爱好体育、音乐等。为什么?因为儿童到了十岁左右`时在生理、心理方面较一二年级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潜移默化的,家长、教师一般是难以感觉的。首先是自尊心和爱好的发展,其次是主观意志的逐步形成。许多学生到了三年级后会明显地产生各种兴趣,偏爱某种学科或爱好。学生在生理、心理的这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对策:
一、作文有困难怎么办?
1、让孩子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国山东省有一所小学,原国家教委分管基础教育的柳斌主任亲自出作文题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做,结果人人优良。他们的经验是什么?校内校外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读书。教师和家长除了让学生多读书外,针对学生的实际还让他们做一些造句、写一段话,口头作文等。
2、要着力加强对学生做人的培养,因为只有人的认识提高了,境界高了,作文能力才会有质的突破。也就是“人情练达皆文章”。
3、不要急于求成,逼着孩子搞“大运动量”的“疲劳战术”——诸如强行规定他们每天大量看作文选之类的书,写几篇作文等。
4、经常与家长联系,家长和教师互相配合,双管其下。
二、老是粗心怎么办?
1、小学生的差异往往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其中学习习惯是重要方面。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先分析一下是思维方面的原因,还是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如果是习惯方面的,要从这几方面要求他们:认真审题,看清每一个运算符号;做题目时做到“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做数学题要养成认真、规范地打草稿;检查对错要从草稿开始。并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清晰的概念,保证计算正确无误。教师在教学一个新概念时,首先要让他们准确理解和引导学生去探究,证明概念的形成。
3、加强针对性。实践证明,受强信息干扰等因素造成的计算失误,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纠正的。属于基础知识较差的计算错误,则要加强这方面的补缺。学生做作业家长陪读现象是司空见惯,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怎样看待成绩下降
不要光看学生成绩的一时下降,而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习的自觉性,探究性、主动性如何。学生的成绩似波浪起伏,并非不正常。如果学生对各门学科理解,并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一时成绩达不到优秀是一时的表现等问题,随着孩子不断地学习,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语文学科正在进入形象思维的“角色”,而在数学学科方面,正在进入逻辑推理的“角色”。尽管三年级的小学生不知道自己已进入一个新的知识台阶有多高多难,但是,作为家长、教师却必须理解!比如说,三年级有看图作文,一幅画给予孩子的是各种直观上的形象,要孩子就这种直观的形象用生动、具体文字有机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逐步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数学上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较加减法简单运算相比,又是一个新的台阶,它要求小朋友必须有简单的初步逻辑分析、推理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造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可能在进入三年级之后立即就形成。
综上所述,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们,不要为孩子们暂时的成绩下降而担忧。这种下降正因为是暂时现象、普遍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这种成绩下降现象决不能认为既然是正常现象就不闻不问了。因为共性之中还有个性,普遍性中还有特殊性。总之,不必大惊小怪,而要各自了解原因,予以理解和指导。这种暂时现象会很快改观。正如大海的波涛,既是时起时伏,又是一浪推动一浪前进的!
第二篇:浅析学生物理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学生物理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程清然 赵玉霞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古驿镇三中
在这十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笔者发现初中生在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时兴趣都十分浓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不少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退、消失,有的还产生厌恶情绪,导致物理成绩越来越差。初中生的年龄大多在十四、五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左右,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都与兴趣密切相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的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思维活跃、记忆效果特别好。反之,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特别强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快速下滑,掉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笔者通过对近两百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这门功课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成绩下降造成的。而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够成熟,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虽然有许多直观形象的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一看就会,很容易接受。但还有相当多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如:声音的特征、牛顿第一定律、功、机械效率、电流、电压、磁场等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式学生就更难掌握和应用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就会产生一种物理难学的感觉,既而对物理失去兴趣。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及方法不当
不少学生只对物理实验本身感兴趣,有实验时精神百倍,无实验时无精打采;做实验时只看现象是否好玩,不管实验目的和结论,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打算。还有一些学生在小学学习时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学习时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去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不能灵活运用物理公式,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越学越吃力,久而久之成绩下降,学习兴趣消失。
三.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
例如,学了惯性知识后有许多学生还总是认为,投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任然要受到手的推力作用,而不知道是由于惯性在飞行;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上的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会落在抛出点的后方,而不认为还会落在原抛出点。学了参照物后对于同向行驶而速度不同的两辆汽车,若以速度较快的那一辆为参照物较慢的一辆向相反方向运动,他们不能理解,总觉得慢的不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经过多次碰壁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四.不被教师关注,产生自卑心理
素质教育虽然提了多年,但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只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只盯着优生,对后进生视而不见,不管不问,甚至排挤打击。这使得许多后进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进而对这门功课产生厌恶的情绪。
五.教学进度过快,导致学生掉队
学生进入初三后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学校为了升学率往往要求在上学期就结束全学年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全部用来复习。这样老师只好拼命赶课,很少给学生复习消化的时间,少数优生尚可接受,而对于大部分中差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越滑越远了。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要想办法把学生对物理实验存在的直觉和操作兴趣逐步转化成对物理知识深入探讨的因果认识和概括兴趣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即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也依然能对物理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笔者以为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多做一些直观的生动有趣的实验,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讲大气压时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覆杯实验”、“瓶吞蛋的实验”,动手拉一拉抽气后的马得堡半球,从而体会大气压的存在。讲惯性时让学生用尺子击打棋子,快速抽出放在装有水的玻璃杯上的且上面放有鸡蛋的硬纸片,从而领会惯性的含义。总之,在讲课时能用实验引入的一定要用实验来引入,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
物理新课标中强调探究式教学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此外,除了做好课本中规定的一些探究内容外,还要多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探究内容。例如,讲力的三要素时让学生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讲重心时探究“如何确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讲简单机械时探究“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讲功率时探究“如何比较学生上楼的功率”等等。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施教,运用成功激励
多数学生之所以对物理失去兴趣,是因为成绩差,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关心爱护中差生,努力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然而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度下,较为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分层施教,对中差生要降低标准,只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即可。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他们比优生更渴望成功、渴望进步、渴望老师对自己的赞扬与肯定。在做练习题时,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中差生做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性的题目。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中差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让他们回答一些他们能够答得到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大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他们对物理的稳定持久的兴趣。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与教师关系融洽的学生,多偏爱你所教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亲近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能把你当做朋友的时候就会自然的过渡到喜欢你所教的学科,高兴接受你的严格管理和教育了。
五.建立物理兴趣小组
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时就要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选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物理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鼓励发动学生积极开展并参与“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览评比,组织学生交流观摩互相学习,这样既检查了成果又鼓舞了信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篇: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论文: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下降原因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材影响。
关键词:思想 素质 方法技巧 教材 资料书 abstrac the reasons for the dec line in mathandcountermeasures, theanalysisand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school students impaxt of learn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keywords : ideological quality of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eaching materials book 中招考试后,许多初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但每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以比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的学生,在经过一段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这部分学生厌恶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又有何对策?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浅析。
一、学习思想的影响。
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张感。也有些学生有
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所以,高一新生,在开始时就在思想上加以引导,这样就能使学生迅速自然的进入角色,顺利的进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二、心理素质的影响。
我校是一所重点高中,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好,学生的情况可以用“藏龙卧虎”来形容。很多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所拥有的荣誉感、成功感与优势,在高中相互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或表现不明显,或消失殆尽,能否继续保持,将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严格考验。迅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能适应或者适应慢的学生,因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任其发展后,就会缺乏信心与毅力,成绩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能否克服心理问题,使自己发生转变,就要看他们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因此高中数学学习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考研的一部分。要对学生心理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高中的新生活充满自信。
三、学习方法技巧的影响。
与初中数学学习的理念不同,高中数学多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培养,这让很多高一新生很不适应。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寻求解决的办法总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他们之所以暂时学习成绩下降,并不是因为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缺乏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因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勤于思考,善于归纳。而高一的新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一时不能适应,及至发现,已落后于人!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教材的影响。
首先,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探讨的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又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再者,由于初、高中教材内容作了调整,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等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他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
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更加增大了。所以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解决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五、资料书的影响。
随着教辅市场的开放,书店里的各种资料书铺天盖地,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辨别其价值性,往往选择了一些难度,知识范围不适合的资料书,不仅使学生陷入无尽的题海当中,而且使学生产生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所以要指导学生选购适合的资料书。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借助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第四篇:高中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高中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初中有一个很大的下降。有的能很快地调整自己,一个星期最迟一年内能赶上来,但也有的在焦躁和彷徨中迷失了自己,等醒悟过来时,高中也将结束了。
经过仔细观察,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些学生还在回忆初中生活或体味成功的喜悦,没有很快融入新集体,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他们在高中,尤其是高三时,已经把学习的弓拉得很满,现有一种疲倦的感觉,他们正在愣神,思想松懈。等到考试成绩出来了,才意识到自己落后了,需要赶紧努力。可是,要把成绩赶上去,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
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因此,往往表现为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是学习方式不适应。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被动学习,而高中学生则需要主动学习,需要自主学习。许多初中生,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没有学会自主式学习。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就拿数学来说吧,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因此,一时间还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生和初中生不一样,教科书内容转向了,而学生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就拿数学来说吧,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特点是:
①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
②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目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而导致成绩下降。
③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三是心理上、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就向参加运动会一样,在省里第一,到国家可能没有取上名次,到世界就更别提了。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在小学可以得双百,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到高中就更难。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力还不够强,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到了新的环境,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这些学生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我们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通过谈心,做其思想工作,给其讲我校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让他懂得只要用心学习,在普通高中一样可以考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树立学习信心;
2.上课经常提问,防止其注意力分散,并通过及时表扬增强其学习兴趣;
3.在其周围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对其进行正面熏陶。
第五篇: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高一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高一第一学期许多尖子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这些尖子生有的能很快地调整自己,一个星期最迟一年内能赶上来,但也有的在焦躁和彷徨中迷失了自己,等醒悟过来时,高中也将结束了。
2001年9月,辽阳三中共招收新生796名,把中考成绩较好的前100名分成了两个实验班,进行课改教学。在2001年9月~2002年6月期间,我们对这100名中学习成绩下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100名学生中,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有23名,其中因不适应高中学习和管理特点而成绩下降者约占48%;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下降者约占65%;因没考上重点高中产生自卑心理而成绩下降者约占9%;因偏科而成绩下降者约占13%;因迷恋网吧,打游戏,而成绩下降者约22%。经过仔细观察,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些学生还在回忆初中生活或体味成功的喜悦,没有很快融入新集体,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他们在初中,尤其是高三时,已经把学习的弓拉得很满,现在有一种疲倦的感觉,他们正在愣神,思想松懈。等到其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才意识到自己落后了,需要赶紧努力。可是,要把成绩赶上去,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
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因此,往往表现为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是学习方式不适应。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被动学习,而高中学生则需要主动学习,需要自主学习。许多初中生,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没有学会自主式学习。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就拿数学来说吧,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因此,一时间还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生和初中生不一样,教科书内容转向了,而学生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就拿数学来说吧,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特点是:
①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
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
②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而导致成绩下降。③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三是心理上、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就向参加运动会一样,在省里第一,到国家可能没有取上名次,到世界就更别提了。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在小学可以得双百,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到高中就更难。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力还不够强,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到了新的环境,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这些学生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二、个案剖析及相应措施
学生甲:2001年6月考高中成绩(以后称入学成绩)为班级20名;2001年11月期中考试成绩(以后称期中成绩)为班级44名;2002年1月期末考试成绩为班级46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由于没考上重点高中,产生对自己放弃的念头;
2.对高中学习缺少信心和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不足;
3.心事重,注意力不集中。
采取的主要措施:
1.通过谈心,做其思想工作,给其讲我校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让他懂得只要用心学习,在普通高中一样可以考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树立学习信心;
2.上课经常提问,防止其注意力分散,并通过及时表扬增强其学习兴趣;
3.在其周围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对其进行正面熏陶。
学生乙:入学成绩为班级23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9名;期末成绩为班级39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学习易情绪化,靠兴趣学习,不爱背,理科成绩好,文科成绩差,偏科现象严重;
2.眼高手低,不爱动笔,知识学得不扎实;
3.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率低。
采取的主要措施:
1.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经常找其谈话,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情绪波动;
2.经常检查其学习情况,帮其改掉眼高手低,不爱动笔的坏笔病;
3.在其周围安排文科学习好的同学,对其进行学习熏陶。
学生丙:入学成绩为班级29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1名;期末成绩为班级44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初中知识量少,靠死记硬背还可以,高中知识量大,灵活性强,不能适应;
2.初中老师看得严,高中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表现出自制力差的弱点;
3.缺乏探索精神和自学精神,对政史地等小科不重视。
采取的主要措施:
1.关心她并找其谈话,注意其内心世界的感受;
2.考试之前先出题考她,找出不足,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
3.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主动探索精神。学生丁:入学成绩为班级25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2名;期末成绩为班级48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初中课程简单,反复做同样题的时候多,而高中知识容量大,题量多,不适应;
2.学习方法不好,不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
3.学习惰性大,靠死记硬背,不爱动脑思考。
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让其经常做一些基本练习题,改变其惰性;
2.纠正其学习方法,帮助并检查其归纳和总结;
3.上课经常让其到黑板做题,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学生戊:入学成绩为班级33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3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初中语文外语基础差,到高中学习吃力;
2.高中科目多,内容多,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学习缺少目的性和自信心。采取的主要措施:
1.考试之后帮助和督促其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
2.对外语和语文定时间、定内容、定任务,消灭薄弱科目。
3.关心其情绪变化,经常沟通思想。
学生己:入学成绩为班级26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3名;期末成绩为班级42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高中快节奏,知识量大,不适应;
2.学习方法不好,性子慢,学习常出现欠债现象。
采取的主要措施:
1.指导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其学习刻苦精神,经常检查督促使其不再出现欠债现象;
2.经常出些练习题让其限时做出,提高其学习效率;
3.经常找其谈心,帮其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庚:入学成绩为班级38名:期中成绩为班级46名;期末成绩为班级7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刚上高中学习方法没及时调整好;
2.心事多考上重点高中有自悲感;
3.学习不用功缺少钻研精神。
采取的主要措施:
1.帮其调整学习方法,给其讲我校往年高考情况树立其学习信心;
2.根据该生爱好文学的特点从文科入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3.每周与其沟通思想及时批评和表扬。
学生辛:入学成绩为班级14名;期中成绩为班级36名期末成绩为班级34名。
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1.贪玩,有时上网吧打游戏;
2.学习懒惰,不动笔,光看不写不做;
3.性子慢,学习效率低。
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经常检查其作业和练习情况,督促其学习克服懒惰的笔病;
2.经常对其进行限时作业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3.经常与其谈心讲明上网吧的危害,并经常与家长沟通,防止其瞒着双方到网吧去。
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有的很快奏效,有的效果近期还不明显。我们还在不断改进措施,力争使其效果更好。希望我们的做法能对同行和学生家长们的工作有一点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