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我在学校图书室里借了一本由作家刘月樵翻译的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这本书,《爱的教育》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撰写的.是意大利人必读的10本小说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的读物.阅读本书最大收获是懂得爱的真谛,学会爱的能力.而且这本书是易中天教授特别推荐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由《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爱是什么 意大利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书中的科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科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据华西都市报4月26日报道:4月23日上午11时35分许,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甲子第一中学,因制止考试中不守纪律的学生,该校语文教师被数名学生和家长群殴导致昏迷,左眼几近失明,身体软组织严重挫伤;据广州日报XX年04月16报道:珠海一对彪悍师生课堂抡凳互殴,同班同学起哄旁观.我们知道,师生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但如上述媒体中报道的那样,真的令人深思,教育事业是个神圣的事业,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师则被喻为“灵魂的工程师”,而学生则被喻为“祖国的花朵”等.无论是老师打学生还是学生打老师,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是教育存在的师生间的关系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深爱着他的老师.其原因有很多.但尊师重教的学生的道德观念也是缺少的, 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尊师和爱生这一传统观念,“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只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的爱才会产生出更大的力量,给每个学生的道德心灵带来有益的影响.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以上的事件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 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却很少和父母亲交流,沟通.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第二篇:教师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清塬中学 吕阿娟
《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读,去学习。《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亚米契斯,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教学的作品。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里,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爱的教育 ”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和情感。这些小故事,通过孩子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让人感觉特别熟悉与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我们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将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老师“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我们读者,引起我们读者的一些思考,让我们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我认为:
第一、老师对成绩低下学生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善心。因为我们的成绩低下的学生,由于进入民办院校,一些人瞧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对成绩低下学生的同情和理解,是爱他们的重要表现。我对那些因学习智力特别差的成绩低下学生总是给于特别的关心爱护;对那些违犯纪律而抬不起头、受到责罚而陷入孤立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学生给予同情。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人学;而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决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对成绩低下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爱护成绩低下学生。关怀学生是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关怀我们的学生,这关怀不止局限于对学生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未来。我们用要心灵来认识自己的学生,感受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体会他们的欢乐和忧愁、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爱的教育》正是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情上,才对学生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看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照顾每一个成绩低下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我曾经执教过学生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成绩低下学生,父母对他的一切很淡漠,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个孩子从小仇视一切,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对他的教育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很少服从老师的教育。但是,我的一个很平常的爱的举动却改变了他。他上课不再故意捣乱,学习肯努力了,成绩逐渐上升。这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从前我的严厉批评,我的多次说服教育,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都没有使他转变,而仅仅是老师一次爱的行动,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在生活中实际的、真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却让一个差生迅速转变。《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对教育的影响很大,是改变教育方式的指南。第三、尊重信任每个一个成绩低下学生是教育好他们的关键。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尊重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可
以用严厉的语气和措辞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指出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有过多少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是数也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是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爱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老师尊敬学生的事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述了对老师的难忘和喜爱。我在教育中,时刻注意告诫自己:不要以为成绩低下学生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里随便讽刺挖苦他们;不要以为他们没有自尊心而随意地批评他们,而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它用爱心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们大家一看。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我们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读,去学习。《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亚米契斯,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教学的作品。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我认为:
第一、老师对成绩低下学生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善心。因为我们的成绩低下的学生,由于进入民办院校,一些人瞧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对成绩低下学生的同情和理解,是爱他们的重要表现。我对那些因学习智力特别差的成绩低下学生总是给于特别的关心爱护;对那些违犯纪律而抬不起头、受到责罚而陷入孤立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学生给予同情。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人学;而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决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对成绩低下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爱护成绩低下学生。关怀学生是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关怀我们的学生,这关怀不止局限于对学生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未来。我们用要心灵来认识自己的学生,感受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体会他们的欢乐和忧愁、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爱的教育》正是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情上,才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看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照顾每一个成绩低下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我曾经执教过学生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成绩低下学生,父母对他的一切很淡漠,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个孩子从小仇视一切,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对他的教育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很少服从老师的教育。但是,我的一个很平常的爱的举动却改变了他。他上课不再故意捣乱,学习肯努力了,成绩逐渐上升。这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从前我的严厉批评,我的多次说服教育,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都没有使他转变,而仅仅是老师一次爱的行动,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在生活中实际的、真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却让一个差生迅速转变。《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对教育的影响很大,是改变教育方式的指南。第三、尊重信任每个一个成绩低下学生是教育好他们的关键。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尊重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用严厉的语气和措辞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指出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有过多少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是数也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是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爱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老师尊敬学生的事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述了对老师的难忘和喜爱。我在教育中,时刻注意告诫自己:不要以为成绩低下学生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里随便讽刺挖苦他们;不要以为他们没有自尊心而随意地批评他们,而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它用爱心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们大家一看。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我们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1422字)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让我看得入神入肺。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并且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所以,我特别喜欢爱看这本书。《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有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来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真是动人心弦啊!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爱心。
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美好的感情与思想送进我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面对出现灾情的灾区人民的关爱与帮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等多个地区,出现的严重的特大灾害,灾民们那种求生的意念是那么的顽强,对第一时间冲锋在废墟中抢救伤员的英雄们敬仰,这一切的一切,同样也看到我们全中国人民同胞的团结力量,充分体现了祖国人民一方有灾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让我从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读完这本书我感悟到: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爱在点滴之处。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学生更多地给予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点呵护、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手写我心,把真心亮给学生看,用真情诉给学生听,把真心带给学生读,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会获取到无穷的动力与爱??我坚信孩子未来一定会回报祖国的。>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三:《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287字)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 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621字)
一, 倪美英老师教学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酸甜苦辣情形的点点滴滴透过戴晨志先生的妙笔生花,写成一篇篇精采感人,动人的故事,文末更以他专业的知识,为故事提供许多学理和启示.这本号称台湾版的「爱的教育」亦荣膺中兴文艺奖。
二,倪美英老师在序文中提到: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篇三:研读《爱的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研读《爱的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桑园学区前戚小学 张春莉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爱的教育》中,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对于我来说,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
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研读《爱的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桑 园 学 区 前 戚 小 学 张春莉篇四: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爱心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从内心来说,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希望能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是神。”此时此刻,我内心闪现出的这一句话,不由得让我相信老师的伟大的。
很多时候,我也常在内心对自己说:要爱孩子,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心与心地交流。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却又变卦了。没有了耐心!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没有吃透,也或许是自己的魅力还不够吧;或许是自己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有实践的恒心吧。如何育人,如何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王”,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读了《爱的教育》后使我豁然开朗,真心地“蹲”下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忧他们所忧。真诚地孩子们打成一片,怎么会看不到孩子心中的世界!古人云:“信其师,亲其道。”
爱工作、爱自己的职业同样非常重要。经常听老师抱怨“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学校布置的一些额外工作任务,他们都以没有时间来推托。还有很多老师怕上公开课,究其原因之一:忙啊!一节公开课得准备几个小时;原因之二:怕啊!精心准备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上好,一见有人听
课心里就紧张害怕。所谓的“忙”“怕”,也许是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是那么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那位有30年教年的历史老师课上得那样精彩,以致视导员都听得入迷忘了记录。当别的老师问他花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时,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们的老师能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吗?能用15分钟的现场时间准备出一节好课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如果刚毕业时这桶水还是满的,假如不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忘记一些,这桶水就会漏掉一些,当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我们的知识也许只限于教科书那些了,比学生多不了多少,这样怎么能上好课?怎么能不怕上课?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知识,那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增添一些,一桶水也许会变成一缸水,一河水,量变可以引起质变。“那我们上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了。”还会怕上课吗?还会嫌时间不够用吗?“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
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篇五:2015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2015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心得一: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心得二: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心得三: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心得四: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第三篇:教师,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清塬中学吕阿娟
《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读,去学习。《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亚米契斯,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教学的作品。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里,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爱的教育 ”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和情感。这些小故事,通过孩子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让人感觉特别熟悉与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我们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将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老师“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我们读者,引起我们读者的一些思考,让我们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我认为:
第一、老师对成绩低下学生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善心。因为我们的成绩低下的学生,由于进入民办院校,一些人瞧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对成绩低下学生的同情和理解,是爱他们的重要表现。我对那些因学习智力特别差的成绩低下学生总是给于特别的关心爱护;对那些违犯纪律而抬不起头、受到责罚而陷入孤立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学生给予同情。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人学;而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决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对成绩低下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爱护成绩低下学生。关怀学生是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关怀我们的学生,这关怀不止局限于对学生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未来。我们用要心灵来认识自己的学生,感受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体会他们的欢乐和忧愁、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爱的教育》正是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情上,才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看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照顾每一个成绩低下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我曾经执教过学生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成绩低下学生,父母对他的一切很淡漠,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个孩子从小仇视一切,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对他的教育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很少服从老师的教育。但是,我的一个很平常的爱的举动却改变了他。他上课不再故意捣乱,学习肯努力了,成绩逐渐上升。这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从前我的严厉批评,我的多次说服教育,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都没有使他转变,而仅仅是老师一次爱的行动,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在生活中实际的、真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却让一个差生迅速转变。《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对教育的影响很大,是改变教育方式的指南。
第三、尊重信任每个一个成绩低下学生是教育好他们的关键。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尊重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用严厉的语气和措辞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指出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有过多少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是数也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是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爱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老师尊敬学生的事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述了对老师的难忘和喜爱。我在教育中,时刻注意告诫自己:不要以为成绩低下学生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里随便讽刺挖苦他们;不要以为他们没有自尊心而随意地批评他们,而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它用爱心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们大家一看。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我们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篇二:研读《爱的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研读《爱的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桑园学区前戚小学 张春莉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爱的教育》中,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对于我来说,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研读《爱的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桑 园 学 区 前 戚 小 学张春莉篇三: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爱心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从内心来说,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希望能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是神。”此时此刻,我内心闪现出的这一句话,不由得让我相信老师的伟大的。
爱工作、爱自己的职业同样非常重要。经常听老师抱怨“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学校布置的一些额外工作任务,他们都以没有时间来推托。还有很多老师怕上公开课,究其原因之一:忙啊!一节公开课得准备几个小时;原因之二:怕啊!精心准备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上好,一见有人听课心里就紧张害怕。所谓的“忙”“怕”,也许是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是那么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那位有30年教年的历史老师课上得那样精彩,以致视导员都听得入迷忘了记录。当别的老师问他花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时,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们的老师能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吗?能用15分钟的现场时间准备出一节好课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如果刚毕业时这桶水还是满的,假如不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忘记一些,这桶水就会漏掉一些,当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我们的知识也许只限于教科书那些了,比学生多不了多少,这样怎么能上好课?怎么能不怕上课?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知识,那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增添一些,一桶水也许会变成一缸水,一河水,量变可以引起质变。“那我们上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了。”还会怕上课吗?还会嫌时间不够用吗?“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
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第四篇: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老师也有暑假作业?呵呵,是的,老师也有暑假作业!看一本书,写写自己的读后感。突然想起了学生时代同学们的埋怨玩也不让我们安心玩,回来还要写感受,玩的不痛快!可见,从小老师就在培养我们的感受,做什么都要去感受,慢慢的,去感受就变成了去享受。我就是这样,先从例行公事似的找本书翻翻,直到开始享受看书。
其中给我感触颇深的是《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撰写的,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书中的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它的情节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这本书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有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先生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恨,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让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
《爱的教育》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爱究竟是什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
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我想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战,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第五篇: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又名《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它是以一位安利柯的日记为主要形式编纂的一部小说,既然是日记那么趣味性和可读性就比较大。如今很多家庭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不能碰孩子的日记,很遗憾他们这个家庭失去了一项跟孩子进行深度交流的活动。安利柯的父亲充满爱心和耐心,他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他常常采取一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生活点滴中体验到生活以外的愈多宝贵知识和人情,及时纠正安利柯错误的思想倾向,是安利柯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角色。就让我带领你们走进这本书,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爱的存在。
文中的人物众多,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种爱或者多种爱,他们每一个人包括主人公都是丰满鲜活的,但是最终突出的还是安利柯。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他在学习上勤奋地努力,在生活中诚挚而友善,观察生活细致又敏锐。善于学习的他不忘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会有自己的思考评判,结论有时也会偏颇,他的父亲就会及时给他纠正,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安利柯生活中的一环,他在父亲的帮助下将他们串联起来,形成了如此秉性:纯朴、仁厚、天真、善良、极富同情心和进取心。
爱是无形无味的,但是安利柯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所以证明了爱的存在,酸甜苦辣的生活让我们跟随着小说人物品尝到了爱的味道,所以爱是有特色的。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当然很难把握拿捏,但是就是这一感觉会起到大的运用。爱生活在我们的身体内,融入到我们的生命里,自然不自然之间,我们都能展现或者付出自己的爱。
如果说爱是能够被控制的情绪,那么年龄稍大的人就能比年少的人更加的能够控制好。文章选择以孩子的爱作为主体,大人的爱作为辅助,目的就是纯真的表达出爱的真谛。孩子们更容易展现真性情,他们的爱才是天真无邪,纯真无暇的。准确的讲,他们没有功利心,更没有物质化,不被外物所阻碍。
小人物的出现并不完全是衬托主人公,他们各有特点,各成体系。众多丰满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富有正义感,怀有侠义之举且个头高大属于“强者队”的他主动帮助弱小,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富而且仁,喜欢助人为乐的班长德洛西;虚荣狭隘,骄横无礼的瓦梯尼;傲慢无礼,与自己的绅士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诺卑斯;还有朴实可爱,招人待见的“小石匠”;身残志坚,善于发现自己缺点并改变的克洛西;热爱读书的斯代帝;乐观豁达,喜爱交友的可莱谛……
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些人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也能找到原型,这就是作者的强大之处。
本作品带有明显的引导性,它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读者对话。可供读者站立的角度广阔,可供读者思考的资料也是繁多的。本书提及的爱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爱情,如今很多中学生都因为早恋等现象荒废了学业,真的为他们感到可惜。有一项调查数据展示,我国的人均读书数量低于很多国家很多很多,这个现象是不是折射了,读书不精,理解不到位,然后又没有找家长老师帮忙导致的呢?
希望我的一些见解能够唤醒你读书,读这本书的愿望,我受益匪浅,希望你们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