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磨:为学生绘制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大全)
水磨:为学生绘制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导学案就像一张路线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找到目的地,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近日,二七区水磨小学的张真真主任对全体教师开展了“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培训。
使用好导学案,正确认识是基础。张真真主任为全体教师详细介绍了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导学案的组成、使用要求、作用等。张主任提出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要以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为切入点,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培训后要求各科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在导学案编写中自查自纠,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读、导学、导思、导用的作用。张主任强调课堂中无论采用那种形式,都要坚持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的原则,给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发言的机会。
培训后,全体教师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全体老师一致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能够注重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最后,老师们对文件中“导学案”实施所出现的教师认识不到位、机械操作、环节设计不合理、设计缺少有效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导学案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内化到心中,落实到行动中的。水磨的老师们会在探索中不断前行,为学生的学习绘制好学习的路线图,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图/文:袁英郑惠莉)
第二篇:《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2、课堂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我在讲每个观测点的时候,都详细得讲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个角详细讲,第2个稍微讲下,第3个可以直接出来度数。
3、要善于使用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好路线图后我还是在黑板上也画了一遍,让学生校对,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是新授课,学生知识不了解,我应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正确的画法,再展示错误的案例,主要有3种,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学生还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那是没有意识到观测点已经发生位置转移了;二是虽然定了比例尺,但学生画的时候没有根据比例尺的长度来画,画得过长或过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画成了北偏西30°。如果这样,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出来,那错误的同学肯定印象特别深刻,以后尽量不发生类似错误了。
4、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根据描述画示意图的时候,为了方便反馈,比例尺的定制我给了学生要求,让他们都用图上1厘米代替实际50米,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觉得方便的自由确定。
5、教学术语不到位,比如我说了“每到一个点都要画上4个方向”,若能说成“每到一个观测点都要表示方向标”那就更符号数学语言了。
总之,今天的随堂听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领导给了我一次磨练的机会。
第三篇:学习路线图
C学习
C陷阱与缺陷
C和指针
基本C++学习
Essential C++
Effective C++
More Effective C++
C++沉思录中面向对象的部分 设计模式精解
深入C++学习
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 模版学习
C++ Template:Complete Guide Modern C++ Design
模版库学习
C++标准程序库
Effective STL
STL源码剖析
C++学习收工
Exceptional C++
More Exceptional C++ C算法卷
一、卷二
Linux系统操作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 Linux系统API
Unix环境高级编程
Unix网络编程卷
一、卷二
C++网络编程卷
1、卷2
ACE程序员指南
Linux内核学习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Linux内核完全剖析—基于0.12内核 操作系统学习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清华)
WindowsAPI学习
Programming windows(上下册) Windows核心编程
MFC学习
MFC基本使用的学习
深入浅出MFC
COM学习
COM原理与应用
ATL Internals
.NET平台学习
Programming C#
C# 2008和.NET.3.5平台 Effective C#
More Effective C#
.NET框架程序设计
Windows Forms
WPF
Windows内核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WDM
Windows驱动开发技术详解 Winnt文件系统内幕
第四篇: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描述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点的确定有关,能根据参照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生活实例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感爱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过程与方法:
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空间观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2 教学难点
根据参照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师】根据平面图,在作业纸上完成下列问题。
(1)医院在图书馆__东__ 偏_北__ __30o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400__米;(2)图书馆在医院__西__ 偏_南__ _30o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400___米;(3)动物园在图书馆南偏西20°的方向上,距离是600 m。请在平面图上标出动物园的位置。
思考:第(1)题和第(2)题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第(1)题和第(2)题的参照点不同,第(1)题的参照点是图书馆,第(2)题的参照点是医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板书】
第二章位置与方向
(二)第2节 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探究新知
[1]描述路线图 【投影】出示例题3。
1、学生观察情境图,明确台风移动路线。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师】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台风从生成地,经过C地和A市,最终到达B市,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2、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1)第一段,从台风生成到C地。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生】沿正西方向移动。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移动了多长的距离? 【生】移动了540 km。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C地,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2)第二段,从C地到A市
【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
【师】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生】以C地为参照点台风从C地向西偏北30o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师】同意他说的吗?哪们同学再来说一说。
【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第二次移动呢?是同一个参照点吗?
【生】第一次是以台风生成地为参照点,第二次是以C地为参照点,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
(3)第三段,从A市到B市。
【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师】同意他说的吗?哪位同学再来说一下。【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4)第四段,从B市向西移动 【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 【生】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PPT课件演示】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3、列表整理路线图
【师】你能把台风经过的路线,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生】制作表格,并把路线填入表中。
4、完整描述移动路线。
【师】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全班交流说一说。
【生】台风生成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到达C地;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o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o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B市;最后台风由B市向正西方向移动了100km,到达D地。
5、归纳总结: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为参照物,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的方向和距离,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的,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达哪儿。
【板书】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1]绘制路线图 【PPT投影】出示情景图。
【师】28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北40°行驶3km后向西行驶4km,最后向南偏西30°行驶3km到达终点站。”根据上面的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1、【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要画这个示意图,首先得确定什么? 【生】首先确定公共汽车出发时的位置。【生】小组讨论画图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2)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确定出发时的位置。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2、学生动手尝试画路线图。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画出行驶路线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画图过程:(1)第一段路:起点站的位置画一个小“十”字(虚线画出),从起点站向向西偏北40°方向画3 个单位长度,标出地点。
(2)第二段路:以标出的地点为参照点,在此处画一个小“十”字(虚线画出),向正西方向画4个单位长度,标出地点。
(3)以上一段路的终点为参照点,在此处画一个小“十”字(虚线画出),向南偏西30°方向画出3个单位长度,标出终点站。
3、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重点解决:“向西偏北40°行驶3km”以哪个点为参照点?“再向西行驶4km”以哪个点为参照点?“最后向南偏西30°行驶3km到达终点站”以哪个点为参照点?
4、归纳总结:
绘制路线图的方法:(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2)确定起点的位置。(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4)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板书】 绘制路线图的方法: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确定起点的位置
以为参照点为中心,确定方向和距离 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1)要画这个示意图,首先得确定什么? 提示:出发时的位置。
(2)“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以哪个点为参照点? “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 以哪个点为参照点?
提示:“向正南方向走50m到路口”以我的位置为参照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以路口为参照点。
路线如下:
2、根据下面的路线图,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提示:小玲去书店时的路线:小玲从家向西偏北30o方向走了1000m,到达商场;从商场向西偏南45o走了400m到达书店。
小玲从书店回家时的路线:小玲从书店出发向东偏北45o方向走了400m到达商场,从商场向东偏南30o走了1000m回到家。填写下表。
答案: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描述路线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绘制路线图时首先要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然后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板书
第二章位置与方向
(二)第2节 描述和绘制路线图
描述路线要讲清: 从哪里出发
沿什么方向
移动多少距离
到达哪里
绘制路线图的方法: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确定起点的位置
以为参照点为中心,确定方向和距离
第五篇:关于学生自主学习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不少老师却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之间划为等号。有些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不少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哄哄闹闹,一派繁华的景象。还有一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信奉和误读了“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学设计不符合学情实际,对课堂预设不足,大甩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是学生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课堂从原来的 “注入式”走向“放羊式”,从形式上好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学效率却非常的低。
笔者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
有学者将学生自主学习解析为四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想学’到‘学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
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良好的习惯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因此,自主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反思和练习的习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四个要素和环节;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二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三是要有巡查和指导;四要有检查和评价。
第一步,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目标分解的越细致、越具体,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益就越高。基于此,在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时,一要给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让学生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样以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的,学有动力,学有次序,学有实效。
交代学习任务要坚持分层原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自主学习轻松。但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自主学习几乎是一个很难翻越的障碍。教师在交代学习任务时,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把学习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并积极鼓励他们朝更高的领域探索。向他们明确几个课堂中必须要展示的问题,迫使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自学过程,获得过程的体验,思维训练。
第二步,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就没有效率的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有效利用时间是效率,盲目消耗时间是浪费。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务必要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一是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二要限制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三要给予学生和各组整理小结的时间。
第三步,巡查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要有巡查和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查和指导,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在检查中给学生以督促和“警示”,使自主性较差的同学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步,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交代完自学任务和要求之后,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整体普查(一般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是抽查,或者学习小组内互查汇报,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中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的检查与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这一点在教学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检查与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再次,检查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比,要求学生与自己比,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和提升中,逐渐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