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20102014)发展规划(草案)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2010—2014)发展规划(草案)
我校是吴中区唯一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对全区聋哑、弱智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学校自1988年创办以来,在历经二十多年之久的艰苦创业之后,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条件日趋完善。如今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学校不仅拥有了现代化教育设施,还拥有了一支思想素质高、聋教育业务能力强、事业心重的专业师资队伍。但随着聋生生源的减少和培智学生的逐年增多。四年以后,学校将自然过渡成培智学校。为适应这一重大转型,这是学校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经过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制定如下整体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九个教学班(其中培智班三个),89名学生(其中培智生47名)。在编教职工27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8名,初级职称7名;本科15人,大专8人,中专3人;区级5名;党员教师8名。这是一支年龄状况较好,有一定潜力,但还待发展的教师队伍。
学校地处郭巷尹山,校园环境安静优雅。学校占地面积11517.8平米,教学专用室规范,配有区教育局的校园局域网,自然实验室和音、体、美、劳专用教室,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学校拥有电脑76台电脑,各科室配备电脑,宽带终端通到了每个办公室和教室,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达到了教师每人每班一台电脑,学校多媒体投影、摄像等数码辅助设施完备。
学校教职工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每一个残疾学生,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中以“三爱、三关心”(即爱祖国、爱生活、爱劳动、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环境)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全校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本校六项办学的理性要素
办学格言:有教无类、爱满天下。
办学宗旨:有爱无碍、教育康复、化残为才。
办学理念:自强不息,努力构建平安特校、和谐特校、绿色特校。
办学目标:创建全国绿色特校,使学校成为残疾孩子健康成长的生命绿洲,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通道。
办学策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办学特色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以教育质量为根本。
办学思路:培养学生自主自强的精神和生存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校训:自强不息。
校风求和:和谐发展、团结奋进。
教风求严:严谨治学、求实创新。
学风求勤:勤奋求真、积极进取。
领导作风求公:公正民主、严于律己、与时俱进。
三、目标分解及阶段主要措施:
(一)干部队伍建设
1、第一阶段:(2010.9---2012.8)
目标: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按学识、能力、德行,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充实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措施:
(1)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工作。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
(2)优化班子结构,选拔既能做行政工作又能做学科带头人、既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素养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青年教师组成学校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进行大胆提拔使用。
(3)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他们培养、跟踪、考察,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后备干部纳入视野,为他们创造良好氛围。做到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上形成合理的梯次,并明确1-2名经得起考验的青年后备干部。
2、第二阶段:(2012.9---2013.8)
目标: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
措施:
(1)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思想修养,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管理知识水平。
(2)领导干部要有活力。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随时吸收时代精髓,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工作上要有创新力。管理上要有凝聚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爱校情感。
(3)领导干部要树立“五个意识”,即: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争一流意识和能上能下意识。进一步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培养1-2名过硬的青年干部。
3、第三阶段:(2013.9---2014.8)
目标: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形成一支公正民主、严于律己、与时俱进的优秀干部队伍。
措施:
(1)深化改革,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加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监督的力度。
(2)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活力。实行干部试用期制,轮岗交流制度,与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建立主管领导与青年干部谈话制度。
(3)学校要以校长为核心的集体意识、以学校整体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责权分明的职能意识。既职责分明又团结合作,提高管理效益。要“以德建威,以信立威,以情树威”,增强服务意识,并为区教育局输送1—2名特教人才。
(二)教师队伍建设
1、第一阶段:(2010.9---2012.8)
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完善考评制度,强化管理,努力形成一支既和谐、奉献的教师队伍。
措施:
(1)认真贯彻《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体,以“关注学生成长、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大力推动我校师德建设。
(2)建立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开始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工程,无违法犯罪行为;年度考核全部合格以上;与学校发展步伐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初步建立。
(3)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优秀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培养1-2名中学高级教师。
2、第二阶段:(2012.9---2013.8)
目标: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培养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思想先进、形成实施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措施:
(1)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使特殊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学校以典型引路等方式努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机会和环境,搭建锻炼成长的舞台,营造人人追求业务提高的氛围。
(3)发挥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课改的力度。进一步引领教师对培智教学课改理念的学习和研究,牢牢把握课改的实质和关键,深化研究。培养1-2名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第三阶段:(2013.9---2014.8)
目标:创造机会,培养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思想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措施:
(1)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活动扩大教师视野,开阔教师眼界,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分配办法,形成重业绩、讲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强化教师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3)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实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方案,力争培养出1-2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教学工作
1、第一阶段:(2010.9---2012.8)
目标:建立学校新的各项教学管理及奖励制度,重点研究培智班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智慧保健教育,情绪管理教育。
措施:
(1)学校将继续创造条件保证培智教学的业务培训与学习,教研组要有计
划的组织好培智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解读,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实践研讨、资料积累、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师对培智课程的把握能力。
(2)要认真抓好教师教学六认真,严格各项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加大课堂教学检查的力度,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3)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落实培优辅差措施,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2、第二阶段:(2012.9—2013.8)
目标:重点完善教职工培养和发展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教学绩效稳步上升,学校稳步向前发展。
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建立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将工作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加强资源库建设,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新课程改革搭建崭新的教育平台。不断丰富学校的网页,扩大学校主页的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窗口,全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到优秀学校参观、考察和学习。聘请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校指导帮助,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和改革意识。
2、第三阶段:(2013.9—2014.8)
目标: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办学目标明确,形成“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良好教风。教育教学水平全区认可。
措施:
(1)树立“教、学、研”合一的思想,从教中学,从学中研,从研中教。以教研为先导,安排教师参加区级以上的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与教学交流,促使成果生成成效。
(2)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检查,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反馈各科任的教学情况,并把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教师的机制。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全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教学氛围,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培养一批有特长的自食其力一代新人。
(四)德育工作
1、第一阶段:(2010.9—2012.8)
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开展意志品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爱的教育。
措施: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包括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骨干队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奉献精神、理论素养、德育工作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
(2)出台一系列住宿生管理措施。建立评比机制,实行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期一总评,制定相应的评比奖励制度。
(3)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初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初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自食其力的一代新人。
2、第二阶段:(2012.9—2013.8)
目标:初步形成“意志品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的教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和潜能开发,形成一套符合本校特色的新校本德育。
措施:
(1)对全校教职工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书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2)制定和完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重点抓好共青团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以及学生会组织的教育功能,切实增强每一位团员的组织意识。
(3)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班的活动,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团结友爱。建设健康、丰富、文明的校园文化,营造高雅、和谐、丰厚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培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3、第三阶段:(2013.9—2014.8)
目标:德育教育特色及绩效明显,良好的德育新格局已经形成。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全面规划启动新一轮学校德育教育自主发展规划。
措施:
(1)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使德育管理规范化;形成德育教育系列化。
(2)加强德育教科研,增强全员德育教育意识,形成一支德育科研队伍,突出“爱的”主题研究,并形成一批较好的典型案例。造就和培养1-2名有影响、有特色的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3)根据学生行为和心理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关心成长困难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初步形成“学校—家庭联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格局。培养一批自强不息的一代新人。
(五)教科研工作
1、第一阶段:(2010.9—2012.8)
目标:按照区教科研室安排,申报《十一五》区级科研课题。
措施:
(1)通过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们的业务素质。
(2)通过科研课题研究,逐渐完成我校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3)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刊《塑造学刊》。
2、第二阶段:(2012.9—2013.8)
目标:
(1)申报校级科研课题:《培智教学教法研究》,经批准后开始研究。
(2)在区教科所和校教科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全面开展区级课题研究。措施:
(1)通过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并鼓励教师向自己的特色性教学上发展。
(2)通过区级课题的研究,广纳科研经验,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通过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和岗位培训,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区的行列中稳中有升。出刊《塑造学刊》。
3、第三阶段:(2013.9—2014.8)
目标:深入细致地做好市级科研课题结题工作。
措施:
(1)在全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也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上更进一步研究,使教育教学工作更能得到人民的满意。
(2)通过区级课题的结题工作,教师要认真总结出自己在科研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收获和体会,写出水平较高的论文。
(3)学校收集编辑出版“十一五”期间教师《论文集》。
(六)总务工作
目标:经过努力,使我校教学楼和教学设施、设备及校园环境达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一流水平。
措施:
一、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经费的管理使用,加强财产管理。做到帐表相符、帐实相符,以防止学校财产流失。要有勤俭办教育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
2、办好师生食堂。食堂是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做到“服务规范,操作有序,营养可口,卫生达标”的前提下,努力从营养学角度,精心配菜,精心烹调,确保大多数就餐人员满意。
3、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校园安全。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门卫责任制,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重要情况要立即请示汇报,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二、优化校园环境,搞好重点建设。
五年内,将按有关规划,按学校的实际,实施校园环境的全面改善和硬件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校园的“数字化、园林化、人文化”。
第一阶段:(2010.9—2012.8)
1、拆除危房(启智楼、启健房),新建135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以适应聋教学向培智教学的全面转型。
2、加固启思楼和启明厅。
第二阶段:(2012.9—2013.8)
加固教育楼(启聪楼),翻新屋面。教育楼走廊贴墙砖,教室内铺软质地面。
第三阶段:(2013.9—2014.8)
后花园全面改造,成为亮点。
总之,有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有学校上下的精诚团结和共同努力,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定会早日成为苏州市特殊教育一流学校!
2010-03-15
第二篇:“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县特殊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拟《##县“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县特殊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关爱扶助残疾儿童,全面实施“两免一补”等扶残助学政策,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县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县0至18周岁三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总人口290人。其中0至6周岁9人,7至12周岁132人,13至15周岁100人,16至18周岁49人。2009年,全县7至15周岁视力残疾儿童少年30人,已入学24人,入学率为80%;7至15周岁听力残疾儿童少年33人,已入学25人,入学率为75.76%;7至15周岁智力残疾儿童少年169人,已入学134人,入学率为79.29%。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大部分随普通班就读。由于我县目前办学条件有限,不能解决盲、聋、哑和严重综合残疾的儿童少年的上学问题,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特殊教育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十一五规划中就单独列出特殊教育规划,并计划在县城内办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并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进行了规划,专门编写了《可行性报告》和《各种设施设备的平面规划图纸》,确定了全县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根据省、州特殊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有关工作意见,保证了特殊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逐步健全。五年来,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实施了 “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子女入学的经济负担。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职责主体不明。县、乡两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工作职责和工作职能不清,没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缺乏依法规范的行政支撑和整体合力。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到目前我县尚未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病情较轻的只能随普通班就读,病情较重的(如:盲、聋、哑、重度智障)无法上学。在学习上有大部分学生也由于残疾因素严重影响他们的学校,大部分残疾随班就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和歧视,不利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导致这些残疾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给社会带来一定负担,影响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二、今后五年特殊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加快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坚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坚持依法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坚持积极扶持、规范管理,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总体目标。构建完善的残疾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多元化特殊教育需求,保障其接受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权利。
(三)具体目标。
1.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契机,积极争取特殊教育项目及经费,力争于2011年在县城筹建一所18个教学班,能容纳356名在校生,条件齐备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能满足全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2.发展学前教育,提前早期干预年龄。继续办好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办智残幼儿早期干预班。
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除丧失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外,力争到2015年视力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0%,听力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3.5%,智力适龄儿童少年残疾84.0%。
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凡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5.深化办学及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渠道办学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县特殊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成立##县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主管教育的娄爱华副县长担任组长,由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劳动保障局、县残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及时研究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制定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政策与规划;完善县特殊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实施机制、督导机制和评估机制;统筹协调全县特殊教育工作。
(二)理顺特殊教育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各方力量、交流经验情况、研究发展措施、督促政策落实的要求,由各成员单位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有关特殊教育工作政策措施的落实。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卫生、劳动、财政和残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1.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做好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对特殊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负责特教师资培训;组织学校实施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
2.卫生部门负责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分类和检查诊断证明,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特殊教育招生的筛查鉴定工作;对在校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定期复查和医疗康复指导;对教育康复效果进行评估鉴定;承担向社会宣传、普及康复医学知识的工作。
3.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依托社区服务机构,配合基层残联组织,对残疾儿童家庭进行教育咨询和指导。
4.劳动部门负责协助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就业种类和用工准入资格进行指导和规定,帮助做好残疾人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5.财政部门负责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经费进行统筹协调,制定特殊教育发展、特教师资待遇等经费政策,承担特殊教育事业经费保障的责任。
6.残联负责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类别、等级、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数据统计,登记造册;承担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和残疾人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
(三)科学布局规划,完善运行机制。遵循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布局。
1.县教育局按规划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学历教育体系,在巩固完善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向高级中学以上教育延伸,以普通高中和地方高校招收符合招生政策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学生高中以上教育发展。
2.县残联负责建立和完善以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体系。承担0-6周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康复工作。负责全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规划、指导、管理、评估和督查,负责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后的义务教育入学衔接。为残疾人获取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为切实做好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加强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建设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强工作指导,把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管理,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立并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师资得到培养,充实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配备,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努力,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使用后教学、生活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特殊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特殊教育环境,让全社会关注残疾儿童成长。鼓励家长及时送残疾儿童入学接受相关教育和康复训练。通过努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支持,为残疾儿童构建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十年”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区特殊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拟《塔城地区“十年”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一、过去十年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回顾
过去十年以来,我区特殊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关爱扶助残疾儿童,全面实施“两免一补”等扶残助学政策,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需求,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区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区0至18周岁三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
残疾、智力残疾)总人口约500余人(地区残联提供数据)。聋哑、智障学生在地区特教学校就读110人,肢体残疾儿童少年随普通班就读。
(二)特殊教育政策保障逐步完善。逐步完善了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各项设施,并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进行了规划,确定了地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保证了特殊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逐步健全。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实施了 “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子女入学的经济负担。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目前办学条件有限,不能全部解决残疾儿童就学问题,特别是重度智障和严重综合残疾的儿童少年的上学问题,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今后十年特殊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加快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坚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坚持依法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坚持积极扶持、规范管理,促进我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总体目标。构建完善的残疾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多元化特殊教育需求,保障其接受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权利。
(三)具体目标。
1.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契机,积极争取
特殊教育项目及经费,于2011年在塔城市建成能容纳300名在校生,条件齐备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能满足周边残疾
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2020年在30万人口的县市再建一所特教学校。
2.发展学前教育,提前早期干预年龄。办好聋哑儿童
听力语言康复班,开办智残幼儿早期干预班。
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除丧失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外,力争到2020年听力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智力适龄儿童少年残疾90%。
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凡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具
备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5.深化办学及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渠道办学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地区特殊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理顺特殊教育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各方力量、交流经验情况、研究发展措施、督促政策落实的要求,由各成员单位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有关特殊教育工作政策措施的落实。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卫生、劳动、财政和残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1.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做好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对特殊教育工作进
行指导和管理;负责特教师资培训;组织学校实施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
2.协调卫生部门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分类和检查诊断证明,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特殊教育招生的筛查鉴定工作;对在校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定期复查和医疗康复指导;对教育康复效果进行评估鉴定;承担向社会宣传、普及康复医学知识的工作。
3.负责组织特教学校培训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师资;对残疾儿童进行学前康复训练、教育,对残疾儿童家庭进行教育咨询和指导。
4.协调劳动部门、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就业种类和用工准入资格进行指导和规定,帮助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
5.协调财政部门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经费进行统筹协调,制定特殊教育发展、特教师资待遇等经费政策,承担特殊教育事业经费保障的责任。
(三)科学布局规划,完善运行机制。遵循肢体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聋哑、智障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布局。
1.地区教育局按规划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学历教育体系,在巩固完善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特教学校向高级中
学及职业教育延伸,普通高中招收肢体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学生高中以上教育发展。
2.建立和完善以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体系。承担0-6周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康复工作。负责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规划、指导、管理、评估和督查,负责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后的义务教育入学衔接。为残疾人获取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为切实做好我区特殊教育工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加强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设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强工作指导,把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管理,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立并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师资得到培养,充实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配备,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努力,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使用后教学、生活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特殊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特殊教育
环境,让全社会关注残疾儿童成长。鼓励家长及时送残疾儿童入学接受相关教育和康复训练。通过努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支持,为残疾儿童构建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三年发展规划
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
三年发展规划(2016.03---2019.03)
一、培智部情况分析:
2015年7月份原临河区培智学校与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合并,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正式成立,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培智部的规模日益壮大。培智部现有在职教师24名(16名在编教师,8名代课教师),在校学生78人,学生年龄跨度大,残疾类型多。
二、培智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管理松散,常规工作重视不够。
2.一部分教师学习意识、进取心不强,进修、读书以及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不高,缺乏相应的班主任、教师激励竞争机制。
3.课程设置不完善,实用性课程没有与学生实际和地域实际相结合,亟需开发校本教材。
4.现行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质量低。
5.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意识不强,教师素养参差不齐。
三、培智部发展目标:
1.提高培智部教学质量,研发系列校本教材,“走班制”教学形成系统的模式,有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水平,进一步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3.提高部门管理水平。
4.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让特教教师在工作中有幸福感。
四、具体措施: 1.培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每月带学生去菜市场、银行、超市等地方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智力障碍学生正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编订一系列“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校本教材”,涉及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美术手工以及心理健康等各个学科,每个科目至少研发1--2册校本教材。
3.“走班制”教学模式从实用语数逐步推广到劳技、计算机和手工等领域,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
4.编订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集”“随笔集”“个案集”,培智部教师每人至少参与一篇。
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培智部教师承担自治区级集体科研项目1--2个,个人承接课题不少于3人。
6.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和计算机,拓展职业教育,培智生增设园艺管理、烹饪及宾馆服务等专业。
7.开放家长学校,定期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给家长进行讲座;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班听课。
8.自我规划,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学校通过多种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读书、反思、进步。9.通过成立学校合唱团、钢琴兴趣组以及书法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日常生活,让教师在紧张忙绿的工作中拥有幸福感。
10.教学管理常态化、精细化。通过推门听课,定期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教学问题。11.“请进来、走出去”,加大对外交流渠道,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进来讲课,与各地优秀的特校建立交流机制。
12.对口培养,搭建舞台。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设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
13.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扩大阅读量,定期购阅有价值的理论书籍,每季度编写“培智部科研文摘”。
14.加强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特色建设,以提高培智学生的生存、生活质量为主,以劳动技能课和职业教育课为抓手,设置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培智实用特色课程,课堂呈现情景化,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第五篇:06—07第一学期德育计划.doc - 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苏州市吴中区聋哑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006—2007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校德育工作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2006年吴中区德育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主要目标:
1、进一步构建“平安聋校、和谐聋校、绿色聋校”。
2、争创吴中区德育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保持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4、深化少先队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出学校德育品牌。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1、优化德育队伍。
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的思想,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观,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德育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德育的立足点,重视探索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通过理论学习、参观学习等形式,做好全体德育工作者培训工作,并强化班主任、辅导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德育例会、德育研讨、德育评比等形式,不断提升德育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师工作的艺术、方法,变生硬、无情的说教、训导,为生动、有情的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理解、体验、感悟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
2、创新德育内容。
要抓住“小”“近”“实”“序”“趣”做文章。突出“小”字,从教学生坐、立、行、走开始,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让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讲究“近”字,即德育内容
要贴近学生年龄的实际和生活实际。强调“实”字,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讲究“序”字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强调“趣”字,要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能吸引学生。
3、丰富德育形式。
一要抓好校内德育主题教育。二要抓好校内德育宣传阵地的建设。用好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团队角、心语电视台、红领巾督导岗。三要加强家校联系,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坚持家访制度,争取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四要拓展校外德育空间,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如郭小、警校等),建设并发挥好德育基地的作用。五要课程育人。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其它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良好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培养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等内容落实到德育课程和相关学科教学之中。
(二)加强德育常规训练,提高德育工作的规范性。
1、行为养成教育经常化:
根据特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年级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起点,抓好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从身边抓起,从学生养成抓起,从注重实践抓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等规范化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升旗仪式系列化:
严格执行国旗法,认真履行升降旗制度,利用重大节假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目的、分层次地安排国旗下的讲话,从而使升旗仪式系列化。
3、班队会活动规范化:
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各班的班队会计划,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活动,主题班队会活动的组织能够达到“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的目标。
4、德育活动目标化:
(1)根据每月的德育重点开展树形象,争做合格小龙人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心语电视台、班队会、黑板报、手抄报、橱窗宣传等形式进行宣传。
(2)继续开展德育活动,以《苏州市中小学生德育实践记录卡》、《苏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为内容,以新课标为基本依据,充分体现班会的双主体论,使班队课活动有所
突破。
(三)、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阵地的建设是“软性教育”是否有效发挥的关键,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有力的载体,发挥好校园各个德育阵地,对育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根据每月的德育重点,制订好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主题。本学期的国旗下讲话内容力求生活化,以特殊学生能看懂,明道理为前提。
2、提高晨会、班会课的实效。班会课根据学校德育计划、班级学生特点开展切实可行、丰富多彩的的班队活动。加强跟踪指导,每月不定期听一些班主任的晨会课、班会课,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3、加强德育基地的建设。利用已有的德育基地,向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教育。对新建设的德育基地举行挂牌仪式。
4、加强宣传。利用学校黑板报、手抄报、橱窗、“心语”电视台等宣传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每月工作重点: 九月:
1、稳定学生情绪,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举行开学典礼。
2、重温《聋校一日常规》。
3、为教师节献礼。
4、出一期黑板报、手抄报,更新宣传橱窗。5、06第六期“心语”电视台,主持人:陈利萍
6、班主任例会:确定班级工作计划的思路。十月:
1、观看革命影片。
2、庆祝建队节。
3、安全教育活动
4、完成第二期黑板报、手抄报——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5、06第七期“心语”电视台,主持人:钮美芳
6、班主任例会:例谈: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十一月:
1、结合德育实践记录卡各年级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做好记录。(手拉手活动)
2、文明礼仪教育
3、完成第三期黑板报、手抄报——爱护环境,美化校园 4、06第八期“心语”电视台,主持人:孙华萍
5、班主任例会――例谈:如何关注学生的烦恼。十二月:
1、结合德育实践记录卡各年级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做好记录。(啄木鸟行动)
2、评选“勤学小龙人”。
3、班级评选优秀家长4、06第九期“心语”电视台,主持人:张璐佳
5、完成第四期手抄报——迎新年
6、班主任例会――例谈:如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一月:
1、大队部组织一次“新年新气象”主题活动。2、评选“自强小龙人”。
3、休业式、寒假生活指导、布置寒假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