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范文
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一些看法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现实意义和优点。
(一)现实意义:如一缕春风吹散了阻碍我校发展的阴霾,即师资队伍建设的缺失和乏力。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师资培训和管理;一是教师个人的发展与提高。近几年学校所开展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有效的证明就是效果不明显,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师德意识、责任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举例说明学校近几年所开展的校本专业知识培训的优劣所在。优点:体现了校本理念,突出了技能教学的主体地位,解决了专业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部分问题;缺点:过于侧重技能,对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兼顾,导致教师的师德素质、责任心、教学设计能力、德育能力缺乏,从而使日常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所开展的对外公开课、说课等效果较差。另外在教师师德考核、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排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客观、缺乏说服力等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实际教学管理效果差的教师,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对自身客观的认识,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解决的技巧。实际工作效果较好的教师同样存在问题,好的效果主要是凭借先天的个人素质,存在着诸如发展不全面,存在短板、遇到新问题(如生源越来越差)也无法解决、不能科学有效总结自身,从而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以及不能将自己的经验推而广之等问题。
(二)存在着如下优点:
1、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实。其中,“学生为本”位于基本理念之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它充分表明了教育是要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本身是要去适应学生的,而不是强求学生来适应教育。(生源是我们的生命线,以后实行按员划拨经费,一切工作必须一吸引学生,让学生说我们好为标准。中职生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不强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怎么去改变?必须要深入研究,去适应学生)“师德为先”位列第二,排在了“能力为重”的前面,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所谓为人师表即是。做为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鲜明地把“师德为先”摆出来,可见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里“师德”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身教重于言教,对于中职生而言,教师的说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而切实作出的表率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例如晨检和午检)“能力为重”第三的基本理念,这是对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中学教师要做“研究型”的教师。(突出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从而确保学校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这是最终的效果)“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提升,这一点实际上是很多老师所缺乏的,但同时也是新时代老师必需的一种品质。(上文所提到的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这四点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是真正的想去“育人”,而不是简单地“教书”而已。教育的本质更人性化,更符合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2、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
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在内容的第8、9、10、11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这点。“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每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短句看到了与以往教育的不同。原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被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本来千差万别的学生被学校按同一模子生产出来,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完全受到抹杀。第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在内容的第12、13、43、46中突出了这一点。“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育人活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第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在内容的第3、7、20、22、24、28、39、44、52、61中可以看到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些之所以详细地列举出来,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中学教师恰恰缺少这些。很多中学教师由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追求,而把教学工作变成了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教师原本是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但是现在这一点很多中学教师已经丢了。
二、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
基本内容部分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岗位但是它的独特性在于面对的是人的培养,更复杂,更重要,更多的工作无法量化,是个良心活。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强调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资源共享,这和新课改中的要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致,和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一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尊重生命,拒接冷漠,奉献爱心,范跑跑事件、校车安全事件、楼梯踩踏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人员闯入校园行凶等等,都是社会的痛。《标准》将其写进来,反应了民心所向,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校园安全永远都要摆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①平等:每个学生都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最近几年择校热,反应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但是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里面,每一个同学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是均等的吗?老师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吗?
②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够了讽刺、挖苦、歧视,已经麻木了,如果还是这样的手段起不到一点积极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因才施教的前提是“因才”,即要找出学生的差异性,如何找到,老师要主动找,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服务行业,既然如此,老师的工作就要做得主动;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所教的必须是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就谈不上有效。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①信任中学生:老师不敢放手的原因就是不信任中学生,其实放手后,学生很有创造力,很多时候比老师考虑的要好得多,营造积极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尤其是在学生会、社团以及学生其它业余活动中,更要相信和依赖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能力。
②自主发展:强调中学生要自主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用人单位对于中职生的用工需求,即需要的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培养的人才没有很好的品德,就是学问再高,一旦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严重,所以必须注重德育。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调因才施教,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个性教育。《中国教师报》的一个课题中提到研究“课堂生态”,对这个方面就提出了具体要求。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中职生理论课堂效果差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自主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也强调了自主学习,即预习、独学。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这就是中国教师报关于《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的调查结果,其中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居榜首。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中国教师报说道,老师要有职业幸福感,只有老师有幸福感,才能减少职业倦怠;才能使学生有幸福感,即老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摆好自己的心态,同时一个正常的心态,也利于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解读:
整洁得体:老师可能没有条件穿很好的衣服,但是有责任和义务做到衣着整洁、得体,一方面对人也是一种尊重,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对学生也是个引导。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老师也要参与班级管理,这是老师的一项基本责任;同时只有老师也参与班级管理,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收集学生的信息,利于自己组织教学。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学生文化,这是中国教师报中的一个子课题,对学生群体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有利于充分吸收学生群体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主要是要突出文化课与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关系以及与学生将来就业和进入社会做人的关系。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老师掌握知识也要全面。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学以致用,用所学解决问题,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要培养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也利于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提供具体指导。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所教学科课程标准:这是很多老师在新课程中要重新学习的,在现实中很多老师的授课内容超难、超标,不自觉的增加难度,按照老经验办事,学生学的累,事倍功半。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在备学情、制定导学案时,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同时还要摸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学科教学法,是每个师范生在大学时的必修课,但很多老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慢慢忽视了这个工作,看来这个课要一直修下去。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解读:
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培养全面人才、创新人才所必须掌握的。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解读:
信息技术知识:使用新的媒体、教学手段,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多方位掌握教育资源。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定导学案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以及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情,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这一点很关键。
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一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有计划学习;二是学习计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才施教。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学习环境和氛围要营造;还必须是在安全、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
②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要激发,激发出来后还要保护。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这些方式都是要让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中国教师报不遗余力推广的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强调课堂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是增大信息量;二是提高课堂效率;三是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要建立,必须是建立良好、正常的师生关系;
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一是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二是有利学生团结协作;三是有利于
独生子女的成长;四是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后和人相处。
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育人: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育人不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个老师的职责。老师不能再像以前样,上课的时候来了,下课时走了,剩下的就交给班主任了。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即目的性,还要有组织性,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再不能像以前小学爱国,中学爱社会,大学爱家,工作后爱自己。也就说明德育不能太随意,没有计划性。进一步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强调根据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顺利、正常的渡过青春期,普及青春期的知识,利于健康发展。而现在社会上一些青春期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要么是没有,要么是搞成了女生教育;其实男生也是需要帮助的。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理想、心理、学业要综合协调发展,不能着重强调哪一个方面,这样不利于协调,还易形成偏激的思想。
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已经是第二次提到,不光是管理,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对于突发事件,要能够应对,还要妥善,这些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踩楼梯事件、水电安全事件、地震、校车安全事 件时有发生,在这些突发事件面前,有些处理很好,可歌可泣,还有些不能让人满意,束手无策。所以对这些突发事件要进行应急演练,才能够做到处变不惊,妥善处理。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对学生进行多视角的评价,多元评价,不能搞唯分数论,中国教师报曾经组织过讨论新三好学生的标准,“新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新的标准,这个标准要符合时代的新要求。
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湖北省的学生成长档案袋里面就有“学生自我评价”,只有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够明优点、知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老师要加强反思,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之路。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再不是找学生谈话、找学生训话,而是进行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解、收集信息、获得共识,而前提是平等。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与同事很好的合作,不搞单打独斗,分享好的经验和资源,才能更好的发展,共同提高;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合作与交流。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或者说是课程,建议大学开设一门这样的课程,现在这也成为我一个很大的困惑,如何面对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家长学校,校长信箱,老师博客、班级博客,近几年这些方面有些探讨,但依然有着频发的“师长”关系事件,就像“医患”关系。搞得有点紧张。
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强调孩子进社区服务,注重实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很有必要。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自己的教学,有助于自己的反思,从而很好的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现实需要与问题:这是校本教研要注意的问题,教研的题目来自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的结果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从而避免假大空,脚踏实地。
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很多老师没有这个意识,没能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专业,没有规划,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事情,没想到要不断提高自己。
第二篇:对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
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一些看法
(一)存在着如下优点:
1、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实。其中,“学生为本”位于基本理念之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它充分表明了教育是要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本身是要去适应学生的,而不是强求学生来适应教育。(生源是我们的生命线,以后实行按员划拨经费,一切工作必须一吸引学生,让学生说我们好为标准。中职生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不强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怎么去改变?必须要深入研究,去适应学生)“师德为先”位列第二,排在了“能力为重”的前面,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所谓为人师表即是。做为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鲜明地把“师德为先”摆出来,可见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里“师德”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身教重于言教,对于中职生而言,教师的说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而切实作出的表率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例如晨检和午检)“能力为重”第三的基本理念,这是对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中学教师要做“研究型”的教师。(突出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从而确保学校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这是最终的效果)“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提升,这一点实际上是很多老师所缺乏的,但同时也是新时代老师必需的一种品质。(上文所提到的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这四点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是真正的想去“育人”,而不是简单地“教书”而已。教育的本质更人性化,更符合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2、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
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第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第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
第三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体现在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师德为先”是关爱学生,注意自己形象,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能力为重”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把握好课堂的组织与驾驭,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终生学习”是要会不断反思,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我认为,《标准》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只有把他们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这四点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是真正的想去“育人”,而不是简单地“教书”而已。教育的本质更人性化,更符合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二、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每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短句看到了与以往教育的不同。原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被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本来千差万别的学生被学校按同一模子生产出来,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完全受到抹杀。第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育人活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第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些之所以详细地列举出来,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中学教师恰恰缺少这些。很多中学教师由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追求,而把教学工作变成了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教师原本是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但是现在这一点很多中学教师已经丢了。
通过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他为我的专业发展、自身修养指明了方向。让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给了我一个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多了解学生、多学习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能够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人民教师。
韩菁 2014年2月18
第四篇:职业中专教师对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
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学习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感受。
一、我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了解。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体现在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师德为先”是关爱学生,注意自己形象,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能力为重”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把握好课堂的组织与驾驭,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终生学习”是要会不断反思,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我认为,《标准》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只有把他们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它们共覆盖了14个领域。
①“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个维度覆盖了“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等四个领域。
②“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要求我们教师要处理好个人与国家、职业、专业成长、社会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③“对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关爱+重视+保护”(重点是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尊重+平等+维护”(关键是对学生不讽刺挖苦、不体罚,不对学生使用语言和肢体暴力);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信任学生(就是对学生不放弃、不抛弃)。
④“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领域要求教师要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强调了应该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保护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求知欲,最起码给学生留点空白,用差异性的标准去 1
评价学生(即只要学生在某些或某个方面比原来进步了就是好的,不要以分数排名定优劣)。
⑤在“个人的修养和行为”方面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五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第二个标准是要有亲和力、热情开朗;第三个标准是要会调节情绪,具有平和的心态;第四个标准是要求教师要有勤于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第五个标准是要求教师应该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要文明礼貌。
⑥专业知识这个维度覆盖了四个领域: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前三者受制于后一个领域,但这4个领域需要通过2个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把它们串联起来。我认为,在中学阶段,学科知识在本阶段教育的作用很大,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而差异性、价值观、教学设计能力是当今中学教师专业知识迫切需要的组成部分。
⑦专业能力方面覆盖了六个领域: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教学实施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多元评价能力。其中教学设计方面要注意思考怎样尝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如何突出所教学科的认知特征?从我做起,弱化让学生“齐步走”的教育情结。我认为,教育是有效传递知识、情感、技能的过程,它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有效的参与过程、组织好学生利用有效技术、材料进行有效活动。因此对教师的学科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创造探究式氛围、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够调控学生、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探究及思维、能够使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作为教师需要知道了解学生群体及个体特征,有效利用教学,开展适当的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决定条件。
⑧还有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方面的要求有6个:(1)良好的师生关系;(2)结合学科教书育人;(3)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4)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发展;(5)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6)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⑨而对于多元评价这个领域,又有三个要求:(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的评价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3)自我评价的教育教学效果要及时地调整和修正。我认为,多元是指要多视角、全过程地去观察学生,自我评价是指教师能够经常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和理性的进行自我评价,这将会是学生获得受益一生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
学习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感受很深,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二)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三)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忠诚教育事业,安心从教志不移。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爱岗,是对教师的工作岗位充满热爱之情;敬业,是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责任的具体而集中的体现,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二)热爱学生,一片丹心育桃李。
学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教师的事业始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生命历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走完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藏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的执着追求、教师的天赋和教育智慧、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宽阔的胸怀。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坚持终身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知识靠学习,能力靠培养。
当今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形成高潮。伴随着“知识爆炸”,知识陈旧率也在加快。研究表明,在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只能获得他一生担任教师所需知识的20%,80%左右的知识要在岗位上通过不断进修来获取。这种情形的存在向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通过在职进修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
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信心,我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学习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快乐的发展。
第五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主讲教师 曾晓东
教师规模达1065.8万人,分布在我国的东南西北的城市、学习整理/田园仙子
主要内容
1、专业标准是统一的,但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本讲座立足于专门的职业,看教师的知识、情感和能力。
2、目前的教师专业标准还会有改动
3、专业标准对机构对个人都是持续的过程,不是马上全部优秀。
4、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有明显差异,分开解读。本讲是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理念
2、三个维度 3、14个领域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
2、对学校
3、对教师个人
4、对公众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引言:为什么要有专业性标准
⒈变化:
从1980年确定“转、招、关、辞、退”五字方针,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开始,中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革。从“随便进”到“容易进”再到“很难进”,教师专业的理念与行为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在世界各国,教师制度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对自己:专业认同 对社会:专业问责
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
⒉规模与分布: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10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
村庄,基本等于西班牙全国的人口,平均百名从业人口中就有1.36个人是中小学专任教师。对教师:内心的统一性 对学校:标准的一致性 对公众:标准的一致性
专业标准是“聚沙成塔”的基础,是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专业标准是明确的方向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⒈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都是我们熟悉的提法,不是理念有多新,而是理念能够得到贯彻。
就在6月26日,教育部发布《建设现代学校实施纲要》,保证教师权利的同时,强化要求尊重学生的权利。
现代社会是一个底线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高无止境,但是的确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
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 绝不伤害:不管学生的底色是什么,老师给他增添的一定是一抹“粉红”;
多种能力: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的情绪;幽默老师 不断反思: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学生的成长 ⒉三个维度
维度,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
扩展后,维度是一种视角,是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个视角。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涵盖了作为教师所必须的知识、态度和能力。
(1)为什么要有三个维度的划分?
哲学上讲,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单独的精神和肉体都不叫做人。
作为一个行业,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给人增加了一些要求,也增加了对人的限制。所以,作为教师的人是有形的知识、能力与无形的态度和精神的结合。
例如:
律师,不仅要有“律政俏佳人”的口才,还要尊重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医生,不仅要有做手术的能力,还要尊重生命;
教师,也有,要爱儿童、知识渊博,但标准还需要明确和具象化。《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是第一步。⑵三个维度的意涵是什么?
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包括经验)和专业态度共同构成人从事专门职业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专业理念和师德:是针对工作对象(学生)和工作内容(教育、教学)的稳定的信念和态度
人是理性的人,但并不是在每件事上都进行一番利弊权衡,然后做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人的习惯支配人的行为。专业理念和师德,是教师专业习惯的基础。
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的知识基础,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经验:是隐形的、未充分结构化的知识 专业能力: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条件。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⒊14个领域
无论是理念、知识还是能力,本身也都是非常复杂的,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各个维度中涉及的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需求分析的产物,与问题域相关。以上都是知识论的基本概念,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我们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容易理解了。领域间是一个维度下各组成内容并列领域的关系。专业理念与师德: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⑴对职业的理解
“我”和国家的关系; “我”和职业的关系;
“我”和专业成长的关系; “我”和社会的关系; “我”和同事的关系。
小学教育:是教育下一代公民的事业,要符合社会对事业的希望,在事业中发现自己的价值。⑵对学生的态度
关爱+重视+保护:重点是安全(身心)
尊重+平等+维护:关键是不讽刺挖苦、不体罚,不使用语言和身体暴力;
尊重个体差异:差异是事实,不可能所有人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终点;
小学阶段的性别差异、初中阶段的个性差异 信任:就是不放弃、不抛弃。
中学教育:是教育下一代公民的事业,要符合社会对事业的希望,在事业中发现自己的价值。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是教是专业标准的核心,理念层面上的,只是提出按照儿童的规律进行教育,还没有涉及具体的内容。尽管如此,我们对儿童成长规律也有模糊且时常冲突的认识。
在中学教师标准中,强调了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良好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求知欲。怎么理解?最起码,留点空白、用点差异性评价标准。
更高一点标准,就是更多的校本课程,以及更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⑷个人修养
层次上,从外表到内心
性质上,静态:个性特征;动态:进取心 教育修养,在于对人生和成长的感悟 有趣的话题:
A、教师就必须没有脾气,像妈妈?
B、教师就必须和时尚无缘,又古板、又落伍? 学校体系是连接家庭和社会的中间地带 教师装扮是让家长和社会信任你 知识维度
⑴教育知识:学生成长与教育
⑵学科知识:学科基本逻辑,知识论的一般概念,如: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它展现的是人类从“现象”到“规律”的认识过程现象。
现象本身的范畴划分、认识工具
⑶学科教学知识:关于学科教学的设计、组织和技术 约束:个人的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⑷通识性知识:这是形成教育者“底色”的知识。
OECD进行的国际教学调查项目(TALIS)调查结果,特殊需要儿童、信息技术、有效组织位居教师教育专业的前三位。
对应着:个别需要、技术、组织。
专业知识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差异很大。
内容:——小学教师,6个维度,中学教师,4个维度 实质:——儿童、活动、过程很重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建立在学科基础上。
这是中小学教师在专业上的根本差异 ⑸总结
用3句话进行专业知识部分的总结-学科知识在中学教育的阶段作用很大
-知识本身的逻辑对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差异性、儿童观、教学设计是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迫切需要的部分 ⒊专业能力 ⑴教学设计
良好的思维品质来自何处?怎样尝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精确把握不同学科的思维特质。数学、哲学是推理;物理、生物、化学是实验科学;语文、艺术、英语主要是情感体验和表达。我们是否突出了该学科的认知特征?
个性化,又来自何处?既有程度差异,也有思维差异
家长很多具有“失败焦虑”,学校教师也有同样的情绪 当学校竞争弱化、教育收益降低、社会保障完善,会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⑵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教育是有效传递知识、情感、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有效的参与过程、组织学生、技术、部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⒉对学校
⑴学校活动系列
在活动中,推动教师专业能力
在发展战略中,持之以恒的推动教师专业能力 ⑵学校管理
材料进行有效活动。组织方式 教育技术
因此,了解学生群体、个位特征,有效利用技术,开展适切的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决定条件。
这一部分,是我国教师最短缺的部分。有很多原因,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把儿童当作被教化的对象,并不关注其成长的过程,还没有经历“发现儿童”的教育运动。⑶沟通与合作
和学生、家长合作,是发达国家1980年代后,教育界的最大变化,从行政导向的教育,转向对社会有好的教育 一些法律在英国、德国、荷兰通过
“倾听学生声音”曾经是英国一个非常大的运动 ⑷反思与发展
通过反思建构教育者半结构化体系,是教师专业化的体现 ⑸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开展班级活动
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 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
差生,绝不仅仅是认知问题,多从师生关系、心理、同伴关系和价值观上找原因 ⑹多元评价 多元+自我
多元:多视角、全过程;认知的绝对标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全过程,需要我们学校的自主管理和接受外界的监督。
自我评价:客观而理性的自我评价,才会是孩子受益一生的优秀品质。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⒈对教师教育机构 ⑴课程设计
3+1,4+2,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和能力,等等,在逐渐靠近教师专业本身的需要 ⑵综合实践活动
超越学科,学会一起工作、学会探索、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去展示,这为未来的教师提供学习的全过程。
这一部分,还缺乏足够的努力,它需要对教师教育机构内
构建文化、改革制度、开放校门,体现学校的风范 ⒊对教师个人 ⑴发展方向
学生、技术、过程是我们教师需要加强的地方; 认识、态度、同时是我们的底色。⑵行为 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对社会,有我们独特的“范儿”,毕竟,职业是生活的一部分。⒋对公众 了解学校 了解教育过程 了解儿童的成长
教师和学校沟通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
和家长的沟通,也是我们今后必然要加强的工作。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⒈在教育场景中不断建构
专业标准出台了,学习它,了解是什么(体系、背后的思想、与“我”的联系)、为什么
应用它,“我” 应加强哪些部分、调整哪些行为、学习哪些知识
标准是相同,大家在建构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方案,也就有了不同的了解。
⒉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教师的专业发展明显的阶段性
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这也是需要不断建构的原因 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
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 思考
⒈为什么要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上有哪些差别?
⒊“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