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9:0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第一篇: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多年来,在县委、政府及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重建设、抓管理、创特色、求质量”的工作思路,抢抓有利时机,改善校园环境,实施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徽县四中座落在徽县城关镇先农街,创办于1984年,原名徽县城关中学,1985年更名徽县四中,1995年教育布局调整后撤并高中部,成为县域内规模最大的独立初中。现有学生2312人,设有40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学校占地24212平方米,生均占地10.47平方米。

二、主要成绩

(一)抢抓机遇,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学校坚持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开拓进取,学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5·12”地震后,学校遭到了重创,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心、支持下,学校抢抓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努力争取到特殊党费援建重点支持项目,建成10791m2的教学大楼和5934m2的学生宿舍楼及餐厅各一栋,6600多平方米的学生运动场一处,配套建设了校园文化墙70余米、花架2个40余米、天文天象馆、凉亭、塑胶跑道以及景观石、景观灯、花园、绿化树等基础设施,制

作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案美观的各类展板、图表、浮雕共计200余幅(处)。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彻底改善。

(二)科学管理,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1、抓管理,办学业绩再创一流。

学校高度重视内涵发展,紧紧围绕“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名牌战略,创建了一套富有特色、科学严密的教育管理机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陇南地区原行署教育处评为“第一批示范学校”、“陇南地区先进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教育装备管理先进集体”,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陇南市名校”,2009年9月被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和教育部评为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甘肃省教育厅授予“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连续多年被县委政府、教育局授予“徽县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徽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强队伍,师资建设成果显著。

学校坚持“重德敬业,勤学善教”的教风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六个层次的听评课、三级管理体制、青蓝工程、教研创新等措施,强化教师队伍管理,逐步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1名,省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9名,陇南名校长、陇南名

师各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市县级先进教师35名,获全国物理课堂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省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12人次,获全市“三优”评选一、二等奖20 人次,获全县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6 人次,有11项科研课题通过省级鉴定,60多名教师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40余篇,全校68名教师获得各类荣誉称号,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3、重能力,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多年来,学校坚持“动手动脑,质疑好问”的学风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德育载体,创建德育平台,实施了综合素质评价、祥云工程、四学活动等管理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个性风采得到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学校先后有60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特别是2011年,有6名学生考入西北师大附中,有14名学生考入兰大附中,录取率占到两所全省重点高中录取总人数的14.7%;在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统考中,学校有26名学生进入全市百人榜,有600分以上考生 107人,全校各学科各项指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学校素质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4、求创新,特色建设蓬勃开展。

学校坚持创特色、提质量的办学思路,实施品牌教育战略,创新工作思路,构建特色平台,大力开展学校特色教育的探索和尝试。“青蓝” 工程的实施和完善,覆盖了全校教师总数的90%,基本达到全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特色平台。培优补差纠

偏辅导机制的形成,解决了优生培养、差生转化、偏科生平衡等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开展的学校课程示范建设,充分利用了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加强了校本培训和研究力度,开设了一系列乡土文化课程,整合了学校课程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富有特色的教学探索和尝试,正在对全县教育产生辐射带动的良好作用,构成徽县四中的教育品牌和名片,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建设尚留遗憾。

随着学校灾后重建收尾工程的结束,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令人遗憾的是校园内部尚有一户民居一直未能顺利实施拆迁,虽经学校多方努力和上级部门的多次协调,均未能和房主达成搬迁协议,严重影响了校园的规划布局,阻碍了校园建设的步伐,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协调解决。

(二)综合治理尚待加强

学校门口面临主街道,附近摆摊设点较多,随意兜售小食品,聚集社会闲散人员,学校的食品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虽经学校和相关部门多次整治,但未能彻底消除隐患。学校上、放学期间门口拥挤,机动车往来无序,摩托车横冲直撞,缺乏疏导和管理,极容易产生交通安全事故。这些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上级部门的强力支持和配合。

(三)校外住宿生管理尚待完善

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加快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大量农村学生和外地学生转入学校,校外租房住宿学生人数激增,虽然学校和学生、家长、房主、派出所签订了相关的安全协议书,也开展了定期巡查访视活动,但其安全管理仍需要加强和完善,还需要各级组织的支持和配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课程改革,力求教育质量新突破。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宗旨,切实解决影响质量提升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力争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

(二)强化特色建设,打造学校教育新品牌。继续做大做强青蓝工程、培优补差纠偏辅导、学校课程开发等学校特色教育规模,加强研究、探索和总结,把文化立校、品牌扬校作为工作的重点,依托优势,打造知名的学校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探索德育模式,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探索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构建更趋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拓宽德育渠道,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构建德育教育平台,增强德育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整合学校一切德育资源,大力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

(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树立项目意识

和忧患意识,站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依托学校课程资源和教研成果优势,积极争取校园建设配套项目,改善学校信息、多媒体、实验、教具等软条件;积极申报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争取更多的国家科研课题专项资金扶持,增强学校软实力,推动学校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

(五)创优创新理念,实现科学发展新蓝图。紧紧围绕“环境优美、队伍优秀、管理优良、成果优异”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以教育和教学为抓手,规范学校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教育成果,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争创甘肃省名校。

第二篇: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一、概述

二、徽式古民居特点

(一)枕山环水

(二)讲求美学意蕴

(三)内部构造别有洞天(四)细部构造特点

三、古祠堂特点

四、古牌坊特点

五、结束语

前 言

1、报告目的全面了解徽式建筑的风格和细部特点。

2、编制时间

2014年5月23日-2014年5月26日

编制人:

学号: 班级:

3、资料来源

1)特色建筑网站

2)相关建筑书籍

3)实地考察

一、概述

徽式建筑是徽州的一大标志,至今还保存着数量惊人的古建筑,蔚为壮观;民居精致,祠堂高矗,牌坊肃穆,„„在经历了许多人为破坏和岁月打磨后,幸存的徽州古建筑淡定地矗立着,展现的是惊心动魄的沧桑和精神意蕴的恒久。

徽式建筑主要流布于古徽州的“一府六县”,及其周边的一些地方,如现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宣城市的旌德县、池州市的石台县、附近的泾县、青阳等地,另外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江的杭州,金华,江西的婺源、景德镇等地也受古徽州建筑之风吹拂。如今留存下来的徽式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相对而言,在装饰上,明代的古建筑崇尚简洁明快,而清代的讲究精细繁复。古老的徽州建筑,不仅具有使用功能、旅游开发价值,还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研究价值,以及审美和收藏价值。

徽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宗祠、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徽式建筑不论是在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二、徽式古民居特点(一)枕山环水

徽州古民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多少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民居星罗棋布、村落远近相望的景象。其规模之盛,风格之突出,品味之高,是中国其他地方所难以媲美的。

徽州古民居的整体选址讲究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具体到各个居所则又讲究枕山、环水、面屏、朝阳,但受风水意识的影响,徽州民居虽然枕山环水,但又不能开门见山,故在房屋等建筑的门外或门内建造一堵上雕有吉祥花鸟、灵兽等寄托着人们一些愿望的照壁,以起到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

(二)讲求美学意蕴

徽州古民居是点、线、面的巧妙组合,黛瓦、粉壁、马头墙是徽州古民居外造型的三大特征,除此之外在一些大的民居建筑上,还采用了大屋顶脊吻,除了装饰需要,还附会了不少神话传说。

徽州古民居在整体色彩效果上,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砌筑外墙的主要材料为砖,表面涂抹白石灰,盖瓦主要为小青瓦,经过风雨的侵蚀,白色外墙慢慢变成了灰色,青色小瓦也变得墨黑起来,无形中增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在材质选择上,不管是普通民宅,还是富豪大院,一律凸显材质的自然美。

徽州古民居还具有独特的造型美。徽州古民居普遍以高大的外墙围合起来,采用硬山做法,马头墙高出屋脊,依循屋顶坡度层层跌落,呈现水平阶梯形状,也有马头墙中间高两头低,露出双坡屋脊的,半掩半映,半藏半露,呈折线变化。

徽州古民居高筑外墙的做法,既是出于美观装饰的需要,以打破一般墙壁的单调,也是出于实际功效考虑,像马头墙高于房顶,而且其为砖石所制,可预防邻家失火,殃及自身或者是“火烧连营”;镶嵌在高墙上的小窗户,既减弱了从高处泻落的光线,又有着防盗和安全上的考虑,使盗贼上下无落脚之处。

徽州古民居的正立面设计,渗透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强调左右对称。正面墙呈水平直线,或者是两侧高墙向中心逐渐递降,形成“井口”,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房屋内部的通风、采光需要,而且比较自然地将人的视线聚集在正门入口处,从而形成建筑的局部趣味中心。

徽州古民居的门分为大门、侧门、角门、后门、劵门等,其中与墙体有关系的可分为高墙门、低墙门等。其中高墙门以门头为装饰重点,形成了简易的或者复杂的门楼装饰,在实用功能上,门楼主要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徽州建筑门楼可大体分为门罩式、牌楼式、八字门楼式三类。

在外部空间形态上,纵横交错的街巷也为徽州古民居群落增添了美学意蕴。街巷及其所具有的立体空间,是单个古民居之间,以及与其他建筑之间联系的无形纽带,曲曲折折、纵横交错、相互勾连,把徽州的民居、村落,编织成形形色色的迷宫,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产生出多种感受和观赏情趣。

徽州古民居在形式、构造和装饰上,有开有合,黑白相间,虚实有致,错综变化,体现了传统美学的诸多原则。但从另一方面说,徽州古民居在建筑构造上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它从总体上的封闭,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结构莫测高深之中忽略了人本身,对人个性有一种压抑感。

(三)内部构造别有洞天

徽州古民居的平面格局,有“凹”型、H型、回字形、日子型等几种类型,而其内部为楼房形式,从建筑学的一般角度来说,其基本组成单元有天井、厅堂、厢房、槅扇、庭院等。

徽州民居往往在进门之后便是天井,其由正房与辅屋围合而成,为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间,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多项功能。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角的天空”飞流而下,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这就是有名的“四水归堂”说法。

徽州古民居的厅堂,一般有正厅和内厅之分,正厅也就是主厅、外厅,是亲朋聚会、品茗对弈、吟诗作画,进行礼仪活动的庄重场所;内厅位于正厅之后,也有称为后厅的,是接待亲友和日常处理家务的地方,主要是妇孺生活、子女玩乐的场所,内厅家具陈设和正厅差不多,但显得更有生活气息。

除了庄重而典雅的厅堂,徽州古民居内部的卧室布置也相当有特色。卧室一般设置在厅堂的两侧,即厢房,卧室内除了柜子、梳妆台、桌、凳等外,最主要的就是床了。徽州古床中雕琢最为精美的当属清代的了,在装饰上运用有描金、髹漆、镶螺钿等工艺。

徽州古民居室内的槅扇,又称“格子门”,是室内分隔的主要建筑构件。在整体上,槅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地栿至枋下皮距离,其宽由开间或进深的宽度来决定。在装饰上崇尚本色,绝少用五色勾画,也不施髹漆。

徽州人家的庭院内,往往置有石桌石凳,掘有水井鱼池,栽植过目花卉,甚至叠山造泉,安置漏窗等,可谓巧夺天工,充满情调。

(四)、细部构造特点

【高墙深宅】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居宅往往很 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 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

进 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国内是罕见的。【过街楼】徽派建筑格式。又称“骑楼“。一般建在正厅之外的街道上空,依托街道或巷弄两旁屋墙,架木铺设楼板筑成,颇为雅致。楼一般高约2米,长3-5米,宽4一5米不等。纵向街道两侧,楼的下半段砖墙砌在楼板上,上半段为可装可拆的槽板。过街楼在形制上属大屋的附属建筑,起点缀群居作用。每逢红白喜事,拆下过街楼上段墙板,由喇叭鼓手立楼上奏曲,主人在屋内可依据过街楼上吹奏的不同曲牌,得知客人的身份,确定迎接礼仪。【火巷】徽派建筑格式。一般设置于较大的宅居之内,宽敞深长。其功用主要是防火,故称火巷。也作居室通道。【马头墙】徽派建筑格式。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 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 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照壁】设在中国传统建筑 房屋门外或门内一堵独立的墙,是受风水意识影响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天井】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没有“天井“。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同徽州的经营传统有很大关系,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而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顺视纳入天井之中,名曰: “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大厅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入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格窗】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美人靠】徽派建筑格式。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和活动场所,古代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此椅靠背外突,超出天井四周的栏板,临空悬置,故又称“飞来椅”。【小青瓦】徽派建筑用材。分为板瓦,滴水瓦,沟头瓦,花头瓦等品种。板瓦用于大面积覆盖,可铺设成底瓦,盖瓦两种形状以利排水。底瓦(沟瓦)以小头向沿口,凹面朝上组成沟槽叠放在屋面望砖上,盖瓦与底瓦方向相反凸面朝上覆盖在两沟瓦之间。滴水瓦是在一张沟瓦头上加上“如意状“滴水唇,与沟瓦成30度斜面,便于把雨水抛得更远。花头瓦是在一张盖瓦的凸面上头加一扇形边带锯齿花纹图案,盖在重叠沟头瓦上。屋脊与风火墙顶也都用板瓦筑“脊筋“和“盘龙“,在其上密密站竖瓦脊或做空花砖脊。【鱼鳞瓦】徽派建筑习俗。徽派建筑两坡屋面上覆盖有鱼鳞般的小青瓦,俗称“鱼鳞瓦“。鱼鳞瓦使屋顶显得鳞次栉比,是徽州典型的瓦作方法。【砖雕】【木雕】

三、古祠堂特点

在徽州,最恢弘的古建筑,首推祠堂。徽州古祠堂美轮美奂,是徽州古建筑工艺和文化的代表。

徽州祠堂大多为三进砖木式结构建筑。第一进被称为“仪门“,其门楼由大门和门厅组成,一般为歇山式建筑。第二进为享堂,是宗祠的主体部分。享堂一般要比第一进高出几级台阶。作为祭祀祖先和处理族间大事的场所,享堂一般建得高大雄伟。第三进是寝楼或者说

寝殿。寝楼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

祠堂的建筑结构大致分为天井式和廊院式两类,天井式祠堂,其平面、外观、梁架和装饰,与徽州“四水归堂”式民居几乎相同,仅由于功能上不一样,天井、堂的比例、尺度有所不同。较大型的支祠和宗祠,在建筑结构上属于廊院式祠堂。与天井式祠堂不同的是,它较多地保留了四合院式建筑的格局,接近廊院古制。徽州廊院式祠堂独立于居室之外,基本部分采用四合院式。这类祠堂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享堂前院尤其宽敞。

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宗祠多置于位置突出,环境优美的村落出入要冲或者中心地带。

四、古牌坊特点

牌坊是一种独特的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成,上面刻有题字。为了宣扬和标榜,徽州牌坊不仅力求高大雄伟,气势不凡,而且往往将牌坊树立在村口、祠堂前等,有的村口数座牌坊连成一片,组成蔚为壮观的牌坊群。

徽州现存的牌坊在材质上多为石牌坊。在构成上,石牌坊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组成,徽州牌坊的造型基本上保留了徽州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它们大致可分为门楼式(牌楼)、冲天柱式(牌坊)以及两者混合式。

门楼式牌坊又分为四种,即二柱无楼、二柱三楼、四柱三楼、四柱五楼;冲天柱式也有四种,就是二柱无楼、二柱一楼、二柱三楼、四柱三楼。冲天柱石牌坊整体比例比较协调,造型更趋稳定,尤其是屋顶结构及细部处理比门楼式简约。除此之外明代还出现了罕见的立体式石牌坊,为石坊造型上的一大突破。

第五章

结束语

从整体外观而言,徽式建筑,是一种基于自然,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高度表现。从内部细观来说,徽式建筑,体现了古徽州人追求儒雅、淡远的人生境界,是古徽州人谦恭避祸、退身养性、勤学守德的真实写照。即便时光再如何荏苒飞逝,时代再如何更迭变迁,徽式建筑依然透射出其源远流长、触动人心的烁烁光芒。

第三篇: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在行动中更新理念

在研究中收获思想

——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上下同心,协调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13年3月至4月,县教育局专门成立调研组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本次调研采用听取学校领导介绍、查看学校教育教学相关材料、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既看到了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可喜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1、坚持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

落实教学常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按新课程要求、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使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为此,我们始终要求学校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为落实常规要求,县教研室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全县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从备、讲、批、辅、评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把五月和十一月作为“县教学质量督查活动月”,进行全面督查,大力推动和规范学校教学常规工作。

在调研中,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新课程新理念,修订完善教学过程常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职责要求。如部分学校专门设计了统一的表格,简便易行,各类计划中不仅包括文字叙述,还有切实可行的进度安排,各项工作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2、坚持以过程性管理为重点

为了强化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促进教学常规工作规范、高效进行,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实施教学常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制度,切实规范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围绕过程管理切实做到了“四抓”。

⑴ 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备课重点解决备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我们不断创新备课形式,注重教学反思,把“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指导、备作业”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强化对新教材的研究,克服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照抄照搬教案、教参的现象,严禁以教参充当教案或无教案上课。大力提倡超周备课,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认真开展听、评、议活动,使教师在教中学、学中研、研中教,循序渐进,共同提高。

从备课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备详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板书和作业设计等内容齐全,部分教师的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切合实际,可以看出我县教师备课质量明显上升。

⑵抓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与方式改革的核心所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学校教师十分重视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活动后认真评课。如:2012年县二小教师互相听课达2676节、县二中教师互相听课达3841节、达尔特小学教师互相听课304节等。听、评课活动中的经验介绍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上好示范课、汇报课,交流教学经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是接受评价、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如:2012年县二中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65节,组织年轻教师上汇报课71节,并做到课前公示,课后及时评价,上交公开课教案,教研长做评课记录等,工作较规范有序;县二小校内交流课66节、优质课评选23节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指导,教师互帮互学,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是从常态课中要质量要效率。部分学校成立推门听课小组,不定时听课,督促教师在常态课上下功夫。调研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些亮点,如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努力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 技术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数教师能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

⑶抓作业布置与批改。大部分学校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本着轻负高效的原则,精心设计,分层布置,并注重强化检查,督查落实。

调研中发现多数学生书写规范,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并运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作业在知识巩固、反馈矫正、兴趣培养、智力开发、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的学校有县二小、县二中等。

⑷抓质量抽测和教学视导。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要求,教研室从2010年春季开始对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各校也十分重视此项活动。调研中看到,大部分学校能及时将情况作分析,找问题,寻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研室加强教学视导工作。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以研究性、互动性和指导性为主,增加随机听课的次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本听评课700余节,召开专场反馈会92场次,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规范管理,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抓教学研究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部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本,我县完成30项2010-2012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28项通过伊犁州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申报34项“2012年自治省校本课题研究”,立项16项;个别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是部分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二是部分学校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目前为止,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全县教师在 州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400余篇。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一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各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本,全县选派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与教材培训、中学语文教师培训、高中课改联合教研、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培训、观摩活动90人次。

二是结合我县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训。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和各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的推行,为适应新形式,我县邀请了3批教育专家进我县讲学培训,参训教师达900余人次;组织了“2013年县中小学教师白板培训”,参训教师300人次;在 “自治区2012年高中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2012年自治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139人次。

三是学校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学校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课题研究常识、研究性学习知识、教学常规要求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法规等。学习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指向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

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一是举办了我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经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选拔出3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决赛,对选手从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成绩、教研成果、教案及钢笔字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最终从参赛教师中评选出县级“教学技能大赛综合奖”50名,并评出县级“课堂教学单项奖”90名。

二是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本,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教师优秀论文大赛、州中学数学教师调讲赛、2012年州直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六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等各类评选活动。

各学区学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如阿尕尔森乡、塔斯托别乡学区、牛场学区均举行过优质课比赛活动;县二中、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开展了教师钢笔字、简笔画比赛;县二小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案例、论文 评比活动;提克阿热克乡学区及东买里乡大营盘小学举办了“首届教学课件大赛”等,这些活动对夯实教师基本功起到了很大作用。

3、落实青蓝工程,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为促进新招聘教师的快速成长,各学区启动了 “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此项工程以“引领、结对、优先、关爱”为原则,充分发挥了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部分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要讲课对象,以新上岗教师为重点,组织了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

学校还重视教师的自学、业务知识进修,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测试。如县二中组织教师做中考、高考试卷,检测专业知识,把握“两考”信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牛场中学、塔斯托别乡中学组织了教师业务水平模拟考试。教师综合素质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展示中不断提升,一批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带动了教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抓活动多样化,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本,我县始终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宗旨,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推进校本课程及文化建设,拓宽学生学习领域。为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个性特长,各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开发校本课程,努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如:县二小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新疆舞》;县二中的校本教材《英语经典美文阅读》、《化学与生活》、《作文写作创意》、》;莫乎尔乡中学的《烹饪》、《乡土文化》;莫乎尔乡牧业小学的《我与家乡》;吉尔格朗乡中学的《剪纸艺术》;阿尕尔森乡中学的《蔬菜种植》;东买里乡莫因古则小学的《人类的起源》、《红旗村发展史》等,我县还上报了8项作品参加了自治区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在调研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怡人,校园内无杂草、废纸、垃圾,墙壁清洁无污迹,教室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道路硬化平整。学校的板报、橱窗书写工整规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标语牌清晰醒目。教室内“手抄报”、“作品展”、“光荣 榜”、“知识角”、“学习园地”等小专栏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校园文化气息浓厚。有些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校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活动,为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2、校内校外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县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各校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如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向全县各校开放25次,各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达3500余人次;学生还参加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州科协大篷车进校园”、“县第三届科技航模展示”、“巩留县中学生运动会”、“巩留县少年杯足球比赛”、“县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及“中学生激情滑雪培训活动”等活动。

通过调研,我们真正感受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生的变化,各校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办学新景象。

三、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培训与学习,教师较好地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落实这些新理念,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个别学校的教学管理还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没有深入到教学具体问题层面,各项工作缺乏有机结合,管理较松散,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状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

3、有些学校的班额过大,开展探究式教学困难重重。课堂上合作学习存在着形式主义,学生探究活动时间不足。

4、如何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办法,还有待深入研究。

四、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行为,科学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提供保障 1.高素质的校长是保障。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发展的走向。为此,我们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研究和指导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根据课改的目标要求,制定出考核标准 和制度,对学校工作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管理,促使校长向专家型、服务型转变,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为教师营造开放、民主、创新的教学环境。

2、评价制度是导向。各中小学要统筹规划,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程发展性评价及考试制度、内容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要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切为学生发展为导向,绝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3、学生发展是目标。要进一步规范办学和教学行为,全面落实教育方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在开足开全上下功夫,在开好上作文章。

(二)立足校本,强化教研,为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注入活力

1、完善教研网络,加大管理力度。为使教育科研成为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保障,努力使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迈进。一是加大县级教科研指导、管理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学区教研体系。三是强化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各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和学习、反思、互助、研究、评价及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和困惑,让教学的智慧在研究中提升。

2、开展多项活动,服务课堂教学。我们要积极为教师争取和创设条件,开展观摩、研讨、比赛等活动,为教师展示交流搭建平台。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各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 “名师”带动作用;强化双语学习,提高少数民族师生的汉语水平。我们要多措并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认真反思,分析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按照教育局下发的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通知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目前学校教学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及解决措施和办法。包括校本教研、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教学公开课、领导教师听评课等方面。

(一)校本教研情况分析

1、从管理层面来讲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再将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首先应该让教师明确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学校应该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可行性的方案,计划。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方案和计划。

2、从教师层面来看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职业倦怠,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不愿意研究。要真正解决一些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需要下一番功夫。发现问题绕道走,轻松一会是一会。

⑵有的教师想研究,但由于水平有限,研究不出成果。

⑶教师的团队意思,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坐下来开教研会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共同互相探讨,资源共享。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够很好的合作,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从研究层面来看

研究对象不确定,研究程序杂乱无章

今天想研究这个,明天有研究那个;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具体,对存在的问题搞到茫然,研究方法陈旧,究方式单一。

【对策】: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体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真谛,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定的问题确是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外来的;要体现客观性,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确立。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首先要让教师进行搜集、整理,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筛选、甄别,最后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与对象。确立的研究项目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

【对策】:开展校本教研到底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须到位的。

首先要选择确定研究的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活动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应该是动员全体教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教研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对象。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研究要一套周密地、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它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校本教研“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须凸现出研究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

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计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

【对策】:将教与研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的“隐性”的研究,让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考、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教师自主研究的时空。是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⒈ 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教研”。

⒉ 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

⒊ 抓同伴互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相互听课,议课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形成新的模式,再用新的教学行为去检验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促使新一轮问题的滋生和新方法的产生。这种瞄准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不断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行为更为优化的研究方式,是最实在的“校本教研”。

以上所讲,是根据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对当前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简而言之,只要深刻领会校本教研的真谛,牢牢抓住其“对象、主体、程序、方法、目的”这五个核心要素,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才能走出误区。只要我们来真的、实的,莫来假的、虚的,校本教研是绝对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

(二)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心态分析

①科研立项的目的分析,功利心强,务实性差。目的是为晋级和评先争优创造条件。

②个别教师惰性心理严重,觉得搞科研是个苦差事。

2、能力分析

1、有的教师不具备科研能力。不去专研。

①课题研究不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②课题研究不能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③课题研究不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对策】

1、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改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不良心态。

2、教研是科研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科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抓常规,科研兴师:把科研工作切实的摆到了日程,将教师考验纳入了科研工作之中,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4、做小事,小中见大:一两拨千金。

5、做实事,不搞花架子:要找准切入点,结合本校实际,抓出特色。

(三)骨干教师队伍现状

1、骨干教师队伍不纯,我看了其他地区对于骨干教师的现状分析,都是语文、外语、数学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多,而我们区体音美学科骨干教师比较多。而且有的骨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2、有的骨干教师人晋升高级以后,对骨干教师这个荣誉不珍惜了。

3、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经验推广和传帮带辐射作用还为得到充分实现,骨干教师群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对策】

1、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培训。

2、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3、学校成立骨干教师理论学习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学科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学公开课情况

教学公开课形式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表奖。公开课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缺乏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因、措施及办法。

①科学发展观强调规律,尊重实际,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工作思路。

②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努力实现师资配备的基本均衡

④教学标准方面。没能掌握好度;教师不知道应该遵循或按什么标准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学生也不知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一味的灌输,把学生灌得糊里糊涂。

⑤教学保障方面。主要反应在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学常规落实不实。导致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⑥教学评价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起不到积极的影响。

(五)领导听评课情况 领导听评课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

1、以领导听、评课是为了带动年级、学科的教师听评课的开展。

2、对于典型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跟踪指导,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为了推动校本教研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所以领导听课后要给予教师及时的指导。指导具有前瞻性、启发性、交流性。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于具体指导,要在教学创新与教法研究上给与重点突破。

三、对期末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质量检测的目的主要是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促进教学研究,加强质量管理。

我区近两年来的监察形式还是很好的,有的年级采用集中评卷的形式,有的年级采用抽调卷检查的形式。

问题:有的学科质量检测试卷水平较差,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有的学科学生只答20多分 钟就打完了。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四、其他关于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1、抓建立教学制度和常规。教学管理常规包括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改、课外辅导、考核、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

2、抓考试过程的管理落实。抓监考、评卷、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

3、抓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主抓教学人员经常深入一线进行听评课和反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4、抓教师的思想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就谈不上效益”。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关于四中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多伦四中关于如何进一步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多伦县第四中学校长高晓强

多伦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全封闭、寄宿制学校,2005年竣工投入使用,是全县教育布局调整而建设的。第四中学的建设,实现了全县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校三年多来,一直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其社会的认可和肯定。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增大的社会影响,我校也存在着一系列地问题,有待于我们逐步地解决。

一、第四中学的基本情况

学校目前有教职员工146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另外自请炊事人员6人。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1700多人,全部寄宿。学校有教学楼1幢,学生公寓1幢,设计可容纳住校学生1800名,食堂一幢,可供800人就餐,新建食堂一幢(正在建设中)。

二、寄宿制度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

寄宿制的开办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的安全压力增大,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我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管理,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学校运行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主要管理方法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职责到人,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1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管理规范到位的重要保证,完善制度建设是强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后勤管理的前提。我校围绕学校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系列制度和岗位职责。

强化后勤管理,我校对炊事员进行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案以及食品卫生知识进行学习培训,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严格食品卫生的监管,严格食品卫生操作流程,严防非食堂人员进出操作间,严格执行采购制、试偿制、留样制、制定了食品卫生应急预案,我校炊事人员还必须办理健康证。

我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反馈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设立家校通讯录、联系卡、发放征求意见稿、个别家访等形式,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放心。

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我校对住校生实行封闭管理,做到离校签退,返校签到,请假外出执四张请假条,分别由班主任、带班领导、宿舍管理员、学生家长签字,签字后方可生效,返校时销假。宿舍管理人员 24小时值班,每天及时清点住宿学生,白天查一次,夜间查三次。学校24小时有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在每天非上课时间段,保卫人员巡视校园。学生放假离校前必讲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提高防洪、防雷电、防冻、防交通事故和防路途诱骗的意识,努力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2、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中考和全县质量检测中成绩喜人。学校德育成果显著,学生知荣辱,明事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自立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各项管理和建设稳步推进,上级领导给予高度肯定,周边旗县学生不断慕名前来,目前我校已成为锡盟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寄宿制学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职工的配制尚有不足

我校现有31个班,今年生物、地理成为中考科目,在未补充新的专业老师之前,学校只能增加教师的授课量和抽调其他学科教师填充到生物、地理教学岗位上,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学质量下降和其他的教学岗位空缺。全校历史、美术等学科也存在教师紧缺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近1800名,学校有在职炊事人员只有17名,使炊事员工作量十分沉重,延长了烹制时间。由于工作人员少,也延长了学生就餐时间。所以我校急需补充新的教职员工。

2、寄宿制学校教师任务重,工作量大

寄宿制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律、合作等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但是,作为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与走读学校相比,他们的责任、压力和工作时间等成倍增加,主要压力就在于1700多名学生一大周10个学习日、全天24小时学习和生活都在校园,学生所有的问题都要由学校解决,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战线较长、工作量大。全

校31个班级,每天需31名教师值晚自习,这使得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要晚上工作;全校6个带班领导轮流带班,全天在校检查管理,极其辛苦;目前全校只能抽调出14名教师参与值周工作,值周教师24小时工作,白天上课,晚上管理,经常连续几天不能回家。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很繁重,管理人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指导学生的作息时间、内务卫生、纪律出勤,宿管人员每天要彻底查清学生人数,学生完全就寝之后才可以休息。学校的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既为人师,又要为人父母,学校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可却履行着监护人的职责。

3、学校文体设施尚有不足

我校建校时间短,文体、娱乐活动器材普遍不足,各类活动开展还不够丰富,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存在单调、枯燥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对外界信息了解少,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容易导致厌学情绪。

4、学校安全管理难度相应较大

寄宿制学校学生全天候在校学习生活,延长了学生在校的时间,学校必须有相应管理人员全天候管理,这就增加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难度与压力。由于住宿学生相对比较集中,也使得管理难度增大;其次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食宿保障,就又得考虑学生的住宿安全与食品卫生安全,增加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项目和内容;还有家庭推脱安全责任,许多学生家长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一切责任都是学校的,无论是什么情况,只要是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学校就得管。经常

有学生家长到学校无理取闹,这最让学校感到力不从心。

四、解决办法与建议

1、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配套资金投入,学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使我校获得长足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学校的教职工编制,配齐各科专业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努力减轻教职工工作量,使全体教职工轻装上阵,精力饱满的投入到各自工作中去。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职工的各项待遇。

4、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防范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安全的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以实际的成效向社会证明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

6、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寄宿制学校长足发展。学校要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落实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打造广阔舞台。

2009年4月18日

下载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徽县四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徽文化报告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考查《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院部: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一)班姓名:李华阳学号:212006031023指导教师:秦然然提交日期:2014年6月18日(14:30-17:00)......

    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的调查报告》 正 文: 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先决条件,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各科内......

    教育调研报告

    加大力度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高中升学率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中考、高考升学率决定着学校的命脉,我们通过调查、了解、交谈、座谈、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教育教......

    教育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语文课上实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

    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解家小学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工作计划,我深入竹泓镇解家小学根据自己的选择听了20节课,其中包括了语文,数学,音乐等,翻阅教案多本,并查阅了学校各类的工作计划,召开座谈......

    教育调研报告

    11月11至20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全市民办教育(义务教育部分)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情况汇报并先后到车辆厂子校、中天北京四中、兴农中学、......

    教育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关于教育胡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深......

    教育调研报告

    ××小学素质教育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