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报告

时间:2019-05-12 20:0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徽文化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徽文化报告》。

第一篇:徽文化报告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考查

《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院部: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一)班姓名:李华阳学号:212006031023指导教师:秦然然提交日期:2014年6月18日(14:30-17:00)

第二篇:徽文化

徽文化和中国其他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样,在长期的孕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成系统、内涵深厚的一门学科。

徽文化随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徽州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广泛体现在徽州社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各种生活实践中,既有突出的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跨入现代门槛前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徽州介于万山丛中,自然环境神奇,境内既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以及景色奇异被子人称之为“尚待开发的黄山”的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清凉峰,还有全国道教名山齐云山,“几百里山水画廊”的新安江水系等等。自然地理环境自成一统,相对独立,“东有大障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

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福,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存下来。

从一些出土的遗址、墓葬的器物看,最早生活在古徽州土地上的苗越先民,其农耕和手工业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秦时,徽州就设置黟、歙二县,山越民族“依山阴险,不纳王租”、“勇捍尚武”、“断发文身”“火耕水耨”,被称作“蛮越”。孙吴对徽州山越族征服战争之后,经过他们辛勤劳动,不断推动着这一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公元208年徽州始立新都郡,置六县。黟、歙等历史文化上的亲缘性,地理条件的内在统一性与行政区域的一律性实现了重合,中断了山越民族经济文化独立发展的过程,为中原士族徙入后汉越文化的同化提供了先在条件。

由于中原战乱频繁,西汉时期起就有中原土族南迁,他们或在徽州为官而留

连忘返,或迷恋徽州大好河山而以徽州为家,或看中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入徽定居。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末黄巢起义有两次中原衣冠大规模南迁,入徽先后达75个姓氏。这些中原士族在徽州“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主仆攸分,冠裳不容倒置,逐步形成了典型的徽州宗族制度。他们的徙入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在长期的与山越共处、融合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徽州的经济结构,促成了徽州告别半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俗益向文雅“。徽州风气为之一开。在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长期融合、同化过程中产生了具有浓厚徽州特色的新质文化:保旱乡土、严宗族、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仪礼……表明徽州文化开始走向成熟。

南宋时期,封建政权南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第三次中原衣冠大规模徙入徽州。在已形成的徽州文化的厚实基础之上,徽文化再次焕发勃毂生机,直至明清全面繁荣。崛起于宋,兴盛于明清的徽商,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徽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交,徽商经济是徽州地域文化派生在以盐商为龙头的徽商深厚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的徽州文化,既有突出的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

期的文化特征。

通过对这一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它不是单一的徽州地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的移植,是中华多种文化在徽州这一特定地域的汇合和凝聚,它既有徽州区域文化的特征,又兼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它的内核应是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所以徽文化也可以说是“以徽州为中心的积淀和融汇于徽州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徽州区域范围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指古徽六邑),历史上总人口充期量百万人,然期却孕育、衍生、发展出了极具特色且辉煌的徽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既有整体上的共性——包括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相比的共性,更具地理区域上的个性;既包容了东方文化的一般性,更呈现、蕴藏了徽州这一方山水、土地环境的个别性。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现象呢?

徽州文化也有由徽州本土再向外扩展的问题。徽州文化不仅包括本土的诸文化,更包括由本土而移出于外、同时还保存着自身顽强的同一性的文化。如徽商,它就是徽州人出游外地的经商之帮。徽商虽然离徽州本土走四方,聚居全国各地,但他们总不忘宗族,不失乡谊,修谱收宗,建会馆、聚同乡,同祀朱子等,文化上保持顽强的同一性,构成独特的移民现象。再如徽剧,它也主要是由侨居、寓居于外地,主要是扬州、苏州的徽州人倡兴、扶持、鼓动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种典型的移民文化现象。其他还有如徽州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徽派刻书、徽派篆刻等,也多与移民问题有关。

二、徽文化的特征、内涵与价值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

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 中心问题。

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

(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

第三篇:游走徽皖——感受徽文化

游走徽皖——感受徽文化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安徽电:从先秦走来的安徽歙县,位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以其享誉中外的徽文化而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山城作为古徽州的府治所在地,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辉煌历史。4月中旬,我陪同区政协主席齐允海、原副主席黄企洲赴歙县考察,虽则短短数日,却对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

徽园——徽文化大观园

徽园占地4公顷,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体量之大,实为歙县城建史之最。徽园是在歙县政协的建议下,由县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于1999年3月开始动工,2000年11月建成开园的。穿过仁和楼下的徽州古城门,便是徽韵荡漾的徽园了。这里有作为历史文化标本的古树、古桩、古盆景,浩气冲天的古牌坊,古风扑面的茶楼,徽香醉人的酒楼,京韵犹在的古戏台,龙腾凤舞的石雕墙,流水潺潺的玉带桥,妙趣横生的绣球楼„„无一地不让观者豁开醉眼、兴致盎然,无一处不让游人追寻岁月、浮想联翩。徽园里“徽州人家”中的“徽宝堂”,更以其收藏的古徽州大地的传世家宝折射出徽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

迈进被时间足迹打磨光滑的门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徽州民间艺术博物馆。设计独特的回曲厅分门别类地陈列着木雕牌匾、竹编箱包、传世瓷品、青铜器具等家藏珍宝,其罩壁全部巧妙地镶嵌了风采各异的门窗木雕。窗雕中有《八仙图》,《24孝图》等故事,门雕中有“喜鹊登梅”,“马上登基”等构图,厅雕中有“松鹤延年”、“梁山108将”等画面。砖雕门罩是古徽州民宅富贵人家的外部象征。我们看到了“百鸟争春”、“文王记贤”等历代民间遗产。而石雕窗户“叶落归根”、“八宝图”等更让人惊叹不已。这些物品不仅展示了古徽州精湛的“三雕”艺术的文化底蕴,更展示了古徽州风雨沧桑的社会历史。陪同我们参观的歙县政协常务副主席汪小顺介绍说,这里的每件藏品都是精品,不少是顶级艺术珍品,其时间跨度为几个朝代甚至超越千年。为收集这些展品,徽园的倡议者和主要规模设计者、歙县政协副主席徐普来立下了汗马功劳,徐主席在两年中驱车10多万公里,跋山涉水历经艰难,将当地流失在千里之外民间的珍品高价回收。不少珍品几经转手,东家被徐主席的精神所打动,才忍痛割爱。为了表彰徐普来继承和弘扬徽文化的事迹,国家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其“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传记文学《荆棘与鲜花之路——徐普来的故事》。

有人说,徽园静中寓动,动静相宜,文化与商业携手并进,历史与现实珠联璧合,使得徽园人气旺盛、文气郁勃,真是一幅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清明上河图”。

棠樾——牌坊文化之最

歙县被誉为“中国牌坊之乡”,作为“徽文化史碑”的各式牌坊多达250余座(其中以节孝坊和功名坊为最多),而棠樾村的牌坊群最具盛名。不少游人观赏后发出赞叹:“去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游黄山,不看棠樾牌坊群真遗憾”。棠樾村是鲍氏一族聚居的村落,距歙县县城仅一箭之遥。棠樾即棠梨树荫之意,这里不仅有梅花的香风苒苒、柳枝的婆娑舞姿,而且有迟迟春日下棠梨树的清明。据导游小姐介绍,鲍氏家族同古徽州人一样,富有进取开拓精神,远涉异乡,从事商业,足迹遍全国。他们经商致富后,又纷纷回乡创办书院、文会、诗社,建造牌坊、祠堂、民居,从而促进了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棠樾牌坊群就是典型的范例。棠樾村东北口,以“忠、孝、节、义”顺序排列,有7座石牌坊纵向跨甬道而立。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漱芳义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慈孝坊、鲍灿孝行坊。在鲍漱芳义行坊和鲍文龄妻节孝坊之间,建有一座骢步亭,点缀在牌坊之间,以防牌坊之单调。7座牌坊,无论东北向西南,还是西南至东北,均以“忠、孝、节、义”顺序排列,奇幻莫测。难道是巧合吗?非也。这是鲍氏家族精心构思设计的。早在清朝前期,朝廷就在棠樾村先后赐建了忠、孝、节牌坊,村里的流名巨贾仍嫌不足,想凑齐“忠、孝、节、义”四字,好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于是将这一想法透露给乾隆皇帝。乾隆答应了这一请求,但要棠樾鲍家盐商为朝廷修筑八百里河堤,发放三省军饷。鲍家世代官商,身为两淮盐运使司的鲍漱芳当即答应,付诸实施。这一义举,深得皇上欢心,于是赐建“乐善好施”的义字坊,圆了鲍家如意梦。7座牌坊,气势恢宏,工艺精湛;7座牌坊,每座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真是举世无双。牌坊连同村里的其他建筑,构成了全景式的布局与风貌,实属罕见。

歙县古建有三绝——牌坊、祠堂与民居。棠樾村除了牌坊群称绝天下外,它的祠堂也颇有名气。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棠樾现存祠堂三座。敦本堂,俗称男祠,不仅气势壮观,而且还有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对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有很高价值。清懿堂,也称女祠,是棠樾鲍氏专供女性祖先牌位之处。世孝祠,用以供奉孝子牌位。后两种祠堂,在国内也实属罕见。

墨砚——文房四宝精品

歙县自唐代起就盛产墨、砚、纸。南唐时,李廷墨、龙尾歙砚、澄心堂纸深得李后主赞赏。及宋时,连同汪伯立笔四宝均列入贡品。长期以来,歙砚广为爱好者收藏和馈赠。怀着对歙砚的崇拜,我们来到了徽歙墨厂。

在百余平方米的产品陈列厅,墨厂总经理、歙县政协委员胡德成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出自研制墨砚世家的他,指着数十款各色徽墨娓娓道来。歙县的徽墨是很有名的,其特点是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坚如玉、研无声。徽墨的原料主要有烟、胶、胆、药物和添加剂,根据书画、收藏、馈赠等不同需求,厂家采用不同配方进行生产。我们问:“你们厂徽墨配方的特点是什么呢?”胡总笑而不答,歙县政协的陪同人员接过话茬:“这可是胡家的商业秘密噢!”我们又问:“现在工作、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多数人写字作画选用墨汁,研墨太费时间了”。胡总立即解释:“真正的书画家尤其名家,是绝不肯用墨汁的,因为墨汁与墨有本质的不同。墨汁见水就化,不易长期保存,而选用像徽墨这样的优质墨就不一样,由于特殊的配方,所作字画即使长期浸在水里也不褪色,所以徽墨才有了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一席话,使大家茅塞顿开。

等我们观赏完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砚台展品后,胡总又津津乐道地介绍起来。他告诉我们,歙砚造型大致有几种:仿古式、自然式(根据砚石形状花纹因材施艺)、大冠式(砚边饰以蟠螭、双龙等图案)、玉堂式(也称素砚,边不饰图案)、砚坯(又称平板砚,因石品珍贵,需留下观赏或长期构思成熟后再制成精品)。石品种类有很多,如罗纹、眉子纹、刷丝纹、水波角浪纹等,而以金星、金晕、玉带等为上品。他边拿样品边作介绍。原来,所谓“金星”,就是青黑的砚石中散布着的金黄色的星点样斑,星点越多越珍贵,外行还以为是杂质呢。所谓“玉带”,是指砚石上的带状条纹,因不同角度对光呈现不同的折射,犹如一条发光的玉带镶在石体之中。胡总还告诉我们,歙县不出产砚石,采自外县的石品总体上分成老坑、新坑。老坑砚石的特点是纹理缜密、细腻柔滑,石质坚润、手感清凉,发墨如油、贮水不涸。说着,他又给我们作了演示。他把一小杯水倒在一方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平板砚上,用手把水涂抹均匀,十几分钟后还是这些水。他说这就是老坑的砚石,用老坑砚石制成的歙砚受到古人的特别欣赏,所研之墨当日用不完,隔数日使用如初。大家把胡总的话牢记在心,在墨厂及其他商店,精心选购了近十方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歙砚,其中也有金星、玉带。因为有胡总的介绍作支撑,所以大家的心里是非常踏实的。

臭鱼——徽州正宗名菜

抵达歙县后,歙县政协在徽园得月楼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一进门,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我觉得不是特别臭,却闻所未闻。曾到过歙县的小金告诉我,这就是徽州名菜臭鱼的味道。

席间,汪主席为上海客人作了介绍。传说旧时,有一位新任徽州知府十分爱吃鱼,由于徽州地处崇山峻岭,当地很少产鱼,于是就差人担着木桶到百里外的水陆码头去买鲜活鱼。衙役中有一人叫王小二的,此人聪明伶俐,他哥哥在府前街一家餐馆当厨师。一次王小二从水陆码头购得一些鲜活鳜鱼,因天气闷热,活鱼都窒息而死。为防止鱼肉变质,他把死鱼开膛并撒上盐。回城后,他立即找哥哥商量办法。哥哥只得死马当活马医,开炉掌勺,烹制臭鳜鱼。谁知,这道菜闻起来臭,吃起来有一种新奇的浓香味。于是,臭鳜鱼名扬四方,并逐步成为徽州一道正宗的名菜。听着汪主席绘声绘色的宣传,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一盆臭鱼不一会儿就被“抢”光了。

徽菜上了一道又一道。汪主席请大家猜谜,问上的是什么汤。只见汤色呈淡淡的乳白色,如鲫鱼汤一般。我们猜不出,汪主席只好亮出谜底--原来是问政笋骨头汤。他告诉我们,此笋产于附近的问政山,由于问政山的土质很特殊,所以长出的笋也不一般,新鲜的问政山笋不小心掉在地上就会“粉身碎骨”,以前都作为贡品,普通百姓是吃不到的。听着听着,我忍不住挟了块笋塞进嘴里,喔,又嫩又脆,又滑又爽,果然名不虚传;汤味也十分鲜美醇厚,爱喝汤的我连喝了几碗。歙县同行见状,建议我们带些回上海继续品尝。临行当日,我和小金起个大早,赶到集市买了不少。谁知回沪后味道大相径庭,不知是我们不会挑选,还是烹饪出了问题,但家人还是连声称赞说,与上海买的笋就是不一样。

宏村——中国画里的乡村

皖南黟县的古村落西递、宏村,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歙县与黟县相邻,我们慕名驱车前往。因同行中数人去过西递,故我们直奔宏村。

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是汪姓聚族而居之地。据介绍,早在12世纪,汪氏祖先就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历经180余年,“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作牛肠”的设计与建筑才大功造成,成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参观宏村,最具有动感的景观是“牛肠”。400米“大肠”,水流湍急,400米“小肠”,水流平缓,而纵横交错的“肠道”从家家门前流过,它那不停的蠕动,给古村带来了灵气,带来了活力。“牛肠”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也调节了村庄的气温,解决了消防用水问题。“牛肠”可以说是古代的自来水,当年汪氏祖辈立下族规,每天早上8点以前,“牛肠”之水为饮用,8点过后方可浣洗。走在宏村的深街窄巷中,听着潺潺流淌的水声,看着门前浣洗的老人和庭院中浇花的村童,我不由生发赞叹:牛形设计不啻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宏村围绕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至今保存完好。一般的单体建筑是三开间加两侧的厢房,中间一个天井,形成典型的天井式结构。通风采光全靠所谓“财不外流”的天井。总体特征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加上室内联匾文字装饰,木雕、砖雕、石雕广泛应用,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民居中著名的有:为宏村汪氏培养了大批贤能的“南湖书院”、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民国总理汪大燮的故居等,规模宏大,精致典雅,各具特色。

因为这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故被艺术家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上海电视台在宏村拍过《寻梦桃花源》,著名导演陈凯歌在那里拍过《风月》。这里更受到美术界的青睐。无论在湖边,还是在街巷,随处可见身背画袋、临摹作画的美院学生。导游介绍说,一年四季,各地美术院校都会安排学生来实习,为此,宏村还建了专供学生居住的廉价宾馆。

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徽墨、徽菜、徽商、徽戏、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派盆景以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长期交融汇合而成的。短短数日蜻蜓点水式的考察,我们接触到的只是徽文化的皮毛,感受到的只是徽文化的表层。据说建设中的杭州至黄山的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届时从上海到黄山不过4小时行程。徽文化之海,值得再去一游。

第四篇:三年级徽文化主题活动方案

六小翠微分校三年级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景区,包括千年百工游览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村游览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游览区、七十二行民俗村游览区、明清古建筑大观园、《西游记》砖雕文化游览区、国际赛马赛狗赛车俱乐部、国际马戏大世界、中华木雕馆、古陶馆、古砖雕馆、瓷宫、十里红妆等。中国非遗文化园内不仅有大量的非遗文化资源,还集聚了鲜为人知的一品夫人墓遗址、尧隐禅寺遗址、红色文化遗址等历史圣迹。带领孩子们参观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和自己的家乡,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全课程“全身,全脑,全方位”理念的引领下,翠微分校三年级开展以“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了解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全课程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8年4月中下旬

三、活动内容: 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初步了解徽文化。

1、活动内容:在各学科老师的引领下,同学在各位老师的引领下,全方位地了解徽文化。

语文:查找三国时期的历史、诗歌、名著或者名人故事,班队课交流。科学:实物展示或视频播放,介绍文房四宝。音乐:介绍徽剧,欣赏及学唱片段。美术:带领孩子们了解和画徽派建筑。数学:学做徽商,解决关于买卖的实际问题。

英语:学习有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英文名,学唱英文歌。体育:进行队列和行进训练,为步行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做准备。

2、参加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相关学科教师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阶段——近距离接触徽文化

1、出发前与学生分享文明出游的相关要求:要求学生小组集体活动,自觉遵守纪律,文明出游,强调路队纪律,加强交通规则教育。提醒学生头戴黄帽、身穿校服(根据天气情况),穿运动鞋。每班邀请八位家长义工,将学生分为八组,每组由一名老师和一位家长义工负责。

2、学生到校准时集合,排好路队,步行至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3、排队进园,认真聆听园内讲解员对历史遗迹的介绍。

4、午餐安排:统一时间、地点就餐,就餐时注意文明和卫生。

5、自由游玩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游玩,游玩时请听从老师的温馨提醒,老师和家长义工参与学生活动,绘画、唱歌游戏时注意安全。

6、游玩结束,排队等车,回校,通知家长按时来接。

7、人员安排:领队: 孙晶

拍照:各班班主任

通讯稿:周洁 后勤保障: 张佳明

资料收集:各班主任和学科负责人

汇报总结:王雅丽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阶段——培养热爱徽文化的情感 语文:讲故事比赛,介绍家乡的名人、家乡的名胜古迹。数学:学做徽商,解决关于买卖的实际问题。科学:文物知识竞猜。音乐:唱徽剧片段。

美术:交一幅美术作品——我眼中的家乡。

2、参加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相关学科教师。

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 三年级组 2018年3月30日

第五篇:徽山徽水中的祠堂文化

徽山徽水中的祠堂文化

2014-10-23 08:31:44 来源:摘自网络 评论:0 点击:

4处于古徽州文化圈中的绩溪,是徽文化区域的腹地。祠堂与牌坊,系徽文化中灿烂夺目的显性文化。作为“古徽建筑三绝”中的“两绝”,祠堂与牌坊,以建筑实体的硬件形态矗立于徽山徽水之上,像一座座标志性的徽文化纪念碑;又以文字、数字、图录的软件形态沉寂于地方文献之中,穿越时空烟雨,刻勒着特有的文化轨迹,氤氲出迷人的人文气息,像一部部厚重的徽文化教科书,成为当今人们阅读昨天、思索今天、憧憬明天的历史文化大餐。因此,古祠堂、古牌坊在拂去历史尘埃之后,依然闪烁其不朽的光芒。朋友,走进绩溪、徜徉于徽山徽水的胜景之中,祠堂、牌坊诚挚地恭迎你„„

一、祠堂 文化

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依势而立的粉墙黛瓦,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自然与人文的交织是古徽州的画卷也是古绩溪的画卷。而在“粉墙矗矗、鸳瓦粼粼”的大小村落间,最显突的建筑就是祠堂。

祠堂建筑在民间始于南宋,明中后期至清代渐渐发达。祠堂是村落中宗族的明眸,它端详着村中族人的日常生活,关注着宗族的繁衍发展,审视着族人的行为举止。

有关祠堂的定义,专家学者说法颇杂,按徽人朴实的说法,其实比较好懂:它就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在徽州,聚族而居的村落,以祠宇为中心,凡祠宇都有其名,如绩溪龙川的胡氏宗祠、磡头的许氏宗祠、城内的周氏宗祠……均以一族的姓氏为名,言简意赅。比及六县一府的古徽州,情形大抵如此。

很多村落,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一姓村”,多以姓氏命名。举凡丁家店、方家园、王家村、石家村……无不如是。用姓氏来命名村落的做法,从本质上说,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极具排他性。这是一道无形的栅栏,阻挡了外姓徙居者探寻圈地的目光。聚族而居,实质上给族权的管理带来方便,强化宗族的认同感、凝聚力,是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当今我们看到遗存于大小村落中的祠堂,或高大巍然、或小巧玲珑,都已成为一道道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风景。

绩溪县历史上建造祠堂很多。如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祠堂数增至340余幢。当时绩溪全县人口只有八万一千多人。平均230人就建有一座祠堂,可见当时徽州立祠之风何等盛行。

据新编《绩溪县志》统计:乾隆二十年(1755)县境有祠堂115幢。嘉庆十五年(1810)分布全县100个村镇的祠堂有189幢。其中县城59幢,占总数近三分之一。县内38个姓氏建有族祠,大姓分支、人财兴旺皆开宗建祠堂,形成一姓数祠。其中胡氏30个,程氏27个,汪氏21个,章氏15个,周氏9个,王氏7个,邵、陈、冯氏各6个,曹、舒氏各5个,张、吴、许、方各4个,葛、黄、叶氏各3个,李、唐、余、郑氏各2个。建国后,破除封建宗族制度,祠堂未再建造。30多年中原有祠堂屋宇一部分被拆建或改作机关、学校、社队址和企业、商店、粮站、仓库等用房。至1982年,全县尚存祠堂160余幢。

祠堂是空间的、立体的族谱;而族谱是时间的、平面的祠堂。关注祠堂文化,不应该只识躯壳不理内涵,讲宗祠绕不开宗(族)谱,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既要读屹立于大地上物化的硬件设施,也要读用文字累积在时间之床上的软件文献,一如交响乐之乐队的建制和乐曲总谱的关系;而乐队的指挥,便是“族长”或“宗子”。

宗祠之落成,宗(族)谱之完修,都是宗族中的隆重大喜事。一般都要举办庆典纪念的,以郑重其事、载入史册。

宗祠是一族祖先灵魂的栖息之所,是一个家族共同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堂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宗祠、支祠。宗祠系某一姓氏后辈为一世祖所建的祠堂。一个村落中的姓氏一般只有一座宗祠,也有少数姓氏建有两座宗祠的(如一村中某姓氏有两个一世祖)。支祠是祠堂下属某一支内为祭祀某一代祖所建的祠堂,它的祠名是突出某一支内的某一个祖宗,以其名字为署名,即××公祠,如龙川村的“六三公祠”、“六九公祠”、“南安公祠”、“大宗堂”、“宫保堂”等等。

于是,祠堂成为家庭系统的一种硬标志,成为一个宗族的精神核心、指挥和调度中心。祠堂重在“祭祀祖先,教育来者”,“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瞧!祠堂的价值观,被提高到何等重要和显赫的地位。

续族(家)谱与修建祠堂,相辅相成、不可缺其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从历史的视角看,国无史则无以治,家无谱则无以齐。大凡宗族的族(宗)谱,其宗旨基本一致,均为:序昭穆、别亲疏、尊祖睦族。举一个非常具体的“宗规”为例:清末刊印的绩溪《涧洲许氏宗谱》中的《祖训》中就有12条之多(且每条后有详述,此略之)——

1、明伦理,2、孝父母,3、敬祖宗,4、重读书,5、正闺门,6、睦宗族,7、务正业,8、早完粮,9、息争讼,10、杜邪风;

11、积阴德,12、慎交友。

续修族谱,是家族中之大典,与祠堂祭典并重。是十年修一回,还是二十年、三十年修一回,各宗祠可视自己的财力而定。而族谱的保存,神圣而庄重,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程序。保存,不仅要保证族谱万无一失,而且内容不被他人篡改冒宗。领谱人全部登记在案,哪一支丢了谱,一查便知。为严肃纪律,各宗族都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条款,并公布处罚的具体措施。所以才有太平天国战乱时,上庄宅坦胡氏族人胡志高丢弃全部家产,背负宗谱逃难的动人故事发生,为宅坦明经胡氏保存了极其珍贵的乾隆版考川明经胡氏统宗谱,成为如今传世的唯一一套明经胡氏统宗谱,胡志高也就成为了宗族的英雄。

“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祠规宗约严厉得近乎残酷。哪怕你只是犯了小小的过错,单是那种皮肉之苦就够你受的了,更不要说开除族籍,革出祠堂的处罚。族人犯有过错,徽州宗族通行的做法都是先内部惩治,迫不得已才送去官府法办。

为什么要将犯者“众执于祠”呢?按照家族规定,理由似乎有三:祠堂是祖宗神灵所依之所,祖宗的眼光在这里审视着你;族长代祖宗立言,他在这里严厉地批评教导着你;木杖竹板作为批评的工具,目的就是要你尽快改过自新。从“执于祠”这个视角讲,祠堂是宗族自设的“法庭”一点不夸张。另外,“族规”往往都得到朝廷的默许。

绩溪伏岭有一个烈女,她在未婚夫夭折后,被家人送入宗祠暗室,四门紧闭,摒绝饮食,族中还派人日日夜夜在祠堂周围巡视,不许闲人靠近。理由是只有保持肃穆气氛,她才会绝食七天而死;如果受到人声惊扰,就会延长死期,增加烈女的痛苦。这听来令人毛骨耸然,但这就是旧时祠堂为统治阶级服务,麻木平民神经的所谓“礼教”。

旧时,政权与族权的互动,不仅使皇室的政令畅通无阻,宗族的自治法庭从此也可借皇室的权威为靠山,牢牢地对族众进行有序管理。政权与族权,两者的根本利益相辅相成。举绩溪《华阳邵氏宗谱》卷首《新增祠规》为例:祠规者,此以整齐一族之法也。然徒法不能以自行,宜效王孟箕《宗约仪节》,每季定期由斯文、族长督率子弟赴祠,择读书少年善讲解者一人,将祠规宣讲一遍,并讲解训俗遗规一二条。

下载徽文化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徽文化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调研[大全]

    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材料歙县旅游委员会歙县自依靠徽文化及徽文化遗存,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以来,探索了各种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现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

    “徽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培训学习心得

    “体验徽文化”实践教学培训心得 在7月4日——7月6日的三天里,我跟随学校众多老师和同学一起,体验“徽文化”,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受益良多。在这次行程中,......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共5篇)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 摘要: 中国建筑以其独有的特色立于世间,而徽派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着独有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得益彰。徽派建筑在建筑背后,......

    徽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古徽州民居民俗保护和发展》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1)班 学生姓名 黄建安 指导教师 王新亮 2013年10月8日......

    班级文化——班徽、班训活动方案

    通知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单位:现将关于举办“我班特色我做主”班级文化建设研讨活动方案的具体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落实此项活动,具体要求如下。一、参加对象:各乡镇......

    徽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毕业论文题目《古徽州民居民俗保护和发展》 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旅游管理(1)班 学生姓名黄建安 指导教师王新亮2013年10月8日 古徽州[摘要]:徽......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一、概述 二、徽式古民居特点(一)枕山环水 (二)讲求美学意蕴 (三)内部构造别有洞天 (四)细部构造特点 三、 古祠堂特点 四、 古牌坊特点 五、结束语 前......

    述职报告(胡余徽)

    2010年在学习、思想、工作方面的个人述职昌河街道东苑社区胡余徽2009年11月,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一年以来,我静下心思做事,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始终坚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