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04年4月
(一)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04年4月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2004年2月下旬,全区县域经济发展会议文件起草组分5个专题调研小组,赴全区14 市、25个县,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了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意见。调研小组所到的市、县都普遍认为,在我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和特点
目前,我区县域有89个县(市、区),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1%,人口占全区的82.6%,生产总值占全区的68.2%,在县域就业的占全区就业人数的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中,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我区区情出发,先后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尤其是通过实施“三大战略、六大突破”重大决策、“1234610”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作思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2003年县域经济实力综合评定中,我区县域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仅次于重庆,排在第2位;有16个县(市)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仅次于四川省(30个)居第2位。目前,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几个显著特点:
——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02年,全区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739亿元,占全区总量的70.8%。其中,生产总值超50亿元的县(市、区)有3个。财政收入超2亿元的有23个。县域城乡居民存款余额996亿元,占全区的57.4%,其中存款达到15亿元以上的有16个县(市)。
——县域工业在重组中发展。近年来,我区各县(市)采取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等办法,大力推进县域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特色优势工业的发展,县域工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值得一提的是,县域制糖工业经改制后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2003年,全区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345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3%。一些有条件的县(市),依托中心城市、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专业配套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了县域工业化进程。柳江县紧紧抓住柳州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做大做强汽配业。目前该县汽配业已发展到42家,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规模,推动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年中就提高了5.4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各县(市)加强城镇发展规划,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企业为主力军,以发展非农产业为主体,搞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和管理。全区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8.15%,提高到2003年的31%(预计数),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一些县城日新月异,变化很大;小城镇规模逐年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吸纳产业聚集和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建制镇由2000年的733个增加到2003年的748个,发挥了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通过实施重点突破,自治区22个小康示范镇工作已经启动,227个自治区重点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如鹿寨雒容镇、横县六景镇的接受城市辐射和工业牵引型,灵川大圩、钦南区犀牛脚镇的旅游带动型,宾阳黎塘镇、全州沙河镇的市场带动型,兴安融江镇、右江区头塘镇的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福绵区福绵镇的工业加工型,左州区新和镇的新兴小城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几年,各县(市)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2003年,全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与农户利益联结比较紧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有368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带动农户194万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平均获得收入1300元左右。目前全区有运作较规范、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232个,在册登记会员1.9万人,辐射带动22万农户。桂林市2003年有年产值超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30多家,亿元以上的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带动农户10.99万户,辐射农户16.3万户,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超过2亿元。
——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全区县域经济的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23”变为“132”,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产业。如扶绥、左州、隆安、武鸣、柳城、宜州、上思、兴宾等县(市、区)的蔗糖,横县的茉莉花茶,邕宁的特色农业和开发区经济,柳江县的城郊型农业和配套经济,浦北的农产品加工和民营经济,凭祥、东兴的边境贸易,桂平、龙胜、资源、靖西、大新的旅游,北流的水泥、陶瓷,大化、隆林的电力,平果、南丹的矿产开发和加工,金秀、田林、苍梧的林业,全州、贺州、宾阳、藤县的特色农业或手工业,荔浦的民营经济和旅游,恭城、平乐、灵川的生态农业和果业,田阳、兴安、灵山的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合浦的海水养殖、捕捞等等。特色经济的形成,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生命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亮点。扶绥县是我区49个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加工型工业,2002年和2003年每年财政增收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200元。
——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最近几年,我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一些县(市)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大,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新增长点。2002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6.6%,比国民经济增幅多6个百分点。玉林市2003年有民营企业3143家,比1997年增加2014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全市非公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63%;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5.01亿元,占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0.45%。桂林市荔浦县2003年生产总值增量的87.7%,工业总产值的91%,85%的财政收入和全社会投资的90%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县域经济,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二、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区县域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区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普遍困难,城乡差别十分明显,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我区县域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障碍。
(一)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比较薄弱,落后于全国及发达省水平。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2002年,我区县域平均生产总值为18.57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9%。与浙江省的80.23亿元相比,仅占其23%;我区县域生产总值超50亿元的只有兴宾、八步、合浦3个县(区),没有一个县地方财政收入超5亿元。而同期浙江省有16个县生产总值超100亿元,4个县超200亿元;有15个县地方财政收入超10亿元,18个县超5亿元。二是县域经济人均占有水平低。2002年,全区县域人均生产总值为4080元,比全区平均数低1019元,比全国县域平均数低1820元。县域人均财政收入339.88元,仅占全区平均水平的53.6%。2003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93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少500多元。三是缺少经济实力特别强的县。目前,我区没有一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进入西部百强的16个县(市)竞争力都未达到A级。
2、县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突出,县(市)之间发展差距大。从总量看,2002年,我区合浦、灵山、博白、邕宁、北流、全州、武鸣、宜州、兴宾区、八步区等经济总量排前10名的县(市、区),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县域的26.53%和22.25%;而天峨、巴马、合山、东兰、金秀、凌云、西林、那坡、凤山、乐业等经济总量排后的10个县,其
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仅占全区县域的2.68%和3.22%。从平均水平看,全区10个经济总量排前10名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8435.8元,而经济总量排后10名的县仅有1843.1元,最高的东兴市与最低的凤山县比,相差8倍;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同最低的县比,相差15.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兴安县同最低凌云县比,相差2.6倍。
3、县域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特色优势产业群体尚未形成。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比重虚高,2002年全区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39.4:26.6:34.0,与全区的24.3:35.2:40.5相比,第一产业高出1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
6.5个百分点。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当于全区1990年的水平。调研中发现,我区多数县以发展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为主,而且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许多县除了蔗糖以外,没有别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有的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步履维艰。
4、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还比较落后。2002年,全区有73个县(市)的工业率(即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不到1,说明我区大多数县(市)还未进入工业化阶段。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下,原来五小工业和多数乡镇企业已关闭,一些县至今尚未找到发展工业的新路子,个别县工业增加值只占生产总值的10%以下,还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同时,在现有的县域工业中,资源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缺乏能有力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科技含量高、对产业起支撑作用的创税型大项目。在城镇化方面,我区中心城市带动力还不强,城镇规模普遍较小,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品位、环境质量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没有得到消除,产业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城镇化水平比较低。
5、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比较大。近年来,我区农民增收缓慢,2000年至200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64元增至2012元,年均增长3.87%。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5%,两者相差6个百分点。
(二)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我们从调研中了解到,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思路不清、干部短期行为严重、发展资金不足、发展环境不佳、政府调控乏力等是我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
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干部短期行为严重。一些地方县、乡镇干部调动频繁,“一任班子一个调”,思路不清,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短期行为较为严重。有的县脱离实际,倾全县之力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一些产业链长、开发时间长、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受到冷落;有的缺乏自力更生精神,“等、靠、要”的依赖性严重;有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观念落后,抢抓机遇意识不强,坐失发展良机;有的盲目决策,造成投资失误;有的县域经济体制缺乏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行动迟缓,市场主体发育不全,致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慢。
2、县域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区县乡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有的乡镇还没有通柏油路,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而且一些地方的电价偏高,目前我区平均电价每度0.338元,高于西部各省市平均电价0.028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县域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效果,一些好的项目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而无法在县域落户。一些县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排灌能力不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域经济信贷支持乏力。2002年,全区县级财政收入仅占全区的46%,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94元,80%以上的县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才能发工资。相当部分县(市)历史债务包袱沉重,导致县域信用环境恶化。设在县域的邮政储蓄只吸储不贷款,而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其在县域的网点大幅度减少,保留下来的机构网点多数变成吸储机构,大量资金从县域被抽走,流向城市。由于商业银行对贷款要求高,以中小企
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信贷支持乏力,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要求。财政紧张、债务包袱重、信贷支持乏力,这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县域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县级政府调控乏力。有的县(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透明度低,部门管、卡、压和“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门槛低、巷子深、陷阱多”和“筑巢引凤,关门拔毛”的现象时有发生。沿海铁路运价偏高,我区铁路每吨公里运价0.0946元,比国家铁路每吨公里运价高0.0201元,投资软环境欠佳。另一方面,随着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划归垂直管理,大量审批权上收,县级政府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审批权的高度集中,使县域的项目审批时限拖长、办事效率低下,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5、县域经济发展用地矛盾突出,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区县域工业项目用地储备不足,在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新形势下,用地和发展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工业用地审批手续复杂,费用居高不下。我区南宁、桂林、柳州3市,经四通一平后的土地,每亩15——18万元,有的甚至高达43万元。在桂平市城区上一个项目,用地成本多的达一亩15万元,少的也要一亩7—8万元,其中仅自治区征收的复垦费就达3万元一亩。而与桂平相邻的广东省高州、茂名一带,工业用地的成本仅2—3万元一亩。
三、加快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就没有富民兴桂的新跨越;没有县域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加快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理清思路,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住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抓住南博会和建立泛珠江经济合作区的机遇,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民营化、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劳务经济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园区为载体,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实现县域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全面实现小康。为此,我们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推进工业化,增强县经济实力。我区县域经济落后的症结是工业落后。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工业为主导,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道路,大力发展优势资源型工业,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工业,突出做大做强“小食品、大产业”的文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发展配套工业,依托中心城市、大型企业集团做好协作配套,发展专业化配套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要努力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各县(市)要在一定规划区域内,集中进行工业建设,形成1-2个具有产业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有条件的乡镇要建把园区作为项目引进的窗口、项目建设的载体和县域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积极推进城镇化,打造县域经济新平台。
城镇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要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当务之急是加快县域城镇建设规划和修编,严格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建设品位。树立产业兴镇、依市兴镇、以城促市的观念,积极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培育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要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办理城镇常住户口的条件。小城镇建设必须以市场化运作、用产业聚集带动。
(三)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围绕优势产品和产业,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引导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要建立
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要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以及营销队伍,培育和发展农村行业经济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四)实现县域经济主体民营化。
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消除观念、体制、政策方面的障碍,切实依法保障私有财产,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极大地调动民间创业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竞争领域,坚决“国退民进”、“公退私进”,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中的主体地位。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以具有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和聚集,促进民营经济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
(五)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这是解决资金、人才、市场问题的现实选择。要以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县域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把“百企入桂”延伸到县,大力引进县外资金创办新的企业或对原有企业进行收购、控股。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推进县域经济“引进来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参与县域经济建设。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投资办厂、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和开发资源等。
(六)加强培训和服务农民,不断壮大劳务经济。
这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举措。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县域经济一大产业来抓。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平等就业。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外出务工经商,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参与国际劳务合作;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办学,开展面向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在内的劳务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把务工农民的职业培训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主要在财政、投融资、用地以及科教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一是财政支持。要完善自治区对市、市对县的财政体制。自治区建设资金、国债项目、财政专项资金向县域倾斜。建立财政增收奖励制度。增加对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要逐步化解县(市)乡(镇)债务风险,切实解决县(市)财政困难问题。二是投融资支持。要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支持县(市)按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动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三是用地支持。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兼容性相结合制度,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把县域和城镇周边的国有农林牧渔场纳入总体规划,以利于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对自治区重点镇实行用地倾斜等,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问题。四是科教和人才支持。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农民技能。强化对县域经济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县域提供技术、项目和人才的支持。
(八)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县域创业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简政放权。按照“能放都放”的原则,凡国家下放给自治区的审批权,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给县(市)。二是完善自治区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地方党委协管体制。自治区垂直管理部门在县(市)、乡(镇)的延伸机构,其领导干部的任免,要有所在县(市)、乡(镇)党委的意见。对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不力的,县(市)乡(镇)党委有权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免去其领导职务。三是加大撤乡并镇力度。在全区现有1324个乡镇的基础上,再撤并15%以上。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乡镇予以撤并;两个乡镇政府同驻一地或距离在3公里以内的予以合并;撤销与城
区融为一体的已经城市化的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县(市)政府要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度。要强化对企业信用的监督和规范。要制定行业信用守则,规范行业行为。五是建立软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软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治理工作,探索建立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可操作的管理和执法行为规范,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九)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一是强化组织机构,形成三级联动的领导机制。自治区、市要成立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实行自治区四大班子领导成员挂钩包县办法;区直、中直部门要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制定出支持县域发展的具体办法,并挂钩帮扶一个县;各县(市)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己任,县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强化班子建设。重点选准配强县乡党政正职;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强化目标考核。要建立科学的县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和改进考核工作,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四是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要转变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两头带中间,谋求全区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中直、区直、市直机关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做到权力下放服务不放,帮助县域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区县域工作会议,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和部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促进我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工作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2月上旬,我们就南街村的村情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街村位于彬县县城正南方向,地理位臵优越,全村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组现仍居住在南山塬顶上,全村332户1232人,原有耕地576亩,现除一组有450亩土地外其余4个组均成为失地农民。2011年人均纯收入7630万元。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支部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埋头工作,扑下身子,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南街村依据优越的地理位臵,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该村321户,就有160户向外租房,每人每年收入平均8000元以上,运输户20户,个体工商户108户,该村村民40%现如今资产上了每年2万元收入。为使村务公开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社会帮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
1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二、存在问题:
随着彬县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处于彬县县城城中的南街村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县城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成为典型“失地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劳动者文化素养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加之未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2、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青壮年外出务工后,老人赡养、幼儿托管问题突出,使得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安心务工创业。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至目前,全村社区征地已将泾河新区耕地全部征用,群众主要从事建筑、餐饮、贩运蔬菜、房屋租赁等。目前,该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比较狭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气候。
4、重点项目配合不到位,致使项目推进滞后,由于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到位,致使郭家台的拆迁和南一组生态公园项目推进受到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优势
一是地理位臵优越,该村属典型“城中村”,能够抓好抢抓发展机遇,促使大开发,大建设。
二是劳动力转移优势明显,该村距离城区,加之毗邻的厂矿企业、餐饮业,群众务工方便。
(二)发展目标
一是积极配合县建设局征收南山紫薇生态公园建设用地和郭家台旧城改造剩余户的拆迁工作。
二是争取赶4月底对该村预留土地的开发相关手续办理完毕,5月份有实质性进展。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周边厂矿企业、工业园区,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扩大就业,为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该村年初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剖析,稳步推进,解决群众的住房难、行路难问题。
2、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地理位臵优越,应利用优势发展汽车修理业、洗车业、百货零售等,使村中留守人员有事可做,有钱可挣。
4、强化规划引导,制订城中村改造进度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就地、就近安臵的原则,制定完善农村拆迁安臵用地规划,安臵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占用安臵地块。
组长:黄高鹏
成员:纪粉玲
车卜涛
池康宁
王永春
武健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第三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事务局
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特需用品供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五十年代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制定至今,这项政策对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和商品流通,稳定民族地区的市场物价,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局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认真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贸民品企业现状
***有民贸民品企业22个,其中:供销系统15个,拥有职工547人,***贸易公司在一九九九年已全部解散,没有一砖一瓦,人员分流到农贸公司、废旧公司、土产公司,实际有民贸企业十四个,有注册资金683.2万元,生产销售产品辐射水城33个乡镇。县级民贸企业7个,拥有职工180人,注册资金500.5万元,分别是***盐业公司、***百货大楼、水城糖酒公司、***民贸公司、***贸隆百货公司、***滥坝节能厂、***盐业公司。在21个企业中,除盐业公司外,其他企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人员包袱过重,供销系统截止2008年,在册职工及退休人员共计986人,其中:在岗从业人员547人,退休人员439人,平均1个从业人员负担一个退休人员,***供销系统十四户独立核算单位,除南开供销社外,全部属资不抵债企业,没有资金开展业务,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体制不清,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民贸企业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以及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已破产倒闭或停止生产经营,财务挂帐5969.8万元,其中:中央政策造成挂帐435.4万元,地方政策造成1031.4万元,其他经营性造成4503万元,企业长期亏损,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即便现在有正常的流动资金,银行也不愿或不给贷款;三是少数企业未按规定将贴息的70%补充自有流动资金而挪作他用;四是尚有部分企业对享受贴息等有关优惠政策不了解,未及时向民族工作部门和银行进行申报;五是政策界限不清楚,国有企业如供销社、民贸企业等传统的民族贸易企业的改制比较复杂,不少贸易企业采取租赁或由个人承包经营,只收取租赁费或承包费,经营的产品质量、数量等都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特需生产生活用品的需要,使得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难以到位;六是有关部门对民贸民品工作认识不到
位,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
二、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一)国家贴息落实情况
***民贸企业由于大多数处于半停业状态,至一九九O年开始亏损后一直没扭转局面,所以十四个独立核算单位都向农业银行申请要求贷款来加强经营,扭转亏损,但却遭到银行拒绝,因此民贸企业及供销企业从98年至今没有从银行贷到过一笔贷款,没有享受到国家贴息优惠,只有县级民贸企业***农资公司2007年在农业银行贷款671万元,享受国家贴息24万元。
(二)民贸民品企业增值税上缴及返还情况
***22个民贸民品企业,只有盐业公司、农资公司经营状况较好,增值税先征后返50%优惠政策得到落实,2007年该公司上缴增值税42万元,返还21万元,2008年上缴增值税53.9万元,返还33.5万元,农资公司经营农用物资属于免税企业,免征增值税。而其他20个民贸民品企业因未正常开展业务,没有上缴增值税,所以没有享受返还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三)执行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情况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1]09号)文件,“关于继续对民族贸易企业执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的第一条对县以下(不含县)国有民族贸易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的精神,应退供销社所缴增值税8.5万元用于补充基层供销社的流动资金和生产经营活动,但至今没有退还。
三、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重新界定民贸民品企业名单。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目录是界定民品生产企业并进行扶持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民族特需用品发生了变化,有的已逐渐消失,也有一些新的特需用品产生,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宗旨,重新确认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民贸企业名单。原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在市场化渗透下,逐步向现代农业、现代林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化。因此,建议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应增加,经过现代技术加工和改造过的传统产品、绿色产品和新技术产品等生产企业,赋予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新的内涵。对民族贸易和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要在上下结合、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名存实亡、扭亏无望的老定点企业要大胆地从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名单中删除,对那些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要及时纳入名单,以便及时加以扶持,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事民族贸易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对民贸民品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弱小民族企业专项无偿扶助资金,在新的税法规定下,重新明确民贸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同时对民品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优惠,让一些起步较晚的弱小传统民族工艺企业走出低谷,重新恢复正常生产,同时拯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规模小、制作方式传统的特需用品生产企业。
3、政府要加强对民贸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动态管理。针对民贸民品生产企业的申报、审查、管理、监督等工作制定一套管理灵活、操作方便的规程,使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及时有效地落实到急需扶持的民族企业上;对民族定点企业要强调加强其为民族地区的服务意识和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表率作用,实行动态管理。
4、强化民族工作部门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宣传协调,促进民贸政策的贯彻执行,使民贸民品企业成为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力军,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辅助力量。
5、协调市民委增加***民贸企业总数,以满足少数民族
群众对生产生活特需用品的需求,对清真食品企业和边销茶生产企业的审定给予适当照顾。
6、加强与建立民贸民品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调研月 调研报告
下派调研报告
下派村党总支书记 ***
按照全市2010年选派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县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暨“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尽快摸清下派**村的村情民意,找出本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比较优势,我充分利用3月份“调研月”的时间,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实地查看村容村貌,翻阅档案材料等形式,掌握了**村总体情况,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四卜乡南部,距镇中心约5公里,辖11个自然庄,错落分布在濉任路东侧,成南北狭长分布格局。全村现有户籍人口4976人,劳动力35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9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现有耕地面积11307亩,人均2.3亩,其中低洼易涝耕地占5000余亩。村无任何集体收入,2009年村人均纯收入约4310元。
(一)、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村“两委”班子情况。**村本届班子成员4人(党总支部成员4人,党支委员兼村委会主任1人),平均年龄51岁,全部为高中文化程度。09年11月份,因村计划生育工作问题,村书记受到上级党委处理,目前担任村党总支委员,现村总支部工作由村党总支委员兼村主任主持。目前村“两委”能够坚持学习、工作等制度,大的问题能够做到集体研究。班子相对比较协调,工作能够正常顺利开展,尽管村里事务多、矛盾多,累积一定的问题,然而因干部作风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干部还是比较信任的。
2、党员、村民代表队伍和后备骨干建设情况。全村党员85人,总支下设种植业、养殖业、老年三个支部。党员平均年龄57岁,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其中高中以上文化15人,初中文化48人,小学文化12人,文盲及半文盲10人,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欠佳。村民代表80人,其中少数代表在外地打工,在家的村民代表基本能够发挥村民代表作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容乐观,村书记、主任的后备人员比较匮乏,普通村干部也没有一定数量后备人才。
(二)、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村属洼地平原,地域广阔,道路以两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7条东西走向的乡村小路为框架。西部南北走向主干道为濉任路,路面较宽,保持良好。东部南北走向主干道为**家至冯家矸石硬化路,虽经村“一事一议”集资进行修补过,但破损较严重,凸凹不平。东西走向的7条乡村路,其中马家至**家1.6公里、王圩至小曹家1.5公里两条通过“村村通”工程项目,以整修为水泥路,其他5条均为泥土机耕路,遇到雨雪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农田水利方面,主要排水沟像燕头沟等大沟渠全部为70年代开挖,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沟渠已淤平,雨水较多夏季,防涝工作严峻,特别是两处较大洼地(运子湖、秋湖)防涝工作特别严重。全村抗旱机井完好的12眼,不能满足村民抗旱的基本需要。另外多处桥梁桥体断裂,两个小学附近的桥梁断裂尤其严重,已经成为危桥。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为老村部,有文化活动室一处,但设施比较简陋单一,基本不发挥作用。村级医疗卫生室一处,能够满足村民基本医疗需求。村内小学南北各一所,教育资源匮乏,但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村民饮水为压井水(地下水)。没有垃圾清理设备及清理点,环境卫生不好。网络、电话基本能够覆盖各自然村庄。
(三)、经济发展状况
**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以粮食(一麦一豆)种植为主。原有特色经济作物瓜套棉,由于市场行情不稳定,规模发展程度不够,再加上青壮年外出务工而逐渐荒废。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近1900人,主要集中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主要从事建筑、运输、针织行业。养殖业以养猪、养鸡为主。现有养猪户9户,养鸡户8家,主要集中在村北部的冯家村民组。其中规模最大的养殖户为冯家的丁怀银,现有母猪及育肥猪80头,资产计40万元。养鸡户8户,以肉鸡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多在2000至4000只。现有小型水泥预制场3家。由于距离集镇较远,**村自2006年以来,在马家自然村兴建一处集贸市场,现有50余户从事农资、百货经营。
(四)、社会事务建设情况 **村村民民主意识强,法制观念好,民风淳朴。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未发现存在黑恶势力活动现象,村民对村里的治安状况基本满意。原有的几个老民师上访的信访案件,也逐渐趋于平静。全村计划生育工作薄弱,连续几年在乡里处在倒数位臵。**村共有育龄妇女参检对象410人,元月份已经参检396人,目前仍有14人漏检,四术欠账7例,其中上环2例,绝育5例(二女户逃跑2例),个别计生对象户对计划生育认识不到位,不予配合。村民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意识较强,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为民全程服务代理工作开展顺利,村干部值班制度落实较好,能够及时快捷为村民办理相关事务,得到广大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村党组织向心力不够,党员素质不高。**村07年由原来的**村、王圩村合并,村“两委”班子成员由原先两村村干部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班子没有明确的任期目标,工作思路不清晰。班子成员分工不明确,绝大部分时间忙于计划生育等事务性工作,带领村民致富投入的精力不够。党员活动场所简陋狭小,党员教育培训投入不足,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意参与组织生活,党内生活制度流于形式。党员队伍老龄化情况明显,村内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外出务工,新党员新鲜血液没有及时补充进来,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致使整个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不足,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带动影响群众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减弱。
(二)、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村地理位臵相对偏僻,远离集镇,村级集体经济债务缠身。乡村道路年久失修,道路交通不便。水利设施缺乏投入,部分河道淤结,排水困难。机井多年失修,淤泥上涨,影响农业灌溉用水, 机井无法正常启动。单一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一麦一豆)种植为主,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作物的种植。养殖业主要以庭院养殖为主,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来源少,抗御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阳光工程”进展缓慢,绝大部分村民没有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村民谋生手段不多,致富能力不强,外地打工人员主要靠体力吃饭,没有能够把外地先进技术、经验运用到村内发展上,经济发展缓慢。
(三)、村精神文明建设欠缺,村民生活品味和质量不高。
村内文明公约目前还没有建立,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农民普遍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无关。村内各项文明活动的评比工作,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民积极性不高,目前处于停滞阶段,无法正常组织实施。村民除了看电视、打牌以外,几乎无其它文化生活,赌博现象还没有彻底清除。幸存的各庄无线广播喇叭文化阵地,由于年久失修,少数素质低下村民的破坏,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目前处于停用状态。电信互联网络虽说通过电话线能够接通各自然村庄,但由于费用较高,村民需求不大,接通较少。村民了解国内外大事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主要依靠电视。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策略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修订完善村 “两委”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讨论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村实际情况,对不适宜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按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要求,重点加强基层民主机制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重新把规章制度规范整理,制定出**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汇编,形成材料完整齐备的档案资料,并将有关制度内容悬挂村活动室、办公室等处,从而进一步规范指导党员、干部工作,极大方便群众监督,扩大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村“两委”班子成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目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示范村发展经验,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民惠民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业技术专业知识,从而逐渐培养开拓意识,增强驾驭市场的领导能力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严格落实全程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各项规定,高质量、高效率为民办实事,加强村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从而增进群众对党组织的爱戴和信任,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逐步改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结构,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村里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村岗位上来。
3、加强党员素质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国家政策学习,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政策理论的学习培训和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注重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文化知识、经济管理知识,法律等知识的培训,努力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练就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硬本领。创新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动群众推荐肯学习、有知识、懂科学、能致富的优秀青年和妇女,特别是退伍军人、回乡毕业生、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
(二)、把握政策、抓住机遇,走出一条适合全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1、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县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暨“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召开广大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找准**村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逐项排查,针对薄弱环节,不怕揭丑,逐项落实整改,确保在2010年底脱掉“难点村”帽子。同时结合**村实际及比较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出适合**村发展的近期及远期规划。制定工作目标任务,确立发展项目,责任分工到人,完成工作完成时限,及时准确在村务公开栏公布,从而统一党员群众思想基层,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努力奋斗。
2、积极沟通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市级、县级领导联系帮扶**村的良好契机,抓住各项惠民强民政策向“难点村”倾斜的机遇,提前谋划分析**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束缚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统一村民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的思想,力争村里主动和上级支持有机结合,制定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规划,对全村沟渠进行疏通,道路进行硬化,桥梁进行维修,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全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引导村民发家致富。通过“阳光工程”及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有组织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到驻镇、县、市的企业就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扩大收集信息资源,邀请本村外地务工时间较长,成绩突出的人员,回乡介绍成功经验。联系上级养殖方面的专家来村授课指导,力争培育一批养殖方面的能人,带领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合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性土地流转工作,适度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村发展的好路子。
(三)、加大宣传,营造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1、发挥新村部服务功能。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村新村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预计在5月底建设完毕。**村新村部位于村民自发形成的小集贸市场附近,属于村民相对集中的地点。新村部投入使用后,将扩大完善开放式村部建设的外延和内涵。设立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代理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调解警务室。把广场建设为文化广场,架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设立健身器材,体育器材,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健全群团组织建设。群团组织作为党组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一直发挥着较好的助手作用。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村团支部、妇代会还不健全,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组建团支部、妇代会等群团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载体,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遏制青少年犯罪,维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文明的**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努力开创全村争先创优良好局面。加强村民法制宣传教育投入力度,使更多的村民能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建立村内文明公约,经常性地开展“文明户”、“新风户”、“孝顺儿女、贤慧公婆”、“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的创建评比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建设,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构建一个人人爱国、爱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和谐的发展环境。
2010年3月30日
第五篇:关于利用大广高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利用大广高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2011年元月)
大广高速公路是连接东北、华北、华中与华南的交通大动脉。随着大广高速的建成通车,深州融入了京津两小时经济生活圈,对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如何利用大广高速开通的有利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深州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全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进一步明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深州市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区,465个行政村,人口57万,耕地130万亩。
深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先后被国家列为优质粮食、果品、棉花、花生生产基地,拥有粮食面积60万亩、果树面积40万亩、花生、棉花、速生林面积各10万亩,瓜菜5万亩,具备年产80万吨水果、60万吨粮食、6万吨花生、3万吨皮棉、21万吨瓜菜和450万立方米木材的生产能力。深州畜牧养殖业较为发达,蛋鸡存栏高峰期达1200万只,年产鲜蛋5万吨;生猪年出栏100万头,肉类年产量10万吨;奶牛存栏5000头,年产鲜奶2万吨。2010年,全市农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12.5%。
深州的工业主要由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工业、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组成。农副产品加工业,拥有加工企业19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4家,市级51家。具备了140万吨小麦、60万吨玉米、20万吨花生、5万吨水果和10万立方米高密度地板基材的加工能力。深州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河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河北省食品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业,是深州的传统行业,拥有加工企业150家。主要生产发动机缸体、方向机、摩擦材料、变速箱等机动车部件和各类丝网产品。2009年,深州的汽车配件和金属丝网被确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化学工业,主要有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和医药化工,是我市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同时,围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结合全市区域产业布局,谋划构建了以市区工业城、化学工业区和丝网工业区为主的“一城两区”发展框架,为深州工业发展和产业聚集拓展了空间,搭建了平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22%。
深州的第三产业基础较好,拥有农资市场、果品市场、花生市场、畜禽市场等专业市场。同时,利用丰富的果林生态资源和深州蜜桃文化,规划建设了深州蜜桃观光园,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相继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13.3%。
2010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1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77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26%。
二、大广高速带来的优势和机遇
大广高速途经深州的辰时、深州镇、大冯营、于科、护迟、乔屯6个乡镇28个行政村,深州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广高速沿线经济带。大广高速已经成为深州的战略路、机遇路、生命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提升了深州的区位交通优势。深州拥有京
九、石德两条铁路、石黄高速、国道307以及多条省级公路干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一直是深州的一大优势。大广高速的建成通车,在深州市域内与石黄高速形成了“黄金十字交叉”,深州成为了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重要战略节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骤然密集,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明显,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进一步提高了深州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广高速在深州设置了两个出口,并在市域中部规划建设了大广高速沿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设计理念最新的“深州服务区”。可以说,大广高速的开通不仅提高了深州的一般交通运输能力,并且可以促进冷藏保鲜运输、集装箱运输、大件运输等一些专业化运输业的发展,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进一步拉近了深州与京津的时空距离。大广高速的开通,深州与京津的车程由四小时缩短到两小时,深州已经融入了京津两小时经济圈,从某种意义上也拉近了深州与京津等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相互往来更加便捷,有利于深州更好地吸纳京津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促进深州与京津形成互动兼容的生活方式、就业形式和商务模式。
4、进一步提升了深州的生态优势。深州是一个农业大市,生态优势明显,拥有40万亩的果树区,国家2A级旅游区“蜜桃观光园”。大广高速穿越深州的生态果树区,过往车辆均可欣赏到“春花秋果”的生态景观,不仅可以提升深州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更为深州提供了一个无形的广告招牌,让旅客记住深州、光临深州、青睐深州、投资深州。
5、进一步提升了深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资北移正在加速,京津等大城市的部分产业也开始溢出转移。深州的经济环境优越,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聚集区承载能力突出,大广高速的开通为深州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吸纳发达地区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等生产要素,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6、进一步提升了为京津服务的产业发展空间。深州的粮食、果品、苗木、畜禽等生物质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面粉、食用油、肉食等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好。大广高速的开通为深州农副产品进入京津等大城市提供了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增值空间,也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7、进一步破解了借智引才的生活障碍。发展需要人才,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不好难以留住人才。两小时车程为京津的企业家、人才在深州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早来深州工作、晚归京津生活成为了可能,有效破解了因生活条件不好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难题。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大广高速建成通车为深州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必须牢牢把握、借势而为,切实把有利机遇转变为发展优势。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自身实际,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积极服务京津市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满足京津等大城市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花坛子”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主动为大城市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一是着力抓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着力提高种(养)管技术,加大良种培育、引进、推广力度,切实加强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建设,努力为京津提供优质、高档的粮食、果品、畜禽等农副产品。依托深州苗木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城市绿化、美化用苗木,特别是积极推广高级育苗产业,着力在发展园林苗木、高档花卉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成大广高速沿线的特色苗木和花卉基地,为京津等大城市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绿化服务。二是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着力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成立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加强运销大户和专业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宽农副产品进入大城市渠道。建立健全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主动对接周边大中城市市场,促进“农超对接”、“地超对接”。三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立足深州特色农业资源,围绕发挥紧邻京、津、石等大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在京九铁路以东、大广高速以西、307国道以北、兵辰路以南的农业主产区,规划建设占地25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
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培育和推出一批有品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食品,直接进超市、上餐桌,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
2、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大广高速的开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将依托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培树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是加强产业承接平台建设。按照省级园区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服务力度,为承接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市区工业城,大力实施“北扩东跨”工程(向北扩展至大广高速连接线,向东跨过京九铁路,延伸到大广高速),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化学工业区,加快区内路网、电网、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战略支撑项目,大力发展循环化工;丝网工业区,以宏森丝网创业辅导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效益好的高端丝网产业。二是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以项目建设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根本,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努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增加产品种类,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终端食品产业的转化;鼓励机械配件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整机、整车生产企业,发展机动车装备制造业;支持化工企业与控制资源、拥有资本、握有技术的大集团合资合作,增强生产资料供应能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膨胀升级,实现由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瞄准行业先进企业,提高优惠政策,开展战略合作,努力打造具有深州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抓住大广高速开通的机遇,围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切实做好“无中生有”文章,努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3、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州的生态资源、地热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将围绕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实施“桃花—温泉—史迹”组合联动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促进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的相互融合。一是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在加快蜜桃观光园旅游区建设的同时,注重与衡水湖的同步开发建设,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引导果农、菜农参与旅游开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桃乡采摘等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商业旅游、自驾旅游、体验旅游等不同旅游方式,努力打造成京南知名的生态旅游区。二是大力发展温泉度假旅游。深州地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约300亿立方米,具有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等特点,具有极高的商业开采价值。我们将按照科学、合理、有效地原则,积极引进具有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开发集保健、休
闲、度假、观光、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旅游产品,加快特色旅游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深州市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承,既有以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和深州黑陶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以形意拳、梅花拳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相对优势。我们将积极开发这些历史文化元素,同时整合内画、乐器等工艺产品制造,与深州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推动深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扩大对外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广高速的开通,使深州成为了华北平原承东启西、交汇南北、呼应沿海、承接京津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启动物流园区建设,采取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有实力的开发商入驻经营和开发建设,建立健全集产、储、运、销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切实为现代商贸物流业搭建发展平台。同时,积极推行远程交易、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和培育专业化冷藏企业发展,加快构建集初选加工、预冷保鲜、检验检测、信息发布和网上交易为一体的多功能市场网络,努力推动第三产业由传统服务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