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成长的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成长的研究
摘要: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应体现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帮助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特 点,凸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在分析了目前教师反思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对策,旨在帮助教师从不愿反思走向主动反思,然后再从主动反思走向有效反思,从而帮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较快地提高,真正做到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教学反思教师成长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与问题
1.教学反思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1 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述定义中,“积极、持续的思考”是指教师愿意对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行思考,并能持之以恒。“周密、深入的思考”是指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评价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而作出合理的判断、选择。“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是指教师能运用“周密、深入的思考”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调节,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反思成效低的原因
教师反思固然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面临着教学反思成效不高的困境,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茫”,教师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 二是“窄”,教师的教育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 行反思,并且往往只对教学失误进行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反思很少。三是“浅”,教师的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育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四是“散”,教师普遍认为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的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 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阻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五是“浮”,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 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因此,反思往往流于 形式,没有实效。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成效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学反思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严格意义上的反思主要是个体性的反思,它意味着个体对其观念、行为等方面进行较持久的、深入的省察和考问。在杜威看来,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教师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师自身,是教师为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而采取的一种积 极的、能动的、持续的行为。如果教师反思的发起总是依赖于外界因素(如教学实验、教 学观摩、公开课、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等),而自身缺乏积极、深入的思考,那么,反思 活动就是肤浅的,也不能持久。2.批判性原则 教师的反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省或思考,而是一种批判性反思。在汉语语境中,反省 是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孔
子曾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反省的目的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去检讨自己是否存在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吾日三省吾身”。批判性反思与一般意义上的反思不同,它不是回过头来想想,也不是只检查自己是否存在错误,以达到“趋同”的目的,而是意味着对现实教学生活的某种否定,是以批判的眼光,对教学生活进行怀疑、审视、解剖或清算,为教学生活的自我改造创造条件、指明方向。在教师的反思性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反思都是批判性的,只有那些关注教学生活本身,并从更为广泛的视角审视生活目的、生活的环、生活的条件的反思才是批判性反思。也就是说,批判性反思是根植于教学生活本身,直面教学生活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反思。3.多样化原则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反思形式与反思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维度或某一 层面。就反思形式而言,既可以是整体反思,也可以是专题反思;既可以是及时反思,也可以是延时反思;既可以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也可以是课后反思。从反思方法来讲既可以使教学日志,也可以是教学案例;既可以是教学叙事,也可以是教后记、网络教研等。从反思的内容来看,由于教师个体差异及关注的问题不同,教师反思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二)反思的方法教师反思需要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
教师运用多种视角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批判、辨别和识别属于自己之创造所在。教师反思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1.教育日志 撰写教育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教学反思成果呈现的一种重要方法。教育日志是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甚至教育理念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等进行总结的分析,并记录下来。通过撰写教育日志可以及时、生动地再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欢乐与忧虑的事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分 析、回顾、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一般来说,教育日志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教师更 多的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的行为。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的回顾和 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在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自己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境的洞察力不断加强。教育日志的内容可以包括具体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描述记录,如对某个事件的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差距分析等,也包括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如自己在教 学中的偶然感悟,对某种理念的感悟等。教育日志常用的类型有:跟踪式教育日志、专题式教育日志、随笔式教育日志和网络 式教育日志等。
2.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属于案例研究。目前,案例研究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个体来说,案例讨论、案例撰写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尽管案例研究对案例给予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对案例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情境中有明显的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案例的内容应当能为读者 带来启发。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个真实教育活动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和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教育案例具有典型性、研究性、启发 性等特点。教育案例一般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案例事件的分析和反思。当然,不见得每篇教育案例各组成部分的题目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 种形式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这几个
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 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 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 成形的研究成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的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个人生活史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事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里的角色。
②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 叙事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吧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 件。同事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的想象。
③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 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 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 考和谋划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
④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4)教后记 教后记是指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 的思考。教后记是教师反思的又一种形式。写教后记的过程实质就是反思的过程。这种教 师反思的形式的特点在于“教后”,即教学后的反思,是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外线形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教后记中常常涉及到的内容。
①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如可以把一堂课的教学变化或“闪光点”记下来,这些变化或“闪光点”是以课堂上较少出现的,对教师本人认识学生或教学行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也可以叙述教学中的失误 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成的教学设计和处理方法,在教后反思时,这些内容或自己认识到,或经别人指点而意识到,而成为教后记的内容之一。
②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和分析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学生的学习反应等。硬环境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室上课站立的位置、教室布置等。再教育叙事中,要对这些情况进行记述,同时还要分析这些环境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③记述课堂教学体会与感悟 教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一方面对照自己的过去与自 身所具备的教学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对照专家的理论与他人的教学,反思自 己的教学。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是否
合理,能不能补充一些新的内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反思什么样地方法比较适合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讨论、小组合作等是否是否适应,在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样的策略;在教学程序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的推进、教学的结束等到教学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各环节花费的时间是否合理;在师生互动方面,可以反思教师是否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是否过多的使用了预设是否过多的强调了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提出了不同于教师、学生的看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出师生互动的边缘等。
④记述别人的评价 对于同一堂课,评课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进行鼓励,有的 指出不足,有的提出质疑。在教后记中应该把这些都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以便今后在教学 中进行借鉴。
⑤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预先没有准备而被学生突然问到的问题,或者由某 一问题而引发出的生成性问题,将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的过程记述下来,进行分析,也是教育叙事的内容之一。
⑥记述学生的行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和教师教学思路不和谐的“音 符”弹出,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以考察学生思维的偏差或思维的创造性,这将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设计。在撰写教育叙事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记述与分析,从学生的行为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并将它作为进行教学调整的依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而且 能反应出学生在此年龄段上思维的特点,教师可将它作为教育叙事的素材来源。对一堂课的整体进行记述和分析 这种反思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 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4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网络教研也称之为信息化教研,虚拟教研。网络教研突破了原有地域的限制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接受,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1)问答式反思策略 问答式反思策略是指通过设定一系列自我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学年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本人的自修情况、班级工作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等,不断提出反思问题。有时可以侧重反思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方面,根据设定的问题,可以各有侧重。问答式反思策略一般应用与行动之前,可采用图表式的文字。
(2)形成式反思策略形成式反思策略是指在实践之中,反思贯穿行动的始终,伴随行动而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更具有及时性、敏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形成式反思既可以是对一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整个教学生涯的反思。
(3)交流比较式反思策略 交流式反思策略是指通过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交流可以是同伴互相间的交流,可以是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也可以是与理论著作的交流,还可以与学生反馈交流。对比可以是与同时期教学的同学年、同一教学内容、不
同教学方法等比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通过交流比较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的差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提升。
(4)借助媒体式反思策略 借助媒体式反思策略是指借助工具进行反思,如教师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观看,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思考过去。这也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教师借助媒体还可以纠正语病和习惯性动作。
(5)他人反馈式反思策略 他人反馈式反思策略是指借助他人,从“别人”的角度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对一些事件、感受、人物,引导自己进行或避免某些教学行为。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学”反映“教”,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办法很多,如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写日记、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还可以借助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要增删哪些内容;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否适合,课堂组织是否进行理智的思考,努力找出改进提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 申继亮: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申继亮: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72 页。
﹝2 ﹞ 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年,《教师反思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 8页。
﹝3 ﹞罗儒国:《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 罗儒国:《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年,217 页。
﹝4 ﹞ 吕洪波:《教育反思的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吕洪波:《教育反思的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年。:《教育反思的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5 ﹞蒋成民:《青年教师要常写 教后感”》,载 《中国教师报》2004 蒋成民:《青年教师要常写“教后感”》,载《中国教师报》。
第二篇:教师自我成长反思性叙事研究
教师自我成长反思性叙事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做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要进行分析与反思。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决定开展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
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科研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做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使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此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与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就是教师以专业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职业动机、工作动力,以及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把握等问题,不断进行审视、反省、调控、探索,以及解决自身职业问题的研究过程。它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把反思行为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思考行为。他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包装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而是面对问题,反映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
教学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建,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积累经验并加以审视,并在一定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强自我反思意识。
(1)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能力和设计能力。
(2)教学中,进行教学行为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3)教学后,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总结能力。
2、在总结经验中,逐步形成自我反思习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发现问题,及时反思
(2)查找原因,实践改进
(3)总结经验,撰写文稿,交流或发表 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三、研究内容
1、教学反思督促与保障机制的研究。
总结以往经验,完善教学反思的保障机制,整合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反思形式,将教学后记、教育随笔进行合并,以《教育日志》的形式进行叙事研究。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基础上,实现科研活动的最大效益。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的主观能动性,明确责、权、利,在考核制度上给予科研骨干一定的优惠。最终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2、教学反思形式、内容的研究。
(1)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结合教研组的说、听、评活动,将教研组活动落到实处,主讲教师和参与听、评课的教师都要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认真的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呈现一次再教设计。每一个周末各教研组都要将下周教研组要进行的听评课计划提前上报。
(2)学习借鉴后的自我反思。参与校外听课学习,听取专家报告,进行理论学习以后,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发展方向。不求大而全,只求实效。
(3)集体备课后的反思。巩固前段成果,进一步搞好集体备课中的回顾反思,把反思前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优劣得失作为重点内容,借以改进优化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科研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叙事研究”,使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第一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性质、主题和范围。
2、搜集、整理各种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素材,整理成册。
3、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4、拟定详细、具体的课题实验方案,申报立项。
(二)课题实施阶段
分为两部分:(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第三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依据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全面系统的展开实验与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第四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1.整理自我反思的相关材料。
2.总结自我反思的研究成果。
3.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4.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进行“行动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自我反思。
运用专家的学术理论,提炼自己的朴素经验,形成个人的行动理论,依照“计划——实践——观察——反思——改进”几个步骤,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改进教学实践。
(1)教学前确立计划,进行教学设计反思,提高预测设计能力。采用“一课多备”法,集思广益,灵活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教学情景。
(2)教学中实践观察,进行教学行为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针对师生课堂教学互动时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修改课前预案,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学案例《我没举手,你干嘛叫我?》)
(3)教学后反思改进,进行总结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思考教学中的得与失: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推广,哪些环节的处理有待今后改进。(课堂教学案例《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学设计——一节思品课的启示)
2、开展“叙事研究”,在经验总结中促进自我反思
“叙事研究”就是教师通过讲自己的故事,谈自己的经历,诉自己的情感,写自己的感悟,从而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借助这一模式,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形成自我反思过程:
发现问题——总结反思——实践改进——补充修改再实践——撰写文稿——形成教育案例或论文——交流或发表
(1)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思。
教学中,认真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反思案例——《都是预习“惹的祸”》)
(2)查找失败的原因,实践改进。
教学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发现的问题实践改进,使教学过程日臻完善。(“预习三部曲”)
坚持把在推进“基于核心能力的三环一体导学助教模式”中有价值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保存,使教学经验日益丰富,经过多次实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三环一体导学助教模式。
(3)总结经验,撰写文稿,交流或发表
把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一篇篇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稿,发到博客、论坛中,与众多博友相互学习和交流,在多人共同反思中受益。整理成《还地桥镇中学我的教学反思故事集》。
2010《以网络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来源:阳朔县教育局 作者:徐学芳 时间:2010-12-30 点击:3035
一、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
1.借助网络开展叙事研究,搭建网络叙事教研平台,实现网络名师专业引领,形成网络教研互助格局,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反思,优化教师培训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2.全县小学教师参与课题专题培训达90%;全县中心小学参与课题研究达100%;全县中心小学教师课题参与率达40%;村级学校教师课题参与率达20%。
3.加强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极反思,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专业化发展;互动合作,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善于研究,在课题实施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研讨课题立项; 2.研讨课题报告撰写; 3.组织课题开题; 4.网络平台的创建; 5.网络技术的培训; 6.教育叙事专题培训;
7.课题实施有效性的专题讲座。
三、课题研究主要工作措施:
1.借助网络,加强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本期借助教研网站理论前沿专栏,收集基础教育和课改的相关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开展网络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②借助网络名师专栏栏目,收集名师讲座报告和课例,实施网络名师引领,学习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中的书籍,学习特级教师优秀课例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③收集整理教育叙事的专题学习文集,借助简报和网络,通过专题讲座和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展开学科叙事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2.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①坚持下校听课,本期结合学科教研,每位课题教研员下校听课40多节。教研员本身善于把教师们教法的选择、运用、教材的处理、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教学中列举的恰当事例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恰当的借助网络和专题,让教师们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同时达到让教师共享教研资源。
②坚持认真评课,通过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以及学生在听课、答题、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践的经验,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③坚持开展网络教育叙事,开展教师书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教师做数学教学片断反思,通过下校开展(16场)课题专题讲座,对全县所有小学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培训,目前,我县各乡镇形成了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基本确立了本镇的研究课题,如实验小学通过以课堂观察为突破口,阳朔镇小以诵读经典文化为研究课题,白沙、葡萄、福利、兴坪等4所中心小学以教学片断反思作为学校的研究课题,金宝小学则结合本校地域特点,以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作为课题,展开叙事研究,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展开教学的片断和课堂观察等途径进行反思,在叙事性的反思中促进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和专业成长。
3.积极反思,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①在专题讲座中反思。本期为提升学科课堂实效性问题,结合教研课题下乡,分乡镇进行10几场的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思考》专题讲座,在讲座中结合课堂实例,引起教师们关注自己的课堂,反思自身的执教,书写学习体会和心得。在反思自己的教研或教学工作的同时让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有了方向。②在观摩活动中反思。本期结合课题实施,组织课题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讨实验课送教活动,先后组织10多位数学教师,把一些好课和教师们日常觉得难于把握的实施疑难课例送到学校,让教师在观摩活动中仔细聆听,细心体会,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③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反思。为让学校教研组活动正常开展,教研员精心组织每次教研活动,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均能要求教师们做到:执教教师谈反思,听课教师谈感受,骨干教师做点评,教研员做总结和提升,与会教师写反思。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很好的教研氛围,促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④在交流讨论中反思。教师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工作中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对话。这种交流对话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教师更深入的思考,激发教师更多的创意和思路。⑤在书写叙事中反思。为推进课题实施进度,结合本县教师实际情况,本期分乡镇开展了《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建议》专题讲座,号召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结合课题实施,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及时记录自己读书、观摩活动、交流讨论等方面的经验、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成功或不足、灵感闪光点、感受、改革创新等等。通过撰写叙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网站开通至今已有各类叙事文章100多篇。本人书写的《命题失误的再思考》在广西教育杂志上发表。4.引入互动机制,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①转变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要由“专家”、“领导”和“检查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②工作重心下移,实施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不断深化对话交流制度。教研员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帮助学校策划教研专题任务,开展课题主题讲座,听课调研,与一线教师同学习、同备课、同研究,带领教师进行跨学校交流与合作,如本期组织全县骨干教师实施的跨学校跨片区的教研展示活动,旨在利用本县优质资源,加强学科间的跨片区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如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等)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
③以实施规划课题为契机,创新交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实施以活动为载体,以课题带动,以骨干来引领,以网络为平台,以叙事为主线等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努力实现教师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转变。本期结合课题实施,顺利完成课题实施任务。4月份成功组织课题开题;5月份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上传课题组成员叙事资源;出版第一期课题简报;6月-7月份开展分批办班,分别对全县300名班主任、80名科任教师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掌握网络学习教研要领;8月出版第二期课题简报;9月份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课题研究任务,书写课题组成员个人成长计划,结合常规检查对课题实施进行有效指导;10月份开展课题实施在学校活动,结合学科教研分乡镇开展教育叙事书写的专题讲座报告与培训,本月在实验小学、阳朔镇、杨堤乡、普益乡、白沙镇结合课题实施开展了10场课题专题讲座;11月份继续开展课题实施在学校活动,本月在葡萄镇、福利镇、高田镇、兴坪镇、金宝乡开展了10场课题专题讲座报告;12月份课题学校分别出版课题实施简报;收集课题组成员成长文集和部分学校教师成长文集;总课题组出版第三期课题实施简报;出版第一期教育叙事文集。
④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基础,通过开展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坐下来议一议,停下来想一想,静下来写一写的教研活动模式,实现教师整体教育思想的刷新。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通过组织本县优质教研力量,实施专业引领;通过网络平台,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断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开展教育叙事,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达到个体成长,集体共进目标。
四、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树立了“网络学习叙事”观念。2.学会在网络中学习研讨。
3.教师参与网络叙事积极性明显提高,实现教师课题参与率达到预期目标。4.教师网络叙事能力有明显提高。5.学校教研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6.出版课题简报、教育叙事、教学叙事、师生文苑等刊物的网络学习集等。7.课题组成员出版自己的成长个案集。
五、存在问题:
1.学校学科教研力量薄弱。
2.教师的理论素养不高,教学技能欠强,执教能力有待加强。3.教师的科研意识整体不强,数学课堂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今后努力方向: 实施好“五个抓好”
1. 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2. 抓好学生素质这个核心。3. 抓好学校教研组这个平台。4. 抓好校本教研这个支点。5. 抓好教师专业成长这个关键。
《以网络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师职业成长
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师职业成长
——侯炳慧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式,这种新的教学理论超越了常规教学理论的思维局限,对教师职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何培养反思型音乐教师应是当前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思型音乐教师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背景进行思考,能够掌握最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在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从多重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以多种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当前在音乐教师的教育工作中,应注意培养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终生教育的需要。以下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反思性教学促使音乐教师成为音乐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研究型或学者型教师的提出是新时期人才观对教师职业的新要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平时应注意理论学习,关注音乐教育的敏感问题,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音乐教师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反思的参照系是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显然,不具有较为深厚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的教师是无法进行有效反思的。反思性教学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平台,反思性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要素环节进行审视、研究和
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理论素养水平高的音乐教师,能在反思性音乐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问题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提出改进方案。反思性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高了理论素养水平,培养了批评性分析实践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反思性音乐教学是促使音乐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师职业成长的关系
传统的音乐教师职业培训一般是由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对音乐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譬如近年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音乐新课程标准师资培训班。反思性教学注重音乐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从而成为发展音乐教师职业成长的一种新模式(以下简称反思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知识(包括音乐教育的各方面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而反思模式更注重于强调教师对自己音乐教学行为的觉察,通过反思性探究,能发现“所倡导的理论”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所产生的偏差和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传统模式下的音乐教师培训知识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反思模式下强调的是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过程性知识、问题性知识,即是通过音乐教师思维、推理、检验后所获得的批判性知识,它是教师的个体知识。譬如,在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如何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
赖于通过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归纳,以建构起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针对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回顾和诊断,通过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加深了对音乐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性教学有助于解决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音乐教育实践脱节的难题
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就是以音乐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就是音乐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通过行动研究,音乐教师们共同探讨音乐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各抒己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自我反思式的研究模式正与反思性教学的思想相一致,它将教学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反思与评价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音乐教育实践脱节的弊端,使音乐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可以说,反思性音乐教学是一种双赢的音乐教学策略。
第四篇: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研究
(311400)富阳市实验小学 杨金红
提要:反思性教学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音乐教学案例出发,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目标、策略、协作等方面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反思,寻求其规律,为反思性教学提供反思、调适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 音乐
反思性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对自己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其目的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能,并从中使自己逐渐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仅丰富了教学策略,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使课堂教学不断走向科学、优质、高效。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 1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一:第七册《越剧欣赏》
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设问,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教师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和大家一起欣赏越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其中句段。并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的学生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年纪大的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递进,引发对音乐内容的层层情感体验,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美感。经反思调整后,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简单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注重越剧韵味的艺术特征,从而强化了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介绍《梁祝》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在哼唱优美、熟悉的旋律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案例二:《数蛤蟆》中的识谱与创编教学
(教学实录)学唱歌曲后,大家兴高采烈地表演起了室内“情景剧”。“哎呀!糟糕。老师忘了请你们学歌谱了!”一双双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我,好象在说“啊呀!怎么办?”。“帮帮老师!你们能自己学唱歌谱吗?”“能!”不到三分钟,大家就顺利的唱会了对他们来说稍有点难度的歌谱,声音是那么整齐,好听。“让老师来听听,有没有唱出小青蛙蹦蹦跳跳、小朋友欢欢喜喜的样子?”学生们脸上的表情更兴奋地随着旋律、节奏跳跃着、欢笑着。
“你们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歌曲前两小节)用口琴自己来编好听的音乐吗?”“好的!”“我会!”“没问题!”……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随机板书,并把其中的四句组合起来唱,“嗯!还蛮像民歌的!”一个小男孩情不自禁的“评语”引来了全班的开怀大笑。
反思:“识读歌谱”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识谱的效率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厌烦而挫伤了他们学习音 2 乐的积极性。“识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本例识谱内容的安排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使识读乐谱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准确的表现歌曲情境。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即兴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成功的尝试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案例三:第七册补充教材《小青蛙你唱吧》:
教学中,以“可爱的青蛙”、“可怜的青蛙”、“我们爱青蛙”三组镜头为主线,通过欣赏录象、模仿动作、模拟叫声、多声部节奏练习感受小青蛙的活泼可爱。在凄婉的背景音乐中观看青蛙逃命、被宰杀、哭泣的图片,“小青蛙好可怜呀!你能和它说说话吗?”在背景音乐和教师语言设臵的情境中引发“爱护青蛙”的主题。在学生发自肺腑的讨论后,师生随着音乐情不自禁的朗读起了歌词,“小青蛙,你别害怕……”深情的歌声从心里飞出,情深之处,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反思: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去体验音乐情境。由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所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激活和体验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的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音乐情感目标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才能更有效地落实,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案例四:第十一册欣赏《梦幻曲》、《捉迷藏》。
教学中,首先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钢琴,创设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然后欣赏乐曲,其中重点欣赏《梦幻曲》,反复听、哼旋律音,熟悉主旋律,使学生多次感受其旋律、节奏、速度特点,激发想象音乐情境。虽然我热情洋溢,但课堂气氛从轻松到停滞,直 3 至学生呵欠连连。
反思:音乐是审美艺术,本例由于偏重音乐教学的认知目标,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实际,以至使音乐审美目标不能顺利达成。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应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只有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和形象、直观的音乐感知等特点,我重新设立了教学目标:“通过对钢琴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拆开钢琴外套,请学生直观了解钢琴的发音原理,同时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惊喜愉悦、课堂气氛活跃。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五:第五册《八只小鹅》的识谱教学:
师生互动学会歌词后,请学生欣赏小鹅们快乐游戏玩耍的录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学象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他们看的是“无声电影”。老师非常热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尝尝当音响大师的滋味儿?你们把歌谱唱出来,配上去,不就有音乐了!”在兴趣的激发中鼓励学生自学歌谱。同时,随机进行个别指导,很快,“有声电影”就开始放映了。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边唱边模拟小鹅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学方法从“趣”入手,“先唱歌,后识谱”首先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下识谱,接着借用相声“抖包袱”艺术手段,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精心安排歌谱教学。从“无声电影”设趣到做“音响大师”激趣,最后达到放映“有声电影”的乐趣,设计创造出促使学生识谱学习的最佳内心情感激发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学唱歌谱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深深 的音乐审美体验。
案例六:第三册《快乐的节奏》(自组教材)
首先,引导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叶窗”(八分节奏)、“老鼠偷吃”(二分节奏)和《唐老鸭当兵》片段“唐老鸭报名”(四分节奏),并把它们并列动态显示,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后段学唱歌曲《大鹿》后,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反思教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学,从而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集体智慧、专家启迪,在集体协作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反思教学。
案例七:第六册《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科综合”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块状进行音乐、自然学科的综合教学。前半节课学生说西藏,观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风光美中,后半节课在情境延伸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唱歌曲,感受、表现歌曲的情境。
课后集体反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本课应以学生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感受学习为主线,以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教学着落点,进行多媒体“菜单设计”,让学生自由“点菜”,随机进行欣赏音乐、了解地貌、学习藏礼、学唱歌曲等教学。专家更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点菜”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使音乐课的学科综合不仅音乐化而且个性化。
反思:本课例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家三个阶梯式层次的协作,充分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遵循小学生音乐感知学习的心理过程规律,从学科综合的简 单组合设计到随机教学设计最后到个性化随机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激发主体兴趣,通过学科综合实现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美育的整体效果,并且以艺术化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更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实践的分析和反思中,逐步走向教学的科学化与理性化。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为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
何工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学科教育学》
曹理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教育》
郭声健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导论》
卢正芝 张伟平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音乐美的构成》
[日]渡边护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尹爱青 曹理 缪力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4、6、8期
2002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第五篇: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素质的提高,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地方采取的教师全员培训就是属于这种方式。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以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实践受到高度重视,并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
1、确定内容。
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这里的问题类型,有的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如怎样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自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如我理想中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教学评价是否可以取消分数评价。
2、观察分析。
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3、重新概括。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实际验证。
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一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以上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学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其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假设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的?
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导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却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难点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这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样的更改?
三、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五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才识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或失败的课,也可能是一次师生矛盾的冲突,还可能是一次与专家的对话等。要对关键事件反思,首先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任何事件本身一般无法呈现自身的意义,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上课和录像。第二,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第三,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或观看录像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第四,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和查阅读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才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档案袋法。
档案袋法就是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进而从方法上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可以说,档案袋可以代表教师个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内研究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时,要注意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二忌空泛冗长,三忌失真无用。另外,对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该经常翻阅,做到温故知新,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