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00:1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现为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得体验,丰富经验,增进理解。学习是一项综合性认知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学会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现为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习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和经验,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具体的认知过程,创设较好的学习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深刻认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学生认识感受

数学是从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抽象总结,要想真正学好数学,需要将数学更好地回归生产生活,还原具体的应用情境,以此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情况,获得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悟。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此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生活中感受,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强化其认知感受,在具体场景中应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些具体的事物,如桌面、尺子、蝴蝶等,感知轴对称的具体体现,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得到真实感受。然后利用教室现有的多媒体现代化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碗碟等更多常见的用具。接着让学生从身边事物观察,找出最近的呈现轴对称的事物,教室的门、电扇、电视、讲桌、凳子等,学生能够找到很多。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好处和美观,欣赏这些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而且能够更好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得到最真实的体验,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知识能力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锻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他们的探究兴趣,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发展能力。小学数学实施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在操作应用中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动手,自己感受这些知识,从中获得感悟。在实践中发现学习的缺点和不足,在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学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他们的知识能力体系。

如,学习“图形的平移”相关教学内容时,这些知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体验,也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分步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方格,并在中间点一圆点,将圆点在方格里沿着水平方向或者是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感知“平移”的概念。其次,再让学生用一块方正的橡皮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移动,以此让学生明白具体实物在平移前后的异同。再次让学生进一步尝试立体实物的平移状态和变化,感知与对称的不同。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平移前面的点,通过数格子将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画出来,让学生掌握并巩固平行线的画法。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究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方法,也能做到触类旁通,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做好知识迁移巩固和提升

体验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受,深化理解,将知识与现实应用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引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迁移巩固和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在探究中发展,在反思中升华,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能够多思考,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体验,提升思维品质。

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他们在实践中既能掌握能力,又会发现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反思,让学生找到不足,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有的学生做这道题=1+1=2教师可以把学生错误的做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反思: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通过反思,很快得出由于受“凑整”思维定式的影响,把的结果错算成了1,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次改错,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悟出“计算须细心,学习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想当然”等。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了纠错追因的意识,发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更多感受和感悟,不断强化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曾燕红.小学数学课堂“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编辑 孙玲娟

第二篇:《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最终版]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开展过程:

本课题自2004年4月开始,至今已有2年多了,现在正式结题。整个实验工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04、4——04、9)

学习和研究有关实验理论资料,确定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制订具体的实验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04、10——2006、5)

1、开展实验前期调查。

调查和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咨询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创意,引领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查询相关的理论依据。

2、实施阶段操作

(1)研究方法:

A、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B、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合二为一。认真开展课题开题论证活动和中期课题论证活动,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C、制定详细的学期研究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以日常课堂教学及研究课为突破口,不断创设体验性学习的成功范例及操作策略,提高课题组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逐步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课堂教学特色。

(2)操作策略

A、上课前要认真设计方案,及时准备材料,明确体验的内容和目标。

B、要充分估计学生在体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必要时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启发。

C、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或争辨,当出现某些错误的结论时,要留给学生去辨析,教师不过早地作出评判。

D、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可操作的思维方法去经历、去体验,如: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

E、体验性学习的提出是对教师能力的一项挑战,它将首先促使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实现观念的转变,以有效开展新课程实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总结阶段:(06、6——06、8)

1、开展实验终结调查。

2、撰写课题报告、论文。

3、收集、整理资料。

2006、9

第三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次课程改革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1、基于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2、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目前,《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

3、基于小学生作文学习现状的思考。

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还没有真正改变“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学生习作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习作中“立意标准化”、“写作技巧化”仍占着主导地位,作文教学还是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一到作文就无从下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提出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概念的认识

1、“体验”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

2、“体验性写作”

“体验性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

3、“体验性作文教学”

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感官能感觉到的“表象”的体验、情感的体验、心灵世界的独特体验等,从而达到学生感官的、情感的、精神的整体回归,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一见你就怕”的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作文教学的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二)研究意义

构建小学生作文学习的新局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我以我笔写我心”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主要项目与操作要点

学生的作文常常有一种很“高”的思想意识,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较“低”的下笔水平。这种“眼高手低”的作文现实,与“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我们制订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引导品读,体验语言魅力

我国有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书读多了、读深透了、读进与作者类似的心境,书本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灵活运用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1)创设阅读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语境,得法于课内,学生在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语境中,读出美感、情趣,读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思想,体验、感受其内在的韵味。(2)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悟,得益于课外。

(3)加强读写结合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课文学习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养成积累迁移运用习惯。

a、课内阅读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查阅相关资料。b、引导学生走进e世界,网上阅读课外资料。

c、阅读学习身边的优秀习作,体验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d、提高图书室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正常更新藏书室的书刊,及时公布推荐,满足全校学生的信息阅读需求。

e、订阅报刊期间,学校根据邮局提供的订阅材料,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并建议学生之间订阅的刊物种类交错,便于交流阅读订阅的刊物。f、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

g、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组织校园书市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二)解除禁锢,消除心理障碍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束缚,他们写作都是为别人而写,写作中有太多的要求,学生是没有自主权。在被动的情况下,他们是没有写作的动力的。因此,只有没有了禁锢,才能出现作文教学的“艳阳天”。

1、提倡学生自命题写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限制学生写作文的任何条件;作文是学生记录自己生命的成长,没有必要一定得写什么,不写什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由学生说了算。淡化作文的痕迹,让写作文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且积极主动的实践性活动中进行。

2、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作文评价不再限于教师是唯一的权威,而是给大家看,让作文成为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窗口,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作文评价中来,特别是学生的家长。

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悉观察力。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观察日记等,不局限于传统的日记格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自己喜欢的又能让别人看得懂的形式写日记,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展评活动。

(三)丰富活动,体验生活实际 校园学习、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1)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各种实践性学习的活动。例如:参加兴趣小组、小课题研究、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家庭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作出了各种试探性研究、设想的成功与失败、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心理等都是他们一吐为快的内容。

(2)体验群体交往生活。学生在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与同伴、与老师、与社会成人等交往的活动体验,与他人交往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其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也为写作文储备了丰富的心理描述和人际交往活动的素材。如:与兄弟实验学校之间相关的班级开展“手拉手、互通信”等活动。

(3)体验家庭亲情生活。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们采取下列办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

a、设立亲情信箱,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作为孩子,学生在信中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亲情是建立在对他们细微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一字一词一句的运用是再准确不过的。从而使他们跃过了辈份的鸿沟,实现相互理解与沟通。

b、开展亲情活动,培育淳朴的个性品质。我们先后开展过 “为妈妈洗脚”、“孝敬父母、学做家务”等活动,并相继开展了征文活动,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洋溢着风土人情的乡情作文等一批优秀稿件。

(4)体验社区实践生活。社区是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呢?

a、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展社区干部、教师(离退休教师)学生、家长四方参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社区实践生活。学生通过访、谈、看、听、查阅、演等系列活动,切身体验感受。我们先后开展过“走进劳动者”、“了不起的家乡”、“环保行”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家长、社会的欢迎。

b、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先后以参观、参加劳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耳闻目睹,才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搭建平台,交流成功失败

(1)搭建一个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虽然属于学生阅读的刊物虽然很多,但刊登一篇学生作文难度就比较大了。当一篇作文写完之后,获得老师、同学及其他人的赞赏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期盼。给学生一个成功的起点,点燃他们写作激情,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充分利用校刊、文学社社刊、宣传长廊中开辟作文专栏、班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学校广播(电视)台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b、正常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开展主题征文和现场竞赛相结合办法,避免部分学生在某些作文能力方面不足而不能获得成功的弊端。(2)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除了上述发表文章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外,我们认为组织学生走进e世界,在网上开展主题讨论、聊天、拜帖子等;学生之间相互通信,师生之间开通知心信箱等等,不仅是训练学生语句表达清楚、通顺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交流习作心得、交流思想、心灵沟通的新亮点。

(3)搭建一个体验修改的平台。让学生逐步走向教师修为自主修改,让他们在自我修改中,体验把句子写正确生动,把内容表达改精的过程方法,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五)设置岗位,提供写作机会

(1)指导少先队大队部、文学社、广播(电视)台等学生干部学会起草、制定、修订制度、章程、计划、通知、活动方案等,写讲话稿、记录会议内容等管理性的常用文体,这是提高他们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

(2)设立多个编辑、记者、通讯员岗位给学生多个写稿锻炼的机会。如:文学社社刊编辑部和广播(电视)台可设若干个栏目编辑、记者、通讯员;宣传长廊设计布置组和班级宣传板报宣传组、文娱演出节目可设若干个文字编辑;鼓励、扶持学生自办手抄报,自己当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等等。使他们在编辑、组稿、采访等实践活动中,学会修改、写作,体验走向成功的经历,激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富春江中心小学三(3)班、三(5)班、五(2)班、五(3)班、六(5)班。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5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6年1月到2007年4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06年3月至2007年7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6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写出课题论文。(4)观摩活动。

参考文献:

北师大出版社

《走近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师大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篇: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利于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实施进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得到体验已刻不容缓。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感悟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任何一名学生,即使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脑中不是一无所知的,也不像大家所说的是一片空白,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只不过没有那么的准确、完善。如何让现实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呢?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高年级的一些数学应用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讲,很难理解,不知如何下手解决,一旦换成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熟悉的生活事实,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解决问题也显得比较轻松。

如去超市买冷饮用多少钱,怎么付钱;买2斤梨子、每斤1元,3斤葡萄、每斤2元,妈妈给10元钱,应找回多少等等,孩子们通过这些随时随地接触的东西时就用到了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作为数学老师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比如,“元、角、分”的教学时,就像前面所讲的,很多孩子都有随父母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因此,课堂上老师设计出超市的“小售货员”的角色,则非常适合他们的需求,在这样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既能毫无顾虑,彻底地放飞自己的思维,投入自主学习状态;又可在体验和感悟中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发现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只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而且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在这样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必然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必能调动起学数学的兴趣,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非常容易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记得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可见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即使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些抽象概括的能力,但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体验性学习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会学,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由感性到理性,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之后,让学生亲手量一量身边各种物体的长短,课桌、数学书、作业本、铅笔盒等一些物体的长和宽;学习时间单位后,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等,都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知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验了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和创造,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是宝贵的,甚至终身难忘。记得,在讲1平方米的概念时,我剪了1平方米的报纸让学生们去站,六年级进行总复习时我问他们1平方米有多大,所有的学生都说出来:老师,1平方米可以站14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可见当时的这个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拿出36根小棒让学生按第一小组分得这些小棒的1/3,第二小组分得这些小棒的2/6,第三小组分得这些小棒的3/9,进行分小棒游戏。学生开始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到结果每组分得的小棒一样多,在分小棒的实践操作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比较,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成为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重视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

体验性学习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和体验,问题解决自然就成为体验性学习最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感悟数学思考的途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既要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要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记得,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平均数的过程中,有过这样的问题:一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2米,一个小孩的身高是130厘米,那么这个小孩在池塘边玩有没有危险。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可谓透彻。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列举各种平均数的事例,比如,时下最流行的各项娱乐活动以及体育竞赛中,给参赛选手打分,最后如何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等都可用做教学的实例。从这些事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通过计算平均数可以反映事物的集中趋势并进行比较,同时可以通过平均数来对某一事物的发展作为预测等。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明了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怎样学习,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再如,学了“统计”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统计,如让学生调查本班的男、女生人数、本年级的男、女生人数、全校的男、女生人数;在小组内调查每个同学喜欢的课外活动项目等等,同时进行数据的分类和整理。这些活动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作为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山东枣庄市中文化路小学 孙中会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数学学科,“数学体验”则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生成的对数学内容的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是体验者以自己的数学学习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基础上去理解、感受、建构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策略。

一、触境生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情境是数学问题产生的土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 前提。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情境设置是否恰当,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动情”。情能使人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行沟通和联想,促成多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对它漠不关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的,即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又要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同时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同时在内容上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索性,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的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获得丰富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总之,学习者对体验的情境越是感到乐趣,这种体验的过程掌握得越牢靠,这种体验的结果就越发表现得真实。尤其是在与旧经验相冲突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更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者更会极具积极性、主动性地去体验。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

新课程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体验与感悟由于其潜隐性和长期性而被忽略,乏味单调的认知生活满足不了学生完美的精神需要。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只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通过认知活动传递和习得书本知识。并且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没等到学生学习历程的完成和升华,就急不可耐地抛出现成的、设定好的结论。无疑,这种操作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与感悟。这里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内化之后,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一种内心反省。学生从中经历了数学的再创造的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真心流畅地表达感情、进行深层次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来学习数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特别要使大部分同学甚至所有同学都参与相应的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并不都能探究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可以增进数学理解的过程知识。因为,数学探究强调的是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意识,主动参与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只要用心地去钻研、去探索,哪怕遭遇的全是挫折与失败,也会获得一种体验性的过程知识,在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因此,在指导

下载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认知的建构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而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执笔:全柳芳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

    体验性实践总结报告

    体验性实践总结报告 这是一年漫长的暑假, 比起打工我更愿意选择参加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因为这 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匪浅。 人人都有夕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一书,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团队骨干成员的倾力之作,由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教材审查委员、博士生导......

    信息技术让体验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让体验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京口区实验小学 赵春蓉 《新课程标准》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 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315300) 任爱萍 【摘要】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包括开放、体验、创新、发展四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创......

    感悟体验性学习

    感悟体验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需要,更是......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孟 淑 芝 介休市实验小学 2004年10月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介休市实验小学孟淑芝 一、体验性学习的概述: 什么是体验呢?字典上的解释是通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