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如何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发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号召。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如何正确地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从学习的成效来说,把握好学习的基本遵循、根本要求和科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许多讲话涉及党的历史问题,加之十八大之前他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完整系统的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既给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给出了新的正确判断和结论。从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和正确判断、结论上讲,这些论述,为我们起到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和“钥匙”的作用。
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90多年奋斗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着眼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党执政60多年来自身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的决心抓党的建设,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推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三是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同志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在确保社会稳定中推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这“五个必须”,深化了党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原则。
四是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同志全方位回顾社会主义 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五是着眼于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现状,强调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性,对学习党史、国史提出了新要求。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六是着眼于认识历史本质,把握客观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党的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给出新的结论。他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他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进行的新的科学总结,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学习提出的新的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崇高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新水平,标志着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入新境界,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二、以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为线索和脉络,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从党的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脉络来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说要从整体上了解党的历史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党是怎样走过来的。从党成立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的90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细分可以分为5个时期:一是党的创立时期,从1921年7月党成立到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之前;二是党在大革命时期,从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三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27年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召开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四是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五是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从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第二个历史时期即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细分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从1949年10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之前;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四是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开展揭批运动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第三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细分也可以分为4个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历史正在进行之中,我们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作为一个历史节点,下限暂时放到2011年7月。这个时期:一是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二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四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1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可以说,在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坐标和节点,一个个坐标和节点连接和串通了党的历史的一个个重要事件和人物,点面结合则蕴含了党的历史的全部内容。
三、以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为纲目和要领,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以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为纲目和要领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发展是怎样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怎样对中国未来产生影响的。从而了解和掌握我们党在每个历史时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所付出的牺牲、所作出的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我们党的历史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是在党的三个历史时期所做的。前两个历史时期结束了,两件大事做成了,第三个历史时期正在进行之中,第三件大事还正在做,还没有做完。但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三件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每一件大事都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我们党所做的三件大事,说明“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奋斗历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第一件大事是后两件大事发生的前提。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会有后两件大事的发生。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党成立后就确定的目标。但基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我们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遗留任务的完成,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第二件大事成了必然。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继续探索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正是我们党吸取了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教训,才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所以说,三件大事是不可割裂的关系,我们党做的第一件大事革命,是为了“救国”;做的第二件大建设,是为了“兴国”;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是为了“强国”。它们共同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成就了“四个历史选择”、“两个不愧为”,即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四、以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为方法和逻辑,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什么是我们党的历史?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010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个概括,叫“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而这“三个历史”则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不懈奋斗史”是党的历史的主体。翻开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时曾强调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从挫折中的奋起也能说明这个问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临极大危险。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当中,党员的最高数字不超过六万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一个是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发生。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我们党写在自己旗帜上的理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刘少奇曾说我们党早期理论准备不足,这是我们党的缺陷。但是,到了党的七大时,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成果,在党的旗帜上,写上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到党的十五大,我们党在旗帜上又写上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我们党又在旗帜上先后写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的红线。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必须有“特殊的政党”来领导。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中,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政坛出现了大大小小2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以至于有一个史料记载,当时在北京,人们相互见面,不是问一声吃饭了没有,而是问你加入了什么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13个代表,没有一句话的新闻报道,开会时暗探闯入,使会议中断,被迫转移到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当时代表平均年龄28岁,毛泽东这一年的年龄就是28岁。就是这样一个政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讲到,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满活力的党,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转向了中国共产党。事实证明,中国的山沟沟里不仅能够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锻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将之称为“新的伟大工程”。当年毛泽东曾将党的建设列为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我们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依然在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90年“不懈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90年“理论探索史”,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并创新理论的历史;党的90年“自身建设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锻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阐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展现了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博大胸怀,高高竖起了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鲜艳旗帜。
第二篇:如何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如何正确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2014-05-13 10:17 来源: 《党建》杂志 作者: 曲青山
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发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号召。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如何正确地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从学习的成效来说,把握好学习的基本遵循、根本要求和科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许多讲话涉及党的历史问题,加之十八大之前他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完整系统的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既给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给出了新的正确判断和结论。从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和正确判断、结论上讲,这些论述,为我们起到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和“钥匙”的作用。
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90多年奋斗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着眼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党执政60多年来自身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的决心抓党的建设,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推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
三是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同志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在确保社会稳定中推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这“五个必须”,深化了党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原则。四是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习近平同志全方位回顾社会主义 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五是着眼于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现状,强调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性,对学习党史、国史提出了新要求。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六是着眼于认识历史本质,把握客观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党的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给出新的结论。他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他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进行的新的科学总结,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学习提出的新的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崇高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新水平,标志着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入新境界,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二、以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为线索和脉络,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从党的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脉络来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说要从整体上了解党的历史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党是怎样走过来的。从党成立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的90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细分可以分为5个时期:一是党的创立时期,从1921年7月党成立到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之前;二是党在大革命时期,从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三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27年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召开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四是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五是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从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第二个历史时期即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细分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从1949年10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之前;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四是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开展揭批运动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第三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细分也可以分为4个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历史正在进行之中,我们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作为一个历史节点,下限暂时放到2011年7月。这个时期:一是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二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四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1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可以说,在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坐标和节点,一个个坐标和节点连接和串通了党的历史的一个个重要事件和人物,点面结合则蕴含了党的历史的全部内容。
二、以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为线索和脉络,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从党的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脉络来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说要从整体上了解党的历史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党是怎样走过来的。从党成立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的90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细分可以分为5个时期:一是党的创立时期,从1921年7月党成立到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之前;二是党在大革命时期,从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三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27年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召开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四是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五是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从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第二个历史时期即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细分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从1949年10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之前;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四是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开展揭批运动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第三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细分也可以分为4个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历史正在进行之中,我们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作为一个历史节点,下限暂时放到2011年7月。这个时期:一是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二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四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1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可以说,在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坐标和节点,一个个坐标和节点连接和串通了党的历史的一个个重要事件和人物,点面结合则蕴含了党的历史的全部内容。
三、以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为纲目和要领,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以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为纲目和要领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要求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发展是怎样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怎样对中国未来产生影响的。从而了解和掌握我们党在每个历史时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所付出的牺牲、所作出的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我们党的历史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是在党的三个历史时期所做的。前两个历史时期结束了,两件大事做成了,第三个历史时期正在进行之中,第三件大事还正在做,还没有做完。但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三件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每一件大事都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我们党所做的三件大事,说明“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奋斗历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第一件大事是后两件大事发生的前提。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会有后两件大事的发生。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党成立后就确定的目标。但基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我们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遗留任务的完成,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第二件大事成了必然。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继续探索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正是我们党吸取了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教训,才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所以说,三件大事是不可割裂的关系,我们党做的第一件大事革命,是为了“救国”;做的第二件大建设,是为了“兴国”;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是为了“强国”。它们共同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成就了“四个历史选择”、“两个不愧为”,即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四、以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为方法和逻辑,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
什么是我们党的历史?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010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个概括,叫“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而这“三个历史”则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不懈奋斗史”是党的历史的主体。翻开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时曾强调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从挫折中的奋起也能说明这个问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临极大危险。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当中,党员的最高数字不超过六万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一个是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发生。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我们党写在自己旗帜上的理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刘少奇曾说我们党早期理论准备不足,这是我们党的缺陷。但是,到了党的七大时,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成果,在党的旗帜上,写上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到党的十五大,我们党在旗帜上又写上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我们党又在旗帜上先后写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的红线。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必须有“特殊的政党”来领导。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中,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政坛出现了大大小小2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以至于有一个史料记载,当时在北京,人们相互见面,不是问一声吃饭了没有,而是问你加入了什么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13个代表,没有一句话的新闻报道,开会时暗探闯入,使会议中断,被迫转移到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当时代表平均年龄28岁,毛泽东这一年的年龄就是28岁。就是这样一个政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讲到,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满活力的党,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转向了中国共产党。事实证明,中国的山沟沟里不仅能够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锻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将之称为“新的伟大工程”。当年毛泽东曾将党的建设列为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我们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依然在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90年“不懈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90年“理论探索史”,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并创新理论的历史;党的90年“自身建设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锻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阐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展现了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博大胸怀,高高竖起了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鲜艳旗帜。
第三篇:认识党的历史
认识党的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直接反映了我们党不平凡的奋斗历程。90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别的任何党派的身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选择!90年来,我们党集中大批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保持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付出最大的牺牲和作出最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我们党90年的历史,就是围绕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历史功绩始终是主要的和第一位的。90年前,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旧中国;9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看待党的历史,首先就要从全局着眼和把握,看主流、看本质、看趋势。这样,就不至于把我们党历史上的某些失误或错误以及由此遭受的挫折或失败片面地加以夸大,甚至是把党的历史看成一团漆黑,并加深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历史结论,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特质和先进性。9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理论飞跃,成功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和挑战,并在沧海横流中岿然不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种持续不断的先进性建设,使得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能够始终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并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学习党的历史
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腐朽的专制统治者无法应对世界千年未有之变局和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落后,在落后就要挨打的恶性循环中,屡战屡败,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从1842年到1949年的108年间,包括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与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750多个不平等条约。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1900年8月14日,全世界都在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而中国迎来的不是新世纪带来的幸福和欢乐,而是八国联军的火枪利炮。八国联军攻破了北京城的大门,在北京城内杀烧掠抢,无恶不作。1901年,中国被迫与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11个国家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带着深重的耻辱跨入20世纪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的探索和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以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杨秀清等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开始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想“师夷长技以制夷”,领导了农民起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领导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也发起了维新变法,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想学习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甚至为了实现理想而流血牺牲,但没有解决当时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屡战屡败的状况。因此,这个时期的历史主题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达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目标;二是进行全面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需要一种政治力量肩负起这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肩负起了这样的双重使命。它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的阶级,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是全中国人民和全民族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也日臻成熟。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实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形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中国出现了五四爱国救亡运动的潮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潮流和中国五四爱国救亡运动潮流相互汇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通过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的传播,在吸收国外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潮之后,也觉醒起来,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当时是一个需要伟大政党而产生了伟大政党的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二、党的历史上的三大篇章和三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了,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从宏观上、总体上来把握,可以把这9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我们叫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个篇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间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个篇章,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现在。
与三个历史篇章相吻合的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第三,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党的历史上第一大篇章和第一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大历史篇章和完成的第一件重大任务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3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1.创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五四爱国救亡运动的背景下成立的,这两大潮流的汇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个人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对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陈独秀和李大钊认为,要走俄国人的路来解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问题,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国共产党,两个人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他们的努力,到1921年的时候,在中国已经有了8个共产党支部或者说是小组。后来,共产国际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情况,派代表和李大钊、陈独秀联系,希望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各个地方共产党的代表集中到上海,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家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由于会场被密探发现,出现了不安全的情况,所以会议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个游船上,在此召开了闭幕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标志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有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定位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成立之初(1921年到1923年)主要的工作就是领导工人运动。当时有规模的工人罢工有100多次,这些罢工部分达到了工人阶级的诉求,大多数遭到了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甚至有很多领导人在罢工的过程中都牺牲了,工人也遭到了迫害。
这种情况教育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进行革命,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工人阶级来推翻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军阀统治是不容易的。经过总结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决定搞统一战线,和国内各革命阶级 4 进行联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到这一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和国民党进行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2.国民大革命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很多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或者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黄埔军校,帮助国民党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并帮助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在广州以及南方的一些省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但是,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蒋介石作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要指挥人员,在北伐的过程中本应联合共产党、联合苏联,但他的军队打到长江流域的时候,他感到不需要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也可以完成统一大业。1927年4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可以说,国民大革命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革命面临着失败,共产党面临着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和一些优秀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比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太雷、中央委员蔡和森等,都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被反动派杀害了。
3.土地革命
在革命受到蒋介石、汪精卫血腥镇压的历史关头,一些真正的共产党人,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太雷、叶挺、刘伯承等等,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组织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革命又蓬勃发展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个危机关头,共产党面对敌人的屠杀,很多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人有贺龙、彭德怀、叶剑英,也有徐特立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这样一个危机的关头,要求加入共产党,这种精神是值得后人进行思考、研究的。另外,也能够看得出,这些人在面对考验的时候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面对敌人的屠刀,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随后,各地又先后发动了100多次起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屠杀、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其中,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最具代表性。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毛泽东放弃了攻打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把起义军领到了井冈山,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创立红军,发展共产党员,建立起红色政权,逐渐建立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他艰辛地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也就是大革命失败后,如何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实践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多次粉碎敌人的进剿、会剿,随后又在江西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显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忍辱负重、不怕牺牲、组织纪律性强、理想信念非常坚定的优秀品格,用他的智慧和能力为土地革命的兴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由于当时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党中央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并不透彻、清楚,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他们没有接受毛泽东探索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中央仍然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苏联城市为中心的经验。后来,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更加遵循共产国际的指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这就造成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次失败又一次把共产党带到了革命的危机关头。
1935年1月,经过长征到达遵义的红军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时间,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对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批判,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给中国革命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说,遵义会议起到了挽救红军、挽救革命、挽救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经过长征到了四川,和当时的第四方面军进行了会师。当时,10多万的红军是一支很强大的力量,如果能够团结统一,就可以战胜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顺利到达北方,建立新的根据地,开创革命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没有遵守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在这个时候犯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造成了新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经过努力,最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陕北会师。面对蒋介石继续围剿,想要消灭红军的复杂局面,中国共产党被迫提出反蒋抗日的政策和口号。经过大量的工作,与张学良部队和杨虎城部队实现了停战之后,开始实行逼蒋抗日的策略和政策。那么,逼蒋抗日的目标实现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要目标,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又开始实行联蒋抗日的政策。
4.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准备,在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救亡图存,携手合作,与全国人民共同铸起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取得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国内、国际局势都十分复杂,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信念、纲领、理想作为旗帜,团结了全国民众,为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使命,为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 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
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气势汹汹,依仗多年的准备和先进的军事装备,陆海空三军全面进攻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牺牲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亟需一场胜利来振奋全国抗日军民的决心。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当时的八路军总部命令抗日出师的八路军115师打一个胜仗,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赢得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的第一场胜利。这场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人们开始有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之后,国民党在台儿庄也打了一场胜仗,鼓舞了国民党的官兵、将士,他们也认为抗日战争是可以取得胜利的。
但是,当时的抗日战争需要一个总的战略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就是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发表了军事理论著作《论持久战》。在这篇著作里,他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要分三个阶段,而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指导作用。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形成了一种新局面。在华北地区,日军主要盘踞在交通线和大中城市,广大的乡村甚至一些县城都是由八路军占领的。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八路军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实行“囚笼政策”。为了打败“囚笼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在这样一个犬牙交错、残酷激烈的战争中,人民军队由发展到缩 小,再发展,再缩小。解放区也一样,壮大然后缩小,再壮大,再缩小。可以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就是1940年百团大战后到1942年。1943年以后,随着人民力量的壮大,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人民军队,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在这个期间有了巩固和发展。1944年,开始进行局部反攻。1945年进行全面反攻。1945年8月,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0多万人,其中日军52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伤亡达到了60多万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杨靖宇军长、赵尚志军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师长彭雪枫等,都为了民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另外,国民党正面战场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0多次,小规模战斗3万多次,毙伤日军达85.9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也付出了322万人重大伤亡的代价。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高级将领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我们都应该表示崇高的敬意。
5.自卫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可以和平、民主建国的良好局面,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反而选择了独裁、内战的道路。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民主党派也进行了争取,但仍然没能实现民主、和平建国。国民党开始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共产党被迫进行自卫战争。由于国民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则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和平、民主、正义的力量,因此,解放战争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
推翻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统治,为建设新中国创造了条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
在近30年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立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任务,实现了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的理想,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党的历史上第二大篇章和第二大历史任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样用了近30年的时间,可以分为四个小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巩固政权(1949--1952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完成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不能进行全国普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的代表一起商讨筹建新中国,一些大政方针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下来。在开国大典之前,新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宣布就职。之后,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诞生了。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面临着非常繁重的建国任务。首先,要恢复国民经济。中国的国民经济从1840年开始就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严重破坏,已经是一个无法再继续存在、无法解决人民生存的经济,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的侵略、掠夺之下,国民党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战上,当时的经济是非常糟糕的,通货膨胀率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外国人士,以及国民党蒋介石,都认为中国共产党无法解决当时中国的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依靠解放区翻身的农民,从1949年到1952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把国民经济恢复了。并且,到1952年,中国经济所有的指标都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年份的指标。这个任务的完成对新政权的巩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的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这也为巩固政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国内还进行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活动,社会风气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医疗、文化建设、就业、解决灾民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就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2.全面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进行全面现代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实行“一五”计划上。“一五”计划主要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项重大工程为基础;加上中国与之配套的项目,共900多项工程。这些工程初步打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一五”计划完成得非常好,使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国家有了工业基础。汽车、飞机、军事装备(包括军用飞机、坦克)、农用拖拉机等过去没有的工业产品都能自己制造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成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
在“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成效。1954年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1956年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取得了成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了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基础。
3.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
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前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著作,中共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同志作了经济报告,邓小平同志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社会主义阶段怎样发展经济、怎样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怎样加强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探索了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主要表现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起大落,也给当时人民群众高涨的热情浇了冷水。所以说,我们要遵循经济建设规律,违反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随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国民经济调整。可以说,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1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非常困难的时期。从1962年开始,经济调整逐渐取得成效。
总体来看,这十年期间,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建设成效。无论是经济建设,比如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还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立,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另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国防建设方面,包括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总得来讲,这段期间虽然有失误、曲折,但成绩是主要的,经验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最主要的经验教训就是不能违反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按照规律去办。这是十年建设的基本情况。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个全局性的失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进行区分。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是要否定的。无论是毛泽东也好,当时的党中央也好,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好的,是要解决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黑暗面的问题。但是,文化大革命采用的方法是不合适的,在共产党已经全国执政的条件下,就不能再用革命的办法、大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自身的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法治,通过法律法规、党内纪律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革命的办法、夺权的办法造成的**是不可收拾的,对中国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对科学文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在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邓小平等为代表的稳健的领导人的努力下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不能否定的。
我们大致把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这段历史进行了一个梳理,在近30年的历程中,既有辉煌的成就,又有探索的曲折和失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的结论:
一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民族享有尊严、国家拥有主权的社会主义中国。
二是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
三是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比较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准备。
四是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三)党的历史上第三大篇章和第三大历史任务
从1978年到现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3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分为五个小阶段来把握。
1.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起步(1976--1982年)我把几个主要的事件给同志们做一下梳理。实现伟大历史转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果断粉碎了“江青集团”,在国内恢复秩序,进行初步的拨乱反正。这为实现历史转折准备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第二,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不顾个人的政治安危,果断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主持召开了教育、科技领域的座谈会,提出要恢复高考。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高考使我们国家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得到了改善,重视科学技术工作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准备了人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第三,在准备实现历史转折的过程中,还有一批人的贡献也很重要,就是以胡耀邦为代表的一批人,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前夕组织和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我们国家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这些工作使全国的局面发生了大的变化,为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非常重要:第一,会议决定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三,这次会议以及后来召开的理论务虚会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全党的确认;第六,会议还强调要 发展科学技术,建设民主政治,健全法律,培养人才,调整外交政策,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七,会议上提出了统一祖国的新的方针。这次会议在这些方面做出了重大决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也就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工作重点的转移,进行改革开放。首先,全党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新的调整,经过调整,经济领域内部的各种比例逐渐协调起来,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改革开放也逐渐起步,在城市和农村都进行了试点。中国的农民是比较有创造性的,在推动农村改革试点过程中,安徽农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这就为全国的农村改革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这种情况下,农村的改革率先获得了突破。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在进行部署,建立特区、开放城市。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始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拨乱反正已经完成,这就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入到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2.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1987年)1982年9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有历史意义 的命题。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做了《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政治报告。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建设全面地展开。1984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全国的特别是城市的改革进行了部署。1985年,中央先后颁布了有关教育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和研究。
在此期间,外交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首先,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作出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并根据这个论断对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洗刷了列强给我们带来的耻辱。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第一,“十三大”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就为中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初级阶段理论是讲国情,从实际出发最主要就是从国情出发,“十三大”对这一点进行了完整的论述,这就为今后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建设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第二,“十三大”明确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对这条路线有一个论述,他说要管100年,整个初级阶段都要实行这样一条基本路线。
第三,“十三大”又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我们现在仍然在实行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第四,“十三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概括。一是进行拨乱反正、总结了历史经验、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是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002—2012年)1989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既有国内的小气候,也有国际上的大气候。在国际上,主要是苏东剧变,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希望中国也像苏联一样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没有过的情况,给我们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来克服这些危机和局面?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总设计师,是有深谋远虑的。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候,果断实行新老领导集体交替,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担交给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的领导集体。通过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顺利实现了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替。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吸取前一段时间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对此,江泽民同志强调两句话,一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二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随后,在全面贯彻基本路线的过程中,着手处理国内政治**的善后问题,解决当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起伏和经济滑坡问题。经过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又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从容应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考验,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的全面制裁。从1989年到1993年,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包括日本,对中国的制裁是很严厉的,给我们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之后,中国发展进入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新局面,如何坚定信心,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在重大的历史关头,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这个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南巡讲话引起了全党的共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借此机会果断处理了国际、国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很大成效。首先,邓小平南巡讲话同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随后,通过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可以说,这是影响我国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说,十五大之后,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并作出具体部署。在经济方面,提出经济发展新的“三步走”战略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在科技、教育方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在军队和国防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在区域发展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祖国统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提出了“八项主张”;国际外交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外交宗旨;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总得来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了新世纪。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2—2012年)
2002年召开了十六大,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十年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关注民生。同时,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其中,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民生问题,重视人民的幸福问题,重视人民的尊严问题。
三是从容应对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对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国内爆发的“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都从容地应对。同时,把中国的形象向世界进行展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在外交方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党的建设方面,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了准备。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今)
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一,采取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就业也好、消费品价格也好、可持续发展也好,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区域发展也出现了比较协调的局面。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新的成就。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内容包括七个方面,15个领域,有336项改革的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大见成效。
第三,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全面推进。
第四,开展大国外交,中国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在国际重大场合,还是国家领导相互访问,尤其是我国举办重大主场外 交活动的时候,都能体现出我国国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外交工作向着积极主动、发挥重大作用的方向转变。
第五,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首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这是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良好局面。其次,党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正能量得到传播,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思想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三是党的建设,无论是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还是纪律建设,各方面成效都比较突出。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十八大以来取得了让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成效。总得来讲,十八大以来的成效是非常大的。
那么,总结一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结论。
第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三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中国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四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初步建设,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五是发展了文化科技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六是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七是社会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医疗卫生、体育、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人民公认的成就。八是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空前统一。九是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十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第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前所未有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来给予解决;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仍然有不平衡的情况;三是农业问题;四是民生问题还需要加大力气解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城市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问题也需要加大力气给予解决;五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六是党的执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七是进一步解决党自身建设中的一些干部作风、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八是怎样更从容地应对国际形势。面临的挑战,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挑战;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三是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民族尊严、粉碎敌对势力图谋等方面的挑战;四是如何把党的自身建设好。
三、党的历史上三大篇章和三个历史任务的基本经验 90多年,党的三个历史篇章和三件大事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首先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经验主义。这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既不能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对马列主义搞教条主义,也不能迷信“洋教条”“土教条”,对西方的一些理论搞教条主义,要把符合科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那一部分进行研究,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创立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这一条原则也是必须要坚持的。也就是说,要创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具有现代意义和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第二,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要反复认识国情,因为国情是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注重与时俱进。既要坚持道路,又要对我们的道路进行创新。同时,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大胆地学习借鉴世界上的文明成果,更好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里,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还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超越欧美、超越苏联模式。
第三,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能够完成和继续推进三件大事,就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伟大光荣而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这就告诉我们,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来推进。这个“伟大的工程”是毛泽东提出来的,邓小平和江泽民又进一步提出来叫做“新的伟大工程”。总之,要把党的建设当成伟大的工程来建设,进行全面的设计,既包括党的政治建设,也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科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历史是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也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改革、建设和发展伟大成就的历史。成就前所未有,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也前所未有。所以,我们要倍加尊重历史、珍惜成就、正视问题、积极应对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第五篇:学习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自2014年2月26日起,在学校党委的组织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学习正式开始,通过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刻体会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历史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以下是通过对《党的历史》的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
一、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担负特殊职责使命的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
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四、学习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纵观党的历史,党执政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必须坚持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必须坚持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要对这些命题提出的背景、结论形成的过程及中途曾出现的曲折等进行认真学习和把握,反复研读,细心领会,深入思考,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五、学习党史,根本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促今。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要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要把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实际 2
行动。一是要结合学习党史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性质、纲领、章程、宗旨、历史使命和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党性分析,查缺补漏,改进不足,不断强化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党的历史使命,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关头豁得出来。二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模范实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仔细思考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三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作为党员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上关于群众路线的著名论断,还要认真学习党实行群众路线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不实行群众路线的惨痛教训,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先进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更加积极地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实际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深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作为一线教师,工作压力没有合理地调节,这些都是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用工作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