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

时间:2019-05-13 02: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

第一篇: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文章标题: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一、关于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

我们党领导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既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国,又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确立了正确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且亲历亲为。199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每年都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从大局和实际出发进行决策,并通过中央纪委全会向全党作出部署。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部署政府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平稳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反腐败工作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坚决惩治腐败,二是有效预防腐败。做好这两件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治标与治本又是一整套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系统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保持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2003和2004这两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34万余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2万余人、厅(局)级干部836人、省(部)级干部34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9316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318人、厅(局)级干部158人、省(部)级干部16人。(去年底《人民日报》总结了腐败案件的“三多”的新特点:———落马高官多,“五长”现象值得关注。在今年的落马贪官中,厅级以及省部级一把手较多,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五长”现象。这“五长”主要是指:秘书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检察长以及法院院长。2004年被查处的厅级以上秘书长至少有9人,其中重量级人物有原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道生等。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一份内部材料称:“与交通厅长一职相似,秘书长群体近年来也成为腐败案的高发人群。”省市一级宣传部长的落马同样引人注目。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原成都市委宣传部长高勇等今年先后被查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的腐败行为大都发生在早先担任党政一把手期间。专家认为,这些贪官被带“病”提拔,并跻身各地党委决策层,暴露出我们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深层缺陷。组织人事领域是近年来腐败的多发地带,“买官卖官”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今年,曾担任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达8年的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因涉嫌受贿950万元被查处,引发了黑龙江的政坛“地震”。原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徐国健,也因涉嫌收受巨额贿赂被“双规”。今年至少有5名市级以上检察长被查处,其中原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丁鑫发涉嫌受贿,成为全国第一个被立案审查的在位省级检察长。此外,今年还有来自贵州、江苏的两名省级反贪局长先后“落马”。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也因涉嫌重大经济问题被“双规”,成为全国第三个被查处的省高院院长。监督者和裁判者的腐败,引发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关切。———受贿案多、案值越来越大。在今年的腐败案件中,受贿案比重持续升高,几乎所有落马高官都涉嫌“受贿”。并且,贪官的受贿金额巨大,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超过亿元,这表明贪官占有物质财富的欲望和腐败的冲动依然空前强烈。如11月份被判处死刑的原河北省外贸厅副厅长李友灿,受贿数额达4700多万元。而目前外逃的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涉案金额竟达2亿多元。国家动用重典严惩腐败分子,但一些腐败分子却不收敛疯狂本性,敛财金额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显示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窝案、串案多,“集体腐败”特征明显。今年侦查终结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也因此被牵出。而对韩桂芝案的顺藤摸瓜,又牵扯出一大批腐败官员,一批省厅级干部已被免职。不久前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涉嫌受贿被批捕,同样牵出多名腐败官员。)我们党是有6900多万党员的大党,每年受处分的绝对数比较大,但比例只在1.8‰左右。近年来,这个比例是波动的,总的趋势是下降的。这两年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党员干部,占受党纪政纪处分总数的2.7,不到全国党员总数的十万分之七,这说明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中央纪委、监察部始终强调严格办案纪律,坚持文明办案和依纪依法办案,坚持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与维护合法权益并重,坚持实事求是,把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缺点、失误同以权谋私、搞腐败的行为严格区分开来。近年来我们查核举报失实的信访件有6万多件,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是非,主持

·了公道。

二、切实纠正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这两年抓的重点纠风项目大部分是中央领导提出来的,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效。1999年以来,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拖欠补偿费、拆迁补偿和安置不落实、拖欠下岗职工生活费和安置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取得新的成效,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有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高等学校招生“双轨制”收费得到一定遏制。仅2004年一年,通过专项治理,各地共减轻学生负担39亿元。医务人员上交回扣、“红包”、开单提成涉及金额4947万元。通过减免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措施,给农民带来446亿元的实惠,范文《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涉农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大幅度下降。其他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有28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利用职权发行的工作成效明显,全国共减少向基层和农村发行报刊订阅费用18亿元。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全国共减少统一着装人数总计207万人。纠风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各地各部门注意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去年全国参加评议的代表达到138万人,有14个省(区、市)在电台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

三、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廉洁从政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定,这两年又概括为“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今年以来,我们着重针对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参加赌博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了查纠的力度,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的领导干部,使这些问题有所遏制。许多地区和部门认真开好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把推行述职述廉和党风廉政谈话等制度作为加强教育的重要途径。截至去年底,有23个省(区、市)建立了述职述廉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了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28个省(区、市)建立了诫勉谈话制度。

四、监督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继续全面得到加强,监督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形成。这里我着重讲讲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得到加强的情况。2003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内监督方面的基本法规。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内监督的高度重视和加强自我监督的坚强决心。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建立了专门巡视机构和专职巡视队伍,加强对地方和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廉洁从政情况的监督。去年对12个省(区、市)和6家中央管理的银行进行了巡视。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派出113个巡视组,对195个市(地、州)和省直部门开展了巡视。通过巡视,发现了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掌握了一些重要线索,督促纠正了一些不良现象,也发现了一大批为民、务实、清廉和敢抓敢管的优秀领导干部。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对36个派驻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加强了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行政监察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发挥监察部的职能作用,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审计、监察等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寄予更高的期望。近年来,各级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贴政府部门的业务,全面履行职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围绕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二,围绕为发展经济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三,围绕推进各项重大改革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四,围绕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五,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六,围绕保护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各级监察机关加大了办案力度,清除了一批蛀虫。

五、颁布实施了一批重要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3部党内基础性法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等一批重要法规。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单位对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反腐倡廉的1500多件政策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了115件文件。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纪政纪和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任务,自己更要带头依法履行职责。

六、改革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举措,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落实。许多改革都有着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作用,因而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有的改革最早还是由纪检监察机关从反腐败的角度提出来的,到后来发展为这个方面的综合改革。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抓或参与的改革有:

(1)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四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几项改革能够有效解决权、钱、人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一是截至2004年底,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1806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审批项目总数的50.1;各省(区、市)也取消和调整22220项行政审批项目,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实现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二是中央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部门达到140个,涉及预算资金1948亿元,今年中央部门要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中央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约90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彻底脱钩管理的中央部门扩大到40个。三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制度正在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各项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四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6个文件,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得到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入。

(2)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目前,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逐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实行了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2003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5.19万公顷、价款2398亿元,2004年出让土地面积5.21万公顷、价款3254亿元;全国已建立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产权转让进入市场交易的数量逐年增多;政府采购规模从1998年的31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2136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1。

(3)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在政务公开方面,乡(镇)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县(市)和市(地)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全面推行,省(部)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逐步展开,医院、学校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也在积极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今年3月,中办和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在厂务公开方面,全国共有38万多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近16万家,推行面为95;非公有制企业22万多家。在村务公开方面,全国90以上的村建立了公开栏,涉及农民利益的村务、财务等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村级民主管理有序开展。

七、反腐倡廉的环境和氛围越来越有利。首先,思想基础越来越好。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逐年提高。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不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少外国政界和专业人士来华考察反腐倡廉工作,其中有的人在访华前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表示怀疑甚至否定,但离开时大都改变了看法。

同时社会政治环境越来越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继续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到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 《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第二篇: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文章标题: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一、关于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

我们党领导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既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国,又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确立了正确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且亲历亲为。199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每年都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从大局和实际出发进行决策,并通过中央纪委全会向全党作出部署。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部署政府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平稳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反腐败工作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坚决惩治腐败,二是有效预防腐败。做好这两件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治标与治本又是一整套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系统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保持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2003和2004这两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34万余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2万余人、厅(局)级干部836人、省(部)级干部34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9316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318人、厅(局)级干部158人、省(部)级干部16人。(去年底《人民日报》总结了腐败案件的“三多”的新特点:———落马高官多,“五长”现象值得关注。在今年的落马贪官中,厅级以及省部级一把手较多,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五长”现象。这“五长”主要是指:秘书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检察长以及法院院长。2004年被查处的厅级以上秘书长至少有9人,其中重量级人物有原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道生等。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一份内部材料称:“与交通厅长一职相似,秘书长群体近年来也成为腐败案的高发人群。”省市一级宣传部长的落马同样引人注目。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原成都市委宣传部长高勇等今年先后被查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的腐败行为大都发生在早先担任党政一把手期间。专家认为,这些贪官被带“病”提拔,并跻身各地党委决策层,暴露出我们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深层缺陷。组织人事领域是近年来腐败的多发地带,“买官卖官”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今年,曾担任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达8年的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因涉嫌受贿950万元被查处,引发了黑龙江的政坛“地震”。原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徐国健,也因涉嫌收受巨额贿赂被“双规”。今年至少有5名市级以上检察长被查处,其中原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丁鑫发涉嫌受贿,成为全国第一个被立案审查的在位省级检察长。此外,今年还有来自贵州、江苏的两名省级反贪局长先后“落马”。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也因涉嫌重大经济问题被“双规”,成为全国第三个被查处的省高院院长。监督者和裁判者的腐败,引发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关切。———受贿案多、案值越来越大。在今年的腐败案件中,受贿案比重持续升高,几乎所有落马高官都涉嫌“受贿”。并且,贪官的受贿金额巨大,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超过亿元,这表明贪官占有物质财富的欲望和腐败的冲动依然空前强烈。如11月份被判处死刑的原河北省外贸厅副厅长李友灿,受贿数额达4700多万元。而目前外逃的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涉案金额竟达2亿多元。国家动用重典严惩腐败分子,但一些腐败分子却不收敛疯狂本性,敛财金额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显示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窝案、串案多,“集体腐败”特征明显。今年侦查终结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也因此被牵出。而对韩桂芝案的顺藤摸瓜,又牵扯出一大批腐败官员,一批省厅级干部已被免职。不久前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涉嫌受贿被批捕,同样牵出多名腐败官员。)我们党是有6900多万党员的大党,每年受处分的绝对数比较大,但比例只在1.8‰左右。近年来,这个比例是波动的,总的趋势是下降的。这两年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党员干部,占受党纪政纪处分总数的2.7,不到全国党员总数的十万分之七,这说明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中央纪委、监察部始终强调严格办案纪律,坚持文明办案和依纪依法办案,坚持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与维护合法权益并重,坚持实事求是,把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缺点、失误同以权谋私、搞腐败的行为严格区分开来。近年来我们查核举报失实的信访件有6万多件,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是非,主持了

公道。

二、切实纠正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这两年抓的重点纠风项目大部分是中央领导提出来的,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效。1999年以来,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拖欠补偿费、拆迁补偿和安置不落实、拖欠下岗职工生活费和安置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

务中的不正之风取得新的成效,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有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高等学校招生“双轨制”收费得到一定遏制。仅2004年一年,通过专项治理,各地共减轻学生负担39亿元。医务人员上交回扣、“红包”、开单提成涉及金额4947万元。通过减免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措施,给农民带来446亿元的实惠。涉农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大幅度下降。其他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有28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利用职权发行的工作成效明显,全国共减少向基层和农村发行报刊订阅费用18亿元。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全国共减少统一着装人数总计207万人。纠风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各地各部门注意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去年全国参加评议的代表达到138万人,有14个省(区、市)在电台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

三、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廉洁从政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定,这两年又概括为“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今年以来,我们着重针对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参加赌博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了查纠的力度,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的领导干部,使这些问题有所遏制。许多地区和部门认真开好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把推行述职述廉和党风廉政谈话等制度作为加强教育的重要途径。截至去年底,有23个省(区、市)建立了述职述廉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了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28个省(区、市)建立了诫勉谈话制度。

四、监督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继续全面得到加强,监督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形成。这里我着重讲讲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得到加强的情况。2003年底,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内监督方面的基本法规。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内监督的高度重视和加强自我监督的坚强决心。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建立了专门巡视机构和专职巡视队伍,加强对地方和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廉洁从政情况的监督。去年对12个省(区、市)和6家中央管理的银行进行了巡视。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派出113个巡视组,对195个市(地、州)和省直部门开展了巡视。通过巡视,发现了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掌握了一些重要线索,督促纠正了一些不良现象,也发现了一大批为民、务实、清廉和敢抓敢管的优秀领导干部。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对36个派驻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加强了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行政监察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发挥监察部的职能作用,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审计、监察等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寄予更高的期望。近年来,各级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贴政府部门的业务,全面履行职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围绕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二,围绕为发展经济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三,围绕推进各项重大改革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四,围绕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五,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第六,围绕保护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各级监察机关加大了办案力度,清除了一批蛀虫。

五、颁布实施了一批重要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3部党内基础性法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等一批重要法规。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单位对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反腐倡廉的1500多件政策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了115件文件。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纪政纪和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任务,自己更要带头依法履行职责。

六、改革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举措,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落实。许多改革都有着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作用,因而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有的改革最早还是由纪检监察机关从反腐败的角度提出来的,到后来发展为这个方面的综合改革。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抓或参与的改革有:

(1)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四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几项改革能够有效解决权、钱、人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一是截至2004年底,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1806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审批项目总数的50.1;各省(区、市)也取消和调整22220项行政审批项目,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实现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二是中央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部门达到140个,涉及预算资金1948亿元,今年中央部门要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中央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约90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彻底脱钩管理的中央部门扩大到40个。三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制度正在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各项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四是中共中央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6个文件,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得到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入。

(2)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目前,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逐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实行了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2003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5.19万公顷、价款2398亿元,2004年出让土地面积5.21万公顷、价款3254亿元;全国已建立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产权转让进入市场交易的数量逐年增多;政府采购规模从1998年的31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2136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1。

(3)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在政务公开方面,乡(镇)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县(市)和市(地)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全面推行,省(部)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逐步展开,医院、学校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也在积极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今年3月,中办和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在厂务公开方面,全国共有38万多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近16万家,推行面为95;非公有制企业22万多家。在村务公开方面,全国90以上的村建立了公开栏,涉及农民利益的村务、财务等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村级民主管理有序开展。

七、反腐倡廉的环境和氛围越来越有利。首先,思想基础越来越好。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逐年提高。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不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少外国政界和专业人士来华考察反腐倡廉工作,其中有的人在访华前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表示怀疑甚至否定,但离开时大都改变了看法。

同时社会政治环境越来越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继续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到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民主法治环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把有效预防腐败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使全党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把反腐倡廉与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同步向前推进。

八、反腐倡廉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纪检监察、政法、审计等机关承担着重要的反腐败任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些队伍在反腐倡廉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成长,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对这些年来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要充分肯定。但是,还必须看到现在腐败现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任务还十分艰巨。

当前腐败案件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类案件涉案金额大,二是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突出,三是窝案串案明显增多,四是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串通进行腐败活动,五是作案手段隐蔽性加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以下几个突出表现:一是有的不正之风从个人行为演化为部门和团体行为。如,在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工作中出现的不正之风以及企业违法排污,学校、医院乱收费等问题,有的是政府或部门集体研究决定的,有的甚至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披上了合法外衣,加上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使这些问题危害更严重,纠正起来难度更大。二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问题。有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不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是放入小金库,随意坐收坐支,挥霍私分,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有的部门一边埋怨当地政府投入不足,一边又将财政拨付资金和专项经费挪作他用,挥霍浪费,甚至装入个人腰包。三是一些人搞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想方设法地钻法规制度的空子。四是有的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制定的规章、制度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

现阶段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比较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第一,极少数干部搞腐败,从根本上看,是由于放松世界观改造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但思想教育不扎实,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也是他们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时期,由于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使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有可乘之机。这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客观原因。从世界各国发展的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当前我国有的领域大案要案频发,就与投融资体制、招标投标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还不完善密切相关。第三,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监督工作还不得力。正是这些主客观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反腐败斗争呈现出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既要居安思危,又要充分认识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要特别警惕腐败问题被揭露并公之于众后,敌对势力借机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前一阶段中亚一些国家发生所谓的“颜色革命”,除了有执政者自身的原因外,无一例外的都有西方势力染指的因素,其惯用手法之一,就是制造这个国家执政者搞腐败的舆论,引起民众的误解和愤怒,从而达到颠覆政权的目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不让敌对势力的阴谋得逞。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部署,概而言之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总的构想又全面体现在今年初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落实《实施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预防党内各种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做到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下面我给同志们一起学习一下《实施纲要》。

二、关于《实施纲要》(略)

三、关于“两个条例”

(一)首先讲讲《党内监督条例》的有关背景、起草过程及主要内容

1、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它对党风廉政建设能起什么样作用?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公职,有的被判处死刑。如大家熟知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慕马”大案主角沈阳市委原副书记、市长慕绥新,沈阳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以及自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还有前不久刚刚被执行死刑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等等。这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成为腐败分子,这已经引起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党内监督条例》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讲:“现在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问题非常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是很令人痛心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不到位,民主不健全。所以这个《条例》必须制定。”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于2003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通知指出:“《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2、《党内监督条例》制定过程的基本概况

《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是我们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党内监督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来之不易。从开始起草到最终出台,历时十三年之久,前后经历了三次起草工作。

第一次起草工作,开始于1990年3月。1990年3月12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要会同中央组织部拟订党内监督条例》。”根据这一要求,中央纪委会同中央组织部组成党内监督条例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个初稿,之后起草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第二次起草工作开始于1995年底。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再次提出:“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制订党内监督条例”,根据这一要求,中央纪委再次会同中央组织部组成起草小组。起草小组于1996年初开始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研论证,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抓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对权力监督的要求,2003年1月,中央纪委第三次牵头,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了《条例》起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起草工作办公室。2003年2月,第三次起草工作开始,2003年12月31日,《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颁布实施。

《监督条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以来的第一部自我监督条例,制定这样的条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没有先河可循,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创举。

《党内监督条例》是规范党内监督活动的基本法规,《条例》共设五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47条,6600余字。《条例》规定了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10项制度。这十项制度是: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

3、《党内监督条例》的八大特点

(1)《条例》通篇贯穿“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根主线。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重视发展党内民主,重视在党内建立一个健康、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对人民民主起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条例》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贯穿整个《条例》的思想主线。

根据党情、国情,条例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比如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党长期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但有的地方、部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条例专门单列了“民主生活会”一节,明确要求:民主生活会情况和整改措施要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党员有权了解本人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结果;上级党组织认为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可以责令重开等。

还比如:为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条例明确规定,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2)党内监督重在制度建设

实践证明,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决定着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东西。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民主是靠不住的民主,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条例》起草小组在构建党内监督体系时,把制度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是条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条例》第三章用10节的篇幅,对10种监督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

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讲:“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凸显了制度的力量,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制度建设在政党建设中的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地位,并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环节”。

(3)中央政治局如何监督等重大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中央委员会如何监督中央政治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如何在闭会期间发挥监督作用?如何在党委会中借鉴询问和质询等监督形式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长期以来,党内监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权威专家指出,党内监督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初步解决了这些重大问题。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在党内外、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条例将这一做法制度化,明确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条例还明确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的意见如何反映的问题。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创举,体现了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的监督,体现了中央政治局在党内监督方面对全党应该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的精神。

(4)“一把手”成为监督重点

党内监督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将其以法规形式写进党内监督条例,并将其列为监督的重点,是条例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也是党内监督的主体。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决策和决策的执行都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正因为这种特殊地位和影响,因此,中央将“一把手”列为监督重点对象之中的重点。

如: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缓的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自称“党内个体户”,他搞任人唯亲,重大决策不经集体讨论自作主张,个人说了算。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党建研究专家黄苇町说:“条例禁止出现这样不受制约的‘一把手’,强调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条例针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出台了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定,发展党内民主,弥补制度缺陷,抓住了要害。”

(5)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条例在处理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时,既重视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又重视保护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较好地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思想。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既是开展党内监督的重要原则,又是贯穿条例的一个重要精神。条例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制度和切实有效的措施监督制约被监督者,保护支持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防止被监督者滥用权力打击报复监督者;另一方面也使监督者受到必要的监督制约,保护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以防监督者借监督之名而行诬陷之实。

(6)监督职责划分更为明确

条例明确了监督职责的划分,对党的委员会及委员,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委员以及党员、党代表开展党内监督的职责,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专家们分析了国际共运史指出:“国际共运史的教训之一,是比较重视上对下,组织对个人的监督,而不够重视下对上,个人对组织的监督。”条例充分地注意了这一问题。专家认为:“条例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还有平级之间的监督,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监督体系。”

条例明确了党内监督方面:党的各级委员会应履行的5项职责,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的4项责任,还规定了党的各级委员会要监督其常委会、委员等主要负责同志,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个人要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的工作和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常委、委员等进行监督。

尢为引人注目的是,条例突出了各级党代会代表的监督职责。过去党代表只是在党代会期间行使监督职权,闭会期间要不要监督,怎么监督,都没有规定。这次,党内监督条例对各级党代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监督职责作了规定,这是党内监督制度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7)突出党内、党外监督相结合强调党内监督,绝不意味着排斥或拒绝党外监督。条例在对加强党内监督作出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党外监督,特别是单列一节“舆论监督”。在党内法规的层面上,专门就舆论监督问题作出规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专家认为,新闻舆论的监督不仅能帮助领导机关掌握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还能启到警示作用,防范问题的发生。

(8)立足实际,操作性强。

中央纪委负责人指出,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重从实际出发,重点解决时机成熟、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求一劳永逸,不求解决所有问题。专家认为,条例充分吸收近年来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不再停留于原则的规定,而是很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比如,现实中存在一些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情况,挫伤了其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为此,条例对保护举报人权利,如何进行调查处理等作了具体规定,以保护党组织、党员、党代表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近年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中,任用亲信,拉帮结伙的现象比较突出。条例为此规定,党的各级领导班子讨论干部任免事项,应当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专家认为,这一规定,其实是要求领导干部对举荐的干部负责到底,就象要求生产者把名字刻在产品上一样,产品出了问题就要找你。这样的规定,针对性、可操作性都非常强。

以上讲的是党内监督条例的八大特点,除此之外,党内监督还确定了七大重点内容。

1、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2、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3、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4、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

5、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6、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

7、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首次明确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按照《条例》规定:中央纪委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地方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在党内监督方面应当履行的职责是:协助同级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受理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了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纪检组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等。

对纪委委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都作了详细的明确。

(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及修订的主要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我们党的纪律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是在1997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试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而颁布的。《党纪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它的颁布实施,的确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举措,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试行条例》自1997年颁布以来,经过7年的试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条例也必须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也要进行制度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从2001年12月开始,中央纪委成立了《条例》修订小组,制订了修订工作方案,开始了党纪处分条例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先后到一些省、市、区进行调研,广泛听取这些省、市、区和中央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多次修改,形成了《党纪处分条例》(送审稿),先后经中纪委常委会、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03年12月31日由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

《党纪处分条例》共3编15章178条。

党纪处分条例的原则: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处分条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当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对于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处理。

2.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处分条例》规定: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凡是违犯党纪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必须给予相应的处分。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地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地予以处理。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和批准。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做出的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必须执行。

5.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留党察看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期满后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的,应当开除党籍。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十类违纪行为包括:

1、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2、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3、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4、贪污贿赂行为;

5、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

6、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7、失职、渎职行为;

8、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

9、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10、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的历史上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关于党内监督和党纪处分的重要法规。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两个《条例》,深刻领会两个《条例》的精神实质,要广泛宣传两个《条例》,自觉遵守两个《条例》,严格执行两个《条例》,确保两个《条例》落到实处。

《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第三篇:充分认清我国人口形势做遵守计生法规的军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充分认清我国人口形势

做遵守计生法规的军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1339724852,这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内地)总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计入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全国总人口13.7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之间,人口净增长7390余万人。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经近30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我国面临的人口形势有了不小的改观,但形势依然严峻。

一、我国人口的严峻形势及其影响

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从历年的人口总数上看,我国自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的6亿到现在的13.7亿,50年来,始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05年年中总人口为13.0756亿。而同期世界总人口为65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17%(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从增长速度上看,虽然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8,但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下,中国仍将有每年800万到1000万的净增人口。1990年—2000年的十年间,我国每年的净增人口为:1,279万人,进入21世纪,我国每年的净增人口数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800万人左右。形象地说,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相当于每分钟净增一个排,每小时净增一个团,每天净增一个军;每月净增一个中等地区,每年净增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

为了满足13亿人的生存需求,我国不得不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进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调等一连串的严重问题。50年代初期,马寅初教授就在他的《新人口论》中提到: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而且很大一部分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总量在不断的减少,当人口急速增长时,人均资源占有量必然急剧减少。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粮食难以满足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而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4亿,耕地面积则将下降到7300万公顷,按16.4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我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每公顷产粮13.5吨,而目前粮食单产最高年份只有3.6吨/公顷,是现在粮食单产

2.7倍,而要达到这一指标是相当困难的,只能从控制人口增长上努力。

二是资源与环境承载远超负荷。一方面,资源供应紧张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正严重的破坏自然环境。以北京为例,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承 —1—

载极限,致使水、电、气、热、煤的供应常年紧张。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北京市年均可利用的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而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采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已成常态,但地下水资源量也在大幅衰减。其次,人口快速膨胀使生活垃圾大增。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按照现在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5年内填满封场,北京目前已深陷“垃圾围城”窘境。

三是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压力空前。人口的迅速增长必然导致城镇化,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给整个社会运转带来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公共交通不堪重负;义务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诸多方面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造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滞后,在一些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居住环境恶劣,安全缺乏保障,无照经营、“黑车”营运、非法行医等问题多发。这些都是人口增长给社会稳定带来的恶劣影响。

温总理在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曾说: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解决一个人的吃饭,这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如何养活13亿人的大问题;资源丰富,占世界7%的庞大总量除以占世界21%的人口总量,就变成人均只占世界均值的1/3这样一个小数目。

可见,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确实是非常严峻,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关系到整个民族、国家未来繁荣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马寅初教授得出结论: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

那么,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中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作用吗?它们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很多同志存在疑惑的地方,也正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的重要意义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国务院1972年就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晚婚晚育,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婚后推迟2~3年生育;二是少生优生,稳定低生育水平,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出生有遗传疾病的孩子。但自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受“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不理解这些措施的重要意义,或知法违法,或带着强烈的抵触情绪执行,这些都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阻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主要措施的重要意义。

第一,“晚婚晚育”的意义。

有的同志会讲:“晚婚晚育有什么意义啊?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晚

婚晚育”这一法规与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来探究一下。

(1)假设A、B两对夫妇,A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B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75年以后,A和B的后代各有几代?假设A和B各有1亿对夫妇, 75年后B比A要少生多少人?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

A夫妇及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 75年后,A的后代有4代。B夫妇及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 75年后,B的后代有3代。如果以每对夫妇生育一个后代来算的话,75年后B比A要少生1250万人。

(2)假设C组和D组各有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1千万人,对于C组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而D组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能生一个孩子;

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D组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C组的生育水平?

从图示的分析,可以知道:5年后,因C组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因D组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万,而且D组需要花10年时间才能达到C组的生育水平。

以上两种推算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晚婚晚育在长期和短期都可以有效减少和缓解人口增长。同时,从医学和个人利弊方面讲,晚婚晚育对身心健康、后代的健康成长以及个人事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第二,“少生优生”的意义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少生,即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这一措施是自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以来,受到阻力最大的一项措施,许多人千方百计、不惜一切,只为生一个儿子。黄宏与宋丹丹所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刻画了这一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品。

(组织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

刚才的小品通过幽默的方式把一部分人违规超生的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笑过之后,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违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毫无疑问,他们违反了“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的规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来看看“超生游击队”带来的后果。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些同志在纸箱中随机抽取黄、白乒乓球,分别代表生男孩和女孩,每一名同志都以生男孩(即抽到黄球)为终点,然后来统计出所需要的数据。注意:规定时间内,所抽取的数目越多越精确,每个小组可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汇总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从以上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超生游击队”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出生率会大幅增大,如果有1亿个家庭采取了《超生游击队》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将会比实施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多增加人口1亿多;二是会导致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尤其是一部分人违反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地人工终止妊娠,将使我国已经偏高的男女性别比进一步升高,并将令我国已经十分严峻的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少生优生还有利于父母集中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培养下一代,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纠正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少生优生是有效控制人口膨胀,解决民族危机的必然举措。

三、军队计划生育工作的法规制度

我们了解了控制人口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政策的作用和必要性,但作为一名军人,还应该知道部队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法规制度,明确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才能更好的执行和宣传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军队在执行计划生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树立了榜样。在计划生育立法上,军队也始终坚持标准更高、执行更坚决的原则。2003年4月3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该条例对部队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法律责任、优待与奖励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是现役军人执行计划生育的准则。这里对其中部分政策法规做一个介绍。

一是晚婚、晚育的要求。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为男不早于22周岁,女不早于20周岁。对于现役军人军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第十二条 军队鼓励晚婚晚育,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初婚者为晚婚,已婚妇女达到晚婚年龄以后怀

孕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二是少生优生的要求。军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第二十条 军队人员结婚前,男女双方必须到军队或者地方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接受婚前卫生指导。第二十六条 严禁任何单位或者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三是奖励与优待。(1)晚婚假。晚婚的军队人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7天。晚婚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夫妻双方同为军队人员,双方达到晚婚年龄的,双方享受晚婚假,一方达到的,一方享受。;(2)晚育假。女军人、女职工符合晚育规定,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除按照规定享受3个月产假外,增加产假90天。增加产假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产假的规定执行。男方为军队人员,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夫妻异地居住、享受探亲假的,在女方分娩当年给予护理假15天。(3)独生子女奖励费。第三十一条 夫妻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夫妻双方分别向所在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在女方户籍所在地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领证之月起,按照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4)政策倾斜。第三十三条 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法律责任。(1)个人违反规定。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所在单位应当收回其领取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已发给的全部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降职(级)或者降衔(级)以上处分。违反本条例,生育第三个及第三个以上子女的,加重处分。第三十五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生育第二个及第二个以上子女和非法收养子女的,按违法生育处理。

(2)单位违反规定。第三十六条 未完成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出现违法生育的单位,当年不得被评为综合性先进单位;对单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3)计划生育工作者违反规定。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二)不具备国家和军队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

(三)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违章操作或者延误抢救、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为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者逃避管理提供保护的;

(五)非法倒卖避孕药具的;

(六)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七)其他妨害计划生育工作的。

同志们,计划生育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革命军人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个人家庭幸福的意识,做自觉遵守计生法规的军人。

最后,我把本课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四句话,请大家记住:

人口众多增长快,超出承载兆不祥;

节制生育不容缓,计生国策要宣扬;

晚婚晚育阻增长,少生优生素质强;

学好法律明得失,革命军人做榜样!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反腐倡廉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反腐倡廉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好;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牢;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

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我们党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W,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向领导干部送钱、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制定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

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巡视工作力度,重视巡视成果运用,增强巡视效果。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要增强查办案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总结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到,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遵循的是这样一套路子,即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法制建设惩腐。这实际上是反腐倡廉的三项大思路,应该说,这三项大思路,仍然是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应该遵循和借鉴的。但我们在遵循和借鉴时,应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加以扬弃。

第一、不再搞运动,但要发动群众造声势。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但在发动群众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简单沿用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十分有效的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群众迅速发动起来,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从而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产生明显的震慑作用,收到反腐倡廉的效果。然而,在社会主义时期,频

繁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如助长无政府主义思想,削弱党的领导,混淆政策界限,挫伤群众积极性等,造成动机与效果的背离,历史经验证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明确提出,当经济建设遇到自由化思潮和腐败现象干扰时,“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反腐败时不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要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工作方法,仍然需要动员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造成一定声势,以达到彻底揭露和打击一切腐败现象,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的目的。这就需要运用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等多种手段,启发群众的觉悟,把群众动员起来,造成全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大环境,使腐败现象无法隐藏,都能得到应有的惩处。

第二,既要从严治党,更要有制度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从严治党,高级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以身作则,大大推进了党的廉政建设。现在和今后的反腐败斗争,仍然需要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严治党,需要高级干部的以身示范。但历史经验表明,单靠用惩治手段从严治党,从严要求高级干部,虽然可以起到必不可少的示范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和政府的反腐防变问题,也不能使党和政府长久地保持清正廉洁形象。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许多情况表明,有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就能够有章可循;领导者以身作则以及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监督,也就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

逐步向法制化轨道:既治标更治本。这就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宪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有足够的权威和效能,每时每刻地发挥作用,对各种腐败现象予以铁面无私的查处。

第三,既要重视思想教育,也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将治贪与治穷相结合。通过整风、整党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既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又是保持为官清廉的精神支柱。因此,在任何时候,加强思想教育防腐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但要使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还必须消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物质匮乏的经济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因此,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使反腐败斗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既要重视专项斗争,也要重视经常性工作,努力把阶段性战役和长期斗争结合起来,纵观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可以看出反腐败斗争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经过一段时间腐败现象有所滋长后,即开展一次阶段性战役,打击腐败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展一次,这说明,腐败现象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不是一两个阶段性战役就能消除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反腐败斗争既要有紧迫感,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注重经常性的反腐工作,不间断地抓下去,不能中途歇口气,等到腐败现象严重后再来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是在日前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种无序状态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多发性,为了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更要把阶段性战役与长期斗争结合起来,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

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第五篇:遴选考试备考: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点击查看>>>华图公选网备考资料

遴选考试备考: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华图教育公选网为你带来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意见》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意见》要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实际出发,坚持制定和实施并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提供坚强法规制度保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意见》强调,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原则,完善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4大板块。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全面规范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和职责,夯实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组织制度基础。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证。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切实规范对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监督、考核、奖惩、保障等,确保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意见》要求,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党委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谋划、点击查看>>>华图公选网招聘信息

点击查看>>>华图公选网备考资料

积极推进本系统本地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探索赋予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在基层党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定权。

《意见》强调,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个关键,方向要正确、内容要科学、程序要规范,保证每项党内法规制度都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

《意见》要求,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要坚持以上率下,从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党内法规宣讲解读力度,将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程。强化监督检查,将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情况作为各级党委督促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对重要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情况开展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加大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贯通上下的备案工作体系,建立备案工作考核通报制度。

《意见》强调,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要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与党建其他工作一同部署、抓好落实。加强党内法规工作机构建设,充实配强工作力量。省区市党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党内法规工作机构,承担党内法规制度规划计划、起草审核、备案清理、督促指导和服务党委领导立法、法律顾问等职责。制定党内法规人才发展规划,建设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理论研究队伍、后备人才队伍。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勇于担当负责、甘于吃苦奉献的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

原文标题:遴选考试备考: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原文链接:http://gxg.huatu.com/zhengce/2017/0703/1572817.html

点击查看>>>华图公选网招聘信息

下载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学好党内法规争做优秀青年干部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