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升初数学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1、2008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28226200人,读作(),改写成“亿“作单位,并保留一位小数是()亿人。
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a,这个两位数是()。
4、今天是6月30日星期一,北京奥运会8月8日举行,是星期()。
5、小丽发现: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是互质数,积是144,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分别是(岁,岁)。
6、六(2)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这个班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7、一次口算比赛,小明4分钟完成80道,正确的有78道,他计算的正确率是()%。
8、小伟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28错写成182,这样商比原来多了6,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余数是()。
9、一个圆柱形的水桶,里面盛有18升水,正好盛满,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实心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这时桶内还有()升水。
10、如果Y=,那么X和Y成()比例。
11、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得()本。
12、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和这个比例是
()。
13、小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14、在一张长80厘米,宽62厘米的铁皮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15、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16、一块长方形草地的周长是27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17、把一个高6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通过切、拼的方法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18、若2△3=2+3+4=9,5△4=5+6+7+8=26。按此规律,5△5=()。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6%
1、ab-8=17.25, 则a和b不成比例()
2、林场种100棵树苗,死了3棵,又补中了3棵,共成活
100棵,成活率为100%。()
3、下图中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阴影部分的面积一样大。()
4、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5、甲、乙两桶水,甲用去,乙用去一半,剩下的水一样多,甲、乙两桶中水的质量比是4:
3。()
6、按1,8,27,(),125,216的规律排,括号中的数应为64。()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6%
1、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a厘米,且2:a=a:3,问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πB、6 πC、6D、无法求出
2、小丽每天为妈妈配一杯糖水,下面四天中,()的糖水最甜。
A、第一天,糖与水的比是1:9。B、第二天,20克糖配成200克糖水。
C、第三天,200克水中加入20克糖。D、第四天,含糖率为12%。
3、若a÷b=8„„3 , 那么(100a)÷(100b)= 8„„()。
A、3B、300C、100D、0.034、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3个一样的正方体,切开后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36B、30C、28D、245、小明由家去学校然后又安原路返回,去时每分钟行a米,回来时每分钟行b米,求小明来回的平均速度的正确算式是()。
A、(a+b)÷2B、2÷(a+b)C、1÷(+)D、2÷(+)
6、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满盐水,已知甲瓶中盐、水的比是2︰9,乙瓶中盐、水的比是3︰10,现在把甲、乙两瓶水混合在一起,则混合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四、一丝不苟,巧妙计算。26%
1、直接写出得数。5%
0.875÷0.125=1÷(1÷)=756-(256+99)
÷2÷ =小时:120分==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8%
4÷ - ÷4-4×2003+2005×25%+2004×0.7
5[1-(+)]×24÷[(+)× ]
3、求未知数。4%
(6+3)÷2=18(X-0.4):8=3:
24、列式计算。9%
(1)0.375除以 的商加上11,再乘以,积是多少?
(2)42的 减去32所得的差去除,商是多少?
(3)一个数的2倍加上3,再除以1.8,商等于2.8。这个数是多少?
五、动动巧手,灵活计算。6%
下面是用1:4000的比例尺画出的一块水稻试验田的平面图。请你:
(1)量一量:它的上底是()厘米,下底是()厘米。(取整厘米数)
(2)算一算:它的实际面积是()公顷。
(3)画一画:以上图的高为直径画一个圆。
(4)算一算:你画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6%
1、今天是爷爷60岁大寿。明明准备了很多鲜花,他准备把这些鲜花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明明将全部的献给了爷爷,祝爷爷寿辰快乐;将全部的25%献给了奶奶,祝奶奶寿比南山;将全部的献给了爸爸,祝爸爸事业顺利;将全部的献给了妈妈,祝妈妈身体健康;最后剩下6朵鲜花,明明把它留给了自己,祝自己越来越聪明,学习进步!多好的祝福啊!请你算一下明明准备了多少朵花
2、王师傅加工一种零件,由原来的每个用12分钟降低到每个8分钟,原来每天加300个,现在每天加工多少个?
3、王大伯参加我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条款规定:农民住院医疗费设起付线,县级医疗机构为400元,在起付线以上的部分按45%补偿。今年4月份王大伯患了急性肠炎,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了20天,医疗费用共计8260元。按条款规定,王大伯只要自付多少元?
4、美术课上,美术老师给每个小组(4人一组)准备了25.12立方厘米的橡皮泥,要求每人捏出一个底面直径是2厘米的圆锥。请问: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城出发,甲车在超过中点2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甲车所走的路程与乙车所行路程的比是7∶6,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建筑公司承担大沙地村公路硬化工程,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15天,乙工程队单独做需要10天。甲、乙两队合修5天后,因其它地方发生冰灾,道路被毁,公司需抽调一个工程队参加抢修会战,你认为会抽调哪个工程队?说出理由。留下的工程队还需几天才能把这项工程做完?
第二篇:小升初数学
31.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各用了多少度电?
32.王师傅计划用2小时加工一批零件,当还剩160个零件时,机器出现故障,效率比原来降低1/5,结果比原计划推迟20分钟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33.妈妈给了红红一些钱去买贺年卡,有甲、乙、丙三种贺年卡,甲种卡每张1。20元。用这些钱买甲种卡要比买乙种卡多8张,买乙种卡要比买丙种卡多买6张。妈妈给了红红多少钱?乙种卡每张多少钱?
34.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元,平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
35.小明和小燕的画册都不足20本,如果小明给小燕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2倍;如果小燕给小明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3倍。原来小明和小燕各有多少本画册?
36.有红、黄、白三种球共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3,黄球的1/4,白球的1/5,则还剩12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5,黄球的1/4,白球的1/3,则剩116个,问(1)原有黄球几个?(2)原有红球、白球各几个?
37.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时,爸爸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38.B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出发10分钟后,乙从B地出发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39.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加工1998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15把竹椅,而乙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3把竹椅。甲车间每天竹椅产量比乙车间多几把?
40.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已知乙回家的路程比甲回家的路程多1/6,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那么乙回家的路程是几米?
第三篇:2013小升初数学冲刺
2013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2)
2012-12-25 11:13 来源:网络编辑整理作者:网络编辑整理
编者小语:2013年小升初复习备考已经开始,在备考复习中,同学们要务必保证各类基础题型“逢做必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巨人奥数网为大家准备了2013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2),希望同学们多做练习,并祝各位同学在2013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重点中学!!
11.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12.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近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13.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14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要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打完这部书稿时,甲乙两人共用多少小时?
甲每小时完成1/14,乙每小时完成1/20,两人的工效和为:1/14+1/20=17/140;
因为1/(17/140)=8(小时)......1/35,即两人各打8小时之后,还剩下1/35,这部分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
(1/35)/(1/14)=2/5小时=0.4小时。
所以,打完这部书稿时,两人共用:8*2+0.4=16.4小时。
14.黄气球2元3个,花气球3元2个,学校共买了32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比黄气球少4个,学校买哪种气球用的钱多?
黄气球数量:(32+4)/2=18个,花气球数量:(32-4)/2=14个;
黄气球总价:(18/3)*2=12元,花气球总价:(14/2)*3=21元。
15.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船的顺水速度:60+20=80米/分,船的逆水速度:60-20=40米/分。
因为船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比为2:1,所以顺流与逆流的时间比为1:2。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时间为:
3小时30分*1/(1+2)=1小时10分=7/6小时。(7/6小时=70分)
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为:
80*7/6=280/3千米。(80×70=5600)
16.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37=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粮仓差1-1/2=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1-1/3=2/3没有装满。
说明乙粮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1/2=4/3
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80÷(1+4/3÷2)=48吨
乙仓库的容量是48×4/3=64吨
17.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
根据题意得:
甲数=乙数×商+2;乙数=丙数×商+2
甲、乙、丙三个数都是整数,还有丙数大于2。
商是大于0的整数,如果商是0,那么甲数和乙数都是2,就不符合要求。
所以,必然存在,甲数>乙数>丙数,由于丙数>2,所以乙数大于商的2倍。因为甲数+乙数=乙数×(商+1)+2=478
因为476=1×476=2×238=4×119=7×68=14×34=17×28,所以“商+1”<17
当商=1时,甲数是240,乙数是238,丙数是236,和就是714
当商=3时,甲数是359,乙数是119,丙数是39,和就是517
当商=6时,甲数是410,乙数是68,丙数是11,和就是489
当商=13时,甲数是444,乙数是34,丙数是32/11,不符合要求
当商=16时,甲数是450,乙数是28,丙数是26/16,不符合要求
所以,符合要求的结果是。714、517、489三组。
18.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仔细看看哦。
原定时间是1÷10%×(1-10%)=9小时
如果速度提高20%行完全程,时间就会提前9-9÷(1+20%)=3/2
因为只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2/3
所以甲乙两第之间的距离是180÷(1-2/3)=540千米
山岫老师的解答如下:
第18题我是这样想的:原速度:减速度=10:9,所以减时间:原时间=10:9,所以减时间为:1/(1-9/10)=10小时;原时间为9小时;
原速度:加速度=5:6,原时间:加时间=6:5,行驶完180千米后,原时间=1/(1/6)=6小时,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时间为9-6=3小时,原速度为180/3=60千米/时,所以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9=540千米
19.某校参加军训队列表演比赛,组织一个方阵队伍.如果每班6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4个班的同学参加,如果每班7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3个班的同学参加.那么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几人?
利用平方数解答题目:
根据题意,方阵人数要满足60×3<方阵人数≤60×4,并且满足70×2<方阵人数≤70×3
说明总人数在60×3=180和70×3=210之间
这之间的平方数只有14×14=196人。
所以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196人。
20.甲、乙、丙三台车床加工方形和圆形的两种零件,已知甲车床每加工3个零件中有2个是圆形的;乙车床每加工4个零件中有3个是圆形的;丙车床每加工5个零件中有4个是圆形的.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了58个圆形零件,而加工的方形零件个数的比为4:3:3,那么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零件几个?
我用份数来解答:
甲车床加工方形零件4份,圆形零件4×2=8份
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圆形零件3×3=9份
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圆形零件3×4=12份
圆形零件共8+9+12=29份,每份是58÷29=2份
方形零件有2×(3+3+4)=20个
所以,共加工零件20+58=78个
(170+10*4)/7=30个
30*4-40=80个
或者:
把师傅加工的零件数减去10*3=30个,师傅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的1/4。(170-10*3)/(3+4)*4=80个
第四篇:小升初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
1.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4.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18÷3=6倍
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20):20=3:2
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3×2=4倍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1):4=3:4
独特解法:
(50-20):20=3: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3=9(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12=3:4
5.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把甲的套数看作5份,乙的套数就是6份。
甲获得的利润是80%×5=4份,乙获得的利润是50%×6=3份
甲比乙多4-3=1份,这1份就是10套。
所以,甲原来购进了10×5=50套。
6.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
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7/12,乙管注了5/12。
甲管的注水速度是7/12÷7/3=1/4,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5/7=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1+25%)=5/16
用去的时间是5/12÷5/16=4/3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需要1÷5/28=5.6小时
还需要注水5.6-7/3-4/3=29/15小时
即1小时56分钟
继续再做一种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4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5/12=5.6小时
时间相差5.6-4=1.6小时
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
甲速度提高后,还要7/3×5/7=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1/5=1/3
所以,乙管还要1.6+1/3=29/15小时
再做一种方法:
①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5/7÷(1+25%)=4/3小时
②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7/5=49/15小时
③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
49/15-4/3=29/15小时
7.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8.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9.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10.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我的解法如下:(共12辆车)
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
3吨(4个)
2.5吨(5个)
1.5吨(14个)
1吨(7个)
车的数量
4个
4个
4辆
2个
2个
2辆
6个
6个
3辆
2个
1个
1辆
6个
2辆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2
11.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12.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近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13.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14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要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打完这部书稿时,甲乙两人共用多少小时?
甲每小时完成1/14,乙每小时完成1/20,两人的工效和为:1/14+1/20=17/140;
因为1/(17/140)=8(小时)......1/35,即两人各打8小时之后,还剩下1/35,这部分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
(1/35)/(1/14)=2/5小时=0.4小时。
所以,打完这部书稿时,两人共用:8*2+0.4=16.4小时。
14.黄气球2元3个,花气球3元2个,学校共买了32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比黄气球少4个,学校买哪种气球用的钱多?
黄气球数量:(32+4)/2=18个,花气球数量:(32-4)/2=14个;
黄气球总价:(18/3)*2=12元,花气球总价:(14/2)*3=21元。
15.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船的顺水速度:60+20=80米/分,船的逆水速度:60-20=40米/分。
因为船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比为2:1,所以顺流与逆流的时间比为1:2。
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时间为:
3小时30分*1/(1+2)=1小时10分=7/6小时。
(7/6小时=70分)
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为:
80*7/6=280/3千米。(80×70=5600)
16.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37=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乙粮仓差1-1/2=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1-1/3=2/3没有装满。
说明乙粮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1/2=4/3
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80÷(1+4/3÷2)=48吨
乙仓库的容量是48×4/3=64吨
17.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
根据题意得:
甲数=乙数×商+2;乙数=丙数×商+2
甲、乙、丙三个数都是整数,还有丙数大于2。
商是大于0的整数,如果商是0,那么甲数和乙数都是2,就不符合要求。
所以,必然存在,甲数>乙数>丙数,由于丙数>2,所以乙数大于商的2倍。
因为甲数+乙数=乙数×(商+1)+2=478
因为476=1×476=2×238=4×119=7×68=14×34=17×28,所以“商+1”<17
当商=1时,甲数是240,乙数是238,丙数是236,和就是714
当商=3时,甲数是359,乙数是119,丙数是39,和就是517
当商=6时,甲数是410,乙数是68,丙数是11,和就是489
当商=13时,甲数是444,乙数是34,丙数是32/11,不符合要求
当商=16时,甲数是450,乙数是28,丙数是26/16,不符合要求
所以,符合要求的结果是。714、517、489三组。
18.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仔细看看哦。
原定时间是1÷10%×(1-10%)=9小时
如果速度提高20%行完全程,时间就会提前9-9÷(1+20%)=3/2
因为只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2/3
所以甲乙两第之间的距离是180÷(1-2/3)=540千米
山岫老师的解答如下:
第18题我是这样想的:原速度:减速度=10:9,所以减时间:原时间=10:9,所以减时间为:1/(1-9/10)=10小时;原时间为9小时;
原速度:加速度=5:6,原时间:加时间=6:5,行驶完180千米后,原时间=1/(1/6)=6小时,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时间为9-6=3小时,原速度为180/3=60千米/时,所以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9=540千米
19.某校参加军训队列表演比赛,组织一个方阵队伍.如果每班6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4个班的同学参加,如果每班7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3个班的同学参加.那么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几人?
利用平方数解答题目:
根据题意,方阵人数要满足60×3<方阵人数≤60×4,并且满足70×2<方阵人数≤70×3
说明总人数在60×3=180和70×3=210之间
这之间的平方数只有14×14=196人。
所以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196人。
20.甲、乙、丙三台车床加工方形和圆形的两种零件,已知甲车床每加工3个零件中有2个是圆形的;乙车床每加工4个零件中有3个是圆形的;丙车床每加工5个零件中有4个是圆形的.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了58个圆形零件,而加工的方形零件个数的比为4:3:3,那么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零件几个?
我用份数来解答:
甲车床加工方形零件4份,圆形零件4×2=8份
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圆形零件3×3=9份
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圆形零件3×4=12份
圆形零件共8+9+12=29份,每份是58÷29=2份
方形零件有2×(3+3+4)=20个
所以,共加工零件20+58=78个
(170+10*4)/7=30个
30*4-40=80个
或者:
把师傅加工的零件数减去10*3=30个,师傅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的1/4。
(170-10*3)/(3+4)*4=80个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3
21.圈金属线长30米,截取长度为A的金属线3根,长度为B的金属线5根,剩下的金属线如果再截取2根长度为B的金属线还差0.4米,如果再截取2根长度为A的金属线则还差2米,长度为A的等于几米?
用盈亏问题思想来解答:
截取两根长度为B的金属线比截取两根长度为A的金属线少用2-0.4=1.6米
说明每根B比A少1.6÷2=0.8米
那么把5根B换成A就会还差0.8×5=4米,把30米分成3+5+2=10根A,就差4+2=6米
所以长度为A的金属线,每根长(30+6)÷10=3.6米
利用特殊数据与和差问题思想来解答:
如果金属线长30+2=32就够5个A和5个B,那么每根A和B共长6.4米
每根A比B长(2-0.4)÷2=0.8米
A长(6.4+0.8)÷2=3.6米
22.某公司要往工地运送甲、乙两种建筑材料.甲种建筑材料每件重700千克,共有120件,乙种建筑材料每件重900千克,共有80件,已知一辆汽车每次最多能运载4吨,那么5辆相同的汽车同时运送,至少要几次?
这是最优方案的问题。
每次不能超过4吨,将两种材料组合,看哪种组合最接近4吨,最优办法是900×2+700×3=3900千克
所以,80÷2=40,120÷3=40,所以,40÷5=8次
23.从王力家到学校的路程比到体育馆的路程长1/4,一天王力在体育馆看完球赛后用17分钟的时间走到家,稍稍休息后,他又用了25分钟走到学校,其速度比从体育馆回来时每分钟慢15米,王力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用份数来解答:
把家到体育馆的路程看作4份,家到学校就是5份
从体育馆回来每分钟行4÷17=4/17份,去学校每分钟行5÷25=1/5份
所以每份是15÷(4/17-1/5)=425米
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25×5=2125米
24.师徒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由于配合得好,师傅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要提高1/10,徒弟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5.两人合作6天,完成全部工程的2/5,接着徒弟又单独做6天,这时这项工程还有13/30未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师傅一人做,几天完成?
徒弟独做6天完成:1-13/30-2/5=1/6,所以徒弟独做的工效为:
25.六年级五个班的同学共植树100棵.已知每个班植树的棵数都不相同,且按数量从多到少的排名恰好是一、二、三、四、五班.又知一班植的棵数是二、三班植的棵数之和,二班植的棵数是四、五班植的棵数之和,那么三班最多植树多少棵?
一班=二班+三班,二班=四班+五班;
可知,五个班的总和=一班+二班+三班+二班=二班×3+三班×2=100
所以二班×5>100>三班×5
所以二班人数超过20,三班人数少于20人
如果二班植树21棵,那么三班植树(100-21×3)÷2=17.5,棵数不能为小数。
如果二班植树22棵,那么三班植树(100-22×3)÷2=17棵
所以三班最多植树17棵。
26.甲每小时跑13千米,乙每小时跑11千米,乙比甲多跑了20分钟,结果乙比甲多跑了2千米.乙总共跑了多少千米?
乙多跑的20分钟,跑了20/60×11=11/3千米,结果甲共追上了11/3-2=5/3千米,需要5/3÷(13-11)=5/6小时,乙共行了11×(5/6+20/60)=77/6千米
27.有高度相等的A,B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口半径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容器A中装满水,容器B是空的,把容器A中的水全部倒入容器B中,测得容器B中的水深比容器高的7/8还低2厘米.容器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这个题目要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与高的关系!
容器A中的水全部倒入容器B,容器B的水深就应该占容器高的(6×6)÷(8×8)=9/16
所以容器高2÷(7/8-9/16)=6.4厘米
28.有104吨的货物,用载重为9吨的汽车运送.已知汽车每次往返需要1小时,实际上汽车每次多装了1吨,那么可提前几小时完成.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次数要整数才行。
需要跑的次数是104÷9=11次……5吨,所以要跑11+1=12次
实际跑的次数是104÷(9+1)=10次……4吨,故10+1=11次
往返一次1小时,所以提前(12-11)×1=1小时。
29.师、徒二人第一天共加工零件225个,第二天采用了新工艺,师傅加工的零件比第一天增加了24%,徒弟增加了45%,两人共加工零件300个,第二天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徒弟加工了几个零件?
这个题目有点像鸡兔同笼问题:
如果两人工作效率都提高24%,那么两人共加工零件225×(24%+1)=279个
说明徒弟提高45%-24%=21%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加工300-279=21个
所以徒弟第一天加工21÷21%=100个,那么徒弟第二天加工了100×(1+45%)=145个
那么师傅加工了300-145=155个零件。
30.奋斗小学组织六年级同学到百花山进行野营拉练,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去时用了4天,回来时用了3天,问学校距离百花山多少千米?
利用等差数列来解答:
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天按照原来的速度行使,从第二天开始,都比前一天多行2千米。所以形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由于前面四天和后面三天行的路程相等。
去时,四天相当于原速行四天还要多2+4+6=12千米
返回时,三天相当于原速行三天还要多8+10+12=30千米
所以原速每天行30-12=18千米,可以求出学校距离百花山18×3+30=84千米
(1/6)/6=1/36;
徒弟合作时的工效为:(1/36)*6/5=1/30;
师傅合作时的工效为:(2/5)/6-1/30=1/30;
师傅独做时的工效为:(1/30)*10/11=1/33;
师傅独做需要:1/(1/33)=33天。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4
31.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各用了多少度电?
因为33÷8=4...1,33÷5=6...3,即都有余数,所以,既不可能两户都达到或超过50度用电量,也不可能两户都未达到50度用电量,因此只有一种情况:
32.王师傅计划用2小时加工一批零件,当还剩160个零件时,机器出现故障,效率比原来降低1/5,结果比原计划推迟20分钟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效率比原来降低1/5,即变为原来的4/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的5/4,比原来多用:
5/4-1=1/4
所以,推迟的20分钟就是原来完成160个零件所用时间的1/4。原来完成160个零件需要:
20/(1/4)=80分钟
这批零件共有:160/(80/120)=240个。
160个的时间比是4:5,相差1份,是20分钟
4份是80分钟
160个前做了120-80=40分,80分160个,40分160/2=80
160+80=240
我也来做一种方法:
推迟的20分钟,即1/3小时相当于后来用时的1/5,所以,后来用时1/3÷1/5=5/3小时
原来的工效做160个零件就用了5/3-1/3=4/3小时。
所以,每小时可以完成160÷4/3=120个
2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就有120×2=240个
33.妈妈给了红红一些钱去买贺年卡,有甲、乙、丙三种贺年卡,甲种卡每张0.50元,丙种卡每张1.20元.用这些钱买甲种卡要比买乙种卡多8张,买乙种卡要比买丙种卡多买6张.妈妈给了红红多少钱?乙种卡每张多少钱?
买甲比买丙多8+6=14张,而丙每张比甲贵0.70元,多买14张甲一共0.50*14=7元,所以可以支付丙7/0.70=10张,钱数一共是1.20*0=12元,可以买乙10+6=16张,所以乙的价钱是12/16=0.75元。
34.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元,平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三个儿子共拿出1200×3=3600元,这3600元刚好就是两个儿子应该分得的钱。
每个儿子应该分得3600÷2=1800元。
三间房子共值1800×5=9000元,那么每间房子值9000÷3=3000元。
再做一种思路:
每人应该分得3÷5=3/5间房子,那么分得房子的就多分了1-3/5=2/5间
也就是说2/5间房子值1200元,所以每间房子值1200÷2/5=3000元
继续分享算法:
如果还有5-3=2间房子,每人都分得房子,那么就要拿出1200×5=6000元
所以,每间房子值6000÷2=3000元。
35.小明和小燕的画册都不足20本,如果小明给小燕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2倍;如果小燕给小明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3倍.原来小明和小燕各有多少本画册?
我的思考如下:
小燕两次相差2A,且两次相差总画册的1/3-1/4=1/12
当A=1时,两人的总和是2÷1/12=24本,少于38本
当A=2时,两人的总和是4÷1/12=48本,多于38本
所以,A=1
第一次交换,小燕有24×1/3=8本,原来小燕有8-1=7本
小明有24-7=17本
36.有红、黄、白三种球共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3,黄球的1/4,白球的1/5,则还剩12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5,黄球的1/4,白球的1/3,则剩116个,问(1)原有黄球几个?(2)原有红球、白球各几个?
先理清思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下面的关系。
37.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时,爸爸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充分利用年龄差来解答问题。
妹妹:9岁,哥哥:兄妹差+9,爸爸:(兄妹差+9)×3
妹妹:兄妹差,哥哥:兄妹差×2,爸爸:34岁
因为爸爸和哥哥的年龄差也将恒定不变。
所以,(兄妹差+9)×2=34-兄妹差×2
所以,兄妹差是(34-2×9)÷4=4岁
即当妹妹9岁时,哥哥4+9=13岁,爸爸13×3=39岁
三人年龄和是9+13+39=61岁
所以,再过(64-61)÷3=1年,年龄和就是64岁了。
所以,现在妹妹9+1=10岁,哥哥13+1=14岁,爸爸39+1=40岁
38.B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出发10分钟后,乙从B地出发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我选择让丙先去追后出发的乙,10÷(3-1)=5分钟追上,拿到信后去追甲,甲乙相距甲行10+10+10+5+5=40分钟的路程,丙用40÷(3-1)=20分钟追上甲
交换信后返回追乙,这时乙丙相距乙行40+20×2=80分钟的路程,丙用80÷(3-1)=40分钟追上乙,把信交给乙。
所以,共用了5+20+40=65分钟。
乙共行了65+10=75分钟,丙回到B地还要75÷3=25分钟。
所以共用去65+25=90分钟
又想到一个思路,追上并返回。
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3-1)×2=10分钟
追上甲并返回,需要10×3÷(3-1)×2=30分钟
再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2+30)÷(3-1)×2=50分钟
共用10+30+50=90分钟
39.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加工1998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15把竹椅,而乙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3把竹椅.甲车间每天竹椅产量比乙车间多几把?
假设全是甲车间的工人,共生产:94*15=1410把;
40.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已知乙回家的路程比甲回家的路程多1/6,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那么乙回家的路程是几米?
如果甲的速度和乙相同,那么甲的路程应该是乙的10/14=5/7,比乙少2/7;
而实际甲是乙的6/7,比乙少1/7,是因为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10分钟共多走12*10=120米。
所以,这120米就是乙路程的2/7-1/7=1/7;
乙回家的路程为:120/(1/7)=840米。
我也做两种基本的方法
方法一:
乙行甲那么远的路,就要14÷(1+1/6)=12分钟
所以甲回家有12÷(1/10-1/12)=720米
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720×(1+1/6)=840米
方法二:
甲行乙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是10×(1+1/6)=35/3分钟
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12÷(3/35-1/14)=840米
比实际少生产:1998-1410=588把;
一个甲车间工人换成乙车间的,多生产:43-15=28把;
乙车间共有工人:588/28=21人;
甲车间每天比乙车间多生产:1998-21*43*2=192把。
红球×1/3+黄球×1/4+白球×1/5=160-120=40………………①
红球×1/5+黄球×1/4+白球×1/3=160-116=44………………②
红球+黄球+白球=160………………………………………………③
利用初中的代数消元法思想来解答。
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案,取160÷40=4次刚好取完,红球还差4/3-1=1/3,白球就多出1-4/5=1/5,黄球取完了,说明红球的1/3和白球的1/5相等,红球和白球的个数比是3:5
按照两种方案的比较发现,白球的1/3-1/5=2/15比红球的2/15多4个
即白球比红球多4÷2/15=30个
所以红球有30÷(5-3)×3=45个,白球有45+30=75个
黄球就是160-45-75=40个
甲超过了50度,乙未达到
50度。
因为33=5*5+8,可以得出:
甲用电:50+1=51度,乙用电:50-5=45度。
如果都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8的倍数,显然33不是8的倍数;
如果都没有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5的倍数,同样33也不是5的倍数。
因此,甲50度以上,乙50度以下。
33-8×n的得数是5的倍数(从个位数字可以得出)只有33-8×1=25=5×5符合要求。
所以甲50+1=51度,乙50-5=45度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5
41.某商品每件成本72元,原来按定价出售,每天可售出100件,每件利润为成本的25%,后来按定价的90%出售,每天销售量提高到原来的2.5倍,照这样计算,每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几元?
原来每天的利润是72×25%×100=1800元 后来每件的利润是是72÷(1+25%)×(1-90%)=9元 后来每天获得利润100×2.5×9=2250元 所以,增加了2250-1800=450元
42.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乙车先发,从B站开往A站,当走到离B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发车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距离的比是3:4,那么A,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利用份数来解答:甲车行3份,乙车就行了3×4/5=2.4份,72千米相当于4-2.4=1.6份,每份是72÷1.6=45千米 所以A和B两站之间的距离是45×(3+4)=315千米
利用分数来解答:甲车行全程的3/7,乙车就要行全程的3/7×4/5=12/35 72千米对应的分率是4/7-12/35=8/35 所以全程是72÷8/35=315千米
43.大、小猴子共35只,它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以多采摘12千克.一天,采摘了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有小猴子几只?
如果猴王一直不在场,那么35只猴子8小时共可采摘桃子:4400-35*12*2=3560千克 每小时采摘:3560/8=445千克 假设35只猴子都是大猴子,每小时可采:35*15=525千克 比实际多:525-445=80千克 而每只小猴子比每只大猴子每小时少采15-11=4千克 所以共有小猴子:80/4=20只,大猴子:35-15=20只。
44.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等奖.已知(1)甲、乙两校获奖的人数比为6:5.(2)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60%.(3)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之比为5:6.问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是几?
根据条件(2)和(3):二等奖总人数为11份,那么一等奖总人数为11*2/3=22/3;转化为整数比,二等奖与一等奖人数比为33:22;甲、乙两校二等奖人数比为5:6=15:18,甲、乙两校获奖人数比为6:5=30:25。所以,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15/30=50%
用份数来解答:
获奖总人数6+5=11份,二等奖人数11×60%=6.6份,甲校二等奖人数6.6×5/11=3份
所以,甲校二等奖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3÷6=50%
45.已知小明与小强步行的速度比是2:3,小强与小刚步行的速度比是4:5.已知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420米,那么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几米?
根据条件,小明、小强和小刚的速度比是:2*4:3*4:5*3=8:12:15 再根据“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420米”可以得出,小明10分钟走:420*8/(15-8)=480米 所以,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480*(12-8)/8]*2=480米 做完才发现,小明20分钟比小强少走的,正好是小明10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方法应该更简单一些。
用分数来解答:把小强的看作单位“1”,那么小明是小强的2/3,小刚是小强的5/4
所以小强10分钟行420÷(5/4-2/3)=720米
小明10分钟比小强少行1-2/3=1/3,那么20分钟就少行1/3×2=2/3
所以,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720×2/3=480米
46.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当完成加工任务的3/5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20%.结果,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10天,这批零件共有几个?
在加工剩下的1-3/5=2/5零件时,工效变为原来的6/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加工这部分零件所用时间的5/6,比原来少用1/6。所以,提前的10天时间,就是原时间的:
10/(1/6)=60天
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的时间为:60/(2/5)=150天
这批零件共有:15*150=2250个。
采用新技术,完成1-3/5=2/5的任务,需要2/5÷(1+20%)=1/3的时间,所以计划用的天数是10÷(2/5-1/3)=150天
所以这批零件的个数是15×150=2250个
47.甲、乙二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8米/秒,乙的速度为6米/秒,当甲每次追上乙以后,甲的速度每秒减少2米,乙的速度每秒减少0.5米.这样下去,直到甲发现乙第一次从后面追上自己开始,两人都把自己的速度每秒增加0.5米,直到终点.那么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距离终点多少米?
开始时,甲、乙速度比为8:6=4:3,所以甲跑4圈时第一次追上乙;
追上后,甲速变为8-2=6米/秒,乙速变为6-0.5=5.5米/秒,速度比为12:11,所以,甲再跑12圈第二次追上乙;
第二次追上乙后,甲速变为6-2=4米/秒,乙速变为5.5-0.5=5米/秒,速度比为4:5。
此时乙快甲慢,所以乙再跑5圈追上甲。
这时,甲共跑了:4+12+4=20圈,还剩10000/400-20=5圈;
乙共跑了:3+11+5=19圈,还剩10000/400-19=6圈。
甲速变为4+0.5=4.5米/秒,乙速变为5+0.5=5.5米/秒,速度比为9:11。
当乙跑完剩余的6圈(2400米)时到达终点时,甲跑了6圈的9/11:
6*9/11=54/11圈,还剩:5-54/11=1/11圈,即:400*1/11=400/11米。
48.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5千米,他走这段路只需原来时间的4/5;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那么他走这段路的时间就比原来时间多几分几之?
时间变为原来的4/5,说明速度是原来的5/4,所以,原来的速度是:1.5/(5/4-1)=6(千米/小时)现在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也就是速度变为原来的:(6-1.5)/6=3/4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的4/3,比原来多4/3-1=1/3。
49.甲、乙、丙、丁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甲21岁时,乙17岁;甲18岁时,丙的年龄是丁的3倍.丁现在的年龄是几岁?
利用和差问题的思想来解答:现在丙和丁的年龄和是64-21-17=26岁当甲18岁时,即21-18=3年前,丙和丁的年龄和是26-3×2=20岁丁的年龄是20÷(3+1)=5岁
所以丁现在的年龄是5+3=8岁
50.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0个.当加工完1/3时,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10%,结果提前了4天完成任务.问这批零件共有几个?
继续用第46题的这个思路来做:由于改进技术,完成1-1/3=2/3的任务,需要原计划总时间的2/3÷(1+10%)=20/33
所以,原计划的总时间是4÷(1/3-20/33)=66天所以这批零件有66×30=1980个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6
51.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行驶,一男孩与一女孩同时从自动扶梯向上走,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级到达扶梯的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顶部.问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多少级?
首先要明确: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的级数=人走的级数+扶梯自动上升的级数。女孩走
18级的时间,男孩应该走
18×2=36级
男孩走了27级,相当于女孩所用的时间的27÷36=1/4
所以男孩到达顶部时,扶梯上升的级数是女孩到达顶部时扶梯上升级数的3/4,扶梯自动上升级数相差27-18=9级
所以,女孩走的时间内扶梯上升了9÷(1-3/4)=36级.所以,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是36+18=54级
52.两堆苹果一样重,第一堆卖出2/3,第二堆卖出50千克,如果第一堆剩下的苹果比第二堆剩下的苹果少,那么两堆剩下的苹果至少有多少千克?
第一堆剩下的苹果比第二堆少,那么卖掉的就比第二堆多,并且是3-1=2的倍数,所以第一堆至少卖掉50+2=52千克,剩下52/2=26千克;第二堆卖掉50千克,剩下52+26-50=28千克。两堆剩下的苹果至少有:26+28=54千克。
53.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不停的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并且两车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杂途中C地,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几倍?
设相遇点与A地的距离为a,与B地的距离为b,那么:第一次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的路程为2b,第二次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的路程为2a.因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所行总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所行总路程的2倍,所以2a是2b的2倍,即a是b的2倍。因此,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a+2b)/a=(a+a)/a=2倍。如果乙车继续行驶回到A地时,那么甲车也刚好回到A地,这时,甲车行了2个往返,乙车行了1个往返,所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2÷1=2倍。
54.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6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走6千米,说明逆水走1小时还差6/2=3千米没到乙地。
顺水走1小时比逆水多走8千米,说明逆水走3千米与顺水走8-3=5千米时间相同,这段时间里的路程差是5-3=2千米,等于1小时路程差的1/4,所以顺水速度是每小时5*4=20千米(或者说逆水速度是3*4=12千米)甲、乙两地距离是12*1+3=15千米
1小时是行驶全程的一半时间,因为去时逆水,小船到达不了B地.我们在B之前设置一个C点,是小船逆水行驶1小时到达处.如下图
A
*********************C****B*********D
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的行程,恰好是C至B距离的2倍,它等于6千米,就知C至B是3千米.为了示意小船顺水速度比逆水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在图中再设置D点,D至C是8千米.也就是D至A顺水行驶时间是1小时
D至B是5千米顺水行驶,与C至B逆水行驶3千米时间一样多.因此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5∶3.由于两者速度差是8千米.立即可得出逆水速度=8/[(5-3)/3]=12千米/小时
A至B距离是
12+3=15(千米).5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35=3:7。这里的相遇存在迎面相遇和追上相遇两种。(如果两车相差的路程是AB的距离的倍数,就是追上相遇。)
第一次相遇(迎面),把全程看作10份,甲车行了3份,乙车行了7份
第二次相遇(追上),10÷(7-3)=2.5,甲车行了2.5×3=7.5份,乙车行了17.5份。
第三次相遇(迎面),甲车行了3×3=9份,乙车行了7×3=21份
第四次相遇(迎面),甲车行了3×5=15份,乙车行了7×5=35份
两次相遇点,相距9-(15-10)=4份,所以每份是100÷4=25千米
所以AB两地相距25×10=250千米
56.某人沿着向上移动的自动扶梯从顶部朝底下用了7分30秒,而他沿着自动扶梯从底朝上走到顶部只用了1分30秒.如果此人不走,那么乘着扶梯从底到顶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那么此人沿扶梯从底走到顶要多少时间?
把扶梯长度看作单位“1”。当人从顶部朝底下时,人的速度-扶梯速度=1÷7.5=2/15当人从底朝上走到顶部时,人的速度+扶梯速度=1÷1.5=2/3所以,人的速度是(2/15+2/3)÷2=2/5,扶梯的速度是2/5-2/15=4/15所以,如果人不走,需要1÷4/15=3又3/4,即3分45秒 如果停电,人就需要1÷2/5=2.5分钟,即2分30秒
57.甲、乙两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积比为5:3,甲容器水深20厘米,乙容器水深10厘米.再往两个容器中注入同样多的水,使得两个容器中的水深相等.这时水深多少厘米?
利用比例和差倍问题的思想来解答:
由于甲乙两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5:3,注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高度之比就该是3:5,所以,要使注入后高度相等,那么就要相差20-10=10厘米深。
那么乙容器就要注入10÷(5-3)×5=25厘米
所以这时的水深25+10=35厘米。
58.A、B两地相距207千米,甲、乙两车8:00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54千米/小时,丙车8:30从B地出发到A地,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是几点几分?
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必在它们正中间,而这点正是甲、乙两车平均走过的路程。
可以考虑用平均速度来算。
(60+54)÷2=57
甲、乙两车平均速度57千米/小时
(207-57×0.5)÷(57+48)=1.7
8:30后1.7小时(102分钟)是10:12
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说明丙车行到了两车的中点上。我们假设丁,也和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以(60+54)÷2=57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丁车就一直在甲乙两车的中点上。丙车和丁车相遇时,丙车就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了。丁车先行了57×30/60=28.5千米,又经过了(207-28.5)÷(57+48)=1.7小时和丙车相遇,即丙车于10:12,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
5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30厘米,如果它的宽增加1/5,长减少1/8,就得到一个相同周长的新长方形.求原长方形的面积.由题意,宽的1/5等于长的1/8
即宽、长比为8:5
宽:130÷2÷(8+5)×8=40
长:130÷2-40=25
25×40=1000
60.有一长方形,它的长与宽的比是5:2,对角线长29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我是画图来解答的算出黄色部分和中间空心部分的面积比然后从29的平方里面来分配
面积比5×2×2:3×3=20:9
黄色部分的面积是29×29÷(20+9)×20=580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2个三角形,所以,580÷4×2=290平方厘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7
61.有一个果园,去年结果的果树比不结果的果树的2倍还多60棵,今年又有160棵果树结了果,这时结果的果树正好是不结果的果树的5倍.果园里共有多少棵果树?
假设:今年不结果的果树看作1份,结果的就是5份。
那么,去年不结果的果树就是1份多160棵,结果的就是2份多160×2+60=380棵
所以,160+380=540棵果树相当于5-2=3份,每份就是540÷3=180棵
所以,果树一共有180×(5+1)=1080棵
62.小明步行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李刚骑摩托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到甲地.48分钟后两人相遇,李刚到达甲地后马上返回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16分钟追上小明.如果李刚不停地往返于甲、乙两地,那么当小明到达乙地时,李刚共追上小明几次?
解:李刚行16分钟的路程,小明要行48×2+16=112分钟。
所以李刚和小明的速度比是112:16=7:1
小明行一个全程,李刚就可以行7个全程。
当李刚行到第2、4、6个全程时,会追上小明。
因此追上3次这是一个关于相遇次数的复杂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好是画线段帮助分析。
李刚在第一次相遇后16分钟追上小明,如果把小明在这16分钟行的路程看成一份,那么李刚就行了这样的:48/16*2+1=7份,其中包括小明在48分钟内行的路程的二倍以及小明在相遇后的16分钟内行的路程。
也就是说李刚的速度是小明的7倍。
因此,当小明到达乙地,行了一个全程时,李刚行了7个全程。
在这7个全程中,有4次是从乙地到甲地,与小明是相遇运动,另外3个全程是从甲地到乙地,与小明是追及运动,因此李刚共追上小明3次。
63.同样走100米,小明要走180步,父亲要走120步.父子同时同方向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每走一步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父亲走出450米后往回走,还要走多少步才能遇到小明?
解法一:父亲走一步行100÷120=5/6米,小明一步行100÷180=5/9米
父亲行450米用了450÷5/6=540步,小明行540步行了540×5/9=300米。
相差450-300=150米。
还要行150÷(5/6+5/9)=108步
解法二:父子俩共走450×2=900米
其中父亲走的路程为900×180/(180+120)=540米
父亲往回走的路程540-450=90米
还要走120×90/100=108步父子俩共走450*2=900米
其中父亲走的路程为900*180/(180+120)=540米
父亲往回走的路程540-450=90米
还要走120*90/100=108步
64.一艘轮船在两个港口间航行,水速为6千米/小时,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航行需要7小时,求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解:顺水航行每小时行全程的1/4,逆水航行每小时行全程是1/7。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水速×2,所以全程是6×2÷(1/4-1/7)=112千米
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多行
6×2=12千米
顺水4小时比逆水4小时多行
12×4=48千米
这多出的48千米需要逆水行
7-4=3小时
逆水行驶的速度为
48÷3=16千米
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为
16×7=112千米
65.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几分钟追上乙?
解:乙行40分钟的路程,丙行40+10=50分钟,乙和丙的速度比是50:40=5:4
甲行60分钟的路程,丙行60+10+10=80分钟
甲和丙的速度比是80:60=4:3
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是4×4:5×3:4×3=16:15:12
乙比甲早行10分钟,甲和乙的时间比是15:16
所以,甲出发后10÷(16-15)×15=150分钟追上乙。
66.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的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10,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5,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1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几小时?
解:
甲在合作时的工效是:1/11*(1+1/10)=1/10
甲乙合作的工效是:1/6
因此乙在合作时的工效是:1/6-1/10=1/15
乙在单独工作时的工效是:1/15/(1+1/5)=1/18
因此乙单独做需要:1/1/18=18小时。
67.A、B、C、D、E五名学生站成一横排,他们的手中共拿着20面小旗.现知道,站在C右边的学生共拿着11面小旗,站在B左边的学生共拿着10面小旗,站在D左边的学生共拿着8面小旗,站在E左边的学生共拿着16面小旗.五名学生从左至右依次是谁?各拿几面小旗?
五名学生从左到右依次是:
A
D
B
C
E
各拿小旗
分析如下:
由
(10)B
(8)D
(16)E
得DBE三者排列次序
由C(11)得C排在E前
而A只能排第一,因为D不可能排第一
68.小明在360米长的环行的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4米,问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每秒5米和每秒4米时间相等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5)/2=4.5m/s
全程用时间为:360/4.5=80s
一半时间为:40秒
一半路程为:360/2=180m
用4m/s跑的路程为:4*40=160m
后半路程用5m/s跑的路程为:180-160=20m
后半路程用5m/s跑的时间为:20/5=4s
因此后一半路程用时间t=用4m/s跑的时间+后半路程用的5m/s跑的时间
t=40+4=44秒
69.小英和小明为了测量飞驶而过的火车的长度和速度,他们拿了两块秒表,小英用一块表记下火车从他面前通过所花的时间是15秒,小明用另一块表记下了从车头过第一根电线杆到车尾过第二根电线杆所花的时间是18秒,已知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60米,求火车的全长和速度.速度60/(18-15)=20米/秒
全长20*15=300米
70.小明从家到学校时,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乘车;他从学校到家时,前1/3时间乘车,后2/3时间步行.结果去学校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多20分钟,已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去时,步行的路程是全程的1/2,回来时,步行的路程占全程的2/3×5÷(2/3×5+1/3×15)=2/5。
所以行1/2-2/5=1/10的路程步行需要2÷(15-5)×15=3小时,所以步行完全程需要3÷1/10=30小时。
所以小明家到学校30×5=150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8
71.数学练习共举行了20次,共出试题374道,每次出的题数是16,21,24问出16,21,24题的分别有多少次?
如果每次都出16题,那么就出了16×20=320道
相差374-320=54道,每出1次21道的就多21-16=5道,每出1次24道的就多24-16=8道,所以54是5的倍数与8的倍数的和。
由于54是偶数,8的倍数是偶数,所以5的倍数也是偶数,所以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
所以8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4,在小于54的所有整数中,只有24÷8=3才符合,所以,出24道题的有3次。出21道题的有(54-24)÷5=6次。出16道题的是20-6-3=11道。
因为16和24都是8的倍数,所以出21题的次数应该是6次或6+8次。
如果出21题的次数是6次,则出16题的次数和出24题的次数分别为11次和3次。
如果出21题的次数是14次,则剩余的374-21*14=80即使出16题也只有5次所以是不可能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出16,21,24题的分别有11、6、3次。
72.一个整数除以2余1,用所得的商除以5余4,再用所得的商除以6余1.用这个整数除以60,余数是多少?
解:这是一个关于余数的题目。
根据题目可以知道。
这个数▲=2■+1;■=5△+4;△=6●+1。
所以■=5×(6●+1)+4=30●+9
所以▲=2×(30●+9)+1=60●+19
所以原数除以60的余数是19。
因为2*5*6=60
所以用这个整数除以60,余数是(1*5+4)*2+1=19
73.少先队员在校园里栽的苹果树苗是梨树苗的2倍.如果每人栽3棵梨树苗,则余2棵;如果每人栽7棵苹果树苗,则少6棵.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苹果和梨树苗共有多少棵?
解:如果每人载3×2=6棵苹果树苗,则余2×2=4棵
所以少先队员人数是(4+6)÷(7-6)=10人
所以梨树有3×10+2=32棵
共有32×(2+1)=96棵
解:苹果树苗是梨树苗的2倍.每人栽3棵梨树苗,余2棵;
如果每人栽6棵苹果树苗,应余4棵;
每人栽7棵苹果树苗,则少6棵.所以应该共有4+6=10名少先队员,苹果和梨树苗分别有64和32棵。
74.某人开汽车从A城到B城要行200千米,开始时他以5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但途中因汽车故障停车修理用去半小时,为了按时到达,他必须把速度增加14千米/小时,跑完以后的路程,他修车的地方距离A
城多少千米?
解:由于休息半小时,就少行了56×1/2=28千米。这28千米,刚好是后面28÷14=2小时多行的路程
所以后来的路程是(56+14)×2=140千米。所以修车地点离A城有200-140=60千米。
75.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2/3,两人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立即返回,已知两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3000米,求A、B两地的距离.解: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合行了一个全程,其中乙行了全程的2÷(2+3)=2/5
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合行了3个全程,其中乙行了全程的2/5×3=6/5
两次相遇点之间的距离占全程的2-6/5-2/5=2/5
所以全程是3000÷2/5=7500米。
解
乙的速度是甲的2/3
即甲速:乙速=3:2
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3/5,乙走了全程的2/5
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
甲共走了2倍全程的3/5=6/5,乙走了2倍全程的2/5=4/5
6/5-4/5=2/5,即相差全程的2/5
A、B两地的距离=3000/(2/5)=7500米
综合:3000/[2*3/(2+3)-2*2/(3+2)]=50(千米)
76.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9千米/小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时间的比为2:1.一天因下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10小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C
顺水速度是逆水速度的2倍,那么逆水速度就是水流速度的2倍,静水速度就是水流速度的3倍,所以水流速度是9÷3=3千米/小时
下雨时,水流速度是3×2=6千米/小时,逆行速度是9-6=3千米/小时
顺行速度是9+6=15千米/小时
所以往返时,逆行时间和顺行时间比是5:1
所以顺行时间是10÷(5+1)=5/3小时
所以甲乙两港相距5/3×15=25千米
解:无论水速多少,逆水与顺水速度和均为9*2=18
故:
水速
FlowSpeed=18/3/2=3;
船速
ShipSpeed=FlowSpeed+18/3=9;
when
rains,Flowspeed=6;
顺水s1=9+6=15;
逆水s2=9-6=3;
顺水单程时间10*(3/(15+3))=5/3;
so,相距5/3
*15=25km
77.某学校入学考试,确定了录取分数线,报考的学生中,只有1/3被录取,录取者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高6分,没有被录取的同学其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低15分,所有考生的平均分是80分,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
解:假设每组三人,其中3×1/3=1人被录取。
每组总得分80×3=240分。
录取者比没有被录取者多6+15=21分。
所以,没有被录取的分数是(240-21)÷3=73分
所以,录取分数线是73+15=88分
解:因为没录取的学生数是录取的学生数的:
(1-1/3)/1/3=2倍,二者的平均分之间相差:15+6=21分的距离,所以,在均衡分数时,没录取的学生平均分每提高一分,录取的学生的平均分就要降低2分,这样二者的分差就减少了3分,21/3=7,即要进行7次这样的均衡才能达到平均分80分,在这个均衡过程中,录取的学生的平均分降低了:2*7=14分,所以,录取分数线是:80+14-6=88分,78.一群学生搬砖,如果有12人每人各搬7块,其余的每人搬5块,那么最后余下148块;如果有30人每人各搬8块,其余的每人搬7块,那么最后余下20块.问学生共有多少人?砖有多少块?
解:
如果每人搬7块,就会余下30×(8-7)+20=50块
所以搬5块的人有(148-50)÷(7-5)=49人
所以学生共有12+49=61人,砖有61×7+50=477块。
解:12人每人各搬7块,当他们搬8块的时候,多搬了12块
18人每人各搬5块,当他们搬动8块的时候,多搬了18*3=54块
所以30人多搬了54+12=66块
其余人搬动了148-20-66=62块
而这些其它人每人多搬动了2块,所以其他人的人数为62/2=31
所以,一共有学生61人
砖块的数量:12*7+49*5+148=477
解:把30人分成12人和18人两部分,12人每人各搬7块,若他们搬8块,则多搬了12*1=12块,18人每人各搬5块,若他们搬8块,则多搬了18*3=54块,所以30人多搬了54+12=66块
其余人搬动了148-20-66=62块,而这些其它人每人多搬动了7-5=2块,所以其他人的人数为62÷2=31
所以,一共有学生61人
砖块的数量:12*7+49*5+148=477块
79.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之比为4:3,C地在A、B之间,甲、乙两车到达C地的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和下午3点,问甲、乙两车相遇是什么时间?
解
由题义得知甲的速度是4个单位,则乙的速度是3个单位。
到达C地时乙比甲多用了7个小时,(上午8:00和下午3:00当中的差)
7个小时甲又走出了4*7=28个单位距离。
甲和乙是在这段距离当中想遇的所以在这段距离中甲走了16个单位距离
乙走了12个单位距离
乙这12个单位距离让甲走是用3个小时,所以8:00加上3就是11:00点相遇了
解:
设甲车每小时行4份,乙车每小时行3份。
当甲行到C地时,乙在离C地3×(12-8+3)=21份。
两车行这21份,需要21÷(4+3)=3小时相遇。
所以相遇时间是8+3=11时。
80.一次棋赛,记分方法是,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和棋两人各得1分,每位选手都与其他选手各对局一次,现知道选手中男生是女生的10倍,但其总得分只为女生得分的4.5倍,问共有几名女生参赛?女生共得几分?
猜:女1人,男10人。比赛情况女全胜,得分20分,男得分是(1+2+……+9)*2=90分。
1个女生
10个男生
女生20分(全赢)(共下10盘)
男生90分(共下45盘)(因为是小学,1+2+3+....+9=45)
如果是2个女生,20个男生,女生全赢,2个女生之间1赢1负或1平,共计41盘*2=84分,而男生是(1+2+3+....+19=190盘*2=380分
因为男生总得分只为女生得分的4.5倍,而现在总得分大于4.5倍
84*4.5=378
如果是3个女生,30个男生
如果是4个女生,40个男生....,他们之间的总分比值会更大
所以应该是1个女生,10个男生,女生20分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09
81.有若干个自然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10,如果从这些数中去掉最大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11,这些数最多有多少个?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最大值是几?
解:根据新课标教材,0是最小的自然数。
由于去掉最小数后,算术平均数是11,所以,这些数最多有10÷(11-10)+1=11个。
所以,最大的数最大值是11-1+10=20
82.某班有少先队员35人,这个班有男生23人,这个班女生少先队员比男生非少先队员多几人?
解:
方法一
如果这23个男生都是少先队员,那么女生少先队员就有35-23=12人,男生非少先队员就没有了,所以就多12人。
方法二
如果这23个男生都不是少先队员,那么女生少先队员就有35人,那么女生少先队员就比男生非少先队员多35-23=12人。
方法三
女生少先队员-男生非少先队员
=(女生少先队员+男生少先队员)-(男生非少先队员+男生少先队员)
=少先队员-男生
=35-23
=12人。
83.小东计划到周口店参观猿人遗址.如果他坐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比骑车去早到3小时,如果他以8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去,那么比骑车晚到5小时,小东的出发点到周口店有多少千米?
解:
说明坐汽车比步行少用3+5=8小时,这8小时内,步行要行8×8=64千米。
坐汽车每小时要比步行多行40-8=32千米。
坐汽车64÷32=2小时,就可以多行这么多了。
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又想到一个解法:
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0÷8=5倍
那么汽车行完全程的时间是(3+5)÷(5-1)=2小时
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40/8=5
(5+3)*40=320
320/(5-1)=80
84.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上航行,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在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两船速度和:90÷3=30(千米)
两船速度差:90÷15=6(千米)
乙船的速度:(30-6)÷2=12(千米/小时)
甲船的速度:12+6==18(千米/小时)
答:甲船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乙船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
85.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一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75%,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5/6.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人数多几人?
解:一班人数:(5/6x90-71)/(5/6-75%)=48(人)
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多的人数:75%x48-5/6x(90-48)=1(人)
解:
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都占本班人数的5/6,那么少先队员人数就占两班总人数的5/6,即90×5/6=75人。
比实际多了75-71=4人。
所以一班有少先队员4÷(5/6-75%)=48人,二班有90-48=42人。
那么一班比二班多48×75%-42×5/6=1人
86.一个容器中已注满水,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知道每次从容器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求三个球的体积之比.解:
第一次溢出的水是小球的体积,假设为1
第二次溢出的水是中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
第三次溢出的水是大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中球的体积
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所以中球的体积为1+2=3
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第二次是2;所以大球的体积为3-1+3=5
V小球:V中球:V大球=1:3:5
87.某人翻越一座山用了2小时,返回用了2.5小时,他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时,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时.问翻越这座山要走多少米?
解:
往返共用去2+2.5=4.5小时。
所有上坡用的时间和所有下坡用的时间比是4500:3000=3:2。
所有上坡用的时间是4.5÷(3+2)×3=2.7小时,所以翻越这座山要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所有的山坡路,即3000×2.7=8100米
解: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时,所以走每一米需要时间1/3000小时
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时,所以走每一米需要时间1/4500小时
上山走的总路程=下山走的总路程=全程
相当于用3000米/小时和4500米/小时的速度和(2+2.5)小时走了
2个全程(一个全程上山和一个全程下山)
(2+2.5)÷(1/3000+1/4500)=8100米
88.钢筋原材料每根长7.3米,每套钢筋架子用长2.4米、2.1米和1.5米的钢筋各一段.现需要绑好钢筋架子100套,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多少根?
解:
2.1×2+1.5×2=7.2米,用100÷2=50根原材料。
2.4×3=7.2米,用100÷3=33根……1段原材料。
最后的这一段也要用1根原材料。
所以共用去50+33+1=84根原材料。
89.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和锌的比2:3.现知道再加入6克锌,熔化后共得新合金36克,新合金中铜和锌的比是多少?
解法一:
加入的6克锌相当于新合金的6÷36=1/6。
原来的合金是新合金是1-1/6=5/6。
铜没有变,占新合金的5/6÷(2+3)×2=1/3,新合金中的锌占1-1/3=2/3。
所以新合金中的铜和锌的比是1/3:2/3=1:2
解法二:
原来的合金重36-6=30(克)
原来的合金每份重30÷(2+3)=6(克)
含铜6×2=12(克),含锌6×3=18(克)
新合金中的合金比12÷(18+6)=1/2,即铜:锌=1:2
90.小明通常总是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想锻炼身体,前1/3路程快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后一段的路程慢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2倍.这样小明比平时早35分到校,小明步行上学需要多少分钟?
解:
行1/3的路程,速度是步行的4倍,说明用的时间是原来总时间的1/3÷4=1/12。
行余下的1-1/3=2/3的路程,速度是步行的2倍,说明用的时间是原来总时间的2/3÷2=1/3。
所以这35分钟相当于平时总时间的1-1/3-1/12=7/12
所以小明步行上学需要35÷7/12=60分钟。
解:
35÷(4+2+1)=5(分钟)
5×4÷3/1=60(分钟)
答:小明步行上学需要60分钟.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0
91.甲、乙、丙三人,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的2倍还大3岁,乙的年龄比丙的年龄的2倍小2岁,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是109岁,分别求出甲、乙、丙的年龄.解:
如果甲减少3,丙减少1,甲就是乙的2倍,丙就是乙的1/2。
那么余下的109-1-3=105岁是乙的2+1+1/2=7/2
所以乙是105÷7/2=30岁,甲是30×2+3=63岁,丙是(30+2)÷2=16岁。
解:依题意得,甲=乙*2+3,乙=丙*2-2,则甲=[(丙*2-2)]*2+3=丙*4-1,三者年龄和是(丙*4-1)+(丙*2-2)+丙=109,解得丙=16岁
则甲=16*4-1=63岁,乙=16*2-2=30岁。
92.快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向乙站开出,1.5小时后,慢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站行甲站开出,.两车相遇时,相遇点离两站的中点70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依题意“相遇点离两站的中点70千米”得快车比慢车多行了140千米,但快车先行了60*1.5=90千米,得实际多行了140-90=50千米,两车同行了50/(60-40)=2.5小时
则两地相距90+(60+40)*2.5=340千米
93.甲、乙两车先后离开学校以相同的速度开往博物馆,已知8:32分甲车与学校的距离是乙车与学校距离的3倍,8:39分甲车与学校的距离是乙车与学校距离的2倍,求甲车离开学校的时间.解:
把8时32分时甲车行的看作3份,乙车行的看作1份,相差3-1=2份。
由于速度相同,他们经过相同的时间,相差是份数是相同的。
所以到8时39分,由于甲车行的路程是乙车的2倍,所以乙车就行了与甲车相差的2份,所以,甲车就行了2×2=4份。
两个时刻相比较,两车都行了2-1=1份,所以,1份就是39-32=7分钟。
因此甲车共行了7×4=28分钟。
39-28=11分,所以甲车离开学校的时间是8:11
解:依题意,设7分走的路程为A,则有3乙+A=(乙+A)*2
整理得乙=A,即7分行的路程=乙车原来行的路程
所以甲=3乙=3*7=21分,甲车离开学校的时间是32-21=8:11
94.有一个工作小组,当每个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7小时可生产一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甲、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可提前1小时,完成这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丙、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提前1小时,问如果同时交换甲与乙、丙与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完成这批零件需多长的时间.解:
甲乙交换,完成时间是7-1=6小时,工作效率增加1/6-1/7=1/42,同理,丙丁交换也同样增加工作效率1/42。
所以同时交换,工作效率变成了1/7+1/42×2=4/21
所以,完成这批零件的时间是1÷4/21=5.25小时。即5小时15分。
95.用10块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积木,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多少?解: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考虑面积大的一个面多重叠。
要使表面积最小,关键是把比较大的面隐藏起来。建议把7*5的面隐藏,得到两排五块重叠摆法,长为7,宽为5*2,高为3*5
则长方体的表面积=(15*10+15*7+10*7)*2=650平方厘米
解: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考虑面积大的一个面多重叠。
96.公圆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10张以上的团体票的可优惠10%.(1)甲单位45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2)乙单位208人逛公园,按以上的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
①45人:30*(40/10)+5*5=145元
②208人:30*(210/10)*(1-10%)=567元
(1)10+10+10+5=45
30+30+30+5*5=115
(2)208=200+8
200/10=20>10
买20张团体票8张个人票20*30*(1-10%)+8*5=580
买21张团体票21*30*(1-10%)=567
买21张团体票更划算
97.甲、乙、丙三人,参加一次考试,共得260分,已知甲得分的1/3,乙得分的1/4与丙得分的一半减去22分都相等,那么丙得分多少?
把甲看作3份,那么乙就是4份,丙就是2份多22×2=44。
所以,每份是(260-44)÷(3+4+2)=24
所以,甲24×3=72分,乙24×4=96分,丙24×2+44=92
解:如果丙的分少44分,则丙的一半与甲的1/3、乙的1/4相等。此时总分是:260-44=216分
设丙是二份,则甲是3份,乙是4份
所以一份是:216/[2+3+4]=24
即丙是24*2=48分
那么丙原来的分是:48+44=92分
98.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这项工程的1/30.甲、乙单独做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解:甲做了4天,比乙多做4×1/30=2/15,所以,如果乙做4×2+5=13天,完成了1-2/15=13/15,所以,乙单独做需要13÷13/15=15天,那么甲单独做需要1÷(1/15+1/30)=10天。
解:甲乙合作4天乙做5天完成,可以看作是甲做了4天乙做了9天完成。
甲4天比乙4天多做:1/30*4=2/15
即乙做4天后再做9天可以完成:1-2/15=13/15
即乙13天完成13/15,所以乙的效率是:1/15
甲的效率是:1/15+1/30=1/10
即甲单独做要:1/[1/10]=10天,乙单独做要15天
99.有长短两支蜡烛,(相同时间中燃烧长度相同),它们的长度之和为56厘米,将它们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这时短蜡烛的长度又恰好是长蜡烛的2/3.点燃前长蜡烛有多长?
我们把长蜡烛和短蜡烛的长度差看作1份,那么当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时,说明燃了1份,这时,短蜡烛长2份,长蜡烛3份。所以点燃前,短蜡烛长3份,长蜡烛长3+1=4份。
所以点燃前长蜡烛长56-24=32厘米。
100.一批苹果平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1/9,可省下几只筐?
解:
把1筐平均分成9份,装入另外的9筐中,每筐就多装了1/9,说明原来的9+1=10筐,可以装成9筐,每10筐就省下1个筐,所以省下20÷10=2个筐。
解:设总量是单位“1”
则一个筐放:1/20
现在一个筐放:1/20*[1+1/9]=1/18
那么筐数是:1/[1/18]=18只
即可以省下:20-18=2只
第五篇:小升初数学专题资料
第一章
数与数字
第一节
数的认识
1.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的概念”?
1)整数、分数、小数……
2)加数、减数、乘数、除数、积、商、余数……
3)整除、约分、通分……
4)除法、加法、乘法……
2.请你回忆一下,我们知道哪些“运算规则”?
1)先乘除,后加减;
2)结合率;
3)交换率;
4)分配率
3.你知道哪些特别数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0:
1:
2:
第二节
数的简单运算
一、口算下列各题:
12+21=
95-59=
45+54=
65-56=
4×6=
2×9=
81÷9=
5×4=
9.3+1.7=
0.56+4.64=
8÷0.08=
100×0.007=
=
=
B
71-17=
7×6=
21÷7=
7.33+2.77=
4.24+2.76=
0.4÷200=
3.2×0.125=
7.4-4.7=
-=
=
=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A
43+57-12=
61-49-32=
94-66+32=
4.53+2.79=
34.5-2.76=
5.64+2.6=
1.11+9.99=
2.53+2.57=
7.84+4.29=
B
104×16=
124×28=
222×107=
30.132÷2.79=
34.5×2.76=
106.652÷2.6=
742÷14=
39×275=
1.11×9.99=
三、脱式计算:
A
5.43+(5.77+0.49)-6.51
(3.48+5.77-7.43)+6.5+0.24
3.54+7.61+0.98-(6.22-3.7)
5.98-0.33+4.56-(9.37+0.46)
4.76+[0.637-(2.326-2.227)]
7.35-(4.21+0.33)-2.44
4.25+0.354+4.436-7.475
0.346+[7.56-(6.53-1.344)]
B
5.43×(5.77+0.49)-6.51
(3.48+5.77×7.43)×6+0.24
4.6×[0.637-(2.326-2.227)]
7.35-(4.21+0.33)×2.44
8.293-(29.221-2.432)÷6.23
8.92÷0.4-3.323-8.745
4.25+0.354×4.436-3.475
0.346+7.6×(6.53-4.344)
D
第三节
巧算之凑整法
一、典型例题1、125×4×25
25×8×125×7×4
123456×52、56×32+28×38
84×12+84×883、11.8×43-860×0.09
34×56+17×32+34×284、9999×2222+3333×3334
1999×1998-1997×19965、9+99+999+9999+99999
9-0.9-0.09-0.009-0.0009
二、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1994+997×997
10476+748+524+252
7.5×27+19×2.5
1995+199.5+19.95+1.995
76×125×68
1999+999×9992、计算41.2×8.1+11×1.25+537×0.193、计算19971997×1996-19961996×19974、计算3×999+3+99×8+8+2×9+2+95、计算1988×198219821982-1982×198819881988
第四节
巧算之循环法
一、典型例题
1、计算1+2+3+……+100
1+3+5+……+992、计算(2008+2006+…+6+4+2)-(1+3+5+…+2005+2007)
3、计算: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4+103-102-101
二、巩固练习
1、计算2+4+6+……+100
1+4+7+……+1002、计算(1+3+5+…+2007)-(2+4+6+…+2006)
3、计算(30+28+26+……+4+2)-(29+27+25……+3+1)
4、计算1-2+3-4+5-6+…+1991-1992+19935、计算(2003+2001+1999+……+3+1)-(2004+2002+2000+……+4+2)
第五节
巧算之裂项法
一、典型例题
1、计算
2、计算:
3、计算:
4、计算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2、计算:
3、计算:
4、计算:
5、计算
第二章
定义新运算
一、例题解析
1.定义新运算“*”,对于任何数a和b,a*b=;当a=2,b=3时,2*3==2.5
(1)计算1996*1998,1998*1996;
(2)计算1997*7*1,1997*(7*1);
2.定义一种运算“∧”,对于任何两个正数a和b,a∧b=;计算,2∧4∧8∧16∧16,计算,16∧2∧8∧16∧4。
3、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
”,使下列算式成立:2
4=8,5
3=13,3
5=11,9
7=25,求7
3=?
4.规定a△b=a+(a+1)+(a+2)+…(a+b-1)(a、b均为自然数,b>a)如果x△10=65;那么x=?
二、巩固练习
1、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1/2,例如:1*2=1
×3-2×=2;
根据以上的规定,计算:①10*6
②7*(2*1)
2、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求的值。
3、定义两种运算“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b,ab=
a+b-1,ab=a×b-1。①计算4[(68)
(35)的值;②若x(x4)=30,求x的值。
4、对于任意的整数x、y,定义新运算“△”,x△y
=(其中m是一个确定的整数),如果1△2=2,则2△9=?
5、x和y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x*y=mx+ny,x△y=kxy,其中
m、n、k均为自然数,已知
1*2=5,(2*3)△4=64,求(1△2)*3的值。
第三章
计量单位
一、复习前的思考:
1.大家都知道,在数学里2>1、1000<1000.1,但是下面却说
>2、1
=1000
你认为它们是对还是错,说说你的理由?
2.成语中,“半斤八两”的意思是什么?
(1)“半”用数字来表示是什么?在这个成语里,它为什么能和“八”相等呢?
(2)在今天看来,半斤应该和几两相等?
二、计量单位的复习: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很多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吗?
1.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毫米、千米、公里、里……
2.时间单位:年、月、天、小时、分钟、秒……
3.重量单位:千克、克、吨、公斤、斤……
4.面积单位:平方米、亩、公顷……
5.容积单位:立方米、升……
三、单位之间的换算:
1.长度单位:
2.时间单位:
3.重量单位:
4.面积单位:
5.容积单位:
四、练习(时间标准:7分/节):
A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袋大米重40()。
2.书桌的长是86(),桌面的面积约为54()。
3.汽车每小时行100()。
4.一个热水瓶大约能装水2.5()。
5.一座楼房高15(),占地600()。
6.小明吃一顿饭花了20()。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千米=()米
3厘米=()毫米
②4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③3.05吨=()千克=()克
④4日=()小时=()分
⑤6分米=()米
50050米=()公里
⑥20平方厘米=()平方米
3.3公顷=()平方千米
⑦1.7升=()立方米=()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千米8米=()米
4米2分米=()厘米
②43平方米1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③8吨300千克=()千克
④5日18小时=()小时
9时30分=()分
⑤45.8分米=()米()分米()厘米
⑥47055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⑦10200千克=()吨()千克
⑧30个月=()年()月
830秒=()分()秒
4、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问:每个季度各有多少天?
5、小华步行4千500米,用了1小时15分。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B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成人约重65()。
2.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
3.一分硬币厚1(),一张邮票的面积为6()。
4.一支铅笔长18()。
5.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5()。
6.一个水桶大约能装水2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5.05千米=()米
12厘米=()毫米
124.2厘米=()米
1791分米=()公里
②1.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③3吨=()千克=()克
1422克=()公斤=()斤
④6日=()小时=()分
1平年=()天=()小时
⑤160分米=()米
51000米=()公里
⑥12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⑦330000公顷=()平方千米
⑧360秒=()分
72小时=()日
1平年=()日=()小时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平方米1平方分米23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②6千米18米=()米
3米12分米=()厘米
③5吨12千克=()千克=()克
④7日8小时12分=()分
7日12分=()小时
⑤648厘米=()米()分米()厘米
⑥4760.5立方分米=()立方米()平方分米()立方厘米
⑦90500千克=()吨()千克
2541.09千克=()吨()千克=()克
⑧
81个月=()年()月
742秒=()分()秒
第四章
几何知识
几何的题型无外乎四种:1.概念的判断与分析;2.求长度(边长、棱长、周长、直径、弧长);3.求面积(表面积);4.求体积。
第一节
判断正误
一、典型例题: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
6.射线可以向任意一方无限延伸。
7.如图3-1,直线AC>直线AB。
8.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9.余角的度数比补角的要小。
10.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
11.知道三角形的一个边长和一个高,我们就能算出它的面积。
12.周长相等的两扇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13.弧较大的扇形面积也较大。
14.大圆半径是小圆的直径,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两倍。
15.半圆的弧长就是半圆的周长。
二、巩固练习:
1.圆的周长缩小1/2,直径缩小1/2,它的面积也缩小1/2。
2.圆周率的大小随着圆的面积大小而变化。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圆柱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缩小1/2,则它的侧面积大小不变,体积也不变。
4.四条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5.两对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6.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7.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四边形。
8.梯形的对边平行。
9.周长相等的圆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10.长方体与圆柱的底面积及高相等,体积也相等。
11.任何扇形都能卷成圆锥形。
1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1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这个圆的直径。
14.圆的周长增加2π厘米,圆的半径增加1厘米。
15.圆柱体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跟着扩大3倍。
第二节
长度类
一、典型例题:
1.如图,10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10厘米,求小长方形的周长。
2.如图,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沿对角线BD对折得到一个几何图形,求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
A
E
D
C
B
H
G
F
3.下图是正方体,四边形APQC是表示用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截面的线表现在展开图的哪里呢?把大致的图形在右面展开图里画出来.B
P
E
A
D
C
B
G
H
Q
F
4.一个长方形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5厘米。原来水深10厘米,放进一个棱长2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后,铁块的顶面仍然高于水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5.一块长方体木块长2.7米,宽1.8分米,高1.5分米。要把它裁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小木块,不许有剩余,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分米?
6.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阴影部分②的面积小28平方厘米.AB长40厘米,BC长多少厘米?
C
A
B
①
②
7.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平方分米,体积是512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多少?
8.如图所示,以B、C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则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E
D
C
B
A
9.如图3-4,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10.直径均为1米的四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图3-5,试求金属带的长度。
二、巩固练习:
1.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2.将半径分别3厘米和2厘米的两个半圆如图3-11放置,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3.把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都减少3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72平方米。求这块地原来的周长是多少?
4.如图,ABCD是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已知CE的长度是ED的3倍。求DF的长度。
5.如图,直径为3厘米的半圆绕A点顺时针旋转60º,使AB到达AC的位置,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
6.如图,一个大圆内有三个大小不等的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同一条直径上,连同大圆在内的每相邻的两个圆都相切,已知大圆的周长是31.4厘米,求三个小圆的周长之和。
7.在图中,长方形ABCD的长是80厘米,宽是60厘米,CE长40厘米,三角形BEF的面积是1500平方厘米,求DF的长。
第三节
面积类
一、典型例题
1.把19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右图所示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2.右图中4个圆的圆心是正方形的4个顶点,它们的公共点是该正方形的中心.如果每个圆的半径都是1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4厘米,O是圆心,AB和
DC互相垂直,OE=1厘米,EF=2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在图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半圆周的中点,BC是半圆的直径。已知AB=BC=10厘米,那么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在图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厘米,将以圆弧为分界的甲、乙两部分的面积中的大者减去小者,所得的差是多少平方厘米?
6.有一块黑白格子布如图所示。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5厘米,白色的小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那么这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7.在图中,3个圆的半径都是1厘米,圆心分别为O1、O2、O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挖完后得到的形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9.在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05平方厘米,AE=ED,BD=2DC。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如图,已知三角形ABC面积为1,延长AB至D,使BD=AB;延长BC至E,使CE=2BC;延长CA至F,使AF=3AC,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二、巩固练习
1.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如图。它们的面积差是18.6平方厘米,问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
2.图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AB=AE,BC=BF,DC=CG,AD=DH,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3.有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1米。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如图44)。这60块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是多少平方米?
4.图中圆的半径是6厘米,求图中的阴影面积。
5.在图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A、B为圆心画弧,两弧相交于D。已知AB长20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6.已知右图中大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中间小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7.下图中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8.图中,BD=3AD,CE=5AE,问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的面积的多少倍?
第四节
求体积
一、典型例题:
1.如图,在一块平坦的水泥地上,用砖和水泥砌成一个长方体的水泥池,墙厚为10厘米(底面利用原有的水泥地).这个水泥池的体积是
.1.8
单位:米
2.图中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尺寸如图).问:等于
.4
3.1.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5厘米,则体积增加150厘米;如果宽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16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144立方厘米。问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38厘米,宽31厘米。现在把它的四角分别减去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
5.把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削成最大圆柱体,则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7.92平方分米.底面的面积是19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17.6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2.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把正方形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这个形体的体积是
.3.求下列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厘米)
4.在一个底面半径是20
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有一个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的圆锥形铁铊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铊取出后,桶的水面下降了2厘米,求铁铊的高。
第五章
应用题
第一节
工程问题
一、典型例题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干20天可以完成,甲队做了8天后,由于另有任务,剩下的工作由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多少天?
2、某制衣厂要制做一批服装.原计划每天生产300件,60天完成任务.实际上每天生产的服装件数比原计划多20%,完成这批服装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3、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管甲和乙,一个进水管丙。若同时开放甲、丙两管,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同时开放乙、丙两水管,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单独开丙管,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若同时打开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满池水,需几小时?
4、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合作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两徒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5.一个蓄水池,每分钟流入4立方米水。如果打开5个水龙头,2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如果打开8个水龙头,1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现在打开13个水龙头,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放空?
二、巩固练习
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60天可完成.如果甲、乙两队合作24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再用48天才能完成。.问: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一部书稿,甲、乙两个打字员需20天完成,两人合打了8天后,余下的书稿由乙单独打。若这部书稿由甲单独打需28天完成,问乙又干了几天才完成?
3.有一批机器零件,甲单独做需17天,比乙单独做多用了1天。两人合作8天后,剩下的420个零件由甲单独制作,问甲共制作了多少个零件?甲共干了几天?
4.水池上装有甲、乙两个水管,齐开两水管12小时注满水池。若甲管开了5小时,乙管开了6小时,只注了水池的,若单独开甲或乙各需几小时注满水池?
5.某工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那么乙还需要做多少天?
6.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第二节
行程问题
一、典型例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525米,预计40分钟到达,但行到一半路程时,汽车发生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行驶余下的路程每分比原来快多少?
2、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70千米。相遇后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后马上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这时,相遇地点距A地50千米。已知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的时间是4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3、一条轮船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由A到B是顺水航行;由B到A是逆水航行.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由A到B用了6小时,由B到A所用时间是由A到B所用时间的1.5倍,求水流速度。
4、一个游泳池长50米,甲、乙二人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同时出发,游到另一端立即返回,照这样往返游,两人游了两分钟,已知甲每秒钟游3米,乙每秒钟游2米,从出发后的两分钟内,二人相遇了几次?
5、运动场的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名运动员从起跑点同时同向出发,甲每分钟跑375米,乙每分钟跑325米,求多少秒后,甲超过乙一周?
6、一个步行人和一个骑车人沿同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4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每隔多少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
二、巩固练习: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2小时后,离乙地还有45千米,已知它4小时可行完全程,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2、小明从家到王者家教中心,先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加快速度,每分钟比原先多走10米,结果早到5分钟。求小明家到王者家教中心的距离?
3、有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从某一点沿跑道向相反的方向跑,1分钟后相遇;如果二人向同一方向跑,10分钟后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4、上、下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来,甲车长235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215米,每秒行20米,问两车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几秒?
5、甲车长180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385米,每秒行20米。两车若同向而行,车头齐时,问甲车几秒可超过乙车?
6、在一条笔直的公路干线上,有两个骑车人从相差5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从A地出发,每分钟行驶300米;乙从B地出发,每分钟行驶200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距5000米?
7、甲、乙、丙三人骑车同时同地出发,追赶前面的一个行人,他们分别用6分、9分、12分追上行人。已知甲每分钟行400米,乙每分钟性360米,丙每分钟行多少米?
第三节
比和比例
一、典型例题
1、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5。求甲与乙的面积之比。
2、如右图,ABCD是一个梯形,E是AD的中点,直线CE把梯形分成甲、乙两部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10∶7.求上底AB与下底CD的长度之比.3、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A、B、C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求A:B:C。
4、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现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为尽早完成任务,甲、乙、丙应各加工多少个?所需时间是多少?
5、有甲、乙、丙三枚长短不相同的钉子,甲与乙长度比6:5,甲钉子的2/3钉入墙内,甲与丙钉入墙内的部分之比5:4,而它们留在墙外的部分一样长。问:甲、乙、丙的长度之比是多少?
6、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价分别是22元、30元、33元。某人买这三种糖果,在每种糖果上所花钱数一样多,问他买的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多少元?
7、有一些画片,小明取了其中的1/3还多3张,小强取了剩下的1/3再加33张,他们两人取的画片一样多。问这些画片有多少张?
二、巩固练习
1、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小龙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小龙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甲、乙、丙三人同去商场购物,甲花钱数的1/2等于乙花钱数的1/3,乙花钱数的3/4等于丙花钱数的4/7,结果丙比甲多花93元,问他们三人共花多少钱?
3、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会员与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个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会员与女会员人数之比是:甲:12∶13,乙:5∶3,丙:2∶1,那么丙有多少名男会员?
4、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子约分后是2/3,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5、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4。如果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7。甲、乙原来各得多少分?
6、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7、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
8、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多少只?
第四节
浓度问题
一、典型例题
1、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浓度为2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多少克糖?
2、20%的食盐水与5%的食盐水混合,要配成15%的食盐水900克.问:20%与5%食盐水各需要多少克?
3、在浓度为40%的酒精溶液中加入5千克水,浓度变为30%,再加入多少千克酒精,浓度变为50%?
4、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
5、一容器内装有10升纯酒精,倒出2.5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5升,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甲种酒精纯酒精含量为72%,乙种酒精纯酒精含量为58%,混合后纯酒精含量为
62%。如果每种酒精取的数量比原来都多取15升,混合后纯酒精含量为63.25%。问第一次混合时,甲、乙两种酒精各取多少升?
2、甲容器中有8%的食盐水300克,乙容器中有12.5%的食盐水
120克。往甲、乙两个容器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的食盐水浓度一样。问倒入多少克水?
3、甲容器有浓度为2%的盐水
18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
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取出
240克盐水倒入甲。再往乙倒入水,使两个容器中有一样多同样浓度的盐水。问:(1)现在甲容器中食盐水浓度是多少?(2)再往乙容器倒入水多少克?
4、甲、乙两种含金样品熔成合金.如甲的重量是乙的一半,得到含金68%的合金;如果甲的重量是乙的7.5倍,得到含金62.66%的合金,求甲、乙两种含金样品中含金的百分数?
第五节
经济问题
一、典型例题
1、某商店按20%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出售,结果亏损了64元,这一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2、某商品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4个的钱数,与按每个20元的利润卖出3个的钱数一样多,问商品的每个成本是多少?
3、一件衣服,第一天按原价出售,没人来买,第二天降价20%出售,仍无人问津,第三天再降价24元,终于售出。已知售出价格恰是原价的56%,那么原价是多少?
4、银行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二年期为11.7%,三年期为12.24%,五年期为13.86%.如果甲、乙二人同时各存人一万元,甲先存二年期,到期后连本带利改存三年期;乙存五年期.五年后,二人同时取出,那么谁的收益多,多多少元?
5、张阿姨今天把20000元人民币存人银行,定期3年.2002年4月18日,她可从银行取回本金、利息共22484元。定期存款三年期的年利率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某人初买了一种股票,该股票当年下跌20%,第二年上涨多少才能保持原值?
2、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3、某书店出售一种挂历,每售出1本可获得18元利润.售出一部分后每本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已知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原价出售挂历的2/3.书店售完这种挂历共获利润2870元.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
4、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八个面包平分着吃,甲拿出五个面包的钱,乙付了三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四角钱,问:甲应收回多少钱?(以分为单位)
5、小明到商店买红、黑两种笔共66支.红笔每支定价5元.黑笔每支定价9元.由于买的数量较多,商店就给予优惠,红笔按定价85%付钱,黑笔按定价80%付钱,如果他付的钱比按定价少付了18%.那么他买了红笔多少支?
第六章
方程
第一节
解方程
一、典型例题:
1、解下列方程:
x+2.4x=6
×-x=
131-3x=89
x+50%=42
=
3.5:x=5:4.2
:=:x
:0.25=80%:x2、解下列方程:
4(x-3)=9(x-3)
3、解方程:
二、巩固练习:
1、解下列方程:
2.4x-0.45×2=0.3
x-x=
321-23x=45
x+30%=21
=
3.5:x=5:4.2
:x=:
:1.25=75%
:
x2、解下列方程:
(x-1)+7=7(x-1)-33、解方程:
第二节
用方程解题
一、典型例题1、100名师生绿化校园,老师每人栽3棵树,学生学生每人栽1棵树,总共栽树120棵,求老师和学生各栽了多少棵树?
2、有一队伍以1.4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2.6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10分50秒。问:队伍有多长?
3、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
4、如图,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甲从A出发,每分钟走65米,乙从B出发,每分钟走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哪一条边上?
5、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9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二、巩固练习
1.一个停车场共停了24辆车,其中有四轮车,也有三轮车。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问三轮车有多少辆?
2.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共植树110棵。六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倍少1;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2倍多3,求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3.10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10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现在母亲的年龄有多少岁?
4.哥哥的书是弟弟的5倍,哥哥给弟弟20本书后,哥哥是弟弟的2倍,求兄弟俩一共有多少书?
5.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大25岁,已知5年后父亲的年龄为儿子的3.5倍。那么现在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
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
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
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
爱
我孝
何
难
亲
憎
我孝
方
贤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
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
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
肉
绝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
生
chū
zé
tì
【出
则
弟】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
道
友
弟
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中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
物
轻
怨
何
生
言
语
忍
忿
自
泯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
饮
食
或
坐
走
长
者
先
幼
者
后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长
呼
人
即
代
叫
人
不
在已
即
到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称
尊
长
勿
呼
名
对
尊
长
勿
见
能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路
遇
长
疾
趋
揖
长
无
言
退
恭
立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骑
下
马
乘
下
车
过
犹
待
百
步
余zhǎng
zhě
lì
yòu
wù
zuò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
者
立
幼
勿
坐
长
者
坐
命
乃
坐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尊
长
前
声
要
低
低
不
闻
却
非
宜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进
必
趋
退
必
迟
问
起
对
视
勿
移
shì
zhū
fù
rú
shì
fù
shì
zhū
xiōng
rú
shì
xiōng
事
诸
父
如
事
父
事
诸
兄
如
事
兄
jǐn
【谨】
zhāo
qǐ
zǎo
yè
mián
chí
lǎo
yì
zhì
xī
cǐ
shí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
chén
bì
guan
jiān
shù
kǒu
biàn
niào
huí
zhé
jìng
shǒu
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
guān
bì
zhèng
niǔ
bì
jié
wà
yǔ
lǚ
jù
jǐn
qiè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
切
zhì
guān
fú
yǒu
ding
wèi
wù
luàn
dùn
zhì
wū
huì
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yī
guì
jié
bú
guì
huá
shàng
xún
fèn
xià
chèn
jiā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
duì
yǐn
shí
wù
jiǎn
zé
shí
shì
kě
wù
guò
zé
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
则
nián
fāng
shào
wù
yǐn
jiǔ
yǐn
jiǔ
zuì
zuì
wéi
chǒu
年
方
少
勿
饮
酒
饮
酒
醉
最
为
丑
bù
cō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步
从
容
立
端
正
揖
深
圆
拜
恭
敬
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勿
践
阈
勿
跛
倚
勿
箕
踞
勿
摇
髀
huǎn
jiē
lián
wù
yǒu
shēng
kuān
zhuǎn
wān
wù
chù
léng
缓
揭
帘
勿
有
声
宽
转
弯
勿
触
棱
zhí
xū
qì
rú
zhí
yíng
rù
xū
shì
rú
yǒu
rén
执
虚
器
如
执
盈
入
虚
室
如
有
人
shì
wù
máng
máng
duō
cuò
wù
wèi
nán
wù
qīng
lüè
事
勿
忙
忙
多
错
勿
畏
难
勿
轻
略
dòu
nào
chǎng
jué
wù
jìn
xié
pì
shì
jué
wù
wèn
斗
闹
场
绝
勿
近
邪
僻
事
绝
勿
问
jiāng
rù
mén
wèn
shú
cún
jiāng
shàng
táng
shēng
bì
yáng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rén
wèn
shuí
duì
yǐ
míng
wú
yǔ
wǒ
bù
fēn
míng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不
分
明
yòn
grén
wù
xū
míng
qiú
tǎng
bù
wèn
jí
wéi
tōu
用
人
物
须
明
求
倘
不
问
即
为
偷
jiè
rén
wù
jí
shí
huán
hòu
yǒu
jí
jiè
bù
nán
借
人
物
及
时
还
后
有
急
借
不
难
xìn
【信】
fán
chū
yán
xìn
wéi
xiān
zhà
yǔ
wàng
xī
kě
yān
凡
出
言
信
为
先
诈
与
妄
奚
可
焉
huà
shuō
duō
bù
rú
shǎo
wéi
qí
shì
wù
nìng
qiǎo
话
说
多
不
如
少
惟
其是
勿
佞
巧
jiān
qiǎo
yǔ
huì
wū
cí
shì
jǐng
qì
qiè
jiè
zhī
奸
巧
语
秽
污
词
市
井
气
切
戒
之
jiàn
wèi
zhēn
wù
qīng
yán
zhī
wèi
dì
wù
qīng
chuán
见
未
真
勿
轻
言
知
未的勿
轻
传
shì
fēi
yí
wù
qīng
nuò
gǒu
qīng
nuò
jìn
tuì
cuò
事
非
宜
勿
轻
诺
苟
轻
诺
进
退
错
fán
dào
zì
zhòng
qiě
shū
wù
jí
jí
wù
mó
hū
凡
道
字
重
且
舒
勿
急
疾
勿
模
糊
bǐ
shuō
cháng
cǐ
shuō
duǎn
bù
guān
jǐ
mò
xián
guǎn
彼
说
长
此
说
短
不
关
己
莫
闲
管
jiàn
rén
shàn
jí
sī
qí
zòng
qù
yuǎn
yǐ
jiàn
jī
见
人
善
即
思
齐
纵
去
远
以
渐
跻
jiàn
rén
è
jí
nèi
xǐng
yǒu
zé
gǎi
wú
jiā
jǐng
见
人
恶
即
内
省
有
则
改
无
加
警
wéi
dé
xué
wéi
cái
yì
bù
rú
rén
dāng
zì
lì
唯
德
学
唯
才
艺
不
如
人
当
自
砺
ruò
yī
fú
ruò
yǐn
shí
bù
rú
rén
wù
shēng
qī
若
衣
服
若
饮
食
不
如
人
勿
生
戚
wén
guò
nù
wén
yù
lè
sǔn
yǒu
lái
yì
yǒu
què
闻
过
怒
闻
誉
乐
损
友
来
益
友
却
wén
yù
kǒng
wén
guò
xīn
zhí
liàng
shì
jiàn
xiāng
qīn
闻
誉
恐
闻
过
欣
直
谅
士
渐
相
亲
wú
xīn
fēi
míng
wéi
cuò
yǒu
xīn
fēi
míng
wéi
è
无
心
非
名
为
错
有
心
非
名
为
恶
guò
néng
gǎi
guī
yú
wú
tǎng
yǎn
shì
zēng
yì
gū
过
能
改
归
于
无
倘
掩
饰
增
一
辜
fàn
ài
zhòng
【泛
爱
众】
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tiān
tong
fù
dì
tong
zài
凡
是
人
皆
须
爱
天
同
覆
地
同
载
xìng
gāo
zhě
míng
zì
gāo
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
行
高
者
名
自
高
人
所
重
非
貌
高
cái
dà
zhě
wàng
zì
dà
rén
suǒ
fú
fēi
yán
dà
才
大
者
望
自
大
人
所
服
非
言
大
yǐ
yǒu
néng
wù
zì
sī
rén
suǒ
néng
wù
qīng
zī
己
有
能
勿
自
私
人
所
能
勿
轻
訾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
谄
富
勿
骄
贫
勿
厌
故
勿
喜
新
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rén
bù
ān
wù
huà
rǎo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人
不
安
勿
话
扰
rén
yǒu
duǎn
qiè
mò
jiē
rén
yǒu
sī
qiè
mò
shuō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dào
rén
shàn
jí
shì
shàn
rén
zhī
zhī
yù
sī
miǎn
道
人
善
即
是
善
人
知
之
愈
思
勉
yáng
rén
è
jì
shì
è
jí
zhī
shèn
huò
qiě
zuò
扬
人
恶
即
是
恶
疾
之
甚
祸
且
作
shàn
xiāng
quàn
dé
jiē
jiàn
guò
bù
guī
dào
liǎng
kuī
善
相
劝
德
皆
建
过
不
规
道
两
亏
fán
qǔ
yǔ
guì
fēn
xiǎo
yǔ
yí
duō
qǔ
yí
shǎo
凡
取
与
贵
分
晓
与
宜
多
取
宜
少
jiāng
jiā
rén
xiān
wèn
jǐ
jǐ
bú
yù
jí
sù
yǐ
将
加
人
先
问
己
己
不
欲
即
速
已
ēn
yù
bào
yuàn
yù
wàng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
恩
欲
报
怨
欲
忘
抱
怨
短
报
恩
长
dài
bì
pú
shēn
guì
duān
suī
guì
duān
cí
ér
kuān
待
婢
仆
身
贵
端
虽
贵
端
慈
而
宽
shì
fú
rén
xīn
bù
rán
lǐ
fú
rén
fāng
wú
yán势
服
人
心
不
然
理
服
人
方
无
言
qīn
rén
【亲
仁】
tóng
shì
rén
lèi
bù
qí
liú
sú
zhòng
rén
zhě
xī
同
是
人
类
不
齐
流
俗
众
仁
者
希
guǒ
rén
zhě
rén
duō
wèi
yán
bú
huì
sè
bú
mèi
果
仁
者
人
多
畏
言
不
讳
色
不
媚
néng
qīn
rén
wú
xiàn
hǎo
dé
rì
jìn
guò
rì
shǎo
能
亲
仁
无
限
好
德
日
进
过
日
少
bù
qīn
rén
wú
xiàn
hài
xiǎo
rén
jìn
bǎi
shì
huài
不
亲
仁
无
限
害
小
人
进
百
事
坏
yú
lì
xué
wén
【
余力学文】
bú
lì
xíng
dàn
xué
wén
zhǎng
fú
huá
chéng
hé
rén
不
力
行
但
学
文
长
浮
华
成何
人
dàn
lì
xíng
bù
xué
wén
rèn
jǐ
jiàn
mèi
lǐ
zhēn
但
力
行
不
学
文
任
己
见
昧
理
真
dú
shū
fǎ
yǒu
sān
dào
xīn
yǎn
kǒu
xìn
jiē
yào
读
书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
要
fāng
dú
cǐ
wù
mù
bǐ
cǐ
wèi
zhōng
bǐ
wù
qǐ
方
读
此
勿
慕
彼
此
未
终
彼
勿
起
kuān
wéi
xiàn
jǐn
yòng
gōng
gōng
fū
dào
zhì
sè
tōng
宽
为
限
紧
用
功
工
夫
到
滞
塞
通
xīn
yǒu
yí
suí
zhá
jì
jiù
rén
wèn
qiú
què
yì
心
有
疑
随
札
记
就
人
问
求
确
义
fang
shì
qīng
qiáng
bì
jìng
jī
àn
jié
bǐ
yàn
zhèng
房
室
清
墙
壁
净
几
案
洁
笔
砚
正
mò
mó
piān
xīn
bù
duān
zì
bú
jìng
xīn
xiān
bìng
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字
不
敬
心
先
病
liè
diǎn
jí
yǒu
ding
chù
dú
kàn
bì
huán
yuán
chù
列
典
籍
有
定
处
读
看
毕
还
原
处
suī
yǒu
jí
juàn
shù
qí
yǒu
quē
huài
jiù
bǔ
zhī
虽
有
急
卷
束
齐
有
缺
坏
就
补
之
fēi
shèng
shū
bǐng
wù
shì
bì
cōng
míng
huài
xīn
zhì
非
圣
书
屏
勿
视
敝
聪
明
坏
心
志
wù
zì
bào
wù
zì
qì
shèng
yǔ
xián
kě
xún
zhì
勿
自
暴
勿
自
弃
圣
与
贤
可
驯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