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使教学反思有深度(提纲20081102)
怎样使教学反思有深度(提纲)
——例谈深入反思的策略
《小学教学》编辑部殷现宾
一、当前教学反思不深入的主要表现
表现一:反思不就是反过来(回过头来)想一想吗?
表现二:只摆问题,不分析原因,更无对策。(另一个极端)
表现三:反思不就是写成败得失吗?(无反思点的经验总结)
表现四:就事论事(就课论课),未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有反思点的经验总结)
二、归因和重建
(一)问题出在哪儿?
(二)如何改进?
三、深入反思的策略
(一)围绕问题反思。
1.主要目的是找问题——归因——重建。
2.着重围绕一两个问题(特别是写作投稿时),不奢望一个课例解决所有问题。
3.问题从哪里来?教学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意识、眼光,当然还有策略)。
4.找到了问题,还要进行归因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对比反思
1.前后对比反思(自己的课——磨课)。问题——归因——重新设计与实施——新问题——……
这样的例子多了。其实,就是我们准备展示课、公开课、优质课的过程。
2.同一课题不同教法(一课多教、同课异构)的对比与反思。
3.与他人的课(特别是名师的课、优质课)进行对比(赏析)并反思甚至尝试。
(三)在合作研讨中反思
1.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参与集体备课——找差距,并归因
2.请听课人评价——找问题,并研商对策(11期征文:薄纸与高山)
3.就某一问题或者某一节课与同事、名师、专家讨论;实地、网上或杂志论坛、电话……
(四)基于理论反思
1.学习理论,实践应用。
2.老师们也有可能创造新理论。(邱学华、顾泠沅)
(五)以写促思
1.当你动笔去写的时候,才发现你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还比较零散。
写作能促使您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特别是想发表的文章,论点要新,论据要有说服力,逻辑性还要强,所以对你思考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
2.方法:
(1)坚持、及时写教后记、反思日记或者博客;过一段时间(比如寒暑假)进行筛选、整理;选一个话题写成文章。
(2)听课、读书学习时,及时反思总结,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文章。
(3)投稿前注意查证:观点是否新颖,案例是否典型性……
第二篇:怎样才能使教学反思有深度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基于波斯纳的这个观点和众多教育专家的见解,许多一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反思方法,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导致反思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反思效果大打折扣。怎样使教学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入,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实在值得反思。
一、围绕问题反思
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基于问题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怎样从教学现象中提出问题。个人觉得,可以采用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对数学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数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反思。比如,我们时常感到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可反思即知,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的教学行为失当造成的。怎样避免重复提问?怎样避免重复学生的回答?怎样做到精讲?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深入探究。再比如,我们经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答非所问,针对这种现象,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提问内容的设计、提问对象的确定、提问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师的引导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地、理性地反思。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二、基于理论反思
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撑,基于理论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理论的支撑,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致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问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理论,围绕问题学习理论。站在理论高度去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复。比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理论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理论进行反思,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而且使教师更加理智地、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通过对比反思
反思,顾名思义,可解释为自我省察。而自古就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可见,反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当局者能够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观者,做明白的自知者。比如,在观摩优秀教师课例后,教师应分析优秀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对比反思,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我们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自己以往听过的名师课例或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进行一番比较,找出问题和差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求解决策略,在比较中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我们在听完一堂好课后,对人家精彩的教学设计羡慕不已,有时不禁困惑:自己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反思之后,我们才明白,这里还有个人的阅读积累问题。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有关。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还可以将自己的看法与专家的点评加以比较,想想专家为什么会这样说,说得有没有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把别人的点评与自己的判断比较一下,收获肯定会更大。
四、在合作研讨中反思
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践证明,教师专业成长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交流与探讨反思。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以期得到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到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反思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五、以写促思
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诉诸文字。写反思笔记,可以使散乱无序的想法上升为较集中、较理性的思想观点。在反思笔记中,可以写自己最深的感受,可以写获得的启示,可以写自己的困惑,可以联系自己的实践写想法。比如,使自己喜悦的教学现象、满意的教学效果当中,自己实践了怎样的理念?以后的教学应该奉行什么样的理念或者做法?实际的教学现象、教学效果与自己预想的情形、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怎样的差距?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的原因还是教师的原因?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怎样的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今后的教学中,要解决这个(或这一类)问题,需要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作怎样的设计?等等。通过撰写教后反思,追问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具体问题的成因,总结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不少教师面对“教学反思”不是不想为,而是不会为、不能为!面对这种现状,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的反思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指导或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反思能力,让每一位教师不但想反思,而且能反思、会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强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教后反思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之目的。
第三篇:怎样使小学作文有一个好标题
怎样使小学作文有一个好标题对于许多小学生作文来讲,文章写的很好,但就是缺少一个很好的标题而降低了整个文章的分数。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篇文章的标题拟得好,就像优美的菜名能激发顾客的食欲那样,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那么,怎样的标题才是恰当的标题呢?
首先是准确,要切合文章内容。如下面姚宗元同学的作文,标题是《“姥姥,我是坐火车来的”》,“坐火车来”包容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使文题一致,十分准确。
其次要具体,切忌华而不实。姚宗元同学的作文以“我”说的一句话作标题,显得特别亲切,而且又十分具体,可以说作文的全部感情都浓缩在这一句子中了。
第三要新颖,能够引人人胜。用对话作标题很少见,现在姚宗元同学用这一句口语作标题,使人觉得题目新颖,先声夺人。
第四要简洁,力戒拖泥带水。虽然姚宗元同学的作文用口语作题,但并未让人觉得标题太长,却含义无穷。
请你读一读姚宗元同学《安徽)的作文《“姥姥,我是坐火车来的”》,看看是不是如上面所说的那样。这还是一篇“中国、南斯拉夫小记者报道祖国征文”的获奖作品呢。
我家住在安徽与河南的交界处,因为地处偏僻,被人称为安徽的“西伯利亚”。我家与姥姥家相距50多里,每次妈妈走一趟亲戚,回来总是埋怨路程远,累得唉声叹气。所以,我们每年只能去姥姥家一两次。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我们边远的农村。去年,河南与安徽合修的铁路—漂阜铁路动工兴建7,铁路线正巧从我家直通到姥姥家。听到这个消息,我多么高兴啊!我盼望这条铁路早日修好,早日通车。
不久,修铁路的工人叔叔就开到了工地。他们夜以继日地劳动,使铁路线不断伸长,他们还在我们庄子后面修起了一个火车站。我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到车站上去看看,有时还帮助抬石子运枕木。工人叔叔夸我是个好孩子,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我这颗焦急的心哪!一天,我把心思告诉了我最要好的李叔叔,他安慰我说:“快了,快了。”
这一天终干盼到了。正巧是星期日,一辆威武的机车沿着刚铺好的闪亮的钢轨.从阜阳方向开了过来。啊.我第一次见到火车,它是那样高大,那样威武,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把大团大团乳白色的蒸气撒向广阔的原野。它巍巍地站在铁路上,真像一个“钢铁巨人”。听李叔叔说,单这一个火车头就有120吨重呢!好家伙!机车拉着原料往前方车站送,正巧要经过我姥姥那里。这时候,我把想坐火车去姥姥家的念头告诉了李叔叔。李叔叔和别人商量后,叫我下午来。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李叔叔拧得我腮帮生疼,我才又蹦又跳地回家报信去了。
下午,我穿上妈妈给我做好的新衣,带着妈妈捎给姥姥的礼物,由爸爸护送到车站。刚到车站,李叔叔就在那边朝我招手了!李叔叔说:“快上车吧,火车马上要开了!”李叔叔把我送上火车,和开车的司机叔叔交待一下,就下去了。然后,火车徐徐开动了,开始比较慢,后来就逐渐加快了速度。只听得车轮铿锵,汽笛高歌;只看见铁路两边的树木和电杆一个劲地往后退。我当时那个高兴劲儿呀,就甭提了!我趴着车窗信口唱起了歌,心里多么高兴呀!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姥姥家附近的车站到了。火车放慢了速度,慢慢进站了。我向司机叔叔道了谢,下了火车直奔姥姥家。我一边跑一边想,见到姥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姥姥,我是坐火车来的!”
第四篇:怎样使《文化生活四单元》上得既有理论深度、又生动活泼?
怎样使《文化生活四单元》上得既有理论深度、又生动活泼?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化生活》的落脚点,在本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这一单元的课不好上,第八课接近生活,易上,但不易上出彩。第九课内容抽象、生涩,可能有失有趣;第九课贴近学生,但易陷入说教的嫌疑,会遭学生内心的抵制。把第四单元上得既生动有趣,又保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思维力度,可谓有相当的挑战性。
以第十课为例,我觉得要摆脱说教的嫌疑,做到润物无声,最好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高中学生喜爱辩论的这种形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可以在辩论中进行自我教育。
如在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辩论这一形式。
辩题:思想道德修养VS科学文化修养
在辩论中正方举出了很多有科学文化修养却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危险品”如大学生中的药家鑫,马家爵等很多令人信服的例子。
而反方也说出了光有思想道德修养而缺乏科文化修养而报国无门、甚至成为国家的负担的例子,而且提出了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很多同学中存在的两个修养处理的困惑。真正触及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辩论中老师只作为点评者,而不是说教者出现,大大减轻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最后老师作为引导者,加以正面引导。可以设计一个比赛活动,“看看哪一小组知道多:列举思想道德重要性和辩证看待两个修养的关系的名人名言”,这一个活动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育。
附:学生列举的例子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 诃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 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鸠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 德也。—— 培根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知耻近乎勇。——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王通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第五篇:教学反思要有深度
教学反思要有深度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都在反思,为了让大脑的反思留下痕迹,我校领导煞费苦心,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深刻的反思,结果进入个人考核。领导硬性要求教师要勤反思,初衷是提高教学质量,真是用心良苦。还有另一种极端的做法:领导明白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之一,于是加大管理力度,要求教师一课一反思,设计教案时就专门开辟了反思园地。如果检查教案时发现“反思园地”,教师疲于应付检查,每个“反思园地”多少都有点笔墨,细读起来只是一些肤浅的分析得失的话语,不够深刻,没有达到反思的目的,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回顾我平时的教学反思,也只是简单谈谈课堂教学过程与预案的差异,重点写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课堂突发事件解决的不完满,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看似反思的环节较完整,也很真实,其实不然。本学期我在业务学习时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反思方面的内容,我对怎样才是真正的反思,如何写反思有了更明朗了:反思时回顾上课过程,意识到主要问题的所在,分析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找到原因后有的放矢,改进教学设计避免类似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现。同时要分析课的优点,哪些环节实践的好,好在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是哪些策略运用的恰到好处。找到了答案要继续保持并能灵活在课堂中运用。分析了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就要重建别种行动方案,再在平行班尝试。只有这样反思目的才能达到,教师才能很快成长起来,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落到实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