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2: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师:课桌每天陪着小朋友学习,小朋友在课桌上„„

师:它这么伟大,所以我们应好好保护课桌。那么你对课桌了解吗?陪伴我们1年多的课桌有多长呢?我们可以运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呢?(学生:可以用尺来量。)

2.只能用尺来量吗?可以用其他工具来量吗?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课桌长边的长度,看看结果怎么样?

选择一种工具量一量。铅笔、手指、铅笔盒等等。

师:比完了吗?结果怎样?

3.质疑:我们测量的是同样大小的课桌,为什么大家说的数却不同呢?

4.统一:我们选择的工具不同,标准就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为了统一标准,人们就发明了尺,因为尺上就有统一的测量物体的标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a.一条一条的线,对,这些线在尺上叫刻度线。刻度线有的短,有的长,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师比划)还有没有一大格了?观察一下这些大格一样长吗? b.有数字,有哪些数字呢?读读看。

数字----观察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这些数都是用来表示几刻度的。

尺上第一个数字是几?对,尺上的数字是从0开始的。0刻度,它就像起跑线一样,标志着开始,0对着的这条长线段叫零刻度线,对着1的这条线段叫什么?这条呢?(指

5)在你的尺上找找5刻度线、13刻度线,同桌互相看一看。

c.尺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再仔细找找还有什么?

这两个字母是这样写的,cm------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厘米)

(师板书)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读一读)

厘米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直尺上有刻度线、数和长度单位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一般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厘米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探究二:认识1厘米

1.认识了直尺后,想不想知道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师指投影幕追问:这一大格是?(生:1厘米)

3.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尺上找出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生找)找到了吗,感觉怎么样?(一点点,好短啊„„)

4.确实,厘米是个很小的长度单位。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试一试。

(1)比划好了,手指保持不动举起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把手放下,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一想刚才比划的1厘米的长度。

(3)睁开眼睛,现在你能不用尺,直接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听好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生一起用手表示)。

5.我们知道了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你还能在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

(1)指名一位学生说,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吗?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小结:尺上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6.找一找:

找找看,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火柴盒的高、胶带宽、小手指的一节、橡皮高、夹子、手机的厚度、图钉的长、食指的宽)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2厘米有多长?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2厘米有几个1厘米?

2.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单位是几厘米?同桌讨论。

3.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不看数字,看经过的长度的啊!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就是(2大格),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比划一下吗?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师比划),2厘米长吗?

(2)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

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3)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4.那么刻度0到刻度1是几厘米呢?为什么?刻度0到刻度3呢?为什么?刻度0到刻度4呢?

5.你能像老师这样在尺上找出几厘米吗?和同桌说一说。

6.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0—

7、0—

10、0—18。

7.你发现了什么?(生: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8.对,在尺上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那我们尺上一共有几厘米?

刚才我们已经比划了几厘米的长度,它们长吗?所以如果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话,一般都是量比较短的物体。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刚才我们已经比划了几厘米的长度,它们长吗?所以如果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话,一般都是量比较短的物体。那怎么量呢?想不想学?

1.量整厘米数。

(1)学生独立写出小刀和线段的长。

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量的,电脑老师有点量的不是很好,小朋友们量的时候要尽量靠着物体的。

同学们看看电脑老师的答案,你和他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我把左边的遮掉可以吗?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首先,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小纸条,用尺量出它的长度。

(1)学生试量后利用实物投影仪演一演、说一说自己的量法。

(2)电脑验证,师:先把尺放平,然后把0刻度线和纸条的一端对齐,看纸条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来量一量,看看是不是5厘米。

2.生操作

(1)看清楚了吗?请小朋友按照这种方法来量一量这张长方形纸的短边。

(2)判断:老师发现小朋友出现了不同的方法。出示4种不同的量法,生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①放斜了。②没对着零刻度,对着尺的最左边。③从零刻度开始正确测量。④左边一端 对着2刻度线。

(3)再请小朋友量一量长方形纸的长边,看看是几厘米。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它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5.大约几厘米。

(1)你还想用厘米量桌上的什么东西呢?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量一量,生操作。

(2)量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纸条的边不是整厘米)

(3)对,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比如:(出示两条接近9厘米的线段。)

A.这条线段的长正好是9厘米吗?而是怎么样?和9厘米非常得(接近),和9厘米非 常接近,那可以怎么说?

B.(出示另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呢?你会说吗?

小结:这两条线段都和9厘米非常得接近,所以都可以说成是大约9厘米。至于比9厘米长多少、短多少,我们以后再学习。

(4)那这张纸条的边有多长呢?量一量。

它和哪个数字比较接近,所以大约是几厘米?再去量一量你刚才量到的不是整厘米的物体,看看是多长?

6.量一量,填一填。

(1)介绍:这是我们的食指宽,这是我们的手掌宽,在量手掌宽时,要把五指并拢,从大拇指开始量起,量好后在书上填一填。

(2)学生动手测量,师指名汇报交流。

(3)这是我们身上的两把尺,请记住他们的长度。当我们身边没有直尺时,就可以用这两把尺来估计一些物品的长度。

(4)电脑出示想想做做4的表格,师:下面我们就把直尺藏起来,用自己身上的两把尺来估计自己中指的长度和数学课本短边的长度。动手前先想一想用哪一把尺比较合适,量好后把结果填在前面两个括号里。

(5)反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结果是多少?

(6)你估计的怎么样呢?再拿出直尺量一量,把结果填在后面两个括号里。先量好的小朋友可以比一比,看一看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三)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5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延伸作业。

课后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学校里、家里面你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比较喜欢的东西,用尺去量一量它们的长度,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好吗?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

4、、9的长度。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纸条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演示)

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小正方体,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小正方体,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3、判断题。(演示)

4、量一量。

量出数学书的宽度

量出你的橡皮的长度、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6、想一想,你的一拃有多长?

()厘米

人体上的“尺”

人的身体很有趣。如果把一个成年人头的长度当作一把尺,那么身高相当于7个头长,肩宽等于2个头长,上肢等于3个头长,下肢等于4个头长。用脚长也可以测量,因为人的身体约是脚长的7倍。但人体的几把尺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孩的头要大些,身子短一些。在不同地区,人体的几把尺也不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解读: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2)填写测量记录单(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尺子:刻度线、数字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桌的长。)

交流汇报:桌的长是几拃?生1:拃。生2: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先拿出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堂小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

第 一

量法: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

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

(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2)填写测量记录单

(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下载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3页例2,例3、练习一4、5。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的认识教案 冀教版

    测 量 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用厘米的含......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展示,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北京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认识厘米”这节课实际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有个直观的认识,会用几厘米来表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第二课时教案(本站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杨彩莲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提示 “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的结果......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