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平面图 3 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
教材60-6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学校操场的平面图,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方向不统一)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的。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它三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课件出示:先出示小兔、小熊、小猫、小鹿、小松鼠的家。
谈话:根据图上这些小动物家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全班交流。
三、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 3 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师:课桌每天陪着小朋友学习,小朋友在课桌上„„
师:它这么伟大,所以我们应好好保护课桌。那么你对课桌了解吗?陪伴我们1年多的课桌有多长呢?我们可以运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呢?(学生:可以用尺来量。)
2.只能用尺来量吗?可以用其他工具来量吗?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课桌长边的长度,看看结果怎么样?
选择一种工具量一量。铅笔、手指、铅笔盒等等。
师:比完了吗?结果怎样?
3.质疑:我们测量的是同样大小的课桌,为什么大家说的数却不同呢?
4.统一:我们选择的工具不同,标准就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为了统一标准,人们就发明了尺,因为尺上就有统一的测量物体的标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a.一条一条的线,对,这些线在尺上叫刻度线。刻度线有的短,有的长,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师比划)还有没有一大格了?观察一下这些大格一样长吗? b.有数字,有哪些数字呢?读读看。
数字----观察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这些数都是用来表示几刻度的。
尺上第一个数字是几?对,尺上的数字是从0开始的。0刻度,它就像起跑线一样,标志着开始,0对着的这条长线段叫零刻度线,对着1的这条线段叫什么?这条呢?(指
5)在你的尺上找找5刻度线、13刻度线,同桌互相看一看。
c.尺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再仔细找找还有什么?
这两个字母是这样写的,cm------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厘米)
(师板书)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读一读)
厘米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直尺上有刻度线、数和长度单位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一般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厘米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探究二:认识1厘米
1.认识了直尺后,想不想知道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师指投影幕追问:这一大格是?(生:1厘米)
3.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尺上找出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生找)找到了吗,感觉怎么样?(一点点,好短啊„„)
4.确实,厘米是个很小的长度单位。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试一试。
(1)比划好了,手指保持不动举起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把手放下,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一想刚才比划的1厘米的长度。
(3)睁开眼睛,现在你能不用尺,直接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听好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生一起用手表示)。
5.我们知道了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你还能在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
(1)指名一位学生说,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吗?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小结:尺上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6.找一找:
找找看,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火柴盒的高、胶带宽、小手指的一节、橡皮高、夹子、手机的厚度、图钉的长、食指的宽)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2厘米有多长?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2厘米有几个1厘米?
2.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单位是几厘米?同桌讨论。
3.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不看数字,看经过的长度的啊!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就是(2大格),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比划一下吗?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师比划),2厘米长吗?
(2)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
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3)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4.那么刻度0到刻度1是几厘米呢?为什么?刻度0到刻度3呢?为什么?刻度0到刻度4呢?
5.你能像老师这样在尺上找出几厘米吗?和同桌说一说。
6.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0—
7、0—
10、0—18。
7.你发现了什么?(生: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8.对,在尺上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那我们尺上一共有几厘米?
刚才我们已经比划了几厘米的长度,它们长吗?所以如果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话,一般都是量比较短的物体。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刚才我们已经比划了几厘米的长度,它们长吗?所以如果用厘米量物体长度的话,一般都是量比较短的物体。那怎么量呢?想不想学?
1.量整厘米数。
(1)学生独立写出小刀和线段的长。
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量的,电脑老师有点量的不是很好,小朋友们量的时候要尽量靠着物体的。
同学们看看电脑老师的答案,你和他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我把左边的遮掉可以吗?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首先,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小纸条,用尺量出它的长度。
(1)学生试量后利用实物投影仪演一演、说一说自己的量法。
(2)电脑验证,师:先把尺放平,然后把0刻度线和纸条的一端对齐,看纸条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来量一量,看看是不是5厘米。
2.生操作
(1)看清楚了吗?请小朋友按照这种方法来量一量这张长方形纸的短边。
(2)判断:老师发现小朋友出现了不同的方法。出示4种不同的量法,生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①放斜了。②没对着零刻度,对着尺的最左边。③从零刻度开始正确测量。④左边一端 对着2刻度线。
(3)再请小朋友量一量长方形纸的长边,看看是几厘米。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它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5.大约几厘米。
(1)你还想用厘米量桌上的什么东西呢?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量一量,生操作。
(2)量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纸条的边不是整厘米)
(3)对,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比如:(出示两条接近9厘米的线段。)
A.这条线段的长正好是9厘米吗?而是怎么样?和9厘米非常得(接近),和9厘米非 常接近,那可以怎么说?
B.(出示另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呢?你会说吗?
小结:这两条线段都和9厘米非常得接近,所以都可以说成是大约9厘米。至于比9厘米长多少、短多少,我们以后再学习。
(4)那这张纸条的边有多长呢?量一量。
它和哪个数字比较接近,所以大约是几厘米?再去量一量你刚才量到的不是整厘米的物体,看看是多长?
6.量一量,填一填。
(1)介绍:这是我们的食指宽,这是我们的手掌宽,在量手掌宽时,要把五指并拢,从大拇指开始量起,量好后在书上填一填。
(2)学生动手测量,师指名汇报交流。
(3)这是我们身上的两把尺,请记住他们的长度。当我们身边没有直尺时,就可以用这两把尺来估计一些物品的长度。
(4)电脑出示想想做做4的表格,师:下面我们就把直尺藏起来,用自己身上的两把尺来估计自己中指的长度和数学课本短边的长度。动手前先想一想用哪一把尺比较合适,量好后把结果填在前面两个括号里。
(5)反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结果是多少?
(6)你估计的怎么样呢?再拿出直尺量一量,把结果填在后面两个括号里。先量好的小朋友可以比一比,看一看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三)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5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延伸作业。
课后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学校里、家里面你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比较喜欢的东西,用尺去量一量它们的长度,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好吗?
第三篇:“认识平面图”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班的小摄像师×××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录像,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课件播放录像:小摄像师×××站在学校的前广场环视操场一周)
师:你知道刚才录像上的画面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
生:拍的是学校的前广场。
师:谁来说一说,学校的前广场四周各有什么建筑物?
生1:前广场北边是童心楼,南边是学校大门,东边是希望楼,西边是群星楼。
师:同学们看到的这段录像是小摄像师×××站在前广场中间向四周拍摄的,请大家设想一下,用摄像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应该拍到什么画面?(学生小组先交流再汇报)
师: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要站得很高才行。别着急,学习今天的内容后,你就可以把前广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了。(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
[评析:课始,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说一说学校前广场四周的建筑物,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是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紧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摄像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应该拍到什么画面”,并由此自然贴切地过渡到平面图的学习。这样教学,既符合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面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校的前广场平面图(如图1),图的中间是学校的前广场,想一想前广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然后把它们记录在平面图上。
(1)学生活动:分别把童心楼、学校大门、希望楼、群星楼填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师巡视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
师:请这些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谁先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作品想展示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如图2、图3、图4和图5)
■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这四个同学自制的平面图,你能发现问题吗?如发现问题,你又怎么解决?(确定北面的位置不一样)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3)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确定方向应该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统一标准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了标明方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方向标,这个方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5)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看一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如果有的话,就把它改正过来,改正以后再把它展示给同学们看一下,看你改正的对不对。
(6)展示作品,全班交流:自己作品中的方向标在哪里?其他三个方向怎样确定?
[评析: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制作平面图、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规范平面图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2.完成“试一试”
(1)师(课件出示教材p130的图,略):请看图,谁知道平面图上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根据这个符号,你还能确定其他的方向吗?
(2)师:仔细观察图,你能知道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再完成教材p60上的填空。(学生交流时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表达)
(3)反馈: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认识了平面图,对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关系能清楚、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你们真棒!
[评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爱好,教师以小动物的家为题材,从小动物家的位置关系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表达,既使学生体会到物体间的相对性,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应用巩固
1.明辨方向
师(课件演示教材p131“想想做做”第1题):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谁能看懂指路牌?图中的小明站在什么位置?
师:小明要去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明想到新华书店又该怎么走?去百货大楼呢?
2.现学现用
师(课件出示教材p61“想想做做”第2题):这幅平面图是青山小学校园平面图的一部分,今天学校有很多客人来校参观学习。如果你是这所小学的小导游,怎样把这所学校介绍给客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自行推荐一名小导游向全班汇报交流)
3.服务生活
师:同学们,我校为了确保大家在关键(如地震、火灾等)时刻能安全脱身,每个月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还记得吗?(记得)大家怎样能既安全,又迅速地离开现场?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道题。(课件出示教材p61“想想做做”第3题,并请一名学生读题)
(1)题目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大楼的紧急疏散图的作用是什么?
(3)紧急疏散时,电梯为什么不能乘?
师(在学生看大楼平面图时):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把图中的电梯、紧急出口、会议室、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述出来)
小组讨论:假设现在遇到了紧急情况,每个房间里的人,你认为该走怎样的路线?
[评析:此环节把枯燥的习题训练变为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反思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善知识结构。]
五、拓展作业
师:课后回家,自己制作一幅家的平面图。
[评析:设计拓展性作业,既给学生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
“一匹马儿两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以旧引新——激起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认识钟表,你们还记得吗?
师:那好,请大家看一看,你知道明明起床刷牙是什么时刻吗?(课件出示图片 7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呢?分针指到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明明他们要上课了,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吗?(出示本课主题图)
师:象这样的时间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明明起床、上课的两幅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时的认识;同时,直接将新课内容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为学生本节课的新课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在小组内交流。
师:我们把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称为一大格,你们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生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12-1是1大格,12-2是2大格,12-3是3大格,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规律?(从12到几就是几大格)所以,钟面上从12到12一共有———(生:12大格)
2、认识时
师:你们知道吗?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那么,时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几时呢?(生:3时)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3、认识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大格里还有什么?(生:小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师: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小格、2小格····)
师:我们知道12-1里有5个小格,长长的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师:那分针从12-1是几分?为什么?(五小格是五分)师:那么12-2有几分?你是怎么算的?12-3呢?(15分)师:在生活中,我们把15分也叫一刻钟。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90页,快速的把括号里的数补充完整。(生独立完成书本练习)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
师:你们都填完了吗?
师:(课件出示答案)你们都填对了吗?填对的举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5个5个的数)
师:钟面上1-12每个数字表示几分,你能很快记住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课件出示分针从12走到4,经过了几分钟?你是怎么记的?12-
6、12-
9、12-
11、12-12 你都是怎么记呢?)
师:分钟从12走到6,经过了30分。日常生活中,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师: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一圈,是60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推测能力。)4.感受一分钟
师:我们认识了分,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分组活动来感受一分钟。
电脑播放《十二生肖歌》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看动画。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交流:请每组的3号同学汇报你的成果。
师: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我们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老师希望大家能抓紧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时分关系
(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师:快来看,分针和时针要进行一场比赛,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转动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针走了一大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 板书),分针走了一大圈,表示经过了几分钟?(60分 板书)
师:那1时和60分,中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1时=60分)那我们现在有什么重大发现? 把这个重大发现大声告诉所有老师吧!读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6、读写钟面时刻。
(1)(媒体出示钟面)师:同学们,你认识钟表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师引导,先看时针,时针走过4,就是4时多,再看分针走过5小格,就是4时5分。
师:谁能上来把这个时刻写出来?(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文字表示方法;一种是数字表示法)
师:引导学生订正。
小结: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所以正确的写法是—— 4:05(4时5分)
(2)师:你学会了吗?(课件出示,分针继续走,指向6)赶快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吧!写法是——4:30(4时30分或4时半)
(课件出示分针指向9)这个时间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写法是——4:45(4时45分)
师:4时45分到5时还差多少分?(还差15分)那么4时45分也可说是5时差15分或5时差一刻
小结: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做一做
师:(课件出示习题)同学们,你能准确的把钟面上的时刻读出并写下来吗?生汇报。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读时间写时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时间的认识,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学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做一做第一行呈现的仍然是连续变化的时间,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进一步深化学生读出时间,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
2、说一说(练习十五的第1题。)
师:这儿是小红一天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能说出小红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
学生先独立认时间、说时间。
师: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
引导说出学生说出两个9时的不同时段(早上、晚上)
小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每一天都会过的精彩。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展示出来,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述“小红的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时间像小马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让我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做好每一件事情,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吧!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时 = 60
分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时间
孔村小学 颜红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重点:会读写钟面的时间并掌握时间进率。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要求:5个5个的报数到60。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学生活动
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
二、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钟表,你能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读出的?(时针指到8,分针指到12,所以是8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2、师出示课本p90例1上课时间,问: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学生认读。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齐读2遍。
3、认识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你还有其它发现吗?师:钟面上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
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认识时间会更准确。
2、认识时间:分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2分,3小格,4
小格呢?现在分针从12开始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那么分针从12开始走到2走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分针从12开始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太棒了,你们能填出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完成作业纸一,展示。
(2)、检查掌握情况。
2、认识1时=60分。
动手拨一拨(1)拨到12时,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分针指向6,这是几分,观察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说明12时30分也叫12时半。
(3)继续拨到1时,问: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多媒体演示。
3、认识时间。
(1)学习例2。出示钟表4时,让学生认读,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师:说明认时间既要看分针又要看时针;出示4时5分,让学生认读,说说是怎样认的,师小结:时针过了4就是4时多,分针从12走到1,分针走过了5分,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是4时5分。生试写时间,判断正误,师小结;出示4时30分,4时45分放手让学生认读,写,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最后小结: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并出示儿歌。
(2)完成课本91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一题并进行思想教育。
2、同位合作,说时间拨时间。
四、课后总结:
师:时间就像小马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知道我们下课的时间吗?把它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