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0:0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除法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邵丰媛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准备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除法的含义

1、初步感知除法的含义(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

谈话:周末,假日小队的同学组织外出爬紫金山,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出示: 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想一想,全班交流。学生出现的想法可能有:

(1)3个2是6人,所以要坐3辆缆车;(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或是乘法的含义想想)

(2)拿出6个学具,每堆2个,分成3堆。(按每2个一份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的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 ÷ 2 = 3

除号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表示什么? 6 ÷ 2 = 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人一份来平均分?分成了几份?

2、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结合这道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或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按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几份?

3、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学习除法含义,加深理解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枝。学生直接填写出答案。

(2)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铅笔?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枝铅笔并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吗?学生操作后回答。(3)如学生提出可以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说说怎样写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3=2 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3=2表示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枝?)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

读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8÷4=2 15÷3=5 24÷6=4

3、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1)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2)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8÷4=2表示把8人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人?

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回顾比较,刚才我们学习的几题列式计算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计算?(表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中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中填写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2)说说填写出的除法算式各表示的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联系场景图说说每道题算式的含义。比较两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吗?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小结: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与生活实际联系,找找身边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学生自由说说身边的数学问题,由此延伸到课外。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内容。[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②提问: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④在小组内校对。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

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全班一起说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除号,你好

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

12÷4=3

(4)回忆过程。(看谁的耳朵最会听)

(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

(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

(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

读作: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

(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三、闯关

1、做一做第1题

(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3.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4.《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5.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6.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7.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8.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9.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

“一匹马儿两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以旧引新——激起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认识钟表,你们还记得吗?

师:那好,请大家看一看,你知道明明起床刷牙是什么时刻吗?(课件出示图片 7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呢?分针指到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明明他们要上课了,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吗?(出示本课主题图)

师:象这样的时间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明明起床、上课的两幅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时的认识;同时,直接将新课内容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为学生本节课的新课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在小组内交流。

师:我们把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称为一大格,你们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生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12-1是1大格,12-2是2大格,12-3是3大格,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规律?(从12到几就是几大格)所以,钟面上从12到12一共有———(生:12大格)

2、认识时

师:你们知道吗?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那么,时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几时呢?(生:3时)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3、认识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大格里还有什么?(生:小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师: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小格、2小格····)

师:我们知道12-1里有5个小格,长长的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师:那分针从12-1是几分?为什么?(五小格是五分)师:那么12-2有几分?你是怎么算的?12-3呢?(15分)师:在生活中,我们把15分也叫一刻钟。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90页,快速的把括号里的数补充完整。(生独立完成书本练习)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

师:你们都填完了吗?

师:(课件出示答案)你们都填对了吗?填对的举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5个5个的数)

师:钟面上1-12每个数字表示几分,你能很快记住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课件出示分针从12走到4,经过了几分钟?你是怎么记的?12-

6、12-

9、12-

11、12-12 你都是怎么记呢?)

师:分钟从12走到6,经过了30分。日常生活中,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师: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一圈,是60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推测能力。)4.感受一分钟

师:我们认识了分,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分组活动来感受一分钟。

电脑播放《十二生肖歌》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看动画。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交流:请每组的3号同学汇报你的成果。

师: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我们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老师希望大家能抓紧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时分关系

(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师:快来看,分针和时针要进行一场比赛,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转动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针走了一大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 板书),分针走了一大圈,表示经过了几分钟?(60分 板书)

师:那1时和60分,中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1时=60分)那我们现在有什么重大发现? 把这个重大发现大声告诉所有老师吧!读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6、读写钟面时刻。

(1)(媒体出示钟面)师:同学们,你认识钟表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师引导,先看时针,时针走过4,就是4时多,再看分针走过5小格,就是4时5分。

师:谁能上来把这个时刻写出来?(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文字表示方法;一种是数字表示法)

师:引导学生订正。

小结: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所以正确的写法是—— 4:05(4时5分)

(2)师:你学会了吗?(课件出示,分针继续走,指向6)赶快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吧!写法是——4:30(4时30分或4时半)

(课件出示分针指向9)这个时间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写法是——4:45(4时45分)

师:4时45分到5时还差多少分?(还差15分)那么4时45分也可说是5时差15分或5时差一刻

小结: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做一做

师:(课件出示习题)同学们,你能准确的把钟面上的时刻读出并写下来吗?生汇报。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读时间写时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时间的认识,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学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做一做第一行呈现的仍然是连续变化的时间,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进一步深化学生读出时间,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

2、说一说(练习十五的第1题。)

师:这儿是小红一天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能说出小红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

学生先独立认时间、说时间。

师: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

引导说出学生说出两个9时的不同时段(早上、晚上)

小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每一天都会过的精彩。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展示出来,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述“小红的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时间像小马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让我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做好每一件事情,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吧!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时 = 60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时间

孔村小学 颜红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重点:会读写钟面的时间并掌握时间进率。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要求:5个5个的报数到60。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学生活动

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

二、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钟表,你能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读出的?(时针指到8,分针指到12,所以是8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2、师出示课本p90例1上课时间,问: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学生认读。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齐读2遍。

3、认识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你还有其它发现吗?师:钟面上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

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认识时间会更准确。

2、认识时间:分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2分,3小格,4

小格呢?现在分针从12开始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那么分针从12开始走到2走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分针从12开始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太棒了,你们能填出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完成作业纸一,展示。

(2)、检查掌握情况。

2、认识1时=60分。

动手拨一拨(1)拨到12时,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分针指向6,这是几分,观察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说明12时30分也叫12时半。

(3)继续拨到1时,问: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多媒体演示。

3、认识时间。

(1)学习例2。出示钟表4时,让学生认读,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师:说明认时间既要看分针又要看时针;出示4时5分,让学生认读,说说是怎样认的,师小结:时针过了4就是4时多,分针从12走到1,分针走过了5分,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是4时5分。生试写时间,判断正误,师小结;出示4时30分,4时45分放手让学生认读,写,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最后小结: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并出示儿歌。

(2)完成课本91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一题并进行思想教育。

2、同位合作,说时间拨时间。

四、课后总结:

师:时间就像小马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知道我们下课的时间吗?把它拨出来。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

认识除法

教学反思:

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接受除法的基础,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的: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在教学时,我改编了一下教材,将例1,例2合并到一起,创设分巧克力的情境,引入新知,然后对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归纳得出总数相同,分的要求不一样,所列算式也不一样。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初步理解并体会除法的含义,学生能有序地、有条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义,这正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完善的过程。这样的改编同时分解了后面想想做做的难点。

二、有效突破重、难点,层次分明。

课堂上努力做到扶放有度,上的比较扎实,教学实效强。整节课紧紧围绕“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这个重点,从例题分巧克力、再到分苹果、搬砖头、运南瓜、拍皮球,都让学生清晰的初步认识到:按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把一些物体按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在每给出一个算式后,都联系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加深了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理解了数量形成关系。

三、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用嘴说的空间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在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分巧克力、分小棒,分圆片。实践证明,儿童的智慧确实出在他的手指尖上。学具正是抓住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好动的天性,物化了那些抽象、概括的数学概念,在应用中学生的手动了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也就随之而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除法的含义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所以,让他们说是非常好的方法,在说的过程中慢慢总结提升,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在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还比较好,但也有许多感想,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整节课都做到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上我还要不断努力

下载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5则范文

    引导语: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26——2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教案

    2013年小学教师培训教案 认识除法 学号:sx2013528 姓名:王礼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

    除法教学设计二年级

    篇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除法 教材18_19页的例四例五教学设想:教学目标: 1,......